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

时间:2019-05-12 14:3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

第一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反思

担任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已经9年了,从最初的老教材到现在改革的新课标下的教材,我在不断总结教训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有些经验运用到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总还是有或多或少的欠缺点。比如:今年我担任初二年级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在讲到第三节利用网络资源中的第一课时内容共享局域网中的资源的时候,根据经验要想上好一节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最为重要,因此在提前备课时我设想了整个教学环节,准备用同学们感兴趣的QQ、UC软件的互传文件功能引入新课,刚开始提到这两个软件的时候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听课注意力、兴趣都很高,能积极响应你的问题并回答。我当时感觉很好开了个好头,后面的教学一定很顺利,谁知道正式进入新课讲授的时候,由于理论性较多,加上信息技术教室部分软件不能使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下降,思想、行为都开始出小差。当时的我突然有一种力不存心的感觉,好像场面失控了一样,后面的知识讲解也没有备课准备时的充分了,整堂课下来我觉得就是一节失败的课。课后反思了一下,认为问题还是出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中,没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好好利用教学策略组织教学,致使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厌烦感觉。如果在当时的课堂新知识讲授的过程中,仍能多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话题或者小操作,这样就可以保持学生高度注意力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或者小组合作探究、互相评比的方法更能让学生快速记忆知识。反思之后,下一阶段的教学研究设想就是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同时任务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层次性。教师要创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探究兴趣,使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三者和谐统一,力争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并且根据学生水平合理分层,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

第二篇:数学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学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阿荣旗教师培训中心:王宁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许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

如何使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落到实处,应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思考,并努力实践的一项工作。而这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作为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内化、能力的提升。由此,注重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而有效教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简而言之就是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轻松学并且学得好。“兴趣”和“收获”,应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两个主要依据。

而在我看来,目前的教学没有获得实效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师生关系不是很和谐。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他所教的科目,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试想,一个让学生讨厌、惧怕,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怎么会让自己的课堂出现生机?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第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典范作用,教师身边无小事,就是因为教师的每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教师要爱岗敬业,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召学生,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思想上指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第三,营造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时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样学生和教师交谈才会感到心里安全、心里自由,才会大胆发散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创见。

二、课堂教学未能 发挥数学本身的实效性。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正是这种对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我曾经和学生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人们有一天完全脱离数学,生活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我的问题刚一提出,学生们就热烈的议论开来,有的说:“如果没有数学,买东西将不知道怎么付钱”,有的说:“出门不知道东南西北,会迷路”,有的说“没有时间,会耽误重要的事情”等等。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原来这么有用,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离不开它,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科学。

“大众数学”的基本目标是“让人人学会有用 的数学”,就是出自数学本身的实效性。我们教的数学应该既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又是个体发展所必须的;既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生活有帮助,又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有价值的数学。没有用的数学,即使人人能够接受,也不应该进入课堂。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了解了数学的实用性,也就不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了。同时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式--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思考、交流、探索,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如果这样的数学问题多一些,那么无疑数学的生活实用性和对人的思维能力的推动性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未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劳动,它是双边的行为,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另一方面,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在学生的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为主,教为辅,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实现数学教学有效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注意到,改进教学模式,给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权利,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来。《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

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四、对课堂习题的设计不够重视。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4)练习要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应习中要有反馈,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

五、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待于改进。学习评价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作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的数学课程,其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价手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应该是一种发展性评价,“一锤定音”的传统评价方式已经不和时宜。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促进教学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评价要客观。我们应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整齐划

一、要求一致的评价标准将不适应新的局面。第二 要改进评价的方式。除了通过各阶段的测试,平时的作业,课堂表现以外,还可以通过动手画图、制作、小组学习汇报、数学日记、口头分析、数学论文等形式。评价的组织形式可以是老师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和家长问卷等。第三 评价要全面。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素质,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如提出:“你最喜欢数学的哪个单元?”、“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大吗?”、“你喜欢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吗?”等问题。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引起反思、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进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变迁,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每一个领域,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是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潜心钻研,勇于探索,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更大的发挥。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定稿)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会使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技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学校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虽日趋改进,但尚不完善,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教师素养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中学信息技术课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其次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将计算机技术用到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之中。从而做到主动学习,科学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已有些年头,但仍未十分完善,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的管理也未制度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也并不十分科学化。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学生的忽视

学校对于信息课的教学并不十分重视,转而狠抓数理化等主课,将学校的升学率摆在首位,不太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的教育。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并不像传统的语文、数学等学科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初中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信息技术课时被其他课程占用的情况,不能够保证基本的课程教学。而且有关信息技术的管理制度不完全,管理尺度松弛,学校也缺少技术水平高的教师。

对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于学数学生来说,计算机往往是一种娱乐工具。比如在网吧,多数学生都是聊天、看电视、玩游戏。真正用于学习的却很少,比如很少看到学生去网吧查资料,交流学习方法等。网吧如此,家庭计算机也不例外。许多个人计算机都是用来娱乐的,而其学习和工作的功能往往被忽略。受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多数中学生都将计算机视作一种娱乐的工具,而信息技术课也便成为满足学生玩耍欲的课程。学生的心里只是想怎样能避开老师的目光,抓紧时间玩,而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由于学生对这门课程并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对这门课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2、师资力量欠缺理念落后

受人员编制或教育经费的问题,或是因为信息课时数少,又没有升学压力,学校对信息课的关注度不高,缺乏重视。学校的漠不关心使得信息老师缺少专业培训机会,有的甚至并没有娴熟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或许仅仅只是会运用基本的电脑操作常识这样的师资是很难提升学生们的信息素养的。

新课程的推行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够接受新型的教育理念,离真正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还有一定的差距。这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很传统,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知识传授,并不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教师缺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没能找到创新的教学方法,依然按照教师讲课学生笔记的方式。这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实践经验缺少,动手能力差。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和素质教育的标准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学生基础差异

在学生们的知识接受中,也是因人而异的。老师在课堂上统一演示完教学内容后,布置给同学们作业任务,有些同学可以很快的、有想法地去操作。但也有些同学或许是上课没仔细听,或是操作能力不熟,要完成作业就有一定的困难。产生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可能是,有些学生先前就已接触过计算机操作的部分知识,或是家中有电脑,接触尝试的机会多;而有些学生或许是初次接触,还处在陌生需磨合的阶段,接受能力明显就有些慢了。学生的基础水平不一样,认知能力不一,使得教师难以展开教学工作,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任务中的难度加大。

4、缺乏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侧重动手操作的课程,必然需要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实践机会。实践是验证知识的最根本方法,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实践,只有在多元化的动手活动中,学生才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必须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亲身操作中提升学习兴趣。但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具体活动的设计过于单一,不能够根据学生的求知领域来开展活动,甚至可能引导学生走向错误的学习之路,沉溺于游戏不能自拔。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大重视程度,坚持教育方向

学校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学校整体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竞争力。要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投入,必须从资金、教师和硬件设备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来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研究,学习新型的教学方式,贯彻现代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在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了解,让学生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在现代生活中,信息技术的掌握已经成了一种基本要求,其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坚持信息技术课程的正确教育方向,能够使得学生掌握信息、传播信息和利用信息,能够通过信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出色的信息素养,真正地将信息技术和课程学习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2、提高教师素质水平,因材施教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如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进行考核,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由于学生水平不一,对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序也不同,在上机操作时,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个别指导,及时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指导他们去探索掌握一些较深的课外知识,通过上机指导,让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的方法之一,就是为学生设计开放型任务,如画一幅图画,用Excel 制作一张自己班级的期中或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绘制一张课程表,设计一个课件,用Word 制作本班的黑板报等,这类开放的任务,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学生活化,提供实践机会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所教的课程内容应该尽可能的贴近生活,教师应该课前搜集准备了社会最新的信息内容或科技发展,在课堂上介绍给学生,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见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掘,去搜新信息,去习得新知识,积极有效地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并且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总结

现在社会,信息日新月异,更新频繁。信息技术也越来越普及,正因为如此,学校中的信息教育尤为关键,信息素养从基础开始,教师应对孩子时候的学生抓好信息辨别的教育,学校对信息技术的教育更是不容忽视。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应该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在教育教学中,任重而道远,学校、教师、学生都应该不断努力,不断改善,共同进步,共同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2(18)[2] 陈刚.对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活跃”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12(02)[3] 陈文慧.浅析初中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2(02)[4] 李莹光.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思维的发展[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2(03)[5] 赵克己.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S2)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模版]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不能顾喜不顾忧,更应该看到它所存在的问题。它的发展与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受到了资金、技术、师资、观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开设时间不长,目前尚未形成自己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管理中无法可依,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无章可循,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材的选择

目前,信息技术教材无论是内容编写,还是选用、审核都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信息技术教材正在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我区现在教材也还没有统一,有的学校使用浙江摄影出版社的教材,有的学校使用科学出版社的教材。很多教材的设计,特别强调操作步骤的讲解,局限于讲授几个工具性的软件,没有指向学生实际的学习。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其内容大多根据软件或者计算机功能,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画图软件、多媒体、互联网等模块。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学期或者学年为阶段,进行各模块的教学。这种大模块、整体化的学习方式适合成人,但对于小学生,却不太适应。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的信息技术教材已超过200套。教材开发的速度之快,来势之猛与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相比,明显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

(二)课程的设置

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总教学课时应为68学时。但目前一般学校安排信息技术课程每周课时仅为一节,除去期中、期末复习停课和节假**休息,实际教学课时大约在40学时左右,与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相差甚远。

由于教学课时不足,教师在制定和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时无所适从。如果按照教材教学,教学内容完成不了;如果不按照教材教学,又该讲些什么内容呢?有人主张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但学生的兴趣喜好不一,知识程度不一,又该如何取舍呢?有的教师干脆让学生自学,以至于造成“放羊式”教学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硬件设施的局限,许多学校未能开设计算机课;有的即使买了电脑开了课,但是缺乏相应专业的教师;又因为这门课不列入考试科目,至今不少学校一旦有了紧急任务,就临时宣布“信息课暂停”;再加上至今仍然困惑着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全国各地各校的办学设施、办学条件相差悬殊,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理解和认识也大相径庭,导致了国家制定的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困惑。

即使学校能开设信息技术课,也是作为一种选修课被排入课程表。从学校方面来看,虽然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在对学校的办学进行评价时,主观上看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信息技术课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学生方面来看,即使想学,也会因担心影响必修课程的成绩,而不得不放弃。凡此种种,给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带来了困难。

(二)缺乏考核机制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考试课程,在小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最近两年虽然学生的期末成绩单上有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一席之地,教师虽然也自定标准给了学生一个成绩,但大多数学生不以为然,甚至有学生说反正信息技术不是考试课,就算学不好父母也不会责怪,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教育观念转换滞后

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他们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

(四)教学方法不合理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与曾经开设过的计算机课程相比,二者在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上都有根本的区别。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唯一学习对象进行学习,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学习的工具来掌握。目前,不少教师对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不加区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没有兴趣。

(五)各级领导重视不够

过去在中小学开计算机课的时候,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校的领导对这门课认识不够,加上自身对计算机接触不多,所以很少去关注,致使一些学校软硬件的配置不能保证教学的需求。现在虽然把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很多学校领导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也很模糊,所以导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身兼数职,不受人重视,把大多数时间耗在教学以外的杂事上,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

二、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笔者的思考及对策如下:

(一)教材应加强实际应用性

教材编写者应提出本套教材的特点、模块组合、所针对的地区、所适用的师资设备条件、所要求的学生现有素质水平、使用建议等,在教材编写上要考虑到各地的差距,不能盲目地力求整齐,应该设计出弹性的课程内容,采取层次要求,螺旋式上升的模式,由地区、学校甚至教师个人来选择教材。目前,信息技术教材一般都是采用“零起点”的原则,即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都采取从“零”开始讲授的原则。很多学生就反映,初中学过的内容,高中还要学。

对比我们的教科书看看,平时上课就没有几个学生带着信息技术教材。到了学期末,学生手中的教材早已不知去向,或者是在家里妥善保存,完好如初。因此我想:信息技术课的教科书一定要像传统的教科书吗?如果像intel未来教育一样,学生在课堂中使用的是:书 活动记录本 评价手册 ……,这样一本综合性的“书”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更实用。我希望我们的教材能更加实用,更能以人为本。这样,信息技术课程也将会更加精彩。

(二)物尽其用,将有限的资源有效的应用

针对课时不足的问题,我们应尽可能将机房向学生和教师开放。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如果国家统一的把信息技术课列为必修课并参加国家的统一考试的话,那学校和学生就会重视,这样在客观上就起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效果,也就强制性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很难。难就难在大部份学校缺乏基础设施,国家也无法实行统一的方案。

(三)引入竞争机制,完善考核制度

教育界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实行“等级制”,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以“考”促“学”,以“考”带“学”,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电脑制作比赛,为学生们的学习搭建舞台,营造环境,对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应及时反馈、讲评、展示,使学生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学习气氛。

(四)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上都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同的特点,因此其教学模式也应与众不同。为什么网络游戏能让人废寝忘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设计应用了“目标驱动”的原理,并且目标设计的有层次,有梯度,能够不断地刺激参与者的好奇心和征服欲望。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游戏规则,激发学生不断的学习动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认知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老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任务驱动式、主题式、研究学习式、探索式、分组协作式等多种形式,其中任务驱动式是正在蓬勃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五)加强教育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片区学校的作用,构建教研网络,各学科教研员在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基础上,要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体体信息技术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整合。

三、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有些问题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互相学习。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加深和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一个名符其实的设计师、解惑者。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我想只要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和探索教学方法,合理地处理教材、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并负责地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那么我们既能上好信息技术课,也能完善自己。

我想只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探索,就一定会摸索出一套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较好的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他们能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这一支持终身学习的重要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参加工作以来,本人从事了十二年的语文教学,十三年的数学教学。作为小学的老师,一般都是主教语文或数学,还得兼教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科学、信息技术等等课程。信息技术作为近几年才在农村小学开设的课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师资力量缺少,根本没有专职的教师。我因为接触计算机较早,当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时,顺理成章的成了兼职教师。教学中,感觉存在的困难很多。比如:硬件软件缺乏,理论知识不足等等。我们学校有计算机教室,但没有装配电脑。学校仅有的两台电脑还得用于办公。平时上信息技术课时,只能跟学生说说理论,根本没条件让学生及时动手操作,只好让有条件的学生回家练习一下,大多数的学生是没有条件亲手操作的。作为老师,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教学时也只好边学边教,摸着石头过河。可以说,大多数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形同虚设。要解决这个问题,个人认为,首先要从硬件方面着手,给学校配备足够数量的电脑,至少要有一个班的学生人手一机数量的电脑(大约五十台)。其次要配备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并适时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能胜任这门课的教学工作。最后,还要有网络环境,没有接入互联网,无法实时获取利用网络资源。

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是不足之处,想通过培训研修加以提升。

下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教学反思在我们的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但是就当前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重形式......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当前,信息技术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步伐,学校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但是,笔者在教学教研过程中发现,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实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等问题,使得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5个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5个问题 安徽省歙县上丰中心学校:方宏伟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网络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素养是新时代人才所要具备的最基础......

    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独店中学 王 博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没有......

    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五篇)

    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泾川县王村镇刘家沟小学 吕小强 摘 要:教学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目的主要是检查和促进教学工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教学评价在评价主体......

    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认识上尚有偏差,坚持开展教学反思的教师比率偏低 座谈中一些教师反映,农村学校教师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写教学反思;还有少部分教师表示,写......

    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独店中学王 博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没有反思的经验,就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