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从三个方面着手努力实现镇域经济社会新突破大发展
XX镇从三个方面着手
努力实现镇域经济社会新突破大发展
一是强力招商引资,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对工业企业领导,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进XXXX等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引导企业家们大胆果敢地拿出优势资产,广泛与行业龙头联系对接,以存量引增量、以市场换技术,实现企业的“二次创业”和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大力推广XX公司管理的模式经验,以科学发展的眼光为企业量身定位,提高企业含金量及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快XX重点项目的尽快开工,带动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加快城乡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严格执行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协助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努力解决好城市建设中的各种矛盾,保障北环路北移、东城路南通和东湖生态郊野公园等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稳步推进我镇XX、XX、XX等村的平房改造工程,同时,对全镇34个行政村全面实施农民健身运动场、农家书屋和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加大宣传和整治力度,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着力改善民生,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城乡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扶持力度,积极扩大就业。全面推进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社会救济、优抚等社会救助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第二篇:浅析乡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浅析乡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以梨园村水泵加工、蒋集村蔬菜种植经济发展为例
(2013年9月8日)
摘要:为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关于“做强镇域经济”精神,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举措,加快推进镇域经济发展,xxx高度重视,成立专题调研小组,结合“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走村入户,就全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曾受到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的xxx在县委县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但目前xxx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旧无法根治,只有加快全镇经济发展,才能增加全镇农民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镇落后的面貌。
关键词:调研;镇域经济;农业;社会发展
一、引言
xxx县xxx位于千里淮河之滨,地处xxx县城东北部26公里处,距南(京)洛(阳)高速公路入口处仅10公里,距省道S307线13公里。淮河横贯全镜,水陆交通便捷。辖一个社区、六个行政村、131个村民小组,23114人,行政区划面积78.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4000亩,水面及滩涂面积40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大豆、花生及蔬菜。全镇有岗地有湾地,岗区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湾区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为主。
xxx党委、政府依托农副产品优势,积极做好花生、铁扫帚、芦苇的生产加工,发展“一村一品”农副产品种植,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xxx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多年努力,目前xxx已经形成了以农产品种植为基础,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辅助的经济发展格局。
本次xxx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的调研考虑到xxx富庶发达者少而偏僻落后者居多,所以主要针本镇经济发展最为典型的村进行调研,故选取了梨
园村,蒋集村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村作为抽样调查点。梨园村,蒋集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镇一个缩影,希望通过对两村的调查,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好方法,为发展全镇镇域经济提供很多有益启示,然后解决两村以及xxx类似于梨园村,蒋集村所有村的经济难题。
二、调查点基本情况
梨园村位于镇驻地南面偏西部约3.5公里处,全村国土面积为平公里, 辖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面积为亩,其中田面积亩,余为旱地。梨园村是xxx重点经济发展村之一,也是全国劳模所在村,村中分别有6户水泵生产加工厂、1座窑厂、1处基站、1处农场和3处养殖场等。为与全县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梨园村自2011年实施项目中“危房改造”户(一级户、二级户、三级户)与“一事一议” 组干道硬化1200米,串户步道硬化5000米,财政奖补资金万元等,2013年又被列为xxx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
蒋集村位于镇政府所驻地西南1.5公里处,是全镇蔬菜大棚种植示范中心。全村国土面积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亩,其中田面积亩,余为旱地。个村民小组,户,人。
蒋集村蔬菜种植户较为聚集,自80年代起,蒋集村依托土壤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区位优势开始发展蔬菜种植,带领当地农民纷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至今每年三季的土豆、大白菜、西瓜、辣椒、西红柿、芹菜等已成为循环蔬菜种植产业,年利润十分可观。
三、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内容主要是镇村总体概况、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镇域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等调研。
四、调研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2013年9月1至5日五天时间利用实地观察、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的方法,把握梨园村、蒋集村经济现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的调查情况。
第二步:2013年9月6日采取等距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梨园村、蒋集村进行问卷调查;两村各选20户作为调查户,在每户指定一人为具体的调查对象。对具体调查对象的指定考虑到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水平等因素,使各类对象都占相应的比例。在发放问卷40份中,收回问卷38份,其中有效问卷36份。
第三步:2013年9月7至10日根据调研内容进行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五、调研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一、从调研数据中看出村民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以及靠家庭种植业、养殖业,单靠务农来维持家庭经济的,生活很困难,只有极少数人靠做生意来维持家庭经济开支。
二、大多数村民认为镇域经济发展是当务之急,相比较发达地区,xxx农村的交通条件还存在差距,经济和教育发展较为落后。
三、资金不足,生产工具、技术落后是限制经济发主要是因素,加上缺乏人才和交通不便,极大的限制了xxx的经济发展,由于全镇还没有一家标准企业,因此很多青年人选择外出打工,造成劳动力不足,这些因素都阻碍了xxx的经济社会发展。这就要求党委政府加强改革开发,进而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四、上级质检、环保等部门的打压、使得梨园村水泵加工业始终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壮大,农委等部门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使得以蒋集村为代表的蔬菜种植业发展缓慢。
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通过以上调研发现和分析,我们发现,两村的经济发展面临着种种难题,较其他经济发展比较快的镇镇看,xxx的经济发展有很多弊端和盲端,我们详细分析如下:
(一)是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xxx缺乏能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项目,经济的发展仅仅靠种植小麦、水稻、花生、大豆以及养殖业等为支撑,科技含量
低,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少。
(二)经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消费观念不科学。
(三)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和谐,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较多,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农民增收难。
(四)基础设施差,交通不变,虽通镇村公路长期缺乏护养,特别是五收二季路面差,打晒粮食导致交通不便,经济、文教、卫生等各方面都较为落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村环境卫生差、卫生条件等仍需改善。
(五)经济欠发达镇,基础差、底子薄,财力有限,结构单一。
七、启示和建议
梨园村和蒋集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镇一个缩影。通过对两村的实地调查,我认为,加快xxx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不懈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正确把握全镇经济的特色、优势和定位,选准并坚持一条适宜本地发展的战略,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发展经济,因地制宜,立足资源、区位、劳动力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转变产业结构;必须坚持不懈地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必须放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让创业主体铺天盖地、发展领域不留空地,最终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必须大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分类指导,拓宽发展空间,实现农村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具体对xxx来说,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围绕一个主题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奋力崛起,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和扩大内需的历史发展机遇,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生产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把“三农”问题、项目实施、美好镇村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全力维护全镇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发展现代农业,推行节水农业,进一步深化农业基础投资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因素,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复种指数,全面加快全镇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构建和谐xx。
(二)强化教育管理,加大教育投入
xxx文化教育较为落后,主要限制因素可能受传统观念以及教育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改善教育设施,更新观念,提全镇高人口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因此结合xxx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控掇保学力度,提高巩固率,降低辍学率,避免产生新的文盲;二是加强社会教育,鼓励开办农民夜校,村文化流动室等阵地,认真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培训,同时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借外部的环境培训群众,开拓群众视野,提高群众素质,更新群众观念;三是巩固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少生快富,要通过深入的宣传,有力的举措,扎实的工作,真正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做到“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为理念来提高人口素质。
(三)把握自身优势,发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的课题,影响和制约经济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xxx虽说是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镇,但却蕴藏着无限的后发优势。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合理开发,把各种因素转变为推动全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必将带动xxx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四)抓住机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面对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周边镇镇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xxx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xxx地处偏僻,交通条件差,经济落后,资金匮乏是制约产业转型的不利因素。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一是抓住扶贫的机遇,发展特色产业,如梨园村的水泵生产加工特色主导产业,应该加大资金、技术、政策支持等投入,建立高标准水泵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核心基地。二是加强畜、禽和水产的科学养殖。例如以发展香猪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禽和水产养殖,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建盖和改进厩舍,实行科学饲养,加强疫病防治,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三是根据xxx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增加大棚,通过基地建设,引导带动群众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最具xxx特色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基地。
(五)鼓励创业,重点扶持务工返镇人员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民营经济是镇域经济的主体和生力军,是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希望所在,发展镇域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引导和扶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对于梨园村的水泵组装产业,积极引导他们通过组织专业社、成立公司等形式,形成自己的品牌,逐步做大做强,努力形成聚集效应;xx社区的豆制品加工,注重引导他们在包装、贮藏上下功夫,注册品牌,走规模化生产,打入周边大型超市销售。二要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引导并帮助民营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更新技术、树立形象等方式,推动企业向逐步向现代企业发展。
八、附录:
本文调研总共有三人组成。在本次调研中通过网上查阅xxx资料、实地观察、个别访谈、集体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研。
(注:本文在进行数据统计求百分比时,一律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第三篇:立足资源优势 加强财源建设 努力实现镇村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今年以来,全镇上下围绕破解乡村运转难、农民增收难、群众工作难三大难题,团结拼搏,辛勤工作,坚决走好工业立镇、农业强镇、构建和谐社会三步棋,认真落实上级财政政策,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加快了镇村经济的发展。今年1-9月份,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14.09万元,同比增长12%,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93.5%,(其中国税完成增值税分享119.49万元,地税完成454.6万元),财政收入结构明显改善。
一、突出资源招商,依托发展聚财
我镇境内有着丰富的石膏、岩盐和砂资源,其中石膏储量达354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52.8%,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岩盐储量75.21亿吨,属全国特大岩盐矿藏。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确立了以工业立镇、资源招商为重点突破口,努力把骨干税源做大做强,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9月底,全镇新签约项目8个,合同引资额3.9亿元,新开工项目5个,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同比增长90%。为优化财政收入结构,破解镇村运转难题,蓄积发展后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全力突出招商引资第一号工作。招商引资是区委、区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强镇富民和培植骨干税源的希望之路,我们力促现有外来企业技改、扩规,早日形成具有产业特色和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引导现有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解放思想,“引进来”做大做强的战略。在今年全区重点管理的项目中,我镇有四个,分别是山东岱岳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泰汶石膏矿、宏达岩盐、北京力博特尔建材。
二是努力做好资源招商的“三个到位”。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工业立区、振兴岱岳”的战略目标,确立了“工业立镇、农业强镇、三产活镇、科教兴镇”的目标,努力做好宣传推介、协调服务、灵活决策“三个到位”。首先,我们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招商引资办公室”,印刷发放了马庄镇招商引资宣传册、名信片,建立了“马庄石膏城网站”,及时参加国内石膏、岩盐界的学术报告会及年会并邀请石膏、岩盐方面的专家到我镇讲学,扩大了我镇资源富足的知名度。其次,我们成立了重点企业协调委员会,形成上下联动,全民招商的格局。其三,我们重新完善了《关于招商引资的政策规定》,体现了“让利客户求发展”的思想,特别是对大项目、好项目,做到一事一议,政策跟着项目走。
三是奋力夯实资源招商的载体和平台。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镇党委、政府先后投资4500万元,修建了总里程近60公里的公路,其中投资500余万元的膏城大道已贯通南北,区级大坡路也已成为财源滚滚的发展路,同时与移动通讯公司和联通公司合作建立了信号放大基站,信息触角遍及世界各地。通过与山东鲁能电力集团、泰安广大电力集团的合作实现了双回路输送电,为企业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证。医院、学校等社会公益事业全面配套。上述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平台,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初步显现。
四是合力强化资源招商的政府服务功能。我镇在搞好“硬环境”的基础上,坚持从人文、政务、法制、市场、生活等相关方面着重加强软环境建设,始终把诚信作为一个极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从建立诚实守信的政府做起,加大公民道德建设的力度,努力打造诚信品牌。同时大力加强了精神文明与法制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力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文明和谐的服务环境。另外,我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制度,设立了企地关系奖励基金,两年来共发放企地关系奖金数十万元,实现了政府出钱、企业评判、村委受益的目的,彻底改变了以前村委被动服务的惯性。
二、因村制宜发展,多策创收富村
农民的小康是建设小康社会中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农民富、天下足。为此,我们一方面抓实结构调整,培育龙头富民。我镇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科技含量少,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显著不足,镇党委、政府下决心多措并举,尽快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以强本固基。通过制定奖励政策和进一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努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桑蚕生产效益,全镇计划新增桑园1500亩,总数达6000亩。在蔬菜种植上抓特色,在发展1000亩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的基础上,力促前营蔬菜加工基地项目尽快建成,与夏马瓜菜批发市场和中华洋葱研发中心两个规模龙头企业齐头并进。在“奶业富民”进程中,依托现有的西界奶牛养殖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规模。在植树造林和道路绿化上充分利用上级政策,搞好林网建设。目前我镇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框架已初步形成,加快了富民进程,涵养了全镇的财源环境。另一方面,走好七条路子,增加村级收入。镇党委、政府积极抓住 “村村富”工程实施的契机,引导鼓励各村因村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多业并举,全力增加村集体收入。一是依托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全镇通过设立企地联谊奖励基金后,许多村积极招商引资,促进了村级增收。平家村依托资源优势,引进鹏程瑞华商贸有限公司项目,村集体每年增收20多万元。二是挖掘资源潜力,开发资源增收。“四荒”资源和河砂等资源优势较大的村,大力兴办集体林带、砂场等,依法实行统一开发、分户承包经营。砂资源综合整治后,全镇12处砂场镇村总收入由原来的10多万元/年提高到100多万元/年。三是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开展资本经营。全镇对闲置资产通过拍卖、出租、入股等办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马庄村对闲置的56眼机井,承包给个人管理使用,村集体每年承包费收入3万元。四是依靠商业开发创收。镇驻地村、靠厂邻矿的村、邻近交通干道的村,适时进行商业门头房开发,增加了集体收入。西张村规划新建市场一条街,开发门头60户,村集体可收入60万元。五是兴办新型组织,依靠社会化服务增收。萨家庄村立足瓜菜生产优势,成立蔬菜合作社,通过有偿服务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六是化解村级债务,启动内部活力。我镇引导各村坚持走好降低利息“压”债。清收偿还“减”债、转债权“转”债、明确产权“分”债、盘活资产“抵”债、分期偿还“缓”债、发展经济“还”债七条路子。董家庄村的债务,大都是向村民的高息借款,经征求债权人意见,采取挂本停息的办法,每年少支付利息15万元。七是用足用活民族政策,积极对上争取。我镇是一个回汉两族群众共居的乡镇,近年来,抓住市、区实施民族帮扶工程的机遇,积极对上争取资金150万元,改善了少数民族村道路与办学状况,为加快少数民族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与区委、区政府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其他兄弟乡镇相比,我们在加强财源建设工作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一主线。努力开创财源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规模效应和整体优势。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与现有客商建立互信互助、互利互惠的良好关系,真正形成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局面,实现招一家,安一家,富一家,引万家的目的。
二是坚定不移地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经济学家预测,未来20年城镇化将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我镇将以更开放的思路,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体系,为民营经济的大力发展创造环境,使我镇真正成为农村经济的中心集聚地、招商引资的窗口,第(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三产业的基地。
三是拓宽财源领域,适时转移招商战略。面对我镇区位不优的现状,对新上项目,紧盯两个工业园,解决签约项目的落地工作。针对资源不可再生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适时转移招商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其他工业项目,做到居安思危,解决我镇财源过度依赖资源和今后发展乏力的问题。
各位领导,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发展时不待我,我们决心立足资源优势,以今天这次会议为契机,坚定不移的走好三步棋,破解三大难,创优环境,广辟财源,努力创造人和万事兴、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局面,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给我镇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为全区的经济发展作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00五年十月
第四篇:镇域经济发展突破年活动实施意见
镇域经济发展突破年活动实施意见 实施“六个一”建设工程标准
1、商贸中心:新建二层以上,经营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商贸中心一处。
2、居民小区:规划建设一个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居住规模不低于300户的居住小区,配套健全“气上楼,水治污,环境卫生物业化、市场化”的“三上标准”。本内开工不低于120户。
3、垃圾处理场:保持各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营。
4、污水处理厂:新建日处理能力200吨∕天,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一个。
5、休闲健身广场:新建休闲健身广场一处,总面积不小于4000平方米,绿化率不小于40%,配套建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场地,安装健身器材不少于6组。
第五篇:突出三个重点发展镇域经济(正本)
突出三个重点发展镇域经济
凉水井镇党委、镇政府
2010年3月2日
我镇毗邻沅陵县城,辖64个村(居)、6.5万人, 总面积560.5平方公里,是全县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2009年,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四个加快”发展思路,以富民强镇,构建和谐凉水井为目标,突出工业、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重点,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实现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5亿元,增长23 %;实现财政收入700万元,增长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增长2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元,增长1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工业经济,壮大发展实力。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一年来,我镇坚持把工业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以壮大工业规模为目标,以培育优势项目为重点,以优化环境为手段,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壮大镇域经济实力。全年新上规模企业3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总数达10家,规模企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分别完成2.38亿元、8000万元,分别增长33%、47%。一是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工业的理念,围绕项目编制、项目争取和项目建设等工作重点,狠抓落实,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全年编制了《凉水井镇未来五年重点项目建设规划》,整理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达4.5亿元。其中,重点工业项目达6个,投资达2.3亿元;狠抓森达化工、鑫涛矿业和菩恩矿业等3家年产值过亿元投产项
1目的协调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建设或开工投产。二是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按照全县“一园四区”工业发展思路,积极协调沅陵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一期工程建设顺利启动,为全县工业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三是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事关工业发展的大事抓落实,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政府镇长为副组长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推行目标管理,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与干部待遇直接持钩,切实增强镇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同时,组织村支书、村主任、县(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镇直部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民主测评,促使职能部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二、抓特色农业,夯实发展基础。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年来,我镇按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立足全镇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夯实了经济基础。共投入特色开发资金480万元,实现特色产值3991.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21.3 %。一是着力开展招商引资。在认真做好项目包装的基础上,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积极组团参加县内外各类招商活动,不断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全年引进县内外资金3300万元,在岩屋潭库区放养50多万尾、美国叉尾回鱼网箱528口,新建新亚木业、青青木业等木材加工企业6家,年创产值5000多万元。二是着力加快基地建设。认真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不断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特色产业开发大户的扶持力度,壮大农业特色基地。全年新增生猪养殖大户21户、水果大户26户、茶叶大户3户、新开发茶叶600亩、药材2万亩,猪、牛、羊、家禽年出栏量分
别达到2.86万头、7651头、2.5万只、22.8万羽。三是着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引导、扶持等措施,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做大做强,带动特色农业发展。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个,涉及蔬菜、茶叶、畜牧等4个产业,带动农户1.2万人。重点引导王家岭村专业养殖蛋鸡合作社筹资171万元,修建厂房4500平方米,饲养世界著名的良种蛋鸡“德国罗蔓粉”2.64万羽;扶持蔬菜种植大户100多户,种植蔬菜20多个品种500多亩;扶持养羊专业户400多户,年出栏山羊1.5万多只。三是着力搭建发展平台。重点从宣传引导、基础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狠抓农村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向群众宣传政策、科技、农产品供求、土地流转等涉农信息,有效地解决了过来农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信息不灵、资金不足、品质不优、产销脱节、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共投资30万元,新修农村一体化信息服务大楼100平方米,配备电脑5台,建立大型电子显示屏1台。
三、抓基础设施,改善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一年来,我镇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全年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583万元,同比增长68%;完成通达通畅工程建设43公里,新建移动基站站点18个、沼气池90口、太阳能热水工程13处。一是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坚持资金不到位决不开工的原则,因势利导地发动村民通过“一事一议”或捐资等办法积极筹集资金,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强化资金监管。将村民自筹资金纳入镇财政,实行报帐制管理,定期将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向群众
进行公示,做到“帐目清白,百姓明白”,维护了群众利益。三是严把工程质量。坚持从规划、标准、施工等方面入手,狠抓工程质量监管,严把施工队伍准入关,坚决不允许非正规队伍承包工程;严把原材料采购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严把工序管理关,坚持按工序进行操作;严把责任追究关,实行责任终身追究制;严把质量检测关,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四是优化施工环境。积极为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做到解决问题不拖、不推、不回避,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限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