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实行法治德治并举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实行法治德治并举
在国家法治日益完善的今天,切实实行依法治校,依照国家宪法、法律及学校有关规章制度,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和形式,管理学校各项事务,以逐步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实行法治德治并举。
1、建立与法律法规、社会发展、学校自身发展特点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实行依法治校的前提。
在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建设中,更重要的是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一是要把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着想,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这是学校制度建设的重点。要注意避免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重形式,轻监督等不良弊端。二是系统、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办学理念得以实施的保证。它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可以避免和克服办学中随意性、情绪化等问题,从而保障学校办学理念的连续性。三是要注重突出学校办学特色,避免同质化办学,积淀本校的文化底蕴。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讲求实效,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在逐步健全和完善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中,充分发扬民主,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2、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确保实效,是依法治校的关键。
依法治校,核心问题是要依法行政,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以收到“法治”实效。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求学校领导干部要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实行相应的转变。要坚持摒弃“人治”思想,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决摒弃“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民为本”观念;坚决摒弃“权大于法”、“钱高于法”、“情重于法”的思想,牢固树立“权于法定”、“过于法定”、“法规制度至上”的观念;坚决摒弃封建特权思想,牢固树立“在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3、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范文《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实行法治德治并举》。是依法治校的基础。
如果教职员工法律意识不强,不懂法律,不重视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把它视为与己无关,不学法、不知法、不守法和不懂得以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治校是难以推进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依法治校,应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宣传,加强学习,营造氛围,增强全员法律意识。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会有守法、监督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严格的内在的自我要求;才会真正树立起“知法守规光荣、违法违纪可耻”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政令畅通。
4、实现依法行政要从管理方式、监督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加强。
(1)在学校领导、各处室和各年级组间要建立、推行和完善“执法”责任制、工作考核制和过错追究制。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和“执法”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到岗到人,做到主体明确、权责清晰、行为规范、奖罚分明;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严肃。
(2)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要切实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利的制约机制。学校管理体制是由校党组织和教职工到代表大会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法治校,学校必须由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强化各级组织监督、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职能。从制度上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政的问题。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有效实施。切实保证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
(3)推行依法治校,重点是着重提高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学校领导一要依照国家有关教育法规办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二要坚持严明的校规校纪,切实落实奖惩措施,三是必须清正廉洁、办事公正、带头遵纪守法。大力倡导和培养管理人员恪尽职守、严肃“执法”、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令行禁止的职业道德。
总之,在学校管理中不仅要使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必须建立完善和遵守履行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实际的道德体系。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能自觉地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这样才能有利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校风,确保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贡献力量。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实行法治德治并举》第二篇:增强法治意识 推进依法治校
增强法治意识 推进依法治校
迁西县实验小学 谷淑园
大家都知道,以前我们所提的法制宣传教育,“制”是立刀旁“制度”的制,2014年党的四中全会公报中讲的法治文化的宣传,这个“治”是三点水“治理”的治,一字之差表明这个工作首先要有一个理念的转变,方式方法的转变。
国要依法治国,家要依规治家,校要依法依规治校。依法治校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学校教育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它不仅仅是学校层面的,也是师生层面的,而且更依赖于师生的依法治教、依法治学。所以如何运用法治思维规范和创新学校管理,推进依法治校,关键是要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法治意识。意识支配行为,思想指挥行动。只有师生形成了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才能促进学校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促进教师依法施教、依法治学,促进学生依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下进行,都依法有据,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一、强化法制教育,形成法治意识
近年来,我校依法制定了《学校章程》、《教师绩效工资奖励细则》、《教师师德考核实施方案》、《班级管理量化考核实施方案》、《物品采购制度》、《教师请销假制度》、《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校舍安全检查制度》等各类管理制度,完善了《迁西县实验小学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防火、防震、防伤害事故、防传染性疾病、遇恶劣天气、突发事件等方面预案共21项,现已被百度文 库收录,基本实现了制度化管理。然而要让广大师生真正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还需切实强化法制教育,让师生形成法治意识,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本领。
(一)注重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我校设立了法制安全办公室,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工会、班主任代表等为成员的普法、执法领导小组,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完善了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建立以法律专业教师及聘请的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为主体的法制理论和规范宣讲员,以党支部、少先队辅导员为主体的普法教育骨干队伍,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工作,努力创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整体氛围。
(二)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校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班刊、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校园文化建设阵地的积极作用,开辟普法专栏,制作图文并茂的展板,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
(三)健全法制学习体系。首先学校利用周前会时间结合学校当前的实际问题组织全体教师重点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学期不少于四次;确定每双周五为教师法律学习日,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法律法规学习,摘抄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和交流体会,做到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保障,从而提高全体教师的法律素养,强化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执教的能力。其次立足课堂,提高 法制教育的渗透性。我们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利用晨会时间每两周开设一次法制教育课,并积极探索在品德课、语、数等课堂教学及德育校本课程《读美德故事 做美德少年》、《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中增加一些有关法治的内容,要求任课教师针对一些近期发生的法治方面的重要事件,自己搜集素材,自己讲解,用新鲜实在的专业性内容,科学传达法治观念和意识。学校还根据各年级段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法制教育,如低年级观看网络法制启蒙动漫动画片,中年级收看和讨论法制微电影,高年级收看《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启蒙教育和自护教育,真正使法治观念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入脑入心。
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监督、检查、评估机制,形成全校上下人人都是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浓厚氛围。严格考核监督,每年组织全体师生参加法律知识考试,并把教师法律知识的考核成绩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作为评价教师的一项依据,把教师是否学法用法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工作挂起钩来,切实使“学法用法是教师工作的需要”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同时,把学生的检测成绩作为评定优秀少先队员、队干部、三好学生、美德少年的重要条件。
(五)实行定期培训制度。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抓骨干带一般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教育法规培训。2013年学校先后派翟长稳等6名领导和教师先后到承德等地参加依法依规治校理论和经验的 学习,回来后下发培训资料,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逐渐引导教师掌握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必要的法律规范,提高指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制观念的意识和水平,做到依法办事,依法施教,为学生的学法、知法、守法起到表率作用。
(六)加强法制教育的社会化。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一方面积极开展家校共建。2012年,我校组建了班、年级、学校三级家委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学校家委会成员有权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并监督计划的执行,及时反馈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每个月向家长发一次“法制知识校讯通”;每学期组织一次“班级家委会”经验交流,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家长法制教育明白纸”,征集家长意见,解答教育困惑。2013年4月,迁西县实验小学家长学校正式揭牌。学校每年为家长举办培训两期。2013年学校专程聘请《知心姐姐》杂志社的林雁美教授为家长们进行家庭教育讲座。同时,学校还在校门口显要位置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家长可以通过举报电话,反映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违规行为,此举为学校依法依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法知识讲座。2014年6月,学校聘请县国保大队的领导和干警就《青少年如何解决身边的问题》进行典型案例剖析,把法制教育做到学生心里,让学生的法治意识逐步形成。
二、开展多彩活动,增强法治意识
2012年开始,学校每学期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一次撰写法制论文、法制小品文艺汇演、法制教育班会课比赛等活动,以此增强教师的法制意识。此外学校还通过开办“教师讲坛”、“中国梦、教师梦、实小梦”演讲比赛、签订《师德承诺书》、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成立“实小春雨志愿服务队”、举行优秀德育案例评选、对“问题学生”进行家访与矫正等活动,使广大教师在明确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义务,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自觉做到敬业爱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从而不断提高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我校举办的班主任素质大赛中,我们会根据教师的需求、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常见法律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答辩,如案例一:某某小学两名小学生迟到后,班主会令其在室外站立。因是冬天,当日下着大雪,两名小学生站了一个多小时后,趁老师不注意,跑出校园。又因惧怕家长责问,不敢回家,在大雪天迷路走失,下落不明。问:这位班主任错在哪?违反了什么法?在一位位参赛班主任的阐述中,大家明白了该案例中的班主任让学生大雪天在室外受冻罚站,违反了《教师法》中“尊重学生人格”的法定义务。受害人有权根据《教育法》的规定“依法提起诉讼”。最后主持人总结:教师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知识欠缺,是教育惩罚不能正确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学校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渐渐地,教师当中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了,热心帮助困难学生的多了,加强 自身修养、自觉做表率的多了。相反,搞有偿家教、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参与赌博等违法违纪的少了。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学校领导也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加强教师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工作,对遵章守纪者加以肯定表彰,对违法违纪者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坚决煞住各种违反法规的现象,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轨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提高法律意识。组织开展了法制讲座、普法征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观摩法庭、现身说法等活动,做好学生的犯罪预防工作。每学期开展应急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学生安全自救意识。2012年我校的应急演练视频被省市电视台播出。结合学习《国旗法》,学校大队部严格规范升降国旗制度;每年的6月和12月为学校的法制教育月,12月4日是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学校与学生签订《法制行为责任书》,以班为单位开展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编操比赛、法制手抄报、漫画展等活动。大队部开展的 “养成教育 童谣引领”活动把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纪律教育月”、“诚信教育月”等主题教育月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同时学校还利用开辟的城关分局、交通指挥中心等法制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生动鲜活的法制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和集体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在实践中运用,提高法治水平运用法治思维,管理和发展学校,我们不但要重视、培养、强化师生的法治意识,更需要从校园到校外,从校长到教师,从队干部到学生都把共同意识外化为行动,提高依法维权水平,让法治思维成为学校和个人自我权益保护的工具和武器。
(一)净化学校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非常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了“四级安全防控体系”,编印了《迁西县实验小学“1+4”综治维稳工作手册》,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12年10 月鉴于个别社会渣滓、地痞到学校寻衅滋事,小商小贩违章在校门口摆摊设点,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积极向教育局反应,县综治办协调动员县城管、公安、文体局等8家单位,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2013年国庆节前后学校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上学放学高峰时段民警执勤,保证学生出入安全;此外学校鼓励教师人人做处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明白人、调解员,如明确“学校不是学生的监护人”,“并非所有发生在学校的事就由学校承担责任”等法律知识。近年来,我校的王翠莲、韦春耕等班主任就成功调解了几起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赢得家长的称赞。2014年,因一位家长酒后滋事,造成午休值班教师高印涛受伤后,在场的教师们没有聚众围攻,而是理性处理,及时拨打110,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解决,维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由于广大教职工都能拿起法律这个有力的武器,向所有危害社会治安、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宣战,学校的外部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运用法治思维,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校在职145名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公开投票选举业绩考核小组成员、职称评审组成员。学校每年召开教代会,及时向教师通报学校行政工作、财务情况,征求广大教师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教代会代表教职工行使学校重大的和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研究、决策和管理权利,并对校长及决策机构的全体成员进行民主监督。学校启动了“青蓝工程”、“名师培养”工程、“校本研训”工程,依法保障教师培训、进修等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增强了全校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三)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实现自我管理。2012年开始,学校注重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定期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充分挥小小管理员的监督管理效能。2013年学校大队部尝试创建“模拟法庭”,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观摩视频,自编剧本,请法律专业人士指导,让学生在模拟法庭中了解申诉立案—法律诉讼—法庭调解—开庭宣判的法律程序,感受法律的权威,培养学生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学校还成立了“少年交警队”,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小交警们负责发放交通宣传资料,依法依规维护、处理学生校内外出行的秩序与事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保障和维护自己的权利。2014年起,学校在中高年级中推行“高效班级管理”,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综上所述,只有把学校管理的全过程都纳入到法治思维的运行过 程中,学校管理才能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随意走向标准,从经验走向科学。多年来,我校教师和学生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率为零。2013年我校被评为唐山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一句话,要真正实现依法治校,就要重视培养并不断强化师生的法治意识,让法治意识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意识。
第三篇: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怎样理解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
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管理学校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实现依法管理。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学校依法治校问题被提上重要日程,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及现代高等教育的急速扩张,对高校的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许多学校并未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法人身份,还没能意识到必须用法律为武器去约束和保护自己,对其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及被管理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有所忽视。
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都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依法治校,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法制建设,使现代大学在法治层面上得到不断完善,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行依法治校,就是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这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教育文化的发展必然也要向国际标准看齐,这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在发展建设上,要走出传统封闭式管理体制,建立起法制管理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法治校的意义是重大的。
第一、依法治校是高校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只有将高校的发展纳入法制的轨道,高校内部的各种资源才能有序的运行,才能达到优化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校才能更好地承担起了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才能不断地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效益。
第二、依法治校是实现高校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过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过宽、干涉过多,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学校在内部管理上无法可依,单靠行政指令开展工作,决策缺乏民主性,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这不仅影响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依法治校势必推进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即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式的民主化管理转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任务,要求我们加强学校的管理,特别是要充分的运用法律手段,为我们的高校管理提供保障。所以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高校必须依法治校,通过依法治校规范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依法治校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起推动作用。学校教育是整体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受现实国情所限,继续教育尚不发达,终身教育理念才刚刚引入,国民教育主要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走向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依法治校的实施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依法治校有利于规范高校的办学行为,进而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高等教育事业改革要求进一步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在这方面当前各高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的文件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也确实看到一些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规的情况,尤其在招生、收费以及学术方面,有的还是比较严重的,这严重违背了高校改革的目标。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各项工作已经置于统一规范之下,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利于规范高校办学行为。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离不开学校教育。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强化学校的法制化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这是依法治校的价值定位,是我国迈入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
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具体工作:
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是 “现代企业制度”这个经济领域概念延伸而来的。根据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精神,学术界普遍把“学校自主、教授治学、校长治校、科学管理”看作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
现代大学制度主要是一种处理大学与外部(确切地说是大学与政府与社会)同时也包括学校内部各种关系的一种规范体系。“现代大学制度”成为了中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政府依法治教”和“大学自主办学”的鲜明特色,我们也要切实理顺各种关系,致力于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大学自主办学、校长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学术、社会评估监督”的现代大学制度,要实现此目标还有很多具体工作需要做。
第一、改革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变政府的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进一步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其核心就是下放依法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第二、大力推进依法治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高等教育,从99年开始实施扩招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的教育阶段。我们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非常迅速,高校改革和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任务,我们的学校管理面临着学生极特殊的而且非常庞大的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没有法律保障是难以实现的。无论现代大学制度具备哪些特征,法制是个基本的要素,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标志。
第三、改革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特别是明确党委、行政各自职责范围及其相互关系。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处于不和谐状态以及思想文化多样化是当前和谐校园建设所面临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下,结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要求,高校党组织应在均衡协调校内外各方利益的前提下,通过组织构建行政权力和学术合理结构,以及吸收多元文化营造自由的文化发展氛围等方面发挥作用。
第四、加强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和监督。我国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非常奇特的关系。一方面,大学很容易受社会影响,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能力非常弱。社会一有风吹草动,大学马上就有反应。政府一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全国各地即刻响应。另一方面,大学极端地缺乏束缚。如随意招收一些体育明星、歌手上学甚至聘为兼职教授。
第五、逐步实现校务公开。近年来,我国高校依法治校,特别是校务公开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教职工对学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都有了制度上的保证。学校的管理部门对校务公开的认识和自觉性有了新的提高,校务公开的内容更加全面,范围在逐步扩大,校务公开的形式也有了不少创新。推进校务公开,实施民主治校、民主办学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依法治校的重要方面。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大学校务公开发展还很不平衡、很不完善,也很不彻底,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规范程序,完善机制,以促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高校校务公开的制度化建设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现阶段教代会在校务公开中的作用。2.建立听证制度。把听证制度引入学校管理,是现行高校管理中的有益尝试。高校作为基层单位,由于工作直接面向群众,因此应该尽可能的扩大听证的范围。3.建立申诉和复议机制。申诉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防止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的官僚主义作风造成的损失,是对校务公开中涉及到当事人利益的保证。4.建立校务公开内容的预审制度。这个制度是对拟公开内容进行的预先审查,是决定是否公开和如何公开的一项制度。
第六、明确教师地位,提高教师素质。目前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大学内部,如果教师群体的利益不能保证,那这个大学很难得到发展。大学是一个学术机构,需要以自己的学术成就来赢得社会的承认。这实际上是两个产品:一是学生;二是教师成果,它们共同构成了大学对社会的贡献。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抓住学校工作的根本。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应坚持尊重老年,重用中年,培养青年等原则。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前者影响着办学的方向,后者左右着办学的水准。
第七、建立制度,保障学生权利。建立以高校学生申诉制度为核心的学生权益保护机制,依法的保障学生民主管理权利这也是依法治校的具体要求,也是对学校管理部门一个民主办学、依法办学的要求。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主要要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特别是涉及到学生自身权益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应该充分的听取学生代表的意见。
第八、完善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我们知道过去在计划体制下,我们还是公办高校或者政府办学占有绝对的地位,现在随着多元化办学体制的逐步形成,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了。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之核心,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完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要按照现代大学是社会的人才培养机构和学术组织的本质属性,来构建和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相关责任制度,面向市场自主办学,保护学术自由和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现代大学以学术创新的方式,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第四篇:坚持依法治校 努力推进学校法治建设
坚持依法治校
努力推进学校法治建设
本报评论员
12月1日,我校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召开了从严治党、依法治教和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上,董事长龚珍旭博士在讲话中要求全校师生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依法治教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进依法治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与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相促进,通过加快改革来加快法治化进程,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能。这是在学校成功转设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后关于如何依法治校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分析了我校在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整改意见,这对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努力推进学校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也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文化艺术人才的普通高校,依法治校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人才的保障。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机构,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实施依法治校是实施依法治教的关键。
办学十三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依法办学,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实施科教兴国的要求来培育人才,虽有初步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依法治校还不够完善,学校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健全。
依法治校不单是领导的事情,需要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各职能部门及所属教职工要严格依照《学校章程》的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能与岗位职责,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学校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在推进依法治校的过程中,学校应逐步依靠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来实行管理。今年,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修改完善了《学校章程》,《学校章程》使学校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为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奠定了基础。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制度保障,《学校章程》是学校自主办学,依法治校的一种体现,对学校推进依法治校具有重要意义。在依法治校中要正确处理法与规章的关系,要把法制与学校内部规章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校各项工作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各部门运作有序,各环节管理有条不紊。
全校师生是依法治校的受益者,也是执行者和维护者,因此增强师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是基础。依法治校需要全校师生同心协力,牢固树立法治理念,用智慧和热情来积极营造学法懂法守法氛围,在全校就会形成领导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学生依法治学的和谐有序的法制环境,就会实现学校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第五篇: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文章标题: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江泽民同志指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提高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工作水平,提供了新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的指导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德治与法治有机统一,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推进税务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强德治,赋予了党风廉政建设更新、更高的内容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的论述,不仅给党风廉政建设赋予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党建史上首次明确把德治放在与法治并重的地位,实质上提高了反腐败工作的标准和整体效果。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注重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江泽民同志强调德治,就是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来教化、培育合乎“三个代表”要求的共产党人,下大力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这不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体现着我党一贯的思想建党的原则,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色。从反腐败斗争的实践来看,腐败滋长蔓延的根源之一在于一些党员干部自身思想道德防线的失守。只有加强德治,才能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消除腐败的思想动因。
加强德治,最根本要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党员干部立德的根基在于政治上、理论上的成熟。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强调,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修养。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蚀,经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长期执政的考验。
加强德治,其核心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党员干部修身立德,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良好的从政道德,即通常所说的“官德”,真正做到廉政、勤政,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税务系统近年来反腐败斗争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往往是从理想信念上的动摇和蜕变开始的。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有效地进行反腐败斗争极为重要。
加强德治,重点是要提高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和自律意识。在党内加强德治,就是要使党员干部在精神上始终有一种高层次的、健康向上的追求,在道德方面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时时处处严于律己,慎于小节,管住自己,逐步构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各级税务机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研究加强德治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德治教育卓有成效。
二、强化法治,着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权利的滥用必然导致腐败。在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仅需要加强德治,而且需要加强法治,真正做到依法制权,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首先,要强化法治意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如何,对党的作风形象和建设法治国家都有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从抓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入手,教育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权与法的关系,增强民主平等意识,克服特权观念,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和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条规,做到警钟常鸣,廉洁自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其次,要强化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建立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等三权分离的制约机制,合理配置,相互制衡,使其不好为;规范人事权、财权和重大事项决策权的运作程序,着力消除权力“真空”,使其不能为;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制度和预警机制,使其不会为;充分发挥权力机关和执法部门作用,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使其不敢为;同时,要加大对打击报复举报人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真正达到依法制权、以权制权的目的。
再次,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不仅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实现程度的主要标志,而且是部门和单位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的重要体现。从税务系统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广大干部党员依法办税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有的以权谋私,有的违法乱纪,还有的违反规定在企业吃、拿、卡、要、报、借等。因此,要抓住一些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加大查纠监督力度,力求使党员干部的职务行为纳入法制轨道,真正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纳税人的利益,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这样才能有力地推进法治,使党风政风不断好转。
第四,要从快从重查处大案要案。“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是维护法律尊严的根本保证。坚决克服执纪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
象,特别是对领导干部中的大案要案,更要抓住不放,一查到底。不论职务多高,该受什么处分就给什么处分,该重判的坚决重判,决不手软。同时,对说情开脱、袒护包庇、瞒案不报、压案不办,或设置障碍、阻挠查处等错误行为,更要严肃处理,坚决制止。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纪的威力,有效地封堵引发违法犯罪的漏洞。
三、把德治与法治有机地统一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
法治是基础,德治是保证,二者密不可分。只有加强法治建设,才能规范行政行为,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取信于民;只有坚持法治才能发挥纪律武器的威力,依法惩处违法乱纪分子,警示世人,查处一案,教育一片;只有加强德治教育,才能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奠定良好的拒腐防变基础,做到自省、自重、自立、自强。孤立地讲德治、搞教育,会显得苍白无力,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片面的强调法治,很难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爱护干部的效果。如果执行者缺乏内在的自我道德要求和自我约束力,不仅不会去自觉遵守法律制度,相反还会千方百计去钻法律制度的空子,力图摆脱法律、制度的制约,为所欲为,危害一方,那么再好的法律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防止只讲德治忽视法治的偏向,又要防止只抓法治不抓德治的偏向,努力做到德治与法治同时并举,双管齐下,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融而为一。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成效,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健康发展。
《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