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及案例剖析
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及案例剖析
一、信用缺失已经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1.中国企业信用缺失导致损失5855亿元。
中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二个百分点。具体说,中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
2.信用缺失使企业间交易成本提高。
在我国,大多数人把信用等同于银行信用。其实,对比银行信用而言,工商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更为基本,信用危机在此也表现得更为明显。
目前,规范化的商业信用,如商业票据在我国的使用十分有限。据粗略计算,1995年全国的结算量约相当于企业存款余额的11倍,而美国80年代中期商业票据年结算量就已经是企业活期存款余额的3300倍。商业汇票作为商业票据中主要的信用工具,只在煤、电、冶金、铁道、化工等五大行业和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才有使用。1997年,我国商业汇票年度发生额为4600亿元,仅相当于当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6.1%。
据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且呈逐年增长势头。涉及信用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案件以及各种诈骗案件大量增加。199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为289万件,约占法院全部受理案件的51%。
在最近的几次全国性商品交易会上,很多国内企业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也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专家指出,这表明信用危机已阻碍了经济活力的产生。
二、案例调查:企业信用存在问题及成因近日,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评估部和北京国商国际资信评估公司联合对全国的近10万家涉外经贸企业进行了“外经贸企业信用信息跟踪调查”,发出调查问卷5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0份,回收样本覆盖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盛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外经贸企业、物流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外经贸业务的制造业企业等,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31%和69%;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2.3%、24.5%和13.2%。
1.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联合专家组从回收样本中随机抽取3500份进行了后期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经初步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已经开始重视信用管理。
伪劣产品等现象较为严重;企业经营者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有关部门执法不严、部分企业经营者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和企业普遍追求短期行为等;企业经营者希望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并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系统,加强信用制度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拖欠、违约与制假是企业信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我国企业信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拖欠货款、贷款、税款”(76.2%)、“违约”(63.2%)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42.4%);其他问题依次是“披露虚假信息”(27.3%)、“质量欺诈”(23.5%)、“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13.3%)和“价格欺诈”(11.1%)。
3.企业的不良行为在不同行业有所差异当问及“目前同行企业存在哪些不良行为”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较大的前3位依次是“拖欠或压低职工工资”(43.4%)、“偷工减料”(37.8%)和“欺骗用户”(33.5%);其他还有“生产污染环境的产品”(18.9%)和“勾结券商违规炒作本企业股票”(5.3%)等。
4.企业信用问题产生的原因
关于企业信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较高的是“执法不严”(61.9%)、“职业道德素质不高”(54.5%)和“企业短期行为”(42.3%);其他原因依次是:“体制障碍”(36.7%)、“监督不力”(31.7%)、“企业盈利不佳”(29.1%)、“政策多变”(10.8%)和“政府干预”(9.6%)。
从不同地区、规模、经济类型的企业来看,企业经营者选择的结果基本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体制障碍”选择方面,企业经营者看法有些不同,大型企业认为“体制障碍”(42.7%)是产生信用问题主要原因的比重比中小企业(35%)高7.7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企业认为“体制障碍”(39.1%和39.5%)是主要原因的比东部企业(34.4%)高5个百分点。国有企业选择“体制障碍”(42.2%)的比非国有企业(34.2%)高8个百分点。这说明,大型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国有企业对“体制障碍”的感受更多一些。
5.外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对企业信用更重视。通过对3500家企业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对于在与国际商业伙伴进行贸易、投资、项目洽谈等商务活动中所欠缺的信用确认和信用记录深为苦恼。在被调查的所有企业中,“曾经因信用问题而受到损失”的占68%,认为“外经贸企业应当率先建立企业信用体系”的占89%,赞同“外经贸企业信用体系有助于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占75%。另外,有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信用体系对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实施出口名牌战略都将产生很大帮助。在被问到“是否已经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时,有11.2%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14%的企业表示已经开始在企业内部进行财务和质量数据整理,并准备组建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已经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的企业中,93.4%的企业是外商投资公司或中外合资公司。
6.对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的认识
关于提高企业信用应采取的对策,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较大的是“加大执法力度”(52.6%)、“加快信用立法进程”(43.7%)和“加快体制改革步伐”(41.4%);其他依次是“建立企业信用记录”(36.5%)、“加大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31%)、“建立企业经营者的个人信用记录”(28.4%)、“通过教育提高全民道德素质”(27.7%)、“减少行
政干预”(11.3%)和“提高与信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水平”(9.9%)。
从不同分组来看,企业经营者对“加大执法力度”、“加大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减少行政干预”和“提高与信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水平”的选择结果基本没有明显差异。
对其他几个选项,企业经营者的选择有所不同,在“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方面,大型企业(44.2%)、中西部地区企业(43.8%和45.4%)和国有企业(49.9%)的呼声较高。
在“建立企业信用记录”和“建立企业经营者的个人信用记录”方面,东部地区企业(38.2%和29.4%)、非国有企业(37.6%和29.5%)的愿望较强;大型企业(39.3%)比中小企业(35.5%)更希望“建立企业信用记录”,而中小企业(29.8%)比大型企业(23%)更希望“建立企业经营者的个人信用记录”。
在“加快信用立法进程”方面,大型企业(47.6%)、国有企业(45.1%)的呼声高于中小企业(42.8%)和非国有企业(42.9%)。
第二篇:原创 中国企业现状及思考
浅析中国企业现状
李迪09人资三班
中国中小企业和大型垄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占公司总数量的99%,但其中每分钟就有9家公司倒闭,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中小企业不足10%。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创造了全国企业总数60%的利税,解决了75%的就业机会,可见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中国中小企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虽然数量不多,但在质量上占优势,他们对水,电,石油等垄断行业乃至国家的发展与稳定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增强中国企业的生存能力,使其拥有核心的竞争能力,确保在竞争激烈的残酷市场中存有一方立锥之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要先了解中国企业发展的现状着手。
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大部分都是垄断性行业,垄断一方面有利于发展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生产,没有重复建设和相对过剩造成的浪费,经济效益高,对国家经济发展与稳定有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垄断厂商因为没有竞争,所以高枕无忧,不必担心市场被抢,业绩下滑。因为高利润,所以大家工资都很高。所以管理层、员工都轻松。严重损害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据媒体披露,2005169家中央企业共获利6276.5亿元,其中排名前12的每家企业年利润超过100亿元,囊括了央企总利润的78.8%,国企垄断的暴利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而媒体陆续披露的电力系统1抄表工人年薪超过10万元,杭州烟草公司1中层干部年收入30万元。行政限制所造成的行业垄断,其最大危害是从根本上伤害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窒息了民族经济的成长空间。
而中国中小型企业主要依托交通便利、劳动力密集的中等发达城市,集中在一些传统的,技术要求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食品、防止、加工制作等,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已大量涉及到高科技领域,几十载传统领域也大量涉及,而我国大多数采用老技术,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创业资本和营运资本不足,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更新缓慢,科研创新能力薄弱,产品档次低,花色品种少。因此重复建设严重,模式雷同。淘汰率太高,与大企业之间协调配套能力差。
中小企业往往只为既得利益招聘员工,势必造成产品的质量低下,包装粗糙,产品不合格和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现今许多员工对薪酬现状不满,主要表现在:薪酬分配上不公平现象严重;缺乏相应的福利制度,使员工没有安全感。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把人力仅仅视为一种资源, 这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不承认人力资本的贡献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使得企业内部失信状况严重;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得不到承认,就必然引起非理性的反抗。此外,忽略了员工需要的多层次性,以物质代替一切,忽略高层次人才对精神激励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导致能人留不住。
缺乏协作能力。中小企业应与大企业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大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资金的支持,使其逐步成长,壮大,变为大企业,我国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由于处于分散,单干,封闭状态,导致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严重缺乏,造成资源浪费。
中国企业竞争方式存在问题。中国企业缺乏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产业主要凭
借劳动力和价格便宜,交通便利,成本低等优势来竞争。有些地区存在不正当竞争,如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虚假广告、倾销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弱。某些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重,为了保护地方局部经济政治利益,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利用行政权力干涉、操纵市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市场机制,限制非本地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参与公平竞争的行为。
没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建设是战略层面的竞争力培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需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也要坚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另外,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同样对建设企业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要争取与优秀的企业合作,努力实现与合作伙伴的文化融合,推动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必须根据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的要求,努力用“文化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创现代管理与文化管理相结合的新局面。从世界范围看,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文化,一种是欧美型企业文化,一种是日本型企业文化,再一种是借鉴型企业文化。欧美型企业文化,所表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日本型的企业文化,追求“人和”、“至善”,“上下同欲者胜”的群体共同意识;以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企业为代表的借鉴型企业文化,融汇吸收了东西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特点,具有较强的“亲和性”。
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品牌效应不够强大。中华民族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民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学到国外的技术来提高产品的品质,从而达到同国际企业竞争的核心力,但是却怎么也卖不了同国际品牌同等的价值。而只能获取低于外国企业30%-50%的价值利润。由此中国企业家们是不是应该深思?
再举个例子,目前在国内买的所有运动品牌,目前排在最前的耐克,阿迪,还有居多国内品牌,包括李宁、安踏、361、特步、匹克等等。大家应该知道目前卖得最好的最贵的仍然是耐克、阿迪。他们占据着整个高中端市场;而中国的品牌包括李宁等虽然满街都是,但只能占据着中低端市场。而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它们大多都是靠OEM加工生产,那就是他们有可以同一个地方生产,甚至出自同一个工厂,同一种生产原材料,当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放在各自的橱窗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东西贴上不同的LOGO,却卖出价值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不得不让中国的本土品牌的企业家们深思。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
为什么当我们很努力,很艰辛的把它们做强做大时国内品牌不符合未来的发展呢?因为他们缺乏企业的品牌战略规划。当中国企业做到一定程度时,很难再继续发展,因为他们受时代与历史环境的影响限制,所以他们没办法去做长远的战略规划,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前进。中国已不再是过去的产品和营销时代,已进入品牌时代。所以中国企业应该在开始就为品牌规划符合品牌发展的一条长远之路,把企业品牌上升到战略的高度,这样才不至于让企业走到一半才发现品牌定位错误,而失去前期所有的品牌积累。当企业认识到这一点,企业才可能做有希望做到百年基业。我们来看看国际品牌,他们在不断的进入到中国市场,占据着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年11月,迪士尼落户上海已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国外品牌真正做到了从吃、喝、玩、穿渗透了中国人的生活中。从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迪士尼;耐克,阿迪等,他们不但是进入到中国而且几乎垄断着市场。而中国的本土品牌呢?不要说走出国际市场,做到百年老店,就算是在国内市场,真正能走过十年不倒的也真正不多。让我们来看看家户
喻晓的国内品牌它们现在怎么样,可口可乐179.2亿港元全盘“喝下”汇源果汁;强生23亿如愿吞下大宝;法国SEB出资2.17亿欧元全盘收购苏泊尔;欧莱雅迅雷式收购小护士;法国达能收购乐百氏;“南孚电池”被收购纳入美国吉列旗下;联合利华强势控股“品牌租赁”中华牙膏;国外企业在收购国内品牌之后,他们以现有的渠道以现有的国内品牌来带动他们的国际品牌的渗透,从而达到慢慢占有国内市场。“香雪海” 冰箱被韩国三星公司并购后销声匿迹;“活力28—沙市日化”被德国汉高集团合资后销声匿迹;“乐凯胶卷”、“扬子冰箱”等被收购后销声匿迹;“北京奥奇”、“北京紫罗兰”都曾经是非常有名的民族品牌,但被国外品牌收购后,最终都销声匿迹。
第三篇: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
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
作者: 孟祥茹
摘要:我国加入了WTO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本文对照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中国企业物流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1、1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发布。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1、2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1、3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
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1、4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2、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2.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2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2.3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
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2.4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2.5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2.6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2.7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2.8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2.9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就学网
第四篇:中国企业并购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企业并购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合称。所谓兼并是指兼并企业将目标企业并入其中,而使后者失去法人资格。所谓收购是指收购企业购买目标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权,以实现对该公司的完全或相对控制。兼并的结果是 ,兼并企业续存 ,或者在合并基础上重新成立一个企业替代兼并与被兼并企业 , 获得一个新的法人资格。
关键词 : 企业并购;现状;发展趋势
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中国的企业经历了数次并购浪潮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本文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入手。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合称。所谓兼并是指兼并企业将目标企业并入其中,而使后者失去法人资格。所谓收购是指收购企业购买目标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权,以实现对该公司的完全或相对控制。兼并的结果是 ,兼并企业续存 ,或者在合并基础上重新成立一个企业替代兼并与被兼并企业 , 获得一个新的法人资格。但跨国收购的目的或最终结果并不是要改变公司(即法人)的数量 ,而仅仅是改变被并购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经营管理权关系。而跨国兼并在法律上却改变了法人数量 , 它使两个以上的法人最终合并成一个。要么消灭了并购企业 ,要么消灭了目标企业。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 , 企业之间的并购 —— 尤其是跨国并购与日俱增 , 有人认为 , 2006 年 12 月 11 日入世过渡期完成之后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进行并购活动将达到一个新的高潮。多样化上市公司股权收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境外企业参与并购与国内企业境外并购现象开始出现 ,但承担目标企业债务式的并购仍占到 60%左 右;并购范围突破了所有制和地区限制 , 开始向多种所有制,跨地区方向挺进;企业并购开始由以往的“ 政治任务 ” 逐步转为以企业为主体 , 并开始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阶段 划分 自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至今 , 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 中国的企业并购便由一个逐步 发育的过程而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 在此期间也 经历了一次次的并购浪潮。自改革开放以来 ,跨国并购在中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 1972 ~ 1992 年的空白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吸收的外资 主要以国外贷款为主 , 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的 FD I 仅占整个外资的 40%弱(OECD , 2000),虽然在一 些中外合资的企业中 ,外方取得了实质性控制权 ,外商直接收购国内企业的现象偶有发生 , 但并没 有发生 严 格 意 义 上 的 跨 国 并 购。第 二 阶 段 是 1992 ~1999 年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外商投资 方式出现了转向并购的一些明显变化 , 即外商开 始从以往的合资合作等投资方式逐渐转向控股收购和控股联营。与此相伴随 , 收购的对象也从一 般性的企业转向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 , 从零散选择转向行业收购。第三阶段是 2000 年以来的 涌动阶段。这一阶段的跨国并购方式尽管多种多样 ,但由于受到国内政策和法律环境的制约 ,并购时仍然更多地以通过协议并购和合资企业内通过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稀释中方股权的方式进行。所以从整体来看 , 这一阶段的跨国并购仍然是我 国吸收外资的“ 微风细雨 ” 阶段。但涌动的跨国 并购潮已经预示着 : 在中国 ,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即 将到来。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一).中国企业并购的现状总结 为如下几点 :(1)企业并购日趋活跃 , 并购交易值 不断增加。(2)外资并购势头旺盛 , 渐成浪潮。(3)并购方式呈现多样化。
(二).与国外企业并购 的差异性比较。(1)国外强强联合成为主流 , 中国多是以强扶弱;(2)国外中介市场为并购推波 助澜 ,中国中介市场作用微弱;(3)国外发达的本市场推动了企业并购 , 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则亟待发展。除上述几方面差异外 , 中国与发达国家 在并购的支付方式、交易规模、并购方向等方面也 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差距。首先 ,在投资地域上 ,企业 跨国投资的重点由以前的以港澳、北美地区为主 逐渐向亚太、欧洲、非洲和拉美地区扩展 , 分布日趋均衡。其次 ,从跨国并购的目的来看 ,正从初期的以获取国外的原材料和产品市场为主向获取国 如上所述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迄今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其间跨国并购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获得了相当程度 的发展。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 一个关于文献的综述私募基金支持的事件,均发生在 TT行 M 业中。有创投或私募基金支持的并购事件数量仅占所有TT产业并购事件总量的33%,而其并购M价值却占披露价值总额的 64%。由此可见 ,创投和私募资金在中国并购市场中的作用不容低估。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多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 在的问题是 ,并购的决策团队和执行团队往往 是同一拨人 ,从而导致战略和执行的脱节 ,这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重要因素。具体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主要存 在以下问题 :
(一)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体制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因而弊端较多 :一 是审批程序不适应跨国并 购的要求 ,从而影响了企业迅速捕捉跨国并购的 良好机遇。二是重“ 管理 ” 促进 ” 轻“。即缺乏有 效促进和保障跨国并购正常开展的手段和方式;
(二).法律体系建设滞后。众所周知 , 由于受多种 因素的影响 ,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法规是 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的;
(三).资本市场改革不到位。目前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在国际市场上融资的经验和能力 , 金融市场不健全,如何有效地为跨国并购筹集资金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课题;
(四).政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跨 国)并购的正常发展。阻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 政治因素主要有两个 : 一是“ 中国威胁论 ” 有抬头企业在跨趋势。二是投资主体的国有性质;国并购中还要经历磨练 , 继续努力培育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跨国并购的实践中,中国企业逐步认识到 ,要成为跨国并购的成功者 ,必然要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和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同时要遵循现代市场规律 ,循序渐进地培育跨国并购的能力。
(五).中国的企业并购在并购动机、并购决策以及并购行为方面仍存在不 少问题。1.规模经济误区。规模加经济并不等 于规模经济。但是在实践中一些企业一味地追求规模 , 而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放在了次要位置 , 最终牺牲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2.多元化误 区。多元并购并不一定能降低企业的风险。实践证明 ,加强对核心业务能力的培养则是企业的制胜之道。然而从已有的实践看 , 许多企业因过度追求多元化并购 ,导致使企业的资源过度分散 ,结果适得其反 ,被多元化拖垮;3.投机并购误区。中国有些企业把并购片面地理解为“ 炒企业 ”、“ 炒资产 ”或者是修饰公司的财务报表。其结果是 ,并购后企业的综合实力并未增强 ,相反却增加 了泡沫经济的成分;4.忽视整合误区。中国企 业往往在并购谈判过程上倾注全力 , 却对更为复 杂的整合管理重视不够 , 准备不足。面对磨合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企业文化冲突、员工士气低落、改革阻力巨大等问题 , 大多数企业缺乏完整的应对方案和整合计划;5.主体错位误区。在国有企业的并购过程中,企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为主体,政府却成为关键性的决策主张。6.缺乏适应企业并购的团队。(1)企业缺乏战略规划和战略 实施能力;(2)管理人员的眼光和胆识不足;(3)获取企业信息的渠道有限;(4)企业文化和政策差异很大
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趋势分析
洞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 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快速健康发展既是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 也是提升中国国家全球竞争力的要求。因而 , 对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从不同的侧面加以分析,既有利于理论的深化 ,也有利于实践的发展。中国企业战略性并购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
(一).国内企业跨国战 略并购将成为热点。目前中国跨国并购的交易类 型主要集中在外国公司收购中国目标资产或企 业 ,以及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收购母公司的优质 资产 ,国内企业收购国外资产或公司的案例还不 是很多 ,但随着我国企业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中国 企业海外战略并购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
(二).从 具体行业来看 ,出于中国石油工业安全战略的延续与实施 ,以及保证未来经济增长能源需求的考 虑 ,以中石化、中海油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还将 继续在海外油田和天然气行业迅速扩张 , 进一步加大海外战略并购的力度。另外 ,对于钢材、日用 消费品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战略并购活动也将日益增多 ,主要考虑是基于开拓新的市场 ,利用已有生产规模优势和获取高新技术 ,因而 ,并购类型将会以横向并购为主。
(三).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的同行业并购将愈演愈烈。目前已发生的战略并购案例中 ,已经出现了以行业内优势企业为主体大规模兼并重组同行业弱势企业的现象 , 一类是在国家行业政策影响下发生的重组;另一类是优势企业的市场行为。但由于目前中国许多行业还面临行业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厂 家多、技术落后等问题 ,而且在外资竞争者虎视眈眈的情况下 ,以扶持、做强做大优势企业和整合竞 争力差的中小企业为主要标志的行业内整合工作将形成愈演愈烈之势。
(四)跨国并购将以战略联盟为主.在未来一段时期 ,中国企业跨国 并购将发生以下一些变化 : 1.交易活动将在更为 广阔的行业背景下增长。2.大型能源驱动型并购 仍将持续增长。3.私人资本机构在中国的对外并 购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4.国际企业与中国强强合作的趋势更加普遍。5.跨国并购以创建品牌为主6.跨国并购将更多地依托国际资本市场进行7.发展并购能力将成为决定性因素。后股权分置时代的上 市公司收购时指出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将表现出 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1).收购方式的复合化。一般 意义上的协议收购将不复存在 ,但是 ,只要控股股 东持有巨额股份的情况存在 , 就存在该控股股东 以协议的方式出让其持有股份的可能性;(2).收购定价的市场化。协议收购中的“ 约定 价格 ”即以净资产为基础的约定收购价格 , 将为 , 二级市场上的市场价格所代替。(3).重组方式的多样化。在后股权分置时代 , 相对于上市公司的资 产重组与相对于股东股权并购的有机结合将得以充分体现 ,定向增发换股、缩股、回购等组合手段 将在市场上得以运用自如。(4).对抗手段的多重 性。股权收购与反收购、权力重组与反重组将在市场上频繁出现 , 反收购的对抗手段将出现多样 化的趋势 ,以章程设定反收购条款、白衣骑士 ” “ 战略、毒丸战术 ” “ 等将屡见不鲜。(5).中介功能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在后股权分置时代 , 随着上 述趋势的出现 ,市场上将出现一批真正专业的并 购投行、并购律师、并购会计师和并购评估师。(6).监管理念的效率化。就监管部门而言 , 一是加强 监管的问题 ,如对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监管 , 如何实现法规更统一、审查更有力、反垄断更有效 等。二是效率优先的问题 , 在监管中应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发展原则 ,在促进并购的同时实现并购行为的规范化。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再加上新公司法、新证券法的出台以及正在进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修订 , 要约收购使敌意收购成为可能 ,同时也为敌意收购增添了工具。外资影响和推动的上市公司并购将增加。上市公司间 的合并将增多。全流通后 ,如果两家上市公司需、要合并 ,定价时仅考虑两家公司的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即可。
(五)是“ 蛇吞象 ” 成为可能。未来衡量 公司规模的主要指标将是公司的市值(即股价与 总股本的乘积)。资产规模小、现实盈利水平不 高的公司也会由于其未来的成长前景而获得投资 者认可 ,从而获得较高的市值。这样 , 轻资产、高 市值的公司可以通过支付自身股份对价收购重资 产、低市值的公司 , 因而“ 蛇吞象 ” 将成为可能。六是未来的并购将主要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发股 收购不仅仅是支付方式的改变 ,更重要的是 ,这使 得以上市公司为收购主体的并购成为主流。尤其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下 , 商业银行无法为并购 提供过桥资金 ,单纯靠现金支付决不可能支持大 型的并购交易。而股票加现金的混合支付模式— 旦被市场接受 ,将促成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大型 并购 , 从而加速产业整合 , 加速优势企业做大做 强。这样 ,连续几年来上市公司并购被逐渐边缘化的趋势将一去不复返。
综上所述 ,中国企业并购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 到现在 ,虽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 ,但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展望新的形势 ,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 快速发展以及加入 W TO 后中国市场的逐步放 开 ,国内的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必须不断 不是在并购中成长起来 ,由弱变强的。因此 ,中国 也应该通过促成优势企业间的并购快速提高企业 自身的实力和国家的整体竞争能力 , 这样才能在未来开放的全球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 既保住国 内市场份额又具备挑战国际市场的能力。提高自己 ,勇于面对新市场、新形势 ,走并购之路。
第五篇:诚信剖析
时间:2006年5月24日9:00-21:30
背景:“八荣八耻”系列网上座谈会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官兵的热切关注与积极参与。如何结合具体实践理解与把握“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国防论坛于5月24日举办以“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为主题的网上座谈会。为满足更多网友参与讨论的愿望,座谈会从上午9时至晚上9时不间断进行。
诚信:行动来体现
[空军雷达学院学员郑振耀]:诚实守信是道德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客观要求,而遵纪守法则是社会对每一名公民提出的行为准则。诚实守信是发乎于心的,遵纪守法则是表征于行的。一个人一旦成为军人,他代表的不再仅仅是他个人,而是整个军队。军人这一特殊职业所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决定了军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必须从诚信和守纪出发,来不得半点虚假,容不得一点商量。军人的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阅!
[96162部队邵军]:对于军人来说,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都是其必备的素质。从古到今、从统帅到士兵,军人历来要求严格履行承诺,以诚信取信于民。翻开中国历代兵书长卷,几乎无篇不言“信”、无“信”不成“法”。《孙子兵法》中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把诚信视为军人必备的道德素质之
一。而家喻户晓的我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等内容,都包含着我军官兵与人民群众交往要讲诚信、守纪律的寓意。
[96162部队邵军]:军人要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前列,必须深刻认识讲诚信、守纪律的重要性,由表面的感性认识变成深层次的理性思维,成为自己的人生理念;必须扫除思想障碍,克服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和侥幸心理,使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成为自觉的行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决不做有损于党的形象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坚决反对各种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行为;要坚持实事求是,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要信守诺言,不论对上级、对下属、对工作、对事业,都要心怀诚意,做到言必践,行必果,说到做到;要遵纪守法,令行禁止,听指挥、听招呼,确保一声令下拉得出、打得赢。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军人才是可靠的军人,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出色履行军人使命。
[空军雷院政教室副教授1]:诚信诚信,一诚二信。诚,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信,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想得到,说得到,做得到。因此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别人,正确认识社会。不讲诚信的事件屡屡发生,违纪犯法的故事经常出现,然而社会的主流依然是诚实守信,历史的趋势依然是遵纪守法。
[主持人]:各位战友,我们如何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理解与把握“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深刻内涵呢?尤其作为军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具体体现?
[空军工程大学社科系副教授赵亚娟]:诚实守信是我们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素养要求。军人在道德素养方面是走在了全社会的前列。但是,不可否认,军队也不是一块圣地,仍然存在着一部分人信用缺失、弄虚作假的问题。军校中的诚信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少数学员的考试作弊和少数教员干部的学术等其他类型的作假问题。这一小部分人的作假行为所引起的诚信观的混乱效应是不能忽视的。学员考试作弊问题的形成不是近一两年才出现,甚至在某些课目中泛滥的。我是1988年到军校的,那时的考试风气应该还是很正的。这个问题的出现甚至严重,我想主要是和我们社会的大环境有主要关系。现在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必然影响到我们部队,从学员到教员、管理干部都有诚信观念的弱化和淡漠心态。另外,我觉得有这样一个值得重视的心态现象,那就是我们有些部队高官的子女在军校中的表现实在令人心寒.他们的极少数人平常不学习,考试照样过关,甚至得高分,甚至以此高分上推荐研究生.这种现象虽是极少数,但是所引起的心理效应却是“蝴蝶效应”呀。对其他学员的心理冲击是很大的,心理失衡也可能会滑向考试作弊的泥坑。
[KJLD2]:时代的进步推动着观念的更新。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社会生活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赋予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日益丰富的时代内容,也促使人们对诚信的理解从伦理道德的范畴提升到制度建设的层面。通过“八荣八耻”的提出,更明确的昭示: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
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军队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战斗力;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国防大学学员]: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道德。虽然道德准则是软性的,但是却如同空气一样无处无时不在,熏陶和影响着在这一道德文化环境中生活的所有人的言行举止和生活方式。假如道德缺失,就如同置身于空气污浊的环境中一样,让人感觉不舒服。从社会层面上来说,就会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系统运转效率大大降低,进而导致人们逐渐丧失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政府的信心,国家和社会失去发展前景和内在凝聚力。我投身到纪律严明的军队虽然已经有一段时间,通过切身的实践和体会,深知纪律这根弦是容不得丝毫放松的,而只有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够自觉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才会坚持在任何时刻都以纪律约束为准绳,秉承爱军尚武的不竭精神动力,将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先进的武器装备,转化成军事技能掌握在手中,这样才能不辱使命,不愧对合格军人和军旅人生。
[游客21.90.61.103]:我是国防大学学员张健,我认为,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只有上取信于国家,下取信于百姓,才能让党放心,让人民放心。而作为军队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上取信于组织,下取信于部属,才能凝聚军心,攻坚克难。
[主持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可能涉及到社会总体的很多问题,问题是作为我们军人,如何在社会生活与军营生活之间进行很好地平衡?
[游客27.122.209.73]:我认为作为军人,必须坚定自己的信仰,对党、国家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有一根自己信念的主心骨,只有这样才能坦然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主持人]:如何坚守自己的信仰不止于口头?如何确保自己的感情不变?如何把持自己的主心骨不晃悠?如何让自己在纷繁的社会中真正坦然?如何经常反思自己的价值观?
[空军工程大学学员刘曦]:榜样的感召,社会风气的影响,但这些都是外因;真正让我们坚定自己的是自己心中的信仰。当兵就是要选择牺牲,但心里认定它值得,那就无怨无悔了。
[游客21.90.34.21]:军委领导多次强调指出,部队是不容来半点虚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诚信也是一种战斗力,是人格的战斗力。瞒上欺下、弄虚作假的部队将注定是一支毫无战斗力的部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领导干部,也必定不是好干部。
[空军雷院政教室副教授]:作为军人来讲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第一,必须站在完成使命、巩固国防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其意义。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着“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新的历史使命,如果不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就根本不可能实现。第二,要诚实训练,不搞花架子。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将怎么打赢,现在的训练就该怎样进行,不能把训练当演戏。第三,要实事求是,不向上级说假话。这一条是最难做到的。从上级的角度来说就是如何防止下级说假话。能够做好这三条,作为军人的诚实守信也就有了坚实的根基了。
[空军雷达学院学员侯文]: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贵在言行一致。从实际出发,抓住点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观念形成习惯。
[游客24.85.1.221]:雷达学院的教授经得很好!我是空军工程大学王希成,我非常赞同教授的观点!诚信是一种“双赢”机制!无论是社会还是军队,你信我诚,共同光荣!你坑我骗,共同完蛋!军人的诚信更是具有突出而深刻的职业特点!诚信是石,敲出忠诚之火;诚信是火,点燃勇敢之灯;诚信是火,照亮奉献之路;诚信是路,引领军人到达光荣!
[空军雷达学院研究生陈昌孝]:有这样一个比如讲得好:有种“多米诺骨牌”游戏,只要推倒第一张骨牌,就会一张跟着一张倒下去。诚信其实也是一副“多米诺骨牌”,在社会链条中,只要有人不讲诚信,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就必然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社会风气,导致他人受害。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讲诚守信,人人得益;诚信缺失,人人自危。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诚信既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利益选择。在诚信问题上,人人都是“守门员”,都有维护“诚信多米诺”、不让它倒下的责任。
荣辱:选择来彰显
[主持人]:中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步入到市场经济中来,市场的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开始发挥作用,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开始发生转变,更趋向于以个人为中心,趋向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功利主义。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变,在现代社会中也造成了功利与诚信、守法之间的矛盾。我们该如何看待当前社会结构转型条件下军校学员价值观的转变呢?
[空军雷达学院学员_侯文]:新的时代我们面临的不再是饥饿、寒冷,不再是随时都有的死亡威胁,而是名与利的吸引,金钱的诱惑,信念的动摇,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对我精神上的一次洗礼。军人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和使命。我雷达兵为担负保卫祖国领空安全的任务,常年驻守在边关海岛。雷达兵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环境就是在边关,就是在海岛。那里生活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是条件再艰苦,我们也要坚决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神圣的职责。身为雷达兵,扎根高原、献身海岛一直是我不变的理想信念。响应组织号召,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雷达兵服务,是作为即将结束军校生涯的学员们的心声。我们要立业戍边,为了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为捍卫民族的尊严不受任何侵犯我甘愿将满腔热血奉献给伟大的祖国。
[空军工程大学社科系副教授赵亚娟]: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更趋向于以个人为中心,这应该说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进步表现,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把关注个人极端到极端个人主义就是严重问题了,军校学员价值观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表现。
[空军雷达学院研究生陈昌孝]:在社会变革的同时,主流价值没有及时地跟进,没有调整自己的话语模式和内容。在这种意义上,主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失语”、弱化,即在新的多元价值竞争中,失去了优势和潜力。这就从反面启示我们,在新时期条件下,主流价值话语的重建必须立足时代要求,适应时代新的价值需求,形成新的话语模式和话语体系。而“八荣八耻”的要求,就是在这样的价值观语境中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也就是从国家层面积极应对价值多元化之挑战和自觉化解主流价值边缘化之危机。作为学员来说,要有清晰的头脑,在这种价值观语境下,准确的把握时代的脉搏,洞察社会价值观发展的要求和方向,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空军工程大学学员刘曦]:反对见利忘义、重利轻义的思想和行为,也反对只谈义不谈利的道德说教。践行“义利并举”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的进步。价值观的核心,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对自我使命的坚定,是不变的。
[空军工程大学社科系讲师白涛]:军校学员成分很杂,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军校学员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甚至扭曲,本科学员面临入党,毕业分配,评功评奖等一系列功利的诱惑,在平等竞争的天平被使用关系等手段造成单方面倾斜的情况下必然产生心灰意懒或随波逐流的倾向,这就意味着学员价值官转变与周围环境有着紧密连接。因此,正确引导学员价值观趋向应从上层建筑的大环境着手,打造平等积极向上的竞争环境。
[空军雷达学院研究生陈昌孝]: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革,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价值观念也日趋多样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样的大转型、大碰撞的时代,一些人在价值标准和道德原则方面陷入了迷茫,思想混乱、道德缺失、奢侈浪费、违法乱纪等损害党风政风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享受、好逸恶劳等美丑不分、善恶不辨的观念,在影响着一些人的言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损害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以会有人出现是非颠倒、以丑为美、以耻为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荣辱观。
[空军雷院政教室副教授1]:我认为,功利、道德、法律三者之间是矛盾着的统一体,单独地说,人们追求功利并没有什么不是,或者说功利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之内是无可厚非的。一旦功利触犯了道德和法律,这种功利就是我们所要讨论的了。
[主持人]:不错,经济学的基础就是“看不见的手”的驱动,追求利益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只是当自身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他人的利益相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当利益与道德相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
[空军雷达学院学员郑振耀]:诚信是古人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曾子杀猪为一“信”字,孔明接受“托孤”为一“诚”字;因有了“诚信”二字,百年的老店得以顾客盈门,刘邦的约法三章得以千年传为美谈。利益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只要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诚信”的天平,有一把“守纪”的杠杆,做人、做事自然会有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方法!
[游客24.85.1.221]:利益和道德的争锋,使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倡践行“义利并举”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提倡先义后利,特别是作为军人,更是要把国家,人民放在前面。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功利的思想,这并不奇怪,但一个人他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决定了他的价值观,为国家人民牺牲自己是值得的,所以才有了奉献精神
[空军雷院政教室副教授1]:马克思主义的义利观从来就是义利统一观或义利兼得观。中华民族也历来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此,我认为任何先义后利或先利后义的观点都有失偏颇。军校大学生当然要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义利观。事实上,当他们选择军校的时候,已经是第一次不自觉地实现了义利观的统一。通过几年的学习,他们将把这种义利统一观上升到自觉的阶段。我们学院的学员在毕业之际,都自觉地要求到艰苦地方去,我认为就是这种义利统一观的生动表现,当然也是他们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的表现。
[空军工程大学学员刘曦]:作为军人,如何做到淡泊名利、见利思义,要理会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丰富内涵,主张义利关系的辩证统一,提倡革命功利主义,先义后利,当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必须以义为上,以利从义;反对见利忘义、重利轻义的思想和行为,也反对只谈义不谈利的道德说教。作为一名军人必须坚持“义利并举”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对待自己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对待他人要倡义导利,为义舍利;对待集体要义利统一,终生取义。
[空军工程大学社科系讲师白涛]: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对学员的培养注重国家、荣誉、责任,他们对国家利益的推崇,以个人的力量,团结的意识取得最终的成绩,这种对学员价值观的引导是否应引入中国军校的培养?
[空军雷达学院学员郑振耀]:我感觉在我们的军校中对于国家、荣誉、团结等方面的意识培养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培养的方式过于呆板、教条,所以获得的效果也不像预料的那样明显。
[游客24.85.1.221]: 白老师提的问题非常的好,我觉得西点军校的学员可以学习雷锋,我们也同样可以学习西点的先进教育模式。
守法:规矩来方圆
[游客21.90.34.21]: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十七队学员刘曦征:知荣辱,循军纪国法之规矩,严守纪律,修身正己。身为国民,当树守法意识,强法制观念。国法军规,条令条例,党章党纪,必全心所向,不越雷池。以党员之要求,树行事之标准,深明大义,谨拘小节,方为国之栋梁。
[空军雷达学院研究生陈昌孝]: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治人,穷者常治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主持人]:有时在外面看到有一些军人不是很注重自身的军人形象,当有人批评他们,他们反驳到,我也没犯法也没违纪,这种小事没必要大大惊小怪的。我想请教:军人形象与遵纪守法之间有无联系?
[空军雷达学院研究生陈昌孝]:我认为,不注重军人形象,本身就与条令条例、规章制度相违背。不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及时性和重要性,“八荣八耻”就是要我们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在当今社会这种多元价值观的语境中,为我们提供了方向和航标。作为军人,我们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知荣而为之,知耻而拒之,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
[游客27.122.209.71]: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的一部电视连续剧《亮剑》。很多人因为对主人公李云龙很钦佩、欣赏,在生活中故意学李云龙身上的那股痞气,在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不但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也污染了我们大家共同生活的工作秩序。我觉得小节是荣辱观的着力点。早已对践踏草坪、攀折花朵、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插队等不文明行为麻木的我们应该对照八荣八耻的要求认真反省自身。
[空军雷院政教室副教授1]:军人形象,是军队和军人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一支军队的形象怎样,与民心的向背紧密相连,与士气的高低密切相关,与事业的成败因果相延,与战争的胜负直接关联。严格依据条令规范军人的形象,是我军树立起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根本保证。保持军人形象,是军队纪律的要求。不注意军人形象,虽然没有犯法,但肯定属于违纪。
[空军工程大学学员刘曦]:自觉维护军人形象,“荣辱观教育”让我们广大学员心中有了一把标尺,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大家都很清楚,社会的良好风气引导我们完善自身,塑造新时代军人良好形象。
[游客24.85.1.221]:谈及军人的形象,我想说两句!人民战士形象美,精神文明当先锋!社会看待军队,是通过某个具体军人的行为来评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加强自我修身,强化示范意识和标准意识,因为“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记得军事科学院有个叫公方彬的所长,他的座右铭是“做真的探索者,善的示范者,美的传播者”!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游客27.122.209.71]:我是空军雷达学院的学员侯文。作为一个已经在军校里学习过四年、即将毕业的大四学员,我想就学员考试作弊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个就是客观条件,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风和考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人走路抄近道践踏草坪,后面就有人跟着践踏过去。一人不排队,后面就会有更多的人拥挤上来。一人把垃圾扔在不该扔的地方,后面就会有很多人也会把垃圾往那里扔。那些后来践踏草坪的人,不排队加塞儿的人,乱扔垃圾的人,未必不知这样做不对,有违良好的道德标准,但前边的人做了,他们也就追随着做了。这种上行下效、从枉走邪、放弃自律、追随无耻的现象如果大面积地发生,就必然会导致羞耻感的普遍下降,从而使风气迅速变坏。一个学校的学风、考风也是如此。倘若学校的学风严谨、考纪严明的话,考试作弊是根本没有市场的。举个我们学校的例子吧。在以前,我们学校也存在考试作弊的情况,但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整顿,考风考纪得到了根本的转变,当然这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有两名平时表现不错而且即将毕业的大四学员因为考试作弊被勒令退学。当一个人无法通过自律来约束自己时,就需要用纪律去约束他。现在我们所有的教室里都安装了监视设备,有这样一把纪律的利剑旋于头顶,试问谁还敢触犯纪律这根高压线?!其二就是自身的原因。不可否认,现在的大学生都存在进取心不如上大学之前的情况,我想这是于高考这种教育体制有关的。军校学员显然也受了这样的影响。一个人放弃自律,或者自律意识不强是很危险的。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道德标准就已经滑坡了。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靠自身不断的加强自律意识。学校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正确引导学员的思想。我觉得在关于诚信考试这个问题上,自律是根本,教育是主导,而铁的纪律则是保证。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游客21.90.61.103]:军队是需要纪律严明的团体,也是最注重纪律的团体。很难想象一支禁令不畅、进退无据的军队能够在生死面前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但是我军目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十分普遍,上至高级领导,下至普通士兵,无时无刻不在践踏着我军的纪律。当然,除了管理上的原因外,还纪律本身上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依法从严治军,必须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主持人]:我有一个问题:“诚实守信”与“遵纪守法”两者之间是否有其内在的关系呢,如果有,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空军雷达学院政教室副教授]:我觉得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就是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道德和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规则、准则。这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人类社会是先有道德,后有法律。道德主要靠自律,靠舆论来维持;法律则是强制的。
[空军雷达学院学员_侯文]:我觉得道德和纪律就像是人的两条腿一样,缺一不可。过去我们总是强调道德的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法制的制定,结果在改革开放期间让很多人钻了法律的空子。前几年,我们一直在强调以法制国,又忽视了道德的引导,道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产生了滑坡。从江总书记提出以德制国,到胡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说明我们党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在加强以法制国的同时,更加重视道德对人们的导向作用。
[空军雷达学院政教室副教授]:谢谢你的提问,我认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两者都同等需要重视。我们的道德建设需要很大的努力,同样,我们的法制建设也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道德建设就是要知荣辱,法制建设就是要明是非。
[空军雷院政教室副教授]:我们通常把利益分为三类,一是国家利益,二是集体利益,三是个人利益。如果要细分,这个集体利益又可以分成若干了。利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各种法律来规范利益主体之间关系,才有了个人合法的利益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道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如果利益与旧道德相冲突时,我认为应该维护利益而改变道德,如果利益与新道德相冲突时,就应该审视这种利益是否合法了。如果是合法的利益与新的道德规范发生了冲突,我们则只能从法律和道德两方面来找原因。因为它成了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