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翻译公司信贷紧缩的翻译
“信贷紧缩”的翻译
-译国译民翻译公司
外电的报道:
The report also said the credit squeeze that has occurred as banks suffered mounting loan losses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Demand for business loans remains weak.译:报告还指出,银行所遭受的巨额贷款损失带来的信贷紧缩没有任何明显的改善迹象。对商业贷款的需求依然疲弱。
在上面的报道中,credit squeeze指的是“信贷紧缩”。所谓信贷紧缩,就是指经营贷款的金融机构提高贷款标准,以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条件发放贷款,甚至不愿发放贷款,从而导致信贷增长下降,信贷资金难以满足社会再生产的合理需求的现象。产生信贷紧缩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不良贷款造成银行资本的侵蚀;过度信贷膨胀最终导致信贷收缩;制度性改革抑制贷款的有效增长;以及金融中介信用下降导致金融非中介化等。同样表示信贷紧缩的英文说法还有credit crunch和credit crisis。不过credit crunch要比
credit squeeze程度更加严重,而credit crisis则指信贷紧缩导致的“信贷危机”。
在credit squeeze这个词组中,credit的意思是“信用、信贷”,而squeeze就是“紧缩”的意思。如果企业一直拖欠银行的贷款不还,造成不良贷款(bad loan),那么银行就会拒绝再贷款给那家企业(The bank would refuse further credits to that company)。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许多企业都无法如期偿还贷款,这样银行就只好提高贷款标准,紧缩银根,也就是信贷紧缩。
Squeeze的原意是“挤、榨”。银行的资金就像一管牙膏,当牙膏管里有充足的牙膏,轻轻一挤(squeeze)就出来了,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来挤牙膏,却没有新的牙膏补充进牙膏管,牙膏就越来越少,要挤出来就变得不容易了。Squeeze作名词还可以解释为“拮据,紧缺,经济困难”。例如:housing squeeze(住房紧缺);the squeeze between low wages and high prices(工资低物价高造成的经济拮据);inflict a tight squeeze on the consumer(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经济压力)。
第二篇:上海合同翻译
译国译民翻译公司—中国十大翻译公司
更多文章,查看译国译民官方网站或新浪博客
译国译民简介:
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27日,至今走过8年的风风雨雨,一路以来不断沉淀,我们拥有自己的翻译人才库及人才网站,真正做到人才分类、外籍审译,确保译文不仅准确而且地道,为您的对外业务锦上添花。我们能够提供英语、德语、韩语、德语等热门语言以及世界各地的小语种等70多种语言的翻译服务,翻译领域涵盖化工、能源、机械、生态、电器、通讯、电子、IT行业、食品、旅游、汽车、航空、轮船、文学、物流等多领域的翻译。相信译国译民的专业和真诚服务是您长期合作的最佳选择。
翻译专用章
合法翻译公司资质,具有国家承认的资质和效力。
适用于出入境办理、资质证明、身份证明、公证、法庭使用等场所;
服务种类
笔译、同声传译、陪同翻译、展会翻译、会议翻译及主持、商务陪同翻译、翻译专用章、本地化、特色翻译
翻译语种: 英语、德语、德语、法语、俄语、朝鲜语、意大利语、泰国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匈牙利语、阿拉伯语、荷兰语、土耳其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阿尔及利亚语以及印度语、马来语、印尼语、瑞典语、柬埔寨语、挪威语、捷克语等语种。
专业领域: 建筑、冶金、机械、航空、汽车、法律、环保建筑、食品、电信、计算机、生物化学、信息技术、饭店管理、医学、医疗设备、IT、贸易、商务、金融、电子、通信、化工、石油、能源、环保、纺织、印染、服装、造纸、食品、农业、光学、心理学、工业自动化、土木工程、海上作业等各专业。
翻译范围:
通用文件:信函、企划、意向书、简历、邀请函、简报、营销资料、培训资料等。法律文件:法规、条例、公约、判决书、公文等、合同、法规、章程、协议、证书等 评估文件:投标、资产评估、地产评估、审计报告、无形资产评估、可行性报告。
文学文件:散文、诗歌、广告、心理学和论文。
商务文件:进出口贸易、金融、保险、人事、财务、销售、市场、年报、证券、投标。
技术文件:技术规范、信息技术、操作说明、商业计划、年报、信用证、操作手册。工业工程:产品说明、目录手册、安装手册、使用说明、行业标准、技术标准。
个人资料:个人简历、入学申请、求职申请、学历证书、成绩单。
证明材料:公证书签、证申请、往来信件、邀请信、委托书、国际证明。
翻译服务及报价笔译、口译及同声传译、翻译专用章、本地化、特色翻译、音频
专心翻译,做到极致
译国译民翻译公司—中国十大翻译公司
专心翻译,做到极致 视频翻译配音。
第三篇:别让经济紧缩成为 yxl 汉英翻译
Don’t let the age of austerity be the age of inaction
别让经济紧缩成为回避气候问题的借口
By David Miliband
戴维·米利班德
1.There is not much good news when it comes to managing the global system.The euro is(still)in crisis;trade talks are stuck;the Group of 20 has run into the sand;and then there is climate change – the greatest global challenge met by the greatest global short-sightedness.Or are we missing something?
当谈论起全球体系的时,这儿并没有多少好消息。欧洲依旧处在危机之中,贸易谈话也陷入了僵局,20国集团也是一盘散沙,接下来就是气候变化了--目前所面临的最大的全球挑战也是最不受忠实的。也许,我们是不是忘记了一些东西?
2.Certainly, the 2009 Copenhagen conference ended in stalemate, and the “climategate” affair has given skeptics a field day.Also,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turned attention away from the climate challenge.But, at a bad time in the news cycle just before Christmas, the parties to the UN climate convention, meeting in Durban, agreed that a global legally binding approach to controlling emissions would be undertaken, to be signed in 2015 and implemented from 2020.众所周知,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以僵局结束,同时“气候门”事件也让那些持怀疑论者大展身手。此时,金融危机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气候问题上吸引过去。但是,在圣诞前夜,这个新闻史上糟糕的时刻,联合国气候变化的缔约方在德班达成共识,将实施一项拥有全球法律效力的控制碳排放的协议,这项协议将于2015年签订,在2020年实施。
3.Europe played a vital role in Durban.But the key shift was from China.Under pressure from vulnerable and poor states in Africa and elsewhere, it has shifted from naysayer to supporter of a global deal.The US found itself outflanked – with Saudi Arabia and Venezuela for company.欧洲在德班会议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关键的力量还是来自中国。尽管在非洲以及其他地区一些脆弱而贫穷的国家的压力之下,中国还是由这项协议的反对者变成了支持者。美国则发现,自己与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被包抄了。4.The challenge now is to avoid a repetition of Copenhagen.The world cannot afford three years of talks that founder at the last minute.Success in 2015 depends on several factors.First, we need to change the debate from being narrowly about climate to being broadly about resources.This means food, water and energy – on land and in the oceans.All three are obviously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All three interact in dangerous ways.Increasing our resource efficiency not only helps the climate, but will help our economy.目前的任务是阻止哥本哈根事件的重演。世界再也承担不起三年的等待却换来谈话在最后一刻陷入僵局。2015年的协议的成功签订由很多因素决定。首先,我们不能把热点仅仅局限在气候问题上,应当延展到资源问题上。这些资源意味着食物,水和能源--它们既来自陆地,也来自海洋。食物,水和能源是明显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它们也以一种危险的方式相互作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仅能改善气候问题,而且能缓和金融危机。
5.Second, Europe needs to show how low carbon contributes to our economic benefit, not hardship.George Osborne, the UK 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 is fond of saying that “we will not save the planet by bankrupting the UK economy”.Of course we will not, but we can enrich Europe’s including Britain’s economy by putting ourselves at the head of a low-carbon revolution that represents an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t least as big as the entry of China into the global economy.Today, more than ever, Europe needs a common project to counteract the forces pushing it apart – leading the low-carbon revolution can be such a project.第二,欧洲应当展示低碳给经济所带来的利益,而不是苦难。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经常说:“我们不会以英国经济崩溃为代价而去拯救整个地球。” 我们的确不会这么干,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站在低碳革命的前沿来增强欧洲(包括英国)的经济,这种经济上的改革,至少要和中国加入全球经济一样重要。现在,欧洲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刻都需要一个共同的计划,这个计划能遏制分裂的因素--而领导低碳革命正是这样的计划。
6.Third, the debate needs to be rebalanced from “climate-makers” – countries that emit CO2 – to “climate-takers”, the people and countries that suffer from climate change.There are new political coalitions to be built here, aligning countries with common interests in a low-carbon future, outside the confines of the traditional monolithic UN blocs and balancing the powerful voices of carbon-burning industries.第三,这场辩论应当使“气候变化制造者”(排放二氧化碳的国家)和“气候变化受害者”(深受气候变化其害的国家和人们)之间的力量得到平衡。应当让那些在未来在低碳经济上有共同利益的国家结成政治结盟,而不是些传统的联合国大国集团,并且平衡碳排放行业的声音。
7.Fourth, we cannot just hope for a shift in US politics on climate change.Barack Obama’s personal commitment is clear, but I do not know anyone who sees how a global agreement could get the necessary two-thirds support in the Senate.The Republican Party is in the hands of the climate-change deniers.We need to work out how to accommodate the US without excusing them – or it will again become a pretext for others to refuse to move.第四,我们不能单纯的指望美国在气候问题上转变政策。巴拉克·奥巴马的个人承诺很明确,但我觉得没人会认为一项全球性的协议能够得到参议院三分之二的支持。共和党是否认气候变化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不为美国辩解的情况下迁就他--否则,这将会成为其他国家再次拒绝采取措施的借口。
8.Fifth, national pledges of action made under the Cancún agreement of December 2010 need to be fulfilled.These do not get the world on track to keep emissions below the level likely to lead to a rise of 2°C this century, but they do provide a base on which to build.第五,各国应当对2010年12月的坎昆协定履行承诺,采取行动。这些不会让世界按计划把碳排放控制在一定的水平(本世纪可能气温会上升2°C),但是这会提供一个好的基础。
9.Sixt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vital for action on emissions and for the political support necessary for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economy and society.The incentives – from prices to regulatory standards – need to be structured to drive investment and innovation in low carbon.This includes the vital issue of decarbonising energy supply.Europe and China could forge a remarkable low-carbon trade deal to promote low-carb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第六,技术改革对碳排放行动,经济和社会向低碳化转变所需要的政治支持 3 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从价格到监管标准制定鼓励措施,以鼓励低碳行业的投资和创新。其中就包括能源供应去碳化这一重要问题。欧洲和中国可能会拟定一项引人瞩目的促进低碳技术进步的低碳贸易协定。
10.Seventh, there is the pressing issue of finance for adapting to and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In Copenhagen, leaders made grand statements and pledged $100bn, but to date little real money has been committed.Not much will happen without finance and the right mechanisms for getting public support and private sector capital flowing to the low-carbon economy.第七,还有因适应气候变化而带来的紧迫的财政问题。在哥本哈根,领导们作出郑重申明拿出1000亿美金,但迄今为止,没有人拿出实实在在的一分钱。缺乏资金,缺少私营机制资金流入,缺乏公共支持,低碳经济是不会有多大的改观的。
11.Finall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has to rehabilitate itself.In 2014, the UN’s fifth assessment is set to report a significant worsening of the trends.But the communication of those fact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rust in climate science is critical.最后,科学机构应该为自己平凡,2014年,联合国第五次评估报导出趋势将会出现恶化。但是让这些事实众所周知,让人们相信气候学是非常重要的。12.Achieving a global deal will help, but a treaty is only as good as the actions countries take to implement it.Before the crisis, Britain enacted some of the world’s strongest pro-climate policies and was staking out a position as a leader in the green economy.We cannot let the age of austerity be the age of inaction – the climate will not wait.Reducing our dependence on foreign energy, investing in low-carbon infrastructure, and innovating and exporting green technologies are critical levers for reviving the UK’s economy.促成异性全球化的协议会奏效,但是各国为履行承诺所采取的行动才是最关键的。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前,英国实施了一些世界上强有力的主动对付气候变化的行动的政策,并成为绿色经济的领头人。我们不应当让经济紧缩成为回避气候问题的借口,气候问题已经火烧眉毛了。减少对外国能源的依赖,投资低碳基础 4 设施,并且创新输出绿色科技,这些都是英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条件。
13.Low-carbon development raises issues of justice, security and prosperity.It is one of the hardest nuts to crack in the multilateral system.As leadership elections and transitions dominate politics in the next 18 months, this is a challenge the winners cannot be allowed to duck.低碳发展也会引起公平,安全,繁荣的问题。这时多边体系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未来十八个月中,领导层的选举和过度成为政治的主要旋律,这也将成为赢家一项不容推脱的挑战。
The writer was Britain’s foreign secretary and is a Labour MP.本文发言者是英国的外交大臣,工党议员。
第四篇:上海翻译公司英文版验资报告模版
英文版验资报告模版
-上海译国译民翻译公司
To [Company name]
We accepted the appointment to examine the [second] installment of registered capital capital contribution of the registered capital of [Company name](“the Company”)as at [date] in respect of its application for incorporation and registration.The responsibilities of all itsthe investor(s)and the Company are to ensure that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s comply with the legal requirements of the relevant laws, regulations, agreements, contracts and articles of association;to provide true, legitimate and complete information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capital contributions and to safeguard the Company’s assets.Our responsibility is to express an opinion on the [second] installment of capital contribu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ement of Independent Auditing Practicee Pronouncements No.1: Verification of Capital Contribution”.In the course of our examination, we performed examination procedures as we considered necessary in the circumstances.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s, contracts and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the Company’s registered capital to be contributed by [name](Party A)and [name](Party B)is [currency] [amount] and shall be fully contributed in [number] installments prior to [date].The current contribution is for the [second] installment,contribution which shall be contributed before [date].Based on our examination and as at [date], the Company had received capital contribution of [currency]
[amount] contributed by Party A and Party B.The aforesaid actual capital contribution [currency]
[amount] is in the form of cash, [currency] [amount] is in the form of tangible assets, and
[currency] [amount] is in the form of know-how.The capital contributed in the form of know-how accounts for % of the registered capital.[In addition, We we also noted that the [first] installment of contribution of registered capital contribution of the Company, [currency] [amount], of which [currency] [amount] was contributed by Party A and [currency] [amount] was contributed by Party B, was verified by [nam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Co., Ltd.with Capital capital Verification verification Report report([number of report])issued on [date].As at [date], the Company hasd received accumulated capital contribution of [currency] [amount] in total.]
This Capital Verification Report is for the use of the Company to apply for its incorporation and registration and to issue investment certificate(s)to the investor(s).It is not to be deemed as a guarantee or an assurance of the Company’s abilities in maintaining capital, repaying debts or operating as a going concern.Our XXXX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firm and th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who performed this verification are shall not be hold liable for any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e misuse of this Capital Verification Report by the Company.---芝麻开业网友情提供,仅供参考---
第五篇:2012-2016《上海翻译》期刊目录-整理
2012-2016《上海翻译》期刊目录
2012年第01期
国家机构对外翻译规范研究——以“熊猫丛书”英译中国文学为例 耿强 会讯
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 王晓元 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翻译
国外“本地化”翻译研究学术话语的构建 李广荣 《道德经》英译研究在中国 文军;罗张 回顾与反思:国内翻译伦理十年研究(2001-2010)吴慧珍;周伟 汉英文化展馆说明文字的修辞对比与翻译 陈小慰 科技翻译研究近些年相对停滞的原因探析 范武邱 政治文本翻译探析 杨大亮;赵祥云 科普翻译的挑战 徐彬;郭红梅 论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关联性——以无锡市为例 赵芝英
涉华文献翻译中的回译问题——《我们如何进入北京——1860年在中国战役的记述》译后
叶红卫
谈MTI培养体系中的本地化课程设置 冷冰冰 意境原则指导下的中国画画题翻译——以《毕瑞画集》为例 刘继华 会通中西的文化阐释——以安乐哲、罗思文英译《论语》为例 谭晓丽 对联翻译的抗译性和可译性 王志娟 基于关联理论的汉英格言翻译
卜爱萍
“译才”不只是“通才”——与何刚强教授商榷——兼评《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
张霄军
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学术著作英译本中高频动词使用的语料库研究 许瑾;杨秀文
2012年第02期
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一个译学中哲学误读的纠正 吕俊 西方译论与《圣经》教义的思想关联 李龙泉 2012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会议通知
定量乎?定性乎?——对构建翻译标准的理论思考 刘峥 贾文波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 赵联斌 应用翻译研究30年(1980—2010)方梦之 地名标志译写亟待国家规范 乌永志 论旅游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限制因素 片名翻译中的国俗语义
杨萍 贺龙平
毛梅兰
卢小军 外宣翻译“译+释”策略探析
MTICAT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视译教学的原理、步骤及内容
论口译实践的三个要素
张政 杨义宽
詹成杨玮斌
陈飘平中国传统译论对于译学建设的积极意义——以“信达雅”翻译标准为例
POSSIBLY用法译评
吴国良 冯春灿
网络时代的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以第23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一等奖译文的生成为例
万兆元
梁君华平行文本与网络旅游广告英译
第六届“优萌杯”翻译竞赛获奖名单
“天下奇书”《山海经》及其英译——写在大中华文库《山海经》英译本出版 出版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研究 第七届“优萌杯”翻译竞赛题 第七届“优萌杯”翻译竞赛通知
王宏
郑艳杰
2012年第03期
论翻译矛盾——从《德译中国成语故事》谈起 翻译中的认知视角——概念结构与翻译(3)动态投射与译者主体性
桂乾元
王斌
束慧娟
方仪力
马士奎
唐义均
王树槐 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策略与元理论向度探讨
从母语译入外语:国外非母语翻译实践和理论考察
白皮书英译文本中动宾搭配调查与汉英翻译策略——一项基于汉英对比语料库 地铁公示语翻译:问题与原则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上海楼盘案名英译策略研究 中西方修辞传统与外宣翻译的传播效果
陈珊珊;高嘉正
张雯;卢志宏
MTI教学:基于对职业译者市场调研的实证研究
制度文化话语口译认识论与方法论
丁大刚;李照国;刘霁
包通法;魏星妮
王斌
姜倩 从口译标准到口译规范:口译评估模式建构的探索 英语科幻小说中的新词及其汉译探析
当代译论的探索者——郭建中翻译思想与实践研究 论勒菲弗尔对中国佛典译论译史的误读
王晓凤;张丽娟;张建青
熊宣东
贾兴蓉
陆艳
郭建中 化境:译作应比原作更好——从《林纾的翻译》说开去 众包翻译模式研究
简评《翻译写作学》
2012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第二号通知 本刊稿件体例及相关要求
2012年第04期
论应用翻译学理论范畴体系整合与拓展的逻辑基础 对立与统一 排斥与互补——翻译的语言学视角 翻译选择过程的非线性特征
曾利沙
冯奇 万华
宋志平
论译者隐身——一个社会性视角 东选集》英译中的策略变化 英汉翻译中的褒贬词语选择
周红民 程敏《毛泽
巫和雄
杨平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仿拟辞格及其翻译研究 刘金龙 戴莹 吕健 吴文智
曾利沙
李静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研究
翻译学理论多维视角探索
语篇连贯与翻译策略
民族侮慢语——国际现场口译无法回避的领域
刘夏青 刘白玉
基于云服务的校企合作翻译教学生产平台设计研究 走进绚丽多彩的翻译世界
曾立人 肖维青 闫栗丽
王宏
董海雅 蓬勃发展的视听翻译研究及教学——Jorge Díaz Cintas访谈
ASSURE用法译评
吴国良 冯春灿
刘洪泉 浅谈中国社会变迁下“农民工”一词的英译
专有名词的汉译与译者的素养
杨清波 杨银玲
吴波
彭文青
苏艳 论全球化语境下科技翻译的文化共享与渗透——《时报信息》翻译个案研究
“无家可归”与“重返家园”:反思翻译目的论
一本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为中心的MTI教材——《高级汉英翻译》评介
第五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
2013年第01期
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 第五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一号公告
开展翻译学的复杂性研究——一个译学研究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
信息化时代应用翻译研究体系的再研究
吕俊
王华树 冷冰冰 崔启亮
毛志文 苏、俄翻译理论文艺学派的思想演变及其研究 论语境类型与翻译
刘英蘋 耿智
陈梅 文军 王宏 罗修筠 黄德先 殷艳
翁凤翔
吴自选
罗建华
刘季春
汤金汶
樊林洲
唐义均 《中庸》英译研究在中国
多元互补、和谐共进——2012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综述
译创:一种普遍的实践
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
且编,且译,且写——论形象片英译者身份的动态重叠 专利文件要点分析及其对机译校改的启示
何以用“独立成篇”取代“忠实”?——试谈翻译教学理念的创新 试论宗教词汇隐喻的英译
学术模因跨语际复制的变异和对策
“邓小平理论”就是Deng Xiaoping Theory吗?——从词语搭配的视角谈 语料库和应用翻译——以蚕学馆旧址纪念碑碑文的翻译为例 翻译记忆系统的语境观
黄海军 王昌米
王正
《华英翻译捷诀》——近代第一本翻译教材
简评几本警务英语教材的翻译实例
刘明 孙增德
杨廷友 2013年第02期
翻译策略的理据、要素与特征
方梦之
钱纪芳 和合翻译思想之整体模型研究途径
释“对译”
黄忠廉 贾明秀
翻译批评模式多元互补刍议——20世纪西方文论对中国翻译批评研究的启示
李和庆 薄振杰
崔启亮 中国本地化行业二十年(1993—2012)
国内语料库翻译学20年述评(1993—2012)宋庆伟 匡华 吴建平
孟祥春
黄樱
汪洋
何刚强 中国周边涉美军事协定的“模糊战略”与翻译陷阱 全球化背景下财经报道的翻译技巧与方法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英译专门科技文本——以航海技术领域论文为例
彰现特色,知行并举——本科翻译专业教材编撰应处理好五个关系 关注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以评注式翻译和同伴互评为例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学制问题探讨
谈俗语“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英译
《墨子》英译比读及复译说明
ORDER用法译评
李小撒 柯平
李昌银
张顺生
王宏
吴国良 张瑜
第八届“优萌杯”翻译竞赛试题
伦理回归后的汉字术语译介思考——以《中国园林》英译本为例
梁君华
翻译研究中的词语误判与误评——以翻译与意识形态的研究为例
李贵升 罗国青 李艳冰 Translation Peripheries:Paratextua Paratextual Elements in Translation述评——翻译研究的副文本视角
张玲
2013年8月教育部高校外语教育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第八届“优萌杯”翻译竞赛通知
2013年第03期
在第五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黄友义
应用翻译学理论逻辑范畴拓展方法论——兼论译学理论创新的认识论和价值论 曾利沙 复杂性科学观照下翻译标准问题的再探讨——论底线翻译标准的必要性和合法李春芳 吕俊 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 方梦之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翻译规范理论的社会学重释
王传英
翻译项目管理实务(A Practical Guide to Translation Project Management)王华伟 王华树编著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出版 2012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
国内翻译竞赛综述
王祥兵 邹兵 伍志伟
吕立松 穆雷
2013年第五届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隆重召开 应用翻译研究的新起点
方梦之
居祖纯
罗国华
朱音尔 简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雕塑群说明文字的英译
国际会展名称英译:问题、模式与译名建构 基于概念整合,追求地道译文
川菜烹饪方法英译原则及其应用 第四届“学府杯”科技翻译大赛
张媛 梁霞
翻译专业教学的国际化经验:来自澳大利亚的启示
王非 陈向京 韩翀
吴自选
朱明炬
陆艳
王娟
彭典贵
曾薇薇 通识教育与翻译人才培养的关联——以西南联大外文系的课程设置为例
也谈“邓小平理论”的英译——兼与唐义均先生商榷
云计算下的翻译模式研究
国外机辅条件下的翻译过程实证研究 影视翻译中情色禁忌语的归化策略
浅谈现代日语中的外来语
对“标本”的标本兼治——《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有关问题稽考 学好中文,做好翻译——翻译专业本科生《中文读写教程》评介
杨全红 曾咪
王冬梅
首届少数民族文库外译全国高层论坛——暨“中国少数民族文库翻译研究中心
2013年第04期
生态翻译学的国际化进展与趋势 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 全球结构视野下的翻译规范研究 浅谈汉语对联英译的策略与方法
思创·哈格斯
张美芳
傅敬民
吴伟雄
法律翻译与法律移植——以晚清法律翻译实践为例 吴苌弘
文本类型学视角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英译研究 词源学视角下的奥巴马演讲辞翻译策略研究
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顺利换届
石秀文 吕明臣
李国华
格式塔意象在类比语篇翻译中的再造——以TEM8(2013)汉译英试题
一项中国EFL学习者英译汉笔试成绩预测因素的实证研究
从“青衣”等京剧术语的英译看文化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从整合营销传播视角看“中华老字号”品牌的翻译策略 APPEAL用法译评
邵惟韺 邵志洪
张新玲 刘君玲
张琳琳 扈珺 刘白玉 吴国良 吴雷
《上海翻译》扩版、编辑部迁址启事 法律语篇中shall和may的翻译对比研究
电子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王子颖
刘稳良
《老子》汉英翻译平行语料库建设
汪定明 李清源
年晓萍
吕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翻译研究立项10年观——基于翻译研究分类的统计分析 2000—2012年间西方视听翻译的研究
应用翻译研究的理论化与体系化——《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评述程敏 刘金龙 《商务英语翻译》的失范与误译
梁雪松
“翻译研究战略论坛”主题征集启事 2014年全国应用翻译理论高层论坛通知
2014年第01期
研究接地气,文章追技道——《上海翻译》不变的办刊追求
何刚强
先行者、推动者、建设者——方梦之教授对我国译学建设的贡献 方家译道、梦而圆之
翻译研究三人谈(上)
郭建中
任东升
孙艺风 何刚强 徐志啸
万华 语义透明与汉语熟语的直译趋近国际公示语误译举隅
商务信函翻译探究
王树槐 Keith Wood
慎丹丹
翻译过程研究的新模式探析——从Triangulation的译名谈起
语篇语调翻译
王少爽 高乾
李发根 龚玲芬
滕梅 翻译政策研究及其对当下中国的借鉴意义
商务翻译策划——以蒙牛广告语英译失误为例
周剑波 蒋璐 吕和发
张晓雪 译笔带批判锋芒,阐述现宗教偏见——高大卫《论语》英译本特色评析
论早期《聊斋志异》英译中的伪翻译现象——以乔治·苏利耶·德莫朗的译本为例李海军 论清末民初的译名统一及其学术意义
张景华
冯雪红
李跃平
冯梅
边立红
卜爱萍 论中国政治术语英译再创建的三个维度
首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库外译学术研讨会
医学冠名术语的转喻及其翻译研究
第四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
模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歇后语英译
第八届“优萌杯”翻译竞赛圆满落幕 口译课堂训练中的“非常”之道 明清译者的构成及其地域分布
赵燕
李亮亮 贺爱军
徐正威
潘平亮
李应清
冯春灿
连真然 “非主流”英语文学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视角专题研讨会
Whistleblower or Leaker?——管窥语言的意识形态之维
美国密苏里州别名Show Me State的文化内涵及其汉译
浙江省翻译协会年会暨浙江省第七届高校翻译教学与研究研讨会 中国各种山名翻译背后的学问
翻译的功能视角——从翻译功能到功能翻
周红民
2014年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一号通知
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如何自我定位与发展——南京大学许钧教授访谈录
黄新炎 许钧
张汨 文军 经典翻译的多视角研究——《翻译与经典:文化历史中的身份变化》评介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年招聘计划 《上海翻译》(2014起)主要栏目设置说明 “翻译研究战略论坛”主题征集启事 2014年全国应用翻译理论高层研讨会通知
2014年第02期
应用(文体)翻译学的内部体系
方梦之
重过程,还是重结果?——译者的母语对英译文本的影响
翻译研究三人谈(下)
王建国 何自然
孙艺风 何刚强 徐志啸
陈曦 功能决定形式——探讨港澳地区诗型公示语英译
第九届荣鼎翻译奖全国青译赛决赛落下帷幕
纪录片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纪录片《美丽乡愁》的翻译实践为例 翻译与“国家富强”:析严复翻译之用意
社会学视阈下的林纾现象解读
翻译项目管理流程介绍
程维
李涛
张祝祥 刘杰辉
蒲欣玥 高军 陈凌 陈广益 在线教翻译——基于QQ即时通讯软件的实证研究 本刊开通网上投稿系统(试运行)启示 网络翻译社区初探
马旭燕
强晓 海外《论语》漫画英译评鉴
元语篇的主体间性建构与典籍英译——以《孙子兵法》英译为例 《中国翻译家研究》组稿工作接近尾声
述往事 思来者 明道理——有关翻译史编写的思考
纪蓉琴
贾洪伟 姜闽虹
曾利沙 方梦之译学思想与方法论研究——兼论翻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路向
从迁移理论看鲁迅的翻译语言对创作语言的影响
翻译资质认证identification of translator
朱湘军 康翠链
大学英语需要从“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过渡——评析“大学英语四、六考试新题型”中的段落翻译
《译林回望》
陆仲飞
方梦之
舒晓杨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翻译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ARGUE的用法与含义种种
吴国良 吴雷雷
李海清 刘华文 刍议我国“口腔医院”的名称英译
国际组织中的职业译员——对布莱恩·福克斯和安妮·拉费贝尔的访谈
戴惠萍 曹嬿 《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被大幅剽窃——析剽窃者的卑劣手法
王冬梅
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挖掘的外语学科多模态优质资源开发与应用CHL系统 2014年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二号通知
2014年第03期
目前我国译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书讯
翻译中的“共注观”
钱锺书“化境”翻译思想新探
语义指向分析与翻译研究
变译伦理:“舍”与“得”思考
立法文本中模糊性语词的翻译原则
英语影视剧剧本的语类及其翻译处理
海关条法的语篇翻译策略探究
谈谈焊接标准文献中几个常见词的译法
试析方梦之教授的译学思想线路图
翻译家精神研究:以杨宪益、戴乃迭为例
商务翻译项目化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口译课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
“翻译研究战略论坛(2014)”通知 翻译教学:继承与创新
从佛典译场管窥提高当今翻译质量的途径
第六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对王尔德作品的不同评判
《鹿鼎记》英译本中的语境重构与译者显形
古代科技典籍英译——文本、文体与翻译方法的选择
试论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创新与局限
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之偏差
一场瞎子和聋子的对话——重构英使马戛尔尼访华的翻译过程
历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综述
《马赛克重构——翻译研究的构式语法途径》述介
跨界的感觉
2014年“全国应用翻译高层论坛”如期召开 第六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一号通知
吕俊
王斌
王军平赵睿
陈洁 陈粤
胡东平喻艳
吴苌弘
孔倩
韩健
刘榴 何德孚
钱纪芳
付智茜
蒋阳建
陈卫红
丁卫国
熊宣东
袁丽梅
刘雪岚
梅阳春
付仙梅
吴育红
刘雅峰
刘黎
贾文波
杨子 王雪明
林巍
2014年第04期
走出去战略与出版意图的契合:以英译作品的当代转向为例
关于举办第二期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的预告 谈谈翻译研究的创新与规范
傅敬民 许志芳
陈达 龚小萍
赵艳秋
王建开
译学继承与发展:传统译论现代化新论
我国苏俄翻译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外宣”宣何?“外宣翻译”译何?
吕和发 邹彦群
周永模 “非常+名词”结构的语义特征与英译策略 《外语与翻译》公开发行启事 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翻译主体性
徐岚
文化外译之中国特色词汇:策略比较及影响因素 汉译英误译现象剖析
邢杰 甘露
单伟龙
吕亮球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究
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视译教材的编写:现状与问题
苏广才 李双娟
许庆美 刘进
第三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第三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
从施莱辛格的学术轨迹看国际口译研究的发展态势 翻译项目中的术语管理研究 方梦之应用翻译理论形成考
王斌华
王华树 张政
黄忠廉 孙秋花 李亚舒
乔小六 认知语法视野下的《红楼梦》英译
建构、质疑与未来:生态翻译学之生态
苗福光 王莉娜
杨全红 翻译与守土有责——从钓鱼岛争端中的翻译事例谈起
欢迎订阅2015《上海翻译》杂志
翻译的语义探索与语用意识——吴国良教授访谈录 对一起一稿两投事件的谴责和处分
吴国良 刘欣
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4年年会纪实
李正栓 李娜
《上海翻译》投稿系统及用稿体例说明 2015 TESOL国际研讨会通知
2015年第01期
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译论——探索构建中国传统译论体系
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 中观翻译研究——宏微之间的探析
方梦之
蓝红军
郭建中
译学理论何为——对我国翻译学理论研究的思考
走出“文本语境”——“碎片化阅读”时代典籍翻译的若干问题思考 译事双“无”
林元彪
议左飚
翻译与中国文化外交:历史发展及策略分析 孙三军 文军
“翻译研究战略论坛(2014)”在海口经济学院成功举行 法律英语中的隐喻研究及其汉译
王骞
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典籍英译学术研讨会综述 认知-功能视角下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
王维波 王宏印 李正栓
耿智 马慧芳
倪兰
李洪金
安全勇 论手语新闻节目中手语译员的角色定位
从默会性知识论翻译教材的范例
《心经》英译释要
尊重史料,还原《毛泽东选集》英译历程
潘卫民 董维山
潘苏悦
李占喜 《毛泽东选集》英译本意识形态操纵之分析
西方语用翻译研究:述评与前瞻
2004—2013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与走向
王茜 刘和平
刘爱兰 续说“镣铐”与“跳舞”——对“翻译研究三人谈”的延伸思考
第十六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通知
西方翻译社会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翻译与社会导论》述介
关于举办第二期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的预告
覃江华 2015年第02期
“看山看水”的启迪
潘文国
走向复杂性科学范式的翻译学
吕俊 侯向群
刘敬国
冯奇 沿波讨源,守本开新——论中国传统译论的特质及我们应有的态度 公示语翻译质量评价探索
第十届荣鼎翻译奖全国青译赛成功落幕 翻译中认知的渐进性研究
王吉会
高红 中国电影字幕翻译之“切”的原则
“Thick Translation”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 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成功举办翻译技术
文化传承视域下的艺术文献翻译
李红霞 张政
沙龙
宁立正
王小济 汉英数字口译的极限取整策略和模糊介词的妙用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设置与技能体系研究
黄海瑛 刘军平
探索翻译教材建设,促进翻译专业教育——《我国翻译专业教材建设:理论构建与对策研究》述评
张美芳
崔启亮 本地化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
第六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通知 本地化翻译规范研究
王传英 卢蕊
刘翌 包通法 《孟子》译本精神构式比较研究 “翻译研究战略论坛”(2015)通知
《大中华文库》国人英译本海外接受状况调查——以《孙子兵法》为例
CLAIM用法译评
李宁
吴国良
中-英译写要兼顾“达意”与“漂亮”——Shanghai Daily原主编张慈赟访谈录袁丽梅 何刚强 记老当益壮的翻译学者李亚舒教授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翻译学科介绍 华东政法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简介
2014年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二号通知 全国ESP高端学术论坛一号通知
刘金龙 姜闽虹 2015年第03期
从“异语写作”到“无本回译”——关于创作与翻译的理论思考 上海翻译技术沙龙举办第三次活动
王宏印
王启华
转向冲动与问题意识——也谈当前国内的翻译研究 翻译行为研究评述与展望
网络流行语认知价值及翻译
韩子满
钱春花 徐剑 李冠杰
谢之君 杨月华
屈文生
王子颖
换徐英
周丽
余斌 法治关键词汇及若干重要提法的译研 汉英认知模式的异同与翻译的转换
从语态选择的编译改动看意识形态的翻译转
多维整合原则关照下的时政党政话语翻译
译者主体性在“对话”与“视域融合”中的彰显
翻译学博士生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来自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的借鉴
穆雷 邹兵 董冀卿
潘卫民
李艳 第十六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顺利召开
基于培养职业意识的翻译教学思路
翻译教学与地方经济建设互动双赢模式探究——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 贺义辉 李春慧 吕毅 国内外译员角色研究的进展与思考(1976—2014)——一项基于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
邢星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2016年招聘计划 MTI口译课程设置反思——以教学实践为例
本地化技术研究纵览
刘殿爵典籍英译述评
朱珊 刘艳芹 王华树 刘明
王亚光
不可译性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
第六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顺利召开 《上海翻译》创刊30周年座谈会征稿
刘成萍 陈家晃
闫晶晶 司耀龙 2015年第04期
自家有富矿,无须效贫儿——中国的翻译理论应当独树一帜之理据
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论文征集通知 译者行为批评的战略性
中国传统译论的战略传承与传播:翻译教材建设视角
中国翻译理论的本体价值与展望
从国家翻译实践视角看沙博理翻译研究的价值
海峡两岸军事术语翻译差异及原因探析
情态动词词义关系与汉英翻译策略
香港施政报告英文版地道性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英语的特点及翻译
政治文献英译特点探究
魏鲁男《论语》英译本之大醇小疵
应用翻译研究——《上海(科技)翻译》30年(1986-2015)论文 陈忠诚法律翻译思想探索
德国功能主义理论之辩证思考:贡献与局限
动态顺应: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词语的翻译特色研究
SUPPOSE用法译评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陶瓷英译研究
第一期上海翻译技术培训班纪实
2015年上海市教育文化行业“协同创新平台与NKI建设模式”研讨会 《上海翻译》2016年改版及用稿体例
何刚强
周领顺 赵国月
陶友兰
温辉
任东升
范武邱 胡健
邢嘉锋 王晓静
邵毅
郑承萍
郭影平
张德福
余璐
车明明
王颖频
石秀文 管新潮
吴国良 吴春
金文丽 2016年第01期
朝向一种普遍翻译理论的“无本回译”再论——以《大唐狄公案》等为例
王宏印 翻译:语言能量的转换
朱湘军 “翻译传播学”的名与实
谢柯 廖雪汝 应用翻译伦理研究
许宏
城市规划展馆说明文字英译的“忠实观”和“修辞观”——兼论翻译规范的建构原则
陈小慰 方怡君
应用翻译研究——《上海(科技)翻译》30年(1986-2015)论文
多模态网购商品推介英译的目的:顺应论原则——以淘宝网裙类商品推介英译的实证研究为例
王俊超 曾利沙 “2015翻译研究战略论坛”在苏大举行
王宏 张玲 公示语翻译的“三维”转换——以横店影视城为例
陈锦阳 跨文化视域下的旅游广告翻译研究
吕政 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2015年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MTI科技翻译教材应贯穿的五元次能力
冷冰冰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特点研究
谢媛媛 江峰 周蕗 我国研究型大学翻译硕士培养目标分析
高黎 《基础笔译》
刘季春 《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
王华树 孔帕尼翁“引用”互文性理论与汉英翻译作品研究
李正亚 浅析林语堂的文化态度与跨文化传播实践——以林译《浮生六记》的翻译为例
张季红 简讯
词语“全球化”——“零翻译”原则与策略探析
吴建国 秦闻佳 英国皇家特许语言家学会中国分会及中国考试中心在沪挂牌
“四个全面”的英译探析
李奉栖 小议《基于语料库的幽默文本翻译研究》——以钱锺书《围城》英译的个案为例
卢佳
《上海翻译》(原《上海科技翻译》)创刊30周年纪念活动在上海大学隆重举行
张锡九 《上海翻译》2016年改版及用稿体例
2016年第02期
“四重忧患”伴“三关失守”——我国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何去何从?
何刚强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能力实证研究
王立非 王婧 中国翻译专业学位教育:成绩、问题与对策
王宏 张玲 应用翻译研究:进展与前瞻——基于《上海翻译》卅年办刊宗旨之嬗变 梅洛-庞蒂的感性诗学与文学翻译——一种具身性认知方式的翻译研究 翻译理论是研究翻译的理论吗?
杨荣广 黄忠廉
李洪金 吕俊
朱桂成
直面升级版之新闻翻译标准与新闻正义——从语篇分析法看保持大国风范的案例
陈刚 从传播学视角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以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为例胡庆洪 文军 口译学习者知识能力的习得及评估——基于概念图途径的研究
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豫菜菜谱英译套译法研究
盛丹丹
郑德虎
赵祥云
浅谈补偿文化缺省的解释性翻译限度 技术写作规范研究
刘桂兰 肖永贺
王传英 王斌 张雅雯
朱琳
王燕华 翻译众包的崛起及其对翻译行业发展的影响
经典的翻译与传播——《诗经》在英国的经典化路径探析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黄帝内经》英译
孙凤兰
评勒菲弗尔“中西翻译思想比较”一文中的几个定论
第11届荣鼎奖全国青译赛落幕,第12届启动
贺桂华 斯婉青
翁国强
应用翻译研究——《上海(科技)翻译》30年(1986—2015)论文 2016年全国高校教师翻译教学与研究讲习班二号通知 2016年上海翻译技术培训班通知
2016年第03期
翻译史研究:不囿于文学翻译——《中国翻译家研究》前言
近代哲学翻译家贺麟:理论、实践及影响
黄龙研究:著述、翻译思想与影响
方梦之 庄智象
范先明
王金波
袁丽梅
杨子
张继光 科学翻译路,拳拳赤子心——郑太朴翻译实践研究
翻译构式观与语料库翻译学下的译者风格研究
国内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状况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1993—2014)翻译过程的原型思维表征:概念框架转换
跨文化视角下口译员行为研究
负面意义的汉语借词及话语权
谌莉文
胡嫣茹
张彩霞 朱安博
赵颖 吴经熊《道德经》译介的转喻视角分析
翻译国民性:梁启超改写拜伦《哀希腊》的新民救国思想显征
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首次翻译:以《中国丛报》为中心
校企合作下的技能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作坊教学的探索——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笔译教学为例
六教授谈翻译研究的“学”与“术”
李静 屠国元
赖文斌
孙文缘 戴聪腾
阮俊斌 庄甘林 付崇
潘震 时体及其翻译问题研究的全方位思考——《英汉时体类型与翻译策略》述评
《外事英语口译教程》
世界中联翻译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七届学术年会第一轮会议通知 第三届“翻译中国”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翻译研究战略论坛”(2016)
潘卫民 2016年第04期
基于太极图式的和合翻译思想之“象”体系建构
我国当前翻译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阐释学理论视野下译者主体性的彰显
钱纪芳
李茂君 农玉红
刘畅
汉译英中的灵活用词——《2016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研究 语言与翻译能力同步提升之模式
陆仲飞 王大伟
王爱琴 任开兴
框架语义的建构与翻译过程的概念整合——基于认知语料库“FrameNe”的翻译教学研究
郭高攀 廖华英
叶红卫
郝俊杰 海外英文汉学论著翻译研究 众包翻译的伦理探索
翻译与消费决策关系研究——以汽车系列名称中译为例 笔下解不开的结——浅析翻译暴力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理工类院校英语本科与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中国口译教学4.0:Practeasearcher模式 晚清学部的教科书编译与审定
喻旭东
陈达 陈昱霖
苗亚男
卢信朝
宋以丰 汤霞
韩孟奇 汉语典籍英译的语境补缺与明晰化
中国古典科技翻译研究框架构建 Recommend用法译评
刘性峰 王宏
吴国良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热词英译研究——以“任性”一词为例
项东 禹杭
贺爱军 《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以佛经翻译和近现代西学译者为中心》 Frans De Laet教授来访《上海翻译》编辑部 2016年商业英语辩论大赛成功举办 2016年“一带一路”高端翻译师资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