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供应链现状
供应链金融服务现状
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导致资金链紧张,整个供应链出现失衡,这样的现象常见诸于报端。如何才能规避这样的风险?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操作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与追捧。
上海信利康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以管理贸易过程为基础,通过以货物与订单控制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跟踪上下游的交易过程,抑制贸易中的“不良”融资需求,集企业在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等环节中提供的信用评级、融资、担保、结算、账款管理等为一体的金融服务产品。目前信利康主要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
以物融资模式:信利康通过控制物流,确认订单真实性,从而为客户订单提供资金
支持
信用证融资模式:客户通过真实有效的国际信用证,获得订单生产必要的资金支持 信保融资模式:客户通过真实有效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获得订单生产必要的资金支持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同益深入的大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了国内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VMI运作下,供应链服务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将承担起对在商品运出仓库后的结
算与融资事务
供应链服务商与金融机构与联合创造新型网络工具来支持数据开放账户,提供新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
供应链服务商将更多地介入到过程支付当中,通过买方支持项目,和与中介机构的控制购买定单合约,来为供应链上的二级以上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
针对供应链是贸易与合作关系的特殊性,市场对更切合实际的、定制化的供应链金
融解决方案需求空前高涨,而这更需要供应链服务商具备更强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在供应链金融各种业务模式下,供应链公司发挥在货物运输、仓储、质物监管等方面的专长,根据自己的控制货权、物流与资金流封闭运作给予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形成互利互补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使客户、供应链服务商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第二篇:区块链金融
区块链金融
一、天弘基金-余额宝的冲击
1月3日,根据天弘基金-余额宝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12月初到2017年1月初,一个月内余额宝的规模增长近400亿元,总规模已突破8000亿元,收益涨幅达32%。同时,余额宝活跃真实用户数超3亿,其中农村用户超过1亿。
蚂蚁金服财富事业部运营总经理、蚂蚁聚宝运营总经理祖国明表示,余额宝增长的原因在于:个人用户的占比超过99%,在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不断普及,年末奖金、回笼资金存到余额宝。另外,在股市、债市波动的情况下,余额宝近一个月的收益率持续上涨,突破3%,现在是接近5%,也让其成为理想的理财方式。余额宝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99%,1000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比70%,余额宝单日净赎回量从来没有达到1%,“稳定性”超出市场预期。你很难相信,尽管淘宝、支付宝以为其铺垫了客户资源,天弘基金-余额宝诞生仅4年,4年扩张337倍,规模1.43万亿。以1.43万亿元规模超过了招商银行个人全部存款余额。工商银行个人活期存款余额的1.09万亿元。2017年6月30日,余额宝的期末净资产达到1.43万亿元,比去年底的0.8万亿元激增了近80%,占整个货币基金规模的28%。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余额宝在2017年9月底的规模有望超过中国银行2016年全年的个人平均存款余额1.63万亿元。余额宝不仅成为收益率最高、规模最大、用户数量最多、买卖最方便的货币市场基金,创造了中国公募基金业的神话,也造成银行个人活期存款的大量流失。
余额宝为何成功?
1、它对传统货币基金的产品价值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和扩展,通过互联网去覆盖广大的普通用户,把理财服务覆盖到传统的金融体系覆盖不到的人群中,还有那些原来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理财服务的人群中
2、传统货币基金产品融入生活场景,手机时代带来理财便捷。
余额宝的外部竞争因素:1.、央行活期存款基准利率0.35%,据融360发布的6月份北京地区29家银行存款利率数据显示,在29家银行中,天津银行以0.42%位于活期存款利率排行榜第一; 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最高的为包商银行,也仅有2.05%。很显然,与余额宝超过4%的收益率相比,银行存款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对于投资者来说,与将钱存入银行相比,投资余额宝获得收益更高。
二、区块链金融
(一)政策现状
央行1月发布平台试运行公告,数字货币发行时间未确定,因为需要考虑打击投机、洗 黑钱及黑市交易、51%风险等问题。2015年9月,全球银行巨头组建 R3 联盟,成员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四十多家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国内方面,2016年5月成立的金链盟,已集结了包括微众银行在内的60余家金融机构,接下来也将有更多国家级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区块链应用实际的探索中。2016年12月,李克强签批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区块链技术提到国家战略,提出数字中国未来五年需要取得显著成效,加强区块链的创新、试验和应用。自16年1月央行明确发行数字货币战略目标开始,开始多批次公开招募相关专业人员,从事研究与开发。截止目前,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方案以修改四稿。根据中国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火币网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新浪科技发布的《 2014-2016 全球比特币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 6 月,区块链行业获得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十亿美元。根据wind数据,2016年上半年以来A股就曾经历两次区块链热潮,分别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5月中旬至6月底。
区块链技术是随着比特币的诞生而出现,但并不能简单将二者的概念等同。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但日渐独立于比特币,由于其自身技术的成熟程度与安全性等优点,可以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应用领域及发展潜力巨大。比特币自2009年诞生以来,目前已拥有超过100亿美元的总市值,日均交易市值最高达到25万美元/人,日交易量峰值达到3500万美元。比特币七年的运行足以证明区块链技术的成熟性与可靠性。
(二)技术简介
简单来说,区块链类似于一个公共信息记录本。“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过去十分钟内所有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支持,区块链的服务器不是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在数万亿个电脑中,当一项任务生产后,矿工开始工作,率先得出结果的矿工获得比特币奖励。每一个数据块都被封上时间标签,就像信封封蜡,每个数据块按时间顺序链接起来,组成区块链。
(三)就金融领域而言,区块链技术将对不同的机构分别产生怎样影响?
“区块链”技术拥有去中心化、方便快捷、高安全性、成本较低、互相监察验证等优点。而传统中心化的金融体系缺点:
1、银行充当中间人角色,靠银行信誉维持(并不稳定),收取中介费(以国外汇款,100美元手续费,如果小数额汇款非常不划算,swift技术需要等3天到1周的汇款时间钱到账,到账时间不确定,汇款手续繁琐需要半天时间)。这是跨境电商真正的痛点:高昂的手续费和漫长的转账周期,基于区块链技术下的美国第三方跨国汇款手机APP,Abra,2016年7月上线,举例:李磊,美国打工,家庭条件差,父母在国内需每月生活费,过去需要走银行,现在手机对手机转账,软件接收界面类似于滴滴打车,母亲1s钟收到李磊的汇款,选择离家最近的7分钟车程的5星出纳员,7分钟后出纳员敲门,实现数字货币与人民币转换,整个过程不超过20分钟,仅收取2%手续费,从此李磊可以每月汇款而不用担心银行汇款高昂手续费和漫长等待时间。2015年10月,纳斯达克成功搭建区块链证券交易平台 Linq。Linq 是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的金融服务平台,将作为私人公司股权的管理平台,同时也是纳斯达克私人股权市场的一部分,为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提供服务。
2、数据的中心储存:数据的中心存储带来很大风险。
(一)金融、政府:2014年摩根大通遭黑客攻击,8300万个人和中小企业账户信息泄露;2016年黑客DDoS攻击俄罗斯中央银行,盗走20亿卢比);美国联邦政府多次受到黑客攻击。
(二)企业的信息安全漏洞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Facebook个人信息的泄露、大型在线应用平台:例,携程、火车票、租房
58、京东、淘宝、微信、微软office软件)的安全又如何。更小实力互联网企业呢?例,wps、ofo、膜拜、高铁买票小助手。当今互联网的世界,远离电子产品几乎不可能,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手机微信、电脑软件。
(三)用户价值的无偿实时贡献。我们无时无刻不产生价值,即数据。还记得逛淘宝的商品推荐,逛京东的凑单,淘宝右侧面的推荐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消费者的浏览和消费记录,根据购物车智能推送的。携程个人用户的住酒店和飞机火车行程的信息资源、途牛旅游网的个人客户的旅游行程信息、58同城和链家网的租房和二手房买卖信息、婚恋网站的个人信息资源、微信和qq的用户关系网信息、支付宝和余额宝的个人投资偏好和个人经济活动信息。
(四)区块链现状:
诚如此前在上海举行的“2016第二届全球区块链峰会”上众多业界专家所共识的,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离所谓“颠覆”或是“重塑”现有模式还为时尚早。但是,自2015年底以来,区块链技术的确逐步开始有了落地的进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区块链基于其技术属性,并不会从根本上撼动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而是从底层框架着手,以技术为核心力量推动行业发展。英国央行预计会推行区块链架构下的数字货币,而中国央行可能会将区块链代替传统中心化的记账工作,区块链将仅仅承担账户交易的记录和记账职能。
(五)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后的优势
1.对银行业而言,支付结算、信用证、票据、跨境支付等领域有望率先展开应用。区块链将使相关业务更高效、更安全。对于支付清算,区块链技术将实现点到点交易,以节约成本。根据麦肯锡报告测算,将使每笔支付节约9美元费用,从26美元减少至15美元。对于票据和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减少人力的介入,使渠道更为畅通。据麦肯锡测算,将对于银行节约135-150亿美元运营费用。
2.记账清算优势。区块链可以使银行的基础架构得到优化,中后台业务比如清算和结算可以做很大的改进。因为区块链技术下数据不可篡改,能够提供较强的安全性,同时大大提高清算系统速度,能节省下大量人力。
3.对于证券行业,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交易清算、结算的速度,并显著降低系统性风险以及资本成本。区块链技术可以简化交易后的结算和清算流程,减少需要人工完成的核实工作,实现实时结算和登记的(T+0)。区块链能将效率提升到分钟级别,这能让结算风险降低 99%,从而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和系统性风险。高盛报告指出,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机构与证券结算公司的协调,为美国每年节约20亿美元左右的成本。
4.对于保险业,区块链技术将击破传统保险理赔难的痛点,点对点的互助保险也将成为现实,资金归集和分配将更加透明化,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对于基金行业,将帮助其在清算和结算方面减少人力成本。
5.从长远看,数字货币的发行,将成为央行宏观调控和监测的有力手段,货币流动性的实时回馈,有利于反应市场行情,通过对数字货币的发行量控制,部分或完全代替纸质货币发行量,完成货币市场宏观调控职能,控制通货膨胀。未来数字货币的普及,使得红十字等公共福利机构更加透明,民众数字货币捐赠,带有追踪信息的数字货币经过红十字周转和调配,直接到达贫穷户手机账户上。当然区块链的追踪技术,应用范围远不止这些,涉及食品安全、公司数据块安全、个人网络数据安全(内网、外网黑市交易)、专利保护(音乐、图书、艺术品)。
第三篇: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
用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在创世区块里留下一句永不可修改的话:“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泰晤士报》,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对银行业进行第二轮救助的边缘)。基于区块链的时间戳服务和存在证明,第一个区块链产生的时间和当时正发生的事件被永久性的保留了下来。这些充满未来感和技术色彩的事物看似离我们很遥远,而实际上却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二十年后我们的生活或许可以这样描述:数字货币成为主流货币,我们可以像收发邮件一样方便快捷地随时随地向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人进行资产转移和交易。
一.区块链:带来颠覆性改变的创新技术
1.何为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共享账簿技术,是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其通过数字加密技术和一致性共识算法解决了在多个互不信任的主体之间进行可靠价值记录和转移的问题,并且保证了记录于区块链上的数据具有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特性,从而使无需中介参与的数字资产交易成为可能。
2.区块链核心技术
区块链主要解决交易的信任和安全问题,针对此问题区块链提出四个技术创新:
● 分布式账本。交易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且每一个节点都记录的是完整的账目,因此它们都可以参与监督交易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共同为其作证。在区块链中,没有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单独记录账本数据,从而避免了单一记账人被控制或者被贿赂而记假账的可能性。由于记账节点足够多,理论上讲除非所有的节点被破坏,否则账目就不会丢失,从而保证了账目数据的安全性。
● 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区块链上存储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是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通过数据拥有者授权才能访问,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
●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指所有记账节点之间如何达成共识来认定一个记录的有效性,这是认定并防止篡改的一个手段。
以比特币为例,采用的是工作量证明,只有在控制了全网超过51%的记账节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伪造出一条不存在的记录。当节点足够多时,这基本上不可能,从而杜绝了造假的可能。
● 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基于那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
以保险为例,如果每个人的信息(包括医疗信息和风险发生的信息等)都是真实可信的,那就很容易在一些标准化的保险产品中进行自动化理赔。
3.区块链技术带来颠覆性变革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除私有信息外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可通过公开接口查询)、自治性、不可篡改性、以及匿名性(交易对手无须以公开身份的方式来获取对方的信任)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带来以下颠覆性变革:
● 消除交易中介的必要性,交易成本降低:(1)点对点交易使中央处理或清算组织成为冗余;(2)交易的真实性是由区块链上所有参与者共同验证和维护的,因此第三方信用中介失去存在价值。
● 交易结算几乎是实时的,所以交易效率和资产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
● 区块链上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和去中心化的数据储存方式,使其成为数据和信息记录的最佳载体。
● 可编程的区块链(通过在区块链中嵌入预设好的交易规则,一旦达到预定条件即可自动完成)使交易流程实现全自动化。
二.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肯定了数字货币在降低传统货币发行等方面的价值,并表示央行在探索发行数字货币。这是央行第一次对数字货币表示明确的态度,自此,中国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试水数字货币并关注数字货币背后的创新技术—区块链。
Accenture的一份关于创新理论发展的调查中显示,2016年区块链在经济领域已获得13.5%使用率,使其达到了早期开发阶段。麦肯锡报告则称区块链技术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区块链以其安全、透明以及不可篡改的特性使金融体系间的信任模式可以不再依赖中介,改变了金融体系间的核心准则,实现去中心化。此技术在金融领域,于虚拟货币、跨境支付与结算、票据与供应链金融、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客户征信与反欺诈等五大场景最能产生直接与有效的应用。
1.区块链之于供应链金融:减少人为介入,降低成本及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痛点:人为介入多,导致违规事件及操作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高度依赖人工成本,在业务处理中有大量的审阅、验证各种交易单据以及纸质文件的环节,不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各个环节还存在人工操作失误的机会,导致许多违规事件及操作风险。
区块链可系统性解决供应链金融痛点:借助区块链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安全度并实现“端到端”透明化。未来通过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将能大幅减少人工的介入,将目前通过纸质作业的程序数字化。所有参与方(包括供货商、进货商、银行等)都能使用一个去中心化的账本分享文件并在达到预定的时间和结果时自动进行支付,极大提高效率,并减少人工交易可能造成的失误,降低风险。
根据麦肯锡测算,在全球范围内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可帮助银行和贸易融资企业大幅降低成本:银行运营成本一年可缩减约135-150亿美元、风险成本缩减约11-16亿美元;买卖双方企业一年预计可降低资金成本约11-13亿美元及运营成本约16-21亿美元。此外,由于交易效率的提升,整体贸易融资渠道更畅通,对交易双方收入提升亦有
帮助。
2.区块链之于供应链金融:应用实例分析
本文仅涉及供应链上的传统巨头企业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实践,在后续的文章中再对区块链创业公司向供应链金融布局进行分析。
Chained Finance 2017年3月,点融网与富士康旗下金融平台富金通宣布合作推出“Chained Finance”区块链金融平台。
Chained Finance为私有链模式,融合了Hyperledger、以太坊等技术,同时根据具体场景业务参与开发。Chained Finance能够将核心企业供应链中所有的供应商都覆盖进借贷范围,供应商可以在平台上实现随时融资、立刻交易、T+1日到账。Chained Finance系统内的一体化服务是免费的,财产收益将由借款利息组成。
区块链的应用可降低整体供应链风险,供应商生产资金成本降低使采购成本下降;对于大型供应商,可活化应收账款,用核心企业应收账款支付自己的供应商,相当于0成本融资;对于中小供应商,企业平均融资成本在25%以上,而用核心企业资信的应收账款融资,融资成本可降至10%以下。
易见区块
2017年4月,易见股份携手IBM中国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基于超级账本Fabric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易见区块”。
供应链线上投放业务模式:用于真实刻画贸易双方交易背景,为金融机构提供贷前预审及贷后管理辅助功能。供应商在平台上发起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响应,核心企业确权,由易见区块提供平台服务,金融机构为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
优势:有效扩大金融机构的低风险资金投放,提升供应商的资金周转率,降低融资成本,优化核心企业采购环境。
存货质押线上投放业务模式:用于真实刻画现货状态,利用物联网技术增强货物和管控。核心企业在平台上发起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响应,供应链公司确认,由易见区块提供平台服务,金融机构为核心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优势:有效提升核心企业的存货周转率,降低融资成本,为金融机构提供优质资产识别和资金投放过程管控工具。
星贝云链
2017年12月19日,广东有贝、腾讯以及华夏银行联合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星贝云链”,区块链技术由腾讯提供,在供应链交易场景中扮演资产确权、交易确认、记账、对
账和清算的角色。华夏银行作为资金端对星贝云链提供了百亿级别的授信额度。
星贝云链供应链金融基于区块链+云计算服务平台搭建,将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进行整合,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同时,有效降低风险。其颠覆了过往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解决了数据真实性问题,真正使得数据资源化。
小结
供应链上的传统巨头企业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上具有天然优势,而区块链技术的加持可使企业风险刻画更加可信、安全、透明,从而扩大业务覆盖范围,因此供应链传统巨头对搭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具有十足动力。
三.总结与展望
区块链以其分布式账本技术所具有交易不可篡改、便于追溯、便于穿透性监管等特性,在供应链金融中更好地做到了信任传递,使得供应链金融从交易、支付结算到融资更容易。区块链打造的分布式共享模式可吸引全国和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接入区块链节点并开放共享信息,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有关“区块链+供应链”的展望如下: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运用主要以许可链(私有链或联盟链)的形式,未来核心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不会发生变化。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对龙头企业、大平台、掌握核心数据的物流公司、技术服务公司都很有吸引力,这些企业或平台十分有动力在这个领域内构建自己的生态圈,未来1-2年内运作模式会更加成熟,或将形成多个供应链联盟。
由于行业的隔离属性,不同行业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之间直接竞争较小,但在资金端并不存在行业限制,因此在资产信用评级、企业信用评级以及风控方面的能力将会成为未来扩大资金来源的核心竞争力。
区块链可打通多方协作,因此具有推动供应链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潜力;对底层资产的穿透式监管有助于提高资产评级,或将促进供应链金融ABS产品的发行。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作者:宋书艺
第四篇:撬动产业链 打造金融链
撬动产业链 打造金融链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过程中,经常借助政府和企业的力量,进行银政、银企合作。
农村金融机构跟政府合作,可以政府的信用或资金作担保,缓解“三农”融资难并为贷款加上安全锁。在以往的实践中,有过地方政府为“三农”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基金,或组织成立担保公司为“三农”客户提供担保的案例,在政府主导的城镇化项目中,银政合作的效力和效益更大。
而农村金融机构跟企业特别是有能力形成或带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合作,一则可以由这些企业以雄厚的实力为其产业链上的客户提供担保,二则可以借助这些企业产业链上一线人员本地化、熟悉当地状况的优势,由这些人员协助金融机构做好贷前调查关和贷后管理,从源头上减少贷款风险。更为重要的是,龙头企业已经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或在产业链上占主导地位,拥有产品采购、销售的渠道,在一些地区,一些企业的采购、销售网点比金融机构的基层网点还要多,分布还要广,金融机构如果与这些企业进行良好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增设了网点,拓宽了服务渠道,延伸了服务触角。农行内蒙古通辽分行与永业集团合作的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正如农行奈曼旗支行行长所说的那样,通过依托永业科技服务站为当地农户提供担保,农户贷款由“点对点”变为了“点对线、点对链”。
当前业内对产业链金融讨论的比较多,金融机构应找准产业链金融的突破点。与龙头企业合作,对接和整合产业链上各主体的金融需求,使金融服务渗透至整个产业链,打造“金融链”,与产业链各主体共生共荣,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关注银政合作,银政合作与银企合作有时相互关联和交叉,其中的金融机遇与风险控制,值得金融机构认真研究。在采访中,农行通辽分行行长王建军就表示,该行将与当地政府及相关企业共同探索银政、银企合作的新模式,全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第五篇: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
中国冷链物流下游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国内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在加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下游产业来看,除行业规范的缺乏外,传统物流观念以及冷链物流较高的成本是目前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1.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缓慢
从产品来讲,果蔬产品从采收、贮藏、包装、运输、销售都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一方面可以减少果蔬因腐坏变质而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果蔬产品的质量水平,在国外发达国家,80%的果蔬是通过冷链物流来运输的,而中国目前则只有5%。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的果蔬产品每年在流通环节造成的损失占果蔬总产量的20%~30%,而由于受到传统的常温及自然物流、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费用高等因素影响,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难以获得较快的发展。
2.肉制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效应难以实现
目前,国内大约90%的肉类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除外贸出口的部分外,肉制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冷链物流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致使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同时由于国内肉制品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肉制品流通系统提供有效的低温保障,加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协调,均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肉制品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肉制品零售商虽然希望提高冷链的可靠性,但由于零售点密度不足,分布范围较大,导致物流配送成本的大量提升,使肉制品冷链物流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3.水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
目前我国水产品处于冷链物流阶段(21世纪初),是在冷藏库阶段(上世纪80年代)、冷藏链阶段(上世纪末)两个阶段基础上建立,建立了信息网络,维护良好资源、生态环境,且更重视冷链物流整个体系的成本核算。
目前我国水产品市场的主要特点是腐败量减少,变质量增加,首先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限时加工再入库规定的难以实行;其次批发市场(配货中心)的交易(配送)场所没有温度控制要求,水产品出库后在没满足规定低温控制的条件下滞留时间较长,影响了产品鲜度;而水产品冷链物流配套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对水产品难以实现有效的监控措施。
4.冷饮、速冻、乳制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较为稳定
由于产品特性原因,冷饮、速冻及部分乳制品冷链物流市场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国内冷饮物流一般都是企业作为冷饮企业的自建部门;速冻食品企业则大部分依靠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来帮助将产品输送到消费者手中;乳制品市场由于目前国家监管的严格以及品牌健康形象的树立,使企业无论是在自营冷链物流还是在使用第三方冷链物流方面均加大了管理的力度。
5.连锁餐饮企业对冷链物流要求较高
连锁餐饮业对于产品保鲜的较高要求,使冷链物流在连锁餐饮行业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中国大部分冷链物流配送供应商的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内容缺乏竞争力,较多冷链物流配送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连锁餐饮企业的需求,特别是外资连锁餐饮企业。
综合来看,冷链物流下游产业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众多的问题,大部分农副产品没有形成冷链物流体系,导致在物流环节中的损失很高;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冷链物流的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冷链物流综合性人才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的缺乏,影响了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那么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将成为我国冷链物流及下游客户产业下一阶段主要的思考方向。
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现在所关心的已不再是数量和价格,而是新鲜与安全,因此,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冷链物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 现状
食品冷链(cold chain)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转入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4】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应遵循“3T原
则”: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3T原则”指出了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于冷藏食品在流通中因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品质降低的累积和不可逆性,因此对不同的产品品种和不同的品质要求都有相应的产品控制和储藏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食品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复杂。首先,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次,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第三,食品
【1】 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现状
1.中国食品冷链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冷链最早产生于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并改装了一部分保温车辆。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近20年来,中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及大型快餐连锁企业,还有一些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
2.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3.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
我国食品企业实力相对薄弱,自营食品物流的组织弱、规模小,不适应食品物流的高技术要求,食品物流业务外包的实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目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准备推广食品安全物流追踪系统(二维码,日本东芝技术),从食品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链的物流系统为冷链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问题食品可以追查到底,但是限于推广资金问题,效果并不显著。
【2】
冷链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同时,整体运作始终与能耗成本相关联。
人们往往认为,食品从生产地到低温物流冷库或冷链运输再到消费者手中,中间只要冷库的温度达标,冷藏运输过程达标,就可以保证食品的相对保质期。市场上也往往会出现一些第三方物流商在运输低温食品时,该用冷藏的不用冷藏,用了冷藏的不达标现象。所以,通常产品有问题时,都认为是出现在运输过程中。然而,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
上海领鲜物流公司发展部经理钟立困惑地说:“我们企业的冷藏运输和冷藏库都严格按照食品达标温度控制,但从供应商那里接货的时候,经常发现供应商就没有把货物按照相应的温度来操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将该食品重新冷却再运输到各个门店。而一旦在门店出了问题,供应商会把所有的责任都转嫁给我们物流商。”
4.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欠账太多
中国冷链设施装备状况如下:
汽车冷藏车辆: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英国为
2.5%~2.8%,德国为2%~3%。欧洲各国汽车冷藏运量占比为60%~80%;中国汽车冷藏运输占比约为20%。当美国生鲜产品的冷藏车运输率达到80%以上的时候,我国生鲜产品的冷藏车使用率只有15%。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资质的冷藏车制造企业已超过100家,但冷藏车保温车的保有量大约为3万辆,僧多粥少,不得不低价竞争。
铁路冷藏车辆: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食品冷藏运输率:食品冷藏运输率是指易腐食品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欧、美、日等国均达到80%~90%,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约50%。目前我国每年需调运的易腐食品约4000万吨,中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约10%左右。
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候,棉被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
冷库容量:中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当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曾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先后修建了100多座气调贮藏库,并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较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生产线,主要用于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但由于不适应我国国情,引进的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加工废弃物未得到综合利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从上述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5.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1】 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6.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涉及冷藏食品运输的产品有几百种,且在不同的温度存放它们的易腐程度也不一样,每种产品所要求的低温储藏所控制的时间与条件等各项技术指标都不尽相同。例如鲜、酸牛奶4-7℃,水果蔬菜10-15℃,速冻食品0℃以下等。但目前类似此类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标准,以及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要求,冷链物流行业管理要求与规范等,都尚未见出台。甚至可以说,至目前止,国家在冷链物流上尚无一个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与执行。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一些标准,诸如冷藏链中对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没有强制要求执行。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
【3】 白,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二、展望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完善和大力发展中国食品冷链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食品冷链正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未来的中国食品冷链发展建设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有所明确和突破:
1.加强中国食品冷链的整体规划研究,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联动机制。
一个国家的食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技术管理手段和监管措施;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组织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中国食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2.推动建立多种模式的食品冷链体系建设。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形的食品冷链有两种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冷链体系,这种模式在美国、日本和西欧比较普遍,日本7-11是其中的代表;二是以保证大量食品的一般质量、降低在途损耗的价格与品质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为发展中国家采用。根据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应该推进多种冷链模式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食品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食品产业的冷链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在建设农产品绿色大通道的基础上,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物流主干网络,提高大批量食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
3.建立食品冷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
从食品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于问题食品
【1】 可以追查到底。
参考文献
[1]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07-03-20
[2]我国食品物流发展状况与2007年行业展望.中国农产品加工网.2008-5-9
[3]李志军.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现代物流报.2007-10-16
[4]方昕.2004.中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思考[J].物流技术与应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