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文体俱乐部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WJC社区文体俱乐部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为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我们结合社区实际,整合辖区内的各种文体资源,不断完善文体活动场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文体俱乐部的作用,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引导社区居民科学健身,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我们社区文体俱乐部运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概况
WJC街道地处上海市东北部,辖区面积7.66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14.26万。街道辖区内学校多、部队多,文化体育资源丰富。WJC社区现建有一个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中心,以及拥有各种类型的文化娱乐广场、操场15处,体育健身(苑)点57个,公园1座。此外,还在社区的32个居委会配有标准化的活动室,总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社区内群众性的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繁荣活跃的社区文化成为WJC城市副中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5年以来,街道文体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化先进社区”、“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第五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市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社区文体俱乐部基本情况
(一)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搭建工作平台,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为确保社区文体俱乐部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着力抓好组织建设。为夯实俱乐部基础工作,我们成立了俱乐部主任负责制,以社区支部书记、主任为组长、分管文体的工作人员为
副组长、辖区单位负责人和各项体育活动负责人以及各居民小组为成员的组织管理机构,全面负责俱乐部的发展、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到全面工作有人管,日常工作有人办,具体工作有人抓。三年来,俱乐部一步一个脚印,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目前正在联系区社团局指导工作,更好的完善理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工作。
(二)硬件设施建设:俱乐部扎实学校场地开放、公共设施资源整合的工作,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使万达广场、下沉式广场、沃尔玛广场、国定支路小花园室外全民健身路径等公共场地资源;文化中心阅览室、棋牌室、多功能厅、排练房、信息苑、育鹰学校电脑房等文化设施;复旦乒乓室、育鹰学校篮球场、少云中学操场等体育设施均能很好的为社区居民所使用。
(三)开展活动项目:俱乐部把“一坛一站一展”工作,作为常规宣传平台,并针对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如老年人健步走、太极拳、空竹;中青年人健身球、腰鼓、排舞、秧歌;青少年的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项目。俱乐部一直坚持每年定期举办文体健身项目的培训班12期,开展健身知识讲座12期。另外,俱乐部还经常性地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定期开展各类球赛、棋牌赛、乒乓球赛,各种表演活动每年达20余次,并积极参加市、区两级举办的各种文体类赛事、运动会,去年我们社区参加了上海市社区体育大联赛10余项赛事。
三、社区文体俱乐部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管理规范。社区文体俱乐部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具体工作中,做到每年有部署,阶段有计划,平时有活动,年终有总结,切实把做好社区的各项体育工作落到实处。俱乐部还专门成立了党小组,通过发挥各团队党员的作用,增加各团队的凝聚力,此外,俱乐部还通过健身辅导站,配备了专职社会文体指导员7名,兼职文体指导员79名。制定了社区文体俱乐部章程、社区文体俱乐部工作职责、社区文体俱乐部工作管理制度、社区文体俱乐部服务细则及各种体育场地管理制度等,并在辖区内设有晨晚练点10余处,参加活动人数达3000~5000人次/天,每周活动达20余次。
二是不断强化社区文体俱乐部的阵地和设施建设。开展群众体育工作,阵地是基础,队伍是活力。为此,社区文体俱乐部积极建设居民体育阵地,从多种渠道挖掘资金,用于文体俱乐部各种专门的体育场地、健身器材等的建设,俱乐部规范体育健身设施的管理,使体育健身设施有人用、有人管、有人修。通过多项服务,为社区居民构建一个环境优美、器材清洁的健身地所。2009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俱乐部为各健身苑点新增了三牌一栏安全说明,并增加了世博元素的内容。今年,文化中心二楼新增了一批10件健身器材,10件体质测试仪器,总投资达24万余元,进一步完善了体育设施,为俱乐部会员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健身娱乐场所,使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是坚持广泛发动、发展壮大社区文体俱乐部队伍。为了有效组织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社区文体俱乐部充分运用居委黑板报、宣传窗等载体,大力弘扬全民健身运动,壮大社区文体俱乐部的队伍,有效地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先后组建了啦啦舞队、音乐腰鼓队、交谊舞队、乒乓球队、划手操队、排舞队等体育队伍,俱乐部从场地、资金、教师等多方面给予支持,给这些活动团体提供更便利的条件。目前文体队伍实行会员制管理,俱乐部采取发展和培训并举,通过不断完善队伍机制,形成骨干
基础;每年组织俱乐部中的体育骨干开展培训,团队骨干外出参观学习,增加文体俱乐部的凝聚力,对丰富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项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是不断强化社区文体俱乐部活动建设。文体活动是开展社区文体俱乐部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俱乐部经过认真调查、反复研究,从社区居民喜闻乐见、易于组织、效果明显、影响较大的一些传统文体项目入手,把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发动居民自觉的参加体育活动,达到全民健身的效果。(1)坚持组织居民开展日常的操舞训练、太极剑、太极拳、健身操、排舞、秧歌等活动,健身的人员达到3000~5000余人次/天;
(2)坚持举办普及性的俱乐部文体骨干活动培训班,俱乐部每年专门请来教师举办排舞、秧歌、健美操、舞蹈、瑜珈等文体项目的培训班,今年已累计6期,做到每2月有一期;今年,总计培训人数达300余人次。(3)鼓励社区文体俱乐部的各支文体队伍走出去,积极参加了市、区业务部门和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及赛事,2010年组织参加12余项赛事,让大家通过参与比赛增加参与意识、积累活动经验。(4)承办社区文化节,组织体育赛事,吸引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文体活动,几年来,从多种渠道挖掘资金,组织了一系列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形成全民健身的体育、文明风气充溢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政府买单举办“WJC社区社区文化节活动”等多项文艺展示活动。乞今为止,已连续承办三届社区文化节,形成俱乐部独有的活动特色。在活动过程中,俱乐部还积极让各支文体队伍自编的节目进行表演,既展示了队员的风采,又调动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率,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到俱乐部的各种文体队伍中来。
社区居民体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建好社区文体俱乐部更是一项利
国利民的大事。俱乐部积极打造社区大文化的活动理念,社区活动不再仅仅限于体育赛事、活动,它已打破了视角狭窄的格局,通过文体演出、语言文化、体育文化、科普文化等活动的开展,盈实了体育活动的内涵和魅力。在今后的工作,俱乐部将继续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吸纳“外资”,借用“外智”,走出一条社会化运作的创新新路子,共同推动社区体育工作的建设。
第二篇:加强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和创新社区和社会管理服务,是为了全面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我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局面,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发展基层民主,发挥城市社区网络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平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基础平台,积极搭建适应社区工作的组织载体和网络,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这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科学有效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和“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参加活动、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全社区的工作组织网络,努力探寻适应社区工作特点的活动方式;进一步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主要目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让社区居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探索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安定的新途
径、新方法。社区要通过召开社区各界人士工作座谈会的形式,认真听取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从而使城市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和谐社会是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作为社会组成基本细胞的家庭,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邻里关系,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单元。因此,只有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和谐社会也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平安社区”、“友爱邻里”要从社区抓起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保持社区和谐是实现“平安社区”和“友爱邻里”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那么,怎样实现社区的和谐呢?我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加强组织建设。建设好社区志愿服务协会、社区公益服务站及志愿者队伍,形成覆盖面广和凝聚力强的社区志愿组织网络。二要加强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五老”、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力量和作用,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克服以前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为长期开展社区公益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要加强慈善组织建设。目前,社区服务项目主要是面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邻里关系,所以要不拘形式,采用多样性的方式来组织慈善活动,必要时可以和有关部门工作相结合开展。四要加强机制建设。通过社区评奖及开展
活动等方式,建立一整套的机制,并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加以整合,提高社区服务和指导能力。只有社区多提供平台,为社区群众、邻里之间沟通联系提供媒介,才能使邻里之间关系融洽,社区和谐。
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
邻里关系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几何时,国人以亲密的邻里关系、互帮互助的和睦社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甚至对有些国家冷漠的社区人际关系总有一些优越感。但是,近十几年来,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的多元化、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自私、自我意识的膨胀以及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的降低。因此,现代都市的邻里之间普遍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距离和警惕,“只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消极心理普遍存在,邻里关系日益冷漠。邻里关系的冷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邻里之间一些小矛盾的升级,导致了社会治安工作的复杂性,导致了社会友爱精神的逐步淡化,影响了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生活满足感、幸福感。这种状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倡的新型现代文明人际关系极不协调。
冷漠的邻里关系使得老人和独生子女的精神生活更为缺失,他们很需要丰富的人与人的交往活动,可是,现代都市里冷漠的邻里关系导致最为便捷的一种交往形式丢失了。
在以独生子女为社会关系中心链的社会关系下,冷漠的邻里关系对孩子们在公共利益观、社会和谐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社会精神生活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和程度。所以,发扬社会新风,建设和谐邻里关系十分必要,它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人文基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找回渐行渐远的邻里关系呢?
“邻居节”使邻里关系走向和谐
举办“邻居节”,让邻里走到一起来。我们山城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睦邻活动,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到“邻居节”活动中,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社区生活氛围。通过开展“邻居节亲情茶话会”、发放“邻里亲情联系卡”、“空巢老人关爱活动”、“传讲社区动人故事”、“多助一”及“党群结对”扶贫助困活动,切实促进了邻里相识、相认、相知、相助,形成了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邻里走出小家庭,融入社会的大家庭。我们山城社区以构建和谐社区、创建省级文明社区标兵为目标,加强荣辱观教育,深化相识、相知、相助,团结、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拉近邻里的距离,促进邻里情感交流,增强人们之间的联系,加强社区百姓的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为打造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的邻里之间
重新建立诚信友爱的关系找到了具体有效的载体。
通过“邻居节”这一载体,提倡乐于助人——当邻居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提倡文明礼貌——邻居见面使用文明用语,热情寒暄,减少隔阂;提倡主动谦让——发生邻里矛盾时敢于反省,将心比心,化解矛盾;倡导提高防范意识——发现邻居家门口有异响或陌生人在门外徘徊时,主动询问,防止不法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提倡主动当“二传手”——邻居不在家时,代为传言或保管物品;提倡保持环境——不乱丢垃圾,不在公共走廊乱堆杂物妨碍交通等等。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定要倍加重视社会的基本细胞——邻里的和谐与家庭的和谐。要以社区为阵地,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脉搏,引领广大社区群众和家庭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人人讲美德、家家创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广泛宣传关于社区管理服务的政策措施和社区管理服务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党校 讲师
王 玉
摘要:
1、从分认识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2、准确把握和谐社区的着眼点。
3、创建社区管理机制
4、创建和谐社区的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
5、政府在建设和谐社区的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基础,要坚持以服务
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的领导和建设为关键,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刘志军区长在区委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指示“十二五”期间2011年内的工作重点中有一项就是要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还有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等。
一、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社区是一定地域空间内居民及社会和生产经营的共同体,是城市构成和管理的基础单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建设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城市社区已经由原来单纯居住区演变成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各社会单位的落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的。社区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一是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要求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公共设施
不足,社区服务功能亟待提高;二是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引发了人员流动性加大,传统单位制的社会结构向多样化方向转变,人员构成复杂化,社区组织管理难度加大;三是下岗失业人员增多,部分群众陷入生活困境,弱势群体被边缘化,社区扶贫帮困工作日益突出,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社区公共安全亟待加强:四是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化结构日趋明显,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严重冲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尤为紧迫:五是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社会自治和民主管理亟待改进。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实在社区,社区是党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在城市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终都要靠社区去贯彻执行,居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最终要靠社区去了解和反映,推动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最终要靠社区组织居民去实现。
总之,通过上述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建设和谐社区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建设和谐社区是时代的呼唤,是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开创社区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任务,二、准确把握和谐社区的着眼点
一是着眼建设和谐社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因为社会与社区是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社会不断规范着社区,社区
也会不断影响着社会,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
又 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家庭
有 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社区是应该有所为,也必然有所为。
二是着眼社区的功能的构筑。应该是社区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得到发挥,社区各项民主制度健全,规范,居民群众在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其它事物中切实能够当家作主,形成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
居民自治机制的社区:应该是社区各种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体制合理,民主协商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共建机制健全,各种家庭,不同人群和谐相处的社区,应该是群防群治,网络健全,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完整,社区秩序井然,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区,应该是社区内建筑,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功德意识,环保意识,人人养成节约,环保,卫生良好习惯的社区。应该是居民群众崇尚学习,居民遵纪守法,邻里团结和睦,文明礼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倡导和推行的社区。
三、创建社区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社区基层自治建设,切实承担起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关怀社会、协调利益的职责,确保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政府智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支持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开展职能服务,及社区活动。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在提高创建效益上狠下功夫。三是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组织、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合力。四是大力组织开展和谐社区共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驻地企业事业单位的作用,整合辖区资源,齐抓共建;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全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四、创建和谐社区的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
创建和谐社区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众,始终把广大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必须坚持整体推进、分类指导、与时促进、创新发展。在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挥基础作用。
创建和谐社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切实完善居民自治,推进基层社会民主
社区居民是基层民主的重要方面是和谐社区的重要标志,只有切实完善社区居民自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事物管理中当好家;做好主才能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一是居民民主决策制度。二是要完善居民自治章程或民主公约。三是加强社区居民民主监督。
(二)切实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社区管理是社区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保障。积极建设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合作互动的社区管理网络;形成对社区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
第一社区党组织要成为社区各种组织的各项工作领导核心,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第二加强居委会居民会议及其他居民自治制度建设,发挥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发挥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三)切实拓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是建设和谐社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要积极开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益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证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百保障服务,努力实现社区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市场化。
第二要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切实加强政府对社区服务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和政策监管,推动城区和社区建设的完善“一站式”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化,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和管理水平。
第三要充分发挥志愿机构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发动和鼓励社区成员之间开启互动互助服务,大力开展社区慈善活动,提高社区居民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切实拉好社区治安,促进社会。
社区安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社区治安,建设和谐社区就无从说起。
第一,要建全治安防范网络,积极构建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规范和维护社区升和秩序。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提升社会防范水
平,让居民出门放心、在家安、,生活舒心。
第二,要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提高信访接待能力,畅通民情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居民群众所想、所思、所盼、所求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切实把居民的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不断完善人民调节机制,加强社区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是社区内部矛盾的得到及时正确处理,从原 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减少向上一级上诉的机会,使领导有更多的精力领导各级干部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等。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大力倡导居民学法、执法、懂法、守法、用法、引导居民以合情合法的形势表达利益的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第三,要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加强社区人口综合管理,制定以居民地为主人口管理的政策,探索和加强人口的分内管理,要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好社区矫正社区禁毒和社会消防等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维护好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加强是社区、学校内部及周边区域的治安整治,不断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五)切实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繁荣社会文化是社会注意文明是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
第一,要培育社区文化品牌。根据社区自身特点,广泛开展形势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表演,风采展示,科普知识,书画摄影,棋艺球类竞赛等文化活动,使居民享受现代文化生活增强多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培育和壮大社区文艺组织和文化指导员,文化辅导员队伍,不断推出社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是居民和群众享受社区大家庭的温馨,把社区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
第二,要不段提高居民的道德修养。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有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风尚。开展社区伦理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风尚。深化文明家庭、文明楼道、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群众创建活动。
(六)切实改善居民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整洁的社区环境,良好的社区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具体体现,也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搞好社区的绿化、美化、净化、建设社区绿化档案,做到绿树有人护,绿地有人管。积极改进垃圾分内处理,噪声治理等工作。政治乱建违章建筑乱贴乱发小广告行为。加强社区机动车辆,非机动车停放管理,维护社区环境整洁有序。二是要搞好社区环境安全,要建设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立传染病,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灾害事故紧急事件及应机制,不断提高危机应对能力社区公共设施应在安全性能完好的情况下,供居民使用,对可能发生在社区内的所有安全事故隐患应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有备案,并有相应的处理预案。三是需要打造最佳的人民环境。积极构筑方便,就近,舒适的强身健体圈,文娱活动圈,生活圈,加强社区智能化建设,构筑互网联动,资源共享的社区数平台,不断提高居民的群众生活质量,广泛发动居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建美好家园。
五、政府在建设和谐社区的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建设和谐社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在社区内,社区自身的力量要发挥出来,这包括社区党组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社会自治组织要发挥作用,社区团体,民间组织,要发挥各自的作用,社区单位,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居民都要有主任翁精神积极参与。
但建设和谐社区不光是社区的事,社区不是脱离社会体质健的孤立存在,不是“世外桃源”,而是我们党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承担着协助党和政府工作的大量事物。因此,建设和谐社区,各级政府不仅义不容辞,而且要发挥主导作用。
第一定政策,建设和谐社区,也需要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作为公共产品政策制定有需要政府所为或政府主导。面对建设和谐社区的新形势,面对发生深刻变化的基层社会。政府有许多政策要制定,要完善。
第二搞服务,作为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建设和谐社区的支持力度,建立公共服务的体系,做市场和社会做不了的事。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共卫生和今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建设体系建设,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基层社会站安防
体系建设,为广大群众创建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
第三改方式,就是改进政府特别的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在接到层面设置“一站式服务”,应当大力推广,需要摄取协助的工作一定要坚持“昔随是转”,一些无偿的福利性服务比如养老等,主体上不应由政府直接举办,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
总之,我国的和谐社区建设是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同时,也
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努力的要什么程序,和谐社区才能建设到什么程度,政府自身改革完善到什么程度,和谐社区才能生长发育到什么程度。
第四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制度
xx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俱乐部名称为“xx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中原区体育局批准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单位(以下简称本俱乐部),并经中原区民政局备案、申请成立的社会非营利性组织。
第二条 性质――本俱乐部主要是由xx社区辖区体育健身活动爱好者按自愿原则而建立的群众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
第三条 宗旨――本俱乐部宗旨是在中原区体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充分利用中心医院社区的体育健身设施和人才资源,积极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有机地组织社区居民利用业余时间,培养他们对各有关体育项目的锻炼兴趣,增强体质,提高技能,丰富其文体生活,切实为促进中心医院社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第四条 管理――本俱乐部自觉遵守市体育局、通州区体育局和民政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业务指导及监督管理。
第五条 住所――本俱乐部住所设在xx社区居委会。
第二章 工作范围
第六条 xx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业务范围
1.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纲要》。努力发动和组织社区范围内居民及中、小学广大青少年参加各有关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开创中心医院社区体育活动新格局、新局面。2.利用社区现有场地及器材开展各种体育健身项目作为俱乐部的活动项目,健身场地、设施由社区居委会提供给俱乐部安排使用。俱乐部教练员由俱乐部聘请社区晨晚练指导员、社区体育健身积极分子担任。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居民业余时间,特别是利用节、假日开展培训、竞赛活动。扩大培训面、增强培训效果,俱乐部的教练员还可以进入社区居民日常活动中开展辅导工作。
3.组织和举办俱乐部的体育竞赛,广泛宣传、扩大影响面,检查培训、辅导效果,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
4.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做好培训、竞赛、交流等活动和资料积存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努力学习通州区同类俱乐部的先进经验。有目的地组织经验交流。定期开展表彰先进活动。
5.积极主动联络社区及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相关组织,相互支持、配合,共同促进俱乐部体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调动社会有关方面积极因素,扩大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6.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汇报工作,使工作更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更符合上级要求。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本俱乐部会员种类:xx社区会员、社会会员。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俱乐部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本俱乐部采取自愿入会原则。2.会员必须拥护、遵守本俱乐部的章程,执行本俱乐部的决议,积极响应落实本俱乐部安排的各项计划和工作任务。
3.社会会员需居住在良乡地区及周边,由个人提出加入申请,经俱乐部理事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接纳为本俱乐部会员。
4.xx社区会员:思想品德端正,承认本章程,本人申请报名,经俱乐部理事会审议后可接纳为本俱乐部会员。
5.按时缴纳会费。
第九条 会员入会程序
1.提交入会申请、填写入会登记表。2.经俱乐部理事会讨论、审批、通过。3.缴纳会费。
4.由俱乐部理事会发给会员证。
第十条 会员享有的权利
1.有参加本俱乐部组织的各项目的教学培训、竞赛、交流活动的权利,有选项和转项的权利;
2.对本组织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3.有获得本俱乐部各项服务优先的权利;
4.有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权利。
第十一条 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 1.遵守俱乐部章程和决议; 2.维护本俱乐部的合法权益;
3.完成本俱乐部交办的工作任务和培训计划; 4.按规定按时交纳会费;
5.向本俱乐部提供真实的有关资料;
6.爱惜训练器材、设施,注意训练安全,服从教练。第十二条 退会
1.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俱乐部并交回会员证;
2.会员如不按时缴纳会费达三个月以上者则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对会员处罚的规定
凡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俱乐部理事会商讨通过按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停止活动及以予除名的处罚。
第四章 组织机构负责人产生和罢免
第十四条 本俱乐部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其职权为:
1.定时修改章程; 2.选举和罢免理事;
3.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4.决定终止事宜
5.决定其它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会员代表须有三分二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的半数以上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为三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必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俱乐部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 1.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2.选举和罢免俱乐部主任、副主任、秘书长; 3.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4.向会员代表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5.决定会员吸收和除名;
6.决定副秘书长和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7.领导本俱乐部各机构开展工作; 8.制定内部管理条例、制度;
9.决定其它内部管理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如情况特殊可随时召开。
第二十条 理事会必须有三分二以上的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一条 本俱乐部的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必须具备的条件:
1.能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解力强;
2.在本社区有较大影响力和地位; 3.有较强的领导组织能力,年富力强;
4.具有一定的文体素养。
第二十二条 本俱乐部主任、副主任、秘书长任期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三分二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上级征管部门并经社团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担任。
第二十三条 本俱乐部主任为本俱乐部法定代表人。如因特殊情况需由副主任或秘书长为法定代表人,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并经社团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担任。
第二十四条 本俱乐部主任行使下列职权: 1.负责组织执行本章程,定期召开理事会;
2.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决议的执行落实情况; 3.代表俱乐部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4.掌握本俱乐部经费使用批报;
第二十五条 本俱乐部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1.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2.协调各机构、各基层单位的关系,有机开展工作; 3.提名副秘书长和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决定;
四、决定各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掌握安排会员的发展规模、开设项目和场馆开放时间,教练员的安排,以及竞赛培训、交流等活动。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六条 本俱乐部经费来源 1.社区居委会资金支持; 2.会员会费; 3.个人及单位捐赠;
4.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5.其它合法收入。
第二十七条 本俱乐部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独立运作,并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八条 本俱乐部配备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分别担任会计和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并严格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离工作或离职,必须与接替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二十九条 本俱乐部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国家拨款性质或社会捐赠、资助的,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条 本俱乐部的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第三十一条 本俱乐部工作人员、教练员的报酬参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二条 本俱乐部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三十三条 本俱乐部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通过后15天内,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三十四条 本俱乐部因形势变化或特殊原因需解散或注销,由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三十五条 本俱乐部终止动议须经会员代表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部门同意。
第三十六条 本俱乐部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部门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膳后事宜。
第三十七条 本俱乐部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三十八条 本俱乐部终止后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部门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俱乐部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章程于2015年3月1日经俱乐部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修改权属中心医院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
第四十一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xx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
2015年2月5日
第五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工作计划
兴桥镇体育健身俱乐部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促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强农村社区体育组织建设,构建面向居民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充分利用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社区居民经济性开展体育文化生活,同时为社区居民进行社会交往创造良好的环境。本社区体育俱乐部2011计划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社区体育工作的领导
在上级体育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将体育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既有长远规划,又有阶段性发展指标;有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具体方案措施;进一步加强“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组织领导,由镇分管领导任“社区体育俱乐部”主任,确定体育活动中心主任具体抓;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宣传学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文件精神,并邀请市体育局领导和专家、教练到社区开展体育讲座,利用社区内的宣传墙报、专栏等深入持久地宣传《纲要》、《体育法》精神,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建立健全“社区体育俱乐部”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专人管理;继续做好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发展工作,让更多的体育爱好者成为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
二、加大体育阵地设施建设
积极协调资金,加大对社会体育设施的投入。今年将投入资金对现有设施进行维护。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促进驻镇单位、学校、企业内部的体育设施积极对社会开放,为辖区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鼓励居民家庭购买健身器材。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设施管理责任制度,实现活动场所定时开放,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并与居民的工作、学习时间适当错开,遇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三、加快体育网络和体育队伍的发展
建立社会化的群体体育组织网络和满足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的服务体系;加强体育队伍建设,组织对体育工作者、社区体育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具有体育专长的居民进行普查登记,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建立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成立各种群众性体育团体、活动小组,培养社区群众体育骨干队伍。重点发展健身舞操、乒乓球、篮球、太极拳等项目。
四、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积极组织参加全省、全市体育活动及比赛。通过举办社区运动会,展示辖区群众的新思维、新形象。积极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提升社区人气。依托“社区体育俱乐部”平台,以“迎五一”“庆国庆”等为主题,开展小型多样、适合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尤其是老人和儿童需求的体育活动,提高社区趣味体育比赛的参与率,带动全民健身的开展。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坚持开展经常性体育活动,满足居民群众生活需要。创造条件举办社区体育活动(赛事),用体育载体树立兴桥新形象。
乐部
兴桥镇体育健身俱
20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