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信息员新闻写作和信息报道交流发言稿
紧跟形势 把握大局 坚持求新求变 认真做好信息报道工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我是来自汪清六中的信息员***,今天能有机会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汇报我在过去一年里从事新闻写作和信息报道工作的一些体会,深感荣幸,基层信息员新闻写作和信息报道交流发言稿。我只是我县教育信息报道战线上的一名小卒,在汇报的过程中,有不当之处或是不成熟的地方,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我汇报的题目是《紧跟形势、把握大局,坚持求新求变,认真做好信息报道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紧密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坚持信息报道为教育教学报务、为师生服务的工作理念,紧跟当前教育形势和任务需要,树立大局观,注重细节,坚持求新求变,多角度整合、撰写和报道了我们学校在办学工作中的新理念、新动向、新风尚,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一年来,相继在汪清县教育信息网、公众信息网,延边州教育信息资源网,吉林教育信息网以及《延边晨报汪清版》累计发表信息460余篇。
一、提高自身素质,为信息报道奠基
在长期的新闻写作和信息报道中,我认为作为一名基层信息员,首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新闻写作能力,在原来的汪清林业局高中,我先后参加了林业局《林业报》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延边日报》社组织的基层通讯员培训班。在1997年全年在《延边日报》和当时的《延吉晚报》发表随笔、处女作、学校报道以及足球评论共17篇,之后,学校领导出于锻炼我的写作能力的考虑,让我承担了一些学校工作计划或总结、讲话稿的撰写工作,每一篇文稿完成后,校领导都在多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培养了大局观,从这一点来看,我非常感谢我的校领导。
二是严格遵循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十分注意学习有关新闻写作的书籍,经常找来各级报纸,学习了解记者们采写的各类新闻,浏览各类新闻网站,学习别人的长处,认真加以揣摩和积累。在写信息时,我严格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每一篇文章力求准确地体现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这五大新闻要素,注重在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下功夫。我坚决要求自己:要做到标题不能过长,言简意赅,新闻导语一定要短小精悍,把信息中最重要最精彩最直接最生动的内容用最简短的话体现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炼中心思想,新闻主体要言之有物,有嚼头;结尾部分要简短有力,或烘托主题,或延伸涵义,引人联想;或稍带一些背景材料,充实主题。一篇文章下来,力争做到虎头、狼腰、豹尾。
三是充分占有材料,注重新闻细节。充分占有材料是写好信息的前提,材料了解不充分,不全面,写起来就会束手束脚,干瘪无味,所以要求我们信息员,必须要做到最大限度地了解新闻本身的前因后果,甚至是背景资料,就必须身临其境,没经过现场感受,断然写不出好的信息来。例如在采写去年9月末校园舞蹈大赛和学生第一次去东振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这两篇报道时,我几乎全程参与,了解每项活动、每个节目的人员构成、节目活动特点、亮点等等,然后带着问题去观察,写出的这两篇信息先后刊登在吉林教育信息网,“手拉手”一文还被中国青年报业集团核心网站--中国青年网上转载。
我们信息员工作岗位不同,不可能象学校领导那样把握全局,信息四通八达,这就要求我们作为信息报道员,一定要眼勤、手勤、腿勤、嘴勤、脑勤,这也是我参加以前的新闻培训班,辅导老师一再反复强调的。我们不要怕干扰领导工作,领导既然把我们放在信息宣传报道的位置,支持是一定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好时机,经常去校长、书记那里,问一下近期学校有什么事,德育、教学是我们报道的两大块,所以,教务处、政教处(大队部)要多跑跑,这样,要报道的消息才能够及时准确地传到我们的耳朵里,要自己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去了解学校每一周每一天将要发生的事,作好提前量,新闻不是等出来,而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发现的、跑出来的、思考出来的。当然,我也很羡慕我们一些兄弟学校,各个口分别有信息报道员;另外,我有时因为外出学习、开会或者某种原因不能到达事件发生的现场,我就会借助录像、图片,通过看图说文,再适当的采访当事人,力求在头脑中还原当时的场景,一样可以写出来,在采写我校学生去东振小学与小朋友第二次握手之前,我分别找来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让他们谈活动观感。
写现场活动时,很多报道常写“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这八个字不应该由作者本人来下结论,而是通过对现场的描述,让读者自然而然地得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这个印象。那么体现这八个字,我的体会就是适当地学一些现场短新闻的写作手法,并注重新闻报道的细节,细节就是活动本身独有的特点特色。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与众不同的现场感来,去年我校相继举办了第三届校园艺术节、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我尝试用现场新闻的写作手法,完成了《庆祝教师节演唱会》《唱支红歌给党听教师红歌会》《开学典礼彰显人文品牌特色》《舞蹈大赛》《校园歌手演唱会》等现场新闻性质的信息,效果不错,这几篇稿子先后被省州选中。
四是新闻报道赶早不赶晚。我们上级领导要求事件发生三天内必须上报信息,就我们自身而言,最好做到即时发生即时报道,这样做的好处是事件现场感能够记忆犹新,信息不易衰减,尤其是我们许多信息员身兼数职,工作起来要面面俱到,做起来很难。这就需要我们的信息员时刻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没时间也要挤时间,牛奶不会让奶牛自己给你,需要我们去挤。2009年5月25日,因朝鲜进行地下核试验,引发汪清地区强烈震感,学校当即决定进行紧急疏散。当解除安全警报之后,在全校师生仍然处于惊魂未定的紧张情绪没有完全解脱出来的时刻,我回到办公室坐在电脑前,把还在脑海里闪现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和当时的感受哆哆嗦嗦地用文字写出来,也顾不得修改文字、语句上的诸多毛病,就在事后不到一个小时,马上发了一篇《汪清六中680余名师生仅用近2分钟时间实现紧急避险》的信息,当时审核很严格的汪清公众信息网当天上午就给发了。黄显波副局长去年率队来我校进行校长年度工作考核,局领导们刚一离开学校,我马上就发了稿子,被吉林省教育信息网看中。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费力地去跟在兄弟学校后面,绞尽脑汁去写区别于兄弟学校不一样的稿子。
五是写出来的信息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去年毕业典礼上我校制作了毕业班学生视频,反响不错。本来我要写一篇平平常常的稿子,结果典礼结束后,我在现场观察到,许多高三毕业生眼中含泪,后来经过询问,得知当时理科班一个叫杨颖慧的女生还有几个女孩子哭得不行了,不少高一高二同学们对此也反映强烈。老师们也说,看完视频感到心里很震撼。于是我决定大作文章,反复看了几遍视频短片和典礼回放,自己很受感动,甚至我也流泪了,于是几乎是含泪写下了《汪清六中举行温馨、伤感、励志的毕业典礼》一文,被延边教育信息资源网刊登发表。
二、坚持求新求变,注重细节包装,提高省州信息命中率
2011年我在咱们自己的教育信息网发稿221篇,在汪清公众信息网发表159篇,感觉难度不大,但在延边州教育信息网尤其在吉林省教育信息网发稿子是一件痛苦万分的事情,大家辛辛苦苦写了稿子,被枪毙掉是常事,但在一年来的痛苦折磨和与省州网领导老师的审核思路的“较量”中,我前前后后在延边教育信息网刊发41篇。吉林教育信息网上被采用了32篇,也多多少少总结了几点体会:
首先是不能怕枪毙,不气馁,枪毙是常事,被采用是特事。大家十分熟悉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当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作“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我们不怕枪毙,一直往上写往上投,用量的积累引发质的变化,终有一天会被上级认可,况且被枪毙的过程也是自己提高的过程。用句土话来讲,就是跟你磕上了,至少混个脸熟,当然我至今没有与省网的信息部高健部长见过面,只知道是个女生,年纪判断在30岁上下。没见过面也没事,多发稿子至少混个稿熟。这是一。
二是寻找规律,在我被省网采用的32篇稿件中,涉及教学方面的有12篇,德育9篇,校园安全方面2篇,办学方面的综合性经验材料4篇,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师德3篇,发言稿《基层信息员新闻写作和信息报道交流发言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2篇,从发稿的分布来看,教学这一块永远是主旋律,包括常规教学、教科研、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化成长等等,还有德育这一块,都是省网比较看重的。
三是要在保证信息质量的前提下,让稿件一定要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事一报类型的信息省里不太感冒,除非文笔生动,这一点,我县的一幼、二幼、三幼这三所兄弟姐妹学校,做得非常值得我个人学习,文笔流畅短小精悍不说,图片也非常精致漂亮,令人为之神往。由于我水平有限,推崇的只能是长篇,象涉及学校整体办学方面的,多于两千字,被采用的可能性在80%以上。象《汪清六中校本研修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文,洋洋洒洒6000余字,一下子就被省网看中,一直在“推荐导读”栏目中挂了近三个月。实在不能长篇的,象写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开始按照一事一写一报的方式,写完了想,被毙掉的可能性极大,于是我加了学校以往组织类似心理教育的活动,写成效这样的背景材料,把文章变长了,有块头了,居然采用了,文章被也被河北德育网转载。
四是稿件一定要求新求变,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有个痛苦在于,我们每年每学期从事的工作都是大同小异,所要报道的事件,每年都差不多,象开学、毕业典礼、春秋运动会、庆祝建党若干周年、学雷锋,祭扫烈士墓,纪念一二九等等,每年都写,越写越觉得没啥可写。明知难以为之而不得不为,是我们信息员最大的痛苦。
我也和大家一样也痛苦,但活动开展了,还不能不写,这就要求我们做为信息员一定要求新求变,新在哪里,新在紧跟各个阶段党的教育形势需要,新在对所写内容的包装上,求变就是变换写作角度,就是增加细节,增加信息量。
首先要紧跟形势任务需要。今年春季开学了,汪清一小、汪清四小开学第一课的信息一下子就刊登在省网的原因就是紧跟形势,校园安全周活动是当前全省行为,写了就会发;去年恰逢建党90周年,我采写的《汪清六中一位老党员的“青春”足迹》一文也被省州采用;图片《瑶家儿女心向党》作为全省唯一一所基层学校入选了吉林省教育核心刊物《吉林教育》庆祝建党90周年图片展。但人物报道不好写,之后我又相继写了六七篇,都被毙掉。这是一块雷区,不能再去碰。但州里信息网,大家可以试一试,延边师德这一块很需要人物报道。去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我们校长提示我,说学校是文化单位,这几年学校开展的校园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很多,也很感人,写一个有关校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的文章吧。于是,我把学校与文化有关的内容罗列进去,形成了大块头文章,结果被省网列为今日头条发表。
二是搞好包装,用新瓶装旧酒,要把不起眼的、司空见惯的小事,包装成正宗其是的大事。阳光体育运动方面的信息上省网很难,我在采写学校组织大课间活动的报道时,没有按寻常惯例来写,而是注意观察,运用以前写足球评论时恶补的足球常识,把校园里一场普通的球赛甚至可以说是男孩在一起踢的野球,包装形成了《汪清六中微缩版“足超、排甲”联赛烽烟再起》一文;前几天我发了一篇《汪清六中召开2012年教学工作会议》的信息,被省网刊登,其实我们都很清楚,这就是新学期开学每个学校必开的通过教学计划会议,写之前,我按照延边州召开教育工作会议的套路去写去包装。再比如去年期中考试后,我发了一篇《汪清六中召开期中综合检测质量分析报告会》,这就是学校每年期中考试后常规教学活动--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按照会议报道的模式包装,加上又是教学方面的内容,结果被省、州采用了。其实我们各兄弟学校包装得很厉害,比如四中团委孙元成书记的暑期军训系列、一小张晓云老师的校园艺术节系列,四小焦春梅老师的学雷锋系列,还有去年一些兄弟学校编发的建党90周年系列报道,等等,效果很好,令人印象深刻。我也在去年我校学生高考期间,试着发了一组《汪清六中学生参演汪清版青春励志大片》的系列报道,算是对上述领导、老师的学习。
三是变换写作角度,增加细节,增加信息量。与新瓶装旧酒类似,比如我去年末采写学校一二九演讲赛,按常规写完了,感觉意犹未尽,又变换角度,以外一篇的形式,加了自己作为成年人对一二九活动的一些思考和看法,结果省里高健部长认为很独特;去年学校组织祭扫烈士陵园后,我因为别的工作没有去现场,后来,我电话联系了学校的团委书记芦艳伟,向她详细了解祭奠过程,又参看了网上许多单位采写的信息,我试着换了角度,以长眠于此的数千名烈士为主,笑看前来祭奠他们的学生们的表现,结果点击率一下子就上去了,前两天,我看了一下,大概是389次点击。事后,小芦书记跟我讲,你那篇稿子看得我毛骨悚然,烈士们都起来了。
去年我们学校申报省级教研课题,之前看到汪清三小写的一篇开题报告会的信息,被省网发表了,但我如果按照三小高红艳老师的套路去写,虽然省力省事,但省网一定不会再发同样写法的稿件,在拜读了其他学校发的相关稿件后,我试着变换角度,把我校的省级开题报告会的信息,写成向观众推荐介绍我们这个课题的由来,主要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的新闻发布会类型的稿件,结果这篇稿子分别被州网和省网全都采用;学生体检每年都要写,去年我把注意力放在医生身上,以现场新闻的手法描绘,效果不错。开学典礼是我们年年都回避不了的,去年,我写了《汪清六中2011年开学典礼彰显文化、品牌、人文特色引发师生强烈心灵共鸣》这篇报道时,没有按照惯常的套路去写:先是交代时间,然后哪位领导发言,学生获奖之类的套路。而是以引发师生三次强烈心灵共鸣为叙述主线,突出细节描写,运用白描手法去描写场面,结果这一篇不同寻常的开学典礼信息,得到了省网高健部长的青睐,这也是我写之前所没有想到的。我在写《汪清六中举办师德报告会 全面解读师德标兵朴航瑛的师爱“密码”》也是给逼出来的,朴航英老师之前到过很多学校作过报告,很多学校的信息员老师,写有关于她的信息写的相当好,尤其是庙岭小学的白淑红老师采写的朴老师信息,给我这个后来者很大压力。逼得没办法,在听了朴老师的报告后,我拽着她不放好一通采访,也就是与她聊天,觉察到她鲜为人知的个性,后来又参看了她的博客上的一些文章,挖掘了她个人独有的细节,特点,看到了朴老师很多以前未曾触碰到的一面,从而形成了在省网发表的那篇文章,朴老师后来打来电话向我表示感谢,她说感到非常满意,认为写得很细,信息量也很大。去年秋季体育运动会我也是着重在细节上写了两个老师在运动场的欢快举动,稍显与众不同,被省网看中。
四是要有大局观,跳出本校采集信息。省网、州网审核信息的领导、老师所站的高度肯定是我们基层学校无法比拟的。在我们基层学校看来很重大的事情,在省州那边看来只是小事情。比如去年我县很多学校替省里、州里承办了很多活动,如果只是单纯写学校如何为活动付出、准备,命中率不会很高,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大局,变单纯的写学校,为在大事件发生的大背景下写学校如何努力,既发了稿子,又宣传了学校,力争实现双羸,效果有可能会不一样。去年我县各学校遵照局和进修学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了送课下乡活动,各个学校也写了不少这方面的信息,但是很可惜命中率不太高,如果能从整个大局着眼,把各校送教情况整合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今年2月24日,州局黄龙锡局长到我县视察我县高中参加州统考情况,我没有单纯只写黄龙锡局长,咱们的县教育局李局长到汪清六中视察,而是把州县领导‘请进’整个汪清各高中迎考的大背景下,由于立意起点把握得较好,文章被延边教育信息网刊登。去年四月,我校承办了全县高考考生体检工作,之前我本想只写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各方面如何进行体检准备,前几年也一直这么写,但当时我就想,老这么写也没什么意思。于是,我试着换角度,跳出本校视角,站在教育局的角度,采写了《汪清县教育局多措并举认真做好2011年高考体检工作》一文,当然稿件当中也“夹塞”加进了六中领导老师如何为体检服务的‘私房’话,结果被延边信息港采用,并刊登在2011年5月20日的《延边日报》上。
五是珍惜自己的发稿兴奋点,这是题外话,去年在电教室卞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于6月27日在省网发了第一篇稿子,之后,七、八、九三个月,只有零星入帐,而进入10月份、11月份,我连续在省网发表了20余篇稿件,事后总结,主要可能自己处在一个比较兴奋而且兴奋期比较长的一个平台,这就要求我平常尽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每月每天的生物钟,每个月学校都有自己的报道重点,需要把握好。而每一天怎么办,尽管我们提倡事件一旦发生立即写信息,但我们信息员大多身兼数职,信息可能来不及马上或者当天就写,怎么办?!晚上干脆就放弃,放在第二天写,就一天而言,早晨七八点钟是一天当中头脑最清醒的时刻,也是事件发生后大脑进行逻辑整合后效果最好的时段,一般来说,我每天早晨来到学校,除了必须处理的急事之外,就坐在电脑前,那时思如泉涌,很多稿件都是一气呵成。另外,省、州网每天审核稿件的高峰期也是在上午九点到十点半之间,如果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内看到你的稿子,如同我们在早上的菜市场新买的带有晶莹露水的新鲜蔬菜一样,命中率一定会大大提高的。
2011年我在加强学校对外宣传,扩大学校办学知名度这一方面,做了一定工作,我感觉,做好这项工作的最大前提在于领导的大力支持,就我而言,只要我写发信息,学校领导班子无条件地给予支持,活动组织、会场布景尽可能听取我的意见,保证了我最大的写作自由度。由于自身限于所处中层干部的位置,有些问题和事件难免会落于局限性,有时陷于本位主义,但高俊华校长、刘辉副书记、何锡春副校长都能够分别从校领导的高度,为我提供创意和素材,提供子弹和写作的源泉。这一点我永远心存感激。当然,我们也不能只等着领导去找我们,更多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找领导要新闻,要信息。
新闻写作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一篇新闻信息的优劣,通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新闻写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是所处角度不同,读者所获得的印象也不一致。在座的有远见卓识的各位领导,还有不少是教育新闻战线上的行家里手。而我只是普通一兵,只是怀着一颗战战兢兢的心,把我个人在新闻信息报道过程中一些不太成熟的体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作一汇报,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学习提高的作用,不当之处,恳请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去年我县教育信息报道工作相继在省、州、县取得优异成绩,固然与我们信息员队伍的辛勤工作分不开,但更大的功劳应该首先归功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归功于我们奋发有为的局领导们带领全县两万余名师生,在汪清这块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克难求进,辛勤耕耘,上演了一幕幕气吞山河、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育人大戏,形成了汪清教育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局面。正是2011年汪清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中涌现出来的无数新人新事新风尚,为我们信息员工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说到这里,我也十分感谢进修学校电教部的各位领导、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正是你们在幕后默默无闻地工作,在读者和我们信息员之间架起了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与四通八达的信息纽带,才有了今天我县教育信息这一道道繁花似锦、靓丽动人的风景线。
时光流逝,2011年尽管有欣喜,但有缺憾、有不足,我至今引以为愧和遗憾的是我所在的学校去年没有被评为信息宣传报道先进单位,这说明作为信息员的我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和不足之处。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新的一年,我决心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与兄弟学校信息员同行们一起,相互学习、加强沟通、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为汪清教育信息报道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新贡献!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基层信息员新闻写作和信息报道交流发言稿》
第二篇: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郧县的一名基层通讯员,今天很荣幸能参加这样的会议,首先要感谢我们的上级领导和《湖北日报》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在这里介绍经验是谈不上的,但是能谈谈我个人在新闻写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各位老师、同仁进行一次交流,真的让我倍感荣耀。我觉得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上稿率,归纳起来一定要做到“四多”,即:“多想、多看、多问、多写”。
一、“多想”,就是脑子里要经常围着新闻转
在基层中,一些通讯员经常在抱怨“没什么东西可写”,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够多的原因。通讯员每天生活工作在基层,对周围的环境,接触的人,从事的专业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应该说是个优势,但这也往往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如果对什么事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那就很难发现新闻。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套用这句话,不是基层没有新闻而是我们缺少发现。“处处留心皆新闻”,只要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平平常常中发现新闻。
不可否认,对通讯员来说,在基层要捕捉到活生生的“大鱼”,机会的确不多,这时,我们的脑子里就应该多想多转,尽量抓住身边的“小鱼小虾”来作文章,从这些“小事件”中来反映大主题。这样写起来不但容易上手,又能集中笔墨写出深度来。这样的稿子其实是最受编辑老师的欢迎,上稿率自然就大大提升了。
二、“多看”,就是要多阅读各种报刊书籍
在这里,我觉得还要有意识地多看些好稿,这对提高写作水平帮助很大。去年,我在网上买了好几本获“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书籍,里面不但有原文,还有精彩的点评,通过读这些好新闻,看专家的精辟分析,知道了这些好新闻,好在哪里,贵在哪里,并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借鉴、模仿,我想这也不失为提高自己多出新闻精品的良策。
三、“多问”,就是要在采访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基层的通讯员,大多在政工岗位上任职,可能对于井下的现场管理、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等方面比较不了解,在写这方面报道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被“卡”的问题。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出现,在动笔前,我们就应该在采访上多下功夫,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虚心向一些专业人士请教,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等到要“下锅”了才发现没有“米”还没准备好。试想,如果连自己都搞得不清不楚,那怎么通过报道让读者清楚呢?
在新闻界,有人把新闻采访叫“跑新闻”,可见,新闻很大程度上是靠“跑”出来,“问”出来的。我们作为基层的通讯员,虽然没有像专业记者要求那么严格,但凡是从事新闻报道的人,我想多多少少都要学一点这种“跑”的技巧,“问”的功夫。在这方面,本人也是做得很不够,没有什么经验。
四、“多写”,就是要经常动笔、练笔
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突然间叫你写个什么的,好像心里空荡荡的、笔下白晃晃。而如果经常写,好像越写写顺、越写越有感觉,我想,真的是:“笔不练则疏”。
“多写”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事。在这方面,我体会很深,基层通讯员,大多身
兼数职,白天忙里忙外的,写稿常常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别人在打牌、喝酒、上网,我们却经常是一个人关在宿舍里“默默的工作”。我想,要坚持这种写作方式,内心一定要对这份工作抱有狂热的激情。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没有特殊情况,每周最少写两篇外稿。说实在,很多时候,一忙起来,也达不到这个要求了。
要做到“多写、多练”,可以扩大写的范围,消息、通讯、言论、散文、诗歌、小说等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写了,哪怕没有发表,哪怕只有你自己是读者,你的写作水平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一点,这样的一点点,我想加起来就是一大点、一大步。此外,“多写、多投”必定带来更多的收获,因为我们的毅力一定会感动“上帝”的。
写稿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这种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对我们的重视,如提高了稿费奖励的幅度、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自己的报道发表了,为企业的做了宣传。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
以上是我在基层几年里,作为一名通讯员的一点体会,其实道理大家都懂,权当我个人的哆嗦。说得不好,让大家见笑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福建省天湖山能源公司的一名基层通讯员,今天很荣幸能参加这样的会议,首先要感谢我们的上级领导和《福建煤炭报》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在这里介绍经验是谈不上的,但是能谈谈我个人在新闻写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各位老师、同仁进行一次交流,真的让我倍感荣耀。
我觉得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上稿率,归纳起来一定要做到“四多”,即:“多想、多看、多问、多写”。
一、“多想”,就是脑子里要经常围着新闻转
在基层中,一些通讯员经常在抱怨“没什么东西可写”,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够多的原因。通讯员每天生活工作在基层,对周围的环境,接触的人,从事的专业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应该说是个优势,但这也往往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如果对什么事都习以为常,熟视
无睹,那就很难发现新闻。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套用这句话,不是基层没有新闻而是我们缺少发现。“处处留心皆新闻”,只要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平平常常中发现新闻。
不可否认,对通讯员来说,在基层要捕捉到活生生的“大鱼”,机会的确不多,这时,我们的脑子里就应该多想多转,尽量抓住身边的“小鱼小虾”来作文章,从这些“小事件”中来反映大主题。这样写起来不但容易上手,又能集中笔墨写出深度来。这样的稿子其实是最受编辑老师的欢迎,上稿率自然就大大提升了。
例如:这个月初,我参加矿里的一次安全检查汇总会,如果就会议本身来说,写成一篇会议报道顶多是上我们公司的广播,但是会上,矿长说起他遇见的一件小事,让我觉得里面有更大的新闻。矿长说他在井口值班遇到了一名农民工跑到井口要矿车,这件事令矿长大为恼火,而他在会上的怒斥,正是我们当前要大力提倡和宣扬的精神,这就是新闻的主题。于是,我就写了《“小事”引怒老矿长》的报道,送到福煤报后,编辑老师把标题改为《矿长坚决抵制“衙门作风”》,在一版刊登了这篇小稿子。试想,如果,当时没有多思考这其中的新闻,一篇好的题材就会从身边溜走。
二、“多看”,就是要多阅读各种报刊书籍
特别是我们的福煤报,在一个时期,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宣传重点,而要把握这个重点,除了上面给我们传来的信息外,另外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注意关注报纸,看看现在报道的主要方向,看看别人是怎么采写的,通过看别人的文章,还经常能触发自己的“新闻敏感”。当然,福煤炭是周报,在时效上有一定的局限,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来解决这个问题。平常,我最经常去的网站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公司的内部网,一个就是我们的福煤网。现在,每周五的下午基本上就能看到新一期的《福建煤炭报》。
在这里,我觉得还要有意识地多看些好稿,这对提高写作水平帮助很大。去年,我在网上买了好几本获“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书籍,里面不但有原文,还有精彩的点评,通过读这些好新闻,看专家的精辟分析,知道了这些好新闻,好在哪里,贵在哪里,并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借鉴、模仿,我想这也不失为提高自己多出新闻精品的良策。
三、“多问”,就是要在采访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基层的通讯员,大多在政工岗位上任职,可能对于井下的现场管理、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等方面比较不了解,在写这方面报道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被“卡”的问题。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出现,在动笔前,我们就应该在采访上多下功夫,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虚心向一些专业人士请教,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等到要“下锅”了才发现没有“米”还没准备好。试想,如果连自己都搞得不清不楚,那怎么通过报道让读者清楚呢?
在新闻界,有人把新闻采访叫“跑新闻”,可见,新闻很大程度上是靠“跑”出来,“问”出来的。我们作为基层的通讯员,虽然没有像专业记者要求那么严格,但凡是从事新闻报道的人,我想多多少少都要学一点这种“跑”的技巧,“问”的功夫。在这方面,本人也是做得很不够,没有什么经验。
四、“多写”,就是要经常动笔、练笔
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突然间叫你写个什么的,好像心里空荡荡的、笔下白晃晃。而如果经常写,好像越写写顺、越写越有感觉,我想,真的是:“笔不练则疏”。
“多写”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事。在这方面,我体会很深,基层通讯员,大多身兼数职,白天忙里忙外的,写稿常常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别人在打牌、喝酒、上网,我们却经常是一个人关在宿舍里“默默的工作”。我想,要坚持这种写作方式,内心一定要对这份工作抱有狂热的激情。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没有特殊情况,每周最少写两篇外稿。说实在,很多时候,一忙起来,也达不到这个要求了。
要做到“多写、多练”,可以扩大写的范围,消息、通讯、言论、散文、诗歌、小说等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写了,哪怕没有发表,哪怕只有你自己是读者,你的写作水平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一点,这样的一点点,我想加起来就是一大点、一大步。此外,“多写、多投”必定带来更多的收获,因为我们的毅力一定会感动“上帝”的。
写稿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这种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对我们的重视,如提高了稿费奖励的幅度、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自己的报道发表了,为企业的做了宣传。看到
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
以上是我在基层几年里,作为一名通讯员的一点体会,其实道理大家都懂,权当我个人的哆嗦。说得不好,让大家见笑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纪律新闻信息报道工作制度
文章标题:纪律新闻信息报道工作制度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区纪检监察新闻信息报道工作,提高新闻信息报道质量和水平,促进新闻、信息报道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央纪委、省市纪委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纪检监察新闻、信息报道工作必须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际,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生活和
行为导向,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原则,确保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第三条、各党(工)委(党组)、纪(工)委(纪检组)应指定一名政治素质较高、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志担任兼职新闻、信息报道员。区纪委配备一名兼职信息员,负责对全区信息工作的指导,及时采编上报反映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信息。
第四条、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和部门应经常向信息员提供信息需求要点,通报部门阶段性工作情况,让信息员列席纪委常委会、监察局长办公会和各种重要会议,阅读有关文件材料。
第五条、各党(工)委(党组)、纪(工)委(纪检组)每月以专报形式向区纪委报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新闻、信息材料不少于一篇。
区纪委、监察局各室每月报送信息不少于一篇。
第六条、区纪委办公室应加强信息的报送、采用和统计工作,每半年通报一次各单位报送新闻信息稿及采用的情况。
第七条、纪检监察新闻、信息报道工作实行目标考评制度。年终组织评比,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八条、案件信息是必报信息。凡查办的重大典型案件,应在审查工作取得突破,基本掌握涉案单位(人员)违法事实后及时予以上报。在纪检监察机关正式立案后3天内必须上报,否则将视为迟报、漏报,将根据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
第九条、信息员公开报道的新闻和上报的信息应经区纪委办公室审核,加盖区纪委公章,方可上报。信息员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实际对所采写的新闻、信息进行调查研究,如发现虚假报道将视情予以严肃处理。
第十条、建立纪检监察新闻、信息报道奖励机制。凡反映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内容被有关报刊和纪检监察信息采用的稿件,区纪委将按下列标准支付稿酬。
(一)凡被中央、省、市、区级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刊物(含《____简讯》)采用的稿件:简讯类每条稿费分别为100、50元、30元、10元,信息正刊每条稿费分别为200元、100元、50元、20元;信息专刊、简报每篇稿费分别为300元、150元、80元、40元;经验交流、调研类每篇稿费分别为300元、200元、100元、80元。
(二)凡被《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监察》和《方圆月刊》等中央、省级纪检监察报刊采用的简讯、信息、图片每篇(幅)稿费分别为100元、60元。通讯报道、调研文章、经验交流每篇稿费为300元、200元。若稿件刊于《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头条稿费为300元、要文200元。
(三)凡被《福建日报》、《厦门日报》、《厦门晚报》采用200字以上的稿件,稿费分别为100元、60元、40元;采用200字以下的稿件,稿费分别为50元、30元、20元。其他报刊和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视情给以奖励。
(四)凡以上新闻、简讯、信息、图片、通讯报道、调研文章、经验交流等各类稿件被中央、省、市、区报刊评为优质稿件的按本规定同等数量的稿费再给予奖励。
(五)投稿人凭发表文章的复印件、填写稿费申领单,到区纪委办公室领取稿费。
第十条、本实施办法由区纪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二○○四年一月起执行。
附:《稿费申领单》
附件:稿费申领单
姓名单位
文章
题目发表
报刊期数
时间
奖励
金额办公室意见
领导
批示
中共____区纪委办公室
《纪律新闻信息报道工作制度》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纪律新闻信息报道工作制度。
第五篇:信息报道怎么写
信息报道怎么写
在写会议报道时,应该把重点放在会议本身的内容上.如果领导不是很重要的话,不应该把领导放在重要位置.议报道的价值应当在于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不要为了会议而报道,建议你多看看优秀的会议报道 进一步改进会议报道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不仅中央非常关注,而且各家媒体也都在想方设法进行探讨和改革。我们从编者和作者两个角度来思考,觉得会议报道搞得不好,各有各的责任和问题。首先,造成会议报道雷同、老套、乏味和缺乏创新,编者把关不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作者与编者同为一人时,有稿件放行权的领导层应负责任)。一篇会议报道从“习作”变成“铅字”的过程中,编者握有版面安排处理大权。现在会议多,会议报道也多,为了不影响与作者的关系,不“辜负”领导和组织出名挂号的愿望,相当多的编者对会议报道把关不严。现象有三:一是怎么写怎么编。这部分编者过分地尊重和信任作者,认为反正会议报道是例行公事,只要如实反映事实就行了,不愿下气力精编细雕。二是写多少编多少。会议不断,会议报道也随之“繁荣”。会议报道要不要搞,回答是肯定的。但要有取舍标准,不能逢会必报。重要会议进行报道不但必要,而且要妥善处理好。而一般性的会议(指没有新闻性的),一律亮绿灯则值得商榷。三是不计效果如何。“编者出力,作者出名”。会议报道好,作者声誉高;会议报道差,挨批的也是作者。而编者始终作为幕后无名英雄,出力多少无人知晓不说,况且还有“文责自负”进行约束,因而一些编者不关心宣传效果。编者把关不严,大量的俗套的会议报道才有机会充斥版面,这是会议报道受议论的直接原因。强调编者用好手中权力不是有意为难作者,而是本着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为出发点,这也是能否成为名编辑的重要条件。编者是把关人,其地位非同小可,要真正地履行好编者职责,就要牢固地树立新闻意识,做到认稿不认人,没有新闻的会议报道坚决不放行,使“劣质产品”没有可乘之机。其次,造成会议报道往往无人愿看,无人愿读的状况,作者也难脱其咎。应当承认会议报道既好写又难写,标准取决作者对会议报道的认识和把握。会议报道好写,好在容易应付。会议报道嘛,时间、地点,参加会议领导,以及会议主题,甚至连会议各类材料应有尽有。简单地对会议有关材料改造或摘录便成为一篇“不折不扣”的会议报道。版面上某些会议报道,不是在什么什么思想指导下,就是与会者一致认为;不是会议议程的照录,就是首长活动的排列;不是文件的翻版,就是讲话稿成段摘引,于是会议报道出现了空话多、套话多、引话多、领导名单排列多,使会议报道失去了更大的读者群。究其原因:一是为了完成任务写作。不少作者参加会议任务非常明确,就是来写会议报道的,只要动笔就算完成任务。于是图省事的作者便成了“文抄公”,简单地抄一抄、编一编应付了事。二是模仿别人写作。文无定势,但有共同规律可求。一部分作者不愿在会议报道上下功夫(是应景的,很难挤进获奖之列),倒在走“捷径”上动脑筋。为了完成任务,找来别人的会议报道进行简单模仿,结果会议报道真的成了有固定模式的文体。会议报道难写,难在突破条条框框,突破难有作为的观念。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就改进会议报道这项工程来说,作者是内因,编者和读者是外因。作者自己能否把握写作关尤为重要。应该承认,造成一些水平低下的会议报道之所以走上版面,作为编者也是无奈放行。好稿在编,但写是基础。过分地依靠编者不是长远之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编者人为地编造一些精彩的会议报道有违新闻真实性原则。每一位作者,特别是承担会议报道的记者或通讯员更应发挥作用,力争通过捕捉会议中亮点写出会议报道精品来。捕捉会议中的新闻,改进会议报道,作者应树立一个新观念,那就是会议报道不一定总是写会议本身。善于捕捉会议中的“花絮”新闻往往更能赢得读者,不仅反映会议,而且深化会议。1983年初,四川省召开第四次党代会,选出新的领导班子。紧接着召开中共四川省委四届一次全委会,新当选的省委书记杨汝岱发表长达五六千字的重要讲话,就四川省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两名与会的省报记者没有全面地报道会议,他们选择会议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发了一篇134字的消息。《各种业务会议书记一般不到会讲话》一文见诸报端,立即引起反响,并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跳出会议写新闻。参加会议受到各种信息的碰撞,可以目睹一些反常事实,只要作者及时把握,往往会有意外的惊喜。某单位召开表彰会议,只有两名相关首长到会,联想到长期形成的逢会主席台必有长长一排首长,与会作者采写了一篇反映这个单位改进会风不搞领导陪会的报道受到好评。丹东日报记者任传义参加市劳模、先进代表会,会议本身可写的东西很多,当他了解到30多个单位因计划生育超指标被取消出席会议资格,他便以失去参加会议资格单位为报道对象,写出一篇消息,结果获了奖。这件事虽然发生在1982年,但对今天改进会议报道仍然有借鉴之处。不拘一格写新闻。召开会议是展开工作的基本形式之一,参加会议,不仅人员集中,材料集中,而且信息可靠,是报道和反映中心工作的重要新闻资源。怎样把会议新闻报道好?不拘一格是出路所在。不能人云亦云,跟着别人模式走。要在写法上不落俗套,在结构上推陈出新,在用语和修辞上与众不同,使读者不仅获得信息,而且得到艺术享受,增强会议报道的趣味性、可读性和艺术性,从而促使会议报道成为版面上诱人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