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心是一把梯子
信心是一把梯子
有位姓谢的兄弟讲了这么一个比喻:两杯盛着相同颜色液体的杯子在平静的状态下是很难辨别出各自是什么的,然而当人用力拍击桌面时,便很容易通过液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化区分出来。再如船行大海,风平浪静时,小船和大船表现都一样,但一旦遭遇狂风巨浪,这时就能看出哪个坚固。物体如此,人何尝不是这样。在顺境时,几乎每个人都充满希望、满足和好性格,而一旦困难临到,身处逆境,每个人的反应和表现就不一样了。有的人会坦然处之,乐观应对;有的人则牢骚满腹,消极抱怨;更有人会指天骂地、以恶报恶。从这些不同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真正的生命能量和品质。
人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大部分的时间是处于平境或者顺境的,逆境总是短暂的,只不过,正因为顺长逆短,一旦逆境降临,就受不了了。好比一个富家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倍受宠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顺利得不得了,一旦稍有不顺便觉得日子难挨、无法承受了。很多人稍有拂逆的事,便发怒、冲动或者伤心、丧气、甚至失去信心,大多是这个原因。
施以诺的《信心是一把梯子》中对信心有个很好的概括:信心不光局限于“自信”,而是泛指一种“正向思考”,相信事情即便看似不如意,但造物主仍有美好的旨意与恩典;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潜力;相信人性中善的一面。这种优质的信心是最好的逆境反应器,是一个人最大的宝贝。
今天在回家的路上,听着歌思想着最近身边发生的事,心头不禁似受重击。当遭遇不如意时,如果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我们的感情、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冷静应对、寻求解决办法上去,不是更容易化解困厄、脱离逆境吗?而这正是优质信心的来源之一。
美国作家Jesse Dillinger在《战胜软弱》一书中说到:成功与失败关键取决于精力投入的方向与专注的程度。这又取决于人为选择,而选择的区别往往就发生在当人面临挫折、失意、困惑、恐慌、怀疑、烦躁等软弱的时候。
愿造物主赐给所有软弱者力量与信心,做正面思考的人!
第二篇:为学生架一把梯子
为学生架一把梯子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为《悬崖上的一课》,故事主要写的是主人公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激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于是我就在想,我们语文教师的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明确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而我们的习作教学却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新的习作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更新;一方面是学生面对习作依然是愁眉苦脸、叫苦连天。我们教师怎样才能使他们大胆、大量、无拘无束地去写呢? 下面我就从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生的几个小故事来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故事一:架一把兴趣的直梯,让学生乘兴而上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要求:如果问到同学们都学会什么?大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会画画、会游泳、会溜冰、会拍照、会做饭、会干农活„„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选一样写下来。写的时侯,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一篇如何学会某种本领的习作,过程要具体,写出真情实感。在我们进行习作指导时,把过程写具体稍微容易引导一些,可以让学生边说边动作演示,或带动大家学着演示。可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忽略掉“真情实感”,因而使作文缺乏了生动性,缺乏了灵性。所以在突破“真情实感”这一难点时,我以《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为例,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学之前:啊——羡慕
1、同学们在学骑自行车之前,一定看到别人骑过吧?当你看到小伙伴潇洒自如地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过时,你是什么心情?(羡慕)
2、板书:啊,带着这种羡慕的心情读一读这个词,怎样读能表现出你的羡慕呢?(指导学生用转弯再上扬的语调表现出羡慕)
3、带着这种语调,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么羡慕?
二、学之时:唉——困难
1、正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看到别人悠闲自如地骑着自行车,可轮到自己学时,又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交流感受,出示:唉
2、唉,学习一项本领可真不简单啊!你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快来说一说吧!
3、每一次摔倒,都给我们带来伤痛,真是困难重重啊,难怪我们的心情会一落千丈,唉!
三、学会后:嘿——兴奋
1、经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总结摔倒的教训,不知不觉中,你也能骑着自行车歪歪扭扭的上路了。陡然发现自己的成功,你的心情如何呢?(高兴、兴奋)
2、是啊,掌握了一项新的本领,我们怎能不激动?(板书:嘿)请你兴奋地告诉大家:嘿,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反思: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单元作文真难写,学生写的不情不愿、文不对题、层次不清,整个儿一锅浆糊,分不清头尾。在我们抱怨学生的同时,是否应该反省自我,我们给了学生兴趣的梯子了吗?在这次习作指导中,我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归结在“啊”“唉”“嘿”这三个“点”上,简单而形象的情感色彩词,既带给学生习作的趣味点,又给学生习作过程中“真情实感”的融合指明了一条清楚的发展线路。指导完毕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假如你想和大家分享你学会本领的喜悦,不妨将题目就改为“嘿,我学会了____________”;假如你想告诉大家学习本领的艰难,那就以“唉,学________真难!”为题。如此一改,题中就先有了“情”做总领,更突出了“真情实感”这一重难点,学生写起来也兴致盎然。如果我们教师的习作指导三言两语草草收场,而后,任学生抠破头皮,绞尽脑汁地来拼凑作文,也就难怪学生会对写作文毫无兴趣,叫苦连天了。
故事二:架一把积累的阶梯,让孩子拾级而上
记得这学期我们班开展了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的活动,初读时很多同学都不喜欢。甚至,有许多同学买了很长时间,却一直也没有读完,如何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进书籍,与书中的人物交上朋友呢?回想以前指导学生阅读《昆虫记》《爱的教育》等类似经历,我意识到很多学生不爱读这本书,是因为他们在阅读中遇到了困难。
晚上回家,我在网上搜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电影视频的开头部分。阅读课上,我神秘地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看电影?”同学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有的甚至一下子站了起来。
当屏幕上出现了生病的小海伦形象时,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渐渐地,电影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醒来的小海伦失去了视力,也失去了听力,她成了一个又聋又哑的孩子。她听不见声音,也看不见任何色彩。她变得特别地调皮任性,吃饭时在饭桌上乱走,闻着谁的饭菜香就到谁的盘子里去抓。当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家时,看到的小海伦简直就像一个长着人形的小怪兽,她听不懂人话,也看不见任何东西,这样一个让人可怜又可恨的小怪兽,为什么最后会成为优秀的学者作家?
当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时,我突然把电影屏幕关上了,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又聋又哑的海伦会成长为全世界都出名的优秀学者?是什么改变了她?她的老师沙莉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她为什么能够改变小海伦的命运?”
当一连串的问题出现时,有的同学眉头皱得紧紧的,而有的同学却如数家珍,一五一十讲得非常详细,由此可见这些同学在假期中已经把书看完了,而且看得很仔细。看着这些同学争先恐后地发言,没有把整本书读完的同学惭愧地低下了头。此时,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让全班同学一起翻开了书,在课堂上默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的第四章《春风化雨——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因为在课前经过深入的阅读思考,我发现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最容易阅读的章节就是第四章,这一章像人物传记一样,娓娓动听地给读者讲述了莎莉文老师的故事。果然,教室里静悄悄的,莎莉文老师童年的不幸遭遇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同学们没有想到莎莉文老师的经历竟然如此曲折,没有想到沙莉文老师是在孤儿园里长大的,更没有想到莎莉文老师竟然会和小海伦在饭厅里大打出手。
当多数同学还没有完全读完第四章时,下课的铃声响起了。很多同学意犹未尽,看得出莎莉文老师的故事已经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在当天晚上每个同学都将这一章读完了,而且写出了质量较高的读后感。
反思: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孩子们的作文水平得到提升,那就得需要孩子们的积累,就得引源头活水,给孩子们架起一把积累的阶梯,及早解决他们“无米下锅”的问题,让他们拾级而上。因此,我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去引领学生读书。可是我们在引领学生读书过程中,总是存在着许多的误区,比如每次总想着让学生一口气把书读完,总是一味地抱怨学生不爱读大部头的书,不爱读思想深刻的书。可是却从来没有想一想,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作为老师,我应该想什么办法引导学生去克服困难?一本经典的好书,简单的阅读是不够的。而现在学生只喜欢无障碍的快乐阅读,他们不喜欢需要动脑的阅读,所以很多的经典都成了他们无法穿越的沉睡之书。这个成功的教学案例,让我想到,当我们布置了一项学习任务时,不妨经常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想一想,这项任务对班上的学生有难度吗?对中游生,对学业落后学生有困难吗?如果我们对困难估计不足,那么任务的完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不妨把复杂的任务化简为简单的任务,要给学生一把适于攀登的梯子,使所有的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够最终到达我们想要学生达到的学习高度。
故事三:架一把练笔的旋梯,让孩子盘旋而上
冀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都是写景的文章,而本单元的作文也是写景作文,我知道这对学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意识地让学生积累了一些语言,并渗透了一些关于写景的方法,而第四课《桂林山水》又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的语言和写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所以在备课中我设计了一个练笔环节。我想当然的认为,我们班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旅游经历,而仿写一句话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肯定是轻而易举的。当我学习完二三自然段后,我说:“作者将漓江的水和大海西湖比较,突出了漓江静、清、绿的特点,将桂林的山和泰山燕山做对比,突出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你们能运用这对比手法,来
突出你们心目中最美的地方吗?”当我说出要求后,我本以为学生会积极反应,可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扫视全班,发现他们的表情大都是一片茫然。这让我备感意外,也有些措手不及,我又问:“那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啊,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进行下对比不就行了吗?”学生依然没有反应,看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吃力劲,我还真有些犯愁。是不是范围太大,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积累太少,所以他们觉得无从下手呢?我突然想起前不久在国培中曾听到袁志勇老师这样说过:什么是落实,缩小范围就是落实。我灵机一动,决定从孩子们身边的景点入手,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谁来说说咱们兴隆都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景点呢?”教室里一扫刚才的沉闷,“雾灵山”“九龙潭”‘奇石谷““六里坪”“溶洞”„„学生七嘴八舌的抢着回答。“那你能用一个成语形容下它们的特点吗,比如怎样的雾灵山?”学生思考了一会再次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云雾迷蒙的雾灵山”“怪石嶙峋的奇石谷”“光怪陆离的溶洞”“色彩绚烂的溶洞”“气势磅礴的九龙潭” „„课堂气氛顿时热闹了起来。“那我们积累过的关于游览的词语有哪些呢,比如欣赏„„”“领略”“见识”“攀登”“跋涉”“看见”听到这些我笑了,说:“那现在你们可以仿写出这个对比句了吗?就用我们兴隆这些景点,突出你心目中最美的地方”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马上动起笔来,不一会,就纷纷举起手来,就连平时语文成绩最差,很少发言的张琪也将小手高高举过头顶,“张琪,你说。”“我欣赏过色彩绚烂的溶洞,攀登过云雾迷蒙的雾灵山,但我最喜欢的却是我奶奶家的那个小院子。”说完她有点胆怯地看着我,“你说得真好。”“老师,我来说,我领略过奇石谷的怪石嶙峋,感受过九龙潭的气势磅礴,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六里坪的山水相依。”“真不愧我们的小博士崔淼,他不但仿写了这个句式,还作了下创新。”我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就这样,这堂课顺利地结束了„„
反思:俗话说:“勤写笔下生花”,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多练多写,所以除了每单元的习作训练,我们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进行“小练笔”,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可是仿写虽然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但是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这种小练笔有时却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次课上完后,我开始思考,以前当我的课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我总是埋怨学生,却不能静下心来细想这种现象症结何在?是我所提的问题不明确?是我与孩子们交往不深,孩子们无法与我在教学发生共鸣?还是现在学生的思维特质所导致?我是否反思过自己,难道我自己对教材理解很深刻了吗?难道我已经深挖教材的人文思想?难道我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很清楚了吗?孩子的迷茫其实是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此时,我想,他们最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帮他们搭一架有效的梯子,让他们能够盘旋而上。
我想,在习作教学中学生其实需要很多架梯子,比如读书积累的梯子、素材收集的梯子、读写结合的梯子等等。有了这些梯子,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得以提升。但我们的习作指导不应仅仅是展现在表面的梯子。不管是展示人前的指导,还是深藏背后的积累,这些引导只要有了实效,学生自然会顺梯而上。只要老师首先对作文有了足够的重视,能深入地思考习作指导的有效性,那么学生也定会呈现出一篇篇好的作文。
第三篇:为学生架一把梯子
为学生架一把梯子
——中年级习作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为《悬崖上的一课》,故事主要写的是主人公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激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于是我就在想,我们语文教师的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明确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而我们的习作教学却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新的习作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更新;一方面是学生面对习作依然是愁眉苦脸、叫苦连天。我们教师怎样才能使他们大胆、大量、无拘无束地去写呢? 下面我就从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生的几个小故事来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故事一:架一把兴趣的直梯,让学生乘兴而上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要求:如果问到同学们都学会什么?大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会画画、会游泳、会溜冰、会拍照、会做饭、会干农活„„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选一样写下来。写的时侯,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一篇如何学会某种本领的习作,过程要具体,写出真情实感。在我们进行习作指导时,把过程写具体稍微容易引导一些,可以让学生边说边动作演示,或带动大家学着演示。可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忽略掉“真情实感”,因而使作文缺乏了生动性,缺乏了灵性。所以在突破“真情实感”这一难点时,我以《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为例,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学之前:啊——羡慕
1、同学们在学骑自行车之前,一定看到别人骑过吧?当你看到小伙伴潇洒自如地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过时,你是什么心情?(羡慕)
2、板书:啊,带着这种羡慕的心情读一读这个词,怎样读能表现出你的羡慕呢?(指导学生用转弯再上扬的语调表现出羡慕)
3、带着这种语调,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么羡慕?
二、学之时:唉——困难
1、正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看到别人悠闲自如地骑着自行车,可轮到自己学时,又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交流感受,出示:唉
2、唉,学习一项本领可真不简单啊!你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快来说一说吧!
3、每一次摔倒,都给我们带来伤痛,真是困难重重啊,难怪我们的心情会一落千丈,唉!
三、学会后:嘿——兴奋
1、经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总结摔倒的教训,不知不觉中,你也能骑着自行车歪歪扭扭的上路了。陡然发现自己的成功,你的心情如何呢?(高兴、兴奋)
2、是啊,掌握了一项新的本领,我们怎能不激动?(板书:嘿)请你兴奋地告诉大家:嘿,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反思: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单元作文真难写,学生写的不情不愿、文不对题、层次不清,整个儿一锅浆糊,分不清头尾。在我们抱怨学生的同时,是否应该反省自我,我们给了学生兴趣的梯子了吗?在这次习作指导中,我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归结在“啊”“唉”“嘿”这三个“点”上,简单而形象的情感色彩词,既带给学生习作的趣味点,又给学生习作过程中“真情实感”的融合指明了一条清楚的发展线路。指导完毕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假如你想和大家分享你学会本领的喜悦,不妨将题目就改为“嘿,我学会了____________”;假如你想告诉大家学习本领的艰难,那就以“唉,学________真难!”为题。如此一改,题中就先有了“情”做总领,更突出了“真情实感”这一重难点,学生写起来也兴致盎然。如果我们教师的习作指导三言两语草草收场,而后,任学生抠破头皮,绞尽脑汁地来拼凑作文,也就难怪学生会对写作文毫无兴趣,叫苦连天了。故事二:架一把积累的阶梯,让孩子拾级而上
记得这学期我们班开展了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的活动,初读时很多同学都不喜欢。甚至,有许多同学买了很长时间,却一直也没有读完,如何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进书籍,与书中的人物交上朋友呢?回想以前指导学生阅读《昆虫记》《爱的教育》等类似经历,我意识到很多学生不爱读这本书,是因为他们在阅读中遇到了困难。
晚上回家,我在网上搜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电影视频的开头部分。阅读课上,我神秘地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看电影?”同学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有的甚至一下子站了起来。
当屏幕上出现了生病的小海伦形象时,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渐渐地,电影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醒来的小海伦失去了视力,也失去了听力,她成了一个又聋又哑的孩子。她听不见声音,也看不见任何色彩。她变得特别地调皮任性,吃饭时在饭桌上乱走,闻着谁的饭菜香就到谁的盘子里去抓。当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家时,看到的小海伦简直就像一个长着人形的小怪兽,她听不懂人话,也看不见任何东西,这样一个让人可怜又可恨的小怪兽,为什么最后会成为优秀的学者作家?
当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时,我突然把电影屏幕关上了,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又聋又哑的海伦会成长为全世界都出名的优秀学者?是什么改变了她?她的老师沙莉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她为什么能够改变小海伦的命运?”
当一连串的问题出现时,有的同学眉头皱得紧紧的,而有的同学却如数家珍,一五一十讲得非常详细,由此可见这些同学在假期中已经把书看完了,而且看得很仔细。看着这些同学争先恐后地发言,没有把整本书读完的同学惭愧地低下了头。此时,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让全班同学一起翻开了书,在课堂上默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的第四章《春风化雨——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因为在课前经过深入的阅读思考,我发现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最容易阅读的章节就是第四章,这一章像人物传记一样,娓娓动听地给读者讲述了莎莉文老师的故事。果然,教室里静悄悄的,莎莉文老师童年的不幸遭遇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同学们没有想到莎莉文老师的经历竟然如此曲折,没有想到沙莉文老师是在孤儿园里长大的,更没有想到莎莉文老师竟然会和小海伦在饭厅里大打出手。
当多数同学还没有完全读完第四章时,下课的铃声响起了。很多同学意犹未尽,看得出莎莉文老师的故事已经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在当天晚上每个同学都将这一章读完了,而且写出了质量较高的读后感。
反思: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孩子们的作文水平得到提升,那就得需要孩子们的积累,就得引源头活水,给孩子们架起一把积累的阶梯,及早解决他们“无米下锅”的问题,让他们拾级而上。因此,我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去引领学生读书。可是我们在引领学生读书过程中,总是存在着许多的误区,比如每次总想着让学生一口气把书读完,总是一味地抱怨学生不爱读大部头的书,不爱读思想深刻的书。可是却从来没有想一想,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作为老师,我应该想什么办法引导学生去克服困难?一本经典的好书,简单的阅读是不够的。而现在学生只喜欢无障碍的快乐阅读,他们不喜欢需要动脑的阅读,所以很多的经典都成了他们无法穿越的沉睡之书。这个成功的教学案例,让我想到,当我们布置了一项学习任务时,不妨经常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想一想,这项任务对班上的学生有难度吗?对中游生,对学业落后学生有困难吗?如果我们对困难估计不足,那么任务的完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不妨把复杂的任务化简为简单的任务,要给学生一把适于攀登的梯子,使所有的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够最终到达我们想要学生达到的学习高度。
第四篇:发一把分享什么是网络营销
发一把分享什么是网络营销
什么是网络营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
我的认识是,只要是通过网络载体,进行宣传推广和合作交流,即有商务目的融入的,这种行为就是网络营销。
由于网络载体的功能极其多元化,网络营销的手段也有无数种方式。传播方式多,即时性强,传播迅速,容易产生扩散性,极有可能产生眼前效应,这就是网络营销的特点。这也是网络营销有别于传统营销的魅力之处。
抛开一些你熟悉的网络广告和网络新闻传播及论坛、博客等不说。我举几个你平时可能天天接触,却又忽略的网络营销方式——
对于企业而言,公司的网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网络营销,它是企业在网络上对外的第一张名片,第一个窗口。
无论是官网、个人博客等互换链接,或微博之间互粉一下(加关注)。对于个人而言,上QQ或MSN进行工作交流,特别签名是商务信息,这也是种网络营销。
你通过邮箱投个简历,或在某人才网上传个应聘资料,这也是种网络营销。
总之一句话,无论利用何种网络渠道,只要是利用网络进行业务交流活动,那么这就是网络营销!包括我们现在的这个“网络营销知识百科”平台,虽然是知识的平台,但是对主编和小百科网站而言,就是一种网络营销,当然这个商业味要淡不少。当今社会,已没有单纯的文化,也没有单纯的市场。
随着世界的网络化,人们都在网络化,网络营销是未来最重要或说是首要的营销手段,这点是共识的,无容置疑!
本平台,“所属分类:经济 ”,而不是技术,就是希望多以经济的角度去诠释网络营销,欢迎广大网友真诚热情地交流。
第五篇: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古语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人生在世,挫折总是难免的,大学生也不例外。挫折确实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的面对挫折。挫折是一把双刃剑,你若因此一蹶不振,人生便不能前进;你若鼓起勇气迎战挫折,便会慢慢成长。
挫折,按照心理学解释为: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所要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由此在个人内心深处引起的痛苦体验。通俗的说,人生挫折也就是人们常见的逆境状态与不幸感受。大学生所会遇到的挫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和情感方面。学习方面主要包括考试没考好,成绩下降,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责备;情感方面如:失恋。
心理学上说,挫折产生于两种原因,外部原因:指外界条件的阻碍和障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的限制。内部原因:指由于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带来的阻碍和限制。对于我,一个来自外省的,原本是高中班里的佼佼者,在这个全新的,高手如林的大学环境中,遇到学习上的挫折不足为奇呀。刚到大学,学习上难免不适应,中学老师讲课细致,作业布置多,要求明确具体,考试也频繁严格;进入大学则完全不同,要学好课程,主要看自觉性,要合理安排时间,独立进行学习,可是这却使刚入学的我感到无从下手。而且“强中更有强中手”,这让我这个中学时的所谓的高材生失去原来的优势,心理上产生压力和不平衡感。所以正式学习一个月后,感到什么也没学到,紧接着在第一次小测试中完全失利,什么东西都不会,感到特别苦恼,我陷入挫折了。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外界条件阻碍和心理因素困扰所带来的挫折吧。
挫折是把双刃剑。心理学上说,挫折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和不幸,也可以使人们在与困难的斗争中获得经验与信心。当我第一次小测试失败后,心里有一种痛苦的挫败感,顿时感觉世界很无趣,焦虑、苦闷、烦躁不安,甚至有种辍学的冲动。然而,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都会想想当初为什么坚持到了这里,我们来到这里学习,都怀有一个美好的目标,这才刚刚开始,怎么可以因为一个小小的挫折就放弃所有。
心理老师讲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需要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主要方法有调整认知,转换视角;合理归因,正确面对;合理宣泄法,积极的心理暗示,转移注意法,自我放松法;寻求社会支持以及心理咨询等。所以,当我面对那次考试失利时,我尽量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每天早晨去操场奋力的跑几圈,彻底的发泄一下。白天空闲的时间,尽量找机会和朋友们聊聊天。晚上时,看一部喜剧电影或励志电影,或成功者的演讲,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或者增强自己的信心。当学校有什么活动时积极的参加,努力使自己融入到新环境中。渐渐地,挫折带来的痛苦变淡了,消失了,同时感觉信心也回来了。接着我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总结以前的不足和教训,认真复习预习,渐渐地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方法,当下一次测试来临时,原本心里的焦虑完全消失了。我想,我克服了这次挫折,并且这次挫折让我又成长了一步。
心理学上讲挫折对人生发展有以下几项意义:压力和挫折可以使人成长的更坚强成熟;把克服压力当成人生的功课;使人变得更聪明睿智;激励人自强不息;锻炼人的意志力。而这次考试上的挫折确实使我变得更加坚强了,并且改变了我对挫折的看法,我想当我再次遇到挫折时,我不会再畏缩,而是把它当成磨练自己的机会。
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所以,挫折是一把双刃剑,你若积极应对,它便成为你的垫脚石,挫折就会变成“存折”,压力就会变成动力,障碍也会变成最爱。“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伟少年”,如果青春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便是一块顽石,你若坚强,顽石只会把你磨砺的更加锋利。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磨练、不断挑战,在挑战和历练中排除万难而不断成长成熟和升华的过程!常言道百炼方能成钢,只有勇于面对挫折与困惑,我们才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