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现状调查问卷
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现状调查问卷
(教师卷)
时间姓名所教科目
一、选择(可以多项选择)
1、你在教学准备时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有:
A、上网B、图书馆C、报刊杂志D、新闻媒体E、咨询周围的人
2、当你收集到所需的信息后,你的做法是:
A、原封不动地照搬B、适当修改后应用C、结合实际修改后应用
3、一般情况下,你使用的媒体有:
A、投影仪B、录音机C、“班班通”D、网络E、其他
4、你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形式:
A、实物展台,展示教学内容B、播放录象资料C、欣赏音乐、画面
D、辅助探究性学习活动E、模拟演示实验F、其他
5、你认为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时间应占一堂课时间的:
A、1/2B、1/3C、1/4D、2/3E、其他
6、你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时间:
A、上公开课时使用B、平时教学中偶尔使用C、平时教学中经常使用
D、有素材就使用,没有素材就不用E、基本不用
7、你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后:
A、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B、学生掌握的知识面明显增大了
C、学生的反响增强了,问题增多了D、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 E、使用与没使用好像没什么区别
8、你认为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A、占用了课堂时间,减少了进行基本功训练的时间
B、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节约了课堂时间
C、有时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时却影响课堂教学
9、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目的有:
A、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B、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C、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拓宽知识面D、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能吸引学生E、为了达到学校规定F、其他
10、你认为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机:
A、教师能收集到的素材随时都可以使用
B、只在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使用 C、在拓展课本知识的情况下使用
D、在教学重点、难点部分使用E、其他
11、你不经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原因有:
A、技能不熟悉B、缺乏教学软件和素材C、准备太费时
D、因设备问题,使用效果不好E、日常教学中没有必要使用F、其他
12、你在平常的教学中,常采用的方式是:
A、传统教学B、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C、二者相互结合13、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
A、通过传统教学的方式完全可以落实新课程理念
B、有的新课程理念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C、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落实新课程理念
D、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落实新课程理念
14、你认为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A、有利于扎实基本功,形成系统的知识与技能
B、有利于教师掌控课堂,随时调节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方式等等
C、有利于节约教学时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当堂所学知识
D、其他
15、你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传统教学的形式有:
A、多读、多练B、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C、游戏、表演、动手操作D、教师讲,学生听
E、其他
二、简答
1、在上述第12题所选答案中,阐述你经常采用某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原因及效果。
原因:
效果:
2、你认为在学科教学中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的方法有哪些?(可用课例说明)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调查问卷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21世纪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也已经在中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份问卷组要对农村中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的了解及使用情况作初步了解,希望您能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选择相应的选项即可。姓名:
性别:
年龄:
所在学校:
1、你认为信息技术与自己学习的关系()
A.非常密切B.较密切C.一般D.关系不大
2、你对信息技术了解情况怎样?()
A很了解B比较了解C只是听说过D不了解
3、你家里是否有电脑()
A.是B.否
4、你掌握计算机的程度如何?()
A.熟练操作B.简单操作C.略知一点D.一点不懂
5、你通常会通过哪种途径来了解实时新闻?()
A.看报纸B.听朋友说C.看电视D.上网看
6、你通常会使用电脑做什么?()
A.上网查找学习资料B.学习知识C.玩游戏等娱乐D.看新闻
7、你所就读的学校教室有配备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吗?()
A. 有B.没有
8、你会通过使用搜索引擎和各类网站来获取学习资料吗?()
A.会B.不会
9、你学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吗?()
A 有B没有
10、你所就读的学校老师有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吗?选择A的同学
请回答下一题,选择B的可以不做。()
A. 有B.没有
11、你学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吗?()
A 有B没有
12.老师应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比例()
A .10%以下B .10%-50%C .50%-80%D .80%以上
13、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通常使用哪种方法来学习?()
A.上网查找B.同学讨论C.请问老师D.书籍查找
14、你会使用下列计算机软件中的哪些?(多选)()
A.WordB.ExcelC.PowerpointD.Photoshop15、你会使用QQ聊天吗?()
A.会B.不会
16.您觉得信息技术在自己学科教学中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A.效果明显B.效果一般C.没有效果D.适得其反
17、结合上面的问题,谈谈你对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的看法?
12、你希望通过什么方法来学习有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 课题级别(国家、省、市、县级):县级
课题负责人类别(主持或参与):主持人
课题成果作者:杨飞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
我校自2010年5月正式启动《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以来,我们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并不断完善和改进方案中的实施步骤。伴随着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课题研究步入正规的研究阶段。为了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将该项课题的前期研究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自购置计算机多媒体后,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的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关系并没有因此发生重大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其作用仅仅停留在辅助教学上,仅仅是教师教学手段的补充。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也就了一句空话。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整合的研究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选择以《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拟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总结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过程中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因素,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或操作程序,同时努力构建起一支新课程意识强,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科研队伍,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同时带动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通过研究,以求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操作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2.通过研究,寻求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最优应用的一般规律及其具体操作方式;寻求提高整合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经验和管理评价机制。
3.通过研究,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确保在试验研究期间,出优秀课例、课件和论文等。
三、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实验总结等方法。采用边应用、边开发、边研究、边反思的方法,不断积累和完善信息资源和整合经验。
四、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
1.良好的课题研究能力和具有强烈事业心的教师队伍是课题研究的最有力的保障和
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较早就在我校开展。大多数教师能把计算机作为新的教学媒体使用,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表现为自主学习增多,同时利用网络技术也导致师生互动方式趋向于更为民主与和谐;教师的信息素养明显提高,开始形成了努力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教师独立制作课件的能力显著提高。
参加研究的10名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对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接受性,业务能力较高,有七人参与过“十五”课题的研究,并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整体较高的业务水平保证了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为课题研究创造了重要环境。
近年来,我校依靠江苏省“校校通”工程建设、“六有”工程建设、“四配套”工程建设和创建“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这一契机,不断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设备,学校在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近百万元,建立了校园网站,配备了两个计算机室,新建了七个大屏幕多媒体教室,配备了1个软件制作室,不断满足研究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备课和教学的要求。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确保实验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初步的研究成果
1.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解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现状。
可以看出,目前教师们对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与劣势有所认识,并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也具有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但是,还存在以下现状:传统教学仍然在多数教师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滞后制约了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观念的落后导致了两种教学方式难以有效结合、设备设施的原因制约了教师们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工作的繁重使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心无力、教学素材的缺乏影响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部分教师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优势互补的必要性,但还没找到二者结合的最佳切合点,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方法还欠缺。
2.学校的信息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和利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结合本校校情,着力抓好资源库建设,组织发动教师积极建设本校的资源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搜集、整理、研制教学资源:(1)互联网上下载。(2)数字媒体资源中获取。(3)把传统方式保存的资源数字化。(4)自主开发文本素材及媒体素材。(5)资源交流。建立涵盖各学科的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改体会、学法指导、音像素材等子库,内设精品试卷、优质教案、优秀课例、精彩课件、优秀论文、教学素材等子库。目前,学校资源库里的课件、试卷、论文、教学素材等资源日渐丰富,为广大师生的学习、交流创造了高效、及时、便利的条件。
3.积极探索适应本校实际的信息技术与农村传统教学模式整合的新途径。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绝不是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相加,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而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课题组将组织教师们系统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传统教学论、学科教学法理论以及现代教学理论。运用所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对照检查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两种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
(2)进一步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的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成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也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前一阶段的全员培训,大多
数教师已经能够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但是,仍有一部分相对而言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比较吃力;即使是一部分已经能够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师,也存在着不能得心应手地熟练运用的问题。另外,就目前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层面,真正能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教师还很少。因此,还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手段的培训。
(3)努力探索在学科教学中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方法。
从调查数据来看,我校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并且也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但是,不少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新理念,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上已经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要么一味地追求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声、光、电的刺激和热闹的课堂;要么过分地依赖传统教学的经验;要么虽然意识到两种教学优势互补的必要性,可苦于找不到两者之间的切合点。因此,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应该把重点放在探索学科教学中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方法上。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
(4)重视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甚至连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都将成为空谈。因此,我们除了要努力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和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还要由教师自己进行开发,寻找和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建立专题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5)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能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教学模式很多,而且因学科而异。每位教师都应该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能实现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
六、下一阶段研究设想
(一)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虽有一定收获,但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体现在:
1.少数实验教师课堂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得到真正转换,对整合的理解还不很到位。
2.制作课件能力不高,课件档次不高,资源库建设力度尚需加强。
3.在实验前期,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不够。
4.探索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修改和完善。
5.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同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下阶段的研究设想
1.前期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英语的整合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撰写了整合研究报告,以及一批论文,对信息技术与常识技能科教学整合涉及不多,今后将适当拓展一些研究内容。
2.积极创造条件,推广现有的成果与经验,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各学科中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3.继续完善学校的硬件环境建设,抓好校本培训工作,组织好理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题培训,让教师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最佳时期,并能根据教材特点,本着实效的原则,灵活运用。
4.多媒体课件及学习资源的设计向系统的资料库、教学库的方向发展,为教师的二次开发提供方便。
5.如何运用在线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网络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传统教学媒体,如粉笔、黑板、挂图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依托,成为发展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目的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构建一种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模式。因此,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我们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把学习看作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即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其“万物于眼前,观古今于须臾”的特质,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拓展学习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正因如此,“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共识。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自购置计算机多媒体后,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的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关系并没有因此发生重大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其作用仅仅停留在辅助教学上,仅仅是教师教学手段的补充。它更象是录像,只能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以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作为信息源的功能,其“双向交互性”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并没有形成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其中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也就了一句空话。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整合的研究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选择以《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拟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总结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过程中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因素,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或操作程序,同时努力构建起一支新课程意识强,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科研队伍,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同时带动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通过研究,以求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经过研究,将探索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模式:把电脑定义为学具,有效地辅助学生认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他们从目标到任务、步骤等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可以看出他们都力图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学科教学体系中。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将计算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在我国,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自此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CAI);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阶段。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指,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伴随着经济、社会、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教学首先要更加贴近生活,结合实际。应该少讲知识,简化头绪,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教学中应引进现代化手段,例如录音、录像、网络等等,以提高效率。一方面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的阶段,因此同类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刚刚起步。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该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资源发生关系后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是,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2.未来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它是针对传统课件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软件模式。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原则的设计思想充分注重了人的主体性,为学校课堂教学过程提供了可供师生自主使用与组合的积件素材库,将CAI与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又重新交给教师和学生。
四、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重难点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从学生的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广泛的认知范围,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有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会学科知识的有效运用,在想学、乐学、会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信息素养,实现全面素质的提高。
2.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过程中转变观念,让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的“讲解员”、“指导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培养兴趣,掌握技能,形成特长,提高素质、同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并在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实验的操作经验。
3.从媒体层面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中媒体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
4.从教学层面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中使教学内容的星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多种新型教学方注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怎样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最优化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成了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中,根据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和实施的具体情况,所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寻找问题所在,提出合理改革意见或方案,调整研究计划和目标,使研究者在不断地调整过程中得到启示。
2.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分析现代教育媒体在小学教育的应用与实践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兴趣爱好产生的影响。
3.经验总结法:
根据研究计划,各年级对阶段或全过程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工作,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就是以教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进行整合。
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所以,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该是生活化、前沿化的。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注入了时代活水,它蕴藏的教学资源是浩如烟海。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听百家言语,看百家思想。
2.信息技术与教学形式的整合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由于受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于发挥,因材施教难于落实,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则为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授课形态,采用更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比如教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用于自己的讲解,也可用PPT或其它制作工具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体,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3.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主体教育、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民主化教学也成为广大教师的日常话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是交互性、开放性、多媒体化、全球化的全新视野。网络下的协作学习便是其中一种,它有利于促进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计算机网络为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它大大扩大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支出。在基于 internet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竞争、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协作学习。并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学习,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崭新姿态。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一)理论学习阶段:(2010.5—2010.9)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发展动态,充分认识转变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育手段的重要性,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和切入点、组织课题参与人员系统训学习有关运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对全体实验人员进行运用信息技术培训。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明确分工。
(2)确定研究方向,拟订课题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提交上级部门审批;制定具体措施计划,完成各子课题方案。
(3)健全、完善课题实验的相关制度。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0.9—2011.6)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参与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与学,探索有效的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模式,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教与学的优化,从而达到提高课处效率,进而培养高素质现代人才的目的。
(1)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根据研究目标按计划有步骤地分阶段实施。
(2)加强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类、多形式培训教师,更新观念,学习人本主义理论、现代传播理论、信息技术技能理论等先进理念以及计算机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实验教师的研究操作能力。
(3)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相互听课、评议,注意信息反馈,及时纠正方案,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编辑优秀教案和课件、案例等,做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的档案工作。
(4)边实验边总结,在适当的时候将邀请专家对该课题进行中期评估,以便调整实施计划。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1.7—2011.1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优秀论文结集,教师研究个案结集等课题结题工作,并着手推广成果与后续研究工作。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保证
(一)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本课题组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我们不仅思想先进,思维活跃,且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课题实验研究和操作实施。其中,课题组负责人杨飞同志,是运小教导副主任,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曾主持市级课题研究,并已经结题,还多次参与市县级课题研究;林茂华同志,2009年取得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响水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曾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并已经结题,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县获奖;于兰梅老师,本科学历,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曾在市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蒋清明老师,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多次在各级论文比赛中获奖;张晓玲老师,响水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曾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并已经结题,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县获奖;高冬黎、王淼、刘红梅、王声红、郭玉红、程庭辉等同志的很多教育论文在省市县级论文评比中获奖,他们思想先进,有旺盛的精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能力胜任此项课题的研究。
(二)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始终奉行“科研兴校”的理念,积极主张和全力支持申报县、市级课题,并将科研经费支出放在学校所有支出的首位,从而使本课题的科研经费得到了充分保障。
(三)课题研究经验丰富。
由于我校在前几年有几个市级“十五”课题顺利结题,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意识,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将为本课题的试验、论证和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农村信息技术调查问卷
农村信息技术调查问卷
当今,以信息技术(IT)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给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IT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现状,以便更好地普及IT技术,帮助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
1.您的性别: □ A.男 □ B.女
2.您的年龄: □ A.20-30 □ B.30-40 □ C.40-50 □ D.50以上
3.您的学历: □ A.小学及以下 □ B.中学 □ C.高中 □ D.大学及以上
4.您主要从事何种类型农业: □ A.水稻种植 □ B.蔬果种植 □ C.乳畜
5.年收益如何: □ A.5000元及以下 □ B.5000-8000 □ C.8000-10000 □ D.10000以上
6.您平时主要通过何种渠道来获取农业方面的相关信息与技术: □ A.报纸 □ B.电视 □ C.网络 □ D.各种宣传,培训 □ E.其他
7.在平时的农业生产中,有无应用到相关IT技术(如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等等):
□ A.是 □ B.否 □ C.不了解
8.有无听说过农业IT技术的讲座或培训:
□ A.听说过,并参加过 □ B.听说过,但未参加过 □ C.从未听说过
9.村里是否举办过相关的农业IT技术讲座或培训: □ A.是 □ B.否 □ C.不了解
10.你觉得在农村普及IT技术是否将推动农村经济,更好地为农民创造经济效益:
□ A.是 □ B.否 □ C.不太关注
11.如果村里今后举办类似的讲座或培训,您会愿意参加吗?
□ A.会,一定会参加 □ B.可以考虑参加,视情况而定 □ C.不会,太忙没时间 □ D.不会,对这方面不感兴趣
谢谢你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