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中学课内比教学语文组业务学习资料

时间:2019-05-12 14:3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花桥中学课内比教学语文组业务学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花桥中学课内比教学语文组业务学习资料》。

第一篇:花桥中学课内比教学语文组业务学习资料

花桥中学“课内比教学”活动语文组业务学习资料(2011.9)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史辉情(河南九冶建设有限公司总经办)

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育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尽管这是对学生的要求,但是对于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管理和研究主力军教师而言,则需要更高层次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而必须具备的收集、分析、处理与呈现信息以及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下、信息时代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

信息社会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信息的量非常大,内容非常丰富,面对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自身就须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

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对信息的敏锐感,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特别是对有关德育信息的敏感度;语文教师的信息意识包括语文学科信息意识和教育教学信息意识。信息意识第一体现在“想不想”。即你是否想得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如果没有这一点,后面的一切都是空谈。信息意识还体现在“敢不敢”。虽然有些教师想使用信息技术,但由于年龄、知识、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他们想用却不敢用。具备较强信息意识的教师,应该时时刻刻把信息技术“记”在心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想着“这节课我能不能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后能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始终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信息技术。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的学科信息意识是指语文教师应能自觉地意识到哪些信息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信息,哪些信息是对语文教学有重要作用的,能促进课程目标实现的。教育教学信息是指语文教师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信息能促进语文新课程教学;知道准确、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新课程教学策略的基础,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教学有价值的信息,具有把这些有效信息和语文学科进行整合的意识”,时代,语文教师应能自觉地意识到信息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德育工作有价值的信息,具有把这些有效的信息整合到德育工作中去的意识。

2.语文教师要具备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

如果说信息意识是“内驱力”的话,那么,信息知识就是信息素养的“基础”,它涉及的是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对培养信息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知识包括“知不知”的问题。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相关的常用术语等。作为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语文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常规的电教媒体、计算机等现代设备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编写测试试题、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等。语文教师应当掌握计算机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收集资料、传输文件和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己制作的网站发布观点,同时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网络道德。

3.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

语文教师的信息处理技能是指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媒体资源信息;会使用、设计、开发教学媒体的应用软件;能把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信息形式的转换;会利用搜索引擎在校园网、局域网、Internet上查找本学科的学习资源;能从网络上下载学科教学中需要的信息资源。信息素养的核心就是信息能力。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教师信息素养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不管你的信息意识有多强,信息知识有多么丰富,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能力,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那就是空中楼阁。

第一,最基本的信息能力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方法、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此外,要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一种中文输入法。

第二,是信息采集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现在的信息大多以网页形式存储,用户可以通过使用IE浏览器来浏览;还有一些以光盘或数据库的形式存储。我们要学会使用相应的搜索引擎,从互联网或者内部局域网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语文教师要会比较熟练使用Google、Baidu等常用的搜索工具,能够比较准确地归纳关键词。

第三,是信息的筛选、重组能力。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达到为我所用。通过使用搜索工具获取的信息,不一定全部都是你所需要的信息,还需要进行筛选重组。要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哪些信息是你正在寻找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哪些部分又你最最需要的。然后再把经过筛选后的“含金量”较高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形成适合自己的信息源。

第四,是信息的生成创新能力。这是信息素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判断信息素养的高低,主要还是看你的信息生成创新能力,看你最后能够拿出什么样的‘作品’”,)这件“信息作品”,应该是根据你的目标,充分运用了各种信息工具,调用了所获取的有效信息资源,巧妙地整合于学科教学实践,运用多种媒体创造、输出新信息,从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4.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信息道德作为信息化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之一,主要是在信息领域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准则和社会风尚。“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教师,是否具备崇高的信息道德,直接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思想教育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教给学生的立场问题。教师的信息行为应在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不危害社会、不违反道德规范的情况下发生,也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学生”,的社会中将会失去它固有的威力,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表现出了真伪难辨、善恶难分、美丑难识等一些新的特点。

做智慧的语文教师特级教师 武宏钧

语文教师的智慧与否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而在于他们有怎样的教育思想和睿智,是师中心还是学中心,是教服务于学还是学屈

从于教。

智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引领者、促进者和新课程的建构者。在教学中,善于脱离“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传统思维的禁锢,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善于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课堂中生成性的教育资源;善于发现、捕捉甚至放大一些课堂生成问题,并转化为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智慧的语文教师主张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其教育教学思想变革不只是在传统应试教育基础上的某些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不是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艺术和技术上的不断精进,而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重新认识和思考,敢于对传统教育思想包括教学方法的根本上的改革,颠覆性的改革。

智慧的语文教师把学生当作教学的第一资源,而是把自己当作班级里第一名学生。智慧的语文教师把学生当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他心中明白教学是一切的教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智慧的语文教师强调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爱学生的生命,不把学生当成“容器”;从单向的知识传授走向教学互动,变“记忆型教学”为“思维型教学”,变“应试型教学”为“素养型教学”;使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智慧的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和设计教学。智慧的语文教师不仅为了让学生学会,还要通过动手、交流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书写,乃至沟通、合作的能力。

智慧的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一传”。他能够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到学生中间,不再成为“挡”在学生和知识之间的那堵“墙”,让学生能够直接和知识“亲密接触”。

智慧的语文教师做火柴而不做蜡烛,做裁判员而不做运动员,做农夫而不做园丁,做导演而不做演员。语文课堂中的智慧教师,既是精神的同道,亦是学习的伙伴,而不是裁判兼警察,左手握真理右手握大棒;语文课堂中的智慧教师,是服务生,要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将姿态降低,将心胸放大,而不是挂在墙上当圣人像,等着学子们来膜拜。

智慧的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未能独立学习的孩子刚刚起步的时候扶他一程,不至于使他付出跌落悬崖的代价。智慧的教师只要知道悬崖边上危险的道理就可以,正常的跌打滚爬之事还是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并且要学生自己去体会怎样能走得稳健、走得远。教育就是要引领创新,教育该删繁就简。高深的传授不如让学生从简单中领悟高深,给学生自主,也就给了学生由简单到高深的机会;给学生时空,也就给了学生自主实现成功的机会。

智慧的语文教师既要发展学生,同时还要满足自身的发展,其教书不是在夜以继日地“掏空”自己,而是在作为“首席”时增补和完善自身,以达师生相长的境界。智慧的语文教师是靠自己的内涵、积淀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反思历练成的。

做一个喜欢写作的语文教师谢敏(教育硕士)

作文,一直被称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以说,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学生的作文能力低下的话,中考,高考是必败无疑,但在实际教学中,这“半壁江山”几乎成了“残山剩水”,学生的作文能力低下早已引起社会的惊呼。我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深切地感到: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语文教师要喜欢动笔和善于写作。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喜欢写作的语文教师!

韩军说过,语文教师须有“尖锐”的文字敏感,须有不错的文字素养„„自身的文字很糟糕,怎称作“语文”教师?他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写作。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也表明:能写作的人读起书来往往比一般人的理解要深刻透彻的多。因为具体的写作训练,能使人对作品的本质特征获得高于一般人的敏锐感悟力和评判力。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取得作文教学的成功,语文教师要自己动手练习写作,以自己的习作为示范,才能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否则,教师不会写作却进行作文教学,如同一名作协主席没有作品,虽冠冕堂皇而没有权威性。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给学生们一个很好的示范,那还愁学生写不出优秀的习作吗?因为,教师的示范就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教学方法。在这其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威信也在无形当中树立起来了。

目前,语文教师的写作状况如何呢?到底有多少语文教师能写作或具有写作的特长呢?几年前,张家港教研室的袁建中老师,曾在该市做过一次抽样调查。他统计的几组数据大致如下:回收上来的调查表共165份,平常喜欢动笔的有29人,占总数的18.5%;曾经发表过文章的有13位,占总数的8.3%,平时真正喜欢写作且写出一定质量文字的仅有6位,仅占总数的3.8%.这是在张家港市,若是在农村学校进行,又会如何呢?无独有偶,我县教研室的张建华老师,在农村中学也进行了类似调查,结果表明,每组数据要低于张家港市的两个百分点。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语文教师队伍的写作状况尚且如此,大多数学生又怎么能对作文青眼有加呢?

语文教师平时只注重动手指导学生作文,要学生会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文采斐然,说起来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到动笔的时候却无所适从,很多学生去摹仿名家名作,却模仿的面目全非,名家的文章虽好,但毕竟是高手之作,与学生习作基础相去甚远。语文教师与学生一同写作文,虽然不能与名篇媲美,却能比较贴近生活,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各方面具有针对性,更能起直接启发、示范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因此,语文教师亲自动笔,自己动手练习习作,结合作文指导和讲评,实在是很有必要。

语文教师平常喜欢写作,能够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文章,也可以事半功倍地达到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目的。

语文教师喜欢并擅长写作,更容易获得对教材的深层认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他们在研读文本时,带着研究和批判的眼光,着眼于探讨文章的实质,力图了解作者的意图,着眼于对作品进行原生态教学,那么在备课时既能突出重点,又能突出文章的层次感,有了备课的基础,对文章的重点难点了然于胸,在授课时,就能举一反三,一语中的,教学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语文教师喜欢写作,对于自身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能把自己的经验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疑义相与析”,互相取长补短,既有了文章,又有了经验交流,那该令人多么高兴啊!现在好多人都不在为职称论文发愁吗?你喜欢写作,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了,喜欢写作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多多益善,随着第八次课改的全面铺开,提倡教师研究成为时代的需求,现在的教育教学需要能“教”又能“研”的双面手,教师没有研究的战略眼光,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这样的教师早晚会落伍。

韩军认为,表达本是人之天性,写作是表达的延伸,因而写作本非痛苦,而是一种倾听的快乐,是人的普通生活状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写作既是一种倾听的快乐,也是诗意地栖居在文本的优雅状态,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文字素养,会令人情感细腻、儒雅聪敏,文质彬彬,气质高雅,语文教师们,作为同行,我想对你说:“喜欢写作吧,它会让你的作文教学如鱼得水,会使你的事业颇有建树,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开垦好作文教学这一块领地,让这‘半壁江山’变得美好起来,让它如诗如画,如锦似绣!”

第二篇:课内比教学资料

我与“课内比教学”征文 教师随笔

咸丰丁寨湾田小学朱永富

几天紧张而激烈的全县校长和教辅员“课内比教学”活动终于在县实验小学和县民族中学圆满结束。我经历三天的赛课和听课,深深感触到 “课内比教学”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校长们和教辅员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听课的每一教师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更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 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对于我们这些中年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听课,课后和各位校长的交流,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方面收获的很多,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校长。他们不但是一位优秀的校长,更是一位出色的教学能手。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充分体现出了校长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 呈现出一片百花齐放,各具匠心的景象。更体现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比武活动。说实在的,这样大型的活动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我所上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经过自己精心的设计,在学校各位老师的指导下,在这次在全县校长和教辅导得比武课上在教学方法上得到了一定的好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自己与同行的差距。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握好时间,教学语言不够精炼。

从各位校长的讲课中,我感受到我们的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从各位授课校长的教学过程来看,他们大都经过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到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有的校长重视学生的口语教学,有的校长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为一名中年老师,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一、能巧妙地使用媒体。在课堂上 多数校长广泛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不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语言情景教学。

每位校长都在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在情景中轻松地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情景中操练,也顺应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

三、精彩的课堂导入,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课堂上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各位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且每位校长都在课前、课文处理、巩固和拓展时采用了灵活多

样的活动手段,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四、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养。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优质课的关键。各位校长准确深刻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精练的讲解,清晰流畅美观的书写赏心悦目,更值得我们中青年教师学习。

通过这三天的学习,确确实实使我成长了不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逐渐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总之,这次活动让我想到了“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作为老师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教教科书。只有大量地阅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同时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只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改的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

鸭子上架学唱歌

——我的教学比武征文

“不是每一滴水最终都能流入大海,汇成生命的波澜壮阔,但它不会后悔,因为它毕竟在河流里流淌过;不是每一粒种子最终都能长成参天大树,撑起生命的亭亭华盖,但它不会后悔,因为它努力向上生长过。”——题记

(一)我学唱的只是一首山歌

看了这个标题,你一定觉得有些古怪吧?

是的,因为从来我都不觉得自己是什么“英雄”,在姹紫嫣红的杏坛里,我算什么?一棵小草,一朵默默绽放在路旁的蒲公英、一只丑小鸭而已!就这只丑小鸭——一只不会唱歌的丑小鸭,却在今秋的“教学比武活动”中,聆听了一只只百灵鸟和黄莺婉转的歌唱,于是我自己也被那欢悦的节奏推拥着,推拥着,我也就壮了胆子,羞怯地爬上架子去,笨拙地学唱了一支山歌:这,就是我参与的“课内比教学”活动!

实说,我所唱的,的确只是一支羞涩的“山歌”。

我既不会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又不会制作那些漂亮的课件来优化教学,甚至连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我也不会写,所以,在这次“比武”活动中,我所演唱的,注定了只是一支羞涩的“山歌”。

(二)备课——醉里挑灯看剑

夜深沉。已记不得多少次我站到窗前,直起腰来呼吸一口秋夜有点薄寒的空气,于是感觉又新鲜起来了。窗外早已灯火阑珊,“外国杨柳”的叶子在秋风里簌簌飘落着。我的寝室里孤灯一盏,清茶一杯,资料一垛。村子早已沉入梦乡去。我又回到电脑前,看着白花花的屏幕,一字一字地敲打着键盘,书写着我的教案,也书写我着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信心。

“比武”就要开始了。白日里,大家都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工作,而我呢?我却喜欢上了跟深夜对话,我喜欢深夜的宁静,喜欢在宁静中去寻找教学的灵感。其实,就是不“比武”,这种习惯我也养成多年了。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上好一节课,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语文课,更何况是教学比武中的语文课!一堂课,该汇聚了教师多少的心血啊!

为了写好教案,我不仅认真阅读了教材、教参、新课标,还上网参考了许多的资料,并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摸底,力求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电脑上,教案写了删,删了写„„一份教案,让我不知不觉就熬到了两点钟,第二个夜晚又重复着前夜的故事。

不是为了拿第一名,而是“比教学活动”唤醒了我逐渐沉睡的理想和激情,焕发了我早已枯萎的青春。“比武”在即,剑鸣铮铮,何人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壮志豪情?虽然我不喜欢饮酒,但我已醉了——我已陶醉于深夜“看剑”“磨剑”“亮剑”的舞蹈过程。是啊,把工作当作生命的舞蹈,深夜,我喜欢在这舞蹈里寂寞地狂欢„„

(三)上课——老夫聊发少年狂

人到中年,看惯了秋月春风,看淡了功名利禄,心境本来已渐趋平淡,但在那天的“教学比武活动”中,“老夫”却发了一回“少年狂”。尽管没有“左牵黄,右擎苍”的潇洒姿态,没有“千骑卷平岗”的壮阔气势,没有“亲射虎,看孙郎”的英雄胆略,却自有三尺讲台谱写春秋的风流倜傥。

我在“比教学活动”中上的是六年级的语文《穷人》一课。在这节课中,我带着孩子们,不仅走近了俄罗斯那位伟大的作家,更引领着他们走进了那个波涛汹涌澎湃、寒风怒号的深夜,走进了那个“温暖而舒适”的渔民之家,走进了那个叫“桑娜”的女主人公美丽、善良的心灵深处„„让孩子们受到了世界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和人世间最高贵的品德的感染。

没有多媒体,但我的课堂上孩子们分明听见了让人“心惊肉跳”的海浪声;没有画面,但大家分明透过文字,触摸到了“穷人”金子般的心灵。

受感染的岂止是孩子们?还有一个“聊发少年狂”的“老夫”——我啊!

(四)反思、总结——三分春色二分愁

在此次“教学比武活动”中,我领略了众多教学能手们的精彩,聆听了一只只百灵鸟和黄莺的歌唱,欣赏了“三分春色”,同时又增添了“二分愁绪”。“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通过“课内比较学”活动,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心头的紧迫感、责任感、忧患感,这一切压得人感到沉甸甸的。

似水流年,蓦然回首,我投身教育工作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激情已逝,惯性和惰性却逐渐生成。不仅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基本功欠缺,而且知识储备严重不足,教学眼界十分狭窄。这二十年,基本上是关在院墙里孤芳自赏,坐井观天。这对于教语文的老师来说,是极其有害的。因为教语文的人,一定要深入大世界,阅读社会这本“百科全书”,而我却是连一本小书都不曾多读,要教好语文,又谈何容易!青年时,我曾以“读天下好书,养浩然正气”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那个时候,家庭困难,一分钱须掰做两分用,能有多少书读?现在呢?想读书吧,上有老,小有小,又哪有钱去买?一本薄薄的书,价格也在二三十元以上。出去走走,开开眼界,又哪来那样的阔绰呀?

中华须振兴,教育须崛起。

作为教师,我们自然不能沉沦。

经历这样一次“比教学”活动,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仿佛又找到了青春年少的感觉:“鹰击长空”的雄健属于我们,“鱼翔浅底”的潇洒属于我们,“万山红遍”的艳丽属于我们,“百舸争流”的激烈属于我们„„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往前走,因为我们的名字叫“中国教师”!

记住:中华要振兴,民族要强大,教育须崛起。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没有“比武”,教育必然是一潭死水,教师的精神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逐渐颓废。这场活动,是推动中国教育这艘航船乘风破浪的风帆,是唤醒中国教师精神、激发教师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内部活力的心脏起搏器,是吹向我省教坛的一阵春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明天的湖北教育,明天的中国杏坛,定将百花争艳,香漫人间。

雄浑激越的号角响起来了,找到差距,取他山之石以攻玉,力争上游,我们的教育就有希望!

带着欣赏“三分春色”的喜悦,带着因责任感、紧迫感而生的“二分愁绪”,赶紧起步吧!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

我叫杨婉,今年九月我终于踏上梦寐以求的讲台。作为一名新的资教生,我的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正当我为此烦恼不已时,学校举行教学比武活动,如一场春雨,滋润着我这个教坛新手。我想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九月十四号,我听了刘时英老师的一节课,刘时英老师利用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互动多,学生积极踊跃,课堂气氛很是活跃。九月十六号我又听了刘蓉老师的一节课,她也是一名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刘蓉老师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利用图文结合讲解重难点句子,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

九月十五号,我上了人生第一堂公开课,带着紧张激动的心情步入课堂,心怦怦直跳。这节课我主要讲的是Unit1 How do you go to school?中的B部分,有两个内容:一是掌握fourteen与forty的发音区别;二是要熟知句型“How can I get to···”的用法。课堂气氛还是很活跃的,学生们也都积极举手发言,进行对话练习时也都自告奋勇的上讲台来表演。上完课后,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通过评委老师们的评课后,我了解到自身有很多的不足:声音不洪亮、发音不清晰、板书没达到简而精、没使用简单的口语、游戏活动不够多样化、时间安排不够好、没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要求等。当然,老师们也给了我不少鼓励,说我知识面广、表情自然、很有潜力。听了这些话,尽管我的这节课有很多缺憾,但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这次公开课,我品尝了课堂教学带给我的那份快乐,收获很多。我觉得要想上好一节课,下面几个环节不容忽视:

第一,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案的设计、课件制作、课堂中所需要的材料等。不仅仅是在纸上备课,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备课,通过一个反复思考与准备的过程,自己对上课的内容基本也能做到烂熟于心、心领神会了,这样满怀信心地走进课堂,底气也会足一些。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应当多吸取前辈的经验,融入到教学中来。

第二,讲课前要懂得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激起学生的热情。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整节课的气氛就会很活跃,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课堂中,思维活跃,对老师所提问题会做出很快的反应,于是师生配合能呈现出较好的效果。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尽量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例如小组间进行竞赛,分任务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我觉得我要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2)巧设疑问,激发求知。巧妙的疑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第四,要重视课堂中的教学用语,多进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多说些赏识性的话,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我在小板中学生活的这一个月里,内心感到无比充实与满足。当我遇到难题时,学校的领导、老师们都是热情地倾囊相授,平时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帮助带给我感动与感激,我永远也难以忘怀。特别是我身边总围绕着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他们叽叽喳喳像快乐的小鸟一样,让我感受到了工作的乐趣。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拓展了我的教学方法,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我会尽快成长起来,不会被挫折困难所打倒。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我想只要自己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虚心向前辈学习,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感受新课程理念,我的课堂一定会变得更精彩!我的人生也会更辉煌!

今秋以来,我校跟其他兄弟学校一样,把“课内比教学”活动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一件头等大事来抓。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使我感受颇多,略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内比教学给了教师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从教多年的教师们都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特别是他们对学生的指导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有的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有的重视对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有的重视学生的互相交流„„例如:张老师的教学方式主要在于对学生的学习方发的指导、覃老师的教学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李老师采取激励学生完成挑战性的任务、杨老师能主动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曾老师采取激趣导入的方式,为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等。每一位教师都能通过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把自己的教学才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了。

二、课内比教学活动给了教师们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

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给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课后,教师们互相讨论自己上,课之后的体验、收获和不足,都能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或建议,争取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它山之石,可以为玉”。在学校里,教师们虽然所教的科目不同,但他们的教学方法都有共同之处,非常值得我学习。比如陈老师提出向40分钟要质量,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并注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了不同坡度的练习,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覃老师提出:教师要有信心教好学生,如果一味地去抱怨学校的生源、责怪学生的迟钝、责怪家长没有管好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永远会处于失望甚至失落的状态,最后在不良的恶性循环中品尝失败的苦果。是的,面对这些农村的孩子,我也曾发出怨言:“家长都不管不问,我们老师怎么管?”听了覃老师的话,我不禁心生惭愧,不禁为覃老师的工作热情和胸怀,教学智慧而感动,同时,覃老师的话也成为了鞭策我前进的动力。

总之,在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的收获很多。我认为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更能成为广大教师成长的舞台。

----这样的课堂也精彩

咸丰县丁寨乡湾田民族小学 覃柏洲

金秋十月,咸丰县正式启动“课内比教学,教研进万校”活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此项活动之中。

近段时间以来,我也深入到课内比教学这项活动之中,听了不少老师的语文课,使我深有感触,收获颇多。这些老师的课,没有故作姿态的“花架子”;没有眼花缭乱的“装饰品”;更没有象公开课那样的“大练兵”。他(她)们 的课,有的如高山流水,娓娓道来;有的象平静的湖面,微波荡漾;还有的似大海的波涛,起伏跌宕。他(她)们时而激情振奋,时而低语吟唱„„真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各领风骚,真正体现了原生态的教学。其中,一位语文老师上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这位老师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引领,充分地让学生读课文,品语句,悟情感,放手让学生真正去领悟、理解课文内涵。课堂上,一位学生说:“我读出了印第安人对自己的土地十分热爱。”另一位说:“我读出了印第安人对自己的土地十分眷念,舍不得将土地转让他人,如果转让出去了,要他们(指白人)善待这片神圣的土地”。还有一位学生道:“他们爱自己土地上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他们特别珍惜自己的家园。”

的确,这位教师上课很有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之中。他的范读引领,不仅给了学生良好的示范,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质量,还缩短了其进入文本的时间。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不仅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到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还能体会到课文的内容和感情,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同时,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并在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引下,就完全可以感悟文中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了。这位老师的课,不仅赢得了全体学生的热烈掌声,还令所有听课教师也不得不为之叹服。

众所周知,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把它上好,上得向这位老师一样让学生愿意听,并达到理想的效果,把课上到最佳状态。我想,这是我们每位教师所不断追求的目的。我校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落花生》一文时,在课前全身心地投入,争取从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构想、策略等方面认真钻研文本,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力争把课上到最佳状态。然而,事与愿违,当他上到“父亲谈花生”这一节时,离下课时间只有几分钟了,学生还在畅所欲言,质疑问难。这位教师只好按照事先设计的教学流程,草草地收场了,整节课整整推迟了13分钟,令所有听课教师嗟叹不已,认为该教师这堂课上得不是很成功,特别是在时间的把握上怎样去突出重点很成问题。大家认为,只有在40分钟内流畅地讲完所设计的内容,突破了重难点,才算得上一节完整的好课。其实,并不尽然。因为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有所生成,就必定有思维的碰撞,这种碰撞所产生出的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就会阻碍教学的进程。也许正因为这种思维的碰撞,会让课堂变得更加熠熠生辉。虽然这位老师在时间把握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并未影响他的讲课效果。我个人认为,教师们只要适合所面对的学生,完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成度的发展,教师们只要认真钻研,全身心地投入了,不要去计较一时的失败,这也是值得肯定的一节好课。

我相信,这样的语文课堂也精彩!

“比”促进“学” “学”促进“比”

[来源:沙市区新沙路小学 | 作者:张慧敏 | 日期:2011年10月18日

新学期的开始,我就在我校热烈而紧张的氛围中走进了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开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早已经和本组老师说好互相听课,互相纠错,共同进步。现在,在学校全面开展“课内比教学”之“说教材”活动的推动下,我就又揣着“教学印迹”走进了组长所任班级的教室。

这一次“说教材”活动,我选的内容是本年级所执教教材中的第二单元。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对于学生来说,名人虽然伟大,但都是距离他们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较远的人。因此,看到这一单元的课文时,我就觉得生涩,后来虽然在备课时极尽所能预设出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的教学过程,但自感设计还不是那么让人满意。

走进邻班教室那天,组长正在讲《灰雀》。当她引导学生找出体现失踪灰雀下落的句子时,一个学生找到“男孩说:‘没------我没看见。’”老师问:“你能出小男孩的这句话中读出什么吗?”学生说自己从中读出了小男孩怕列宁批评而不敢告诉列宁关于灰雀的情况。老师又顺势带着学生们回顾他们自己在生活中犯了错误时的动作、表情,并建议学生们反复带上动作和表情朗读。组长的教学环节让我豁然开朗,她不仅有层次地将朗读训练进行得自然流畅,而且轻松地让孩子们走进了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回到教室后,我依葫芦画瓢地也引领了一番,因为没有时间把她的设计与我自己之前的设计好好融合,讲着讲着就绕圈子了。不过,她的这个教学细节,还是让我的学生在倾听文本人物对话时轻松了不少。我决定在组长讲到下一篇课文时再去学习。

又进邻班教室了,组长讲的是《小摄影师》。这篇课文有幅插图,图上画的是高尔基微笑着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小摄影师正在摆弄相机,准备为他拍照。没想到,这样一幅画面简单的插图,在组长的引导下,竟然成为了一个鲜活的情景。她启发学生观察图上的高尔基,用动词说出高尔基的动作和表情,然后把动词连成句子。当学生具体地描述出画面上高尔基的动作和表情后,她又启发学生联想高尔基坐在沙发上之前的动作。学生找出动词后,她让学生先说出高尔基是怎么坐在沙发上的,等学生能够熟练地说出三个动词连成的句子后,她又引导学生把两个句子连在一起说。于是,仅仅两句话,学生就在教师的指导下,看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高尔基按照小男孩吩咐行事的短片了。组长对插图的巧用,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不禁在心里为它暗暗叫好。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帮助了学生更深地体会到高尔基关心爱护少年儿童,耐心地听从小孩子的安排,还对学生进行了用动词生动具体地描写人物的训练。这种训练以教材为依据,将学生置身在一个他们熟悉的故事环境中,他们能很快进入角色。这种训练以插图为蓝本,在插图的基础上稍稍拓展,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接受。因为图上的人物动作、表情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前期动作也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方法很适合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们。回到自己的班级,我又一次引进了她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轻松地连用动词描述出了画面的内容。看着这小小的插图,我不禁感慨它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让我感受到习作指导的契机就在每篇课文的留白里。只要我们潜心研究教材,用心巧用教材,找准训练点并落实,学生的能力就会提高。毋庸置疑,这一次组长那个巧用插图来指导习作的办法也让我班的孩子受益了。

《小摄影师》这一课后还有个“小练笔”。“小练笔”是本册教材新增的一项习作练习。它是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一项自主练习。《教师用书》中提示老师们可以鼓励学生们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印象中,以前的学生在进行这个练笔时都颇觉为难,因此我也隐隐感觉畏难起来。在听了组长该课的课文之后,我不由地期待听听她的习作指导课,因为听她的课总会让人有如沐春风般的清新之感。

隔了一天,我再一次捏着《教学印迹》又坐在了她的教室里。这一次正是我期待的练笔指导课。上课后,老师为学生讲明“续写”就是 “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然后带着学生回顾课文,告诉学生续写应该从什么时候的事情开始写起,接着就启发学生设计开头的主要情节。学生在她的启发下设计了三个开头的情节。她又逐个引导学生把情节的主要内容进行具体描述,使其成为生动形象的文段。三种开头的续写在老师的指导下,成为了学生拍成的三个小短片。她再三要求学生,如果自主设计的情节与原文情节相似,就借用原文的句段,或者将原文的句段小作修改。“小摄影师为高尔基重新拍照”的具体经过因与原文相似,老师就提醒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之上加上对插图的描写。随后,老师又指导学生联想拍完照以后的互相道谢的情景。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回顾《难忘的一天》中的结尾方法,又教给学生一种排比句的借景抒情法结尾。在学生学会分部叙述后,老师带着全班看板书总结习作的几部分内容,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地讲述这个续写故事。两节课下来,学生都了解续写的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在可选情节中自主选择自己喜欢写法。在行文上,由于学生有文可依,有文可借,句段的叙述和衔接流畅多了。这样一来,习作不再通篇自主设计,降低了难度,学生因此能够轻松动笔了。除此之外,学生还在续写的过程中重新巩固原文。这种依托原文的练笔方法正可谓是有效引导了学生“温固而知新”。听完这次的续写指导课,我受益匪浅,我的学生当然也是大有收获,就连平日里不能开口的学生拿着书在我的提醒下也能口述后续故事了。虽然他们写下来的故事没有口述的那么生动具体,但主要的内容还是都能写出来,而且也还知道用动作和语言来描写故事。这也就突破了这一单元的难点,即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和神态来领会心理活动。先阅读品析,再习作实践,对于该知识点的理解会加深。

后来,我把自己从组长那儿学到的招儿写到了“说教材”的教学建议中。小组“说教材”比赛时,我提出的二单元教学建议,让听课老师大为赞赏。她们一边听着我的讲解,一边频频点头,比赛完后,我们又在一起谈论自己在处理教材时的感受和比的感受,真的让人受益匪浅。

感谢“课内比教学”,它给了我们有想法的教师一股自主学习、实践,自我发现、修正的动力,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学”,也让“比”收获了喜人的成果,真可谓“必”“学”互促啊!

随“比教学”一起成长

——“课内比教学”征文

如果说随堂课是教师教学水平、知识、才情的真实反应的话,比武课则除了能体现这些综合素质外,更能检验其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不知道同行们怎样看待,反正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公开课是一种面向非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它具有原生态、研究性和鲜明的个性,是教师专业成长坚实的台阶。所以课前准备较随堂课更为充分,但即使准备的再充分,也难免会出现小小意外,处理得不好,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处理得当,则会制造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从教17年,上过无数次的公开课,但每次都会有些紧张。这不在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就又“慌乱"了一把。作为语文组的带头人,为能呈上一节精彩的公开课,我课前精心制作课件、设计板书、教案也是改了又改,唯恐准备不周而导致底气不足。我执教的是老舍的《猫》,因课前强调有全校教师要来听课,要学生积极表现出最棒的一面,学生们的配合也恰到好处。可就在互动环节中,小小意外出现了。上来表演猫捉老鼠的两位同学,因用力过猛把”老鼠“的头碰疼了,”老鼠“眼里噙着泪花,做痛苦状。我知道有点疼但不太碍事,就边上前帮他揉揉,便笑着说:”咱们家的猫太——(学生补充:尽职),一心想着要抓老鼠,没控制力度。呵呵,太投入了,忘记这是表演了吧?“又转向”老鼠“说:”看来老鼠如果想干坏事在咱家肯定是不行的哦。“一席话说得”老鼠“破涕为笑,同学们也都笑开了,课堂上呈现出乐融融的的气氛,可想而知,后来的学习劲头更足了。除此之外,我大胆的点了上课不太听讲的肖同学回答问题,他说自己家的猫捉老鼠时是”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我笑着问他:“你确定你家的猫是这样的?”他疑惑的点点头。“那你家的猫一定是老舍爷爷家走失的那只。”大家听了又乐了,因为他说的是文中的原句。不过我很高兴他课前能认真预习课文,要不怎么能说得这么准确呢?

这次公开课之后,学生们表现出对语文课前所未有的兴趣,发言的多了,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少了。我想一定是在那天的课堂上,我表现得比平时更活泼、更亲切、更爱夸人了,孩子们愿意与我亲近了。我很享受自己在公开课中的巧妙处理,这样大大拉近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这一变化将提升着以后的每一课的质量,激励着我更努力地爱我教的学科和学生。

“比教学”比出随堂课的轻松与随机,淡化比武课“秀”的成分,这应该就是“课内比教学”倡导者最真实的意愿。

立足岗位强师能 课内比武促发展

——罗田县白庙河中学“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为落实省市县关于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整体要求,我们积极行动,结合我校实际,精心设计、周密安排,组织开展好“课内比教学”活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体教师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参加该活动,开局良好!现将前一段的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习动员与机制建立相结合 按照上级关于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要求,学校在开学初就成立了“课内比教学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活动的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把教师教学比武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也作为推荐、评选骨干教师、名师评选、高级教师的必备条件。为迅速落实活动方案,9月12日,学校举行了“课内比教学”启动仪式,举行了活动动员会。大会上,王定坤校长倡议全体教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到“课内比教学 ”活动中去。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做好“四个一”的工作——写好一份教案、一篇说课稿、一篇教学反思、一篇“我与课内比教学”征文。动员会后,全体教师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参加该活动,活动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十三门学科,报名参加活动的老师中,既有风华正茂的青年教师,也有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大家都有一个同样的心愿:希望通过活动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寻找教学中的“盲点”,扎实提高学科质量。

二、创新活动形式,教学比武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我们立足校本,把“课内比教学”活动作为校本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载体。

活动开展后,为了帮助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我校开展了开门讲课,推门听课活动,努力营造人人讲课,人人听课,人人研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教研氛围,并建立了教师开放周听课制度,听课签到制度,集中评议制度,听评课通报制度。所有教师开放自己的课堂,同时规定每人每周听课一节,中层以上干部每周听课两节,教师听课结束后要求上交听课打分表,并在表上对授课教师写出教学优点、缺点,指出不足和改进意见。学校每周通报教师的听课次数和接受听课次数,并与学科教研组的考评挂钩。骨干教师率先示范。每科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率先上好示范课和做好专业引领。市级骨干教师范辉林、赵卫星、王时雨等在全校教师例会上进行了说课示范,县级骨干教师周伯亚、潘锡荣、肖亚玲等分组进行了讲课示范,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位市县级骨干教师每年至少帮助指导1名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为教学骨干。学校今年新上讲台的六位教师均已找到自己的导师,正在自己导师的指导下,逐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学校将把此次活动的结果纳入对骨干教师的申报评选和考核的结果之中。

三、严格过程管理,组织宣传与档案建设相结合

“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一直严格过程管理。教研处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又是指导者,在过程管理上,我们做到认真组织、热情服务、悉心指导、细致整理。

按照比武课程安排表,教研处提前通知讲课教师做好比武准备,并做好当天教学比武的组织、服务工作。比武结束,由教研处组织教研组长及时报道当天的比武情况,并做好比武教师的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比武图片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对比武动态、优秀比武案例及反思,我们及时上传到校园网站并投稿到各级报刊。这些栏目既报道了老师们教学比武的动态、又反映了教学比武中涌现的典型的人和事,还关注了比武课的深度评析与探讨。

在做好组织、宣传工作的同时,我们注意做好“课内比教学”活动档案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从上级通知、方案到学校通知、方案、比武课程安排表,从教师的比武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到比武得分表、宣传稿件等,我们均及时整理并建立“教师个人课内比教学”档案。

总之,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是保障,创新活动形式是关键,严格过程管理是要务。罗田县白庙河中学“课内比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指导与支持,离不开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在后段,我们将再接再厉,创新形式,深入开展“课内比较学”活动,力争取得更大成效。(范辉林、赵志)

提高教育质量效益在行动”征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

作者(来源):江都市永济中学 严龙怀 发布时间:2008-07-2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人认识到语文教学要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呢?

一、教学任务要明确

明确教学任务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学任务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设置教学任务的原则是不在求多,而在求精。在所传授的知识范围之内,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这一堂课内该重点学习什么,掌握什么,否则一节课漫无目的的涉猎过多,甚至单纯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哗众取宠,那么就只能落得一个热热闹闹一场空的结果。

明确教学任务的关键在备课。备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目标的确立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备课要从这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目标。《桥之美》是一篇写得很美的说明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能获得知识,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次美的教育。师大附中的黄老师把握教材准确,从教给学生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让学生学会审美这个角度出发,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高远。教学中目标达成状况也较好。备课还要深刻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如《故乡》这篇课文,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不幸遭遇;难点有好几处,如自然景物描写及内容深邃,含义深远,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经过情况,突出地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理解好。又如《心声》这篇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细腻、传神,小主人公的形象真实、感人,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是课文的精彩之处,也应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则是对文题“心声”如何理解。而小说的情节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笔者作为语文教研组长在听课中发现有些教师钻研教材很不够,教学中重点分析小说的情节,这就没有准确把握好教材,没有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实现文本的价值。备课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课中要了解学生,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等等,知道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够接受什么、需要什么。备课中既深钻教材,又了解学情,教师就能明确自己该重点教什么,明确了教学任务,从而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更有效。

二、教学重点要突出

教学好比写文章,要讲究详略的安排,不能记流水账。一节课要有重点、有高潮,对主要内容不惜浓墨重彩,对次要内容则惜时如金。千万不可平均用力,或者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没有重点,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在《雨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国际中学的王梦霞教师围绕赏析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这个教学重点,设置了“将课文和压缩版进行比较,看看哪些地方更能打动你?”这个中心问题,并紧紧围绕这个中心问题组织教学,前面提出的问题是为此作铺垫,后面提出的问题是在此基础上的能力迁移,教学重点非常突出。可见,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设计要精当

教学好比缝制衣服,如何缝制、怎样裁剪就是教学设计的问题。设计的原则是“量体裁衣”,这个“体”包括教材和学生。

1、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抓好“三个点”:切入点、重点和延伸点。

一是要巧抓切入点:理出线头,有条不紊,牵一发而动全身。如《鸿门宴》一文,有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发现整个故事始于信息终于信息,于是教学时从“信息处理”入手,设计巧妙,令人耳目一新。

二是要深挖重点:教学设计时要着重考虑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有时还包括如何突破难点。盐城中学的李涛老师在教《乡愁》时,设计了两个主要环节:一是自由讨论这首诗四节感情的不同变化,与同学交流;二是思考诗中哪些语言特别含蓄、深沉,特别好。整个教学围绕这两个主要环节展开,形成两个板块,一个板块是通过探究品味诗歌的情感美,一个板块是通过探究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教学设计巧妙,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诗歌的情感美和语言美进行了深入探究。

三是要发展延伸点:“延伸拓展”环节应与整堂课浑然一体,要呼应整堂课的主题,与整堂课的感情基调保持一致,或突出重点,或强调难点,或知识迁移,等等。有教师在“延伸拓展”时任意拓展,使这一环节变得可有可无或纯粹多余。如教学《咏雪》这个《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时,在“延伸拓展”环节可选择与之类似的一则诗坛趣话、轶事阅读,进行相似链接,如苏小妹三难秦少游、苏轼兄妹互相打趣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爱好,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中还要重点思考问题如何设计:

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遗憾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如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问题让学生回答。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甚至不假思索便可说出答案,对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无甚益处的,至少是“高消耗低收效”。

有些提问不仅无益于活跃思维,解决教学问题,反而使课堂结构松散,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于只是让课堂添些混乱而已。

首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其难度应以较高水平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

其次,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如在《桥之美》的教学中,师大附中的黄老师从“学会审美”这个教学目标出发,设置了两个主要问题“作者是怎样具体表现桥之美的”和“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欣赏桥之美的”,整节课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

第三,设计问题要由浅入深,有层次感。国际中学的王梦霞教师在《雨说》这个课例中,设置了四个教学问题:第一,看看雨说了什么?第二,能不能把每节诗浓缩成一行,组成一首新的诗?第三,将课文和压缩版进行比较,看看哪些地方更能打动你?第四,雨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你想对雨说些什么?由四个问题引出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意、赏析语言、能力训练四个教学环节,四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学层层深入,教学流程简洁、清晰、有层次感、有重点,设计独具匠心。

第四,设计问题要有探究性,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在《乡愁》教学中,谢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台湾海峡是深长的,为什么在这首诗中用了“浅浅的”来形容?引起了学生的认真思考、踊跃探讨;如教学《失街亭》时,若问“为什么说街亭失守是马谡的过错?”就显得机械刻板,僵化了学生思想。若改问“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学生灵感的火花就可能被点燃,见解就可能丰富多彩,这就有利于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辩证客观思考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

四、教学活动要落实

教学过程就是由一个个学生的活动构成,学生听、读、说、写、讨论、表演等等,每个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任务,指令清晰,并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切实保证不走过场。如有教师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准备复述,如果给复述加上明确的要求:抓住主要情节进行复述,那学生的阅读就会更有目的性,效果更好。如有教师布置学生带着思考题阅读课文,但又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结果学生连熟悉课文都来不及更不用说思考了。特别是讨论活动,不少课堂的小组讨论草草开始、匆匆结束,纯粹是装饰门面。如何落实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环节如何避免流于形式?如黄老师在《桥之美》教学中,设计了“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这位老师首先提出探究问题:作者是怎样具体表现桥之美的?接着提出操作要求:分小组学习,每组找出一座桥进行体会,每组派一名学生综合发言,其他同学可补充。探究的问题有价值,操作性强,在一节课时间内不允许学生对每座桥细细体会的情况下,分组分任务,组与组之间交流学习体会,实现了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探究有组织;探究的时间充分;探究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有探究结果展示和教师评价。这样的合作探究就真正落到了实处,起到了实效。

五、教学方式要多样

教学方式单一,容易引起学生疲劳。而如何利用课堂短短的45分钟时间,想办法让他们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收获,这就要求老师必须采取多样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常用的教学方式有讲授、朗读、讨论、练习、演示等等。

多媒体课件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在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它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适当运用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然而,不少教师认为似乎不用课件就不足以体现出新来:课题用课件播放,重要知识点和其他重要信息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在课件中显示,甚至训练、推演的结果也在课件中演示,等等。一堂课中,学生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观看课件的演示上,文本研读淡化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可见,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不能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形式,不管其多么新颖、精彩,都要摒弃。

六、要有效地检查学习效果

光制定学习任务还远远不够,老师必须经常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一节课上,要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不能因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就忽视了对效果的检查。在临近下课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或提问,或复述,帮助学生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这样就可以保证一节课有种有收有劳有得了。

总之,做到上述六点就能优化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过程就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叶立志:“家访”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来源:洪湖市双语实验学校 | 作者:叶立志 | 日期:2011年9月22日

新的学期开学在即,作为洪湖市双语实验学校家族中新的一员,对“双语”充满美好的期待。熟悉双语、了解双语、倾听学生家长对“双语”的评议,记录社会对“双语”的期待,是我开学之初给自己制定的工作任务。

开学走访,本人制定了两条路线:一是走访“双语”周边新生的住宅小区,倾听这些“新城富族”对双语的期待;二是走访“迟到”或“未到”学生,明察学生迟到或未到的原因。

对于走访第一路线,本人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央花园”是这些“新城富族”的典型代表,恰好本人也借居于此。茶前饭后,本人有意识的走进院内学生和学生家长,和他们聊起学生的开学选择和打算。经走访得知,这些小区的成员构成有两大明显的特色:一是本城的知名与富贵人士,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教学寄语了很高的期望,他们一面期望学生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一面又没有太多的时间接送子女上学,在他们心中,实验中学比双语实验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好像略胜一筹,在“就近”与“保质”的双项选择上,他们更期望双语在师资力量上有大的突破;小区构成的另一类系在外务工人员的留守老人与学生,相比而言,老人照料学生,对学生掌控能力相对要差一些,所以,“就近”成了他们的首选,同时他们对子女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有很高的标准,甚至以大城市为参照。

走进“帝豪景城”,所得感悟极度相同。

当宣讲“双语”经过两年的摸索,在办学条件已经成熟与办学质量已见成效,并在新的一年里又引进了近20名精兵强将之后,家长们对双语充满了信息,很多家长毫不犹豫地将学生送进了双语,经过我手的七年级学生就有:胡莹、邓九王顺、王雅竹、胡蝶、杨心、田野、白圆等。

开学工作进展很顺利,截止9月1日,理应进入本班的八年级学生还差2人,于是第一时间,本人就决定联系并走访这两位同学,想从他们身上了解未到的原因,并期望从他们身上得到更深层次的信息。本人是先通过问学生、问曾经七年级的班主任,打听未到学生的信息,然后是电话预约,再准备进家走访。第一位学生,付有豪,电话打过去,说明缘由后,很快,家长说您等一等,我马上到学校来,并有些事还得请您帮忙。原来,付有豪同学胃出血正处于医疗之中,估计需要2个月的时间,为此,父母很是着急,既担心孩子病情又担心学生的学习,两难之中,是多么期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与建议。所以当电话打过去后,家长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学校。在近一个小时的倾谈中,我与家长达到了共识:孩子治病首当其冲,不得有任何的耽误,孩子病愈后立即返校,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再作相应的安排与调整,力争让孩子健康与学习两不误。心与心的交流让家长感动,家长为学生续办了学生平安保险后,心地踏实的离开了学校。第二个学生:程义寅,当电话打过去后,家长很惊喜的表达了歉意,原来程义寅同学系仙桃人,随父母打工来到洪湖,本学期又随父母回仙桃,作为老师,我表达了对程义寅同学的期望,家长万分感激,并且对程义寅同学在双语的学习感到满意,对双语学校很满意。

开学走访,只是迈开了“课外访万家”的第一步,作为双语新的成员,我感触较深:第一:双语作为新生学校,在胡林阳校长的带领下,在短暂的时间内已取得了让家长满意的成绩,但为了让更多“就近”学生能毫无顾虑的选择双语,或让更多远离双语的学生慕名而来,双语还需要努力,师资建设或教育教学质量还需上新的台阶,创建特色、创建品牌,双语还需努力,当然,双语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已经有了实际行动,相信双语的辉煌就在不远的将来。第二:教育是多元化的,教育需要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整合,曾经一度,学校教育成了孩子教育的全部,致使教育步入畸形发展。家访,是沟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学校与家庭联手,全方位洞察学生在成长与教育过程中的任何细小问题,从而针对性的、有效性的实施教育,确保教育无漏洞;通过家访,可以了解社会或家庭对学校的建议与意见,从而有效的调整办校策略,力争办让家长、让社会满意的学校,让学校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通过家访,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情感,当一个校园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文明的场所,而且是一块亲情之地的时候,那和谐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

第一阶段的家访,感触是深刻的,在后一阶段的教育教学之中,我将率领本班教师不定期进行家访,特别是期中与期末,通过家访我要发现问题、交流观点、沟通情感,建立友情,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双语的未来。

用“勤奋”来鞭策自己,用“钻研”来提高业务,明天我们的科研工作一定不再是“小径红稀”,而是“芳郊绿遍”。

科研感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

第三篇:语文组课内课内比教学活动总结

利济中心小学“课内比教学活动”语文组活动小结

刘爱红

我校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圆满结束,为了不断丰富教学比武的内容和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比赛,全面展示“比武”成果,由教导处牵头组织实施,教研组具体落实“备课、说课、讲课、反思”等活动,我校语文组十四名语文老师依照从低段到高段的顺序积极准备,各展所能。现就活动小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积极引导、周密部署

按照区教育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通知和方案要求,我校在开学初就认真地制定了“课内比教学”方案,并组织全校教师聆听了省教育厅有关讲话,并学习区教育局和本校“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广泛宣传动员。为加强对“课内比教学”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与此同时,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考评机制,把教师教学比武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也作为推荐、评选优秀、骨干教师、评优表模的必备条件。9月,我校隆重举行“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校长作了热情洋溢、振奋人心的讲话,号召我校全体领导、教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确保“课内比教学”活动圆满完成。

二、真实有效开展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一)值得学习的地方

1、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上课前,教师们自觉查找相关的资料,有效整合资源,自己制作课件。改变以往的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三个一模式,教师们信心十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自身优势为有效课堂创建营造氛围。绝大多数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教学内容的研究有深度。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都比较深刻。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文本读得细而透,切入点找得更巧妙了,在课的设计上,能做到直奔中心、新颖、有创意、有突破。

2、实现了课堂角色转换

在课堂中,以往那种“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复存在,教师角色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运用灵活,不惟策略。教师大多数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运用教学策略时不照搬照抄,而是创新使用,学生的主动质疑、自主探究,课堂中学生形成问题处理恰当,从而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生动、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师潜心研究,自我反思,沟通交流,同伴互动,共同发展,业务素质得到较快提高。

3、课堂生动、有趣、有效

在活动中,所有参赛教教师从备课、讲课到说课倾力以赴。教师潜心研究,自我反思,沟通交流,同伴互动,共同发展,业务素质得到较快提高。我校年轻的女教师李余艳芬、夏艳华、王小红老师所授的课,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充分调动起了在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中,她们引领学生欣赏了美丽、富有童趣的图片,体验了生动、儿童化的语言,再现了作者童年的快乐,感受到了中国艺术的瑰丽。还有一年级周翠华老师,作为教坛老将,对本次活动毫不懈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利用制作精美的课件让枯燥的拼音教学不再乏味,展示了新课改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和独

具风采的教学特色,体现了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我们的语文教师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发挥学生想象,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课上得更有层次了,大多数教师都有引导学生多读、品读感悟体验的意识,努力引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理解、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情感提升来自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思想内涵的把握。教师的引导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可以说是“实”字当头。如高年段的罗永娟、李玉仙等老师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读为主,读中感悟,循序渐进。让生抓住文中要点体会体验,从而训练了语言,达成目标。听课老师也听得入迷,大家认真做好笔记,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4、参赛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上课的所有老师,朗读语言、板书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可以说,每个老师的板书都是规范、精炼的。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具有亲和力。以往有个别老师,只会演课,自己不会教课,让人看到的是粗浅的一面。本次参赛老师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体现学生的年级特点,课型特点,能较好地把握课堂的生成点,体现自主学习,读中感悟,注重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5、较好的利用教育资源。

这次活动所有的老师能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合理有效,教学手段运用适时,有效。运用实物以及丰富的图片,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来加深学生对文本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6、重视对文本的拓展和语言的积累。

多数教师具有大语文意识,在课前交流、巩固延伸和拓展学习中,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外积累,重视方法的指导,重视课外的拓展与延伸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值得思考的地方

本次活动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1、有的课堂问题缺少整合。细碎的问题,频繁的回答,往往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劳而少功。

2、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看问题的发现是教师发现的还是学生发现的,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发现代替学生的发现,扼杀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3、有的老师过于强势。教师强势,学生必然弱势。牵引的痕迹比较明显,引着学生来搭后半截的话,这种情况比较多,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出现在相当多的课上。其严重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教师越强势,学生越没有学习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这样做,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创新的思维。

三、活动结果

经过所有语文老师的认真听、评、议,最后优中选优,罗永娟老师、余艳芬老师、刘爱红老师获活动的前三名,其中余艳芬老师作为最年轻的老师要求积极上进,被推到参加街课内比教学活动。

今后我们要一如既往的深入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让我校教师业务水平大幅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再攀高峰,使我校教育形象更加光辉灿烂。

第四篇:小学语文组“课内比教学”活动小结

小学语文组“课内比教学”活动小结

在历时半个多月的“课内比教学”第一阶段中,我们语文组共有6位教师参加。他们凭借厚实的教学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上出了精彩,上出了个性,演绎了对“有效课堂”的理解。很多课的细节教学,血肉丰满;有的课精心预设,生成精彩。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欣喜的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返璞归真,看到了真正常态下的精品课,看到了我们老师的良好素养及教师队伍的研究水平。

第一、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全组语文教师把“课内比教学”活动当作当前一件政治任务认真对待。9月12日下午学校教导处组织召开了学习《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通知》和《丹江口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通知》文件精神的动员会,9月13日语文组6位教师就迅速组织学习《官山镇九年制学校“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深刻领悟精神,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本次赛课活动对于促进我们的教学基本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老师们互相学习、展示自我、共同提高的最佳平台。

第二、精心备课,精心说课,精心上课,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全组教师紧紧围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课题的研究专题,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6节课中有4节是精读读课文,一节是古诗欣赏,一节是学习汉语拼音。不同的题材,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给学生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思想解放了,课堂变活跃了,效果明显了。

如刘家涛执教的《詹天佑》第二课时,他先采取听写词语阻挠,要挟,嘲笑,腐败,落后,缺乏,再让学生用听写的词语说说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然后导入新课,让学生找一找詹天佑在接受任务后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在学习詹天佑的语言描写“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能会对谁说?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反复读这句话,从而体会出一丝不苟、高度负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接着在学习心理活动描写“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让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他可能遇到哪些困难?进一步展开想象,体会出爱国精神。最后詹天佑在居庸关、八达岭、青龙桥又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火车又是怎么爬坡的?让学生分组自学,并动手演一演。充分调动了学生口、耳、眼、手各种感官,学生学习十分轻松,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再看成敏执教的汉语拼音第四课《d t n l》,他先复习声母b p m f,接着让学生看课文的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在小组内交流,借助拼音拼音节,然后老师采取各种形式汇报,有男女生比赛读、同桌互相读、开火车读,在这其中他始终不忘低年级的组织教学,以夺红旗规范学生的行为,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再次指导学生看图说话,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完整的话,整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梯度适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目标。

还有李巨香、桂家政、余霞老师,在上课之前,深挖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把握课文实质。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现真正的有效课堂与大家一起商讨。课堂上各位老师又能根据不同的班级课堂临时情况演绎出许多意外的惊喜。

第三、及时总结,评议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每堂研讨课下来,全组语文老师便及时认真评比打分,汇总情况,人人发言,个个评议,从内容的选择,过程的处理到效果的评价都作出了客观而善意的点评,肯定了优点和亮点,也提出了每个人课堂上的不足。如要进一步加强朗读意识。读是经久不衰的教学手段,也是衡量一节成功语文课的风景线,我们要让“读”充满课堂,在朗读指导上要得法,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来读,如何读出感情,读出特点。每堂课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

总之,我们要借“课内比教学”这股“东风”努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积极构建和谐教育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官山镇九年制学校小学语文组

2011--10--25

第五篇:语文组业务学习资料

语文组业务学习资料

怎样教学生写作文

教学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仔细分析,主要是原因是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大面积地提高作文能力,使学生把写好作文看作是自己的愿望与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 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显著的。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阅读中渗透作文练习指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进行模仿说写,也可进行创造性说写。例如在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时,学生在理解“眼花缭乱”一词的意思后,教师做了进一步指导: 师:“我”为什么会看得眼花缭乱呢? 生:因为柱子上刻满了金花彩画。生:因为金花彩画的颜色多而美。生:我觉得不仅仅是颜色多而美,而且金花的形态很多很美,彩画的图案也一定很多很美。所以“我”会看得眼花缭乱。师:美丽的金花彩画让“我”感到眼花缭乱,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有过眼花缭乱的时候吗? 生:商场里的商品很多,看得我眼花缭乱。生:每年秋天举办的菊展。美丽的菊花被叔叔、阿姨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我看得眼花缭乱。学生之所以能滔滔不绝地说,就是因为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逐渐克服畏难心理,就能大胆地进行说写练习。教师应该认真挖掘教材中潜藏的训练因素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当然前提是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具备的生活经验,切忌揠苗助长。2.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以写片断为重点,要做到怎么说怎么写,能把片断写具体,写清楚。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进行段的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结合。丁有宽老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应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这四种结构段在三年级语文教材中都有,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3.指导模仿特别的描写和表达方式,练习4.指导依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练习。《小摄影师》《师生情》可让学生续写,《古诗二首》《瀑布》可让学生改写,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不断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初学写作时,引导学生读中学写,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热爱写作。

什么是好课

——直观的感性评价

著名特级教师 支玉恒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教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 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是最适用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言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 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 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 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 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 态”如何)。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愉悦的。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的 选文。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些老师模仿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试一试可以,一以贯之,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凸显鲜明的个性特点呢?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就这一主体内容来说,应着重凸显三个“三”——三品、三层次、三境界。一、三品——品词、品句、品读

词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篇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根本。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品读,即口味性地读,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品词品句有多深,品读的情感就有多深,正所谓“以读悟情=以读代讲”。(即课文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要摒弃烦琐多余的内容分析。)二、三层次——感悟、积累、运用

“感悟、积累、运用”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语文教学流程,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摒弃烦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就必须在“感悟、积累、运用”上下功夫,因而,它构成了阅读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换言之,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一般来说,要达到“感”并且“悟”的境界,必须通过整体的感知、感受、把握、体会、体味、揣摩、领会。在阅读教学中,“感悟” 无论是悟情、悟理或悟其语言艺术之精妙,运用“三品”——品词、品句和品读,应当是其主要的方法。

积累——以往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阅读量太少,语文积累不多,这是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张志先生曾为此感叹:“贫乏,语文教学的致命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丰富语言积累”,这的确是对症下药之举!据此,我们必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课堂上加强背诵的训练。“积累”主要是就语言积累而言,但其外延还应扩而展之,还要加强文化积累和生活,引 导学生关注自然、才能解决说写什么的问题;有了厚实的语言积累,才能解决怎样说写的问题。

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以上的论述可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加强“运用”的训练,只有加强“运用”的训练,才能切实

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据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文本,有机地进行句段及篇章结构方面的说写训练。三、三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语文是具有多元要素及多元目标的学科,不能一味地单一地就语文学语文,因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强调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在具体的语文学科因素的有机融合,如当前很多语文课就较好地体现了学科个性与其综合性有机结合的特点,语文课堂上有机地融入计算、画图、音乐和歌舞等方式,这些多因素的有机融合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又同时在语文学习中张杨了学生的个性和灵性。但是,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相当程度的为综合而综合的现象。让学生画画、歌唱或舞蹈时,目的性不明,指向性含糊,只是刻意凸显“综合性”而硬加入的一些综合因素而已,在这样的“综合”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或负效的。在这里,我们可以借用隐喻的形式来说这一关系,那就是“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意即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故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地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能力训练,语文姓“语”名“文”,正如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一样,个性非常鲜明;而我们又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状况,要体现各学科整合的综合性,于是让学生唱之、蹈之、画之„„此时,似乎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如果就此打住,当然就不是语文课了,然而,我们运用这些方式的指向是清楚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语言。如学习《荷花》一课,让学生边读“一阵风吹来,荷花就翩翩起舞”,一边自由地舞蹈,舞毕再提出问题,文中写荷花被风吹动时用的词语是“翩翩起舞”,你们刚才的舞蹈是“翩翩起舞”吗?如果换上另一个词语“蹁跹起舞”可以吗?这样尽管山环水绕,但是,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语文课的味道依然十分浓郁,这就把学科的鲜明个性与 其多元因素的综合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语文教学的基本要则就是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上述的“三品”“三层次”“三境界”主要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为了凸显“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我们必须注意让所有的学生切实地经历互动、交流、对话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从中发现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它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真情和激情引发学生的情感,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然,这一切都应当是有机渗透的。

在这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是奠基性的,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 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情感态度价值”是实现“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在动力和激励力量。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然而,当前语文教学“人文强化,语文弱化”的现象似乎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意见强调要处理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什么时候都不能极端化,特别是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一定要切实地科学地把握好“三维一体”的教学要则,使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习作教学要则

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反映。它不仅包含着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记忆能力等,而且还涵盖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等。应该说,训练作文的过程也是训练做人的过程。可是在过去的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奉行作文教学的成人化和模式化,教学中总是重主题、轻感受,争功利、轻积累,重规范、轻个性,束缚多、梱绑紧。作文教学存在着封闭、枯燥、脱离实际的现象,具体表现在:(1)作文的评价标准不合理,评价起点高,模式单一。(2)作文与生活没有紧 密的联系,作文教学模式化,作文训练的主体失落、内容单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等等。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发展个性;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学生说话、写话、习作都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最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愿望,最能反映学生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学生的主体性存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写作。的确,写作是最富有个性、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之一,要想使学生在这片天地中切实得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教师就必须在作文教学的各环节中努力做到:(1)注重兴趣培养,突出主体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已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热爱,才能提起习作的兴趣,提高思维水平,重迁移、重运用。只有强化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语言内存,学会了迁移运用,提高了思维的广阔性,学生才会“善于习作”。(3)丰富习作内容和习作形式,拓宽表达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习作 环境,学生才会“轻松习作”。(4)淡化习作技巧,重实践、重过程、重交流。引导学生在习作练习活动中学作文、用作文,开启生活之源,使学生渐渐领悟作文的原貌——源于生活,为了生活。使学生提笔有目的,说话有对象,说了、写了以后有用处,把文章写“开”,把笔头写顺,先“放”后“收”。只有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训练,把文章写得文通句顺了,才有可能谈及技巧。(5)养成积累素材、修改文章、经常练笔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勤于习作”,乐写、善写,创 造性地写。作文是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再进行封闭式教学,只有开放与创新,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作文与各学科的联系,写作教学才能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只有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文化底蕴和生活体 验,才能让学生在厚实的文化基础上创造性地抒写自我,表现世界。

口语交际教学要则

口语交际与一般说话训练的区别点就在于它所具有的交际性,因此,它必须是双向乃至多向的交流。如果没有交流的对象,没有说与听的往复,就不成其为口语交际,仅是一般的说话训练而已。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的教学建议,在实施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一般应注意做到: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说”

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新课改最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教师必须尊重和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从而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里,学生才有可能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敢大胆地说。为切实做到师生平等,教师可以改变举手回答问题方式,允许学生在不打断其他同学训话的前提下自由发言,即当学生有疑问、有补充或有感受时,不需等老师批准便可直接“站起来就说”,说完就坐下。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思路畅通、发言踊 跃。

二、激发兴趣,建立信心,使学生“乐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才会乐说、爱说,为此,我们必须注意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具体活动情境中,由此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情绪高涨。学生身边充满着可以利用的说话教学资源,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采取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如观看精彩优美的录像,之后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描述精彩情节,相互对话交流感受;让学生讲述自已 感兴趣的见闻,学完每一课的课文后适当地进行情节扩展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触景生情”的交际好材料。在学生进口语交际时,教师还要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表扬鼓励为主,从而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和 参与的兴趣,树立表达的自信心。

三、规范交际语言,使学生“说对”

刚入学儿童的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着缺陷,如有语态不雅,说话粗俗;有的拖泥带水,夹带方言土语;有的用词重复,说话没条理。教师应注意用书面语言来规范儿童的口头语言。首先,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其次,学生口语表达时,教师要随时纠正其语病,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逐步使学生树立“动口即 是练说”的观念,从而自觉地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握交际语体,使学生“说好”

《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目标中提及:“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礼貌不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还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实效性。“问路不施礼,多走二十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恰当使用称谓,对别人多用敬语,对自己多用谦词,对不便直说的事情多用委婉语,并配合恰当的体态语,做到言之 有礼。

下载花桥中学课内比教学语文组业务学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花桥中学课内比教学语文组业务学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组课内比教学总结

    物理组“课内比教学”总结 根据学校的安排和部署,物理组积极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活动,通过校内练兵,课堂比武,让物理组的每一位教师受益匪浅,同时也感受到了进步的快乐。现将情......

    学校“课内比教学”活动资料(模版)

    应城市实验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推进教学创新,提高办学水平,达到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

    盐池小学语文组“课内比教学”活动小结(精选)

    盐池小学语文组“课内比教学”活动小结 在本学期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们语文组共有6位教师参加。他们凭借厚实的教学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上出了精彩,上出了个性。通过本......

    课内比教学

    来自市直7所学校的7名音乐教师12月9日在石化一小进行了一场音乐现场课的角逐,课内比教学。这次比赛与以往不同,以前都是优质课,早早的做好准备,试教好多遍,到时作为“演员”表演......

    课内比教学范文大全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考核评价制度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鄂教师[2011]7号)精神,确保“课内比教学”活动有......

    课内比教学

    在“比”中显本色、创高效 陈店初中 严菊红金秋十月,“课内比教学”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聆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我看到了一道道独特的教学风景,也终于明白......

    课内比教学

    “课内比教学”心得体会 宋天国 一天紧张而激烈的理化“课内比教学”活动终于圆满完成 ,我经历两天的赛课和听课,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和听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

    课内比教学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有感 “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在全省拉开序幕后,此项活动在校领导的指挥下也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参与此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