第一篇:教师怎样提高信息技术
教师怎样提高信息技术
发布者:方瑜 发布时间: 2011-12-13 12:12:53
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没有农村的教育现代化,就不会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包括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虽然得到了加强与提高,但是与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新课程的需求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建好信息化平台,为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提供发展空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好的硬件装备和软件,就不可能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因此做到了教师人手一机、开通网络,教师就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环境内随时方便地上网,实行无纸化办公,促进教师学习网络知识,才能跟上信息化教育的节奏,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均要配置学校办公系统、教师备课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计算机应用软件。中小学教师多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交流、学习,实现同地区内城乡学校之间的网络互动教学,即:优秀教师可以不用离开自己的学校,在教授本班学生的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教授异地学生,并能有效地解决对异地学生开展班级授课制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教学问题。也可以实现两地教师之间的网上互动式研讨、分组讨论,开展共同设计。
二、掌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模块,是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必备的条件
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自己面对的信息设备的基本操作技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利用信息环境去获取、选择、评价所需的信息,存储、加工、展示所获取的信息,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学习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即中小学教师将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内化为自己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的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自身信息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中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高效、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与交流,并对学生产生信息时代法律、道德等规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这是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的最高境界。
第二篇:怎样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怎样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通过师德培训和学习,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提升教师自身师德修养呢?我认为首先就是要富有一颗爱心。教师的人生就应该是一部爱的经典,爱教育,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只有倾注了全部的爱,师德修养才能在爱的奉献中得到提升,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新时期师德修养》指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高尚的师德来自于坚定的教育信念,这种信念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具体体现在对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乐于奉献、为人师表。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决不会做到爱岗敬业;一个仅仅将教书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的教师,决不会成为一名好教师,更谈不上有高尚的师德。诚然,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是只要有着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热爱,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民族和未来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就会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就会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勤奋求实,兢兢业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人格的升华,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因此,还要求教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应当是这种人。其次,凡要求老师要
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第三篇:地理教师信息技术的提高
通过全员培训,在信息技术方面提高很快。总结如下: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在课堂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地理新闻时事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既可以作为地理课堂的有益补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例如我在湘教版七年级下《东南亚》一节的教学中,就利用印度洋海啸的视频资料以及我国政府对该地区进行援助的图片、资料文字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使学生对该地区的一大地理特征——火山、地震频繁有了初步了解,又让他们接受了一次情感教育。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不仅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演示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地理知识、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有机地整合,整合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创新思维的空间。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实现自我提高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实现自我提高
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有目共睹,它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人际交往的手段。信息技术革命直接或间接引发了教育方面的变革,从2001年我国中小学逐步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但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础学科的态度却在应试的大环境下无法改变,不论是学生、家长、其他科目教师、学校领导还是信息技术教师本身思想都没有从忽视信息技术的状况中转变过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掌握的基本技能更多地集中在思考、学习及建构等方面,而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育正是我们获得基本技能的关键途径,信息技术课程不是素质教育的装饰品。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对改变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责无旁贷,所以我们需要思考信息技术教师要做些什么来扭转这种现象,我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明确职责、正确定位自己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确实身兼数职:电脑维修、机房管理、网站建设、文印工作、财务报表学籍管理等,只要与电脑沾得上边的事,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都有份。这些好象与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没有关系,但为什么我们又在做呢?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没有地位?由于信息技学不列为考试范围,虽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各个学校都有所谓的主、副学科之分。无论是学校领导、主科教师,还是学生及家长从心里都不会十分重视副科的教学和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他们要的是分数、要的是学生考入重点学校。其实,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不难发现,除了信息技术学科以外,音乐、体育和美术同样是副科,这些老师的地位如何?据我了解,他们的地位也比信息技术教师高,这又是为什么?其原因很简单,高考有艺术、体育专业报考,但没有信息技术这个专业。这种情况下,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怎么去看待问题,在工作教学中怎样正确地给自己定位。
(1)先要上好每节课。
信息技术教师首先是教师,教师的根基在课堂上,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先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传授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本身意味着严谨性和规律,因而容不得教师丝毫懈怠和疏忽,备课、上课都要严肃认真。许多学科教师反映学生很喜欢信息技术课,大部分原因或许源于网络或游戏的吸引。这时信息技术教师能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认真备课前提下精心组织课堂,这节课离成功也不远了。教师的课上得精彩,学生在你的课堂有收获,也得到学生认可,那么这种信息反馈给学校和家长,通过良性循环,所有人不仅尊重你更认可信息技术课的价值。我们是否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课堂?只有我们认真对待这门课,认真上好每节课,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待遇。
(2)明确教师职责和理想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是把从事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它是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树立教育事业心、有教育责任感,不能认为自己是“副课”教师,随便应付,我们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学生身心方面都要给以关心爱护。信息技术课堂有其特殊性,在机房上课比较轻松,教师需要传达的思想及认识学生不一定能领悟到,偶尔在教室安排一节课,变换一种环境和交流方法,效果比较好。为了责任和理想,我们要勤于思考,淡泊名利,以平常心态踏实工作。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不仅收获了人才,还收获真挚的师生感情。
(3)多出教学成果
虽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各个学校都存在主、副学科之分。信息技术属于副课之列,同样命运的音乐、美术、体育,这些教师他们地位怎样?在为他们担忧时,我们发现许多学校音乐、美术或体育教师辅导的特长生竞赛或高考,成绩是硕果累累。这些教师怎能没地位!地位是自己争取不是别人给的。信息技术的方面的竞赛不少,只要精心组织、辅导,会取得一定成果,这也是体现价值之所在,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一旦有了教学成果别人就另眼相看,也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二、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素质势在必行。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从以下几点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学科间的相互综合已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因此,为了适应发展的要求,真正做到对知识的融合贯通,这就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科技的迅速发展,要求每个劳动者在知
识、技能方面都要有一个较大的突破,所以教师在具有宽广深厚的专业知识下还应提高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它们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并在活动中展示出来。教学技巧可以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实施教学的能力。通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更新知识和创新的能力的综合能提升实施教学的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教师可以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一套教学经验,再主动和同事交流心得,不断学习、完善,来提升自身能力。
(2)掌握新课程理念。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而是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和素养。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更新快,如果学生的知识、技能完全依赖教师的教导,那只能被时代淘汰,所以要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如果缺乏教育理论和教学教法的教学过程,虽然技术过硬,但教学效果却不一定好。
(3)要有自学的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内容浩瀚无边、更新快,不断出现的各种应用软件铺天盖地,网络技术的发展瞬息万变,网络产生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无限地提升。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要不断地自学,给自己充电。通过网络、报刊等手段,学习普通文化知识将其内化为个人文化素养,学习所教学科知识来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学习教育学科知识去理解“如何教”,将三者结合通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生、家长、社会的需要,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我认为提高教学质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居高临下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失衡的。学生在这种情形中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创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下,教育活动中,师生是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关心、合作的关系,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想、意见等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这样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确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2)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精心准备每节课是培养兴趣的前提,所以首先教师要有认真的态度。组织好课堂,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先使学生信服教师,再培养对学科的兴趣。针对具体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确定一个非常精彩的教学主题可以引起学生兴趣;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善于合理利用教学软件,这是上出一节好课的基础;针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采用科学、恰当、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巧用学与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多听课、参加研讨。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告诉我们借鉴是提升自己的手段。信息技术学科新,年青教师多,经验少,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水平,听同行的课、常研讨是必不可少的捷径。这样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能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利于激发了教师的兴趣和热情,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听课过程中,注意听课、观察教师和学生,教师上课是门艺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有的教师幽默风趣,课堂氛围轻松快乐;有的教师激情澎湃,学生的情绪高涨。他们坚实的基本功、教学技巧和方法,都在提醒我们需要学习改进。
信息技术教师踏实地工作,用理想和信念装备自己,由消极等待转为主动出击,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创新,在教学上、在信息技术的科研上做出真正的成果,使学校、家长认识到信息技术课存在的价值,彻底扭转现状。
第五篇: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减负”一词喊了多少年,我已不记得,在我小学时早已熟悉。可我教书已十年了,“减负”仍旧在呼喊,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20多年来我们找不到负重的原因,还是找不到“减负”的方法,还是……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育部出台“十项规定”,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保证学生每天休息时间。学生既要有足够的课余活动时间,又要学好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方法优化教学,尽量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质量是减负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于我们地处农村的小学来说,要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必须根据当地具体教学环境、条件、特点,围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个核心理念,通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创造性地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主体作用,实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探索出一条信息技术环境下适合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农村小学缺少信息技术硬件设备。石洞小学每间办公室十几位教师,却只有一台电脑,教师备课、查资料极为不便。教学班级36个,三间多媒体教室,导致多媒体课件无用武之地。大多教师只能在校际公开课与优质课比赛活动中使用,常规课一般轮不到。
(二)、教师方面
教师自身缺乏信息应用技能,导致课堂模式很僵硬。由于长期不用多媒体,一部分教师不会制作课件,在使用课件的教师中,也常有一些人操作失误,稍不留心按错键,电脑便演“蒙太奇”手法,使执教者尴尬不已。还有的教师为图方便,干脆让计算机教师专门负责演示课件,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
(三)、教学方面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被无限“扩大”,显得喧宾夺主。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料,把课堂装点得似乎美不胜收。但却感觉课堂花里胡哨,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甚至把语文教学中特有的很多优秀的“人”与“文”东西也丢掉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播放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都丧失了。
2、利用时机不适,限制了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发展。适时性原则是指要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多媒体要在最合适的时候进入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火候”,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达到手段与效果的有机统一。可许多教师会误以为多使用课件,对学生的情感推进会有促进作用,却不料学生在没有深刻理解文章意韵的情况下,对媒体课件的调节作用非但不适应,还有些迷惘,甚至在朗读中出现滥竽充数的局面.到了最后,课堂气氛和他们的思想情感都处于低落状态,这使得教师进退两难,很难控制课堂局面。
3、用信息技术图解文本形象,情景动画、视频虽然很精彩,但扼杀了学生想像、创造的空间,限制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跟着屏幕上的画面走,只顾听、看,而课文内容根本没有去阅读,更没有思考、记笔记的习惯了。
二、以人为本,探索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
(一)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与使用的技术之和。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包括教师备课时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观看课例、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录音、文档资料等,以及将生活中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整合,是所有能促进有效教学的总和。这是一种“大信息技术观”,而不是仅仅是指多媒体课件。所以对于多媒体设备不健全的农村小学教师,首先,要树立“大信息技术观”。要有意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声,光,电功能,将知识通过音、像、画,直观地呈现给学生,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调动学生,激发学生思维,达到完成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逐步促进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形成,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备课。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备课大多采用传统的手写方式,于是把很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甚至照抄原有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我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通过互联网收集各种课程资源,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最后,我认为农村教师要培养创新意识。作为青年老师,应加强自己的计算机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能将生活中、互联网上有效的信息与课堂内容整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对于条件有限的农村小学,教师是主力军,教师的创新意识决定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新鲜与特别,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巧用信息技术,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合点,提高课堂质量。
1、巧用信息技术,随风潜入课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以其直观性的形象、鲜明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能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进行冲击。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找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让信息技术随风潜入课,悄无声息地引领学生进入课堂预设情景。比如我在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首先播放了动画MTV《快乐的节日》,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看动画,竖起耳朵听歌曲,拍手打起了节奏,有些会唱的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小声唱了起来,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很轻松地将学生带入了我设计好的情景当中,个个对这节课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又如在上《一株紫丁香》时,通过看课件紫丁香的图片与倾听对紫丁香的介绍结合,把学生没见过的植物形象地展示出来,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展示课文主体画面,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曲,此情此境中引导学生理解一株紫丁香所蕴含的同学们尊敬老师,关心老师的深厚情感就显得轻而易举。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和变化的特点,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感知课堂是轻松的、快乐的、有趣的。
2、巧用信息技术,润物细无声语文学习有条必须跋涉的河流—— 一条情感的河流,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文章的“情”与学生的“情”不知不觉融为一体,可谓“润物细无声”。
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首先播放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然后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段,当学生看到八国联军掠夺、毁园的一幕,从神情中,我看到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也看到了他们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痛心,对懦弱者的伤感……此时,播放《英雄的黎明》,让学生在这悲壮的音乐中朗读最后一自然,他们读出了心中的愤怒,读出了大火之后消失殆尽的无比心痛,也读出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学生在看、听、读中经受了一次情感的升华。
阅读需要情,习作也不例外。“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是立文之本。但学生作文时知觉麻木,触觉失灵,情感冷漠。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了能点燃学生情感火花,写作指导课上,我播放“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现场录相,还从网上搜集有关的图片,如朱自清用心灵感受年迈而潦倒的父亲的背影,史铁生用心灵体悟伤心欲绝母亲的眼神……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做一个关注社会生活、感悟真实情感的人,让心灵之蝶起舞,在花曦里,在阳光下,去采集爱的晨露,去收获美的花蜜……一篇篇充满真情的习作感人肺腑。
在新课标中,重复较多的一个词语就是“体验”——情感体验,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每一个学生只有带着自己特有的情感进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与作品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而多媒体恰恰为学生“披文以入情”创造了有利的情境。
总之,信息技术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教学方式,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我们要根据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整合,以质量和质量为中心,教师要更加巧妙、适时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切实为学生减轻过重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