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政治报告
形势政治报告
这学期共听了三次形势政治课,第一节讲的是欧债危机。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欧债危机,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欧债危机的导火索可以说是希腊债务危机。首先,其税收制度不合理,偷税漏税很严重。其次,其财政支出过大。再者,希腊政府没有权利用印钞权来制造通货膨胀以间接提高政府收入。但从根源上说,欧债危机的爆发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矛盾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18年前,《马斯特里赫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欧盟特别是欧元区的形成为其成员国在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种制度的本身却导致了区域内国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丧失,在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只能更多地倾向于使用财政政策来缓解,这又使原本经济就不景气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此外,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失败、欧盟各国创新能力的下降、消费至上的消费主义思想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欧债危机的爆发。
由于欧债危机,不仅影响欧元币值稳定、拖累欧元区经济发展、延长欧元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而且威胁全球经济的稳定。发达国家如果不能充分改善金融业及个人家庭资产负债状况,债务问题恶化将影响银行系统并波及其他国家,削弱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危机新阶段的开始。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未雨绸缪,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虽然目前中国的主权债务规模相对来说并不太大,但地方债务却值得警惕。因此,我国在控制主权债务规模的同时,将注意力放到如何化解地方债务上。另外,必须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剧烈时期,国内的货币政策往往容易受到国外的影响。其次,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避免走上西方福利国家的老路,坚持循序渐进。最后,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发展中国经济。
欧债危机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各国均应以此为鉴,找寻原因,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是世界经济得以循序渐进的发展!
第二篇:形势与政治报告心得
形势与政治报告心得
2012年4月18号下午我们会计学院在东校艺术报告厅开展了关于时事政治报告的活动,听了这个报告,我受益良深。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一,国际经济形势的特点
国际经济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和全球利益的均衡化,国家之间的商品、资本、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所形成的经济联系。世界经济形势凸现三个方面的特点,即:经济的大动荡,格局的大变化,体系的大调整。
二、国际安全形势的特点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呈现局部紧张和动荡集中在大中东地区的特点。另外,全球性“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正在上升。非传统安全包括恐怖主义、信息安全、大规模的流行性病变等。
三、美国陷透支时期的霸权焦虑
美国新世纪以来陷入一个透支时期,产生了霸权焦虑。
(一)美国新世纪以来陷入了透支时期
现在国际恐怖主义有一个基本的倾向性特点,那就是以反美类型居多,主要是针对美国及其盟友。去年是“9.11”事件 10周年,美国人感觉到:好象是越反越恐,越反越没有安全感了。美国人现在是风声鹤唳,搞的很是戒备森严,由此而耗费掉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
四、大国围绕海权竞相角逐
(一)大国围绕地区主导权尤其是海权展开激烈的斗争
美国要重返亚洲,争取地区主导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中国的安全威胁,主要在海上。我国与周边国家陆地边界基本上都划成了,现在存有遗留问题的只有印度,但是双方领导达成共识,要通过谈判而不是战争解决问题。过去我们长期注意陆权,忽略海权,所以海上的问题成堆,比如说南沙问题。
(二)中国面临着“有海无涯”的海权风险状态
在海上的风险,我们还不仅在于这些领土的争夺,还在于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有海无涯”的状态。我们有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却被第一岛链锁着,就谈不上是世界强国,我们必须要突破这第一岛链。
我们要抓住三个重点来实现突破:第一个重点是台湾。通向太平洋门户的大门就在台湾,打开台湾这个门户就是太平洋。第二个重点是离台湾92海里钓鱼岛。我们收回钓鱼岛不仅大门开了,大门旁边的墙也会随之而塌,这样我们进出太平洋的口径就更大了;第三个重点是南沙群岛这一代。南沙群岛靠近马六甲海峡,那是我们的一个战略通道。
所以,这需要我们加强海军的力量,同时也需要我们国人提升海洋意识。
第三篇:形势政治报告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sspu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13 学年第2014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小结
姓名:学号:班级:成绩:
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当前经济形势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国家社会热点重点问题。其中,三中全会课程主要内容有:1.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2.贯彻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和重大举措。3.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当前经济形势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课程主要内容有:1.正确看待当前总体经济形势。2.保持经济合理增速具备有利条件。3.清醒认识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4.2014年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平稳增长态势。5.准确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下面我就三中全会做个个人的小结: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主持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会议首次定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明确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同等重要性;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特别提出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制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股票发行注册制度、权力清单制度、官邸制、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等等。这些重大突破,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对个人、社会、国家和世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会的改革目标明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和紧迫问题作出系统改革部署,并指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该决议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都做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但是同样的,在当前经济形势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学习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尽管我国经济具备稳定增长的有利条件,可是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持续上升,房地产市场扭曲,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农民工用工荒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状况并存,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等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作为代表着祖国下一代有知识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在学好个人专业知识的同时正确认识好我们国家的现状,多多了解那些和我们切身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我的梦,中国梦。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学会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在追求理想中,为国奋斗中,激扬无悔的青春!
第四篇:比较政治报告
通过一系列的书籍的阅读,再结合我自身的一些思考,本文主要从《共产党宣言》中的 “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指导思想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由此引发关于此观点的思考,通过实践的范畴、内涵、实践的价值定位、实践在现实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浅薄的分析。其中对于实践的价值定位和实际作用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实践 价值 创造 思考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1月合作为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1848年2月第一次以单行本的形式在伦敦用六种文字出版。《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阐述,它的问世标志着无产阶级的独立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形成。《宣言》从发表至今一个半世纪,已用11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出版上千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作品,是革命的工人阶级和共产党人必读的教科书。
中国人民最早见到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是1920年由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陈望道根据日文本翻译的。这是《共产党宣言》在我国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也是中文发行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在宣言的序文中,它就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段话里包含着这样的思想:即《宣言》中的基本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教条,而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它必然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发展。它的实际运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求与各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这不仅是正确对待《宣言》的态度,也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出发: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所以,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了其他一切活动。“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表达自己哲学的本质特征而区别其他一切形态哲学所使用的概念,而如果离开实践就无法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甚至无法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次,“实践唯物主义”既突出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又反对将其无限制的扩大;再次,“实践唯物主义”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的、逻辑的起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起点和基础的,并是以历史观带动认识论和自然观,逐渐形成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学者的理解,还有一部分学者则不同意“实践唯物主义”的指称或认为不同指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不赞同简单的否定“实践唯物主义”提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也不认为可以用“实践唯物主义”来推翻“实践人本主义”等说法。不把二者否定,而是注意把它们统一起来,这样就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实践性。
我国经过十多年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取得了一个共识,即承认科学的实践观点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关键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从邓小平提出检验改革开放实践的“三个有利于”到江泽民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三个代表”理论。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自觉与成熟。在邓小平的实践理论中,他首先重申了实践的核心地位,基于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把握,邓小平反复强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基本命题,对“实际”、“实事”不仅当作客观事物去理解,而且当作实践活动去理解。其次,邓小平突出实践理念作用。再次,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透视实践问题的新角度。当代人是科技人。实践也从传统实践转变为当代实践。最后邓小平关注实践的价值效果。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他强调在生产实践中,要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在文化创造实践中发展先进文化,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践的目和归宿。他还曾强调过“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始终注重总结历史,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从对历史规律的不断认识和把握中找到指导我们前进的正确方向、道路与经验,不断开辟未来发展的新境界。”
“三个代表”的思想来源于实践,又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为新的实践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推进哲学思维方式发展;创立了哲学的实践的主客体辩证法,为哲学理论及现实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实现了自然关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了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走群总路线的工作作风,为中国的革命与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南和保证。可以说,马克思的实践转向,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学界哲人关注着当今时代现实中国的巨大变化,促使他们时刻从丰富的实践中激发自己思考的灵感,研究的冲动,他们的笔锋也已经触及实践领域中许多新课题。我们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这其实是改革开放带动了人民群众投入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当前的科学文化普及、精神生活丰富等众多的上层建筑形态变化正是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导致的。反过来,上层建筑的变化促使知识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这必定带来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迅猛发展。仅此我们即可体会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之间的默契与不可分割。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将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积极地学习、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将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积极地学习、工作,力所能及地参加社会实践,促使自己对实践的理解更加宽广,更加深刻,从而在实践中更自觉,更自由。
注释:初版《宣言》的正文由一个简短的引言和四章组成。从1872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为《宣言》的再版分别撰写了七篇序言,进一步阐发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和随着实践的发展对其所作的若干必要修正和补充。因此,后人一般都把这些序言看成是学习《宣言》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这七篇序言也因此成为《宣言》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DRUGOY
第五篇:思想政治报告
思想政治汇报 孟祥鹏
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通过教学工作中经验与学习的不断积累,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教师思想政治学习的心得:
一、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能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爱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
三、要以情动心,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俗话说: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学习感受,汇报给组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学习,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我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让我的学生努力地学习,愉快地成长,请组织看我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