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交通运输保障的几点思考五篇

时间:2019-05-12 14:2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交通运输保障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交通运输保障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交通运输保障的几点思考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交通运输保障的几点

思考

杜兴亮

近年来,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将急需的人员、物资、装备送到处置一线,是对交通战备部门运输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协同作战能力、紧急救援能力的直接考验。因此,结合处置突发事件实践,思考和研究交通战备进一步提高应付突发事件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提高交通战备保障能力必须建立交通战备工作新机制

2008年抗击冰冻雨雪灾害发生时,由于缺乏制度规范和硬性约束,机制不全,组织松散,指挥协调难度大,机构运行成本高,严重影响了快速反应的时效,制约了交通战备工作的正常展开。如某地为缓解辖区内高等级公路上严重滞留旅客的压力,临时关闭省际公路交界处的收费站,结果造成外省过路车辆大量滞留堵塞。交通保障工作,涉及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线路及桥梁、隧道、机场部队等多个部门军民共同参与、组织指挥和隶属关系多元化,容易产生分歧。目前,不同地方各部门没有建立联合的指挥机构,就是在部队内部也没有建立绝对权威的组织指挥体系,更谈不上军地协作、军民联勤和陆铁空联运等新的保障模式。这种多机构

联而不合状况,直接造成了交通运输战备保障工作渠道不畅、多头指挥、各自为战、责任不明的现象发生。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动转高效、反应敏锐、指挥有序的组织机构,加强交通战备机制建设,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快速作出决策安排,统一部署保障力量,将急需的人员、物资、机械及时、准确地送达目的地。

二、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必须组建一支精干管用的交通专业保障队伍

组建一支精干管用的交通专业保障队伍,是完成应急交通运输保障任务的关键。要切实把牢战备保障人员的进出关、政审关,真正把那些文化素质高、政治思想过硬、军事素质优良、组织纪律严明人员编入保障队伍,便他们不仅专业水平要高人一等,而且勇于吃苦,随叫随到。经过政治审查和考验的同志,要做到随叫随到。要加强保障队伍人员的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和奉献精神。平时要落实训练时间和相关经费保障制度,组织开展训练、演练活动,不断提高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机动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条件下随时做好做好交通战备保障任务的准备。

三、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必须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完成应急交通运输保障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一要规划、建设好运输网。要以改造纵横干线、提高通过能力,新建迂回、倒运道路为重点,提高通行能力,在地方性铁路修建上,要考虑与干线联网,按标准铁路轨距修建;在线路等级上,要按三级以上修建;在建

设投资上,主要依靠地方自我保障,国家适当补助,还可广开门路引进外资修建。要对重点航道进行疏浚和整治,改善航道条件,提高水路运输和倒运能力。二要建好交通配套工程。所谓交通配套工程,主要是连接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各运输渠道,与运输密切相关而又不纯属运输线路的工程设施。如:车站、港口、机场、仓库以及与铁路、公路、水路主干线相连的进出道路和影响运输能力的装卸场地、站台、码头及加油设施等。配套工程的建设标准要高,将运输优势资源进行互补合用,打破长规,统一规划,为构建陆铁空联运保障新模式,促进交通运输保障能力的提供支撑。

第二篇: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北京电力系统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海淀区、石景山区发生大面积停电突发事故”的紧急报告。警笛声声、黄灯闪烁,一辆辆电力抢险车急速驶向事故现场。从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抢险工作迅速展开:“地铁施工工地62名工人正在隧道中施工,停电后洞里一片漆黑,正在把他们紧急疏散到地面。”“现有2000多人参加抢险救援,供电各项抢修工作正在全力推进,变电站重要用户负荷大部分恢复„„”

这是不久前北京举行电力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演习现场的情景。北京市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在2003年非典时期启动,2004年出台《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同时,启动全市区县分预案、专项预案和保障预案的编制工作。今年4月,成立了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及办事机构,调整组建13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区县成立应急委员会,设立专职机构。

不仅仅是北京,整个中国已经开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威胁。目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建立。《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处置法(草案)》也已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7月22日至23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这说明,为应对我国公共事件高发期的严峻考验,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正在纳入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突发公共事件损失GDP 6%

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李军鹏提供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因生产事故损失2500亿、各种自然灾害损失1500亿元、交通事故损失2000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损失500亿元,以上共计达6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损失我国GDP的6%。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所作的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全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

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并不仅止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参与编制国家应急预案和相关法律的顾林生说,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间接损失同样不可忽视。比如说,事故灾害发生之后,公众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公众心理也会受到巨大冲击。例如重庆开县井喷事故,虽然问题早已查清,责任人被绳之以法,但事故阴影却依然存在。234个鲜活的生命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对于身处其中的人们来说,失去亲人的记忆,家庭的破碎,遭受灾难的惊惶,目睹死亡的恐惧,永远难以抹去。

此外,有一些突发公共事件是由于管理不当、玩忽职守所引发,在处理过程中当地政府又存在“捂盖子”的行为,例如广西南丹县的矿井事故。当此类事件尘埃落定,真相大白之后,政府的公信力会遭受严重损伤。总而言之,这类损失虽然是软性的、不可量化的,但其伤害和长远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直接损失。

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危期

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从自然的角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度高、灾害损失严重。由于受灾害影响的人口大体在2亿左右,占全国人口的1/7以上,自然灾害在中国有着较强的社会性。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逐步增加。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生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地区。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般都要超过上千亿元。

从社会的角度分析,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如果处置失当,有可能会出现社会危机。此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最新变化也使得国际间的冲突和危机出现新的特点。如“9·11”事件就显示了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巨大。

另外,我国很多地区自然环境破坏严重,潜在的危机有可能随时爆发。而建国以来建设的大量基础设施,年代久远、老化严重,又缺少及时的维护和更换,安全隐患非常多,也是一个个定时炸弹。

原有应急工作基础薄弱

从非典疫情到禽流感,从开县井喷到北京密云游园踩踏事件,从吉林中百商厦特大火灾到阜阳劣质奶粉,从东航包头空难到辽宁孙家湾特大矿难„„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及处理,已经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首先是缺少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基本法律。顾林生说,虽然此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处理突发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应对骚乱的《戒严法》,应对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法》、《防洪法》等,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安全生产法》等、应对公共卫生的《传染病防治法》等。各地方根据这些法律、法规,又颁布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地方立法。

但是仅仅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分别立法,相对分散、不够统一,难免出现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而且各部门都针对自己所负责的事项立法,“各扫门前雪”,缺乏沟通和协作。同时,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地方立法“以邻为

壑”,大大削弱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协作与合力。

其次,信息管理系统落后。信息管理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则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和准确的信息;二则为民众传递适当的信息,避免民众情绪失控,促进民众沟通。目前,我国发生灾害及各类突发事件时,都是以部门为单位逐级汇报,缺乏快捷、有效的沟通渠道。信息量并不是不够大,也不一定不及时,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分散和部门垄断,无法在危难时刻统一调集,迅速汇总。

我国公共服务体系薄弱,很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冲击。李军鹏认为,其一,对社会变动和市场经济波动起抗衡和缓冲作用的综合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障覆盖面较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634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058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2386万人,而我国就业人员总数高达7亿多人。其二,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还很低。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

此外,我国对公众的危机教育不足,防灾应急教育还没有纳入教学体系中。社会的警觉性较差,市民缺乏自救、救护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在这一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

自上而下力推应急管理

对于我国在应急公共事件方面面对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一再作出重要指示。

7月22日至23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说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正在纳入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事实上,自非典疫情发生后,我国政府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就全面提速。

2003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话中指出,非典疫情发生和蔓延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再次指出,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而2004年《国务院工作规则》修订时,温家宝总理主要强调了4点,其中之一就是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受温家宝总理委托,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建立。

华建敏说,按照不同的责任主体,预案体系设计为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5个层次。目前已完成的国家总体应急预案、25件专项应急预案、80件部门应急预案,基本覆盖了我国经常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方面。此外,我国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也已完成,许多市、区(县)也制定了应急预案。专家建议,下一步一定要抓好社区、农村、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从而最终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Ⅰ)、重大(Ⅱ)、较大(Ⅲ)和一般(Ⅳ)四级。应急预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都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顾林生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我国应急预案具有一些其它国家没有的、超前的、创新的内容。因为我国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各种规划、预案和指南的内容,分析了美国“9·11”事件、印度洋海啸、疯牛病等危机事件,总结了我国的经验教训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了创新。可以说,我国的应急预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一,虽然其它国家也有应急预案,但是像我国这样部门齐全、种类繁多、大规模的应急预案还是很少的。我国的5级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法制体系、应急规划体系一起构建了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

第二,弥补了我国应急规划的不足,加强了我国的应急管理能力。与国外的防灾规划或应急事务规划相比,我国的规划作得不详细,还是以简单的条条框框为主,难于实际操作。这次我国预案编制,弥补了规划的不足,替代规划细化了一些内容。

第三,具有超前性。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种法律还没有健全,关键的基本法律还在制定讨论中。应急预案弥补了这些法律的不足之处和没有规定的东西,同时也为今后的法律完善提供了基础。

第四,强调预防为主。一般的预案主要是规定应急处置的流程、程序、原则。鉴于我国行政机构级别多、幅员辽阔、灾种多、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大等原因,强调以预防为主和先期应急处置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和地区尽力预防突发公共事件和尽可能不要把一般事件扩大为严重的、特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公共服务体系薄弱,很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冲击。李军鹏认为,其一,对社会变动和市场经济波动起抗衡和缓冲作用的综合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障覆盖面较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634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058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2386万人,而我国就业人员总数高达7亿多人。其二,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还很低。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

此外,我国对公众的危机教育不足,防灾应急教育还没有纳入教学体系中。社会的警觉性较差,市民缺乏自救、救护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在这一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

第五,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作为理念和原则放入了预案中间。

第六,强调属地管理。军队、中央企业等都要真正为本地民众服务,这是吸取重庆开县井喷事件和SARS的教训。同时也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

除预案之外,《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处置法(草案)》也已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顾林生说,对付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动员国家和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必须有一部基本法律作为“龙头”,以其他部门法和专门条例、规章等为补充,以求有效地处置各种紧急状态。这在很多国家已经形成了共识。

应急预案重在落实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之后,在落实方面有许多工作要作。

顾林生说,各预案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是当务之急。已经制订修订的各部门应急预案之间、各专项预案之间、部门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之间都需要进行协调,特别是要加强主管部门与配合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其次,相关法律需要修改,一些新法律急需出台。在应急预案编制中,出现了现有法律不完善或没有法律的问题,一些预案暂时代替了法律的空白。比如,食品安全预案中规定了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的职能,但是现有的《食品卫生法》没有赋予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的权力,因此需要修改《食品卫生法》,并制定《食品安全法》。

原有的各项应急规划和计划也存在类似问题。我们的很多预案代替了现有的各部门规划、计划的内容。因此,各项规划和计划反过来需要进行完善和修改。

顾林生同时指出了应急预案编制和落实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其一,在各项灾种或部门系统中存在不平衡。比如,民政部2004年就起草了《国家自然灾害

救助应急预案》。至2004年底,全国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和紧急救援响应机制基本形成。但是,其它部门在2005年才开始布置全国地、市、县、市、区应急预案的制定。

其二,各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预案编制和落实工作做的比较好,内地、农村地区相对比较欠缺。而正是工作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存在更多的风险和隐患,特别需要加强应急管理和编制预案。

在我国应急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说一千,道一万,关键看你干不干。”有了一个好的机制,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和文字上,而不是及时地、不打折扣地付诸执行,终归是镜花水月。为此,专家建议,要确保应急预案在实践中落实,在实践中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陈泽伟、王超群)

第三篇:劳动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应对工作总结

根据《**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XX年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现将我局XX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

XX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狠抓落实,成立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完成了《**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和预警体系。预案体系和预警体系基本覆盖了劳动保障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方面,保障安全和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XX年未发生涉及我局工作业务的突发公共事件,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总体应对工作及分析评估

(一)组织领导体系方面。我局今年进一步加强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组织领导体系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日益完善,为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应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应急准备方面。一是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并在年内举行了地震应急、火灾逃生等安全事故处置等方面的演练活动。二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对应急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普法教育,并成立了应急指挥办公室。三是加大资金物资投入力度。配备劳动监察车一辆。总体来看,应急预案、队伍、资金、物资等准备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为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预防预警方面。一是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及时排查可能影响劳动保障工作的事件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反应快速、应对正确、处置果断的良好机制。二是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对我局工作职责内可能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及时向全局干部职工通报,做好防范和处置准备。三是认真落实防范措施。通过预防预警工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总体来看,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网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预测预警能力的有效提高,为及时制订实施相关防范措施提供了准确依据。

(四)宣教培训方面。一是广泛开展普法宣教活动。及时组织学习《**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平常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同时加大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使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第四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总结会讲话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总结会讲话

区应急办:

根据区政府办《关于做好20*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要求,我乡对20*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和评估。现将总结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20*年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

(一)自然灾害。

20*年,我乡未发生等级性自然灾害。

(二)事故灾难。

20*年,我乡未发生一般安全生产事故。

(三)公共卫生。

20*年,我乡发生一般食物中毒事故1起,无一例人员死亡,未发生ⅲ级以上公共卫生事件。

(四)社会安全。

20*年,我乡未发生一般群体性事件。

二、20*年突发公共事件情况分析与评估

20*年,我乡按照省、市、区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要求,完善应急管理组织和责任体系,科学修编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确保了全乡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强化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

我乡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乡总体应急预案,抓紧完善修编乡、站所和各类专项预案,在原有预案基础上,组织编制了《××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乡处置植物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乡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乡重特大交通事故及因交通事故引发预案》等21个专项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流程,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先后组织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处置、重特大交通事故及因交通事故引发预案处置演练和防洪、消防等演习,积累了应急处置经验,提高了应急联动和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了应急队伍综合素质。

(二)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我乡负责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发出预警报告,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把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强化应急管理知识宣传。

我乡坚持强化应急管理知识学习宣传培训,提高公众应急自救能力,以宣传贯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宣传和培训,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全面提升我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通过会议、标语等宣传我乡“关注民情,关爱民生,共建和谐”的应急管理工作宗旨,大大提高了公众的参与能力和应急自救能力。

(四)强力推进应急管理“三进入”工作。

开展了应急管理进农户、进私营业主、进校园的“三进入”工作,在××村、××中学成功建立应急管理进基层示范点的基础上,指导各村“两委”、卫生院和学校等编制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建立应急管理报告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体系,使我乡现有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和预案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有效提高了我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三、20*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少数干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重视不够;

应急管理及防灾自救的宣传载体和形式还不多,公众对应急管理了解不全面,应急自救知识相对欠缺,自救能力还不强。二是预案还不够细。应急预案编制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预案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还不够强。三是应急演练规模较小、联动性不高,针对性尚需加强。四是应急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工作需继续加强。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乡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制度,全面落实责任。

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和“一岗双责”的要求,重点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好落实,并依照应急目标管理考核程序和制度,对于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责任人,一抓到底,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二)突出重点,推进常态管理。

一是抓好预案编制的完善。进一步抓好应急管理业务培训,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预案体系。二是抓好应急演练和宣传。在全乡有计划组织道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同步加大对群众宣传力度,提高民众面对危机的自救能力和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抓好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四是强化安全生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坚持重点下移,做好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的安全大检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三)理顺机制,推进协同处置。

一是理顺信息报送机制。进一步细化乡内的信息报送规则,明确信息报告责任,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二是理顺预测预警机制。根据日常监管获取的信息,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及时发布预警报告,并制定相应的危机处置预案,逐步建立通过设定危机类别和等级进行风险提示的预测预警机制。三是理顺协同处置机制。制定应急计划,进一步明确分工和职责,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危机处置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四)强化管理,加快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卫生、国土、农业、林业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有相关救援经验人员的作用,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层警务、医务、民兵应急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社会救援能力;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管理,开展教育培训,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协调联动,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能力。

四、典型案例

(一)公共卫生。

20*年12月,我乡中学发生可疑食物中毒事件,涉及人数3人。事故发生后,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要求,乡分管安全的领导、综合办、乡卫生院主要负责人立即到现场指挥并及时将所有疑似患者送往卫生院进行救治,经过统一协调处置,所有的病员全部痊愈出院,未发生致残致死的情况,事故得到妥处。

第五篇:谈政府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谈政府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2003年“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2005年江苏淮安氨气泄漏、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台风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这些都给政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应对突发的公共事件,下面谈以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政府应该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一整套完善预测机制,其中,既有预防科技预测,又有应对社会矛盾的预测,加大科技投入,严把预测之口。

第二,加大对公共应急突发事件的知识宣传,让老百姓遇到问题时本能地减少损失,如针对煤矿事件,老百姓应该知道如何避免损失。

第三,严格执行各项应对措施,对防碍执行予以处罚,必要时给予法律上地惩罚,加强落实。第四,加强事故发生后反馈,事后,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向上级报,采取防治扩大危害性手段。第五,国家财政要留有必要地应急突发事件资金,在事故发生时,可以支援。

第六,加大政府人员地配备,做到事故发生后派出兵将上阵,加大公务员队伍素质。

第七,完善各部门协调机制,当事故发生时,各部门联合成一个有机体,减少不必要地浪费,尽早努力抢救。

第七,我们要形成官民同心地国民已知自救。

第八,完善相应法律,用法律手段制止不必要地突发事件,加强依法性。

第十,政府各部门之间有一个有机指挥机制,遇事不乱,有序进行处理,避免不必要损失。

第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合治理机制之中。

为我们现代化创造更美好和谐的明天。(2006年申论试卷)

7、避免主旨句概括过大或过虚,产生一种务虚和不真实的感觉,这是常见的毛病。如

重视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提高

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

二、坚持政党统一体制。

三、完善应急预案。

四、提高执政能力。(2006年试卷)

从标题看,作者所反映的主旨内容使明确的,但是,表现主旨句的观点太务虚,与标题的主题不相符。如何成功应对公共突发事件

一、发展经济是基础。

二、政治稳定是核心。

三、完善法律是保障。

四、组织能力是关键。(2006年试卷)

下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交通运输保障的几点思考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交通运输保障的几点思考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强化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思考建议(最终定稿)

    政府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行为主体。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政......

    2021年乡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

    2021年乡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撰写人: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2021年乡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__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___应对法......

    浅谈五指山市突发公共事件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谈五指山市突发公共事件现状及应对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随着我......

    2014年度水旱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本站推荐)

    2014年度水利局应对水旱灾害事件总结评估报告 2014年,×××水旱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应急办的具体指导下,按照有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部......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全文5篇]

    库木西力克乡关于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 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根据《疏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上报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和《喀什地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总结评估报告

    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市政府应急办、市公安局:今年以来,我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大力指导下,按照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办公......

    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南堡开发区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南堡开发区应急办)2009年,南堡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具体指导下,按照有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农村基层常见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策略

    农村基层常见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策略一、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 在没有预想、没有准备、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一切。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