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2 14:1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在俄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在俄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我在俄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在俄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近两年俄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相应的承包工程合同数量也不断增加。根据俄国家统计委统计数字,2003年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1833亿卢布(约合7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2.5%;2004年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7298亿卢布(约合9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0.9%,均大大高于GDP的增幅,为我对俄开展承包工程提供了新的机遇。

俄罗斯是我国与欧洲开展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之一。通过各公司的不懈努力,我在俄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2004年我对俄劳务输出的比重有所增加,中俄新签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金额4.6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93亿美元,截至目前,我在俄劳务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累计向俄派出劳务人员近18万人次。

近几年,我在俄工程承包公司艰苦创业、追求高品质、上档次的工程质量,特别是大型企业不断加大对俄市场的开拓力度,在俄建筑承包市场已具有一定的影响。2005年中建总公司在承建莫斯科现代化标志性建筑、高达340米的欧洲第一高楼——联邦大厦A座主体结构工程招标中一举中标,成为第一家在俄罗斯承包工程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中国承包商,使俄方刮目相看,树立了中国公司的良好形象。2005年10月由上海实业集团联合百联集团、锦江国际集团、上海工业投资集团、上海工业欧亚发展中心和绿地集团等5家企业投资1 3亿美元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兴建的“波罗的海明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不仅是圣彼得堡市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合作项目,也是中国对俄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投资额将超过目前已实施的我对俄投资总和。圣彼得堡市长马特维延科称赞说,“波罗的海明珠”项目将是中国投资者进入俄罗斯和欧洲的“名片”,是中俄双边经贸史上的新起点。该项目是我企业进军俄建筑和房地产市场的一次大胆尝试,将提升我对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水平,意义深远。

我对俄罗斯劳务输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及两国边境沿线,大多数集中在农业种植、养殖业、建筑、森林采伐、商业服务、餐饮和医疗等领域,但整体规模普遍较小,合作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我工程承包和劳务人员技术好,上手快,效率高,在俄罗斯建筑承包和劳务市场上竞争力较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通常受到俄罗斯雇主的欢迎。据俄远东经济研究所统计,常住远东地区的中国人只占远东人口的3%至4%,而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却占5%,为远东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我承包劳务企业在俄罗斯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着中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承包工程领域

(1)俄罗斯对劳务承包工程市场保护程度较高,竞争激烈。虽然外国承包商可以参加在俄罗斯国内及国际工程的公开招标,但在实施时,俄罗斯政府却规定较多的保护性措施。此外,俄罗斯境内的工程承包公司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划分和垄断。政府项目多为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以及波兰等国的承包公司所垄断。相比之下,我大部分承包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较晚,在大项目的竞争上尚欠实力。

(2)主包项目少,所占市场份额小。虽然在俄经营的中资承包劳务公司数量不少,但中资公司承包劳务的总体合同额并不大。在承包工程中总包的合同额更小,近两

年随着中资企业的不断壮大,在俄罗斯承包工程主包市场所占份额逐步上升。但多数中国公司从事二包、三包的工作,其母公司的优势和能力远未发挥出来。

(3)工程技术含量不高。从工程类别看,多数中资公司以承接一般土建项目、房屋住宅项目及分包基础设施工程为主,只有极少数公司能够涉足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整体来说,中资承包工程公司的经营范围较窄,大多数公司从事的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工作。

(4)资金实力不够强。对于俄罗斯政府鼓励外国投资合作的项目,诸如森工合作、木材加工等,绝大部分都需要合作方先期投入大量资金,而我此类公司普遍缺少资金,给通过承包工程项目拉动劳务输出带来很多困难。由于财力的制约,我公司要承包大项目受到了很大限制,从侧面制约了我承包工程业务的发展规模。

2、劳务合作领域

当前我对俄劳务输出的规模、区域、领域、层次均与双方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合作潜力极不相称,劳务合作仍处于低层次和水平:劳务输出区域、领域过于集中;劳务输出规模小,仍处于低位徘徊状态;科技含量较低,劳务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古比例小,整体素质比较低。俄罗斯目前还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体制尚处于转型时期,投资和经济合作的制度与政策、市场环境方面的问题依然严重。目前对俄劳务输出存在着以下制约因素:

(1)俄方吸引外资的法律和政策尚不够完善,在一些领域吸引外国投资的立法保障不足。有些法律不利于中国对俄投资开发自然资源,以带动矿山机械出口和劳务输出。如《产品分成协议法》规定外商投资资源开采项目所购买的俄生产设备的价值不应少于设备总额的7 0%,雇用的俄员工不得少于员工总数的8 0%。俄罗斯虽然已经颁布了《外国投资法》,规定对投资者和外商企业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但事实上缺乏有效的法律执行机制。

(之)对引进外籍劳动力实行严格限制政策。虽然俄罗斯对外国劳动力的依赖和需求量很大,但由于担心过多引进会对本国的劳动力市场构成压力,甚至害怕由此引发移民潮,对本国经济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俄罗斯对引进外籍劳务采取了严控措施,规定对到俄境内工作的外籍劳务人员实行限额并对其进行监督。在最需要补充劳动力的远东地区,2 0 0 5年仅获得了4.1 2万名外国公民用工限额。而除莫斯科之外,滨海边疆区是全俄获得利用外国劳动力限额最多的地区,但限额也仅为1.5万人。

(3)政府机构工作效率低、官员腐败、索贿现象普遍、政策制定和执行带有随意性;办理中国劳务人员出入境手续繁杂、收费高、耗时长;对双边经济合作项下中方劳务人员自用生活物资和生产资料开始征收高额关税;有关政策措施不够透明。俄罗斯政府对每年双边劳务合作协议及《引进劳务许可证》的审批标准越来越复杂,审批周期越来越长。各地方政府审批的无原则性,给正常的中俄劳务合作造成了不应有的麻烦

和损失。

(4)我缺乏具有支撑性作用的大项目,带动劳务输出的作用有限,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含量低的工作。一些地方对发展对俄劳务输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畏难情绪,没有将对俄劳务输出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而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和发展。我派出的劳务人员对俄罗斯的法律法规不甚了解,获得劳务合作信息的途径较少。

(5)安全问题较为严重,中方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受损情况时有发生。外国经营者在俄罗斯时常面临被黑社会敲诈的危险,黑社会势力针对外国人的恶性暴力案件要

高于针对当地人的案件;“中国威胁论”尚有一定市场,俄罗斯部分官员和百姓对中国有较强的防范心理;俄罗斯合作方为中方劳务人员提供的生活条件大部分较差,劳务收入带回国也较为困难。

三、对俄罗斯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应采取的对策

俄罗斯工程承包、劳务市场潜力巨大,但市场波动较大,竞争激烈,存在着一定风险。在今后的发展中,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如下对策:

(1)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的协调力度

2001年2月中俄两国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短期劳务协定》对中俄劳务合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出于对国家安全和自身利益的考虑,俄各地区(州)政府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针对外籍劳务的相关规定,而这些规定往往以限制性的居多,使《协定》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为推动中俄在劳务领域的合作规模,我们应当在《协定》框架的基础上,加强与俄方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双方相关部门行政协作机制,设立对俄劳务合作对接机构,争取得到俄方给予中国劳务输出方面的更多优惠,尽快消除影响和制约双方劳务合作发展的不利因素,进一步细化《协定》,加强其可操作性,为我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以促进对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顺畅发展。

(2)充分发挥我对外承包商会等行业组织的重要作用

中国对外承包商会是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全国性的行业组织,其协调、指导、咨询、服务的职能逐渐凸显,在整顿市场经营秩序、促进行业发展方面亦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商会可针对俄罗斯外籍劳务市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重点加强对合同的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对进入俄罗斯市场的经营公司实行动态管理。与此同时,对外承包商会等行业组织可在信息沟通方面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信息交流对于中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准确、全面、及时、适用和经济地获得俄罗斯工程承包劳务市场信息是成功进入其市场的前提。因此,充分发挥我对外承包商会等行业组织信息多、联系广的优势,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为我企业开拓俄罗斯承包工程和劳务市场提供更多、更准的信息。

(3)切实落实对双边投资与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的鼓励措施

由于中俄经济互补性较强,双方在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俄罗斯是我“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我们应积极落实在投资项目审批、政策信息服务、政策性金融支持、外汇管理、银行结算体系、人民币和卢布跨境流通、双方人员往来便利等方面已经制定的鼓励措施,并通过与俄方加强协商和政策协调,完善相互投资和合作环境。

(4)加强政策引导,逐步提升中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的层次

为了改变中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中的小型化、零散化现象,提高中方企业的商业信誉和产品质量水平,应加强对企业在俄罗斯经营的指导和协调,充分发挥中资企业的优势,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承揽大型高技术含量工程项目,不断提高中资企业的资质和声誉。

2005年7月27日,俄正式公布了《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生效,2006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俄政府对我高科技企业进入其经济特区持欢迎态度,为我拓宽对俄劳务输出渠道、提升中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层次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在提高承包工程劳务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我们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东南沿海发达省区的高科技大型承包企业在俄经济特区设立研发机构或高技术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带动高技术劳务输

出。

第二篇: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研

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调查目标: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调查时间:2009年8月30日至9月6日

调查对象:国内中小企业

调查方式:网上搜索法和问卷调查法

通过这几年对专业的学习,稍微了解了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中小企业应用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很广泛,它可以在好多个专业领域里得到应用。也就是说很多工作或业务都和管理信息系统又联系。但现在这个专业在应用的时候却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下面我们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应用到所存在的问题一一来了解下: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计算机用于管理领域以来,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集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根据 MIS 发展的时序和特点,可将 MIS 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三个阶段。

EDPS 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代替人操作的计算机系统,特点是面向操作层,以单项应用为土,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以批处理方式为土。EDPS 是较少涉及管理问题,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MIS 的特点:能够将组织中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高度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有一个中央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 MIS 的重要标志。MIS 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的分布式处理。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MIS 由 EDPS 发展而来,与 EDPS 相比,MIS 更强调信息处理的系统性、综合性,除要求在事务处理上的高效率外,还强调对组织内部的各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活动的支持。早期的 MIS 是指面向中层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解决结构化问题。DSS 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不具有管理控制的功能,但是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时,它使 MIS 具有了将数据库处理和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为管理者解决更复杂的管理决策问题的能力。它虽然不是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使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更加完善。它与早期的 MIS 结合,成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高级阶段。

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内容的扩展可以看出,它始终是以中小企业的管理活动为核心,不断综合新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善系统功能,以提高更完善的服务或满足新的需求。这一发展过程也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不断集成新技术并扩展系统功能的发展特点。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将朝着智能、集成和网络等方向的趋势不断发展。

二、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中小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中小企业复杂的管理活动给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典型的应用环境和广阔的应用舞台。

(一)国外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1954 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安装的第一台商业用数据处理计算机,开创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小企业管理的先河。二十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中期,EDPS 在中小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手工劳动,进行一些简单的单项数据处理工作,如计算工资、统计产量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类信息报告系统应运而生。这类系统的特点是按事先规定的要求提供各类报告。如能反映库存数量的库存状态报告,反映生产进度的生产状态报告。这一时期,为了解决生产中库存控制的问题,1965 年,美国的管理专家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的新的管理思想,即根据产品的需求情况和产品结构,确定原材料和零件数量及订货时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库存。这一思想对以后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一管理思想借助于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中小企业

管理信息系统逐步会发展成为一种融合各种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集成系统,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适应网络经济的充分柔性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ERP 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多数大中型中小企业已经采用 ERP 系统和先进管理方式多年,目前正在推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技术和敏捷中小企业后期系统,许多小中小企业也在纷纷应用 ERP 系统。

(二)国内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 MIS 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主要是以单机操作为主进行单项业务的数据处理辅助管理为主。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中期许多中小企业都建立了诸如人事、工资、库存、生产调度、计划等管理子系统。中国中小企业引入 MRP Ⅱ开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目前约有上千家中小企业建立了自己的 MRP Ⅱ系统。近年来,国内很多大中小企业已开始实施 ERP。

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情况,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大型中小企业的应用情况要好于中小企业,大型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已逐渐的从单项业务管理系统向集成的管理系统转变,而中小型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信息基础薄弱等原因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不理想,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个性的存在以及管理软件业务流程的固化,不是应用了管理软件就能实现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就能为中小企业带来效益。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可中小企业的环境和条件。从国家软件工业应用现状统计分析,目前我国大型中小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的比例高达 95% 以上。其中,财务软件占 98% 以上;业务 / 商务软件约占 60% ; ERP 占 40% 左右。中小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的比例约 45%,绝大数都是财务软件。上述软件应用项目的成功率小于 56%。

三、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业是离散的加工装配烈行业,其生产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产品结构

复杂、生产周期长、不同产品制造工艺流程不同和多产品混流生产。由于这个特点,机械制造业的管理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复杂、更困难,管理的复杂性也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目前,MRP Ⅱ /ERP 是针对制造业的典型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以解决生产管理难题为核心功能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但是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在全球都受到广泛质疑。据研究数据表明,全球的 ERP 实施失败率一直高达 60% 以上,约有 50% 的项目半途而废,就连 ERP 发展较早,技术相对成熟的美国目前 ERP 的成功率也不到 30%。我国近两年 ERP 市场增长迅速,目前市场现有的 ERP 产品从总体上看,在满足用户需求上存在不足,对于财务、人力资源等通用型业务,市场上现有的 ERP 软件模块相对成熟,但针对生产制造环节信息化的软件模块与用户需求存在差距,由于生产环节的复杂性,生产环节的管理信息化是许多软件厂商都回避的问题。

中小型机械制造中小企业信息化受到中小企业规模的限制,主要表现在资金不足、管理不规范等。而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制约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机械制造行业是一个微利的行业,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方案的咨询与规划费用、硬件和网络建设费用,软件费用和软件的实施、服务、升级、维护等费用。硬件和网络建设风险相对较小。软件选型风险最大,不仅包括一次性购买标准的或定制的管理软件费用,还包括后期维护、升级以及二次开发等持续追加费用。中小企业受资金限制只是选择一些价格便宜,通用型强的管理软件,而这些软件往往不具有系统性,对机械制造类中小企业复杂的生产管理和业务处理方法存在明显地不足。另外,中小企业在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时,除了考虑资金情况以外,还要求系统能尽快创造效益,但是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很难产生直接收益的投资,投资的收益更多地间接来自于管理效率、生产效率的提升及成本下降,所以在短期可能使中小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危及中小企业生存。

中小企业个性是指中小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的需要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价值观、自我意识及独特能力。中小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方法及其市场形象等从不同侧面展示中小企业个性。现代中小企业越来越强调个性的发展,认为中小企业个性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而管理信息系统固化了管理思想和模式,如果应用不好束缚了中小企业个性化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管理软件对满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发展存在不足。

四、心得体会

为了从国内外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得到现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状态,做了这个调查报告,而从这次调查中,使我了解到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还有待提高,以及它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是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首先,是要从管理方面入手,才能把信息系统管理的更好。这需要我们去好好的学习这个专业,慢慢去专研。

第三篇: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http://2009-11-5中国设备网文字选择:大中小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保障。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供应主要依赖火电。“十五”期间,我国提出了调整能源结构战略,积极推进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供应,改变过渡依赖煤炭能源的局面。

金融危机下,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各国都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引领本国走出经济低谷。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新能源开发的扶持、鼓励措施不断强化,风能作为最具商业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备受各地政府和电力巨头追捧。

自2005年我国通过《可再生能源法》后,我国风电产业迎来了加速发展期。《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在“十一五”时期,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到201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同时,形成国内风电装备制造能力,整机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00万千瓦,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达到年产800万千瓦,为2010年以后风电快速发展奠定装备基础。

2008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24.6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二;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15.3万千瓦,成为全球第四大风电市场。预计,2009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还会翻番,届时在全球新增风电装机总量中的比重,将增至33%以上。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将一路赶超西班牙和德国,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3000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新能源振兴规划。预计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达到3万亿元,其中用于风电的投资约为9000亿元。根据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届时,风电将成为火电、水电以外的中国第三大电力来源,而中国也将成为全球风能开发第一大国。设备制造行业现状

根据最新风能资源评价,全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合理有序的开发现有风能资源,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加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建立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设计选址,产品标准,技术规范,设备检测与认证的专门机构。培育一批风电技术服务机构,建成较健全的风电产业服务体系。建设2~3座公共风电测试试验基地,为风电机组产品认证和国内自主研制风电设备提供试验检测条件。目前,工信部与国家能源局等相关管理部门目前正研究制定规范风电投资市场,完善风电设备产品标准及质量认证体系的相关政策,保证风电产品质量,促进成本降低。

风电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不应盲目追求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而应从我国各地区风场风资源的优劣、当地电力需求及电网输配电能力状况、风机性能及发展通盘规划,有序调控、全面协调、均衡平稳地发展。首先,把风电科研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支持国内科研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加快消化吸收,尽快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国产化比例规定较难落实,国产化质量提高和认同有个过程,风机制造企业仍需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

其次,建立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由于目前没有对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入网标准和检测标准严格监管,绝大部分风电机组的功率曲线、电能质量、有功和无功调节性能、低电压穿越能力没有经过检测和认证,而且多不具备上述性能和能力,并网运行的风电机组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第三,加强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目前我国缺少专门风电研究机构,风电场建设和装备制造中的关键技术、公用技术研究和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等严重不足。

风电设备制造是一项集空气动力、机械制造、发电机、电力电子、自动控制和高可靠性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专业的风电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缺乏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营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难以适应当前风电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在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大学设立风电技术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开展相关的风能资源、流体动力学、机械制造、电力电子、电力并网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将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根据风电发展需要培养一批研究生等高级人才,选择一些高等学校和中专学校,设立风电专业课程,逐步建立起风电专业。同时,结合风电发展需要,定期举办风电技术培训班,解决目前风电人才紧缺的问题。

第四,改变整机进口免税、部件进口征税的办法。限制整机进口,对于国内尚不能生产的零部件或散件应给予进口免税,以此鼓励逐步国产化,促使外国公司将整机制造技术向国内转移,达到更好消化、吸收、创新的目的。通过与国外合作,快速消化创新,以便将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产业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产能过剩、竞争激烈

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风机产业的发展。中国风能协会数据显示,在短短的几年内,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从2004年的6家急剧扩张到了现在的70多家。此外,风电设备部件制造企业总数也已超过百家,仅叶片厂就有50多家。从企业产能计算,已经超过市场容量。

到2010年,目前的70多家企业按现有规模全部建成,产能完全释放后,风电设备产能将达到年产3500万至4000万千瓦。而今后十年,我国的风电场建设速度可能维持在年装机1500万至2000万千瓦之间。因此,风电机组制造企业面临不可避免的激烈竞争,风电设备市场也必将迎来残酷的买方市场。市场经济的法则决定了最终会淘汰一部分企业。有关方面预计,虽然现在国内有众多的风机企业,但最终可能大型企业会剩下三、五家,中型企业剩下十来家,其余的企业将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在目前风电特许权招标的模式下,竞争者不得不降低风机价格和扩大产量来获得竞争优势。市场上规模化程度最高的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他实力较强的制造型企业,如上海电气、湘电股份和天威保变,扩产速度也会加快。上述企业凭借其与五大电力集团的长期合作关系,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他生产规模不大的企业,生存环境会日趋艰难。

据统计,2008年内资(合资)企业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十位的依次是华锐、金风、东汽、运达、上海电气、明阳、航天安迅能、湘电、常牵新誉和北重。前三位华锐、金风和东汽的新增装机容量总和约为359万kW,占2008年新增装机比例为57.43%。

二、核心技术缺失

近年来,我国风电装备的技术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风机零部件方面,相比十年前我们什么都依赖进口,现在基本上什么都有能力国产了,一些主要零部件,由于性价比高,接到国外的订单也不少。然而,大部

分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并不等于风机就能实现国产化,在风机整机的研发和设计上,我们依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我国规定风电场使用设备的国产化率要达到70%,但形势并不乐观,因为在这70%的设备中,绝大部分的技术引进于国外,知识产权仍在国外,而不是我国自己的技术。

因为核心技术缺失,关键零部件大多掌握在外方手中,所以产业扩张受制于人。轴承、电控系统等供应依然是行业发展的瓶颈,国内企业还无法大规模自主生产。因为供货时间、周期无法保障而影响生产进度,从而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张。

作为一个风能大国,要把风能产业做大做强,一定要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只有掌握引进技术、拥有自己的新技术才能避免受制于人,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技术相对落后也导致了新能源不具备价格优势,成为新能源无法市场化、产业化的瓶颈。欧洲市场正在进行新一轮对风机技术的革新,对调压、调频、无功输出都有具体的要求,最终要求风电设备达到和其他火电一样的调节能力,这是最终的目标。

三、风电设备产品的质量还不稳定

由于风电设备制造业竞争激烈,有的企业为了尽早占领市场,把精力过多地放在产能发展上,没有严格按照产品研发的程序,从科研样机到产品样机之间给出足够的时间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目前国内风电制造企业的样机刚出来,运行试验周期不足一年,来不及反复试验和论证,就进入批量生产了。通常,风机产品要求交付之后的使用寿命要达到20年,并且在前两年,生产厂家要负责风机的维修和管理,一旦出现问题,还要赔偿风电场由于停机、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

所以,国内风机厂家仍须保持冷静的头脑,稳扎稳打地走好每一步,一味追求订单却忽略产品质量风险,是一种盲目的乐观。

四、风电场建设和电网建设还没有做到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风电开发模式是“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而电网调节问题还没有达到规模化风电接入的要求。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215.3万千瓦,其中1000万千瓦风电机组已通过调试可以发电,但仅有894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并入电网。

目前在欧洲国家,风电装机容量的比例能达到10%~20%,甚至可以达到30%,之所以能够达到这么大的比例,除了欧洲的电网能力强外,还因为其拥有技术先进的风机设备,电网侧的变电站可以控制电机侧的风机,变电站通过网络可以对各个风机的发电量进行集中控制。但我国使用的风机都是用最大功率输出进行控制的,所以,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一旦超过5%就会严重影响电网侧的正常运行。

所以,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增强电网对大规模风电接入的适应性,包括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加强电源侧和负荷侧的管理。目前,正在规划的智能电网建设是对风能利用方式很大的支撑。当然,我们在考虑接入大电网的同时,也要考虑分布式电源系统和区域间的调度问题。

其次,要研发使用世界一流技术的风机,而不能使用落后的风机。

第四篇:关于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及解决对策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关于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及解决对策分析 关于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及解决对策分析

摘要:劳务派遣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劳务派遣在企业用工中以其优势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由于劳务派遣中的不规范行为,导致劳务派遣人员利益受损,在劳务派遣涉及的劳务派遣公司、企业(用人单位)、劳务工(劳动者)三方当事人当中,企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将起着极其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在界定劳务派遣概念的基础上,研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实现劳务派遣公司、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共赢。

关键词:企业;劳务派遣;存在问题;用工规范;解决对策

一、劳务派遣理论概述介绍

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向派遣劳工给付劳务报酬,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二、劳务派遣的作用的优势分析

1.采取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员工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保证了劳资双方在遵守劳动法的前提下实现了用工受法律保护,员工的权益也有了保障。员工由于有劳动合同的保护和约束将更努力为用工单位工作,而原有的福利待遇和管理制度都没有变化;

2.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根据国家规定为派遣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用工单位和派遣员工按规定的比例定期缴纳社会保险,员工因为用工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工龄得到延续,失业、医疗、工伤和退休后生活有了保障;

3.因劳动关系在劳务派遣公司,故人事档案的管理也劳务派遣公司,使劳务人员开具各种与人事档案相关的证明更加快捷,总之,实行劳务派遣后,最大限度地净化了用工的管理职能,减轻了企业的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作负担,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参与市场竞争,理顺了劳动关系,规范了用工行为,使用工单位和员工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劳务关系,因此对劳动者个人来讲,改变用工方式后自己的合法权益更加有了保证。

三、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用工中出现的问题

1.出现劳务纠纷时,责任划分不清

现在社会上的劳务派遣公司林林总总,很多小型的派遣公司为了争夺客户,以收取较低的管理费用等方式来吸引企业与之建立业务。一旦用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麻烦就伴随而来。典型问题集中在劳务工的社会保险上。很多小型的派遣公司并没有依法为所有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特别是针对劳务工流动性大这一特点,劳务公司为了节省费用,赚取更多收入,往往在劳动者试用期满后才开始上交社会保险;另一些派遣公司仅为劳务工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或人身伤害保险,这虽然解决了劳务工在派遣期间的人身安全问题,但是劳务工一旦在用工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矛盾就突现出来。本应由派遣公司按法律规定承担办理劳务工的工伤申报、理赔事宜,企业只负责协助办理。

2.工资支付不及时、不透明,报酬不公平

由于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兴起,劳务公司招聘的劳务工人数骤增,劳务公司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跟不上发展的步伐。经常会出现延迟发放工资或是不按固定日期放工资等现象。更有甚者,有一些劳务派遣公司,混淆劳务费与劳动报酬的概念,没有把劳务工的工资落实到实处,不按规定结付加班费,从中克扣工资报酬,损害劳务工利益。虽然很多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逐级意识到同工同酬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受过去思想的影响,很多企业的领导、员工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解,习惯于划分正式工、临时工,在企业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而劳务工通常被界定为临时工,从事的是苦、脏、累、重的工作,报酬待遇低,并且很少能够享受企业的奖金和福利等,这直接影响了劳务工的实际生活与工作热情,不利于企业的运行与发展。

3.企业对劳务工的管理过于散漫

很多企业在实行劳务用工后,把所有的员工管理职责都扔给了劳务派遣公司,只是简单地负责劳务工的考勤报告,检查出勤情况,缺乏完整的员工信息记录。企业没有制定对劳务工的工作表现的考核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准、奖惩措施以及派遣员工参加工会和党团活动等情形,缺乏对劳务工的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一旦劳务工与企业发生用工纠纷时,企业往往比较被动,缺乏基本的信息与评判依据。

四、企业劳务派遣解决对策分析

1.加强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和规范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为了制定全国适用的《劳务派遣法》,我们可以像发展农村经济政策一样,在典型的地区进行试验后,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使上述目标向前发展了一大步,但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多更具体的措施去达成上述目标。

2.严格劳务派遣在企业的使用范围

企业应遵从法律规定,只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派遣员工,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明确具体的适用岗位,杜绝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在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及维护企业稳定的同时,保障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

3.加强派遣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

企业在选择派遣机构时,应综合考虑其资质、信誉、服务能力及服务经验等各方面指标,慎重做出选择。在确定合作对象后,应及时与之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协议中除约定派遣岗位、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等必要条款外,还须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使发生纠纷时能够有据可依。在整个派遣过程中,企业应监督派遣机构的行为,如与派遣员工的合同签订情况、是否按时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是否足额支付员工劳动报酬等,以维护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企业还应积极与资信较好的派遣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使其成为企业的外部人才库。

4.强化监管规范派遣行为

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缺陷,政府部门应当及时加以解决,包括完善制度设计,规范操作,强化监管等,以促其健康运行。一是完善制度设计,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劳务派遣法”,全面细致地对劳务派遣这种用工行为进行规范。二是严格准入标准。对新申请开办的劳务派遣机构,除了增加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册资金数额,收取50 万~100万元的风险金外,还要全面考查申请人的业务素质和综合实力。三是实行保证金制度。除了在劳务派遣机构成立之初进行验资和审核之外,在每一批劳动者派出之前,有关部门还应提前介入,按风险大小和人员多少收取一定数额的保证金,由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各负担一半,存放在劳动力市场监管机关,一个派遣期结算一次。四是进行诚信等级评定。有关部门应定期对劳务派遣机构和用人单位评定信用等级。五是规范派遣行为。鉴于目前劳务派遣乱象丛生的现实,应当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务派遣操作规范。

5.畅通内部沟通渠道

通过正式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机制建立,及时解决派遣员工和企业在劳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将双方矛盾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总结:虽然在劳务派遣用工行使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他的积极一面我们不能否认,同时也不影响他的推广应用,劳动派遣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只靠一方来解决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只有通过用人单位、派遣单位和派遣员工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下共同努力才能跟好的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才能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鲁晓娟.我国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完善[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4)

[2]郭四建.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弊端分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9)

[3]夏波光.邱婕.劳务派遣,期待走向正规.中国劳动,2005.(6)

[4]王雅黎.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济问题探索,2007.(7)

[5]宋群英.关于劳务派遣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2)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当前开展中新劳务合作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

【发布单位】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合字[2003]27号 【发布日期】2003-07-04 【生效日期】2003-07-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当前开展中新劳务合作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

(商合字[2003]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2002年3月,受新加坡建筑市场不景气、中新劳务合作过程中出现多起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以及市场经营秩序混乱等因素影响,新加坡政府暂停引进中国建筑劳务。近日新加坡政府通告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自今年7月1日起,开始恢复受理在新注册为B2级以上的建筑企业申请引进中国建筑劳务,并准备在今年下半年对引进中国劳务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自2004年全面恢复引进中国建筑劳务,对目前已通过设在北京、南京、杭州的4个赴新建筑劳务考试中心考试但尚未派出的劳务人员,由中国商务部统一安排,新方不再单独安排。

新加坡决定恢复引进中国建筑劳务将有效缓解自新方采取暂停措施以来中资建筑企业面临的严重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有利于我在新承包劳务业务的发展。但由于近年来新建筑业不景气,大量建筑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不少企业濒临破产,目前向新大量派遣建筑劳务风险较大,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建议国内今年内对输新建筑劳务项目严格控制,重点解决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资建筑企业的用人需求及向部分资信状况良好的新加坡建筑企业派出劳务,防止因国外公司倒闭带来我外派人员工资拖欠等问题。

为整顿和规范新加坡市场经营秩序,根据商务部、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的建议,目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正在制定新的《输新加坡劳务协调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主要内容包括:优化经营主体,重新核定输新劳务经营企业资格;对输新劳务经营企业实行动态管理;降低收费标准;加强行业自律等。《办法》将于近期下发执行。

为促进新加坡劳务市场全面恢复,保证中新劳务合作在规范的基础上健康有序发展,现就当前开展中新劳务合作的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在《办法》出台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以下简称“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暂不受理对外劳务合作经营公司(以下简称“经营公司”)向新加坡派遣建筑劳务的申请,待输新劳务经营公司重新核定后开始恢复。

二、暂缓4个赴新建筑劳务考试中心的劳务考试工作,恢复后只受理重新核定的经营公司提出的考试申请,并将有关资料通报我驻新使馆(经商处,下同)。

三、对已通过新加坡政府考试合格的建筑劳务,由原经营公司在征求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意见并向我驻新使馆申请《外派劳务项目确认函》后,报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审查,经批准后签约派出。

(一)经营公司在向我驻新使馆申请项目确认时,应同时提供新加坡人力部签发的PA和IPA文件,以便核实。

(二)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要严格按《关于印发<对外劳务合作项目审查有关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外经贸合发[2002]137号)和《关于印发<对外劳务合作项目审查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的通知》(商合发[2003]44号)的有关规定对输新劳务合作项目进行审查。

(三)严禁经营公司向新方雇主支付5000新元入境保证金或允许新方雇主从劳务人员工资中逐月扣除保证金。

(四)对不具备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公司招收的且已通过新政府考试合格的劳务人员,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要协调有关公司通过正规渠道派出。

(五)严格按照《关于转发<关于执行“办理劳务人员出国手续的办法”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的通知》(商合函[2003]7号)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开具《外派劳务人员出境证明》。

四、请加强与省内各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及时沟通信息,共同做好输新劳务工作。

五、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请及时报告。

六、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请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速将本《通知》转发本地区有关经营公司。中央管理的企业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转发。

特此通知

商务部办公厅

二○○三年七月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我在俄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在俄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