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世纪生物技术产业的前景
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类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迅速的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渗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信息技术促进了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目前,世界信息产业年生产总值超过万亿美元,持续增长的势头十分强劲,是世界经济中发展最迅速、规模最大的产业。而在进入新千年,当大批网络公司纷纷陷入困境的时候,年青的生物技术产业却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而成为全球首富的比尔?盖茨曾预言:超过我的下一个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领域。
回顾科学史可以看到,20世纪上半叶是物理学的黄金时代,在应用领域中的标志性成就,在30-50年代为核能的研究、开发和利用,50-70年代为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发射了“两弹一星”。从70、80年代开始,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逐渐占据“龙头”地位,其影响将延续到整个21世纪。作为20世纪后半叶蓬勃发展起来的两个高科技领域,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不仅技术特性迥然不同,其产业化进程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方面:1.信息技术行业渗透性强,生物技术通用性强;2.信息技术出成果快,生物技术产品研发周期长;3.信息技术产品更新换代快,生物技术产品可替代性弱;4.生物技术需要经验型人才,信息技术偏爱年轻人;5.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资源依赖性,信息产业发展可因地制宜;6.生物技术比信息技术更深地触及人类的生存基础;7.信息产业政策体系较完备,生物技术产业政策亟需完善。
虽然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都是高新技术,二者在新经济中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譬如,信息技术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计算工具、生物技术发展需要特定软件技术的支持、此外,信息技术还有助于加强生物技术领域的各种数据库管理、信息传递、检索和资源共享等;而对于信息技术而言,生物技术为信息技术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即推动超级计算机的产生和帮助计算机从本质上突破它的物理极限,共同推进21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我认为21世纪生物技术产业的前景是非常理想的。在现代人对生命伦理看法逐步改变和生物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的大前提下,生物技术产业将更注重人类的需求,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从而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其中。中美生物技术产业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另外,生态观念的日渐被重视,也将另生物技术产业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但是,我们必须把此项产业与其他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产业、纳米技术产业和社会经济产业等结合起来,才能是其健康茁壮地成长下去。最终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产业。
第二篇: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优势及劣势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优势及劣势
优势
全球:目前全球生技产业发展正以加速度前进,人体基因组的研究与生技及高科技的融合,丰富了生物医学研究的工具,主要系为基因学之发展。我国:
(1)自1980 年初以来,我国即着手发展生物技术,早期以成立生技中心为推动项目并将生技项目包括在产业升级辅助条例项下,政策上亦多鼓励民间发展生技产业。(2)国内上游生技研发能量充足
(3)资金与投资环境:由于传统产业及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我国已累积相当资金可供投资于生技产业,政府亦已逐步放松资本市场对本业外之投资限制。
(4)生技产业已列为新兴重要策略性产业奖励项目。政府积极强化吸引投资的优良环境。未来五年,我国对生物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将从资金引导转化为侧重政策引导,有关部门正酝酿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生物技术产业将享受软件产业同等优惠。
(5)优惠政策可包括: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的企业不分所有制,创业板上市优先考虑;投资生物技术产业的风险资金免征所得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从获利年起税收五免三减半等。
(6)科技人才:我国多年来于生物医学方面累积培养为数甚多且具相当水平之大专、硕士及博士从业人员,在国外亦累积为数不少的高学位专业人士,旅外专业人士多具有约20 年实务经验者。国内与海外华人生技医药科技人才众多。
(7)政府已成立医药品查验中心,着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法规环境,并具辅导咨询之功能。(8)相较于亚太地区国家西药临床试验能量,适合发展委托临床试验相关服务业。
(9)我国已全面实施cGMP确效国际规范,国内药厂开发学名药品经验丰富。健保相关信息及病人数据累积丰富。
(10)传统农业技术很进步,可作为支持农业生物技术工业发展的基础。劣势
全球:欧美国家对生命科学信息的垄断。
我国:我国的生技产业近20 年来虽戮力发展此产业,但绩效未彰,而乏实质
成绩。主要系因:
1.国内市场规模小,国际营销经验不足投资资金规模较欧美微不足道。2.缺乏财务管理资本规划管理人才。
3.技术障碍高,创新研发与产业化能力尚嫌不足,人才培育与产业脱节缺乏生技产业、医药产业专家。
4.产、官、学脱节现象。欠缺同时具备产业经营并拥有研发及量产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5.缺乏基础产品研发之经验。
6.缺乏专利权销售、夸国国际投资谈判实务之经验。
7.缺乏临床实验规划实施经验。生技新药产业需长期投入,投资者不耐长期等待。8.缺乏公司创业集资、企业上市上柜运作及生产营运经验。9.缺乏证券及产业分析能力。10.缺乏配套完整医药法规。
11.缺乏结合半导体奈米技术,以作为细胞分子研究之分析能力。12政府虽有纲领式的奖励政策,但实际施行与相关法规未必有利于生技产业的发展,如健保政策、医药法规、金融证券法规多对生技产业的发展有诸多不利之处。智财权保护及生物安全管理等规范亟待落实。
13我国生技产业发展严重的受到专利技术不足与缺乏卓越科技研发之影响,以致于政府无项目可辅导发展,企业无胆量与见识去投资开发。
14我国相对有限的生技产业市场,缺乏技术交易市场,市场开发管道的问 题,获利不稳定,是业界未能积极发展生技产业的重要因素。
第三篇:“最骗人的专业”与稳步前进的生物技术产业
“最骗人的专业”与稳步前进的生物技术产业
引子:
记不清什么时候,网上出现了《十大骗人专业》的文章,生命科学赫然在列。时间离比尔〃盖茨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相距不过4、5年的时间。
一些人,惊呼,我们都上了老盖的当!
随后,就业的情况确实印证了这一点——生命科学的就业情况几乎是最差的。大部分的学生从教、做销售……坚持在生物技术领域的人只有考研。
生物学的研究生似乎是最多的,不少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报考了生物学专业。生物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为其他学科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合理的进入通道。生命科学科研的道路五彩缤纷、流光溢彩。
但象牙塔之外,生命科学却黯淡无光。
---------------------
目录
一、从销售与代工开始
二、带金的海归
三、资金的聚集
四、经济利益的转化与应用价值的显现
五、廉价的高知 不高的进入门槛
六、中国生物产业的困境
---------------------
一、从代理与代工开始
生物是一门建立在物理与化工基础上的学科。中国生物学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受限于中国物理学与化工的发展。
中国的生物产业进步很低。目前为止,中国的科研人员仍然大量使用着国外的仪器、试剂。从移液器、电泳槽到分光光度仪、质谱仪,从Tris、SDS到T载体、内切酶,国外企业几乎垄断了全部的市场。
部分的中国生物企业从代理开始,掌握了某一个地市的销售渠道,看到生物产品的巨大利润,尝试自己仿造一些技术难度不高的产品,胶回收试剂盒、T载体、Taq酶、电泳用的分子标记等等,更有一些企业进入仪器的生产。如东胜创新的东胜龙我硕士毕业那年,楼上的实验室买了两台。除了个子大一点,据说其它性能可以与国外牌子比,还支持梯度温度的设臵。
一部分企业在熟练掌握技术后,更推出了技术服务的业务。这些业务,似乎在外企并不多见。即使在测序、引物合成这样的业务上,中国企业仍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国外企业只有宝生物与英杰是比较主要份额;而生工、后来加入的华大,及很多中国企业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国外巨头,面对国内企业的群狼,似乎没有足够的勇气(当然也许是大鱼看不上虾米)进入这个细分的、个性化的市场。
在real-time PCR、分子杂交上,国内企业更是很少要面对国外大企业的竞争。一时间,利润丰厚的技术服务业务,成为很多国内生物技术公司竞相建立的业务。当然,未来是否会产能过盛、恶性竞争,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就这点,是外企最害怕的。中国企业最敢拼的就是价格。
另一个,中国生物技术企业发展的途径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那就是代工。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软件行业有代工。在软件行业,印度的代工比中国做得好,原因之一是程序语言都是英语,印度人有语言优势。
生物技术行业也有代工。一些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人会知道,很多生物技术其实是一个劳动密集型技术,需要很多的人力去培养、筛选、纯化。当然,这些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显然,中国具有这方面的优势。我们只需要了国外的标准与需求,就可以进行生产,语言并不是重要的问题。中国的教育虽然不成功,但应付这样的语言问题已经有足够的人。
很多的国外企业把他们的生产、开发工作外包给了中国,当然也有印度。(一次,我和一个企业工作人员聊天时,他谈到印度。印度永远是刺激我们前进的好邻居)印度也有大量接受生物学专业教育的大学生,还有精益求精的印度文化。
大规模测序:虽然近年来测序技术发展迅猛,但大规模的组学测序,仍然是一个一个劳动密集的任务。庞大的工程分解了流水线,一些工人只做点样、电泳之类简单重复的工作。(听着,让年青人感觉害怕。但如果你在制造业工作过,就会觉得完全应该这样。)
组织培养:植物转基因,需要大量去分化的植物组织块,农杆菌或基因枪转化后的筛选、分化也有大量简单、细致的工作。目前,孟山都、先正达都开始在国内设立研究机构。除了中国拥有大量从事植物研究的科研人员外,非常重要的一点——中国拥有价格低廉的劳动力。组织培养,只有需要劳动者有很好的耐心、细心就可以完成,对学历与专业没有任何要求。据我所知,一些公司与研究所近年已开始承接一些组织培养的外包业务。以后,是否可以生产一两个大企业,还很难说。
抗体筛选:高效价的抗体需要3个条件来生产:抗原、免疫方法、筛选。抗原,一般为蛋白。国内拥有大量蛋白产品的公司不多,但近年来已有几家公司可以生产上千种蛋白。免疫方法,需要去摸索,生物学的技术优势不可能永远保持,而且一些国内的企业已经掌握了国际领先的免疫技术。筛选,又是一个大规模的工作。有了前两个条件,筛选几乎是决定抗体效价高低最关键的工作。显然,中国的企业有这方面的优势。
中国有代工优势的技术,可能不止这3种。见识不多,仅列3种作为说明。
中国的产业是从模仿、代工开始,做大做强,走向高端。我相信,中国的生物产业也同样有这样的机会。
二、带金的海归
近年来,施一公、饶毅等人的“裸归”在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旋风。虽然方舟子揪着是否“裸归”的问题不放,但他们俩带给中国生物学界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首先,他们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带来中国新生代与老一辈学术权威的竞争。其次,激发了国家对人才引进的决心,鼓舞了海外科研人员归国的信心。
与媒体对学术界海归的关注不同,企业界的海归除了利用他们的名气赢得国家政策的支持外,一直低调地做自己的事。一方面,媒体不会白白给他们做广告——宣传他们,就宣传了他们的企业。刚刚归国的他们还在为企业的生存奋斗,显然不会有大笔的钱买名气。另一方面,中国一直以来重文轻商。学术界更容易赢得公众的尊重,商人在中国的文化中一直没有足够高的地位。从商——还是低调一点比较稳妥,这是大多数华人潜意识。
然而,他们回来了!
20年来中国输送了大量的留学生攻读生物学、医学学位,他们中一部分人进入各大制药企业、生物学、农学相关企业。学习生物学或生物学相关的华人有多少?我无法估算。但常常看到学术文章的作者中几乎总会有一两个中国人的名字。有人猜测学习生物学的华人(这里指海外的中国人)占生物学研究人员的1/4。中国人、中国的学生很勤奋。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在重视家庭的老美下班就回家的国度。也许中国人缺少科学的精神,缺少西方文化的熏陶,但中国人很聪明、很努力。这些,足够他们在跨国企业赢得一些重要的职位。这部分人掌握了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对欧美的产业发展、企业运营、管理方式耳濡目染,对其优势与问题也十分了解。
这些海归,不但带回来了领先的技术,而且带着国外的资金,在国内建立自己的企业。有的,则是在国外已有自己的企业,近年把研发、生产部分转至国内。
三、资金的聚集
在国外的化工、制药公司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生命科学部。生命科学相关产业的资金开始流向生物产业。国内的相关产业在面对本行业日益恶化的竞争环境和被摊薄的利润空间后,也有一些企业开始向生物行业转型。生物技术宣传已经历时多年,资本对其发展前景有不少憧憬。海普瑞的李锂、李坦夫妇的造福神话虽有多多的问题,但足见资本市场对生物技术的期待。
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也刺激了国内药企在生物药方面的投入。而各地政府对生物技术的扶持政策,做为一种行业政策为生物行业的融资、税收、用地等带来很多的便利。
跨国种业集团虎视眈眈着中国市场,但促使国家在转基因育种上投入大量的财力。
国家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投入也引起了资本市场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无限遐想。在资本市场低迷的近一两年,生物技术产业仍然为人为视为良好的避险行业。
四、经济利益的转化与应用价值的显现
美国对高新科技的投入,最终催生了大量产生巨大价值的公司。这一幕也悄然在中国上演。政府的大量投入,并不会换来企业的国有股份,只起到促进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的作用。这样现象,不清楚是否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部分人所质疑——全民的财富注入到少数企业,最终国民还为这些企业的产品大掏腰包。
这都是题外话。我们站得高一点,看到整个科技水平的提高就好。
生物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农业、食品,是全球的大趋势,如肿瘤的靶向治疗、转基因作物。中国企业同样可以在全球化分工中分一杯羹。
中国的制药业在生物药方面还比较弱。这从国内的试剂市场可以看出来。国内进行细胞生物学研究用得最多的是抗体,国外对重组蛋白的消耗量明显大于国内。也就是说,国内的研究更深入。但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可以为外国药企提供大量的重组蛋白,供其进行临床前研究。全球临床前研究的重组蛋白产值在100亿以上。
在转基因作物方面,中国成就最大的是转基因抗棉铃虫棉花。我国自主品牌转基因抗虫棉占有国内93%市场份额。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拥有Bt杀虫基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国家。我国棉花生产居世界前列,是纺织大国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全国有23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棉花,涉棉农民1亿多,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的棉花进口价格已超2100美元/吨。棉花市场,是中国在大豆市场失败后的最大胜利。
五、廉价的高知 不高的进入门槛
接着我谈到了一个大部分生物学从业人不满意的现况——投入大量的教育成本,薪资待遇相对较低。我在标题中称为廉价的高知。
但对企业来说,意味着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在生物技术产业中,特别是对企业来说,人力成本几乎占生产成本的一半,其次是仪器购臵成本、试剂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生物技术产业又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
由于媒体对生物技术研究进展的大量报道,国家宣传的倾斜,在那个网络还不够发达的、草根媒体(web2.0)尚未兴起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婴儿潮进入大学时,大量的学生拥入了各个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北大生科院曾有一年,把全国一半的理科状元招至麾下。面对如此的就读需求,各大学纷纷开设生物专业,甚至一些和生物学不相关的专业大学也开设了生物技术专业。
然而,当这些学生面临就业时,却发现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得可怜。“最骗人的专业”在网络(尤其是bbs)上开始传播,男人女人都惊呼自己入错行。于是,有胆量转行的,奋不顾身、纵身一跳。幸运者,在行业的角落找到一份工资尚可营生的工作。追求者或苟且残喘者,继续深造(占不小的一部分),进一步造就价格不高的“教育产品”。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海归,供足了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
看了这一段的战友,如果觉得更为悲观,请一定看看我的下一篇《谈一谈生物技术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事实,并没有那么可怜,或许有几分可喜。如果您有足够的“慧根”。
除了正规教育产生的人力资源,由于生物技术的很多操作并不复杂(组织培养、消毒灭菌,甚至质粒提取),行业的进入门槛很低。一些单位聘用了不少临时工完成简单的重复工作,一些三线城市,三四百元的月薪就可以招聘到大量的实验技术工人。他们经过培育后,技术能力甚至可以超过硕士生,进而完成一些更为复杂的工作。
六、中国生物产业的困境
有人说,或者大部分人相信,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会在生物学产生。但是,如上如说,生物学是在物理学、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进来的。中国的生物学发展肯定会受到物理学、化学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影响。
中国的科研、技术开发,结果往往因化学试剂品质的不稳定而波动。
另一个影响因素来自生物学的下游——临床前研究的欠发达,生物药的开发状况。
科普工作未受科学从业人员的重视,也影响着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对转基因的争论不绝于耳,反应了这一点。在美国,转基因推广初期,白宫特意制作了一本小册子,普及转基因知识。美国政府和学者对科普的重视使美国民众对转基因的接受度远超欧洲。可惜,中国的科普工作体系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有人思考。
最后一个,人力资源困境。上面谈到,人力成本的优势,但可能很多老总还没有认识到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人力资源困境。一方面,生物学毕业生的人数将逐渐减少,面对生物产业的发展前景,人力资源的竞争态势将在某一天显现。另一方面,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快速发展国家,人们面对的机会很多,人才流动非常快。甚至有媒体用“以光速流动”来形容中国、印度的人才流动状况。有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一个人才流动很快的公司是一个不稳定的公司,所有的效率都会下降。如何形成可以留住人的企业文化,对大部分企业文化尚未形成的、快速发展的生物技术企业来说,是一个应该尽早考虑的问题。(完)
第四篇:生物专业就业前景
生物专业就业前景 默认分类 2009-04-12 20:58:25 阅读1224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1.工作:我自身感觉分你什么时候开始工作,若是本科毕业就工作,很难接触到技术性强的工作(至少我周围的本科毕业的是)。通常是作医药代表,如做试剂、器械的代理。若是继续深造,读到硕士或博士之后可以去做一些技术性强的工作,如研究所的技术员或进入生物类公司的研发部门;个人感觉若进入公司可以转型到行政。
2.考研:个人感觉生物类工业化比较成型的是基因工程——做药,以及在医学上的应用(如人工器官,当然,现在有的都是小件,角膜之类)。生物工程药物是产值最大的,但是你考研没有哪个导师说我是做基因工程的,导师们做的都是很细的小点,而不是那么大的方面。个人感觉研究生是学科研思路,学基本技术,只是你以后在这个领域发展的基础.生物科学考研后
第一种,考研以后,依然找不到理想工作(留校任教、进研究单位,但以上两种情况要不你特别优秀,要不你就得通过关系,有时优秀的成绩在关系面前一文不值),所以奋斗了两、三年后,又来学校应聘,觉得不值。
第二种,考研后就靠开始考托福之类的,争取出国深造,这是生物专业的人常选的路。因为,生物科学要不你就学个皮毛随便找个工作混日子,要不你就要研究透了,进行研究。社会上说的前景美好的生物专业就是后者。但那样至少得达到博士水平。发酵工程或者食品科学以本科毕业来说,一开始只能下工厂干一些体力劳动,像那种以理论来指导生产的,还差远了。像我们大学时教微生物的教授在制药厂里当技术顾问;教植物生理的教授研究观赏植物,她只要写出想法,下面就有人给她做。但是他们都是教授级的,本科生没法比。
我曾经以生物技术专业去应聘园林局的工作,人家都不理我,本科生物系毕业的工作不是很好找,所以最后才当了老师。
好工作就算了吧,至少国内没什么好工作
本科出来就是买试剂之类的销售工作
继续读到博士可能运气,人品,水平好的话能留校
出去到公司也能搞点研发 往生物制药方向发展就业还是很不错的:
生物制药:需求量大
薪酬水平:由于医学工程师覆盖的领域比较多,用人单位的情况和每个人的学历、能力都有不同,所以这一职业的薪资有很大的弹性,一般大学毕业生月薪在3000元左右。
职业前景:具有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人才前景看好。这类人才需具备两方面技能:其一是新品研发,其二是仪器操作。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信息领域、医疗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都有强大的需求。。。
考公务员是不错的出路了
出国在国外发展会好点,也是半斤八两
以后向医学方向发展可能会好点
靠刚进大学的时候辅导员和我们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你们可以说是遇上好时候了.......--------------------
你辅导员故意说漏了一个字,应该是“21世纪末是生物的世纪”
第五篇:生物专业就业前景
生物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的各方向及就业率分别是:生物化学79.45%、微生物学80.52%、生物技术75.94%、生物科学与技术86.73%、生物制药84.52%。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前景 毕业生就业率:88.99%。
热门分科析: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从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人才将倍受用人单位的器重。事实上,该专业从20世纪末已开始预热,21世纪初火热的程度可能不及其他热门专业,但随后它将以令人惊讶的速度火热起来,并将占据科研前沿的位置。就业前景:主要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或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 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就业行业或部门百分率)
其他事业单位 0.90%高等学校 0.90%科研设计单位 3.47%出国 11.76%
录取研究生 38.76%国有企业 6.94%机关 0.75%民营及私营企业 15.23%
部队 0.49%医疗卫生单位 0.45%三资企业 5.43%中小学及其他教学单位 1.06%
自主创业 3.32%
生物工程出路
(1)出国生物工程属于综合交叉发展学科,且与应用有紧密的结合,国外很多著名大学都很注意其发展,所以出国深造机遇很大,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转向学习生命科学,这方面在国外有更先进的发展研究,我国的著名高校一般都与国外大学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会推荐此类专业的很多学生出国学习。
如果转专业学习与工程联系紧密的学科,如食品发酵等,荷兰,日本等国家也是比较理想的去处。
(2)读研读研比例很大,若想要在本学科有所建树或想从事高级技术工作必须读研进一步深造,一般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选择读研。
读研选择余地大,可以转向很多相关领域,如生物,制药,食品等;保研几率比较大,且各学校,各科研院所交叉保送机会很大。
读研如选择生命科学类,则向理科研究方向发展,一般会一直从事研究工作,如继续本专业或转向发酵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等,硕士毕业后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3)找工作适宜于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及教学部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可能性不大,部分毕业生转向其它行业,部分毕业生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
毕业直接在医药,食品等方向就业,工作内容一般较单调的技术工作,且需要进一步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4)未来雇主相关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生物工程、北京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