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4:3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

安徽省绩溪县瀛洲中心小学章光望

摘要:随着农村中小学各项信息化改造工程的逐步实施,农村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多数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却远远没有跟上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呈现出诸多发人深省的不协调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怎样才能避免这些现象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作了相应的调查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应用 现状 原因 措施

由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随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班班通工程、数字化校园工程等一系列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改造工程建设的逐步实施,农村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当部分的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水平已和很多城市小学不相上下,甚至某些农村小学由于某些特殊的政策而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它的信息化水平早已超过一般的城市小学。有的农村学校虽然信息化水平不如一般的城市小学,但因为它的学生数不多,其人均占有资源却大大超过城市的一些学校。然而多数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却远远没有跟上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呈现出诸多发人深省的不协调现象。据笔者几个月来的调查,我们发现在很多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出现了如下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一、重建设,轻应用

信息化水平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体现,相当多的农村小学为了提升自己的办学条件,加上国家的重视,所以,很多农村小学都非常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都极力争取各种由国家投入的信息化改造项目在自己的学校实施。有的学校甚至动用各种社会关系,争取各种工程在自己学校早日落实,能早一批就早一批,能早一年就早一年。然而一旦完成,却不重视发挥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作用,有的甚至把他们搁置不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二、重投入,轻管理

虽然国家实施的各种信息化改造工程项目由政府出资,可是还是有许多配套的设施需要学校和地方投入。我们很多农村小学虽然资金紧张,但大多数学校还是十分重视这些配套资金的投入,他们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甚至不惜动用有限的办公经费,以保证各项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然而,这些设备配置到位后,有的学校却疏于管理。一方面可能学校没有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可能没有相应的后续保证资金,所以有有许多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出现故障后,就无人问津了,成了摆设。有少数学校甚至怕使用出现问题,竟然从不启用,以至于有的设备从没用过就没人管了。

三、重检查,轻研究

国家投入巨资实施各种信息化建设工程,其完工时肯定要对这些惠民工程进行检查验收,这一点毫无疑问,各项目学校也十分重视,丝毫不敢大意,所以他们会汇同各建设单位确保通过各种验收。项目完成后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各项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学校在面对这些检查时,自然万分重视,他们调集学校各路人员,起早贪黑,积极准备。有的甚至不惜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应付,造资料、补记录、拍图片、摄图像„„目的自然是为

1了顺利通过各种检查。而唯独对这些先进的设施怎样维护、怎样使用、怎样发挥它们的作用缺乏研究,又舍不得投入人力物力加强管理,致使这些先进的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学校的各种教学检查时,一些学校也只重视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检查,只要教师有记录、有材料,使用次数符合要求就行了。至于是否真的用了,用的效果如何,用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问题就不管了。因此,有些教师提供假材料也能通过检查,这自然影响了其他教师对这些教学设备的使用积极性,加剧这些设备的搁置程度。

四、一边滥用,一边搁置

这种看似矛盾但又确实存在的现象让人哭笑不得。一方面,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相当重视。例如:要求每位教师在校本研训活动以及各种教学比赛中必须使用多媒体,于是各种公开课、展示课、评比课、观摩课等公开性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哪怕这节课根本不需要多媒体的支持也要加以运用,否则难以过关或换来好评。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很少见到多媒体的身影。于是出现各种公开教学活动热热闹闹,而平时教学冷冷清清的局面。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热衷于多媒体的使用,所以不管什么内容、不管什么课他都要使用多媒体。于是,上课时,教师的范读、板演用多媒体呈现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被多媒体的演示代替了,甚至一节课下来,不见教师一字板书、学生不曾翻过一页课本,一切都被多媒体取而代之。老师的提问课件呈现,学生的回答课件判断,有时连对学生的评价也交给了课件,仿佛多媒体成了万能的先师,教师只要敲敲键盘就可全部搞定一节课的教学。有的教师不擅长制作课件,便从互联网一下了之,只要是课件上有的,管他是否需要,管他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一概照章行事;有的教师干脆根据课件来设计教学,课件上安排了哪些内容,设计了哪些环节,一律照搬,从不考虑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一来,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宰,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表面上看,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可能课堂变热闹了,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却不见了。

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刚好相反,他们始终相信自己原来的一套,认为原来没有多媒体我照样教学成绩不差,加上对经常更换的教学设备缺乏掌控能力,所以平时的教学还是保持着原先“一支粉笔,一本书”姿态投入教学。尽管他们在所有公开教学活动中也使用多媒体,但其内心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缺乏认同,当然这些教师所在班级的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是极低的,有的几乎等同于搁置。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这些现象呢?在笔者与许多老师的交流探讨中,我们分析出以下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重视不够,管理不力

如果说各部门和学校不重视农村小学的信息化建设,那是不公允的,关键是有些部门和有些学校重视力度不够,面不全。我们不仅要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重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更要重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让我们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让我们对教师和学生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和积极性。

同样,由于有些农村小学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管理还存在着技术力量不足、后续服务跟不上等原因,致使很多设备在使用上缺乏制度、维护上缺乏人才、资金上严

重不足的现象,进而影响到各种设施的正常使用。

二、认识不到位,研究不给力

由于不同的学校对自身办学宗旨的认识不一,有些农村小学把改善自己的办学条件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作为其申请实施中小学信息化改造工程的基本动力,所以他们关心的是有没有这样的设施和条件,够不够吸引更多的生源,至于这些设备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不怎么引起他们的重视,何况他们还有许多其他诸如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等原因,所以他们对这些先进的教学设施只有充分应用才能发挥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认识上存在严重不足,因而产生上述“重建设,轻应用”“重投入,轻管理”的偏差。

多数农村小学由于前些年国家对他们的信息化投入不足,所以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加上这几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农村小学没有年轻的教师加入,原有的教师普遍年龄偏大,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一直难以提升,所以在学校一下子发生这样大的改变后,许多教师一时难以适应,而有关部门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又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学校组织广大教师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新方法开展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迅速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才能让广大师生享受到国家带来的信息化改造的成果。事实上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然而因为上述的原因,他们难以开展这样的研究或难以达到所需的水平。

三、检查走形式,后续跟不上

各级各部门和学校对农村小学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检查应当说是不少的,然而多数这样的检查却只是流于形式的“走走看看”,很难涉及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加上有些部门的领导本来就不怎么内行,所以让一小部分农村学校的领导产生了应付念头,这样本来是一种监督和促进的检查,就变成了一次次的做秀和表演,根本不能解决农村小学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另外由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的某些缺陷,所以很多农村小学实施信息化改造工程之后,新设施新设备的配套和启用出现严重的资金不足现象,甚至有的学校连正常的使用经费都出现问题,在这样的体制下,他们对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自然存有后顾之忧。正因为这些信息化改造工程的后续保障资金得不到保证,所以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学校建设后不敢投入使用或限制使用的现象。

四、培训走过场,设备质量低

当然,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学校的一些设备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现了由于教师操作不当而造成故障,也有一些设备没用几次就坏了。这当然与某些项目建设单位事后对项目学校教师的培训不足有关,许多培训过于简单,培训的内容也不适合需要,所以,当这样走过场的培训结束后,自然就出现上述操作失当的事,加上维修不及时,有的设备就从此搁置不用了。至于少数设备没用几次就不行了,我们怀疑是质量问题,但因无实据,只做推论。不过它也提醒我们在这样大的改造项目中出现一些腐败现象是有可能的。

如何才能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呢?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也和许多有识之士进行过多次探讨,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各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国家投入巨资进行中小学信息化改造工程的巨大意义,要本着为民服务、为校分忧的理念,把这项惠民惠教工程做好,要从规划、招标、建设、监督、后续服务等方面全面落实各项改造工作,切莫走过场,更不可把它当作为自己或为部门谋利益的跳板,要努力把这件好事办好、办实。作为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改造工程给学校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要组织全体师生通过学习、研究把这些新设施、新设备用好用足,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强大作用,为提高学校的教学成绩和办学水平作贡献。作为教师要恰当认识多媒体教学的巨大作用,要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同时要利用这些先进的设施、设备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尽情享受和放大现代化教育成果,为实现农村小学教育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管理上,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管理,把设备的维护、使用和升级改造有条不紊地的落实到位,做到制度、人员以及资金保障三位一体,努力使这些新设施、新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创新机制,提供保障

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以来,老百姓获得了很多实惠,农村小学的办学经费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可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这种机制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调整某些经费保障体制,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就拿这次信息化改造工程来说吧,国家投入巨资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农村小学目前实行的这种经费保障体制,却不能满足学校进行现代教育的需要,甚至有的农村小学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这些年在小学生数逐年减少,现有的办学经费难以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有的农村小学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为继,这样要启用这些新设施、新设备就有后续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因而造成目前一部分农村小学“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因此,创新机制,特别是义保经费的保证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改造工程没有后顾之忧,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三、加强研究,改变策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的一种手段,自然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并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研究它应用于教学各方面的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目前已有很多农村小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及信息技术在学校其他方面的应用作为自己的课题研究内容。他们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仔细分析当前多数农村小学信息化应用的课题研究,还普遍着眼于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以及在学科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还没有把信息技术放在现代化教育的深层面上进行研究。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只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如何把信息技术作为人类未来进行谋生手段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心灵,如何让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等一些深层次的研究还有待于广大教师进一步谋划。因此,着眼于学校、着眼于学生、着眼于未来应是今后农村小学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只有从这样的高度和深度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才能使我们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暂新的高度,才能使信息技术应用成为大家教学生涯中的一个必然选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

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恰恰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我们的农村小学的现代化教育变得更为精彩。

第二篇: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 要:农村林业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深入农村实地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农村林业发展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旨在为加快农村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和智力参考。

关键词:农村;林业;调查与思考

镇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现有成片林近千公顷,绿色长廊几十公里,林木绿化率30%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贯彻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同时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认真开展“把树种上”工程。同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扶持了一批林业企业,取得了可喜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快镇林业的发展,本组深入实地进行深入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林业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结合实际,也提出一些策略建议,旨在为加快农村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

一、林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造林缺乏长远规划

近年来,镇内各类绿化造林主要以道路、河道两侧以及美好乡村工程建设小区绿化为主。除此之外的其他区域造林绿化依然呈现粗放管理态势,缺乏系统规划,绿化造林远景意识淡薄。往往造成道路、河道、新建小区绿化接近城市标准,而原始的自然村落之中仍然树种杂乱,野草丛生,影响村容村貌。

(二)植树造林空间不足

随着“十一五”期间实施退耕还林和近两年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实施,镇区域内宜林荒地越来越少、造林空间越来越小。有些造林项目在耕地上实施,土地租金高,造林投入大,且往往会被农民破坏,林地面积和林地质量提升难度大。

(三)现有林分质量不高

镇现有林分大多为杨树纯林,部分区域种植刺槐和松树,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生态功能不强,特别是部分林地、退耕还林生长态势不好,急需更新。树种选用方面也有有一定缺陷,大量栽植的杨树品种春季杨絮过多,严重影响交通以及人们身心健康。

(四)林业资源利用不足

近年来,镇大建设带动了周边的园林企业飞速发展,周边三县从事林业苗木生产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各企业收获利润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林业资源的生态优势,不能合理利用。以镇天欣园林公司为例,天欣园林是镇一家以园林苗木生产和绿化工程施工为主的民营企业。园内林地面积广阔,但是由于没有合理利用林业的生态旅游功能,导致企业优势得不到体现,园内部分旅游设施长期闲置,无形之中造成了资源浪费。

(五)植树造林积极性不高

“十一五”期间,全国兴起退耕还林的热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热潮逐渐褪去,农民当初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也逐日递减。观其原因:其一,目前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15元,而土地流转,农民出租土地每亩600元,加上粮食补贴100至200元每亩,农民种粮收入要比种树高很多,自然积极性就降低了;其二,补贴呈现地域化,林业租地补贴政策不同,导致外地企业不愿来镇上投资造林。

二、加快林业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一)创新林业机制,增强林业发展内在动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公共财政保障,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绿化造林和林业建设,特别是对林地林木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湿地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二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建立林木资产评估平台,搭建林业投融资平台,畅通林业投融资渠道。重点培育一批社区股份合作社、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合作经营和规模经营。三是逐步扩大和提高生态补偿范围及标准,充分调动 镇村二级保护、造林的积极性,确保资源稳定增长和生态安全。针对租地造林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研,完善相关制度,创新管理办法,提升建管成效。

(二)提高造林意识,政府引导投资

一是镇党委政府要提高造林意识,依托森林增长工程和相关政策,把树种上,继承、发扬“林业百佳乡镇”的荣誉。二是党委政府要正确引导企业生产,要以“生态、特优、高效”为核心,结合镇以及企业实际,因地制宜,以特色林果、乡土苗木、优质花卉、休闲林业为重点,推进特色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产业品牌,提高产业效益。三是倡导企业改变原始造林模式,多引进适宜镇生长的优质林木新品种,改变以往粗放、单一的林业经营模式,大力营造林圃、林果两用林、积极培育典型引导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利用大型片林发展生态旅游等多种途径打造经济、生态结合双赢点。

(三)打好生态林业乡镇牌,做好造林统筹规划

一是做好相关规划,科学确定森林资源增量,同时,巩固原有绿化成果,做好原有道路、河道森林资源的保护、更新工作,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在提供更好生态服务、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方面的作用。二是大力营造村片林。一个村庄或居民小区就是一个小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近年来,由于土地置换、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需要,使部分成片林被砍伐或原有老村庄变迁,从而使原有村庄内多年生乔木和乡土树种受到一定损失。为了营造良好的村内生态环境,应该在改造村庄、小区的硬件设施的同时做好树木补植工作,实现森林资源动态平衡。补植过程中,应同时做好树种的优选工作,除了栽植传统用材树种外,还应创新栽植观赏性强、生长快、管理粗放、无飞毛、少花粉、能吸尘和吸收有害气体、抗污染的树种,逐步达到远观村庄“白天不见屋,晚上不见光,进村不见阳光”的效果,进而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三是美好乡村内造林及绿化。以村为例,新村建成后楼房多、硬化多;村内绿化大树少、小树多,速生树种较少,树种选择不合理,炎热的夏季村民没有遮荫避暑之处。为此,更应花大气力绿化造林。其一,道路两旁和广场周围可以栽植一些高大速生落叶乔木,既能迅速提高遮荫效果,也能提供一定量的木材。其二,在公共绿地内增植常绿树种、观赏树种以及竹子等速生观赏草本植物。三是庭院经济和绿化。广泛发动各家各户在自己门前屋后的空地栽植花草、果树,也可以在墙边栽植攀援植物,以防晒降温。四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亮点旅游业,加强政府引导和统筹规划,把天欣园林、千亩桃园、林场作为旅游景点重点开发,合理利用林业优势,力争将镇打造成省级“绿色生态园林镇”

(四)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加强农田林网建设

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可以减少干热风、沙尘暴、调节风速、气温、水分,改良土壤,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生态屏障。林下也可以种粮、种茶、药材、草,发展林下养殖等。使农民认识到发展林业不是“林粮争地”,而是可以大大改观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保护耕地,从而使林木繁茂,减少灾害,实现粮食丰产、畜牧业兴旺、生态优美等。

第三篇:农村住房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住房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农民大量建造新住宅,新建的住宅“摊大饼”式不断向四周扩张,而位于村庄中心的房屋则“人去楼空”,形成“空心村”现象,且村庄建设由于缺乏规划,造成农村房屋摆布杂乱无章,广大农村“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普遍存在。

“空心村”的大量存在,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在农村,一边是农民建新不拆旧的比例居高不下,土地被闲置;一边是不少地方出现“无处建房”的现象,国土部门每年被迫从有限的耕地面积中规划一部分,安排缺房户建房。二是制约了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善。“空心村”的房屋大部分破旧、零乱,与新房连在一起缺乏统一性、协调性。特别是有的“空心村”住房与猪牛栏、厕所混在一起,又缺乏给排水系统,普遍存在污水乱排、垃圾乱倒、臭气弥漫的现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村落粪便成堆,夏天蚊蝇成群”,环境“脏、乱、差”问题十分严重,影响农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生活要求。三是对农村的安全构成隐患。“空心村”的房屋大部分是砖木结构,已成为农村火灾的主要源头,不但容易发生火灾,而且一旦发生火情,由于规划落后,消防车无法进去,火灾难以扑灭,甚至会“火烧连云”。另外,“空心村”的房屋大都年久失修,在遭遇大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时,极易发生倒塌事故,伤及农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空心村”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因素,主要因素有:一是“空心村”的旧房大部分为几户农民或兄弟所共有,由于经济能力不同,条件好的农户已建新房“挪窝”,条件差的农户还在居住,房屋共有者之间难以对拆除旧房的问题达成一致,使拆旧房实施难。二是部分农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阻碍了“拆旧建新”的实施。一些农户新房建了之后,认为老房子是“祖宗留下不动产”,再穷也不能拆“祖业”,动不得。三是在农民的小“算盘”里,“拆旧”不划算。许多农民将旧房用作堆放杂物以及圈养猪、牛,拆旧既费力又耗钱。四是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建设管理落后。许多农民对村建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乡镇规划所形同虚设或者根本没有此机构,造成村庄建设缺乏布局合理、经济实用的规划。

农村村庄建设中存在“空心村”已经影响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应本着“以人为本,疏堵结合,合理引导,规范管理”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引导和规范农村建房秩序:

一是广泛宣传、统一思想,从教育上下功夫,提高农民对整治“空心村”的认识。搞好村庄建设,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是区域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也是农民的迫切要求。乡、村两级要通过各种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村庄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农民对村庄规划的意识。

二是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在治理上下功夫,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新建多占问题。国土部门应加强土地管理,严格建房用地审批程序,对乱占滥用耕地作宅基地,要进行大清查,加大对未经批准私自占地、少批多占等违法用地建房者的处罚力度,要从源头上控制耕地建房的审批,逐步减少耕地建房指标,放宽“拆旧建新”住宅面积标准,鼓励农民拆旧房建新房。

三是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在规划上下功夫,确保用地审批与村镇规划同步进行。乡镇党委、政府要担负起整治“空心村”的职责,协调国土、城建等部门依法履行土地管理和村庄规划职能,确保建房用地审批与村庄规划同步进行,杜绝发生国土与城镇规划部门“各扫门前雪”的现象。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大力整治“空心村”,全面规划村庄建设,对于经济基础好的村,从政策上引导群众“拆旧建新”,填实“空心村”。村庄规划建设,既要确保住宅50年不落后,又要让农民建房时经济上都能承受得起。不但要使房屋排列错落有致、美观大方,而且要做到道路、给水、排污、电力等配套设施齐全,切实改善农民住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集龙乡人大主席团

2011年9月

第四篇: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现状及解决策略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水长乡水长小学苏仕才

小学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所以,关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然而,综观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却不尽如人意,绝大多数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未到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何故?

一、现状扫描

1、组织不力:受“分数惟上”教育的影响,多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工作领导从不会过问,美术教师每年的任务是完成一次全校性的作品展即可。美术教育成为完成学校课时安排、完成科书内容的一种摆设,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师资紧缺:在农村学校中,美术学科师资配置上,坝区好一点的学校还有专职教师,兼职美术教师成了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的主体,这些教师除承担美术教育教学外,有的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语文或数学教学工作。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兼职美术教师常以课时紧张为由,挤用、占用美术课教学时间,进行语文或数学的教学,致使学生无法学习掌握完整的美术知识结构。因为美术学科不需要应付考试,90%左右的兼职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抱无所谓的态度,既省时又高效,何乐而不为!

3、投资滞后:美术学科的教育,从个人投资上与其他学科教育存在一定的不同(如音乐、体育学科教学,学校提供一定的硬件装备,如篮球场、球类、琴类等,教师便能进行授课),而美术学科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动手实践就需要笔、墨、纸张、颜料的投入。很多没事教师在教学中,时常碰到此类情况,你教学色彩的认识,而学生能带的是一支铅笔加白纸,美术教师也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投资不够实际上也是制约美术教学的一个因素。

4、忽视美术教育,缺乏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美术学科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不显著,对学生短期效应不显著,致使一些家长、教师不重 0

视这门学科。

二、成因分析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上述因素外,教师成因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小学教师负担过重: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减负”,但教师的负担却丝毫没有减轻。小学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体现在多数学校用整齐划一的模式来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经常进行繁多的各级检查、评比,期末考试的排名,各种形式的培训考试及其他社会活动,致使小学兼职美术教师疲于应付,顾不上搞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

2、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许多教师业余时间的活动热衷于客观两个方面:一是影视活动。电视连续剧扣人心弦,一集接一集,看上路就欲罢不能。相当多的小学教师业余的大多时间被影视文化占领。二是其他无聊的休闲活动。例如“打双抠”,四人有机搭配,108张扑克牌随机组合周而复始,乐此不疲,沉醉于诸如此类的休闲活动的教师远离相关学科的教学学习。

三、反思与建议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矛盾中,美术学科的师资是内因当中的主要角色。提高农村小学美术学科师资的质量就可保证教学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教学成果,才可能使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1、转变职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现状应得到改变。美术课作为国家规定设置的必学的课程,学校必须改变以往“纸上谈兵”式的考核,将考核场地搬回课堂,既考察了老师,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动手能力。

2、加强师训: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在职的不断培训„„在职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阶段。培训与学习是兼职教师业务素质发展的主要保障,组织美术兼职教师参加美术学科培训,以加强农村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和谐发展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队伍

3、美术教师要提高善于教学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善于教学的能力。教师如何把民间艺术、科学文化知识及农村特有的自然

资源等融入美术教学;构建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教学。美术教师只有既掌握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又具备良好的美术修养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具有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的“善于教”的能力。只有善于教学的教师才能把知识准确地、完整地传给学生;只有善于教学的教师才能真正唤醒、激发学生的心灵和智慧。美术兼职教师在通过美术学科继续教育培训基础上,可通过平时自己钻研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4、充实美术教师队伍:制定政策拓宽培养渠道,可采取“归、转、聘”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充实美术教师队伍。所谓归,凡是美术专业毕业后,又因各种原因改教其它课程的教师,一律归队从事美术教学,尽其所长。所谓转,对凡具有一定美术专长且乐意从事美术教学的人员实行“转岗”,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与专业进修,让他们挑起美术教学的担子。所谓聘,就是报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面向社会招聘美术专职人员。

5、教育资源共享:让有专长的美术教师真正流动起来。农村学校规模小,美术教师更少,学校不应太本位主义,应大力解放思想,让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不局限在某一学校任课,让他们真正流动起来,可在全乡镇进行任课,充分发挥其特长,从而推动本地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6、新课标与联系本地具体实际相结合:学习新课标,掌握新理念,固然是教师应当做的,但一定要“学有所用”,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美术教育教学,既要使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学有所得;又要让学生投入最小。

7、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想开展好美术教学活动,仅靠课堂的40分钟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对艺术偏爱执着的学生来说,更难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所以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进一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就地取材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泥塑、布帖、秸杆艺术”等。

以上,是我对本地美术教师队伍、教学情况所做的一些粗浅分析,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各届有关人士、上级领导都来关注农村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及讨论

初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及思考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范围:

四、调查内容:

五、调查结果

学科教师调查结果

(一)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所持的态度

(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三)教师培训情况

1、教师对培训所持态度

2、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3、教师对培训的期望

(四)教学资源使用情况

1、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情况

2、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及学生调查结果

1、教师负担过重,学生认识不足

2、学生在校应用信息技术情况(包括上课情况)

3、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态度

六、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和问题

(二)对策建议

1、教学资源建设

2、为学科教师提供更高层次的培训机会

3、配置足够的专业教师,并大量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

4、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式

5、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机会

二、教育信息化重在应用,教师及学生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为了深入了解各中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县教研室开展了对各中学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各中学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及学生在校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的调查,了解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掌握学生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获得一线教师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态度,使用信息技术水平、培训情况,对教学资源的占有和利用情况。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该调查主要由县教研室负责组织和实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于2006年10月至2006年12月给各中学发放教

师问卷,其中填写问卷及接受访谈的教师中有35.9%来自城镇,64.1%来自农村,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填写问卷及接受访谈的学生,30.1%来自城镇,69.9%来自农村。

三、调查范围:

高陵县13所中学教师及学生。

四、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学科教师的调查包括: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所持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教师培训情况.教学资源占有和使用情况。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及学生调查包括: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对该学科教学的态度、学生在校应用信息技术情况、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态度。

五、调查结果

根据问卷设计,我们把调查结果分为两方面,一是学科教师调查结果,二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及学生调查结果。

学科教师调查结果

(一)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所持的态度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持各种态度的教师所占比例如下:认为信息技术对于教学很有用的教师占85.2%,认为较有用的教师占13.5%,还有1.3%的教师认为有点用,没有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用处不大。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有效促进作用。

(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中,一种新的基于资源型的学习方式无疑会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需要首先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工具获取相应的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补充和改进,以便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教育信息化要求各学科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以及较强的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为了解高陵县中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问卷及访谈针对教师对一些常用的软件、服务器的使用、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多媒体课件使用、因特网使用和网络服务使用。

1、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中学教师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软件工具(如WORD、POWERPOINT、EXCEL)的使用,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工具运用技能,及课件制作能力。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调查结果显示,经常使用因特网的教师占61.7%,其中在城市中学工作的教师占35.9%;对于各种网络服务的使用情况也比较好,其中在农村中学工作的教师中有40.1%都经常使用网络服务。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已有了较好的掌握,另一方面,农村中学也已经为教师提供了较好的信息技术运用的环境和条件。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进入教学过程是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在这次调查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比较理想。从调查数据来看,有51.2%的教师经常运用信息技术教学,43.2%的教师偶尔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人数只占被调查教师人数的5.6%。调查发现,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主要是为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多数教师已经从内心深处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资源获取、加工、利用,深入到服务为教学的层面上。

(三)教师培训情况

1、教师对培训所持态度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接受并主动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无疑是一大挑战,要使教师尽快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首先要使其从观念上接纳信息技术并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

2、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高陵县积极组织中学学科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尤其是农村中学教师。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教师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大多数教师参加的是校本培训,有一少部分教师参加过市县级培训,这与我县对教师培训所采取的以点带面的策略有关,首先由各校的骨干教师参加较高级别的培训,其次是骨干教师对各学校的一部分教师进行培训,最后由这些教师对全校教师开展校本培训,这种层层推进的培训方式不仅节省了培训经费,而且有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

3、教师对培训的期望

由于大多数教师受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及相关学科教学经验的局限,在教学过程中,仍沿用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在知识信息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没有实质性的转变。因此,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应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为了提高培训的成效,问卷针对培训的方式、时间征求了教师的意见,调查显示,在培训内容方面,有49.5%的教师认为应该在技术与理论结合方面接受培训,30.2%的教师认为培训应提供更多的范例与方法,期望在技术方法得到提高的教师占10.5%,另外还有8.8%的教师认为应该在理念方面接受培训;在培训方式方面,教师比较喜欢的培训方式是专家引领和经验交流;在培训的授课方式方面,大多数(约50%)认为应采取综合型的授课方式,32.4%的教师倾向于演示型的授课方式,也有一小部分教师期望提供讲授型和讨论型授课方式;在培训时间方面,有62.2%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应在七天以上,22.2%的教师认为五天的培训时间较合适,这一数据表明,要提高培训效果首先要给予时间上的保证。

(四)教学资源使用情况

1、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情况

新课改的理念是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资源建设问题成为制约教学改革实验的新瓶颈。调查结果表明,我县中学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大多数(约58.2%)教师对资源的占有和利用较多,36.4%的学校拥有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这一现状极其有利于信息技术发挥其所蕴藏的教育潜能。

2、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资源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学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资源是优秀教学设计(50.0%),其次是教学软件(35.6%),接下来依次是典型课例(27.9%)、文本备课资料(18.1%),对教育理论著作的需求最低(16.0%)。这一状况与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以及新课改的实施需要是相适应的,新课改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已不再是资讯的传播者,而应该成为领航者,提供学习方法,作为学生学习时的重要指导和支持。因此,对优秀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需求也是自然而然的。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及学生调查结果

1、教师负担过重,学生认识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40%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负担很重,除了担任教学工作之外,还担任了学校的打印、部室管理等其他工作。大多数教师认为每一所学校应根据年级和班级的数量配备2—3位计算机教师,而计算机教师的工作量应为每周12课时左右。

此外,信息技术教师还认为要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并重视该课程,学校或有关部门应确立

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考核方式,以此引起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实用性的认识及重视。

2、学生在校应用信息技术情况(包括上课情况)

学生在校使用计算机时间基本上不超过1小时,只有个别学校有课外兴趣小组,对于课外小组的一小部分学生也只开放2个小时。计算机课程开设均为每周一节,有70%以上的学校能够保障80%以上的时间用来上机操作,但仍有个别学校上机时间所仅占到50%,甚至还不到。可见,各中学学生在校以及课外使用学校计算机的时间是非常少的,这样极不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

3、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态度

在调查中,80%以上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都非常感兴趣,并且希望能够熟练掌握其操作技术。在新入学的学生当中有40%左右已经学过,也有40%左右基本上没有接触过,但大多数学生希望能够学习到一些比较实用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及信息搜集技术,以此来帮助自己在其他各门功课上的学习。

六、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和问题

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县中学的信息化建设是比较好的,在日常学科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机会也比较多;学科教师的培训情况也实行的较为完善;学校的资源建设也相对比较丰富,资源的使用率基本上能达到要求;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各中学的学科教师在市县级的培训项目较少;计算机教师的工作不够专一,不能做到专人专用;学校的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合理,不利于学生的学科学习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上机时间太少,无法将所学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

调查结果反映出,在中学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虽然已经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能较好的应用,但是学生还是没有成为信息化应用的主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虽然已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但是并没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当前中学教育信息化要转变思路,采取相应措施,迅速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二)对策建议

虽然有部分学校投入了一部分资金对硬件和软件进行建设,设备有一定的规模和层次,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情况是比较好的,而且教师都能充分利用这些软硬件资源进行教学,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促进了教与学观念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但这种学校只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中学在学生应用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农村中学。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对我县信息技术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1、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软件和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虽有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与教学结合不够,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人们总是把技术和教学实践割裂开来,将重心要么倾注在技术上,要么倾注在传统教学上。表现在:深入课堂的教师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制作课件和其他教学软件时技术上不能得心应手;而技术过硬的教辅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制作出自己理想的教学软件,却因为没有深入课堂而使制作的课件或其他教学软件不能紧贴教学,不能反映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商品化的教学软件多数是作为自学的工具,因此,课件的适用度不高。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要加强校本教学资源建设,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软件;其次资源建设应由学校向区域提升,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信息共享,这一过程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1)从教师做课件的个体行为提升为新一代优秀教师跨学科、跨学校共同创建教学网站深化教学资源的群体行为;(2)从教师闭门设计教学提升为师生共同探索、创造新型学习模式;(3)从学校各自为政的封闭竞争转向以区域为基础的校际联盟。

各中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式,如建立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库,为各学科教师提供信息资源,鼓励各学科教师为资源库提供相应的资源,此外还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

2、为学科教师提供更高层次的培训机会

在以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了教师培训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它可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不同层次的培训能够使教师受到不同的启发和收获,而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校本培训虽然能够使教师在理论和技术上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如果学科教师能够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那么,对于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一定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各中学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多组织学科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培训活动。

3、配置足够的专业教师,并大量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应用课程,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熟练掌握其操作应用技能。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教师被挪为它用,教师的劳动量远远大于课时量,而且学校的打印等工作使得教师无暇顾及教学,降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效果显著下降。因此,学校很有必要配置足够的专业教师,以减少计算机教师的课业负担,使其能够专心于教学过程。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培训,使学科教师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以减轻专业教师的负担。

4、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式

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考核方式的形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既、学习的方式及学习的效果。合理而有效的考核方式自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然而,现在各中学的信息技术考核方式都不一样,而且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各学校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考核方式。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咨询了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数教师认为,应该采取上机操作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而且,要使学生真正的重视并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教育局或学校应进行统一的规范的考试。

5、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机会

学生在学校应用信息技术的最大困难是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时间少,计算机还没有以一种学习工具的姿态走向普通学生。调查表明,学校计算机课余不对学生开放的原因主要有时间排不开、管理维护人员不足、担心机器受损等。各中学应通过加强管理,统筹安排,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机和校园网的使用效率,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机会。因为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快,计算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信息化设备不充分利用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学生只有拥有充足的时间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之后,才能改变学习方式,让信息技术真正的为学习服务。

下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调查问卷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 您好,21世纪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也已经在中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份问卷组要对农村中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的了解及使用情......

    关于农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修订版)

    关于农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个基本国情延续了几千年之久,并且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维持这个基本状态。因此,农民的问题始终都应该受到普遍的关注。时......

    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顾相蕊 李洁玲 ——以陕西省石泉县饶峰镇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儿......

    宿迁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宿迁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摘 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

    关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全国的小康,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核心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以河南省上蔡县齐海乡13所小学为例 农村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调查与思考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全面......

    关于农村中学化学实验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中学化学实验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秦成翠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研究所安徽芜湖 241000摘要: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化学兴趣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观察能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