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信托业务的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5篇)

时间:2019-05-12 14:3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信托业务的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信托业务的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

第一篇: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信托业务的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

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信托业务的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

通过银信合作延伸传统银行服务功能、提升整体竞争力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银信业务也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种类之一。在当前的银信业务合作中,除信托对接理财这一合作模式外,通过代理模式进行合作也迅猛发展,潜力巨大。本文拟从商业银行的视角,对银行开展代理信托业务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并结合业务开展实践,就如何控制相关风险给出建议。

一、代理信托业务的内涵与外延

根据当前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实际开展情况,目前,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信托业务主要依据是《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其中,第十六条规定:“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可与商业银行签订信托资金代理收付协议。委托人以现金方式认购信托单位,可由商业银行代理收付。信托公司委托商业银行办理信托计划收付业务时,应明确界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商业银行只承担代理资金收付责任,不承担信托计划的投资风险。信托公司可委托商业银行代为向合格投资者推介信托计划。”

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商业银行代理信托业务指的是:商业银行接受信托公司委托,利用自身资金结算、客户资源等优势,提供信托资金收缴、划付及信托收益分配等服务,并根据信托公司委托,代为向合格投资者进行推介的一项中间业务。

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商业银行除直接代理信托公司成熟的相关信托项目外,还可以积极发挥丰富的项目资源、广泛的渠道资源及专业的人力资源,并从更好的维护和满足自身客户关系角度出发,挖掘机构和个人客户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与信托公司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代理信托业务除作为一项普通的中间业务外,也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巩固和争揽客户资源、补充和提升传统银行服务功能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开展该项业务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目前,针对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信托业务的风险问题,已有研究专家和学者有过一些分析和探讨。笔者尝试从商业银行角度,结合中国信托环境,以及当前业务实际运作情况,希望在系统性、应用性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当前业务环境特点

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信托业务面临如下业务环境:

一是信托行业经过六次整顿后快速发展,信托行业从业人员大量增加,信托公司运作管理和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能力等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中;

二是投资者对信托资产管理本质的认识仍处于较初始阶段,对信托计划产品的参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仍是基于对银行的信任;

三是在当前的业务环境下,如信托产品运作出现纠纷,除直接涉及的信托公司外,投资者也会直接找到代理银行,代理银行会面临潜在的声誉等风险。

(二)双层风险分析范式

基于上述实际业务环境,从积极、稳健推动该项业务发展的谨慎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信托业务要慎之又慎。不能简单的将其定位为一项代理性质的中间业务,而疏于对信托产品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把关注的视角延伸到产品层面。笔者认为,代理信托业务主要潜在风险如下:

1、产品自身层面

信托产品自身因潜在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及信托公司运作风险等,客观上存在信托产品最终无法按预期收益率水平如期兑付、甚至发生投资者资金发生损失的风险。

2、代理层面

代理层面风险主要包括合规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

(三)控制措施

1、针对信托产品自身风险,一是严格选定合作信托公司、加强信托项目准入,通过选择综合实力较强的信托公司,以及风险可控的优质信托项目以减少相关风险;二是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做好信托计划成立后的动态关注和沟通工作,并做好代收付专户与保管账户的对接及对保管账户的资金监控;三是对于受证券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的证券投资类、股票质押类信托项目,要加强每日盯市;对于各类融资类项目,加强日常跟进,防范潜在风险。

2、针对代理层面风险

(1)针对合规风险,在业务开展时,要求合作信托公司须具有经营信托业务资格,符合银监会关于设立集合信托计划的主体资格规定。同时,要求其按照规定,向其法人所在地以及业务开展地银监局履行必要报备手续。另外,银行在获得内部审批通过之后,亦应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银监局报备,确保此项业务合规开展。

(2)针对声誉风险,一是明确与信托公司合作的定位及职责分工。严格执行“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计划,银行代理资金收付”的原则。在与信托公司签订的收付协议中,明确银行只承担代理资金收付责任,不承担集合信托计划的投资风险;

二是加强推介环节的管理:要求理财经理在信托产品推介过程中,不得夸大宣传,不得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不得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要向客户充分揭示信托计划的风险,提示信托投资风险自担原则,防止出现可能影响银行声誉的现象。要求在推介过程中,必须了解客户的资产情况,并进行风险测试,选择真正需要信托产品并能够承担投资风险的高端客户;

三是要明确向投资者揭示银行仅作为资金代理收付银行的角色,并由客户签字确认。同时,告知其如所购买的产品出现问题时请其与产品的受托管理机构进行沟通等。

(3)针对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制订代理信托业务操作细则,对代理资金收付各操作环节进行明确规范,要求辖属各经办网点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具体的代收付操作。

(4)针对理财经理、其他相关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潜在的道德风险,通过严格的制度规范、岗位制衡,并纳入银行对理财经理及相关业务人员的管理和内控体系进行控制防范。

三、相关建议

(一)明晰该项业务的整体定位及运作管理架构

商业银行开展该项业务要明确其业务性质和定位,不能简单的仅视为一项纯代理业务,而应该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审慎、尽责、稳健开展。

由于该项业务属于新兴业务,涉及与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又涉及公司、个人客户的投融资需求。因此,需要很好的协调和发挥多部门的优势和资源,充分联动。建议商业银行内

部明确由负责金融机构合作的部门,负责该项业务的统一管理和规范。公司业务部门和负责高端个人客户的部门(如私人银行部等)可以积极配合和协助,共同推进。

(二)制订统一的信托公司合作管理办法

由于信托产品的受托管理主体是信托公司,因此,信托公司的综合实力、人力资源、业务经验、公司治理、风控能力等直接影响到信托计划的运作及到期兑付等情况。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建立统一、规范、有序的信托公司合作管理机制非常必要。特别是监管部门加强信托公司资本约束后,这种要求更加重要。

建议商业银行从信托公司准入、差异化合作政策、业务合作额度管理、动态关注评估等方面建立统一的标准,并统一由负责金融机构合作的部门全面负责,以有效监控和管理商业银行各级机构与信托公司开展的各类业务合作。

(三)建立有效的代理审批机制及日常管理机制

根据该项业务的特点,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信托业务,应建立由牵头管理部门负责、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跨部门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除牵头管理部门外,建议风险部门、公司业务部门、个人金融部门、财务部门等共同参与,综合各个部门的专业意见,权衡风险收益特征,从多维度进行分析和评估,最终确定是否开展。

信托计划成立后,虽然信托产品受托管理人为信托公司,银行仅为代理机构,但从积极负责的态度出发,建议商业银行建立必要的代理产品管理机制,设定专门的岗位和人员,负责代理信托产品的日常管理和信托公司沟通事宜。督促和协调信托公司认真负责的做好产品管理工作,并及时与投资者沟通,发现问题及时预警,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潜在风险。

(四)建立应急处理预案

除上述措施外,建议商业银行根据代理信托业务特点,建立必要的应急处理预案,主要包括内部应对处理流程、对外与信托公司和客户沟通机制及其他必要的应急准备措施等,以防范极端和不可预测的事件。

第二篇:信托代理收付业务合同

银行信托代理收付合同

(合同编号:***8)

2011年6月

甲方(代理方):住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委托方):

住址:

法定代表人:

为实现甲乙双方的资源及优势互补,甲方愿意为乙方推出的【xx-xx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本信托计划/信托计划)进行代理信托资金收付、资金清算和信托利益分配等。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合同,共同遵照执行。

第一章 信托计划要点

第一条本信托计划名称:xx-xx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第二条本信托计划的委托人:中国境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及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第三条本信托计划的受托人:xx信托有限公司

第四条本信托计划规模:人民币30000万元,最低成立规模为人民币10000万元,以实际募集资金金额为准。

第五条本信托计划合同份数不超过自然人投资者人数不超过50个;单笔委托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资者和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

第六条本信托计划期限为 18个月,满12个月可提前结束。从信托计划成立之日起计算。

第七条信托计划的起点金额不少于人民币100万元,并以10万元的整数倍递增。

第八条本信托计划推介期自2011 年 5 月 25 日至 2011 年 6 月14日,信托计划成立日以信托计划约定为准。在推介期内,若签订的转让协议不超过数额份(含数额份)且实际募集资金已达到10000万元人民币,推介期提前终止。推介期结束时,若实际签订的信托合同募集资金总额低于人民币10000万元(不含本数),本信托计划则不成立。

第二章 信托计划资金代理收付

第九条甲方仅按本合同约定履行代收代付职责,对信托计划的投资风险和信托资金的用途、投向不承担任何法律或经济责任,不垫付资金。

第十条参加本信托计划的委托人必须由委托人本人将资金交至甲方指定的营业网点,填写并签署【xx-xx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资金缴款凭据,甲方应负责指导委托人填写,并保证凭据上应注明以下内容:

委托人是自然人的,应写明姓名、身份证(或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号码、资金缴付方式、用途。

委托人是非自然人的,应写明名称、营业执照注册号码(或社团法人证书号码)、资金缴付方式、用途。

第十一条信托计划推介期结束后,甲方应将其代理收付的“客户明细清单”送交乙方。第十二条甲方应保证其在甲方范围内代收不超过50位委托人的投资资金(不含认购资金在人民币300万以上的委托人及机构投资人签署的合同),每位委托人认购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含)人民币。

第十三条乙方负责本信托计划文件的制定(包括信托合同、信托计划简介、风险申明书等)。

第十四条为保证本信托计划的顺利发售,甲方成立专门的发行工作指导小组,乙方派出专业人员予以配合。甲方负责组织、协调其网点代理收付投资资金的工作,但不得通过公共媒体宣传信托计划。乙方负责组织、协调信托计划的整体工作。

第十五条甲方按乙方要求指导委托人将信托资金及时、准确地划至乙方指定如下信托资金归集账户:

户名:

开户行:

账号:

第三章 资金清算及信托利益分配

第十六条为了配合完成本信托计划资金的代理收付工作,乙方应在甲方开设本合同第十五条所述的信托专户,同时委托甲方办理双方合作期限内的资金清算。

第十七条甲方承诺为本信托计划的每一位委托人(受益人)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用于委托人(受益人)信托利益的分配和资金结算。

第十八条本信托计划期满,在信托利益分配日前,由乙方根据甲方提供的“客户明细清单”编制“信托利益分配清单”。乙方应根据本信托计划的安排,及时向甲方提供加盖乙方公章的“信托利益分配清单”。

第十九条甲方应根据乙方提供的“信托利益分配清单”,在信托利益分配日,将信托利益直接划至信托合同中所载明的受益人信托利益分配账户。因乙方未及时提供“信托利益分配清单”、所提供“信托利益分配清单”错误或其他乙方原因造成本信托计划受益人无法获得应分配信托利益的,由乙方负责解决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章 手续费的支付

第二十条乙方按照甲方代收的每笔信托合同的信托资金金额,收取代理收付手续费,手续费按下列标准计算:

代理收付费=信托成立时银行代理收付的信托资金金额×%×信托计划实际存续天数/360+开放期银行代理收付的信托资金金额××自开放期结束之次日至信托计划终止日之间的实际天数/360。

年化手续费率:/年

产品期限:年,满1年可提前结束。

代理收付手续费的支付:

首次代理收费费用分两笔支付,第一笔代理收付费于信托计划成立且受托人收到贷款人支付的第一次利息后10个工作日内支付,支付金额为:信托成立时银行代理收付的信托资金×%;第二笔代理收付费于开放期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支付,支付金额为:开放期内银行代理收付的信托资金×%×开放期结束之次日至第一个信托届满日/360。

第二次代理收付费,于信托计划结束后的10个工作日内支付,支付金额为:银行代理收付的信托资金金额总额×%×(信托计划实际存续天数-360)/360。

第二十一条乙方应在甲方按本合同规定将信托资金划转至甲方指定账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宣布信托计划是否成立。

第二十二条甲方指定的手续费收款账号如下:

户名:

账号:

开户行:

第五章 甲乙双方的其他权利义务

第二十三条若甲方未按照本合同规定执行,所产生的一切责任和损失由甲方承担;若乙方未按照本合同的规定执行,所产生的一切责任和损失由乙方承担。

第二十四条因信托计划执行所产生的一切争议或纠纷均与甲方无关。乙方与甲方另有约定除外。

第二十五条乙方、委托人与其他任何第三方之间的与本合同项下代理服务无关的任何合同约定或争端纠纷均与甲方无关。除非另有约定,委托人、乙方均不得要求甲方承担其他义务与风险。

第二十六条甲乙双方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同意单方面终止本合同的,须向对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发生下列情况,甲乙双方任何一方均可免于承担违约责任:

1、任何一方按照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或国家有权的司法或行政部门的要求,未履行本合同项下的义务。

2、因非任何一方的过错而导致的通讯故障、电力供应暂停、计算机系统故障或其他不可抗力事件而未能履行本合同的义务。

第二十七条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合同履行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进行友好协商或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应按以下第_1__项规定的方式解决:

1、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向______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二十八条本合同自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至本信托计划终止之日起20个工作日终止。本合同一式四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乙双方各执二份。

甲方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

年月日

乙方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

年月日

附件:

________信托计划委托人承诺书

至银行分行:

本人志愿加入信托公司(以下简称“信托公司”)设计并推出的“信托计划”(以下简称“信托计划”),现就有关事宜向贵行作如下承诺:

一、在签署信托文件前,本人已仔细阅读信托合同等信托文件以及其他有关信息,完全了解信托计划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自主做出签署信托合同及其他信托文件的决定。

二、本人已清楚:银行分行在此业务中仅为信托计划资金收付业务的代理人,银行分行仅按照信托公司的指令,代理该信托计划的资金收付业务。

三、本人明确银行分行不保证信托公司所提供信息及资料的真实性,不对信托计划的收益承担任何责任,也不介入信托计划各方的任何纠纷,不承担信托计划产生的任何风险。本人向贵行保证,不因该信托计划资金收付代理行为之外的任何问题追究银行分行的法律责任。

特此承诺。

信托计划委托人签字:

年月日

第三篇:商业银行个人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

个人金融业务是20 世纪80 年代兴起的一项新兴银行业务,最早出现在美国,之后在欧洲及亚洲的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推广,现在已成为世界各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按客户对象划分出的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的金融业务,是对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的银行及其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总称。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项目来分,个人金融业务包括:资产类个人业务(个人信用贷款、个人抵押质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负债类个人业务(本外币储蓄存款、存折存款、存单存款、个人支票账户存款、银行卡存款等)和中间类个人业务(个人汇兑业务、外币兑换业务、旅行支票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个人投资业务等)。个人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目前,据初步估算,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与此同时,按照2009年预测的2010年全国人口数据13.48亿计算,人均GDP为29534元人民币,合4361美元。这个过程的实现使得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得到结构调整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和理财方式发生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尚处于摸索阶段,再加上商业银行个人业务长期受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政策性风险等风险的影响,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底下且居民个人投资理财难以得到有效的实现。因而如何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尤其是个人业务领域的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录

第一章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现状分析„„„„„„„„„„„„„„„„„„„„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负债类业务现状分析„„„„„„„„„„„„„„„ 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现状分析„„„„„„„„„„„„„„„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中间类业务现状分析„„„„„„„„„„„„„„„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风险存在的风险类型„„„„„„„„„„„„„„„ 第三章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风险的防控对策„„„„„„„„„„„„„„„„

第一节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第二节 完善个人资信档案„„„„„„„„„„„„„„„„„„„„ 第三节 制度建设及风险控制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个人金融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给商业银行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然伴随一定的风险,而其中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政策性风险等风险越来越成为制约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对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及风险控制机制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这些风险和制约因素, 文章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

【关键字】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制约因素;风险控制对策

第一章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按客户对象划分出的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的金融业务,是对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的银行及其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总称。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项目来分,个人金融业务包括:资产类个人业务、负债类个人业务和中间类个人业务。

一、商业银行负债类业务分析

商业银行对个人的负债业务主要是对个人提供各种存款服务。由于存款利率在我国还未市场化, 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的存款业务品种比较单一,各银行之间几乎没有差别。由于利率管制的存在,一方面, 商业银行不能通过提高利率来吸收存款,只能通过改进服务或者通过员工的私人关系拉存款;另一方面,近几年商业银行存差不断扩大, 目前全国商业银行的存差约3 万亿元左右, 储蓄存款的增势不减。因此, 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条件也无法将业务管理的重心放在拉存款上, 而应该考虑如 何将资金很好的用出去, 产生良好的晋级效益, 否则, 即使吸收的存款更多, 也会使得商业银行的效益越差。因此,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背景下, 商业银行应该坚持贷款立行, 而不是存款立行。

二、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分析

商业银行针对个人的资产业务主要是对个人提供贷款业务。贷款业务主要有住房贷款、装修贷款、汽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助学贷款、旅游贷款、存单(保单)质押贷款、个人创业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等。另外, 信用卡(准贷记卡和贷记卡)消费信贷正起步。长期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贷给国有企业使用, 国有企业的效益比较差, 造成了商业银行的效益低下且不良资产比率过高。因此,近几年商业银行普遍重视消费信贷的发展, 特别是住房和汽车贷款增长迅猛。据《上海中资商业银行2008个人消费贷款报告》,截至2008年末,各中资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672.37亿元,比年初增长20.16%。其中,信用卡透支、个人汽车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为25.14亿元、43.66亿元、3164.41亿元。2008各类消费贷款均保持增长态势,个人汽车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住房贷款的增幅分别为62.90%、32.10%、10.71%, 消费信贷正逐步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消费信贷的资产质量从目前来看要优于对企业发放的贷款, 据统计, 目前四大银行消费信贷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1% 左右。因此,加强银行自身消费信贷的办理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绩。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动用或较少动用自有资金, 依托资金、技术、机构、信誉、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特殊的功能与优势, 以中介身份为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或佣金的金融活动。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包括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信用证业务、租赁业务、咨询业务、代保管及其他业务等。近几年, 为了满足个人的金融服务需要,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不断, 中间业务的具体品种已经比较丰富。针对个人的中间业务主要有代理发行和兑付国债、企业债券;代理收付、代理买卖外汇、代发工资、代理保险、代理证券(银证通)、代理基金、个人理财咨询、代理保管、出租保险箱。但是,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贡献的利润还不到利润总额的10% , 对个人开展的中间业务其贡献的利润所占比重自然更低。由于中间业务的风险很小, 甚至是无风险的业务,因此其风险控制的问题不是很突出。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存在的风险类型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已成为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优化自身结构,提高资产质量,改善经营效益而大力开展的战略性支柱业务。随着个人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银行其自身积累的风险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由于个人收入的变动、银行风险控制措施的不力、政策性变动的冲击以及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都给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带来潜在的风险。因此,加强个人业务风险管理,提高个人业务风险防范能力,必然成为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常见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交易中一方无法履约而造成另一方损失的可能性,在借贷关系中就是债务人没有如期偿还债权人的债务而造成的债权人损失的可能性,所以信用风险也称作违约风险。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履约的能力;二是履约还款的意愿,这主要由债务人的品质决定的。

信用风险概率分布具有非对称性。这主要是由于因为债权人的收益是债务利息,而债权人的损失却可能是本金和利息的同时损失,这相比债务利息大得多。此外,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开展是为了吸引新的客户以扩大利润增长点,而良好的信用基础是开展此项业务的必要条件,有利于增加客户的忠诚度,直接影响客户和银行的长期合作。

二、法律风险。

我国的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由于起步较晚,对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立法规范相对滞后。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在此方面的规定尚不健全,当前适用于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规定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空白。个人业务的法律性质定位问题也至今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目前商业银行在从事个人业务时往往分不清债权债务性质产品和委托信托产品的区别,实践中往往存在违反现有的相关文件的问题,导致法律纠纷。这不仅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也不利于商业银行和相关监管部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2006年底,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的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商业银行将在本土市场上迎接来自国外各大银行的全方位竞争。同时,随着我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以及金融创新和综合经营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市场风险不断增加。然而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仍然集中在操作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上,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风险管理的需求。因而现代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对于我国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操作性风险。

操作风险有多种定义。广义的操作风险是指除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包括内控失效风险、流程失效风险、信誉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收购风险、系统和技术风险、税收风险和监管风险等。

个人金融业务操作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信贷员调查不实、审查不严,未落实有效抵押登记手续,对借款人、保证人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还款能力的调查核证、分析判断明显有误;信贷员与客户相互勾结,利用虚假的材料骗取银行贷款,形成假按揭:办理汽车消费贷款过程中,过分依赖保险公司的履约保险,忽略了对借款人资信、第一还款来源和汽车交易真实性的调查:一些汽车经销商、营运车公司往往通过自己的员工、亲戚、朋友,甚至利用农民充当购车者,骗取银行贷款。“假个贷”对商业银行个贷业务发展构成严重危害,成为商业银行个贷业务发展的沉重包袱和障碍。

五、政策性风险。

随着国家一系列物价调控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自2011年2月18日央行宣布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以来,这已是央行自2010连续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后,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分别达到19.5%和17.5%的历史高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业的经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银行需要重新进行资产配置,将收益率高的贷款和债券投资调拨至收益率低的存款准备金,虽说对于银行整体的盈利水平影响很小,但我们仍然应当认识其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这使得商业银行的可使用资金规模缩小,流动性风险增大,而且利率与经济波动也会造成的客户违约风险增大,可能使商业银行个金融业务面临更大的风险。

第三章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风险的防控对策 现代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银行的盈利必须通过承担风险才能获得。现代金融理论认为:银行就是一部“风险机器”。它承担风险,转化风险,并且还将风险植入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再加工风险。风险对于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银行获利的手段,又是蚀利的原因。防控对策不当,风险就会侵蚀银行利润,股东投资就得不到预期回报。严重时风险还会进一步侵蚀银行的资本,极端情况下,银行将会破产倒闭,股东血本无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个人业务风险的防控对策对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下面依据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的风险类型,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一、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信用风险防控

二、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法律风险防控

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市场风险防控

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操作性风险防控

五、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政策性风险防控

第四篇:商业银行如何开展黄金业务

商业银行如何开展黄金业务

摘要:从国际黄金市场的发展来看,商业银行凭借其市场交易中介这一角色起着很重要的枢纽作用,它们为黄金市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交易平台,为客户提供代理交易服务,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商业银行为黄金市场交易造市或做市,活跃市场,促进了市场的流通。随着我国黄金市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黄金的年均消费总量有到了大幅提升,这无疑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黄金业务提供了极好的历史机遇。面对国内黄金市场的无限商机,该如何发展黄金业务,成为商业银行亟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黄金业务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进一步发展黄金业务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黄金业务,对策

自200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四大行开办黄金业务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逐步介入黄金市场,创新产品,拓宽黄金市场外延,不断发挥自身渠道优势,活跃市场、在繁荣了我国的黄金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国际黄金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商业银行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黄金市场中,其市场成熟程度的标志就是商业银行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因而,在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进程中,探讨如何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就显得很紧迫。

一、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分类

根据国际通行的分类,商业银行开展的黄金业务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一般商业银行业务

主要包括黄金交易清算服务、黄金实物交割、黄金保管、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和黄金交易所提供授信额度。

(二)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方能进行的黄金业务。包括:代理和自营黄金现货买卖业务、黄金融资、黄金寄售、黄金租赁、同业黄金拆解、设计各种金融黄金衍生品交易工具和个人黄金业务等。

① [1] 许云超.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拓展黄金业务的思考[J].今日科苑.2011(02)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黄金业务的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开展状况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黄金自营交易业务。商业银行通过参与场外市场开展黄金自营交易,如伦敦黄金市场等;也通过场内市场开展黄金自营交易,如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等。一方面商业银行可将黄金视为资产配置的品种,通过投资黄金,建立黄金实物库存,为黄金贷款、黄金租借、实物品牌金相关产品的开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可依据其经营策略,在准确预测未来黄金价格的走势的基础上,高抛低吸,赚取价差。

截至2010年12月末,商业银行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参与了130.6吨的黄金期货交易,同年底,共有l9家商业银行参与了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自营交易业务,当前,总成交黄金数量达到了3051.22吨,通过境外交易对手交易了3060吨黄金。

(二)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业务

上海黄金交易所为了方便投资者入市参与交易,为个人和企业投资者提供了代理平台,接纳了国内商业银行作为所金融类会员。商业银行在参与过程中则收取了佣金和手续费。截至2011年末,共有19家商业银行参与了上海黄金交易所代理交易业务,累计成交1023.66吨,其中代理个人累计成交806.32,占代理业务总量的78.77%,代理企业累计成交217.34吨,占比为11.23%。

(三)账户金业务。又称纸黄金业务,指商业银行作为做市商向个人投资者开展双边报价,客户通过低买高卖获取价差收入,商业银行通过对客交易及相应的平盘交易赚取价差收入。客户购买的黄金份额在账户中记录,不能提取实物黄金。账户金按币种可分为人民币账户金和美元账户金。截至2011年末,我国商业银行账户金累计成交3022.80吨,其中,人民币账户金累计成交2367.12吨,美元账户金累计成交655.68吨。

(四)实物金销售与回购业务。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相继开展了实物金销售与回购业务,比较典型的有建设银行的“建行金”产品、工商银行的“如意金”等。截至2011年12月底,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完成了168.65吨实物黄金销售和回购业务。

(五)黄金租借业务。用金企业和产金企业是商业银行黄金租出业务的两类主要企业类型。用金企业在满足生产周转所需黄金的同时,可以通过黄金租借业务,降低市场风险,规避金价波动对企业财务的冲击。产金企业通过向银行租借 黄金,把未来将要生产的黄金提前销售,在市场上抛售以获得用于经营和投资所需资金,然后用未来生产的黄金归还。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黄金同业拆借业务累计成交10.82吨。

(六)黄金寄售业务。黄金寄售业务主要是为了弥为补国内黄金市场供求缺口,平抑市场供求矛盾。一般是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和授权下,商业银行从境外机构进口的黄金,随后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出售黄金。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黄金寄售业务有逐步减少的趋势。

(七)其他黄金业务。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开发了除上述六类传统黄金业务之外的新业务,比较典型的有黄金仓储、清算、交割业务,黄金积存业务,黄金挂钩理财产品,黄金代保管业务,黄金套期保值业务,黄金质押贷款业务,黄金信息咨询服务等。②

三、国有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黄金管理体制滞后

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动,原有的国内黄金购销体制和利益格局的维系基础正在动摇,新的变化了的市场化环境与原有的有管理体制产生了日益严重的不兼容性矛盾。央行的监管重点还不能市场的需要,对制定市场规则、审查没进出口市场主体资格、违法违规惩处和规范市场准入和退出等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相关配套措施严重滞后,这种状况也直接导致了了民间黄金市场的出现。

(二)国际国内黄金市场分割

当前,我国的黄金市场参与交易的会员仅限商业银行和国内用金企业和产金企业,真个市场还比较封闭,黄金的进出口还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时间上也没有实现一天24连续的与国际市场进行的同步交易。

(三)黄金衍生金融产品缺乏,黄金产品差异化程度欠缺

从总体上看,产金、用金企业和社会公众的黄金消费需求在黄金市场形成后通过市场得到了满足,但是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类产品还停留于获得实物,而不是投资和保值。还没全面推出黄金衍生金融产品,如黄金期货、黄金远期、期权产品等,黄金市场还不能为投资者提供转移价格风险和发现、增强流动性、传递市场价格等作用。

② [2] 刘小亿,刘飞.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黄金之路”[J].投资研究.2010(11)

四、我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对应策略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比这人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具体入下:

(一)重点拓展个人黄金业务

个人黄金业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记账式黄金买卖,其业务特点是个人投资者在银行开立黄金账户,以“无纸化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二是实物黄金买卖,这已从原来的金币、黄金饰品扩展到金条买卖。个人投资者可通过银行柜台、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交易方式进行黄金买卖,通过赚取差价获利。把个人黄金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档前应重点拓展的业务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两点:

1.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黄金业务是民间资本寻找出路的需要。

当前,在股市低迷、楼市前景难料的情况下,大量民间资本急需寻找可获利益的新投资领域。据有关专家《黄金投资价值研究报告》,在金融指数下滑的情况下,黄金具有逆向上攻的特性,即国际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比较结果是向上升的,而其他投资工具(以股指收益为例)与风险综合比较结果是向下走的。

2.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黄金业务也是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直接收益和附加收益的需要。

从长远来看,商业银行可将个人黄金业务融入传统私人理财业务中去,推出私人理财新业务。③

一是推出个人黄金的“零存整取”业务,储户可以定期将一定数额的资金存入银行指定黄金储蓄账户,委托银行购入黄金,达到一定期限后可前往银行提取黄金,或委托银行按市价将黄金卖掉,提取现钞。这种业务实现了黄金交易和储蓄业务的联动关系,满足储户的保值投资与储蓄的双重需求;银行也借此利用分批购入成本法降低黄金购入成本以避免价格波动风险。

二是开展个人黄金质押贷款,以个人黄金储蓄账户中的黄金数量为依据,按照市价给储户提供一定折扣比例的黄金贷款,提高储户资金的流动性,但又不损失潜在黄金储蓄收益。对银行而言,此项业务类似于当铺的质押贷款,但又没有鉴定真伪、保管当品的成本和风险,并且在账户黄金作为担保的前提下,开展该业务的安全性极高,故而极具发展潜力,在目前市场条件下可尽力拓展。

(二)着力推进套期保值业务

③ 3] 赵斐,王玮.对陕西省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开展情况的调查[J].西部金融.2010(03)套期保值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为黄金客户提供一种期、现交易的服务方案,其交易方式一般是在黄金现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黄金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设立与现货市场相反的头寸而将风险分散转移的黄金交易活动。黄金套期保值的用户主要是黄金生产、加工企业,商业银行为供求双方提供价格风险转移的“渠道”,以使黄金生产企业和首饰加工企业在成本“锁定”、收益稳定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经营活动,规避国际金市价格波动风险。该业务以衍生金融工具为基础,决定了一般工商企业难以驾驭,而商业银行可以凭借一般金融衍生产品的操作经验,开展该业务。目前,国内的黄金市场局限于场内现货交易,中国黄金市场未来将实现3个转变,其中之一是“从黄金现货交易向黄金期货交易转变”,由此可见,套期保值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发展黄金业务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另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开展包括抵押贷款和黄金贷款的融资业务,以及同业黄金拆借、黄金鉴定、黄金咨询等各类其他黄金业务。

(三)大力发展黄金租赁业务

黄金租赁与黄金贷款中的“借金还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黄金租赁是指商业银行可以以其从黄金生产企业买入的黄金为租赁物,向黄金加工企业提供黄金租赁服务,以帮助黄金加工企业降低原料库存、缓解流动压力、提高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租入者可以用黄金还本,货币还息;亦可以全用黄金还本付息,或协议中约定的其他方式还本付息。当全部用黄金来还本付息时,等同于黄金借贷中的“借金还金”业务。

开展黄金租赁,对银行而言,既丰富了银行的交易品种,有助于银行更好地为黄金生产加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同时可以获取稳定息差收入,成为银行中间业务一项新的收入来源。④

而黄金租赁对用金、产金企业的吸引力在于: 一是可以规避风险。由于黄金价格变化较大,在经过一个生产周期后,如果黄金市场价格出现下跌,黄金企业往往会因原料成本偏高而造成损失。通过黄金租赁业务,在满足生产周转所需黄金的同时,黄金企业规避了金价波动对企业财务的冲击,降低了企业的市场风险。

二是可以降低企业财务费用。企业采取黄金租赁的形式,不用现金购买黄金,而且黄金租赁费用远低于银行同期贷款费用。

④ [4] 姜浩.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策略初探[J].中国货币市场.2002(04)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在银行目前贷款难度增加,要求严格的情况下,通过开展黄金租赁,可大大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应该说,开展黄金租赁业务对银行和企业来说,能实现一个双赢的局面。

在我国大力发展黄金租赁业务要注意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国内的黄金租赁业务中,黄金利息的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即货币及黄金的形式均可:对于不同的企业各自不同情况而不同;至于利率的标准,则首先要满足做该项业务的最低成本、保证一定的利润率,再有就是结合客户的报价。国际上借金还金的利率大致在2%左右,国内的黄金租赁利率应该是高于这个水平的;另外,银行还应考虑企业如何还贷,如在业务开展前对相应企业进行考察,对其产量和借贷量进行评估。确定开展业务后,同企业签订相关的信用风险保证。在业务进行时,将用金企业的销售收入在该银行封闭运作(相当于存款抵押),用于减少风险;最后,如果银行可以从国外借到黄金,并通过其它银行转借给国内客户,也可以再赚一个利差。

(四)加强商业银行自身建设

把黄金业务做好,为将来更多的发展做好铺垫,商业银行也要加强自身建设。

1.在规章制度建立上,要制定适合于自身的黄金交易规则、操作规程、内控制度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2.在业务设计上,要注意防范风险,并为迎接黄金衍生产品交易的开放做好业务准备;还要建立有效的稽核和业务管理系统,保证黄金业务处理规范、及时。

3.在人力资源方面,各商业银行应该采取内部培训、外部引进等各种方式,提高交易人员对黄金交易规则、黄金市场运作以及黄金价格波动分析的掌握水平。

4.加强系统建设。黄金交易系统建设包括信息系统和组织系统建设。黄金业务需要有安全的信息平台,该平台包括黄金交易清算系统及实时的牌价接收系统等。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尚处在开发及发展初期,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必将带动整个中国黄金市场金融功能的建设。参考文献:

[1] 许云超.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拓展黄金业务的思考[J].今日科苑.2011(02)[2] 刘小亿,刘飞.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黄金之路”[J].投资研究.2010(11)[3] 赵斐,王玮.对陕西省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开展情况的调查[J].西部金融.2010(03)[4] 姜浩.2002(04)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策略初探[J].7

中国货币市场.

第五篇:浅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

浅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风险管理,从风险的特点入手,对目前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继而提出提升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 特点 因素 措施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网点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针对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一方面可以有效识别产生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管理漏洞和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问题因素分析,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特点

1.因素的不确定性

形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有的是由于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有的是由于柜面人员风险意识和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因素的不确定性无疑对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防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危害的严重性

由于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涉及的种类多样,风险覆盖面大,是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近年来,因商业银行柜面风险所引发的案件层出不穷,涉案的金额也越来越大,给社会、金融行业、柜员及客户均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或损失。从某商业银行一级分行组织的全行依法合规业务检查中发现,有问题的业务数量达20278笔,涉及柜面业务的问题有14480笔,占总数的71.4%。

3.风险的隐蔽性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涉及种类广、业务量大,因此其风险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账户的开销、现金的存取、支付结算业务的清算,任何的管理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风险的发生。风险的隐蔽性往往在于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个环节才被重视,才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弥补漏洞。例如:出现临柜柜员私自授受特殊业务的风险,银行柜面业务管理设置了授权交易;出现因柜员岗位职责不清所造成的风险,银行规定了严格的柜员岗位不相容制度要求。

4.收益的无果性

一般而言,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具有相关性。收益越大,风险也随之加大。然而商业银行柜面风险却违背了此规律,因为它并不能给商业银行或客户创造相应的收益。

5.风险的人为性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通常不是由于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或信用风险所造成,而主要是由商业银行柜面管理体制不严谨、柜面临柜人员的业务操作不当、对相关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不强等原因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人为风险。

二、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1.管理制度的盲目和波动易造成管理指示不明

我国商业银行柜面管理规章制度随着柜面业务的调整和拓展经常做补充和修正。从原则而言,规章制度是轴线,业务围绕制度的要求而开展。管理制度的制定不能是随机或盲目的,而应该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背景,前瞻性地关注银行柜面业务的拓展渠道和发展方向,在人员培养、客户需要、业务拓新、风险隐患等问题上做充足的准备。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柜面风险管理的系统化建设明显不足,缺乏前瞻性和统筹性。以办理代理业务来说,商业银行还不能从大局中较好地把握代理业务的总体发展趋向,缺乏宏观领域的对应风险管理手段,继而不能很好地在微观层面上做具体而细致的管理制度设计,包括决策、执行、处理及反馈等。商业银行的制度往往是跟着业务后面走,开发一项业务补充一项管理制度,新的柜面风险出现才调整原有的管理条例。再比如,目前商业银行柜面管理制度对一些业务收费标准没有出台统一的规定,致使各家商业银行各自为政,在具体的操作中不能划一;部分管理制度没有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行性,以致造成柜面操作人员被动违反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盲目性和频繁波动极易造成操作者的执行意志不明,对业务规范模棱两可,难以领悟其宗旨。

造成以上管理盲区的主要原因在于:(1)激烈竞争促使银行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业务,但配套的风险管理保障没有跟上;(2)宏观经济管理机构相关的管理制度缺乏。

2.柜面操作人员的鉴别风险意识与抵抗风险能力不足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的主体是银行柜员。银行柜员的鉴别风险意识与抵抗风险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柜面风险的发生概率。总体来说,柜员的鉴别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能力主要集中在对业务操作过程的整体把握,而或多或少忽略业务自身的要求和特点。打个比方,柜员在办理客户挂失业务时,关注的是客户挂失身份是否真实、挂失条件是否具备等因素,很少考虑挂失原因是否合理或挂失处理结果是否符合常规。殊不知,一些违反常规的业务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柜员对柜面业务的风险意识、风险态度、风险能力及所采取的手段都直接影响到业务的最终成效。另外,在一些柜面业务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柜员往往明知相关的制度规定,而实际操作却背道而驰:虚假交易时有发生;对资金长款、短款进行违规处理;空白重要凭证领用及签发简约操作等等。

产生如此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1)银行对员工的柜面业务风险识别和防范的相关教育和学习还很苍白,没有把风险的危害性宣传到位,致使许多员工对柜面风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了;(2)银行关于柜面风险的奖惩管理制度还没有真正落实,造成执行制度与否一个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规避风险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在银行追求效益的利益驱动下,银行柜员每天都处于高压的劳动强度和繁琐的柜面操作流程中,其鉴别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能力已残留得弱不禁风。

3.风险管理手段与柜面业务需求不吻合目前商业银行实施的一些柜面风险管理手段与柜面的业务需求、业务操作特点吻合度不高。例如,银行要求网点内部的款项调剂要加盖出入库单,但是柜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款项之间的调剂发生频繁,繁琐的款项调剂手续消耗了柜员许多的精力和时间。又如,商业银行为了加强内控管理,设置临柜柜员和主管柜员等不同岗位,要求临柜柜员一旦遇到特殊业务时,需要经主管柜员的授权才能处理该业务。然而,在实际的柜面业务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临柜柜员业务量繁重,授权主管柜员却闲置无事。人员设置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减缓了业务风险而是增大了风险的隐患。

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1)银行柜面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没有切实考虑到一线柜员的具体工作特点和工作需要,使得有些管理制度反而成为办理柜面业务的绊脚石;(2)银行柜面风险管理手段有些还没有抓住风险的实质,繁琐并不代表严谨。如何在效率与效果中寻找平衡点也是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所需要关注的内容。

4.风险管理信息的不对称

要想做好柜面业务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首先要对柜面的业务风险信息有一个全面、准确地把握,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但是目前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以代理业务为典型,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均承担大量的代理基金、代理保险等业务,打破原有的吸储者和放贷者的角色,兼职为各项代理业务的“代言人”。就银行而言,通过开办代理业务,收取相关的手续费,扩大知名度,实为一举两得。然而,在获利的同时,商业银行或多或少忽视对被代理单位相关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风险管理信息的不对称容易造成被代理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对银行和客户片面夸大其收益。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易将银行作为代理业务的风险最终承担者。这无疑会增加银行柜面业务的潜在风险。

引发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1)宏观调控领域还没有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使得不同的金融机构各自为政,造成风险信息阻塞;(2)商业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代理与被代理机构就柜面代理业务的风险状况、风险承担等信息没有做到完全的市场化,透明度不高。

三、探究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以人文本,从源头抓管理

人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的执行者,从源头抓管理,即要做好管理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全方位工作。(1)商业银行柜面风险管理要走出以往制度只约束基层柜员的方式,把评定和审核的范围扩大到单位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层面。一旦一线岗位出现柜面风险,要层层分摊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把制度制定者与执行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上层领导开始全员注重柜面风险隐患,提高风险防范意识。(2)关注员工的自身利益,尊重员工,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切实站在一线员工的立场上,考虑员工的各方面需求。银行要抛开只讲效益不要质量的做法,注重员工长远人生规划和发展,通过组织各项学习和竞赛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员工识别柜面风险的意识和抵抗柜面风险的能力。(3)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机制。对违规违纪现象既要加大惩处力度,同时也要建立柜员风险补偿制度,平衡

激励与约束机制。(4)银行还要加大网上银行与电子银行的安全管理,为柜面客户的分流创造条件和环境,缓解柜面操作人员的业务量和工作强度,便于其集中精力做好柜面风险的控制。

2.加强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1)商业银行要加强柜面风险管理的力度,对柜面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严格要求不相容岗位职责相互分离;柜员的权限卡要按照事权进行划分;对各项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按流程规定办理;加强对授权业务的管理与审核;对违规违纪现象及时处理。

(2)按照“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前后台相分离”的原则,整合并加强事后监督职能部门的功能,努力做到监测动态、发现疑点、及时处理的一条龙管理方式;对二级分行全辖营业网点需要集中处理的资金汇划、票据交换资金清算、跨行业务清算等,都由二级分行会计业务处理中心集中处理,统一管理。

(3)建立健全柜面业务考核考评系统。针对网点、柜员的柜面风险控制管理、风险防范措施和效果等进行及时的跟踪考核,把柜员的业务量、营销业绩与风险管理业绩作为综合考评的依据,并把此依据与柜员的个人奖励与岗位提升挂钩。

3.借助高科技手段,完善管理方法

借助于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商业银行柜面业务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无疑也会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比如,打破以往人工鉴别客户身份的方式,代之以身份鉴别仪、电子验印技术等,极大地提高了鉴别的准确率和时效;又如,柜员的签到由以前的权限卡签到发展为目前的指纹签到,提高了柜员操作的安全性。

(1)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高科技的管理方法,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对柜员的业务操作流程、业务处理方法等进行及时的考核与鉴定。

(2)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的优势,加快业务的受理速度,有效分流柜面客户群体,缓解柜面的业务风险压力。

(3)商业银行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风险监控与预警系统,能够对所收集的柜面业务信息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和业务监测,改进监控的质量。

4.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规避柜面业务风险

行业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有助于银行了解行业间的发展动态和风险因素,了解柜面业务的操作流程和风险隐患,了解客户群体的信息,以及有效规避风险的措施。

(1)打通银行业之间的信息阻碍,建立共享资源库;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源库掌握柜面业务的开展情况及客户的各项信息。

(2)加强与行业及客户之间的关系维护,建立柜面业务跟踪分析、客户意见定期回访、产品营销反馈等信息资源库;加强银企之间的信息互通,真正建立银企风险联防机制。

银行柜台业务一般不难,但是需要细心、谨慎、耐心的,小心行得万年船。

下载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信托业务的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信托业务的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论文

    摘要:伴随着近年来中国信用卡发卡量的“井喷式”增长,信用卡风险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导致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认真地研究风险的成因及控制对策是各商业银行在追求多发卡的同......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范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范研究 经过几年来不断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国内商业银行传统的运营模式暴露出诸多弊端,既不利于央行实施监管也不利于银行内部的自我防范,在银行活......

    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范文大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 各银监局,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最近,因客户对个人理财产品(计划)投诉而引发的商业银......

    信托与代理

    浅析信托和代理 法律系0802 符浩 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信托和代理两项制度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而这两种制度尤其容易混淆,所以我觉得浅析一下这两种制度的......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工程施工现场 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的管理制度 为加强在建工程安全管理,根据公司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本工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在工程施工到容易发生重大隐患的部......

    A级风险控制措施

    A级风险为发生频率高、后果极为严重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针对本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详见A级风险一览表),制定以下控制措施。措施制定坚持“安......

    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1目的 为了确保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灾后重建规划区110kV居日合变电站新建10kV电缆出线线路工程施工安全,有效控制危害、危险因素,有效运行管理体系程序,使安全管理始终处于受......

    钻井风险及控制措施

    风险名称: 1.硫化氢中毒 控制/削减措施: (1)持硫化氢培训合格证上岗 (2)提示含硫化氢地层,采用正压差钻进;按设计储备除硫剂,保持钻井液pH>9.5。 (3)现场配备硫化氢监测仪。 (4)定期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