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请多指教)

时间:2019-05-12 14:4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信用体系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请多指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信用体系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请多指教)》。

第一篇:社会信用体系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请多指教)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社会信用体系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一、选题背景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就将“诚”、”信” 作为规范社会行为、治理国家的重要准则。两千多年前, 孔子有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孟子有言” 诚者, 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明代薛瑄在<<读书录>>中有言”处己、事上、临下, 皆当如诚为主 “。然而, 在现代中国社会, 社会信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入21世纪, 面对转型期出现的愈益严重的社会信用问题, 我国正式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一重大工程。但是,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极大抵消了信用体系建设的效果.信用问题已经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2002 年10 月,商务部、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评估部组织专家对全国上万家企业进行了信用调研,结果让人触目惊心: 中国企业因信用问题导致损失5855 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二个百分点。具体来讲,中国每年因逃避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 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 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金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 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与此同时,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系统在社会信用的持续

恶化中,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已是千夫所指。尤其自我国设立沪、深证券交易所以来, 问题暴露更为严重, 一些上市公司如琼民源、郑百文、渝汰白、红光实业、银广夏、大庆联谊、猴王、中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表问题及一些中介机构如深圳中天勤、湖北立华会计师事务所等的协同造假行为的曝光, 都对投资者的信心形成巨大打击, 其给投资者带来的巨大损害有目共睹。面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不可谓不重视, 也推出了很多治理整顿措施, 包括建立注册会计师社会审计制度、修改《会计法》以加大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法律责任、试行会计委派制等, 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似乎未见多大好转。2001年, 审计署组织力量对1290家大型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情况进行审计, 发现会计报表严重不真实的企业占68%, 有的虚赢实亏, 有的虚亏实赢, 有的把大量资金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 各类违纪违规问题金额高达1000多亿元。如此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从根本上审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社会根源。

二、文献综述

针对我国目前出现的社会信用体系的问题以及会计失真的现象,我国的学者分别给出了他们的不同见解。贾有娇(2010)认为目前,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政府信用缺失、政府职能缺失、法律法规和信用管理制度缺失、失信惩罚不完善和信用服务不成熟等问题。朱红霞,姜卫(2011)则认为我国社会信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是银企信用关系恶化,银行信用循环梗阻,风险加剧。第二是信用供需脱节,阻碍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指新兴的经济主体(如民营企业)

和新生的金融需求(如消费信用),由于没有合适的信用方式和有力的信用制度支撑,使银行过剩的金融资源与新兴的有效需求无法有效支接,形成信用脱节和金融低效。第三是优良企业出现金融转移,信用需求开始减弱。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失真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石晶晶(2010)认为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制度性缺陷,这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最根本原因。

那么如何改善我国信用体系出现的问题以及会计失真的现状,已有文献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法。李依霖,王树恩(2007)认为1尽快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2.大力开展信用文化和信用意识教育。3建立社会失信惩戒的长效机制4.规范现有信用机构运作5加速培育市场环境,逐步向“企业经营”模式过渡.田莹,黄本明,段霞(2003)认为 1.应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适应国际发展方向,与企业改革步伐相适应的会计信息体系。2.加大有关会计法规的培训与执法力度。3.加强社会会计监督机制。4.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

由上述文献可见,针对我国的信用体系与会计失真问题,我国的经济学者们给出了他们独特的见解。总结起来就是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外国先进的信用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用体系,从而更好的指引我国的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加健康的发展。

三、论文框架

一、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概念

二、导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部分政府信用缺失是诱因;

(二)法律监管不力是障碍;

(三)诚信理念淡薄是缺陷;

三、影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制约因素

(一)制度伦理问题;

(二)公司治理问题;

(三)政府管制问题;

(四)媒体监督问题;

四、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对策

(一)选择灵活的社会信用体系模式;

⒈中央银行模式;

⒉行业协会经营模式;

⒊企业经营模式;

(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具体举措;

⒈尽快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

⒉大力开展信用文化和信用意识教育;

3.建立社套生信惩戒的长效机制;

4.规范现有信用机构运作;

五、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⒈会计人员的原因;

⒉企业领导的原因;

(二)客观原因;

1.经济体制不完善,企业经营行为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2.企业会计准则原因;

3.我国现行税收法规方面的原因;

4.现行财会人员管理体制不完善;

六、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加大会计的法律责任与执法力度;

(二)完善会计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增强领导、会计及有关人员的法制观念;

(三)加大经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完善经济体制,强化监督机制。

四、参考文献

[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C ].北 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 ]马占芳,符晓波.现代信用简论[M ].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2004.[ 3 ]本书编写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M ].北京:中国方正 出版社, 2004.[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C ].北 京:人民出版社, 2002.[ 5 ]王 良.社会诚信论[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 2003.[ 6] 司芙玲.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 J].中州大 学学报, 2010,(2): 21.[ 7] 林其屏.加强信用建设: 世界金融危机最大的启示[ 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1): 17.[ 8] 徐诺金.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需要明确的六个问题

[ J].征信, 2010,(4): 1-4.[9]许永斌,裘益政.金融危机下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会计准则研究.会计研究,2009.[10]桂高山.规范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会计报

表审计的措施.财会研究,2009.18.[11]郭云.会计虚假信息的危害及治理对策.财

会研究,2009.22.[12]玛格里特·米勒,征信体系和国际经济[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13]吴晶妹,现代信用学[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4]黄铁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用体系[D ],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

[15]谢晖浅谈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2002(10)

[16]Rowena Olegario Credit-Reporting Agencies:Their Historical Roots,Current Status,and Role in MarketDevelopment 2001

第二篇: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

-------------------------

乌鲁木齐辦證件http:///文章来源:新浪

【摘要】 随着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财务会计工作正沿着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发展,取得了举世的成绩,但是不容否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日益严重。虽然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办法从各个层面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应对措施,但就总体而言,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考,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第三篇: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一、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真实性概述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所提取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它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政府对微观企业的监控等都密切相关。因此,会计信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效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影响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因此,会计信息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等质量特征,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核心

真实性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之一,它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数据可靠。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是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方面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因此,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应有的质量特征被动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愈演愈烈,其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超出常人想象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特征与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核算主体通过各种渠道向外界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与会计核算主体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不符,会计信息资料缺乏应有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相关性,对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利益方造成误导及损失,影响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

会计信息失真包括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两方面。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依据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 3

求、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而产生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情况。而之所以会出现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因为会计受本身特点和制度的制约,在会计政策、规范和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可选择性及缺陷,并且在实务工作中,会计处理更多地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为了不同的目的,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及方法,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制度性失真。非法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出于各种目的,违背会计法律、法规、政策、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会计造假和舞弊,使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相背离。

会计信息失真的的主要表现及危害有:

(一)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虚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二)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管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三)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四)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五)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该进专项资金不直接进的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三、中国企业非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上级考察下级在经济活动管理中的成绩,主要是以利润和产值来衡量的,只要有利润产值,下级就有了政绩,有了政绩就可以提升,从而带来更多的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同时,作为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经济状况的主要途径,会计信息直接影响税务机关及其他使用会计资料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正是由于这种影响,会计主体会因偷税或者促进股市融资等不同的目的,对会计信息进行一些有违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处理。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出于对自身工作、报酬、职务等私人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屈从于管理者的意图,从而丧失职业道德,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政府行为不规范,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政府的行为规则远未达到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的要求,有的地方政府直接管企业,对企业领导实行指标考核,责任审计,奖优罚劣,而企业领导为了过关,效益好时将利润“打埋伏”,完不成任务就假造利润,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约束。

(三)监督力度不够

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国家审计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是监督不到位,表现在国家对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仍停留在以国有单位为对象,对大量非国有单位缺乏必要的经常性的制度化监督,同时监督主体是多元化趋势,多个部门对同一单位会计工作进行交叉检查的现象比较严重。其次是监督和再监督不力,少数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其监督职能难以施展,监督效力偏弱;外部审计独立性虽强,但也存在会计师事务所为自身利益而对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报告避重就轻。

(四)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

虽然近些年已相继制订和修订了《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是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往往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新的经济业务时,常常带有较大的灵活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五)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把注意力集中在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性评价指标上,而较少运用和分析一些相关的非财务性指标,只强调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与过去和相关单位比处于何种水平,而忽视企业是通过什么程序,通过哪些程序来达到这种结果的,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六)会计人员素质及专业技能低下

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整体素

质还不高,在一线从事财务工作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甚少,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一些会计人员实际业务操作技能较低,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的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整体职业道德素质也不高,敢于同违法违纪作斗争的少。

四、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观念、完善会计法规建设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单位领导人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使之能带头遵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积极支持会计人员创使监督职责,自觉接受监督。同时,还应完善会计法规建设。《会计法》中规定: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收支不予办理。但在实施《会计法》的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普遍、处罚难办”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会计法》的可操作性。比如将虚假信息提供给国家、社会和投资者,并造成损失的人员在《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应给予重罚,但缺乏处罚的具体标准和细则,操作起来很难掌握。所以,应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使会计法规体系更加规范,更加科学。会计人员只有遵循《会计法》的规定工作才能防范和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律保护对敢于坚持制度、坚持原则和秉公办事的财会人员,要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护。

(二)建立健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

加强会计信息的社会评价,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管,建立检查和处罚的联动机制,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和监控作用,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制约机制,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要逐步实现企业会计报表必须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才有效,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对注册会计师业务加强监督、管理,以利于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执业质量。

(三)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四)加强监督力度

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对查出的问题必须予以纠正,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有关人员处以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发挥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五)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强化对从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具体承担者,是会计信息的发源地,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道德观念,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和业务水平,对从源头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培训,重点是增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在会计人员中树立诚信会计观念,使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维护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的严肃性,促进会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加快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步伐,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其具体原因多种多样,而且极为复杂,要防范则必须注重结合多种措施综合利用。为此,应以会计法制建设为核心,加强执法力度惩治腐败,完善各种治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开展各种形式教育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职业道德,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转。总之,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晓芳,殷莉莉.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失真研究[J].会计之友,2006,(5).[2]杨雄胜.会计诚信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6-12.[3]陈淑芳.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4]张杰明.会计信息的质量[J].会计时空,2001(3):107.[5]仇俊林.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第四篇:会计研究论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

会计研究论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

摘要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 反映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本质入手认真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关键词 会计信息 治理对策 失真 评价

一、真实的会计信息应具备的特性 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之所在。其真实性包含以下特性 1.有用性。国际会计准则中提出有用性是指会计信息披露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方面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是有用的。为上述目的而编制的财务报告可以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的共同需要。2.相关性。信息披露不能一厢情愿地主观决定而应当根据市场用户的需求规范信息披露的形式、数量和质量也就是与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和要求息息相关。3.可靠性。披露信息必须可靠不能错误引导用户的判断不能进行虚假的误导性的陈述也不得有重大遗漏。4.中立性。中立性是指会计人员形成会计信息的过程和结果不能有特定的偏向不能在客观的信息上附加某种主观色彩以满足特定信息使用集团的需要否则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受到质疑。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会给利用信息各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投资环境、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也逐渐趋向多元化作为市场活动的基本经济单元——企业也越来越依靠从投资市场筹集来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在投资市场上投资者是根据其出资的安全性、流动性与获利高低诸因素来决定其投资而他们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所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会计资料。2.导致利税和其他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企业歪曲会计信息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不外乎是借此为个人或小单位捞好处。其结果是将原本应归属国家或集体的资产窃为小集体或个人所有。承包者往往采取各种手段虚报浮夸会计报表上营业数额和利润以获得承包资金而另一些未将利润和收入挂钩的单位则隐瞒利润以逃避国家税收。3.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程序。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及时准确的各种会计信息。如产品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其生产成本又如赊销政策的制定又应依据顾客的财务状况和以往的偿付款情况。如果会计资料不实企业管理者必定难以做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4.助长腐败之风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会计职能不仅仅是被动地反映已发生经济活动它还是国家控制企业、企业的所有者控制其经营者的一种手段。例如国家在有关法规中规定了各种支出标准比例确定了对经营成果的分配顺序和比例会计资料成为监督国家财政政策和法规执行情况的基本工具。然而许多企业却通过做假将一些不合规定的支出合法化。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核心是完善信息质量管理机制可以从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两方面入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使经营者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行为达到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 1.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即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制度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会计基础。强化企业约束机制坚决制止管理者任意违反财务规定自行支配企业财产物资和经营行为。2.建立外部约束机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是制止和防范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首先是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其次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与权威性加强对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约束企业会计行为增强信息的客观性、可验证性、公开性。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发挥社会审计的公证作用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再次政府对信息市场进行适度管理通过行政手段强化企业外部监督通过政府审计机构、财税部门加强审计监督并与会计管理部门合作建立会计信息规范体系规范企业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披露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重大环境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3.逐渐形成职业企业家阶层进行声誉评价。声誉是经营者在经理人市场中存在、获利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我们建议应逐步形成一个职业企业家阶层由有关机构定期对其业绩、行为进行考核并评定其声誉记录在案。对于经营者的劣迹要随时公布。我们认为这一措施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防止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内在激励机制。4.加大处罚力度降低经营者的预期风险收益。经营者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要承担上述声誉损失成本还必须承担物质成本。获得风险收益是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那么我们认为使经营者的风险成本大于其风险收益是一种有效防止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物质上的内在激励措施。这便要求加强会计社会监督力量提高审计质量从而增加经营者造假受罚的风险而后的重点便是加大处罚力度降低经营者的预期风险收益。5.完善会计人员

管理体制适当推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指委托人通过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以改变在原有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企业经营者轻易操纵会计账务的弊端使委派的会计人员能站在委托人以及社会公众的立场上公正、客观地处理会计事务从而达到尽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6.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要按照《会计法》赋予的职权依法核算依法监督。其次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帄用新的手段规范会计资料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第五篇:电子政务与社会信用体系

2004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研讨会

电子政务与社会信用体系

金诚国际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裴永刚

当前,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深化等重大问题,基于信息网络发展的电子政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我国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等层面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然而,对电子政务和社会信用体系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和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认识,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认为,信用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促进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社会信用体系与电子政务建设应有机结合,协同发展。

一、背 景

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举措和内在动力。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六”大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2003年4月在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领导同志明确提出了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的战略目标。

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政府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同时适应全球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200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提出了要在三至五年内使中国电子政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战略目标。

社会信用体系和电子政务都是基于数据和网络的管理与服务系统,二者在许多层面和环节都有着很强的相融性、互补性和一致性,如信用标准的制订、对数据开放、交换与共享的要求,电子政务对信用需求市场的拉动,信用管理技术对电子政务公众服务效能的提高等等。因此,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电子政务对信用数据开放、信用服务领域拓展和政府信用形象的塑造等方面的作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也要十分重视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协调,积极引入信用管理技术和手段,完善电子政务。

二、社会信用体系及其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社会信用体系是在一个国家或区域范围内,通过打破信用信息的不对称,发挥社会失信惩戒功能,进而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制约机制和维护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呼唤政府职能的转变,信用政府的打造同样也需要社会信用体系的推动。

1、信用体系与数据开放

从纵向来看,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机制,是由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信用监管体系、信用服务体系、信用教育体系、失信惩罚机制等多个子体系相互交织、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征信数据的开放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前提。

2004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研讨会

1、电子政务与信息开放

数据的开放、交换与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以公众服务为中心的服务思想的指导下,电子政务建设要打破原有按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的状态,构建公共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整合不同的数据资源,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层次乃至跨边界的协同应用平台,有效解决政府信息与公众信息的不对称,实现信息的开放与流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征信难的问题。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数据开放,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数据资源。通过运用信用管理技术、信用标准对电子政务的征信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挖掘,也会使电子政务信息数据库数据更加准确、真实和有效,从而使政府的决策和公众服务的科学性、客观性大大增强。

同时,在电子政务信用数据库的基础上,制订和实施科学统一的征信标准,建立起覆盖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数据采集与交换系统,从而实现基于电子政务信息数据库的全社会信用信息的依法开放和交换共享。

2、电子政务与信用市场

以公众服务为中心,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样,电子政务的较高层次应该是业务外分,政府职能部门应尽可能多的利用社会其他资源,采取业务外包或外分的形式,将一些事情交给市场去完成。业务的外包或外分,也给信用中介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子政务中的信用信息采集、信息公示、信用评价以及不同行业和部门的信用标准体系的开发等,都需要以独立第三方存在的信用专业机构的支持。同时,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通过政府与信用专业机构的密切合作,也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3、电子政务与政府信用

政府信用建设既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电子政务的目标。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通过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改革行征审批制度、简化行政环节、规范行政手续、推动信用中介机构和中介服务健康发展等措施,有利于政府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政府服务效能的极大增强。

四、结论及建议

以公众服务为中心的电子政务与信用体系建设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特别是信用管理技术和服务手段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电子政务的发展,将有效解决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数据垄断和条块割据这一根本性问题,有利于使掌握于政府各部门中的信用数据的交换开放与社会共享,也为信用需求市场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从而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

2004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研讨会

金诚国际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介绍

金诚国际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诚信用”),是按国际惯例独立运作的第三方专业信用评估与信用管理机构,也是目前中国能够同时提供个人信用服务与企业信用服务且建有商业信用数据中心的专业机构。经过长期社会信用体系的课题研究、信用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有效的实践推广,金诚信用目前已经具备了参与行业和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能力,并在总体规划、建设实施、技术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的特点和优势。

金诚信用资本实力雄厚。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建有海量的信用数据库。作为国家“社会征信服务体系联合建设示范工程”中枢纽项目的承建和运营主体,金诚信用拟投资9600万元用于具有全国性的“联合信用数据交换中心”项目建设。

金诚信用在充分吸收国际同业的先进信用评级技术与信用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遵循独立、客观、科学、公正、真实、权威、统一、时效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开展广泛、详实的个人和企业信用调查,建立客观、时效的个人和企业信用记录,对个人、企业及各种债务工具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及评价,向全社会提供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实用的个人和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模型,提供权威、公正的信用分析报告,为各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提供系统的信用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

金诚信用作为我国个人信用行业的先行者之一和企业信用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从一开始就按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运作,在联合征信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在技术手段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在增值服务方面具有创新优势。目前,金诚信用根据我国国情已经开发出适于中国信用环境的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管理体系,如个人信用评分系统、企业信用评级系统、信用识别系统等,在国内信用技术领域都处于领先水平。

金诚信用在谋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以高度的责任感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竭诚致力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事业。近年来,金诚信用以巨大的投入,先后参与了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参与了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区域信用体系建设。

金诚信用参与了一系列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课题”研究。2003年5月,按照吴仪副总理的指示,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整规办”)展开了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规划的课题研究活动。金诚信用被邀请参加了全国整规办 “信用体系建设课题组”,在区域调研、城市试点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在课题组划分的信用体系建设五大课题(整体规划、法律法规、政府作用、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中,金诚信用独立承担了第一课题“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研究”、第四课题“技术支撑条件的研究”、第五课题“信用标准体系的研究”。目前,各课题已进入尾声,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即将出台。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金诚信用独立编写了《领导干部社会信用体系知识读本》一书,目前正在做最后的校审。

下载社会信用体系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请多指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信用体系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请多指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社会信用体系的问题与分析

    文化与道德缺失是社会信用危机的根源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丁宝林 黑龙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刘学聪 摘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问题,是当前国人广泛关注的问题。要解决信用......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作者:王 超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2期摘 要:市场经济即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没有基础,就像沙漠里的大厦,随时......

    外汇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外汇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外汇市场主体交易行为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隐匿化,尤其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下,外汇资金跨境流动的不确定性增......

    社会信用体系与诚信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与诚信建设 第一讲社会信用体系概述 一、诚信及其作用 1、什么是诚信诚信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诺千金。诚......

    市场经济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市场经济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者:阮世喜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是强化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社会信用制度既包括政府和社会监督、管理各类市场主体信用活动的法律法规,也......

    关于全面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全面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现代社会信用体系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长期管理机制,它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政府信用......

    关于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共五则)

    关于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不仅对推动建筑产业健康发展,而且对于推动......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曹文烁 转载自:信用中国 2007/07/24 一、上海,北京、浙江、安徽、武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一)上海市。 1999年初,以上海市计委为主,会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