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建设和谐稳定校园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建设和谐稳定校园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始终把依法治校作为全区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努力实现由增强各族师生法制观念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由一般地强调学法用法向全方位推进依法治教转变,各族师生的法律素质和学校管理者依法办学的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和促进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树立依法治教的理念,创新工作思路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加强,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的法律关系、师生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家长和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教育的公平,这些都对创新创新的管理念、管理机制和模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教育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必然选择,尤其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实施,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全面推进,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基于对依法治校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我区在2004年就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方案》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估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开展了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并于2006年命名了25所自治区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其中4所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007年,我区又根据教育部“五五”普法及自治区“法治六进”工作的要求,对2004年制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方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估体系》)进行了全面修订,与德育评估工作形成联动机制,并在修订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了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评估工作,在新的层面上实现了依法治校工作在我区基础教育领域由点到面的影响和推广。我区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的开展在推进学校建章立制,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民主管理和监督,保障教职工和学生的权益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促进了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学校的和谐稳定。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创新工作机制,以评促建
依法治校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教育法制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工作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下,推进依法治校,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措施,才能取得实效。为此,在依法治校工作的检查评估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两提”、“两促”上。所谓“两提”,就是要通过检查评估,提高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对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工作的认识,提升学校依法治校的水平。所谓“两促”,就是要通过检查评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顺利推进。
工作中,我们坚持公正、公平、公开与实事求是的原则,每到一地,都采取“四看”方式,按照“六个步骤”的工作程序,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整体推进情况。“四看”,即:一看学校对依法治校工作的内涵是否做到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形成了清晰的工作思路;二看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是否做到了全校动员,全员参与;三看自评自查工作是否做到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找准了问题,解决了问题;四看学校依法治校工作是否在适应新形势,提高针对性、实效性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而“六个步骤”,则一是听取学校的工作汇报,了解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思路和组织实施的基本情况;二是召开两个座谈会,即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座谈会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代表座谈会,对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特点特色、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三是实施问卷调查,分别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师生权益保障和法律素养情况;四是实地查看学校办学环境,观察师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五是查阅相关工作档案,对学校依法治校工作运行和推进情况进行了解;六是深入到师生中调查走访,了解学校在落实普法规划、开展“法治进校园”、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和依法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落实情况。
在检查评估意见反馈时,我们注意对各地各校依法治校工作中做的好的方面和独具特色的地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具体的整改指导意见,引导学校在提升依法治校理念上下功夫,在理清学校依法治校工作思路上下功夫,在依法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在提高依法治校工作实效上下功夫,在创特色、创名牌上下功夫,有效促进了各地基础教育领域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整体工作的开展,真正起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作用,受到各地各中小学校的广泛欢迎。
三、创新工作内容,使依法治校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依法治校要求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符合法律的规范和要求。推进依法治校必须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突出加强学校民主法制建设的主题;必须坚持为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服务的宗旨,紧密围绕教书育人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必须把推进依法治校作为依法调整教育主体关系,保证各主体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过程;作为依法规范办学行为、管理学校事务、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过程;作为依法保障、规范和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机制。机构、队伍建设是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的前提。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在1998年就成立了政策法规处,昌吉州教育局也于2007年初成立了政策法规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普遍成立了依法治教工作领导小组,把依法治校纳入校长的工作目标并进行考核,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开展依法治校的情况纳入对下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检查中,切实加强依法治校工作情况的考核和监督。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府统一为辖区内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主要领导从依法治国、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战略高度,将依法治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积极推进。
在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中,各学校首先从管理体制入手,设立法制工作机构,成立由校长或书记为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法制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学校法律顾问,为依法治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紧密联系学校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宣传法律法规,增强了依法治校的自觉性,涌现出了一大批教育普法先进典型。如乌鲁木齐市第47小学从构建依法治校的管理机制入手,把依法治校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学校整体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从组织、制度、评估、激励四个方面入手,把依法治校的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学校各部门并落实到人,确保依法治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效。
2、加强学校章程和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是实现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基本条件。
各学校在依法办学的进程中,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很多学校结合学校实际依法制定学校《章程》,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培养目标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章程》成为学校内部全面规范和指导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文件。各学校普遍建立了人事、财务、学籍、教学、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初步实现了学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乌鲁木齐市第十九中学建立并由教代会审议通过了包括教育、教学、科研、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200多项,覆盖了学校党、政、工、团等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学校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为建设和谐校园奠定了制度建设的基础。
3、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把法律、法规、规章确立的各项制度、原则和规范,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是推进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工作中,我们很抓学校的规范管理,把把依法办学作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如伊宁县二小认真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建立了后进生转化跟踪档案,成立以各年级行政领导、党员、班主任为主导的后进生帮教小组,召开后进生座谈会,家校联系会,努力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泽普县第二中学建立了安全责任工作制,真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并把校园治安工作与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等奖惩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局面;昌吉州一中实行亮证收费,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使用省财政部门印制的收款票据,学校统一管理,杜绝乱收费现象,做好各项经费收支的预算、决算和财务公开工作,收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乌鲁木齐市第47小学生源百分之八十以上来自内地经商或打工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解决师资、教室等方面的问题,努力做到不把一个孩子拒之门外。学校的10名党员教职工共同帮助3名特困学生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业。
4、加强学校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师生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是推进依法治校的核心任务。各学校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把财务管理、收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生育管理、教职工奖惩、职称评审、招生事务、学校重大决策作为公开的主要内容,特别注意选择那些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最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的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向群众公开。很多学校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实行校务公开:一是设置对校内和对校外的公示栏,公开教育政策法规、收费标准、各种检查评比结果;二是利用家长会和教师会议,宣传解释招生、收费等各项政策;三是发放《告家长书》,及时向家长宣传通报教育政策和各种办学信息,取得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四是通过每年校长向教代会述职的方式,向校内教职工公开
校务,接受教职工的审议和监督,让教职工知校情、参校政、议校事、督校务。把学校的工作置于广大师生和社会各届的监督之下,推进了学校的民主管理,为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了保障。很多学校把规范教代会作为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核心内容,定期召开教代会,并在教代会工作中做到“七个规范”:一是规范组织机构。每次会议都要建立大会主席团,主席团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二是规范会议时间。坚持每年召开教代会,及时就学校发展中的新问题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三是规范会议组织。参照人代会设计会议组织形式,使与会人员体会到会议的庄严,激发使命感;四是规范会议内容。每次会前,都要召开党总支会确定内容,设计程序,提出讨论重点;五是规范会议讨论。会议讨论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详实记录,分组汇报,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对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要做出解释和说明;六是规范提案处理。每次会后,都要召开学校行政会议,对代表的提案进行专题研究并做出回复决定,及时回复提案人;七是规范决策实施。每次会议都要对会议内容形成决议并酝酿通过,保证实施。教代会的规范运行,有力激发了教职工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教职工对学校管理的认同感,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5、依法保护了师生的合法权利。推进依法治校,必须把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学校能严格依法治校,民主监督,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合法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依据《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确保师生的权利得到落实和保障。乌鲁木齐市68中学认真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和学生的申诉制度,依法处理师生与学校之间的纠纷,使师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首府乌鲁木齐市的学校普遍制定了学校章程,建立了校内教师和学生的申诉制度,依法治校的各项档案资料比较齐备,基础工作比较扎实。
6、大力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各族师生的法律素质不断提升。各学校认真贯彻自治区、教育部普法规划及自治区“法治六进”的工作要求,高度重视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多管齐下,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了各族师生的法律素质。
一是结合地区反分裂斗争实际,重点做好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我区面临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势,在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我们紧密联系自治区以及教育系统的实际,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认真学习宣传国家及自治区有关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坚决在学校禁止一切宗教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依法同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的自觉性,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在学生法制教育中,坚持法制教育与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大力加强地方课程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主旋律,突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无神论教育、新疆地方史教育,把法制教育贯穿于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渗透。坚持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很多学校一方面通过政、史、地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传授,另一方面,在各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里涵盖的法制教育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
三是组织专题教育活动。各学校普遍都在每学年新生入学时,集中时间进行学前教育,对学生进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规定》、《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各学校一般能做到每学期举办1—2次法制报告会,由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律专业人士为学生做专题报告,使学生受到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各学校普遍结合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以及征文竞赛活动,如“危险就在你身边”、“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和主题征文活动,强化了师生的法律意识,激发了师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了师生的法律素质。
四是组织法制实践活动。很多学校开展了青少年模拟法庭,以实际案例为素材,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考察大自然,参加保护环境的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法制社会调查活动;“终身不吸烟”签名活动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提升素养。
五是加强法制教育环境建设。很多学校积极打造校内法制教育环境,努力构建校外法制教育环境,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精神的熏陶。沙湾县第一中学在校内建造了法制教育长廊,乌鲁木齐市12中学利用校园有线广播和闭路电视系统自
办节目,定期播出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很多学校积极主动与法院、检察院、少管所、戒毒所等单位联系,建立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我区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规范了学校管理,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推进了我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今后我们将在继续做好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自治区中、高等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督查调研,配合德育评估工作,启动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学校法制化建设进程,使我区的依法治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推进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
经验材料:
推进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
城区英雄街小学梁全珍
今天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21世纪里,他们承担着国家兴旺、民族富强的重任。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让法律来到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把罪恶的种子消灭在萌芽状态,使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和宏伟目标,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栋梁之材,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基础。在“五五”普法期间,我们要通过开展“法律进学校、进课堂”活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力义务意识,培养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守法的习惯。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我校认真落实城区“五五”普法规划并组织实施本校“五五”普法期间依法治校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抓普法,突出抓好机制建设
为了把依法治校工作扎实有效的推进,进一步加强学校依法管理、依法执教,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首先从领导抓起,健全了组织机构,由学校中层领导、工会、少先队、教导处、总务处、各年级班主任组成,明确了职责,强化了领导机制,完善了普法制度。做到依法治校工作有计划、有活动、有总结,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具体安排依法治校工作的有序开展。每年的教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
1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教代会的主要任务:审议和讨论中层以上领导述职报告,学校工作报告、校务公开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校长工作机制和教师工作机制,解答落实教工提案等。把群众普遍关心的学校招生、毕业分配和收费工作作为热点问题切实加以解决,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执行,规范办学行为。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因此,我校依法治校管理工作呈现出自主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权益化。
二、抓普法,突出抓好学校教育
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师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这是一条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在中高年级开设法制课,把法制课安排到课程中,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做到计划、教材、课时、教师“四落实”,把法制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工作和学习中。只有把法律知识学以至用,活学活用,才有可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把相关法律知识教会学生,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如何预防犯罪等,建立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竞争的观念,这也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所必备的素质。同时,学校领导又特别重视对教师进行法制教育,定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形象,将教师的法制学习和依法执教作为评选先进个人和晋升职称的基本条件,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把依法执教变为教育教学中自觉的行动,为学生和家长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围绕学校“五五”普法总体规划,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赔偿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相关法律知识考试。通过学***提高了教师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犯罪,有效地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校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形式,抓住时机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一是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法制时事教育,大到国家的重大事件或案件,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二是每学期利用班队会开展法制教育“五个一”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学一条法律常识、讲一个法制故事、演一个法律小品、进行一次法律知识竞赛、建一个模拟法庭”;三是利用“
12、4”法制宣传日主题举行有针对性的签字活动,真正使学生掌握一些日常法律常识,从实际行动中体现法治国家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校的法制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和学校的需要,我校特聘请英雄街派出所所长陈奇一同志为法制副校长,要求每学年适当时间到学校作法律知识讲座或国旗下讲话,真正使学生从现实社会中所发生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通过学校法制课堂教育、班队会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法律常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成为师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时时处处以法律为准绳,遵纪守法,成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三、抓普法,突出抓好依法管理
管理规范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人,人的素质至关重要。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给人以新的目标、新的追求,让人在一种被鼓舞和信任的前提下自觉努力,而不是被动的应付。这就需要
学校营造理解与宽容、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实施民主管理工程,用民主作风温暖人心,用管理制度规范人心,用事业凝聚人心。民主是开启和谐校园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和谐校园的标志是教师有归宿感,和谐校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发展。
学校坚持“以事业和目标鼓舞人,以坦诚和民主团结人,以真诚和爱护关心人,以自律和示范感染人”的管理理念。特别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三点:一是决策公开,稳定人心。各项工作实施“阳光工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二是以人为本,激励人心,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三是人文管理,凝聚人心。坚持自逼机制和自律原则,出台了《校长工作机制》和《教师工作机制》,激活了内部管理体制,把岗位责任制和思想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创建了一种凝聚人、激励人、成就人的教师成长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力量源于团队,成功来自和谐。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就是要为孩子的终身奠定基础,把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融汇于学校管理之中,并内化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和奋斗目标。郭校长的做法是:睁开双眼去欣赏每位教师;睁一眼闭一眼去包容每一位教师;闭上双眼,用心去品味每位教师。工作中用真诚去感动人,用真情去打动人,用真爱去关爱人。老师们生病了,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虽然不会为他们诊治,但能送去真诚的问候,仅仅是这样一句真诚的问候,让老师们感恩戴德。(每逢教师生日都要送去校长的祝福贺卡和生日蛋糕)用真情赢得了老师们的尊敬与信赖,老师们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师生主动发展,充分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体现制度与情感的和谐。这种管理理念立足于相信人、尊重人,依法管理。校长尊重教师,换来教师精诚合作,同甘共苦。教师关爱学生,换来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积极性。当校园充满人文关怀时,教育就可以成功的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能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拥有宽广的情怀,那么我们的社会、国家就会充满正气、爱心和希望。
四、抓普法,突出抓好家庭教育
我校在普法期间以预防青少年犯罪和维护小学生的合法权益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为目标,实施“法制延伸”教育,主动把法制教育的触角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学校尝试探索法制教育向家庭延伸的新做法就是把“带法回家”和“我和家长同学法”活动作为一项具体的常规措施来抓。首先,学生在带法回家之前先学法,然后,把法制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带回家,作为一项家庭作业,给家人当普法宣传员和传授法律知识小老师,第三,向班主任老师汇报活动成果,以班进行交流学习。借助“带法回家”这个活动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接受法律教育枯燥的状况,拓宽了学生了解掌握法律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法律素质,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宣讲法律知识的能力,巩固了学校法制教育成果。
总之,我校在依法治校工作方面,在各级行政司法部门和城区教育局党委的组织领导下,由于学校领导的科学管理,超前的工作思路,创新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提升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师生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有效地维护了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依法管理、和谐发展。
二〇一〇年五月
第三篇:推进依法治校__构建和谐校园
推进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
××县××小学某某某
今天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21世纪里,他们承担着国家兴旺、民族富强的重任。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让法律来到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把罪恶的种子消灭在萌芽状态,使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和宏伟目标,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栋梁之材,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基础。在“五五”普法期间,我们要通过开展“法律进学校、进课堂”活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力义务意识,培养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守法的习惯。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一、抓普法,突出抓好机制建设
为了把依法治校工作扎实有效的推进,进一步加强学校依法管理、依法执教,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首先从领导抓起,健全了组织机构,由学校中层领导、工会、少先队、教导处、总务处、各年级班主任组成,明确了职责,强化了领导机制,完善了普法制度。做到依法治校工作有计划、有活动、有总结,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具体安排依法治校工作的有序开展。每年的教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教代会的主要任务:审议和讨论中层以上领导述职报告,学校工作报告、校务公开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校长工作机制和教师工作机制,解答落实教工提案等。把群众普遍关心的学校招生、毕业分配和收费工
1作作为热点问题切实加以解决,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执行,规范办学行为。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因此,我校依法治校管理工作呈现出自主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权益化。
二、抓普法,突出抓好学校教育
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师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这是一条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在中高年级开设法制课,把法制课安排到课程中,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做到计划、教材、课时、教师“四落实”,把法制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工作和学习中。只有把法律知识学以至用,活学活用,才有可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把相关法律知识教会学生,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如何预防犯罪等,建立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竞争的观念,这也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所必备的素质。同时,学校领导又特别重视对教师进行法制教育,定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形象,将教师的法制学习和依法执教作为评选先进个人和晋升职称的基本条件,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把依法执教变为教育教学中自觉的行动,为学生和家长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围绕学校“五五”普法总体规划,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赔偿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相关法律知识考试。通过学***提高了教师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犯罪,有效地维护
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校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形式,抓住时机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一是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法制时事教育,大到国家的重大事件或案件,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二是每学期利用班队会开展法制教育“五个一”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学一条法律常识、讲一个法制故事、演一个法律小品、进行一次法律知识竞赛、建一个模拟法庭”;三是利用“
12、4”法制宣传日主题举行有针对性的签字活动,真正使学生掌握一些日常法律常识,从实际行动中体现法治国家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
通过学校法制课堂教育、班队会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法律常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成为师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时时处处以法律为准绳,遵纪守法,成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三、抓普法,突出抓好依法管理
管理规范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人,人的素质至关重要。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给人以新的目标、新的追求,让人在一种被鼓舞和信任的前提下自觉努力,而不是被动的应付。这就需要学校营造理解与宽容、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实施民主管理工程,用民主作风温暖人心,用管理制度规范人心,用事业凝聚人心。民主是开启和谐校园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和谐校园的标志是教师有归宿感,和谐校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发展。
学校坚持“以事业和目标鼓舞人,以坦诚和民主团结人,以真诚和爱护关心人,以自律和示范感染人”的管理理念。特别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三点:一是决策公开,稳定人心。各项工作实施“阳光工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二
是以人为本,激励人心,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三是人文管理,凝聚人心。坚持自逼机制和自律原则,出台了《校长工作机制》和《教师工作机制》,激活了内部管理体制,把岗位责任制和思想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创建了一种凝聚人、激励人、成就人的教师成长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力量源于团队,成功来自和谐。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就是要为孩子的终身奠定基础,把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融汇于学校管理之中,并内化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和奋斗目标。王校长的做法是:睁开双眼去欣赏每位教师;睁一眼闭一眼去包容每一位教师;闭上双眼,用心去品味每位教师。工作中用真诚去感动人,用真情去打动人,用真爱去关爱人。老师们生病了,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虽然不会为他们诊治,但能送去真诚的问候,仅仅是这样一句真诚的问候,让老师们感恩戴德。(每逢教师生日都要送去校长的祝福贺卡和生日蛋糕)用真情赢得了老师们的尊敬与信赖,老师们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师生主动发展,充分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体现制度与情感的和谐。这种管理理念立足于相信人、尊重人,依法管理。校长尊重教师,换来教师精诚合作,同甘共苦。教师关爱学生,换来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积极性。当校园充满人文关怀时,教育就可以成功的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能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拥有宽广的情怀,那么我们的社会、国家就会充满正气、爱心和希望。
四、抓普法,突出抓好家庭教育
我校在普法期间以预防青少年犯罪和维护小学生的合法权益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为目标,实施“法制延伸”教育,主动把法制教育的触角向家庭
和社会延伸。学校尝试探索法制教育向家庭延伸的新做法就是把“带法回家”和“我和家长同学法”活动作为一项具体的常规措施来抓。首先,学生在带法回家之前先学法,然后,把法制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带回家,作为一项家庭作业,给家人当普法宣传员和传授法律知识小老师,第三,向班主任老师汇报活动成果,以班进行交流学习。借助“带法回家”这个活动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接受法律教育枯燥的状况,拓宽了学生了解掌握法律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法律素质,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宣讲法律知识的能力,巩固了学校法制教育成果。
总之,我校在依法治校工作方面,由于学校领导的科学管理,超前的工作思路,创新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提升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师生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有效地维护了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依法管理、和谐发展。
二〇××年××月
第四篇:《依法治校,促和谐校园建设》
《依法治校,促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依法治校是当今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法制定规章制度,实施学校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师生责任意识,重视和完善普法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将“依法治校”理念付诸日常管理工作中,是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培养新世纪后备人才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和谐校园
如何真正做到依法治校?近年来,洪塘中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完善依法治校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凸显办学特色、实现临潭县城关镇第一小学的跨越式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2012年11月,学校教育工会第七届一次教代会率先审议并通过《临潭县城关镇第一小学三年(2012.01-2015.01)发展规划》,并以此作为学校今后三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在之后三年内两次修订《洪塘中学管理制度汇编》,制订并实施了学校章程(包括校歌、校徽、校旗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政会议制度和教师政治学习制度的综合类制度、机构职能岗位责任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卫生安全及考核奖惩制度等,形成了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的基本局面。
二、民主监督,创新依法治校的载体
在工作中,推行校务公开,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测评与集中决策相统一的原则,确保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主要 采用三条渠道:
1.定期举行会议。学校按规定每学年定时召开一次教代会、中层干部考评会、学生代表大会、家长代表大会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在日常管理中,定期召开行政会议、教师工作会议、主题教研活动、文理科备课活动等,广泛征求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师生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和民主化。
2.畅通面面沟通平台。近年来,为了让每一位校领导都能倾听到教职工的心声、每一位教师都有与校领导面对面阐述建议的机会,我校工会每隔一周在校教工食堂小包厢开展“工作午餐交流会”,每次至少有1位校领导与10位以上的教师共进午餐。通过这一平台,校领导和教师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坦诚沟通,完善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此外,学校还建立教师和学生申诉制度,设置“校长信箱”“心理信箱”。
3.搭建隐性沟通平台。随着我区教育系统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我校在学校管理中,积极借用数字化校园网,进一步落实民主管理监督工作。在校园网上,学校将各项管理规章公开化、管理责任具体化、管理目标精细化、管理方法流程化、管理结果透明化。凡是涉及学校的重大事项都通过校园网及时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公布,并公布监督电话、监督邮箱等多个隐性平台,对学校各部门、各责任人的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实施监督。
三、扎实践行,保证依法治校的实效
1.严格遵守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 育的要求,按国家颁发的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并接受公众监督。
2.通过签订《公开承诺书》、组织相关人员到监狱参观等措施,加强对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党风廉政、警示教育,使干部得到心灵上的洗礼,积极争创区级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
3.依法与教职工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建立校内教师申诉渠道,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同时杜绝教师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违法行为的现象。
4.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素质。
5.建立健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平安校园”快速反应组织,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对学生的伤害事故,保护学生、教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创新实践。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1.积极实施“导学稿”教学模式。为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改变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随意性、粗放性、效率低下等弊端,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校在借鉴其他县市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实施“导学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积极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在高校专家、教研室的指导下,积 极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并提出了符合学校发展的"2332''’课堂教学模式、“六底线”“五字法”(读、议、展、点、练为主线),小班化教育改革模式已初具雏形。
3.实施“立体德育”模式。本着“三全”(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展开)“三育”(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三主”(学生为主、活动为主、渗透为主)的工作原则,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走出一条德育工作制度“全”、管理“细”、考核“严”、思路“新”、监督“实”的新路子,努力培养大气、自信、文明、智慧的阳光少年。
通过近几年依法治校的实践,学校教师团结和谐、干群关系良好,学生积极向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并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初中、宁波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依法治校的策略,再创“质量理想、科研领先、校园和谐”的新目标。
第五篇: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
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和要求,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的共识。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民主法治是根本。所以,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更有义务把法治的精神贯彻到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实现大学的管理主要由行政性管理向主要由法治性管理的转变。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依法治校,从学校管理学的角度而言,是指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依法管理。高校依法治校就是指办学主体在民主的基础上,依照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及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运用法律手段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管理,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推进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要正确理解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把法律作为学校管理各项事务的依据,即法治的管理方式,体现的是一种法治精神。依法治校是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治理学校,而不是仅仅依靠学校个别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和想法治理学校。在依法治校中学校的党政领导是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但依法治校绝不仅是领导者自己的事情,广大师生员工是学校的主人,是依法治校的主体。
2.依法治校的现实意义。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及高校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高校所涉及的法律事务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重,在纷繁复杂的高校管理事务中,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已远远不够,所以,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依靠行政指令去管理高校的管理理念,严格按照国家已经颁布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教师资格条例》、《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等等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法律的规定进行管理。只有认真严格地按照规定来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办学的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推进和谐校园的发展。
二、依法治校的必然性
1.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法制基础。系统、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自觉依法办事和依法处理校内外各种关系的前提,可以使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保障广大师生员工在公平、公正、机会同等的条件下进行竞争;促进师生员工在良好的氛围下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的探索工作;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学校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各种矛盾及纠纷;系统、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维护广大师生员工共同权益,形成全员上下共同参与、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
2.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要求。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界提出的要求。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从全局出发所提出的新的任务和要求,体现了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高等学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以政府行政指令实施管理的理念推进依法治校,才能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从而推进民主治校、科学治校,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
3.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是保障高校长足发展的根本所在。随着高校的改革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校园规模、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社会效益等等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平衡校内外的各种关系,明确职责和任务,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就要从以人为本的实际出发,建立规范、完善、操作性强的校内规章制度,保证民意的畅通、保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保证学校重大发展和关系到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及时通报,充分发挥校工会、校团委、学生会的积极作用,以一切为民出发,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领导意识,带动全员共同参与学校建设,形成以校为家,为学校的长足发展积极献计献策的良好人文环境与和谐氛围,为高校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现阶段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依法治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育立法的起步较晚,滞后于高校快速发展的实际。
2.管理者依法治校的法制观念淡薄。管理者没能真正把依法治校的法制精神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缺乏法治观念。
3.依法治校的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教育法规得不到有效执行。长此以往,大学学术研究的水平会下降,所培养的学生素质会降低,造成大学自身也很难发展下去的尴尬局面。
四、实现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法制途径
1.强化管理者的法制观念,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依法治校的关键在于高等学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高等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长远发展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法律至上的原则,处理校内外各项事物。同时要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法治教育问题,增强其法律意识。管理者良好的法治意识是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关键,广大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则是这一环境形成的坚实基础。只有全员上下共同努力,树立牢固的依法治校办学理念,才能使依法治校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2.加强对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制度制定的审查工作。其一,要制定制度程序的审查,即是否按照立项、起草、审查、签发、实施等程序有序进行。其二,是对制度制定的内容的审查。主要包括: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形式审查主要是对其逻辑是否严密,条文是否明确而进行的;实质审查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适应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是否与国家行政规章相协调,是否与学校现行的制度相衔接等。其三,制度执行过程的审查。主要看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是否经过法定的程序,是否给相对人申诉的机会等。
3.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严格执法,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高等学校要大力开展法制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形成依法治校的长效机制,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素养。在高等学校内部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执法,坚决反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现象;要反对特权,坚持依法办事、依制度办事,做到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要树立法制观念,在管理过程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法、公平、公正。
4.健全高等学校教育执法的权力监督机制。在抓好依法治校的法律与制度保障的同时,还应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在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中,要依照民主与法治精神,特别注重学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的建设,要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和范围。凡是学校的重大决定、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都应当按照法律和有关文件的规定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加以公开,有些规定和决定还应当向社会公开。公开是最为有力的监督,是防止腐败行为发生的有效机制。
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推动社会的和谐稳步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11544020)□
(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