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划(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14:3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划》。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划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划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意见”,结合我班实际,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教师先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其本质就是以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我们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成为一种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当前,我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基础建设已初步完成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与学 的观念和方法,提高办学效益,这是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 段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交互性,打破师生、生生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认知过程与感 悟、体验过程的统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极大地丰富教育资源和适时更新各类知识,不仅有利于扩大课堂信息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

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在网络环境下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融为一体,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最佳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

l、体现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一种学具思想。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识工具,能够自然、熟练地使用。

2、体现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能力培养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知识构建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目标、任务在学生主动、有目的获取材料中来实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

4、体现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置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掌握的学习目标。

5、体现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习近平合,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个别化学习,开展交流、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常规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备课、作业等教学常规重点环节的操作模式。在备课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校信息库,利用网页式备课的形式,将教学设计、教学资料、教学课件融为一体。同时,要将集体备课、个人备课、集体教研、上课通过网络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学生通 过校园网浏览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提

高教学质量。在作业上,要通过设计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作业,正确引导学生广泛搜集信息,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书本知识、网络知识、自然知识、社会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搜集、分析、判断、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

2、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l)在教学目标上,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 技术的优势,建立开放式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借助信息技术,将重点、难点、疑点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同时,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 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经过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多样化的过程,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历多种观点的碰撞,去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师与学生应该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启发,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独特 见解和生活经验,积极鼓励学生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独立学习,自主探究,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3、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模式的整合。

(l)构建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程要在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联系实际、灵活创新,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教参书所提供 的材料。

(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突出学习过程和信息资源的设计,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整个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探索者和研究者,使教学过程由传 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模式。

果布戛中学教务处

2010年2月26日

水城县果布戛初级中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合工

2010年2月26日果布戛中学教务处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计划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目标,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从而完成信息化在教学中的作用。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提高自我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整合的水平。

二、实施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根本目的:

1.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当前人们在不断探索如何以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突破口,建构一种全新的教学结构以及相应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学生必须会合理利用各种技能进行学习、合作和交流并解决问题。

2.促进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我们已经步入了个性化的学习时代,网络交互式教育环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

3.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教师根据各自情况,吸纳最先进的最新鲜的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科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做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生物学科和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较其他学科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1.生物的微观性。生物的细胞结构极其微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通过挂图和语言描述,往往使学生难以理解。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放大显示任何细胞结构的详细部件,可以极大地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极大地拓宽时间、空间领域,实现微观的东西宏观化,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使学生易懂好记。

2.生物的运动性。生命是运动的,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很难利用通常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细胞分裂的三维动态过程、气体交换过程、尿的形成过程、生物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全过程等,这种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学生看得透彻,听得明白,优化了教学过程。

3.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有200多万种,每一种又有许多个体,每一个体又有许多结构和生理特征,生物现象更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而利用信息技术于生物学科中,则能在瞬间

表现那些用一般教学手段所不能表现的许多生物现象,例如,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生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海底世界的奇妙、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等等。这一切,在此之前学生根本无法直接观察到,也难以想象;而现在,学生可以通过学科整合来领略世界的博大、生物精彩,掌握自然科学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

四、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基本策略:

1、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最新的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一是能够利用各种媒体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另一个是发展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创造性思维品质,能够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怎样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呢?(1)创设情境,引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处在一定的环境中,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活跃起来。我们知道,学生在课间休息只有10分钟,然后马上又转入另一学科的学习了,有些学生在上下节课的时候,大脑仍在思考上节课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思维状态从上节课的环境中调整到本节课来。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创设学习的环境。

(2)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形象思维的基本方法有分解、组合、类比、概括、联想和想象等。其中的联想方法是形象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到的事物引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信息技术能为联想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们的形象思维。在进行《人的呼吸过程》的教学时,利用反映呼吸过程中肺、膈肌、肋骨、胸廓等器官运动状态的动画片,结合电影片、实验教具、教师板画、模拟实验、气压原理及学生们自己的身体等多种方式,展示呼吸的基本过程。这样做,是充分发挥了多种教学资源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展开联想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学生利用联想进行想象,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

(3)通过整合,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科学,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起源、进化、遗传、生态等方面的知识,既有空间结构和运动状况的描述,又有数量分析,逻辑推理,概念的界定等,因此在教学时,要详细安排好教学结构,要充分考虑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媒体

几个教学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不要将信息技术停留在应用的水平上,要与其它的教学要素“融”在一起。

2、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学习的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教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要站在科学系统方法论的高度上,将整合作为一种思想,要始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确定研究的问题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2)按教材知识内容建立概念框架和与本课相关的校园网资源库。

(3)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创设情境:一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问题找准本节课的切入点,同时提出一些让学生自己研究的问题;二是指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知识概念框架体系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每人一台电脑,根据校园网资源库和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学生先研究什么后研究什么,可以自己决定,但一定要把问题解决的要点记录到笔记本上。

(4)协作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起监控、指导和帮助的作用,如发现个别学生计算机操作不当,或超越本课研究的内容等要及时给予纠正;有些学生对某些问题有疑惑要认真进行答疑。

(5)讨论后的内容由各组记录员进行总结发言,其它的组可以补充,最后教师给予归纳总结。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过程: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将继续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以及掌握。加强远教理论及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从根本上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能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将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2、积极参加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中。

(1)认真积极参加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主动做好记录,写好学习反思,做好研讨。

(2)加强研究,搞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用强有力的制度,督促自己自觉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

(3)自我学习要充分,利用自由时间学习课件设计(PowerPoint、几何画板、Authorware、FrontpPage、Flash)等。

4、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展示生物教与学中的疑难问题,探索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原则、特征、优势、并运用自如,并力争有所突破;从而实现对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认知结构,能力结构,教学艺术、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优化组合,运用信息技术来建立一种新型的有特色的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模式。

5、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扩学生的视野,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

总之,随着远程教育设备与信息资源的到位,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应该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前列,发挥我们的特长,充实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视野,完善我们的教学。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划、总结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划

临江市建国小学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先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其本质就是以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成为一种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当前,我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基础建设已初步完成了,内部网络系统运行正常,网络的利用率较高,为信息技术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由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转向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和方法,提高办学效益,这是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以信息

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交互性,打破师生、生生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认知过程与感 悟、体验过程的统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极大地丰富教育资源和适时更新各类知识,不仅有利于扩大课堂信息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在网络环境下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 学环节融为一体,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最佳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再让教师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常规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备课、作业等教学常规重点环节的操作模式。在备课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校信息库,利用网页式备课的形式,将教学设计、教学资料、教学课件融为一体。同时,要将集体备课、个人备课、集体教研、上课通过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在作业上,要通过设计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作业,正确引导学生广泛搜集信息,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书本知识、网络知识、自然知识、社会知识联系起来,提高

学生搜集、分析、判断、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

2、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l)在教学目标上,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 技术的优势,建立开放式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 象、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借助信息技术,将重点、难点、疑点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同时,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经过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多样化的过程,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历多种观点的碰撞,去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师与学生应该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启发,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独特见解和生活经验,积极鼓励学生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独立学习,自主探究,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激励学

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3、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模式的整合。

(l)构建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程要在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联系 实际、灵活创新,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教参书所提供的材料。

(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突出学习过程和信息资源的设计,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整个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探索者和研究者,使教学过程由传 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构建基干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活动为主,高年级以社会综合课题学习为主,教师可把经过筛选的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创设问题情景,传达给学生,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最终以电子作品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总结报告

临江市建国小学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校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概念逐渐清晰起来,先对本的工作做以总结。

一、加强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领导和管理

为了加快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步伐,学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小组成员以一批有较强信息技术理念和素养的中层干部和学校骨干、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的教师组成,集体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体目标和相关措施。

小组成员根据计划按完成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各类电教设施的使用规则、校园网的使用管理等等)。制定了鼓励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的一系列的评价机制。广大教师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和谐环境下已经能从认识上的提高,最后转化到实际行动的操作。

二、健全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了信息技术学科组,担负学校校园网管理维护、协助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常规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及电教设备的管理等各项工作。同时对信息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顺利进行奠定好基础。

信息技术组在学校工作中每年制定计划,年终有总结;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得他们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方面更加的得心应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重视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硬、软件建设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学校还调拨了专门的经费,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资金。通过大家的努力,学校已有电脑()余台,电视机28台、投影仪28台、数字投影仪7台,实物投影仪7台、打印机4台、数码相机1部、摄像机1部。

四、深化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师队伍技能的培训

为了能进一步促进教师将学到的信息技术能广泛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学校的领导班子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能培训中起到表率作用。积极参与计算机中、高级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掌握较为全面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我校领导带头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积极建立博客,进行网络学习,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引路人。

在此基础上,我校积极组织专职教师参加高一级各类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保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研活动。我校大部分教师能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活动,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主动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和学习的工具,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信息素养?

什么是整合?整合的内涵是什么?很多教育技术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对整合内涵的认识。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这一定义认为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所在。李克东教授在《数字化学习》中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已有课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一定义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起来创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实质。年轻学者余胜泉在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一书中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义上的教学与学习行为,其实质与内涵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教育环境的数字化、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学习工具数字化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学生学习情感激励工具与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材、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师、教材、教学媒体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传统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育模式甚至于教育的组织形式发生全面变革,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方式,实现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要求的素质性人才。这一定义突出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作用,就是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教学效率,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综合以上大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有机地使用和融合信息技术这种工具,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培养适合信息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

勿庸置疑,教师是进行整合必备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者,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系统设计,课件制作和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等。老师应该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这些基本要求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应掌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能力包括: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中包括学习理论,视听教学理论,系统理论等,以及整合的内涵,层次,实质和目标等。

2、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其中包括对计算机系统的一般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网页浏览,网上下载,发送接受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的使用等。

3、教学设计的能力;能够将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的系统的设计,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用理论指导来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并将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4、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能力;能够使用一种或几种多媒体软件制作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能够熟练的实施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中,能够实施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并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6、综合评价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法,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掌握。

当然,上面的五个方面都是每位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能力。每位教师可以根本自身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掌握。而掌握这些能力的渠道可以通过自学,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变化,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以跟上教育技术的前进的脚步。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的探究

[摘要]本文界定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的概念,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对其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整合的几个原则,并对整合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 整合

我国教育界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有多年,教育部长、普通中学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都有所认识。如何把当前中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也成为中学数学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中学和教师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并取得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信息技术使用泛化、滥化等无效整合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整合的深入进行。因此,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的继续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概念界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众说纷纭。国外目前比较权威的且认同度较高的说法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该标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是:课程整合是指在学术性知识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

在我国许多学者纷纷就此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界定,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一一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 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祝智庭教授:课程整合是指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 1 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身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与综合信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技术整合与课程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教授: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学习;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或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综观这些观点,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概念源自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由上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我们容易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概念界定。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理念、内容、教学过程融合为一体,综合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建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构和能力的形成,以达到培养出符合21世纪社会数学素养要求的社会公民的目标。我们可以说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数学教学活动都可属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

二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分类

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把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分为以下几类:

(1)信息技术与数学概念教学的整合

数学概念作为反映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上的本质特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概念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引入概念,帮助学生组织和建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步骤相整合可以创设多元联系的、拟真的学习环境,因为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生产实际这些角度引入概念,更能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提供生活场景的录像,实物图片以及各种模拟物体运动的动画课件,为学生结合现实,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例如在《椭圆的定义》的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来揭示概念产生的背景,然后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通过观察、联想、迁移得到椭圆的概念,通过的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功能,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椭圆的定义,学生即使不动手实践,也清楚明白地知道了椭圆第一定义。

(2)信息技术与数学命题教学的整合

命题学习也称规则学习。也是指对数学中的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数学对象性质等的学习。反映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因此就其学习的复杂程度来说,应高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在命题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某种情境,将问题开放化或是特殊化,在问题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从而归纳出命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一直是通过证明后,再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理解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软件,运用Z+Z超级画板去操作验证命题,使抽象的命题学习形象化,直观化,这样有助于理解性学习。例如在《探索中点四边形和原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先猜想其关系,然后在纸上写上证明过程,并通过现场使用Z+Z超级画板验证猜想。利用Z+Z超级画板的拖动功能可以迅速的画出许多图形,学生节省了大量的画图时间,而且拖动中图形的几何性质保持不变,因此学生对技术环境下得到的结论更容易接受,另外反例的构造比较容易,学生很容易从中发现自己猜想的错误。在这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主权去探索,让学生在猜想、验证和证明中体会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实现了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的目标。

(3)信息技术与数学解题教学的整合

数学解题教学是在概念、命题学习的基础上,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学习形式。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各个因素,并通过恰当的数学工具建立数学模型,再将实际问题与模型做比照,这样就很容易去解题。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认知环境中,学生可以从新的角度去探究数学问题,在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来认识数学概念的本质。通过运 3 用数学工具对数学问题进行直观、动态的表示,在这样的认知环境中,操作、观察、实验、猜想、发现等过程都变得具体而清晰,常识错误的成分少了,数学思维的目的性增强了,数学推理的逻辑基础更加稳固,数学思考的程序也大大增强,这就极大增强了学生通过自主、积极的数学思维而成功地建构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后面利用原理来解题就水到渠成了。

解题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这一部分是在教学实践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将陈述性知识逐步转化成程序性知识,必须要经过一定次数的训练方能使技能形成进而达到自动化水平。比如,整式运算、有理数运算、解方程、解不等式等均属这种类型的问题。不过,美国的程序化教学早就引导学生训练过这一方面。只不过,其理论基础只限于行为主义理论而已。

(4)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所谓数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活动课程。已要求给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它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得到结论,均由学生自主参与;它一般要通过调查、实验、小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主要起支持、协助的作用。在确定具体的选题时,需要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相应的搜索,思考别人的思路、大概的动态。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运用综合媒体进行协助解答。

三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原则

1、用数学直观来尽可能表现数学抽象的原则

数学科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和创造力与想象力于一身的学科,这也是数学被认为难学的地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应力求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严谨的数学证明的有效的、直观的认知。适当淡化数学抽象性,将抽象与具体相结合是解决困难的有效办法。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根据需要将数学中抽象的内容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具体的方式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三棱锥体积的推导》的教学中,求导三棱锥的体积需要把三棱柱分割成三个等积的三棱锥,这个分割、合并的过程需要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学生初接触立体几何,空间概念还不够完善,图形的分割和组合对他们来说是个难点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帮助他们建构空间概念,应该把这个问题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图形割补法是研究立体几何常用的方法,但是在黑板上不好实现,如果我们利用计算机实现图形的割补,则省时、效果好而且使用范围广、可扩展。

2、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的原则

由于数学活动的复杂性,而且目前的计算机智能水平远未达到数学教学的期 4 望。所以,应该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既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教学的作用,把两者完美结合起来。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辅助认知工作是为教学服务的,要把它用得恰到好处。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还不够灵活,所以传统教学的优势必须要保留下来,如教师的示范、讲解,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活跃的讨论气氛等。教师用语言能讲解清楚的就不必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模型、实物就能表现问题时就不必用信息技术,需要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不能马上展示具体的直观图,需要让学生动手计算、画图时就不要用信息技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信息技术,哪些适用、怎样用、用多长时间都需要教师好好研究,给出全新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也不能低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方面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表述,利用它可以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而且表述的方式灵活,可以用文字、图形、动画等多种方式多种窗口呈现。利用超文本技术可以提供网状树形结构呈现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还能提高可交互的实验环境,学生可以亲自做数学实验。所以,信息技术手段不仅支持传统的数学教学,而且还能改造传统的数学教学,创设适应信息时代的现代数学教学。

3、探索数学结果与探索过程相结合的原则

计算机的应用要恰到好处,针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使用。计算机在轨迹形成、测量、精确计算、动态表现任意性以使学生发现规律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优势,对数据和图形的处理能力、计一算机的交互能力对数学都极有价值,这些都是很多情况下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4、数学实验与探究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Euler说过: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还需要实验。因此多媒体课件设计时,应该为学生的实验活动和交流搭建平台、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通过观察、实验来获得感性认识;在“实验空间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实验与交流结合起来能凸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合作意识使数学教学更加开放和具有活力,增强数学教学的时代感。

四 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的思考

1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的思考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对此有两种极端的意见:一种是过分夸大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有人提出信息时代的教学应该与粉笔、黑板说“再见”了,教师也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仅是一个问题解答者。而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传统教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实践己经证明这种教学是成功的,为什么要否定 5 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呢?特别是数学教学是以训练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为目标的,他们担心信息技术的引入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两种说法都有其片面性,事实上,教育需要技术融入,信息时代的数学教学也是如此,但是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能取代教师,六十年代美国的“计算机程序教学”的失败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排斥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协同关系。我们时常看到不同的教师使用同样的软件,产生的效果却不同,这里教师的数学修养、教学经验、教育理论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创意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和教师的素质比较起来,后者显然是更关键的因素,同时,在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高度的责仟感,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所不能取代的。我们也曾看到有的教师上课时不用粉笔,所有的知识点都展示在大屏幕上,翻页后学生就看不见了,试想:对一位初学者来说,只能得到一个临时的、局部的印象,怎能有利于对知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而优秀的板书能科学地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具有概括、完整、合理、持久、易操作等特点,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同时,也能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因此,传统媒体有着计算机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作用。

当然,我们不能低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它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与课本和数学词典不同,计算机不是简单的表述数学知识,利用它可以揭示数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而且表述方式很灵活,可以以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多窗口的呈现,如果说使用印刷技术呈现的信息是线性的,那么利用超文本技术就能够以网络状结构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呈现信息。这特别适合于表达。与录音机、录像机不同,计算机可以提供可交互的实验环境,于是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

信息技术或许能引发数学教育的一场革命,它将极大改变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工作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理念。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支持技术、支持环境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时代发展、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它在给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时,也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1)硬件设施制约着整合的进行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具有两种模式:一种基于多媒体教室通过课件的演示来完成教学;一种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因此没有计算机网络硬件为物质基础,整合无从下手。当前对很多学校而言,已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供教师教学演示用,尚未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供学生自主学习用。只有具有整合所需的物质基础,才能进行整合。

6(2)软件设施制约着整合的进行

从现实来看,尽管计算机网络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现有的软件不足或质量水平很难满足实际教学要求,因而教师在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主要选用自制课件作为其使用的主要教学软件,但由于教师很难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开发软件上,而作为教师个人甚至个别学校很难独立开发出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和体现数学教学思想的教育软件。因此教学软件成为制约“整合”的瓶颈,这也是导致多媒体教学在学校里无法“热”起来的原因。

(3)教师素质制约着整合的进行

作为普通中学教师,课多任务重,再要求系统地、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学会使用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数学软件,自如地制作自己需要地课件,能随时解决教学中出现地计算机的硬、软件问题,这不是每个数学教师能完成的任务。另外整合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需要一些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改变以前的老的教学模式,重新学习使用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手段,也不是

三、两天的事情。

(4)现有的教学评价模式制约着整合的进行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俗语道出了中学教师的无奈,学生学业生涯的不堪重负。在整个社会大肆吹捧“考试状元”,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的今天,学校的教学只能身不由己地围着学生的升学率在转。整合已经变成好看不好摘的玫瑰花。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这是个沉重的话题。只有不再用应试教育的那套标准来评估教学整合才会有更大的希望。

五 结语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整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尽艰辛的过程,况且,这种综合运用多媒体的情况对于目前阶段的授课教师的工作量来说,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对于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及党政部门对高考重视的异化来看,对于整合的未来也是一种隐忧。因此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又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 [2] 马志强.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之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 2007.[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一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一一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6]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吴华等.《数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设计原则》[J].数学教育学报,2006,2。

下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划(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划(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抽象的、难以理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论文整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姓名:xxxxxxxx 班级:xxxxxxxx 学校:xxxxxxxx目录一、摘要————————————————————3 二、正文 1、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思考与练习1.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途径与方法的? 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

    信息技术课程

    1. 信息技术课程 2. 信息的概念 3. 计算机概念及组成 4. 初识windows 系统 5. 设置个性化桌面 6. 正确使用键盘 7. 汉字输入方法 8. 维字输入方法 9. 单元测试 10. “写字板......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2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定稿)

    现在的学生很多从幼年时期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的自发式学习更多的是使用计算机玩游戏和聊天,并不了解计算机到底可以做些什么。为此,我们在计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复习资料

    一、单选10题(10分)二、名词解释5题(20分)三、简答5题(40分)四、论述题2题(30分) 名词解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试题库1.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也被定义为 信息技术P2: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

    1、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计划和组织的推动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渠道重点建设,充分利用软件、硬件资源,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