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7年侦查学课程工作总结
2007年侦查学课程工作总结
二○○七年十二月份,我结束了刑侦大专班的侦查课程教学。在校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帮助下,围绕侦查专业课的总体工作思路,牢记职责、认真工作,较好的完成了该课程各项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而献身的精神,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系统掌握侦查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公安、检察、国家安全等部门从事侦查工作业务培养目标刑事执法工作、预防和控制犯罪以及侦查学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侦查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刑事执法、侦查破案的基本训练,掌握侦查学理论和技术,具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侦查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2.掌握侦查手段和侦查技术;
3.具有较强的侦查指挥、刑事执法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擒拿格斗技术、警用武器应用技术等技能,身体素质达到规定标准;
6.掌握公安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要课程:公安学基础理论、犯罪学、公安管理学、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自卫擒敌、射击、刑事侦查学、物证技术学、法医学、侦查讯问学、现场勘查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见习和实习等。学生在公安机关见习6周,毕业实习10周。
第二篇:《经济犯罪案件侦查》课程.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课程
《侦查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学》则是奠基在其之上正在蓬勃发展的一门新型学科,是一门大有发展前途的特色学科,是亟待研究探讨和加强人才培养的学科。《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学》内容新颖,内涵丰富,在高校课程中,在侦查学科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教学队伍
1、整体实力雄厚,综合素质高。课程负责人任克勤教授,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主任,侦查学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客座教授,“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全国《侦查学论坛》编委,广东省警察学会侦查专业委员。在公安高校从事侦查学科《刑侦》和《经侦》教学25年。教学评估多次获奖,科研成果丰硕,出版著作教材20多部,发表《经济犯罪侦查学基础论纲》,《广东经济犯罪问题初探》等经侦论文10多篇,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其中主持完成的省级课题《广东经济犯罪研究》获广东省“九五”规划优秀成果三等奖。多次立功受奖,是全国公安院校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经济犯罪侦查方面的学者。
主讲教师徐洪江、赵芳、李卫平等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李樱杕教授是我院专门为经侦专业教学引进的经济学专家,赵芳副教授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工行系统优秀教师”。多名教师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教学中,获教学评估一、二等奖,有的被评为“优秀教师”。五年来,共发表本专业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课程组教师积极参与了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规划教材”的编写,多人担任主编、副主编,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许多教学科研项目获得各种奖励。理论教学与模拟经侦实战教学相结合,特色鲜明。
2、团队精神强,总体结构合理。本课程教师知识结构合理,既有从事侦查学研究和教学多年的专家,也有从事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多年的学者,专业教学上不仅具有丰富的侦查教学经验,同样也具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和实践经验。
职称结构合理,其中有教授2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助教1 名;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占比为66.7%。
学历层次较高,有经济学硕士2名,法学硕士1人,在读法学硕士2名,在读会计学硕士1名,经济管理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2人。
年龄结构上中青年教师占优势。45岁以下的教师5人,占55.6%,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4名,占44.4%。年龄结构反映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
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支持参与经侦实践,实现“教官”和“警官”的角色融合。有3名中青年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4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指导了4名青年教师,有1人晋升为副教授,2人晋升为讲师,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3、教研促教改,教改出成效。从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特点出发,实施经济学、法学与侦查学知识及能力衔接的教学内容设计,推行“案例教学法”,强化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实战能力训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程组合作完成的《电化教育试验课程“刑事侦查学”》获得广东省高校第六批电教试验优秀课程二等奖。发表了《经济犯罪侦查学教学设计难点分析》、《广东经济犯罪侦查专业人才培养方略探析》等多篇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二、教学内容
1、内容设计上,经济学、犯罪学和侦查学融为一体,基础性与现代性相 统一。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体现了经侦课程内容的先进性。科学地把握经济学、犯罪学、刑法学与经济犯罪侦查学的关系。
2、内容安排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相互促进,教书育人效果明显。传授理论知识与侦查基本技能,课堂讲授和参与实践相统一,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熟练掌握经侦技能和提高执法能力相并重。
3、实践教学中,既有单项实验,又有综合模拟实训。针对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工作的特点,突出该课程的知识性、实战性、应用性,以提高经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和提高经侦能力为核心,重点采用模拟案件侦查的方式,具体采用经济犯罪侦查教学配合单项和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侦查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各项侦查技能得到有效地锻炼和提高。
三、教学条件
1、教材自编与合编相结合、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相配套,本课程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从1997年开始,由任克勤教授主编,由主讲教师徐洪江副教授、张玉海讲师等和实践部门人员参加,编写出版了具有高水平、并结合了广东特色的《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教材,供我院公安专业学生使用。
2003年徐洪江等又与刑警察学院合编了面向全国经侦学生的《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作为辅助教材。大部分主讲教师积极参与了6部公安部统编的“经济犯罪侦查系列教材”的编写。为学生自主学习,编辑了《经侦办案程序》教学光盘、搜集了教学录像近300盒(碟)音像资料,作为教学辅助资料;从实际部门复制了30多个经济犯罪经典案件侦破录像资料,作为案例分析教学资源。配合课程教学,编写《经侦实验训练案例教材》。具有鲜明特色的完整的教材体系。
2、实践教学环境具有先进性和开放性。我院近年来投资数百万元,在两个校区为侦查专业建立了实验训练场地,如模拟犯罪现场、模拟侦查实验室、模拟审讯实验室,心理测试实验基地,形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总面积400多平方米的侦查训练场地,为侦查专业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经济犯罪侦查专业作为目前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再次加大了专业建设投入,规划三年投入60万。已有完备的经济犯罪侦查课程、实验室、实践基地和网络教学的建设规划,正在分步骤地进行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综合训练实验室的建设。并与省公安厅经侦总队、佛山等公安机关的经侦部门建立经侦教学研究实践合作基地,从而为经侦专业教学提供优良的开放性实践教学环境。
3、网络教学资源开始启动,逐步发挥作用。校园局域网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先进的技术,我们依托校园网搭建的网络平台和提供的技术支持,有计划分步骤地将制作成熟的经济犯罪侦查课程资源和经侦相关的电子文献资料发布在网上,开展网上解疑、网上提交作业,拟建立网上BBS论坛,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自由互动交流,活跃思维、增长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查询信息、开展交流,拓展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经济犯罪侦查课程,涉及经济学、法学、犯罪学、侦查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交叉性学科课程,属多元化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学科,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因此,教学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1)实物照片、模型展示法。(2)案例讨论教学法。(3)诉讼卷宗阅读分析法。(4)模拟侦查实训法。(5)观摩见习教学法。
2、充分恰当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本课程的教学在2001年已全面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解决经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多媒体课件与案件资料演示法、案例教学结合,理论考试与实务能力考核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教学效果
1、同行评价较高,社会声誉很好。本课程教师在多年经侦教学过程中,同事反映本课程组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专业基础扎实,积极钻研业务,努力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显著,得到同行一致好评。本课教师还承担了许多校外讲学任务,受中山大学、公安大学、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和基层公安经侦部门邀请,进行讲学和经侦业务培训,获得了校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得到了经侦同行的好评。特别是在2003年全省经侦执法大轮训和2004年大练兵活动中,本课教师受到省公安厅高度评价,有的受到嘉奖。
本课程在专业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条件、科研成果等方面,居于全国领先水平。我院是全国公安高校开设《经济犯罪案件侦查》课程最早的学校之一,(1998年)也是公安高校成立经侦查教研机构最早的学院之一,更是全国公安院校开设经侦专业最早的院校之一。本课程现有2名教授、4名副教授。既有共享的侦查综合实验室;又正在建司法会计鉴定、假钞识别等经侦课程专用的经侦实验室。并有多个经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承担了多项省部厅级校级科研教研项目,成果丰硕。
2、学生评估优良。在教学评估中,多位教师获教学评估一、二等奖,多人位于班级前几名。依据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主讲教师教学效果满意,印象深刻。
3、课堂教学效果好。录像资料反映任克勤教授等主讲教师授课警容规范,仪态端庄、声音清晰洪亮、富有教学激情;备课充分,重点突出,难点分析透彻,逻辑结构严谨,结合案例,联系实战;语言形象生动;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六、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坚持教学科研办案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模式
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经侦实践办案。近年来,先后有7位教师参加办理经济犯罪案件100多起。教学服务经侦实践,服务队伍建设。负责人任克勤教授等主讲教师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为经侦实践部门讲课。经常应邀参加“经侦疑难案件会诊”。2003年参加了全省公安经侦部门“执法大轮训”的教学,2004年担任全省经侦部门“大练兵”指导工作。通过办案实践,更新充实教学内容,提炼研究课题,为领导决策服务。如赵芳副教授在参与经侦实践中,写出了关于《我省连续发生多起利用商业承兑汇票诈骗银行巨额资金案件》的调研报告,作为广东省公安厅《重要情况专报》报给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公安部,并通报全省公安机关,对领导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2、实践教学条件优越,教学方法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经侦教学既有共享的大侦查综合实验室;又在建设司法会计鉴定、假钞识别等经侦课程专用的经侦实验室。并有多个稳定的经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既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侦查能力培养。采取课堂讲授、实物演示、案例教学,特别是单项实验指导、模拟综合实训等多样 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成为经侦教学的显著特色。
3、主教材质量高,教材建设成效显著
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是本课程一大主要特色。课程负责人任克勤教授主编的《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是本课程指定的主教材,该教材在全国同类教材中出版早、水平高,被西南政法大学等政法公安院校采用。还被省公安厅指定为2004年全省公安机关经侦“大练兵”业务用书。该教材获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广东省九五优秀规划课题三等奖。分别被公安大学出版社、广东警官学院和广东省公安厅推荐参评“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材”。我国著名侦查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侦查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立根教授为本教材作序,给予高度的评介。课程组教师还参编了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规划教材”,并有多部合编教材。具有鲜明特色的完整的教材体系。
第三篇:侦查措施
侦 查 措 施
第一节
调查访问
调查访问又称为调查询问,是指侦查人 员向有关人员和知情群众了解、查证与 案件有关问题的一项侦查措施。调查询问的对象和内容
案件的事主、被害人及其亲友 案件的知情人和发案时的目睹人 案件的揭发检举人
案件发生单位或地区的负责人 有关行业的专业人员 案件的嫌疑对象
调查访问的方式
(一)公开调查访问
1、个别走访
2、座谈会
3、通知询问
(二)秘密调查访问
第二节
通缉通报 通缉 通缉是指公安机关对于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通令缉捕归案的一项侦查措施。通报
通报是公安机关为了发现犯罪线索,查获赃款、赃物,查明身份不清的犯罪嫌疑人,查找碎尸或未知尸体身源等,请求有关公安机关和单位进行协查的一项侦查措施。通报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
协查通报——是把具体案件中需查清的有关问题,通知有关地区的公安机关,请求协助调查解决的通报。
预警通报——把带规律性、发展性的犯罪类型、方法及有可能流窜作案的情况通知有关地区的公安机关,使其预先做好准备。第三节
侦查实验
侦查实验是指在侦查过程中,对与本案有关的某些事实,按照某一事件发生时的条件,进行实验性重演,以判明在特定情况下能否发生相同事实,或者造成某种特定后果的侦查活动。
第四节
侦查辨认
辨认是指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侦查人员组织辨认人对案件涉及的有关人、未知名尸体、物品或现场所进行辨别和确认的一种侦查措施。
混杂辨认 分别辨认 合法辨认 第五节
控制销赃
控制销赃是指在侦查破案中,刑事侦查部门组织专门力量或依靠群众,对犯罪分子可能销赃的有关场所进行监视控制,进而发现赃物,查获犯罪嫌疑人的一项侦查措施。第六节
搜 查
一、公开搜查规定
1、搜查由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实施,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等不得进行。
2、搜查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3、进行搜查时,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
二、方法
(一)人身搜查的方法
(二)住所搜查
(三)露天场所搜查 第七节
追缉堵截
追缉堵截是指对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其逃跑方向和路线,组织力量进行跟踪缉捕和设置堵截的一项侦查措施。
追缉就是在案件侦查过程中,查明犯罪分子或重大犯罪嫌疑人已经逃跑,及时组织力量,根据可能逃跑的方向和路线进行追捕的查缉活动。堵截是指在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方向的前方和落脚点进行设卡守侯,拦截。
逮捕 第八节
强制措施
1、有证据证明有发案事实
• • • • •(1)必须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
(2)必须有证据证明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
3、有逮捕必要的 第九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
1、讯问的主体是侦查人员
2、讯问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
3、讯问的内容包括侦查讯问和预审 讯问的任务
查清犯罪事实
追查同案犯及其犯罪线索 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教育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
掌握犯罪活动的主客观情况,强化同敌斗争能力
讯问的方针和原则
实事求是
重证据,重调查研究 严禁刑讯逼供
侦查强制措施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侦查紧急措施
追缉堵截、通缉通报、控制销赃、搜查、扣押物证书证、辨认
侦查常规措施
勘验、检查,侦查实验,询问证人、被害人,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十一章
立案
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一章对立案作了专章规定。刑事诉讼程序主要分为:立案程序、侦查程序、提起诉讼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和死刑
程序、审判监督程序。通常将最后两个程序称为特殊程序,前五个阶段的程序为普通程序,而立案就是刑事诉讼开始阶段的程序。受案
(一)受案的概念及案件来源 受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对公民或单位的报案、控告、举报及犯罪嫌疑人自首等情况予以审理的过程
• • •
立
案
1、单位及公民的报案、控告和举报
2、群众扭送
3、犯罪嫌疑人自首
刑事诉讼中的立案,是指公、检、法等部门对来自各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并需追究责任时,依法决定交付侦查或审理的一种诉讼活动。立案必须同时具备条件
有犯罪事实存在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属于自己管辖范围
立案程序
根据立案条件,经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予以立案。第十二章
侦查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侦查的一般方法概述
一、侦查的一般方法
概念:是指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和监狱,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依法按照一定步骤普遍采用的专门调查和有关强制措施的方法。
(一)侦查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
1、侦查决策的方法
(1)分析判断案情(2)选择侦查途径(3)制定侦查计划
2、调查取证的方法
(1)向知情人、被害人调查取证(2)对现场提取的痕迹、物证进行甄别(3)查证犯罪线索
3、对重点犯罪嫌疑人的侦查方法
(1)确定犯罪嫌疑人
(2)突破犯罪嫌疑人,打破侦查僵局
4、破案的方法
5、侦查终结
二、侦查的一般方法与特殊方法
第二节
侦查决策
侦查决策是指侦查人员为完成某个具体案件的侦查任务,对未来侦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措施、谋略、方法作出决定的活动。
一、分析案情
二、选择侦查途径
侦查途径是指从何处用何种方法开展侦查活动。(一)由事到人的侦查途径 从因果关系入手 从作案的规律入手 从作案手段入手 从并案侦查入手
(二)由人到事的侦查途径
1、从特定的嫌疑对象入手;
2、从人身形象入手。
(三)由物到人的侦查途径
1、从可疑痕迹入手;
2、从现场可疑物入手;
3、从控制赃物入手。
三、拟定侦查计划
(一)拟定侦查计划的步骤
1、轮廓设想
2、精心设计
3、领导抉择
(二)侦查计划的内容
1.立案的根据 2.对案情的分析判断 3.侦查的任务
4.侦查力量的组织和分工 5.有关工作制度
第三节
调查取证
一、深入地对有关知情人,被害人进行调查
调查核实的内容主要有:
(一)调查犯罪人体貌特征情况
(二)调查赃款、赃物情况
(三)调查被害人情况
1、案件情况不清;
2、案件发生因果关系明显;
二、对现场提取的痕迹、物品进行甄别
对手印的甄别 对足迹的甄别 对笔迹、证件的甄别 对血迹的甄别化验 对工具痕迹的鉴别 对液体物的化验 对犯罪遗留物的调查
三、邀请有关专家解决技术上的难题
四、对犯罪线索的查证
犯罪线索的来源 犯罪线索的查证方法 审查嫌疑人有无作案时间 审查嫌疑人有无作案因素 审查有无证明嫌疑人犯罪的证据
第四节 对重点犯罪嫌疑人的侦查 确定重点犯罪嫌疑人
动机目的方面的条件 行为实施方面的条件 物质方面的条件 相貌特征方面条件 案后表现方面的条件 第五节
破案
破案:指侦查机关依法将犯罪嫌疑人实施拘留逮捕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活动。
一、破案条件 破案的基本条件必须是案件性质已经确定,主要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已经查清,并取得了揭露和证实犯罪的主要证据。
二、破案后的处理
讯问犯罪嫌疑人 追缴赃物(及时取证)整理材料档案
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善后工作
第六节
侦查终结
侦查终结是公安机关、检察院与有法定侦查权的机关,对自己立案并经过一系列的侦查活动,认为案件事实和证据已经查清,不需要继续进行侦查时,对侦查工作作出结论和案件作出进一步处理的活动,是侦查的最后程序。
一、侦查终结的条件
(一)案件事实清楚
(二)证据确实、充分
(三)案件性质认定准确
(四)法律手续完备
二、侦查终结的程序
(一)制作结案报告的内容
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是否采取了强制措施 案件的事实和依据 法律依据和处理意见
(二)对案件提出处理意见
提出起诉意见,制作《起诉意见书》;
提出撤消案件的意见,制作《撤消案件报告书》。
(三)对案件物品的处理
(四)对案件材料的处理
诉讼卷——包括各种刑事诉讼文件和技术性鉴 定材料及其他需要移送的材料。
侦查卷——是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形成的内部使用的文书和技术侦查材料,以及其他不需移送检察院的材料。
三、关于补充侦查
补充侦查,是指检察院在审查提请公诉的过程中,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或者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发现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尚有遗漏罪行,需要退回公安机关或者自己作进一步调查,补充证据的一种诉讼活动
第四篇:技术侦查
浅论技术侦查应用于职务犯罪侦查的适用
一、技术侦查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技术侦查措施,指的就是侦查机关运用技术装备调查罪犯和案件证据的一种秘密侦查措施,包括电子窃听、秘密录象、秘密拍照、用机器设备排查、传递个人情况数据以及用机器设备对比数据等等。
1、技术侦查拥有全新的证据获取方式,有利于证据的保全和固定
在我国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影响下,职务犯罪也已经成为高智能型、高隐秘型的犯罪,犯罪的的手段层出不穷,犯罪获得的钱、物藏匿的越来越深、犯罪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因而现阶段侦查中发现难、取证难、固定证据难的问题十分突出,运用通常的侦查措施往往很难奏效。而技术侦查手段主要是监听电话、监视录像、秘密搜查、秘密拍照、对侦查对象定位追踪、用机器设备排查、传递个人情况数据以及用机器设备对比数据等,因为技术侦查获得证据和保存证据的方式特殊,所以相对于口供证据更加有利于对犯罪证据的及时保全和固定,这些证据能够客观、准确地为侦查破案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分析案情和进一步侦破案件提供有力依据和指示方向。
2、技术侦查改变了现有侦查模式,使侦查变得多样化 现阶段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贿赂犯罪这种行动隐秘的案件,侦查方式基本上还停留在原始模式上,而且现今保护人权的呼声越加强烈,随着国家各种防止刑讯逼供的法规、政策的相继出台,在规范文明执法的同时,也使得检察机关传统的侦查模式陷入窘境。“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愈演愈烈,这种“挤牙膏”的侦查方式,其工作效率、社会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转换侦查模式,不仅是刑事侦查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内在要求。而
技术侦查正是适应这种时代的要求所产生的“由证到供”的侦查模式。在结合过去的“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使侦查走向多样化,让证、供互相指引、互相佐证,拓宽侦查方向,提高破案效率。
二、使用技术侦查手段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依然存在,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权力运行仍缺少完善的制约和监督。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使职务犯罪呈现智能化、专业化、隐蔽化、国际化等特点。一方面,犯罪分子作案隐蔽、串供、毁证、伪造证据、转移赃物等反侦查活动越加普遍,给检察机关侦查、取证造成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随着法律的普及,检察机关办案流程和方法的公开化、透明化,犯罪分子对抗司法的心理也越来越强,尤其是刑事诉讼法对反渎反贪侦控能力的程序性控制和高检院的一系列规范性规定,更使得传统的侦查模式陷入了窘境。从司法体制上看,检察机关现行的管理体制使其难以抗拒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依法独立行使职权难以落到实处。受检察机关的双重管理机制所限,检察机关的经费来源和人事安排仍然要受制于地方政府,导致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遇到的阻力和干扰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受发展超前、法律滞后的影响,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都使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查处工作面临困难。另外,基层检查机关侦查部门办案力量薄弱、侦察机制落后,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扭转。在这种新的执法环境下,职务犯罪的侦查工作要有所突破,只能寻找新的侦查手段。
三、我国应对措施
1、检察机关必须设立独立的技术侦查系统
首先检察机关要建立独立的技术侦查系统,现今如果检察机关想要监听某嫌疑人的电话,只能寻求公安机关协助,使用公安机关的电话监听系统,但是公安机关隶属于政府,如果检察机关想要监听嫌疑人的电话不仅自己内部要进行审批,同时还有报请同级公安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审批后还要报请上级公安机关和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审批的过程十分繁琐,而且耗时太长,不但不能及时的进入监听工作,再上时间的审批过后,极有可能错过最佳的监听时机。使监听工作成为“想用时用不上,而能用时又没用了”的鸡肋手段。而且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案件,尤其是在初查阶段,需要极高的保密性。这种长时间多部门的审批过程,存在较高的泄密隐患,而且也不符合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独立行使审查权的规定。因此检察机关应该建立独立的技术侦查系统,2、检察机关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侦查制度
运用技术侦查可能对公民的个人隐私构成威胁,但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主要针对的是国家一些热点权利机关的国家工作人员,这是一个范围较小的特殊群体。但每一个公民的隐私权都应该受到保护,所以检察机关对使用技术侦查应当建立严密的内部逐级审批制度,防止滥用职权行为发生;还要建立完善的技术侦查档案管理制度和报备制度,以备接受人大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更要建立严厉的惩罚措施,对滥用职权侵犯他人个人权利的人员一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再则在办案人员申请技术侦查时应该提出被侦查人员可能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据,并不需要严格的定罪量刑证据,但也不能仅凭空穴来风就对被侦查人员采取技术侦查手段。笔者在基层检察院办案多年,其中在一次查办某开发区城建局案件时,在初期的侦查过程中发现该城建局每年都有大量的城建、绿化等工程招标,但因开发区财政紧张,所以经常拖欠中标公司工程款,不能按照合同规定时间给付,在我们对给付情况秘密进行整理之后发现,大部分中标公司都是在工程结束后1年左右才能得到尾款(不包含质保金),只有一小部分公司在工程结束后两三个月左右就结清了工程款,根据举报的线索和办案人的分析,我们认为这一小部分公司能够在短时间内拿到工程款,虽然没有获得不正当利
益,但是违反了该城建局正常给付方式,其中可能存在行受贿嫌疑。后来经过大量的取证,又对一些公司的负责人进行询问,有些负责人终于承认在得到全部工程款后,都以电话相约,送给该领导钱物。这也证实了我们初期的猜想。如上述案件,如果提请使用技术侦查手段,在报请审批时应该说明报请的依据,就如此案优先得到工程款的公司虽然没有从中取得不正当利益,但是其优先取得工程款却违反了城建局正常给付方式。因此报请使用技术侦查手段还必须要有充分使用条件。
3、检察机关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侦查人员
随着科技强检工作的不断深入,技术侦查人才紧缺的问题更是凸现出来。尤其是基层检察院基本没有刑事侦查方面的人才,且侦查员结构不合理,掌握先进侦查技术难度大,检察机关缺乏大量的精通侦查技术的专业人员,也限制了技术侦查的运用。因此,检察机关必须把侦查技能培训纳入自侦科技工作范围,通过培训普及和提高侦查人员应用科学技术手段的能力,大力加强侦查人员的科技意识,使科学技术在职务犯罪侦查领域的强化与持续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借鉴国外大量的反贪实践,技术侦查手段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的用于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中,极利于隐藏调查意图,采用秘密方式,使用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形式,最大程度保证证据真实客观,并有利于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做到快速出击,迅速查证,惩治腐败。由于其具有的秘密性、快速性、直接性,已然成为各国打击犯罪的威慑性力量。但是,技术侦查手段也是一柄双刃剑,很容易侵害公民的基本人权,使用必须在法律的规制之下,严格依照程序。遗憾的是,我国至今没有在职务犯罪侦查方面制定详细的、可依照执行的法律。我们应当以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为契机,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立法技术与实践经验,积极建立并完善我国的职务犯罪技术侦查制度。
东陵区人民检察院李栋
第五篇:侦查学复习提纲
1.侦查的概念: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侦查机关为查明案情,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而依法采取的一系列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的总称。
2.侦查的目的:最终目的是消灭犯罪。(1)侦查的直接目的是及时、准确的查明案情,揭露和证实犯罪,并将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2)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3)预防和控制犯罪,保障人权。
3.侦查的活动内容:侦查机关所采取的各种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4.侦查的主体是安全机关、公安机关、检查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海关。客体是:刑事案件。
5.侦查学的概念:是研究侦察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法律应用学科。是研究侦查主体如何根据法律的规定和要求,运用各种侦查技术、侦查策略和措施、方法对案件进行侦查,以查明案情、揭露和证实犯罪,查缉犯罪嫌疑人的一门对策性学科。侦查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为实现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服务。
侦查学的研究对象是:侦查活动及其规律。侦查学的体系是: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比较研究。
6.侦查学的方法:(1)经验总结法(最基本的方法)(2)案例剖析法(实践运用得到的)(3)调查统计法(4)科学实验法(5)比较研究法
7.侦查学的原理:一。物质交换原理。物质交换的概念:是一种普遍现象,是指两种物质在外力条件下相互接触,从而引起两种物质接触地面上的物质成分相互交流的关系和变化的状态。条件:具备相互交换的物质实体;有外力作用;两个物质实体直接接触;使原有的物体状态发生变化。
犯罪过程中物质交换的类型:痕迹性物质交换;物品性物质交换;印象性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在侦查中的指导意义:物质狡猾是进行现场勘查的重要依据;物质交换是发现利用微量物证的理论依据;物质交换有利于帮助侦查人员制定正确的侦查对策;物质交换是进行刑事技术鉴定的理论依据。
二.同一认定原理。同一认定概念:从狭义上讲,是物证技术鉴定的基本理论,它是指以解决两个客体是否同一为目的而进行科学检验的理论与方法的总称。客体有两个:被寻找客体;受审查客体。
广义上讲,是指以解决两个客体是否同一为目的的一种判断型认识活动和实践过程,它不仅适用于物证技术鉴定,而且贯穿于整个侦查过程之中。
同一认定的依据和条件:客体的特定性;客体的相对稳定性;客体特征的反映性;客体特征的可识别性。
同一认定原理在侦查中的应用:贯穿于各项侦查措施和手段中;贯穿于侦查活动的全过程。
三.犯罪再现原理。
萌芽时期的侦查学的成就是:人体测量法;指纹鉴定法;笔迹鉴定法方面。1892年奥地利学者汉斯。格罗斯所著《犯罪侦查》。
8.侦查工作的任务:发现犯罪;制止犯罪;揭露犯罪;证实犯罪;预防犯罪。侦查工作的原则: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迅速及时原则;客观原则;法治原则;侦查协作原则;保守秘密原则等。
9.侦查模式: 概念:是指在侦查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可供侦查主体进行侦查实践活动时参照采用的程式。特点:概括性和抽象性;过去性和代表性;参照性和可供选择性。
几种常用的侦查模式:从案到人的侦查模式;从人到案的侦查模式;从案到案的侦查模式;口供型的侦查模式;物证性侦查模式;信息化侦查模式。
10.刑事犯罪情报信息系统:是指在犯罪侦查领域内一切信息系统的总称。它是以公安专用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应用系统支持平台为支撑,以刑侦业务工作信息共享为目标的多层次结构、多功能效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基本模式有:从案到人;从人到案;从案到案;从人到人。
刑事犯罪情报信息的来源:口头情报源;物品情报源;资料情报源;档案情报源。
刑事犯罪情报信息收集的方法:调查记录;原始复制;实物提取;刑事登记。11.现场保护:是指刑事案件发生后,为了保持案件发生、发现时的状态,保证现场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刑事案件现场进行警戒、封锁和对痕迹、物品进行保全的一项专门工作。
意义:有利于收集证据、查明犯罪情况、采取紧急措施、保护现场、别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方法:一。室外现场:对于公路、街道或范围较大的现场,应注意现场的所有出入口,在通道的各个路口设置哨岗、路障,禁止行人和无关车辆进入。对于范围较小的现场,可派专人进行看守,并在现场周围绕以警戒线,设置告示牌。如果天气发生变化,如下雨,刮风等,应对已经发现的明显易变的痕迹、物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二。室内现场:设两层保护,第一层,在室内现场的出入口,特别是们、窗处,设岗看守,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第二层,在房门、窗户和房间外围3-5米的地方划出一道警戒线,设岗看守。三。尸体的保护方法:一般情况下,在现场的中心区域或尸体附近专门设置一名保护人员。室外现场中的尸体,天晴时可用芦苇等物遮盖。下雨、下雪、刮风时可用塑料布等不透风的物体遮盖,防止尸体上的附着物和微量物质丢失。如果尸体在森林。旷野中,应派专人看守。水中的尸体,不必打捞上岸。如果水流过急,尸体有被冲走的危险时,应设法固定。现场痕迹的保护方法:标记法;遮盖法;转移法。
12.现场勘查的任务:1.发现、固定。提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及其他信息。2.分析判断案情,判明案件性质。3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4.存储现场信息资料。基本要求:及时;全面;客观;细致;合法;规范;安全。顺序:先静后动,先下后上,先重点后一般,先固定后提取。
14.犯罪现场的分类:依据现场形成后至勘查前有无变动分;依据现场与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关系分;依据现场形成的先后顺序分;依据作案人对现场有无伪装、破坏分;依据现场所处的空间环境分。15.侦查的措施:
概念:是指侦查机关为了发现、收集犯罪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抓获犯罪嫌疑人,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和办法。
分类:常规侦查措施;紧急侦查措施;强制侦查措施;秘密侦查措施;基础侦查措施。
常规侦查措施有:调查讯问;摸底排队;侦查实验;辨认;并案侦查;公开侦查;侦查讯问;调取、扣押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查询、冻结存款、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