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注会审计第一章讲解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是2014年教材新的一章,其中,前两节属于2011年教材,后四节属于2013年教材。
在最近的三年里,本章累计考了15分选择题,年均5分。这表明本章属于高频率、高分值、中难度的章。
近3年题型题量统计表
学习提示:
1.考试
本章是新增章,按以往惯例,今年考试可能会受到额外关照。即使不受到关照,本章相关内容在以前年度的考分也不低。
2.学习
(1)本章不少内容如审计报告,管理层责任,重大错报风险等,都将在教材后续内容再次讲解。这表明,有些内容在本章仅作简要介绍,需要在后续内容中深化。
(2)相对来说,第1、6节没有第2、3、4、5节重要,其中,第3节直接涉及到综合题,需要理解;第2,4,5节更适宜考选择题,需要记忆。
3.教材
审阅业务没有介绍,拿来就用;鉴证对象的说法与以前年度不同。
第一节审计的性质
一、审计的含义
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肯定的语气、明确的结论]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上述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2.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3.审计的保证程度是合理保证[满足使用者的通常要求]。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保证,但低于绝对保证[审计存在固有限制]。
4.审计的基础[基础不牢,大厦将倒]是独立性和专业性,通常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来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
5.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
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并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予以传达。
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执行审计工作,能够形成这样的意见。[例题•单选题]以下有关审计目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为合理利用财务信息提供建议
B.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 C.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D.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 [答案]A
[解析]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二、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 1.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
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审计属于合理保证程度的鉴证业务,审阅属于有限保证程度的鉴证业务。
2.两种保证程度的区别
表1-1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的区别
[例题•单选题]以下有关审计业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审计业务是有限保证鉴证业务
B.相对于审阅业务来说,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较低 C.获取证据的主要程序是询问和分析
D.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 [答案]B
[解析]A、C、D都是审阅业务的特征。
[例题•单选题]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甲公司编制的下属子公司K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阅。在与甲公司管理层沟通时,A注册会计师应当说明该项业务属于()。[2008/有限保证]
A.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 B.绝对保证的鉴证业务C.其他鉴证业务
D.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 [答案] A
[解析]财务报表审阅业务是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
第二篇:注会审计学习心得
注会审计学习心得
我的复习方法是,每章先听一遍课,自己把重点难点归纳总结一遍,再把《应试指南》上的题做一遍,就算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差不多到7月中旬,第一轮复习结束,说实话,除了实际工作中碰到过的一些内容,其他的理论知识没能记住多少,对审计仍然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7月中旬开始第二轮复习,我采用的方式是“看书+背诵”,或许有些学员会认为这时候开始背似乎太早了点,到考试的时候肯定会忘记,但我要说,考试真正考到背诵的其实很少,多数题目还是靠理解和灵活运用,我所说的背诵,目的不在于要一字一句记住书上的原文,而是通过背诵这样一种方式把重要的知识点连贯地串连起来,在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将标准的审计语言变得能脱口而出。个人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考试的时候时间还是较为紧张的,对于简答题和综合题,如果明知道答案,但无法在第一时间用标准的审计语言表达出来会是很吃亏的,而对重要知识点的背诵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应该说,第二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枯燥最痛苦的一个阶段,但一定要坚持,一旦有所松懈或想要放弃,复习进度就会来不及,一切都前功尽弃。8月中旬第二轮复习基本结束,这时候对于审计已经有了大致的概念,对教材的思路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只是熟练度还不够,一些细节的把握还没到位。所以,第三阶段我采用的复习方式是把以前做错的题目再拿来重做一遍。差不多到8月底9月初,网校就会陆续推出模拟卷和考前串讲,对于模拟卷,我认为不宜做太多,3套就差不多了,做多了发现也只是大同小异,考前串讲值得认真听一下,把老师提到的知识点再在脑中过一遍,不清楚的再翻书复习一下,这个就是冲刺阶段了,在这一阶段,千万不能做一些很难很偏的题,否则会大大影响备考的信心。在考前一两天,建议把审计报告等必须要牢记的知识点再仔细背诵一遍,不要再做新题了,把之前做错的题再拿来温习一遍就可以了。
财务成本管理
总体上来说,财管的复习计划包括三轮。第一轮是5、6月的时候,将课本看了一遍,理解并记忆书上的知识点,记下看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听网校的课。我当时听的是徐经长老师的基础班,个人还是很崇拜徐老师的,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基本上听过他的课都能弄懂了。同时,根据课件的笔记和自己的判断在课本上对重要的知识点做记录,争取将书本读薄。我看完一章书后,都会做相应章节的练习,并对做错的或不会做的题目做特别记录。第一轮复习的时间较长,断断续续地大约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
第二轮是7、8月的时候,这一轮复习主要是温故而知新。我重新看了一遍书,看的重点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做过记录的地方,然后再将第一轮复习时碰到的错题重新做一遍,这一次还是做错的再做特别记录。第三轮是9月的时候,这一轮复习是考试前的冲刺。还是要重新看一遍书,查缺补漏,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再将前两轮都做错的题目再做一次,正所谓事不过三,通常第三次都能做对的。在这一阶段,我还会将一些疑点在网上提问,我觉得这个功能还是非常有用的,老师解答问题的速度很快。另外,我还做了4、5套模拟题,都是掐着时间做的,尽量模拟考试的环境。
经过三轮复习,就差不多上考场了。当然,这是在复习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的复习计划,如果时间不允许,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了。经过财管的备考,我归纳以下两点心得。
第一、做题很重要。有些科目要多看书,有些科目要多做题,财管属于后者。看书看明白了,不代表会做题,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题,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那些理论。而且做题做多了,才会有题感。多做题不是说不断地找新题目做,而是要把做过的题目弄明白,将错题做多几次,直到做对。
第二、考试时要注意取舍。考试时间是很紧迫的,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完题目的,所以要注意取舍。试卷在编排上没有从易到难的顺序,所以在考试中遇到很费时间且没把握的题目时要跳过,先攻下简单的题目。这个经
验尤其适用于计算题和综合题中。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这门科目内容较少且较简单,所以我花在这门科目上的时间也是比较少的。总体来说,复习计划也是分为三轮。第一轮是7月份的时候,我将课本看了一遍,理解并记忆书上的知识点,同时,根据课件的笔记和自己的判断在课本上对重要的知识点做记录。我看完一章书后,都会做相应章节的练习,并对做错的或不会做的题目做特别记录。
第二轮是8月的时候,这一轮复习主要是记忆,将第一轮复习时做过记录的地方背下来,然后再将第一轮复习时碰到的错题重新做一遍,这一次还是做错的再做特别记录。
第三轮是9月的时候,这一轮复习是考试前的冲刺。网校的老师会总结一些考点,我着重将这些考点再背一遍,加深记忆。另外,我还做了4、5套模拟题,主要是客观题。
经过三轮复习,就差不多上考场了。经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备考,我归纳以下两点心得。
第一、战线不必拉得太长。前面已经说过,这门科目相对较简单,所以可以在考试前两个月再开始复习。第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个人认为《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09年的教材编得不是太好,尤其是前面公司战略的部分,很多问题都没有说明白。所以我建议以前没有学过公司战略的考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深自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比如说什么五力模型、波士顿矩阵,书上讲得不是太清楚,也没有具体的应用举例,就可以参考网络上对相关知识点的介绍。
零基础考生注会之心得
我是一名数学系学生,在学注会之前基本不知道会计是什么,所以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基础,不需要任何基础,需要的是你的决心。
我觉得注会的6门课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不能就说哪门难,哪门容易,特别是对个体而言。对我个人而言,最容易,花的时间较少的是会计和财管这两门,最让我头痛的恰恰是很多人口中最容易的经济法,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自己试了才知道,我下面说的也仅仅是个人的理解和一些方法,可能对像我这样的纯理科生参考意义更大些。
先说会计,很多人说难,我觉得这是最容易的一门,只要做到两个字,理解。用徐经长老师每堂课必说的一句话就是“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不要去背会计分录,每个分录搞清楚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是不是体现了权责发生制,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只要理解透了,分录自然就写出来了。建议大家学完一遍会计以后,再回头把第一章这看似没用的一章仔仔细细读一读,体会下,我认为对整门课的理解是相当有意义的。会计中的计算,只要脑子里有清清楚楚的分录,那计算也就剩下计算器里的加减乘除了。
审计,第一遍学会很晕,看了后面忘了前面那种感觉。建议第一遍不必把书看的太仔细,只要把整个审计的结构,流程在脑海中构建出来,然后第二遍再仔仔细细的看书,一点一点去填充,饱满知识结构。这样就比较容易记忆,而且不容易知识前后混淆。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要把各位老师在冲刺串讲班强调的需要背诵的背下来,虽然不一定就能考到,但至少能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审计语言基础,在时间紧张的考试中尤为重要。
再说财管,这是注会课程里最理科的课了,可能是文科生的噩梦吧,呵呵。虽然用不上什么高深的数学知识,但需要一个良好的数学底子。需要清晰地思路,精准快速的计算。公式很多,如果能理解其中的数学
含义应该很容易记,如果实在理解不了的话,那就去听陈华亭老师的课吧,他会告诉你一些形象的记忆方法。这门课需要大量的习题练习,特别对于数学底子不太好的学员,没什么别的方法。
税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碎。税率,要记的不多,也容易记住,难记的是纳税时间,地点,税收优惠,每个税种都会有,特别容易记错位。我的方法是直接放弃,多做些题,把题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叶青老师特别提的几条记一记,其他就管不了了,毕竟我一次准备6门课顾不过来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重要的那些计算,比如增值税出口退税,消费税的复合计税,土地增值税的计算等。我的哲学就是把算的题目都算对,所以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能考60分就行。
最后是公司战略和经济法,这两门纯文字的很是让我头痛。在理解上难度不大吧,主要是记忆,背诵。这方面能力强的可能会比较轻松。我自己也没什么太好的方法,就是多看书,感觉这两门课看书比做题重要,我那时题目做多了,看书时间少了,结果都考的不怎么好,特别是经济法,很遗憾的少了2分。
我是从08年12月开始学的,零基础,开始听网校各门课的基础班,第一遍平均半个月一门课,每门课分开学的。这一遍就是把要理解的东西都理解了,要记的能记多少算多少,然后每听完一章,把随堂练习做了。3月份开始就第一轮复习了,听强化班,因为有了基础这遍会比较轻松,通常我都是听1.5-2倍语速的,听完课马上做梦想成真的经典题解,那会做的还是08年的。等到5月份09年新教材出来的时候,我已经做完一套经典题解了,基本上能把模拟试卷做及格了。只要把新教材变化的地方着重看一看,大多时间还是在题,有时实在做累了,就听听09年的强化班课程,毕竟听课比做题轻松多了。这几个月我做完了一套梦想成真的应试指南和一套全真模拟试卷。模拟卷要自己对着时间做,给自己压迫感,提高做题速度。但是现在想想建议会计,财管,税法多做题,审计,经济法,公司战略可以少做些题,多看书和历年试卷。到最后十几天,就狂背书,把该背的都背了,心里踏踏实实的上考场吧。可能有人问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做那么多题,想想高三每天的作业量吧,拿出高三那种劲头,几本参考书,几十张卷子算的了什么呢?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梦想成真!
第三篇:2016注会经济法考题讲解
2016年CPA《经济法》考后交流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部分修改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
B.部门规章可以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C.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人民政府对地方性事务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D.除最高人民法院外,其他国家机关无权解释法律 【答案】A 【解析】(1)选项A: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2)选项B: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3)选项C:地方性法规是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就地方性事务以及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4)选项D: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总结司法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和法律解释的总称。
2.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有9名董事。该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甲、乙、丙、丁、戊5名董事出席,其余4名董事缺席。会议表决前,丁因故提前退席,亦未委托他人代为表决,会议最终由4名董事一致作出一项决议。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该决议法律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有效 B.无效 C.可撤销 D.未生效 【答案】B 【解析】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
3.证券监管部门调查发现,1年前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甲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存在虚假陈述行为,并对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乙系甲公司董事长。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乙就甲公司虚假陈述行为所致投资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无论乙有无过错,均须承担赔偿责任
B.只有当投资者证明乙有过错时,乙才承担赔偿责任 C.乙须承担赔偿责任,除非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D.无论乙有无过错,均不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C 【解析】发行人、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及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是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4.甲公司在相关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从2012年3月1日起,甲公司凭借其市场支配地位,持续从事不公平的垄断高价行为。2016年3月1日,该滥用行为的受害人乙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判令甲公司赔偿损失。甲公司提出,其滥用行为始于2012年,开始之时,乙公司即知情,直至今日才提出损害赔偿,2年诉讼时效已过,下列关于本案损害赔偿的表述中,符合反垄断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A.诉讼时效已过,甲公司有权拒绝赔偿乙公司损失 B.甲公司应赔偿乙公司全部经济损失的50%
C.甲公司应赔偿乙公司自2014年3月1日以来的经济损失 D.甲公司应赔偿乙公司全部经济损失 【答案】C 【解析】原告起诉时被诉垄断行为已经持续超过2年,被告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损害赔偿应当自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2年计算(自2014年3月1日以来的经济损失)。
二、多项选择题
1.甲为庆祝好友乙60岁生日,拟赠与其古董瓷瓶一只。但双方约定,瓷瓶交付乙后,甲可以随时借用该瓷瓶。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瓷瓶交付乙前,甲不得撤销赠与
B.瓷瓶交付乙后,若被鉴定为赝品,乙有权以欺诈为由撤销赠与 C.瓷瓶交付乙后,若甲请求借用时被乙拒绝,甲可以撤销赠与
D.瓷瓶交付乙前,若甲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活,可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答案】CD 【解析】(1)选项A: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得撤销;(2)选项B:如果甲不具有主观欺诈的故意(如甲不知瓷瓶是赝品),那么乙无权以欺诈为由撤销赠与;但如果甲明知瓷瓶是赝品,则甲构成欺诈,但未损害国家利益,乙有权以欺诈为由撤销赠与。
2.下列行为中,违反我国《反垄断法》的有()。
A.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行业的国有企业之间达成垄断协议的行为 B.具有竞争关系的境内企业就固定商品出口价格达成的垄断协议
C.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外实施的对中国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或限制效果的垄断行为 D.农业生产者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行为 【答案】AC 【解析】(1)选项B:属于出口卡特尔,予以豁免;(2)选项D:《反垄断法》对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排除适用。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1】(本小题10分)
2016年3月1日,为支付工程款项,A公司向B公司签发一张以甲银行为承兑人、金额为15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汇票到期日为2016年9月1日,甲银行作为承兑人在汇票票面上签章。
4月1日,B公司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C公司,用于支付买卖合同价款。后因C公司向B公司出售的合同项下货物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双方发生纠纷。
5月1日,C公司为支付广告费,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D公司。D公司负责人知悉B、C公司之间合同纠纷的详情,对该汇票产生疑虑,遂要求C公司的关联企业E公司与D公司签订了一份保证合同。保证合同约定,E公司就C公司对D公司承担的票据责任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但E公司未在汇票上记载有关保证事项,亦未签章。
6月1日,D公司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F公司,以偿还所欠F公司的租金。
9月2日,F公司持该汇票向甲银行提示付款,甲银行以A公司资信状况不佳、账户余额不足为由拒付。F公司遂向B、D公司追索。B公司以C公司违反买卖合同为由,对F公司的追索予以拒绝,D公司向F公司承担票据责任后,分别向B、E公司追索,B公司仍以C公司违反买卖合同为由,对D公司的追索予以拒绝,E公司亦拒绝。
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甲银行的拒付理由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B公司拒绝F公司追索的理由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3)B公司拒绝D公司追索的理由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4)D公司能否要求E公司承担票据责任?能否依保证合同要求E公司承担保证责任?并分别说明理由。【案例1答案】
(1)甲银行的拒付理由不成立。根据规定,承兑人不得以其与出票人之间的资金关系来对抗持票人,拒绝支付汇票金额。
(2)B公司拒绝F公司追索的理由不成立。根据规定,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但是,持票人明知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除外。在本题中,F公司对B公司与C公司之间的合同纠纷并不知情,B公司不能以此为由拒绝向F公司承担票据责任。
(3)B公司拒绝D公司追索的理由成立。根据规定,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但是,持票人明知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除外。在本题中,D公司知悉B公司与C公司之间的合同纠纷,B公司可以拒绝D公司的追索。(4)①D公司无权要求E公司承担票据责任。根据规定,如果保证人未在票据或者粘单上记载“保证”字样而另行签订保证合同或者保证条款的,不属于票据保证,E公司无需承担票据责任;②D公司有权依保证合同要求E公司承担保证责任。根据规定,未在票据或者粘单上记载“保证”字样而另行签订的保证合同,虽不属于票据保证,但仍具有民法上的保证的效力。因此,D公司可依据该有效的保证合同要求E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案例2】(本小题10分。)
A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主动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2016年4月1日,人民法院裁定受理A公司的破产申请,并指定某会计师事务所为管理人。
管理人在清理公司资产过程中发现,A公司的股东甲于2014年3月认缴增资200万元,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甲应于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底,至多分4次缴足出资,每次不低于50万元。截至2016年4月1日,甲已经实缴100万元出资。2016年4月6日,管理人要求甲缴纳剩余出资100万元,甲以其出资义务尚未到期为由拒绝。
2016年4月7日,B公司获悉A公司申请破产的消息后,要求取回其委托A公司加工定做的一套高档古典家具,由于B公司尚未支付加工费,管理人以此为由拒绝其取回家具。
2016年4月11日,C公司申报债权。管理人认为,C公司所主张的对A公司的50万元债权,未得到A公司原负责人认可,故以该债权有争议为由拒绝将之编入债权登记表。C公司对此提出异议,管理人研究后提出如下处理方案:先将C公司主张的债权列入债权登记表,交由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核查是否成立,但C公司不得参加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债权申报工作结束后,管理人指定本所一名资深注册会计师担任债权人会议主席。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甲拒绝缴纳剩余100万元出资的理由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2)管理人拒绝B公司取回家具的理由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3)管理人拒绝将C公司主张的债权编入债权登记表的理由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4)管理人拒绝C公司参加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是否符合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5)管理人指定本所注册会计师为债权人会议主席是否符合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
【案例2答案】(1)甲拒绝缴纳剩余100万元出资的理由不成立。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的出资人尚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管理人应当要求该出资人缴纳所认缴的出资,而不受出资期限的限制。
(2)管理人拒绝B公司取回家具的理由成立。根据规定,权利人行使取回权时未依法向管理人支付相关的加工费、保管费、托运费、委托费、代销费等费用,管理人拒绝其取回相关财产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3)管理人拒绝将C公司主张的债权编入债权登记表的理由不成立。根据规定,管理人必须将申报的债权全部登记在债权登记表上,不允许以其认为债权超过诉讼时效或者不能成立等为由拒绝编入债权登记表。
(4)管理人拒绝C公司参加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凡是申报债权者均有权参加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有权参加对其债权的核查、确认活动,并可依法提出异议。(5)管理人指定本所注册会计师为债权人会议主席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债权人会议主席由人民法院在有完全表决权的债权人中指定,管理人无权指定债权人会议主席。【案例3】(本小题17分)
甲将其位于某住宅楼顶层的一套住房出租给乙,租期2年,月租金9000元,但未约定租金支付方式。书面租赁合同签订当日,乙向甲支付了1年的租金。
租期第2月,房屋天花板严重漏雨。乙通知甲维修,甲以合同未约定维修条款为由拒绝。乙只好自己找人维修,花去维修费8000元,维修期间房屋无法居住,乙全家住酒店10天,住宿费用3000元。
租期第5月,乙全家出国半年。行前,乙经甲同意将房屋转租给丙,租期半年,丙租住期间,因使用不当,将甲的洗衣机损坏,乙回国后,甲要求乙赔偿洗衣机损坏的损失,乙提出洗衣机系由丙损坏,甲应向丙索赔。
租期第13月,甲要求乙支付第二年租金,乙拒绝。同时,乙要求甲支付天花板维修费8000元,并减免维修期间相当于酒店住宿费用的租金3000元,甲拒绝。
租期第14月,乙在未告知甲的情况下,在客厅造了一个壁炉。甲知悉后,要求乙拆除。租期第16月,甲在未通知乙的情况下,将房屋出卖给自己的姐姐丁并于3天后办理房屋转让登记。乙以优先购买权受到侵害为由,要求甲承担赔偿责任,丁则通知乙1个月内搬出。
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甲是否有义务维修房屋天花板?乙是否有权要求甲支付天花板维修费用并减免维修期间相当于酒店住宿费用的租金?并分别说明理由。
(2)甲是否有权要求乙赔偿洗衣机损坏的损失?并说明理由。
(3)租期第13月时,乙是否有权拒绝甲关于支付第二年租金的要求?并说明理由。(4)甲是否有权要求乙拆除壁炉?并说明理由。(5)丁是否取得了房屋所有权?并说明理由。
(6)乙关于其优先购买权受到侵害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7)丁是否有权要求乙1个月内搬出?并说明理由。【案例3答案】(1)①甲有义务维修天花板。根据规定,出租人甲应当履行租赁物的维修义务,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②乙有权要求甲支付天花板维修费用并减免维修期间相当于酒店住宿费用的租金。根据规定,出租人未履行维修义务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维修,维修费用由出租人负担。因维修租赁物影响承租人使用的,应当相应减少租金或者延长租期。
(2)甲有权要求乙赔偿洗衣机损坏的损失。根据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与出租人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丙)对租赁物造成损坏的,承租人(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3)乙有权拒绝甲关于支付第二年租金的要求。根据规定,对租金的支付期限未确定的,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可以根据合同的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不能确定的,租赁期限1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1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1年的,应当在租赁期限届满时支付。
(4)甲有权要求乙拆除壁炉。根据规定,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者增设他物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本题中,乙建造壁炉未取得出租人甲的同意,甲可要求其恢复原状。
(5)丁取得了房屋所有权。根据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在本题中,甲与丁已经办理了房屋变更登记手续,丁取得了房屋所有权。(6)乙关于其优先购买权受到侵害的主张不成立。根据规定,出租人将房屋出卖给其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承租人主张优先购买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7)丁无权要求乙1个月内搬出。根据规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在本题中,甲与乙签订的租赁合同在房屋所有权转移至丁后继续有效,在原租赁合同有效期限内,丁无权要求乙搬出。【案例4】(本小题18分)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A股上市公司。2015年8月3日,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权益变动报告书,称其自2015年7月20日开始持有甲公司股份,截至8月1日已经通过公开市场交易持有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乙公司同时也将该情况通知了甲公司并予以公告。8月16日和9月3日,乙公司连续两次公告其所持甲公司股份分别增加5%。截至9月3日,乙公司已经成为甲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15%。甲公司原第一大股东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丙公司”)持股13%,退居次位。
2015年9月15日,甲公司公告称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停牌3个月。2015年11月1日,甲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丁公司”)与甲公司的资产重组方案,方案主要内容是:(1)甲公司拟向丁公司发行新股,购买丁公司价值60亿元的软件业务资产;(2)股份发行价格拟定为本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前20个交易日交易均价的85%;(3)丁公司因该次重组取得的甲公司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后方可自由转让。该项交易完成后,丁公司将持有甲公司12%的股份,但尚未取得甲公司的实际控股权;乙公司和丙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降至10%和8%。
甲公司董事会共有董事11人,7人到会。在讨论上述重组方案时,2名非执行董事认为,该重组方案对购入资产定价过高,同时严重稀释老股东权益,在与其他董事激烈争论之后,该2名非执行董事离席,未参加表决,其余5名董事均对重组方案投了赞成票,并决定于2015年12月25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该重组方案。
2015年11月5日,乙公司书面请求甲公司监事会起诉投票通过上述重组方案的5名董事违反忠实和勤勉义务,遭到拒绝。乙公司遂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5名董事。
2015年11月20日,甲公司向中国证监会举报乙公司在收购上市公司过程中存在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证监会调查发现:2015年8月1日至3日,戊公司和辛公司通过公开市场交易分别购入甲公司2%和3%的股份;戊、辛两公司事先均向乙公司出具书面承诺,同意无条件按照乙公司指令行使各自所持甲公司股份的表决权。戊、辛、乙三公司均未对上述情况予以披露。
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乙、戊、辛公司在收购甲公司股份时,是否构成一致行动人?并说明理由。(2)乙公司在收购甲公司股份时,存在哪些不符合证券法律制度关于权益变动披露规定的行为?并说明理由。(3)丁公司与甲公司的资产重组方案的三项内容中,哪些不符合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
(4)2015年11月1日董事会会议的到会人数是否符合公司法关于召开董事会会议法定人数的规定?并说明理由。
(5)2015年11月1日董事会作出的决议是否获得通过?并说明理由。(6)人民法院应否受理乙公司的起诉?并说明理由。【案例4答案】
(1)乙、戊、辛公司构成一致行动人。根据规定,在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中有一致行动情形的投资者,互为一致行动人。在本题中,戊、辛两公司事先即作出无条件与乙公司保持一致行动的书面承诺,三者构成一致行动人。
(2)①2015年8月1日至3日,戊、辛公司继续收购甲公司股份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本题中,自8月1日起3日内,乙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戊公司和辛公司)不得再行买卖甲公司股票。
②2015年8月16日和9月3日,乙公司分别增持甲公司5%股份未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未通知甲公司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5%之后,其所持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
(3)①股份发行价格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发行股份的价格不得低于市场参考价的90%,市场参考价为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或者120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之一;②丁公司获得的甲公司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后可自由转让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丁公司获得的甲公司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
(4)董事会的到会人数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
(5)董事会作出的决议不能通过。根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在本题中,全体董事11人,对该项决议投赞成票的董事为5人,并未超过半数,该项决议不能获得通过。
(6)人民法院不应受理乙公司的起诉。根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在本题中,乙公司持有甲公司股份的时间尚不足180日,不具有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资格。
第四篇:2010年注会审计学习心得
转载请注明.源自中华会计网校
一、初步业务活动
1.时间:计划审计工作前
2.目的:(1)确保CPA具备执行业务的所需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能不能审。
(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CPA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可不可审
(3)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3.内容:(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质量控制程序
(2)评价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情况
(3)签订和修改业务约定书
4.业务约定书: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记录和确定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责任及报告格式。
5.审计业务变更原因:情况变化对审计服务需求产生影响、审计业务性质误解、审计范围限制
二、审计计划
1.总体审计计划:范围、时间、方向
(1)审计方向:重要性水平、重大错报风险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内控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2)审计资源:项具体领域调配的资源,分配资源的数量,何时调配,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资源的利用
2.具体审计计划:风险评估程序、计划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其他审计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目的——足够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内容——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六个方面)、评估两个认定(报表层和认定层)
(2)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随着审计工作的推进,对审计程序的计划会进一步深入,并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学到这一章的时候大家就对审计的框架有一个初步了解了吧!要掌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思路:先做审计计划,然后就要着手实施审计计划了。进行风险评估(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了解,从而知道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领域),发现了风险就要风险应对(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期间要搜集很多审计证据,而审计证据的收集的方法之一就是审计抽样。当一系列的工作完成了,就要编制工作底稿了!
这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对审计学习思路(理论的)。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第五篇:最新注会审计重点总结
第一章 审计概述
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风险相关,其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注册会计师只能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不能通过审计工作控制或降低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只能控制检查风险)
财务报表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均属于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审阅属于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可能是合理保证鉴证业务,也可能是有限保证鉴证业务。
相关服务(会计服务 管理咨询 税务服务 代编财务信息 商定程序)均不需要提供保证(没有第三方)
职业怀疑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要素;职业怀疑与客观和公正、独立性两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密切相关,保持独立性可以增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保持客观公正、职业怀疑的能力。
在评估一项重大错报风险时是否为特别风险时,注册会计师不应考虑控制对风险的抵消作用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无法与特定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相联系
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质量,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审计的核心工作是围绕管理层认定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
第二章 审计计划
审计的前提条件:
① 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可接受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② 管理层对注会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的认同(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管理层已认可并理解其承担的责任3点)只有将审计业务变更为执行商定程序业务,注册会计师才可在报告中提及已执行的程序
除非法律法规禁止,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将审计过程中累积的所有错报与适当层级的管理层进行沟通,并要求管理层更正这些错报(没有超过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的可以不用更改)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应用:
① 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②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③ 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④ 在形成审计结论阶段,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和为了特定交易较低的重要性水平来评价已识别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评价未更正错报对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
实际执行重要性的运用:确定需要对哪些类型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通常选取金额超过实际执行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
注册会计师不能对所有金额低于实际执行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单个金额低于实际执行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汇总起来可能金额重大;存在低估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识别出存在舞弊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
基准的选取(简答题)
第三章 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采用消极函证方式(4个条件同时满足)①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② 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③ 预期不存在大量的错误
④ 没有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
银行存款—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施函证程序,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某一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
应收账款——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低于实际重要性水平)、或函证很可能无效。
如果被审计单位从事了异常的或复杂的、容易导致较高重大错报风险的交易,除检查被审计单位持有的文件凭证外,注册会计师可能还需要考虑是否向交易对方函证交易的真实性和详细条款
如果在资产负债表前对应收账款余额实施函证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询证函指明的截止日期与资产负债表日之间实施进一步实质性程序,或将实质性程序和控制测试结合使用,以将其中测试得出的结论合理延伸至期末
在对应收账款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时,应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供货商明细表向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供货商发出询证函
对于非常规合同和交易(如关联方交易),注册会计师不仅应对账户余额或交易金额做出函证,还应当考虑对交易或合同的条款实施函证,以确定是否存在重大口头协议,客户是否有自由退货权利,付款方式是否有特殊安排
应当向对所询证信息知情的第三方发送询证函:长期投资短期投资(股票、债券专门保管或登记机构发函或接受投资一方发函);应收票据(出票人或承兑人);预付账款 应付账款(供货单位);委托贷款(相关金融机构);预收账款(购货单位);保证、质押或抵押(有关金融机构);或有事项(律师);重大交易(有关交易方)
对回函可靠性产生影响的限制条款:
本信息是从电子数据库中取得,可能不包括被询证方所拥有的全部信息 本信息既不保证准确也不保证是最新的,其他方可能会持有不同意见、接收人不能依赖函证中的信息 跟函应实施的程序:
了解被询证者处理函证的通常流程和处理人员;确认处理询证函人员的身份和处理询证函的权限(索要名片 观察员工卡姓名牌);观察处理询证函人员是否按照处理函证的正常流程认真处理询证函
第四章 审计抽样方法 不属于审计抽样的情形:
选取全部项目测试(全查)-细节测试
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控制测试(穿行测试)、细节测试 审计抽样-控制测试(当控制运行留下轨迹时),细节测试(不适用于风险评估程序和实质性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 属性抽样(发生率 控制测试)
变量抽样(金额 细节测试 货币单元抽样)控制测试中的审计抽样:
1.定义总体:适当性 完整性(对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运行有效得出结论,总体应该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同质性(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应该有相同的特征)2.根据被测试的控制定义抽样单元 3.定义偏差:偏离设定控制的预期执行 4.定义测试期间
初始测试(期中)-将总体定义为包括整个审计期间的交易,但在期中实施初始测试。估计总体剩余期间将发生的交易数量,并在期末审计时对所有发生在期中测试之后的被选取交易进行检查(高估-用其他交易替代;低估-重新定义实体/实施替代程序)
不将测试扩展至剩余期间发生的交易时,测试结果只能针对期中期间进行推断,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替代方法测试剩余期间的控制有效性 5.确定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中均可使用,随意抽样仅适用于非统计抽样,整群抽样不能在审计抽样中使用
6.选取样本确定样本规模
① 可接受的过度信赖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比(5%-10% 一般10% 特别重要的测试5%)一般对所有控制测试确定统一的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水平
② 可容忍偏差率-与样本规模成反比,考虑计划评估控制的有效性(3-7高 6-12中 11-20低 20以上不在需要进行控制测试)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越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越高 ③ 预计总体偏差率-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④ 总体规模-大规模总体无影响 ⑤ 其他因素
非统计抽样只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行定性估计,通过职业判断确定样本规模 统计抽样-样本规模表
无效单据—注册会计师在能够合理确信改收据的无效是正常的且不构成对设定控制的偏差时,用另外的收据代替,使用随机选样,需要用一个替代的随机数与新的收据样本对应 7.评价样本结果 样本偏差率时注册会计师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在控制测试中无须另外推断总体偏差率,但需要考虑抽样风险 ① 使用统计抽样-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样本量(可以直接计量抽样风险)
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可容忍偏差率,总体可以接受
总体偏差率上限大于或等于可容忍偏差率,总体不能接受
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注册会计师应当结合其他审计程序结果,考虑是否接受总体,并考虑是否需要扩大测试范围,以进一步证实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 ② 非统计抽样(无法直接计量抽样风险)
总体大于可容忍不能接受 总体大大低于可容忍可以接受
总体虽低于但接近,通常认为实际的总体偏差率高于可容忍偏差率的抽样风险很高,总体不能接受
无论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对样本结果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一样重要,即使样本的评价结果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注册会计师也应对样本中的所有控制偏差进行定性分析
得出总体结论
发现控制偏差-扩大样本规模进一步收集证据;认为控制没有有效运行,提高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增加对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细节测试中的审计抽样
1.定义总体:适当性 完整性(代表总体的实物的完整性)
某项目可能由于金额较大或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的风险而被视为单个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对单个重大项目实施100%的检查,所有单个重大项目都不构成抽样总体、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被视为两个独立的总体
2.根据审计目标和所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定义审计抽样单元-使审计抽样实现最佳的效率和效果 3.界定错报-误登不同客户之间的明细账可能对审计的其他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评价应收账款函证程序样本结果时不宜将其判断为错报 4.确定抽样方法
①货币单元抽样(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的分支)-适用于高估,错报越少越适合
优点(属性抽样原理易于使用;无须考虑整体变异性;不需要对整体进行分层;样本更容易设计,且可在能够获得完整的最终总体之前开始选取样本;如果预计不存在错报,货币抽样单元的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单元更小)缺点(不适用于测试总体的低估;零余额或负余额需要特别考虑;当发现错报时,如果风险水平一定,货币单元抽样在评价样本时可能高估抽样风险的影响;需要逐个累计总体金额;当总体错报的金额增加时,货币单元抽样所需的样本规模也会增加且可能大于传统变量抽样所需的样本规模规模)②传统变量抽样-正态分布
优点(预计错报较多,可能只需要较小的样本规模就能满足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关注低估时,更适合;易于扩大样本规模;对零余额和负余额不需要特别考虑)缺点(需要借助计算机程序;需要估计总体特征的标准差;对于差异非常大的项目可能不适用;几乎不存在错报时,传统变量抽样中的差异法和比率法无法使用)
均值法-如果未对总体进行分层,不使用均值法,此时所需样本规模可能太大,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差额法-错报金额与项目数量紧密相关时 比率法-错报金额与项目金额紧密相关时
5.确定样本规模-取决于审计目标和抽样方法的效率 ①可接受的误受风险
②可容忍的错报-可能等于或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③预计总体错报-错报金额和频率 ④总体规模-影响很小
⑤总体的变异性-总体的某一特征(金额)在各项目之间的差异程度
总体项目的变异性越低,通常样本规模越小;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将总体分层 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提高审计效率 5.选取样本实施程序
选取样本之前,注册会计师通常先识别单个重大项目,然后从剩余项目中选取样本
①货币单元抽样
样本规模表(可容忍错报/总体账面金额;预计总体错报/可容忍错报 误受险)公式法 样本规模=总体账面金额/可容忍错报*保证系数 系统选样法选取样本
如果逻辑单元的账面金额大于或等于选样间隔,该项目一定会被选中 ②传统变量抽样-50-75 6.评价样本结果
推断总体错报-根据样本中发现的错报金额估计总体的错报金额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比率法、差额法及货币单元抽样法 推断总体的错报=事实错报+推断错报 考虑抽样风险的总体错报上限 ①统计抽样(货币单元抽样)
样本中没有错报——总体错报上限=保证系数*选样间隔(基本精确度)
账面金额大于等于选样间隔的错报——总体错报上限=事实错报+基本精确度
除账面金额大于等于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外,样本的错报为100%——总体错报上限=保证系数*选样间隔
除账面金额大于等于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外,样本的错报小于100%——先计算推断错报,再将推断错报按金额降序排列后,分别乘以对应的保证系数增量 总体错报的上限=推断错报*保证系数的增量+基本精确度 汇总情况:总体错报的上限=事实错报+推断错报*保证系数的增量+基本精确度 若总体错报的上限小于可容忍错报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支持总体 ②非统计抽样
推断的总体错报远远低于可容忍错报-可以接受
当推断的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的差距既不很小也不很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仔细考虑,总体实际错报超过可容忍错报的风险是否高的无法接受-可能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的影响 扩大的样本量至少为初始样本量的一倍
无论样本结果是否表明错报总额超过了可容忍错报,注册会计师都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记录已发现的事实错报(除非明显微小)
第十六章 对集团财务表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1.重要组成部分:①单个组成部分对集团具有财务重要性(基准的15%)②由于单个组成部分的特定性质或情况,可能存在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
集团项目组对集团审计意见负全部责任,注册会计师在集团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应提及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如需要提及,审计报告中应当指明,这种提及并不减轻集团项目合伙人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集团审计意见承担的责任 2.集团审计注册会计师的目标:
①就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执行工作的范围 时间安排和发现的问题,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进行清晰的沟通
②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和合并过程,获取成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集团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3.审计范围受到限制(集团项目组无法接触组成部分的治理层 管理层或注册会计师包括审计工作底稿)
①非重要组成部分:集团项目组拥有其整套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并能接触集团层面拥有的与该组成部分相关的信息,可以获得充分适当证据
②重要组成部分:集团项目组无法遵守审计准则与集团审计相关的要求,无法获取与该组成部分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风险评估时集团项目组应实施的程序:
①在业务承接和保持阶段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集团及其环境、集团组成部分及其环境,包括集团层面的控制;
②了解合并过程,包括集团管理层向组成部分下发的指令 4.了解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
①是否了解并遵守与集团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特别是独立性要求 ②是否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③集团项目组参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工作的程度是否足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④是否处于积极的监管环境中
如果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不符合集团审计相关的独立性要求,或集团项目组对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和所处的监管环境存在重大疑虑,集团项目组应当就组成部分财务信息亲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不应要求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执行相关工作
不具有独立性的影响无法消除
非重大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积极监管环境的疑虑可消除 5.重要性
集团项目组需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
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或集团项目组可确定 组成部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如果基于集团审计目的,有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执行审计工作,集团项目组应当评价组成部分层面确定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适当性 6.针对评估风险的应对措施 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财务重大性的单个组成部分——应当运用该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 由于特定性质或情况,可能存在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使用组成部分重要性对组成部分财务性信息实施审计
②针对于可能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相关的一个或多个账户余额、一类或多类交易或披露事项实施审计
③针对可能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实施特定的审计程序 不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集团层面实施分析程序
已执行证据不充分适当——选择某些不重要的组成部分 ①使用组成部分重要性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
②对一个或多个账户余额、一类或多类交易或披露实施审计 ③使用组成部分重要性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阅 ④实施特定程序
对组成部分的选择同城实行定期轮换 7.参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工作 重要组成部分:
集团项目组应当参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以识别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 ①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或组成部分管理层讨论对集团而言重要的组成部分业务活动
②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讨论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③复核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识别出的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
如果在由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执行相关工作的组成部分内,识别出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集团项目组应当评价针对识别出的特别风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恰当性
根据对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了解,集团项目组应当确定是否有必要参与进一步审计程序 非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参与取决于对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了解 参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方式
①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会谈 ②复核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③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和评估组成部分的重大错报风险。集团项目组可以单独或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共同实施这类程序
④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集团项目组可以单独或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共同实施这类程序 ⑤参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与组成部分管理层的总结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 ⑥复核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的其他相关部分
8.集团项目组应当针对合并过程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应对评估的、由合并过程导致的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包括评价所有组成部分是否均已包括在集团财务报表中;应当评价合并调整和重分类事项的适当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评价是否存在舞弊风险因素或可能存在管理层偏向的迹象 9.沟通
与管理层——内部控制缺陷;舞弊 在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需要对组成部分财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时,集团项目组应当要求集团管理层告知组成部分管理层其尚未知悉的、集团项目组注意到的可能对组成部分财务报表产生重要影响的事项。若管理层拒绝,应与集团治理层讨论,未得到解决,应当考虑是否建议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在该事项得到解决之前,不对组成部分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与治理层——6个一般事项+5个特殊事项 ①对组成部分拟执行工作的类型的概述
②参与重要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性质的概述
③对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做出的评价,引起集团项目组对其工作质量产生疑虑的情形 ④集团审计受到的限制
⑤舞弊或舞弊嫌疑(舞弊事实必须书面沟通 舞弊嫌疑可口头)
第十七章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
会计估计—会计估计的结果与财务报表中原来已确认或披露的金额存在差异,并不必然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错报
1.会计估计的风险评估程序
①了解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要求
②了解管理层如何识别是否需要作出会计估计
通过询问管理层:新型交易;会计估计的条款;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要求或规定的变化,与会计估计相关的会计政策的变化;是否已经发生可能需要作出会计估计的新情况
③了解管理层如何作出会计估计(适当的会计政,相关数据和假设,会计估计的方法模型,相关控制,所依据的假设,会计估计的方法是否已经发生应当发生不同于上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管理层是否评估以及如何评估估计的不确定性)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估计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会计估计实际或预期的重要程度;管理层点估计与注册会计师估计的差额;管理层是否利用专家工作(评价专家工作的客观性);复核上期会计估计的结果
高度估计不确定性的会计估计—高度依赖判断的会计估计;未采用经认可的计量技术计算的会计估计;上期报表最初估计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做出的会计估计;采用高度专业化的、又被审计单位自主开发的模型,或缺乏可观察到的输入值)3.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
①确定截止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是否提供有关会计估计的审计证据 ②测试管理层如何作出会计估计以及会计估计所依据的数据
测试数据;评价计量方法、评价模型的使用和评价管理层使用的假设
③测试与管理层如何做出会计估计相关的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并适时恰当的实质性程序 ④作出注册会计师的点估计或区间估计,以评价管理层的点估计
a.了解管理层的点估计(如果使用有别于管理层的假设和方法,应当充分了解管理层的假设或方法,以确定注册会计师在作出点估计或区间估计时已考虑了相关变量,并评价与管理层的点估计存在的任何重大差异)
b.缩小区间估计,评价管理层的点估计(当区间估计的区间已缩小至等于或小于实际执行重要性时,是适当的;注册会计师应当给予可获得的审计证据来缩小区间估计,直至该区间估计范围内的所有结果均可被视为合理)
4.应对特别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重点:评价管理层如何评估估计不确定性对会计估计的影响,以及这种不确定性对财务报表中会计估计的确认的恰当性可能产生的影响;相关披露的充分性
①评价管理层如何考虑替代性的假设或结果,以及拒绝采纳的原因,或者在管理层没有考虑替代性的假设或结果的情况下,评价管理层作出会计估计时如何处理估计不确定性 ②评价管理层使用的重大假设是否合理
③当管理层实施特定措施的意图和能力与其使用的重大假设的而合理性或对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恰当应用相关时,评价这些意图和能力
5.评价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并确定错报
①判断错报 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的点估计之间的差异构成错报
②判断错报 管理层的点估计不在注册会计师区间估计的范围,错报不小于管理层的点估计与注册会计师区间估计之间的最小差异 6.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与会计估计相关的财务报表披露是否符合使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导致特别风险的会计估计;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在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下,财务报表对估计不确定性的披露的充分性
7.识别可能存在管理层偏向的迹象
①环境变化 ②有利于管理层目标的点估计 ③内在的不一致 ④与市场、宏观环境、行业数据或历史信息不一致 ⑤以前财务报表确认和披露的重大估计与后期实际结果之间存在重大差异且各项差异的方向一致,或者差异的方向与管理层的目标一致
⑥态度倾向 ⑦干涉专家 ⑧变更会计估计前后财务状况发生显著变化
8.获取书面声明——确认其是否认为在作出会计估计时使用的重大假设是合理的 在财务报表中确认或披露的: ①计量流程的恰当性及一贯运用;
②假设恰当反映了管理层代表被审计单位执行特定措施的意图和能力;
③在使用的而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与会计估计相关的披露的完整性和适当性; ④不存在需要对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估计和披露作出调整的期后事项 为在财务报表中确认或披露的
①确认不满足于确认或披露标准的依据的恰当性
②针对未在财务报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或披露的会计估计,管理层用于推翻 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规定的与使用公允价值相关的假定 的依据的恰当性
关联方审计 1.风险评估程序
了解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①项目组内部讨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性质和范围;保持职业怀疑的重要性;可能显示管理层以前未识别或未向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情形;记录或文件;管理层和治理层的重视程度,以及管理层凌驾于相关控制之上的风险;关联方可能如何参与舞弊)
②询问管理层(关联方的名称、特征、变化、与关联方关系的性质、关联方交易的类型、定价政策和目的)③了解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相关的内部控制(内容-识别 会计处理和披露,授权和批准;人员)在检查记录或文件时对关联方信息保持警觉
①应当检查的文件记录(银行和律师询证函回函;股东会和治理层会议的纪要;注册会计师认为有必要的其他记录和文件)
可以检查的——13个
②询问管理层: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注册会计师应当向管理层询问这些交易的性质以及是否涉及关联方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和评估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并确定这些风险是否为特别风险
应当将识别出的、超过被审计单位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关联方交易导致的风险确定为特别风险 关联方实施支配性影响的情形(可能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特别风险)3.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出关联方关系或交易时的应对措施 ①立即将相关信息向项目组其他成员通报
②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关联方作出规定的情况下,要求管理层识别与新识别出的关联方之间发生的所有交易,并询问与关联方关系以及交易相关的控制为何未能识别或披露该关联方关系或交易 ③对识别出的关联方或重大关联方交易实施恰当的实质性程序
④重新考虑可能存在管理层以前未识别出或未向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其他关联方或重大关联方交易的风险,如有必要 实施追加审计程序
⑤如果看似是有意的,可能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价对审计的影响,询问答复书面声明的可靠性 识别出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关联方交易时的应对措施
①检查相关合同或协议(交易的商业理由;交易条款是否和管理层的解释一致;关联方交易是否已按照使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得到恰当会计处理和披露)②获取交易已经恰当授权和批准的审计证据 授权和批准本身不足以就是否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得出结论(可能串通舞弊或关联方支配性影响,被审计单位与授权和审批相关的控制可能是无效的)4.获取书面声明
①已经向注册会计师披露了全部已知的关联方名称和特征、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②已经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对关联方及其交易进行了恰当的会计处理和披露 5.与治理层的沟通
①应当与治理层沟通审计工作中发现的与关联方相关的重大事项
②管理层有意或无意未向注册会计师披露关联方关系或重大关联方交易 ③识别出的未经适当授权和审批的、可能产生舞弊嫌疑的重大关联方交易 ④与管理层在披露重大关联方交易方面存在分歧 ⑤违反法律进行的特定类型关联方交易
⑥在识别被审计单位最终控制方时遇到的困难
考虑持续经营假设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就管理层在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时运用的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就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得出结论
注册会计师未在审计报告中提及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不能被视为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保证 1.风险评估程序
识别财务方面 经营方面 其他方面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的评估
评估持续经营能力涵盖的期间应是自财务报表日起的12个月(下一个会计期间),短于十二个月,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管理层将其至少延长至自财务报表日起的十二个月 纠正管理层缺乏分析的错误不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管理层作出的评估是否已考虑所有相关信息,包括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
需要考虑管理层对相关事项或情况结果的预测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理(特别关注:有重大影响的假设;特别敏感容易变动的假设;以历史趋势不一致的假设)
2.如果识别出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包括考虑缓解因素),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是否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①如果管理层尚未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估——与管理层讨论使用持续经营假设的理由,询问是否存在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并提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估 ②评价管理层与持续经营能力评估相关的未来应对计划 ③评价用于编制预测的基础数据的可靠性
如果管理层的假设包括第三方通过放弃贷款优先求偿权、承诺保持或提供补充资金或担保等方式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持续的支持且对被审计单位很重要,注册会计师需要向第三方书面确认(包括条款和条件),并获得有关第三方有能力提供这种支持的证据
④考虑自管理层作出评估后是否存在其他可获得的事实或信息 ⑤获取书面证明
如果合理预期不存在其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向管理层和治理层获取书面声明
针对规避巨额赔偿支出——声明“在财务报表日起的12个月内,管理层和治理层没有申请破产保护的计划” 3.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①如果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是适当的,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且财务报表对重大不确定性已作出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无保留意见,并在审计报告中增加以“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为标题的单独部分 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所述事项的披露
说明这些事项或情况表明存在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并说明该事项并不影响发表的审计意见
②在极少数情况下,存在多项对财务报表整体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不确定性时,注册会计师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③如果持续经营假设适当,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财务报表未作出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④管理层出具持续经营假设不当,无论是否披露,均发表否定意见 ⑤采用代替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意见并增加强调事项段
⑥严重拖延对财务报表的批准,应当询问拖延原因,有必要,实施追加审计程序
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①确定期初余额是否含有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合理保证),若有,注册会计师必须对此提出恰当的审计调整或披露建议,若无,注册会计师无须对此予以特别的关注和处理
②确定期初余额反映的恰当的会计政策是否在本期财务报表中得到一贯运用,或者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已按照使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作出恰当的会计处理和充分的列报与披露
注册会计师不对期初余额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无需确定适用于期初余额的重要性水平1.审计程序
应当阅读被审计单位最近期间的财务报表和相关披露,以及前任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获取与期初余额相关的信息
①确定上期期末余额是否已经正确结转至本期,或在适当的情况下已作出重新表述
②确定期初余额是否反映对恰当会计政策的运用(是否恰当,是否一贯执行,变更理由是否充分;不恰当或与本期不一致,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或予以披露)③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 ④实施其他专门审计程序
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通过本期实施的程序获得部分证据;追加程序)
存货期初余额:监盘当前存货数量并调节至期初存货数量;对期初存货项目的计价实施审计程序;对毛利和存货截止实施审计程序
对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检查形成期初余额的会计记录和其他信息;向第三方函证;追加程序)2.期初余额存在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 ①注册会计师应当告知管理层
②应当提请管理层告知前任注册会计师
③如果错报的影响未能得到正确的会计处理和恰当的列报,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3.前任注册会计师对上期财务报表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①如果导致前任出具非无的事项对本期财务报表仍然相关和重大,注会应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②若事项对本期既不相关也不重大,注会无须在因此达标非无保留意见
③如果该事项对本期财务报表仍然影响重大而被审计单位继续检车不在本期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注会应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如果上期财务报表已经前任注册会计师审计,当决定提及时,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其他事项段说明相关情况 如果上期财务报表未经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其他事项段说明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