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课题设计论证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迅速发展,各国都将教育视为国家的生存立足和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的治国战略来对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席卷全球,我国正在加快自己的步伐,力图在各行各业全面实现与世界接轨。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和发展为教育改革创设了良好的大环境,于是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迅速开展,至今已经在全国的义务教育的课堂中实践,而且高中的改革也正在逐步推开。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还要转变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这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为实现国家的课程改革目标,各种形式的教育改革不断出台,在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改变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等不同侧面,越来越受教育者重视的是和教育改革发展同步的教育技术的发展,21世纪突出的标志之一就是信息技术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的超时空、高速化的传送特点,几乎瞬间使世界变成了无边界的信息化空间,它使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是为教育改革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
1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基于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我们开始了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的研究。经过反复的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所具有的突出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学实践也给我们的研究提出了更深入的问题,通过研究我们越来越清晰的看到“教学”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让我们明确了一个目的:一切教学都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而为。
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更高级学习的工具,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保证课程标准更高质量的实现,另一方面创设和营造信息支持下的学习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将来在信息日益丰富的社会中的生存、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需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探讨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研究内容
1、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影响;
2、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中的各种关系。
(三)研究观点
1.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的现代技术。
2.信息技术不仅作为一种方法、手段,而且正在以一种意识、文化、生存状态的形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3.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主动探究的学习工具、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的使用工具、激励学生情感态度转变的激发工具和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有效工具等,并将其合理的整理、加工、组合,融在教学整个过程中,已达到高效率的、创造性地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其间是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的。在阶段性方面,在教育教学中要让教师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由初懂到基本掌握再到熟悉运用;在层次性方面,要求教师不断以传帮带的形式一步一步地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达到在学生中把陌生的“人文景观”一一呈现,直到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最终的目的。
(四)创新之处
多媒体的应用在农村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为了使信息技术在农村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迅速地适应新形式的要求,为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我们课题组想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探索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新路子,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渗透到农村课堂教学中去,以求与其它辅助教学手段相适应,产生高效的教学效应,从而达到有力地夯实教学成果目的。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在现有教学体制下,所有教学活动应符合课程目标,通过网络通讯功能及虚拟功能等营造学习者有效的学习环境,真正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教学设计应以学为中心,创设主动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某一综合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许多其它学科的知识。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采取调查、访谈、课堂教学实践、座谈交流、说课以及优质课的形式开展活动。
(三)技术路线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发挥的重要性展开研究。
(四)步骤实施:
2013年5月——6月:准备阶段
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建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课题负责人,制定研究方案。
2013年9月—10月:研究实施阶段
课题成员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实践后产生的效应进行总结和评估。
2013年11月12月:研究总结阶段
完成课题的终期验收,编写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研究结果报告;整理收集数据资料,选出优秀课例、征集优秀论文和教学设计,组织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应用后的重要性现场研讨会、组织召开结题报告大会。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教师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可以说,它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呢?
其实,一提到现代信息技术,人们会自然的想到多媒体教学,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体现。传统教学手段仍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课堂效果,但不是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越多,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
我们教师应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在运用这些资源时,应有所取舍。因为,这些资源是为不同的人准备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一定学习特点的学生。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时,要贴合我们自己学生的特点。如果统统采用“拿来主义”,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会让我们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特点,以学生为本,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让它发挥最大的优势,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然而各个领域,各个部门都利用信息技术为本行业服务。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利用信息技术辅导教学,能生动直观地通过图文、声像的综合作用,创造逼真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增加培养学生 对信息获取、检索、分析、处理能力的内容,信息能 力也要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习者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即实现意义学习。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也提出了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 式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揉合与优势互补,它基本保留“传递一接受”的教学过程,以接受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而能力只能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在实践中培养。因而教学中要增加实际练习、自由操作、社会实践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具有交互性的教学和学习工具,把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变成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教学 应用
引言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九十年代以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这样一来就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不良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对书本和老师不能怀疑。在课堂上,险非教师主动提问,否则是不容许学生随意打断教师已制定好的教学计划的,学生也决不敢这样做。这种思想代代相传,不断强化,就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的新思想、新观念被扼杀,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这就等于从基底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人地赖以孕育、滋生和成长的全部土壤,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不难想象,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如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创造型人才。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课程才逐渐发展起来。这种教育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知道,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的出现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具备的特性: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这些特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有所改变,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与传统模式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 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远程教育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其教学信息通过国家提供的卫星电视系统覆盖全国,利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全国实施网上教学。同时,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分工协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二、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诸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过程必然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参与、体现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体现多种媒体资源的利用
三、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环境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 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这不仅是一种教育形式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它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及灵活的学习支持服务,为一切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条件和全方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以教育技术和媒体手段为课程载体,使教与学的过程可以异步或同步进行,由于学习者不同的家庭经济环境对自主学习的推动力和影响力不一样。家庭经济较好可以有更多的物质条件来接受和消费教育,能力的提高会反过来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这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持续提升。
四、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可以使学业上失败的 学生在同伴帮助的过程中经历成功的体验,重塑自尊;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消除了在应试 教育中竞争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立,形成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关系。可见,合作学习是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创建 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应由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探索与开发。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仁芳,沈文选.《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关于教师角色的探析》[J].天津:数学教育学报,2005(1).2.康从英.《充分利用多媒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J].北京:教育与职业,2006,4(下).94-105.3.顾炎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学研究.2004(4).
4.陈旭远、黄薇.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5.郭英楼.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 6.邓俊波.谈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J].中国轻工教育,2007(3).
第四篇: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来源:原创 加入时间:2008 修改时间:2008-12-13 11:06:00 点击次数:487次
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诸丰清
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首当其冲转变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可是时代不同了,一只“狗”(防火墙)、一只“猫”(调制解调器)、一只“鼠”(鼠标)才是风尚和有效手段。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信息技术广泛而充分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在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道路上,我以音乐教学为突破口,做了一些尝试。受限于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一般学校都没有音乐教室,最多只有几架风琴、电子琴,一些音乐器材,几台录音机。传统的音乐课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弹琴,学生唱,录音机放,学生听,学生只是按着老师的要求被动地去接受、去学习。他们接受的最多的还是“听、唱”的训练,没有调动学生各方面的训练,如听与动、听与想、听与感觉、听与实践的训练,特别是农村学生没有相应的乐器,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美国一个图书馆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见学生参与操作的重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强调:“课程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计算机来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矛盾。
在教唱一些歌曲特别是电影、电视剧歌曲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是就歌曲而教歌曲。学生只能感受旋律的优美,而无法深入地领会歌词的内涵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在用计算机教学时,我事先收集一些歌曲的相应的电影、电视剧片段或优美的画面和图片。上课时,用超级解霸、东方影都、金山影霸、ACDSEE等软件来播放片段或欣赏图片。让学生结合画面或图片的欣赏来领会歌词的内涵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感受旋律的优美。如教唱《雨花石》时就观看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片段;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就播放《祖国的花朵》;教唱《我的祖国》时就观看故事片《上甘岭》。通过观看,学生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故事内容中去,更加深刻地领会歌词的内涵。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音乐课本中一些歌曲本身就可作为舞蹈的伴奏曲,如《转圈圈》、《瑶族舞曲》、《森吉德马》、《摘草莓》等歌曲。在教唱或欣赏这些歌曲时,可让计算机做一个“舞蹈教师”。我把相关的舞蹈教学带用计算机来播放,让学生跟着画面一边唱,一边跟着学跳舞。如在进行《瑶族舞曲》乐曲欣赏时,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借助音像的播放,学生边听边跟着画面做甩袖、转圈等舞蹈动作,通过肢体语言,尽情地想象少数民族的风俗、人情和优美景色。
在欣赏教学中往往会介绍相应的作曲家或演奏家,课本中介绍的内容很短,只能知道大概情况。此时,我会在课前给学生提供网址,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让学生上网去查找相关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通过上网查寻,学生对贝多芬、莫扎特、肖邦、舒曼、冼星海、聂耳、华彦钧等了解得就更加透彻了。
对于乐器的介绍,课本中只出示了乐器的图片。但实际中,学生(包括教师)所接触的乐器非常少,谈不上了解,更谈不上会演奏。教学中这部分是最难教学的。我就设计了一个关于乐器教学的课件。把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中的各种乐器组合在一起,当课件运行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点击相应的乐器名称,就可看见相应乐器的图片,了解乐器的构造、音色、音域和演奏方式,并试听该乐器演奏时的音色或欣赏用该种乐器演奏的有名的独奏曲。通过课件的运行,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加深了对这些乐器的印象,甚至还可以激发学生去学习这种乐器的愿望。
在音乐教学中,用所给的音按所给的拍子和节奏完成旋律,或用所给的音为所给的歌词谱曲的训练是很多的。学生的音乐思维不够敏锐,对此部分内容的训练相当困难。学生用笔去写时,心里对所写的旋律不甚了解,有可能是随意、杂乱无章的拼凑,编写的旋律不优美、不流畅、不生动,甚至是不和谐音。此外,学生还没有达到边写边哼唱的能力,即“所写即所听”。针对这种现象,我在计算机中装入《作曲大师》软件。该软件分简谱版和五线谱版,具有谱曲、演奏、填写歌词,打印歌谱、超级电子琴、多声部重奏的功能,学习时非常容易上手。我让学生用此软件来进行谱曲的训练。学生可按常规的方法把乐曲谱写出来,每填写一个音符,就会听到相应的乐音。等全部写完,让计算机全部演奏一遍,试听效果。如果不满意,还可继续修改,直到成功。如果认为这种方法过于迟缓,还可用超级电子琴来演奏,软件会自动把刚才所演奏的音转换成乐谱。根据需要,还可模拟各种乐器来演奏,试听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最后,把自己的“创作”转换成MIDI音乐,或者把乐谱打印出来。学生从这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尝到了当一个“作曲家”的自豪感,从而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现在的学生是幸运的,他们生逢信息时代的盛世,他们的思想和感官神经,是为数字化而生的,不用多媒体的手段就无法燃烧。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学会了计算机知识,更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音乐教学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科技进步,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普遍进入了中学课堂。传统化学教学中形象、直观的教学媒体如标本、模型、挂图等,已被现代多媒体技术所代替.在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能最人限度地以声、形、视、听等手段,形象逼真地对各种化学实验和反应原理进行模拟,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优化课堂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协作与参与,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获取知识效率。
一、微观知识“实物化”
化学世界就是微观世界,正因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难对微观世界进行客观的、准确的描述与验证,也很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想象和模拟微观事物。比如: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与限度、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实物动画,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理解化学原理。
二、抽象内容“具体化”
化学其基本的化学用语,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量等很难描述与表达,学生在思维上很难建模、理解与掌握,原因之一就是内容太复杂、太抽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会使教学变得十分轻松而愉快,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讲到“碳的同素异形体”,可利用《三维分子模型》中的分子模型库直接把金刚石、石墨的分子模型打开放在同一区域内进行比较,有球棍模型,也有比例模型,同时可以进行宇符模型与框架模型间自由切换,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动画模型,很容易比较金刚石晶体的空间网状以及石墨的层状结构,进而很直观地对两者性质的不同进行比较。
三、零乱内容“网络化”
中学化学知识的特点是比较零乱散杂,内容比较多,若采取分散记忆,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知识掌握得不深刻.若把零星分散的知识根据其内在联系,进行梳理、归纳,使其知识化,条理化,网络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与记忆,而且有利于知识的灵活运 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手段的进步,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搞好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的有关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基于此,应鼓励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