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
第二学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围绕“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总体思路,在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校园网建设、资源建设、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的探讨等方面,做了大量有实效、有意义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及稳定发展,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学校在去年成立了由校长亲自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修改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修改了《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办公室计算机管理的规定》,《电教设备管理维修制度》等制度。保证了每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校园网、Inter宽带网的畅通,保证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成长,在探索中完善,在创新中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二、学校硬件设施。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目前配备了19套多媒体教室,即18个教学班和1个专用教室,实现了每个班级都能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求。这学期学校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加有力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在征求了老师们的意见后,让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电脑,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盾。
三、发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
1、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设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①3年级开设信息课,每周2节,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低起点,小步子,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②建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即信息
技术社团,利用每周一拓展课2节和课余时间,进行小组活动,训练计算机技能,围绕区课题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特长生,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为抓手,设计绿色小报。本学期教导处和德育室携手组织了四五年级学生电脑小报的制作评比工作。
2、发挥网络优势,继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前两年的经验基础上,学校利用“校校通”的实现,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与管理方式,为了进一步发挥“校校通”优势,为教育教学服务,在信息化小组的组织带领下我校利用“校校通”实现教学资源上的共享,初步建立了教师的电子教案、课件库、试卷库,实现小范围内资源共享。
我校的校园网本学期得到逐步完善,它是一个集内部办公系统网、学科平台、FTP等一下综合性学校门户网站,网站的管理与维护做到专人进行,信息的发布与更新由各处室人员进行,逐渐实现校园新闻当日上网,并且实现网上校务公开等工作,推进了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3、网络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助力。
我们在网站上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系统、论坛系统,目前所有教师都会熟练得在自己的博客、学校论坛、区教育信息网的网上教研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心得体会、资源、课例等,展示了我校良好的群体形象。我们还在论坛上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要开设了专题交流,为教师网上交流搭建平台、提供空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学期组织进行了首届教师博客评比工作。并结合校教研组建设,组织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展示课交流活动。
四、校园网管理与维护方面的做法、经验
2009年在我校除了短暂的网络故障外,在校园内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网络
灾害的发生。这与平时的管理维护工作是分不开的。在网络维修中,主要是防止病毒的攻击,而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加大了对网络维护的难度,我校信息小组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早在教师配备电脑的时候就开展了MAC地址的登记,这样就很容易找出“毒源”,并立刻进行“医治”。另一方面,我校也加大了对教师信息安全的教育培训,让他们意识到病毒的危害,并能主动的安装杀毒软件,在出现问题以后能第一时间进行上报维修。
第二篇: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计划,落实党的十九大、2020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按《**教育现代化2035》《**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落实相关工作,紧紧围绕**区教育局中心工作,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工作成效与不足
(一)以项目为抓手,提升全区信息
化应用研究水平。
本学期我区继续将**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应用”项目与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区域联动推进学科育人的‘新教学’实验”融合推进,根据项目方案,对照拟定目标、工作进度,有序开展项目的应用研究工作。本学期重点完成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各学科研训员牵头,汇同互+名师工作室、示范校等开展区域性学科研讨活动,发挥引领辐射作用;2.参加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中小实验项目启动会;3.开展第一批**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结项,并组织学校申报第二批项目。
成效:1.“互+”项目推进时,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各学科研训员、互+名师工作室牵头组织和指导下不断推陈出新,以新教学的理念来规划教学内容,进行大单元化的设计,创设基于真实生活的情境,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符合范式课堂教学形态、设计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实时性、阶段性、过程性评价,开展基于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让研究主题更聚焦,让研究效果更明显。12次学科区域研讨活动,25次互+教师发展工作室活动,近200次校级研究活动,为各校发展与应用学科教学范式,开展常态化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各学校常态教学的“3+1”推进模式逐步稳定,围绕资源应用、资源开发、资源优化、成果梳理4个序列循序进行。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6月份,各校共有各级各类公开课120余节,研究课200余节,开发资源包143个,形成论文50余篇。3.在5月南京的举行的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区域联动推进学科育人的‘新教学’实验”启动会上,**代表**区向**、**、**等兄弟区域展示了我区的做法和经验。4.我区根据国家级信息化教学试验区和**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要求下进行了第一批项目结项和第二批项目申报的工作。我区第一批16个项目全部顺利结项,其中《“‘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行为诊断与优化研究》在终评活动被评为一等奖,光华学校的《区域特殊需求儿童远程送教直播课程的实践研究》被评为二等奖。第二批入选14个项目和一个网络名师工作室,其中2个被列为重点项目。同时,我区也成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试验区的重点项目培育基地。
存在问题:1.常态实施还需进一步落实。项目实施一学期以来,尽管有学科区域性研讨活动、有工作室成员研讨活动、有校级研讨交流活动的等丰富多彩各级各类的研讨活动,但距离项目组要求的常态化实施仍有距离。资源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项目实施一学期以来,通过各种培训和活动,形成了一些可供使用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并未发挥其作用,原因在于一是未形成系列化,二是资源平台和在线培训平台还未开发完成。2.教育信息化工作尤其是信息化项目的研究还是停留在学校一部分人身上,大部分学校没有进入到学校层面的上,学校要继续转变思路,把信息化工作贯穿到整个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中。
(二)以课堂为抓手,发展学生信息核心素养。
根据省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要求,在中小学普及编程教学、3D打印教学及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成为当前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针对纲要提出的新目标、新理念、新教法等,本学期先后组织了各类学习、教研活动,具体有:1.先后举办了新教师课堂展示活动,计算思维观摩课活动;2.举办了**区第三届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3.组织进行**区信息技术学科评优课比赛;4.开展信息技术学科质量检测。
成效:1.第三届**区中小学机器人大赛在**小学举行,16个学校,182支队伍,287位选手参加十二个项目的竞赛,比赛中,参赛选手个个身手不凡、思维敏捷,通过操控机器人完成一项项高难度任务,展开了一场机器人技能的激烈比拼,充分体现了**区学生的科技创新力和动手实践力。**区历来重视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在辅导老师的指导带领下,学生经常能在省、市区机器人竞赛中获奖。机器人比赛是一个竞技场,但更是展示、交流的平台。2.本学期为信息技术教师搭建了更多的展示平台,新教师展示活动、评优课活动、课题研讨等等,参与活动教师的课堂也是各有特色:有的工整严谨,有的风趣活泼,有的大刀阔斧,有的细致深入。既充分体现了我区信息技术学科成熟型教师,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和强大的学科综合研究能力,同时7位新教师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活力四射的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1.从本学期多次教研活动情况来看,信息技术教师仍需进一步深入研读教材,联系前后,贯通上下,也不仅仅是完整的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而是要深入地站在教材编写者的视野看问题;信息技术课堂仍需进一步落实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按照信息技术目前发展的规律看,技术更新迭代的频率会几何级数增长,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就应该具备——“以技术为代表的知识和技能,其实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这一理念,因此我们在关注技术本身的同时,更要关注技术背后的意义;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打磨课堂细节,提升教学设计的品质,如:课堂相关术语使用还不够规范,课堂教学设备运用细节考虑不周到,学案如何发挥更有效价值没有深入研究,成果提炼的方式方法没有细化等。2.必修课程、创客教育和机器人教育等学校特色课程的器材成本尚无政策与机制支持,制约课程落地。
(三)以能力提升工程2.0为契机,提升学校信息管理水平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20〕5
号)精神,从本学期开始,我区扎实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培训工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要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成效:1.根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要求我区教师分两期全员参加培训100%完成第一期线上课程的学习;2.在学校管理、课程中引进一些新技术、新项目,支持学校信息化特色发展,同时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2.学校信息技术投入进一步加大,数字化环境得到改善;3.今年上半年,我区中小学幼儿园在政务和公共服务网站安全监测中,特别是在省、市、区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活动,我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加强基础技术防护,开展主动防御,基本安全过关,区教育局被评为“2021年网络安全实战演练优胜单位”。
存在问题:1.学校信息化工作骨干力量相对薄弱,学校领导、中层顶层设计能力欠缺,对信息化的认识、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2.学校内部网络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软件存在系统漏洞,不及时升级系统,更新补丁;网管系统存在各种弱口令问题;私自打开远程控制端口,并且不及时关闭;除集约化网站之外,学校仍开设其他系统,并且改系统本身存在安全漏洞。建议:所有的学校内部业务系统都设置成内网访问,不要暴露在互联网上;所有的路由器等上网设备都关闭远程web界面;加强电信移动设备管理,关闭Telnet服务和弱口令问题;及时升级系统,更新漏洞补丁。
二、下学期工作思路
下学期将围绕深入应用、发展、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和“区域联动推进学科育人的‘新教学’实验”的展开,针对前期暴露的各项信息化工作的问题与瓶颈,探索**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法、新策略、新模式。
1.建设好服务平台。基于**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区学校网站集约化平台)提升教育教学资源应用水平。区域采用委托开发、购买服务等形式逐步建设功能完备、结构合理、彰显特色、符合规范的各类教育教学应用。
2.实施好全员培训。《**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在第一阶段教师线上培训的基础上,做好第二阶段线下培训的工作。
3.落实好常态课堂。各学科、工作室、学校制定好下学期实施计划,实行“3+1”模式和月报制度,全力打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个性创造的课堂生态,形成学生中心、学习中心、线上线下融合、交互探究的智慧课堂。
4.完善好评价方式。一方面,针对范式应用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评价框架、数据分析等进行论证和改良,使之更加符合项目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对学校的项目研究工作,以及以课堂教学范式为基础开展的课题研究、信息化建设项目等进行督导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奖励。
5.推广好教学范式。利用省、市、区各级各类教师发展工作室、信息化建设项目等,加强结对共建,在强化好自身发展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应用指南,着力辐射范式应用。
6.发展好青年教师。以四个信息技术教师成长营为抓手,针对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信息化表达等方面,尝试建立**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标准。
第三篇:小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信息化工作总结
小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信息化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学期,在校长室和区教育信息中心的领导下,我校数字信息部紧密围绕教育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江苏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积极探索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创新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为百年老校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积极开展信息化项目研究,聚焦内涵发展
积极参加区“互联网+”项目的研究,围绕项目研究目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音乐五门学科,积极探索“互联网+”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扎根本土、融通中外,积极开展STEAM教育、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在学校市第一批教育信息化项目《编程与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习实践》顺利结项之后,积极申报第二批市教育信息化项目《基于数字化的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的研究》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并获得立项。通过以新项目的方式,助力学校课程建设,指向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的培育,聚焦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内涵式发展。
二、把好网络安全关,提升学校网络安全水平
本学期,在区教育信息中心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进一步梳理学校互联网资产,对边界安全设备、管理系统、行为管理等网络软硬件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加强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和运维公司一起针对学校的网络平台和设备进行了检查。围绕集约化平台的使用,认真做好技术服务工作,配合学校党政办公室做好内容的检查,对学校网站新闻稿做到三审三校,严格把关,把学校网站打造成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窗口。用好农业银行智慧校园公益项目,开展相关培训,让智慧校园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开展专题项目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培训,100%完成第一阶段的培训任务。通过制定培训计划,开展校级培训,培养学科骨干,辐射全校教师的方式,让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教师都能够在培训中有所收获,并鼓励教师将培训的内容积极应用到学科教学中,鼓励以教研组为单位,互相学习,共同提升。通过结合新项目的相关培养,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和项目实施结合的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本学期有多位教师的相关主题论文在区教海探海论文评比中获奖。参与编写的《Scratch趣味编程高级下册
Mind+版》一书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助力学生成长
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本土化实践,围绕学校课程建设年的工作,将“五养课程”的理念引入学校的3D打印课程、STEM课程,注重学生作品的科技感与艺术美的统一,深入挖掘项目育人、学科育人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省创意编程与设计大赛,获得了省二等奖、两个市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区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三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更多项目、更多类型的比赛,让学生得到了锻炼,助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
第四篇: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根据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按《关于加快**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9-2020)》落实相关工作,紧紧围绕**区教育文体局中心工作,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重点工作
(一)以项目为抓手,提升全区信息化应用研究水平。
以“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应用”项目培育方案的论证研讨和申报试验区为契机,明确了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完善了项目研究的顶层设计。与权威专家、一线高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深化和拓展项目研究内容和成果。以互+教师工作室为基础,形成一批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2020年为应用深化年,按照项目方案,对照拟定目标、工作进度,有序开展范式的发展与应用,所有学校都要积极参加,广泛应用。一是应用范式做好教学应用和学生应用的设计、选择、建设、应用、评价工作;二是依据范式做好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选择、加工、制作过程;三是发挥校长、教师特长、特色学校示范作用,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化新格局。
本学期将围绕“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工作既定的目标和任务,深入应用、发展、推进“互联网+环境下交互式探究性教学范式的实践与研究”的展开,针对前期暴露的各项信息化工作的问题与瓶颈,探索**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法、新策略、新模式。
1.针对各类信息化研究项目拟定“常态化推进管理办法”,明晰研究任务,明确开展研究的年级、班级、教师,梳理学科教学内容、形成学期计划并上报教育信息中心,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每月报送包含年级教研活动次数、常态课节数、资源包建设情况、参与工作室研究情况、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展等相关信息。不定期组织项目校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2.继续将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研训工作纳入日常区级教学质量调研活动,每次参与调研的学校至少提供一节互联网+常态课以供研讨。
3.依托各学科研训员,加强指导、规范7个互联网+教师发展工作室,按照成事成人的原则开展日常研究工作。
(二)以人工智能新技术为抓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省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要求,在中小学普及编程教学、3D打印教学及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成为当前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各地的人工智能教育蓬勃发展,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水平成为制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本学期针对区域实际,远程网络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组织开展系统性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训,从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新课堂等多个方面夯实全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基础。
继续开展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创客大赛,组织有条件的学校参加国际交流和竞赛,通过活动和竞赛带动师生的信息素养提升。
(三)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突破,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继续加大力度开展校级领导和信息化中层干部培训,达到较高的信息素养。具备信息化领导力,能根据区域信息化发展目标,规划、组织、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并开展相关研究。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能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及教育活动。
针对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平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拟以“**区教育公共服务集约化平台”为基础平台,建设“**教育云平台”,以基础系统、OA系统、资源系统、成绩管理、业务系统、家校沟通六大系统,突破相关管理瓶颈,打通学校信息发布、教师专业成长等“区校”壁垒。有效推进基于数据的教师发展和绩效评价,探索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
附:具体工作日程安排[1]
三月:
举办**区信息化建设项目展评活动
**教育云平台建设论证研讨
举办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网络教研活动
信息化常态教学实验教师培训
四月:
承办**市第六届中小学生创客大赛
举办**区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举办“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项目实施研讨活动
举办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网络教研活动
五月:
省“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培育项目暨实验区实验工作启动会
组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质量调研
信息化支持的课题、课程基地、前瞻性项目等集中调研(清单另行通知)
举办**区第二届机器人大赛
六月:
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技能培训
举办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一室四营”汇报展示活动
召开“互联网+”教师发展工作室工作研讨会
第五篇: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和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关于加快**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8-2020)》等文件精神,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引领下,紧密围绕学校主动发展,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转变观念,求真务实,以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
二、主要工作
(一)以在线教学为培训抓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在线直播教学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开展以“钉钉”平台的在线直播系列培训,从填表统计学生大数据健康上报,钉钉群直播教学、家校本、云课堂的实践,将进一步组织教师对在线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在不断实践中提升教学效益和信息素养。同时,建立更加高效的家校联系体系,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学习;整合学校教师资源,群策群力,开展线上答疑。
(二)以办公平台整合为基础,提高校园办公效率。
通过“钉钉”平台全面深入应用,逐步实现设备报修、物品领用、教师请假、用车管理、调代课管理、师生荣誉、工资条发放等数字化管理,提高日常行政办公工作效率,进一步推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建立网络监督体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传递正能量;规范教学行为,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关注舆论舆情、了解矛盾纠纷等等。
(三)落实互联网+项目,提升数字化教学水平
1.积极参加区“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应用”项目,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数字化学习常态化教学教研活动,推进互联网+环境下交互式探究性教学范式的实践与研究,确立研究主题,梳理学科教学内容,明确研究的年级、班级、教师,依托范式做好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积累与应用。
2.以班级交互一体机为载体,开展希沃白板和班级优化大师的常态化教学,推进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在课堂上的备课、教学、班级管理等互动方式的改进。
(四)抓好学校信息化项目,推进学生信息素养
1.抓好学校**市教育信息化项目《互联网环境下“秀客”空间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依托互联网平台,记录成长历程,分享成长快乐,准备参加信息化建设项目展评活动。
2.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学校“秀客教育”的实践研究》已结题,继续开展2020年第四届“秀客”微视频大赛活动,以“爱劳动、乐运动”为微视频主题,贯穿全年。
3.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要求,在五年级开展编程教学、六年级3D打印教学、七八年级及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积极探索学校中小学生竞赛一体化培训工作。组织参与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创客大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附:具体工作日程安排
三月:
1.在线教学网上系列培训
2.**区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3.**区信息化建设项目展评活动
四月:
1.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2.在线教学学科研讨活动
2.学校第四届“秀客”微视频大赛
五月:
1.**市第六届中小学生创客大赛
2.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质量调研
六月:
1.参加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