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托受益权
一、什么是信托受益权?
到底什么是信托受益权?从各个版本的信托法书籍和文章中少有令人满意的定义,为说明问题,随便引用一个简单的说法,就是“信托受益权是指受益人在信托中享受信托利益的权利”。这个说法的不周延之处在于,一是这个定义没有体现出受益人对信托管理的相关权利,另外对于什么是信托利益,法律法规上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关于信托受益权的性质,学术上更是争论很多,大体上有物权说、债权说、债权和物权的复合性权利说和独立的新权利说,具体就不多讲了,本文的主要目的不是理论探讨,而是重在实务中如何操作。但要很好的操作信托受益权转让,明确信托受益权的范围还是很重要的,我认为,根据中国信托法规定,信托受益权主要包括如下权利:
1、享受信托利益的权利,具体什么是信托利益,因为法律上没有明确定义,个人认为可包括如下两部分:
(1)信托财产管理运用产生的收益,即超出信托本金的部分。
(2)信托终止时的剩余信托财产。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部分并不当然构成信托利益的一部分,信托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信托终止的,信托财产归属于信托文件规定的人;信托文件未规定的,按下列顺序确定归属:
(一)受益人或者其继承人;
(二)委托人或者其继承人。如果信托文件规定了剩余信托财产归属于受益人以外的其他人,则这部分财产不构成信托利益的一部分。这一点很重要,一个为信托受益权转让留下余地的信托合同应该明确规定,剩余信托财产构成信托利益的一部分。
2、监督受托人管理、处分信托财产的权利以及其他相关权利,即信托法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委托人也同时享有的那些权利,为省却读者查阅法规之苦,现列举如下:
(1)了解其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并有权要求受托人作出说明。有权查阅、抄录或者复制与其信托财产有关的信托帐目以及处理信托事务的其他文件。
(2)因设立信托时未能预见的特别事由,致使信托财产的管理方法不利于实现信托目的或者不符合受益人的利益时,有权要求受托人调整该信托财产的管理方法。
(3)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致使信托财产受到损失的,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撤销该处分行为,并有权要求受托人恢复信托财产的原状或者予以赔偿;该信托财产的受让人明知是违反信托目的而接受该财产的,应当予以返还或者予以赔偿。
(4)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者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有重大过失的,有权依照信托文件的规定解任受托人,或者申请人民法院解任受托人。
由于上述权利同时为委托人享有,信托法规定,受益人行使上述权利,与委托人意见不一致时,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二、信托受益权转让相关问题的处理
按转让后信托受益权是否在一定期限后回复到原受益人划分,信托受益权转让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卖断式,转让之后,原受益权永久性丧失信托受益权;一种是回购式,在一定的转让期限届满后,原受益人回购该受益权。前者适用于原受益人变现;后者适用于原受益人融资的用途。按转让标的划分,可分为全部转让和部分转让两种方式,其中部分转让又根据信托受益权分割方法的不同有多种多样,本人在其他文章中已有简单论述。由于一个特定的信托受益权转让交易可能是上述的组合,面临的难点问题可能很多,本文仅就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讨论。
1、信托受益权移转和转让登记的问题
由于信托法仅规定信托受益权可以依法转让和登记,但是没有细则性的规定,转让双方签订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后,信托受益权在何试点移转给受让方?受托人以何种形式予以确认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信托登记制度尚未建立之前,主要通过各方的协议约定予以解决。一个考虑信托受益权将来可能转让的信托合同通常都对此有一些约定,但由于没有法律规定规定也五花八门,但一般约定可以转让的情况下,均约定需要到受托人处办理信托受益权转让登记。但对于如何登记,通常没有明确约定,有些信托合同约定了各方应提交的资料。对于转让登记的效力,有些信托合同约定,信托受益权转让自完成登记之日起生效,有些信托合同约定如未进行登记则不能对抗受托人等等。可见信托受益权的权利移转和信托受益权的登记有很大的关联性,很多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约定,自完成信托受益权转让登记之日,信托受益权变更为受让方。但由于没有信托受益权登记的明确法律规定,各方对受托人如何进行信托受益权转让登记没有话语权,导致一个信托受益权的归属可能长时间处于不确定状态,从而引发纠纷。
个人认为,对于信托受益权转让交易,信托受益权何时移转给受让方,可在转让协议中约定,不必以信托受益权转让登记是否完成为标志。信托受益权转让是否登记,仅产生该转让能否对抗受托人的效力的问题,不是信托受益权转让生效的法定标志。信托受益权作为一项法定权利,在信托文件不禁止转让情况下,该转让何时生效,不是能够由信托合同约定的条款。由于能否完成信托受益权登记,部分取决于受托人的程序,而这些程序又是转让双方无法左右的,仅靠转让双方是无法达成一个满意的结果的,因此最佳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应将受托人作为协议一方,这样的协议中可约定信托受益权的移转以信托受益权转让登记完成为标志,同时就信托受益权转让登记事宜明确约定。特别是在回购型的转让交易中,这种安排优势尤为明显。因为如果在转让房支付了回购款后,受让方不配合办理登记手续,则可约定只要转让方提交付款的证据,受托人即可办理登记。若受托人不愿意参与到这个交易中去作为一方主体,相比较而言,如果受托人不在转让协议中约定信托受益权的移转不以完成登记为要件较好。同时约定由此产生的不能对抗受托人的问题(即对于受托人而言,仍将视原受益人为权利人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可在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中明确约定。
一些信托合同中会约定办理信托受益权转让登记需要向受托人交纳登记费,登记费由谁承担应在转让协议中明确约定。
2、委托人权利义务的处理问题
与英美法系的信托法相比较,我国的信托法赋予了委托人太多的权利,个人认为这是个
明显的立法缺陷,对信托受益权的流转制造了难以有效解决的障碍。英美法系一般认为,在信托关系中,委托人的主要是交付信托财产的义务,如果信托财产已经交付,委托人之于信托,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利义务,主要体现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为委托人不享有信托利益,赋予其太多权利是不公平的。这样在信托受益权流转时,受让方只需解决其与受托人和原受益人之间的关系即可。在他益信托以及委托人将自益信托的受益权转让给他人产生委托人和受益人分离的情况下,委托人仍享有信托法规定的权利对受益人是个很大的威胁。但因为信托法既然规定了这些权利是委托人的法定权利,根据法理这些权利难以通过协议约定有效放弃,而委托人的身份又不能因受益权的转让而转让给受益人,因此这中威胁无法有效避免,但无论如何,个人认为,在起草协议中对这个问题不能视而不见,还是约定委托人放弃这些权利或者授权给受让方行使为妥。
另外,一些合同中可能还会约定,委托人享有除信托法规定的权利之外的其他很多权利,也应参照上述原则处理。
一些信托合同会约定委托人有一些义务,例如缺少现金流的信托(如股权投资信托等),向受托人支付信托报酬或者信托费用的义务等,应在转让协议中明确规定。
3、其他问题
在回购型转让协议中,应明确受托人分配信托利益时,由谁享有该信托利益。
另外,还要特别关注信托法规定的信托无效或撤销情形下的处理,以及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委托人变更受益人及处分受益权的权利的限制(个人认为,这也是一个立法缺陷,仅适用于受益人无偿得到信托受益权的情况)。
三、一点感想
信托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不多,大部分人包括大部分律师对信托法都不是很了解,而且相关细则性的法规太少,一个信托受益权转让交易的谈判还是很艰苦的,一是必须对一些细节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同时还要针对信托法中诸多不完善之处尽量采取措施保证交易的公平合理,可能还要考虑原信托合同中不周详之处如何弥补,这样势必导致一个完善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篇幅很长,需要花费交易双方和律师很多时间和精力,交易成本很高。由此深深感觉到一个完备的法律制度创造价值的道理。
第二篇:银行信托受益权
银行绕道信托受益权 银信合作不止1.7万亿
如果不出意外,各家银行都会陆续宣布银信合作转表任务已于2011年底完成,因为这是“72号文”规定的最后期限。
农业银行(601288)在年报中表示,该行对融资类信托理财产品进行认真排查,采取正常到期收回、未到期提前终止、不符合入表标准资产列示台账方式,规范运作银信合作理财业务。中国银行(601988)年报称,已按“72号文”要求,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表外资产转入表内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招商银行(600036)年报亦称,对银信合作理财业务相关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
但是,在转表形式上完成的背后,银行通过投资信托受益权等创新方式部分规避了银信合作新规。
“转表政策本身就有值得商榷之处,又面临和会计准则的冲突,缺乏可操作性,多数银行都采用让原有银信合作到期结束,用新模式替代原来的模式。”一家全国性股份行同业部总经理对本报表示,转表实际导致的资本占用和拨备计提非常有限。
与大多数人预期,2011年银信合作会大规模终结,信托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会“缩水”至3万亿以内截然相反,2011年底,信托业管理的资产规模飙升到4.8万亿元,一年内增加1.8万亿元;银信合作余额1.67万亿元,仅比最高峰时的2万亿减少约4000亿。
“如果考虑新的银信合作模式,2011年的银信合作不减反增,银行理财资金投资的信贷类资产余额也并未减少。”一位信托公司高管对本报表示。
银信合作新规漏洞
银信合作发放信托贷款,诞生于2006年左右,当时国开行有项目没资金,其它银行就发行理财计划通过信托发放贷款,国开行担保。据当时参与这项业务创新的人士介绍,通过信托是鉴于银行理财计划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按当时银监会的有关规定,银行理财计划直接发放贷款有合规性风险。
但2011年,银行理财业务条线的管理者普遍认为,应该提高银行理财计划的法律地位。在他们中的不少人看来,通过信托完全是“多此一举”,信托公司几乎是“不劳而获”,坐收“通道费”。
“信托原本就是一个面纱,银行理财计划遮遮掩掩的,但是就是要放贷款。现在监管部门老说这个面纱有问题,那银行就扯掉面纱,以真面目出现。”一位曾从事银行理财业务达七八年的资产管理行业人士说。
于是,在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尝试直接发放委托贷款。银行理财计划作为委托人,直接委托本行(或他行)向指定的客户发放贷款。不过,银监会在年中曾对此进行“窗口指导”,依旧认为不合规。
2010年8月,银信合作超过2万亿元,信贷规模管控失效后,银监会发出《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即“72号文”),要求商业银行将表外资产在2011年底前转入表内,并按照150%的拨备覆盖率要求计提拨备,同时大型银行应按照11.5%、中小银行按照10%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计提资本。
转表政策甫出,市场普遍预期,银信合作“进表”会占用2011年的信贷规模,但这种担忧并未变成事实。2011年5月,银监会对转表范围及方式进行了明确,转表并非银行用表内资金将表外资产买入表内,而仅仅是计入风险资产并计提拨备。
转表的范围也仅限于三类,即银行理财资金通过信托发放信托贷款,受让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转表范围的这一规定,为银行理财通过创新方式,规避转表要求埋下了伏笔。
除了让银行“转表”,整个银信合作系列新规的思路是,控制信托公司这个“通道”。
相应的措施包括,将银信合作发放信托贷款,受让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业务的风险资本系数设定为10.5%,而一般的业务风险资本系数仅为1.5%左右,银监会希望通过加大银信合作业务对信托公司净资本的消耗,迫使信托公司放弃此类业务;并对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实行余额比例管理,即融资类业务余额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30%。
对银行的“转表”要求和对信托公司的惩罚性监管措施,都只针对银信合作发放信托贷款,受让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三类情形。对银信合作投向其它资产,比如债券,实际是鼓励的。于是,银行和信托公司很快就钻了银信合作新规的“漏洞”,信托受益权很快成为银行理财资金投资的新标的。
受益权转让玄机
银行理财计划投资信托收益权,达到“曲线”为企业融资的目的主要有两种模式,找企业“过桥”,银行理财计划投资信托受益权,但不作受益权转让登记;或是企业设立自益型财产权信托计划,再将信托受益权转让给银行理财资金。前者主要是兴业银行(601166)等银行在操作,后者大规模被工商银行(601398)采用。
“过桥”模式的交易结构大致为:假定A企业需要融资,B企业(可以是央企的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机构等)以单一信托方式投资一个信托计划,这个信托计划给A企业发放
一笔贷款(或其它投资方式提供一笔融资).B企业再将自己手中的信托收益权转让给银行理财计划。
这样,A企业获得贷款,资金的提供者是银行理财,B企业只是拿出一笔钱“垫一下”,获取“通道费”。更激进的做法是,B企业可以不用拿出真金白银。B企业投资信托计划和转让信托受益权两个合同可以在同一天签署,这样,银行先按合同给B企业划款,到账后,B企业再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给A企业。整个流程只需一两个小时。
但是,此种模式已被银监会觉察。
2011年6月,银监会非银部通知信托公司,并明确表示,银行理财资金作为受益人的信托业务,包括银行理财资金直接交付给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业务和银行理财资金间接受让信托受益权业务,一律视为银信合作业务,应接受相应监管,在计算风险资本时也应按照银信合作业务计算。
针对这个监管政策,银行和信托公司的办法是,B企业虽然将信托受益权转让给银行理财计划,却不在信托公司进行受益权转让登记。这样,在信托公司的“账本”上,受益人一直是B企业而不是银行理财计划,银监会无从统计。
“这就是银信合作实际规模不止银监会统计到的1.67万亿的原因。”一位从事银信合作业务的资深信托经理称。
银行理财受让财产权信托计划受益权的原理为:假定M企业需要贷款,它拥有一栋正在出租的商业物业。传统的模式是,M企业将这栋物业抵押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对其发放信托贷款,银行理财计划是信托计划的委托人。
“创新”模式是,M企业将这栋商业物业委托给信托公司,设立一个财产权信托计划,物业过户到信托公司名下,这个信托计划的受益人是M企业自己。然后,M企业再将信托受益权转让给银行理财计划,交易价格取决于物业预期的租金收益。
此外,物业产生的租金收益归集到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划拨给银行理财计划,如果租金收入低于预期,则由M企业补足。在转让信托受益权时,M企业一般还要和银行理财计划签订租金差额补足协议。
这样,M企业获得融资,而银行理财计划拥有长期的现金流(此类模式下,期限一般长达6-8年),银行借信托公司之手控制了物业资产作为抵押。其结果与银行理财计划给M企业放一笔贷款,然后M企业分6-8年还款,效果相当。
在这个案例中,用以设立财产权信托的是一栋商业物业,实际上,任何有稳定、可控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通过此模式操作。银行理财资金之所以愿意投资一个回收期限长达6-8年的现金流,是因为现在“长期优质资产太难找了,何况物业实际是银行控制的,长期来看是升值的,抵押率也很低。”一位银行理财投资经理说。
而至于没有进行受益权转让登记,会否影响相关法律效力,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未对此有明确的强制性规定。一位信托法务人士表示。
争议表外信贷
银信合作新规,被银行和信托公司“绕道而行”,业内和监管层内部对此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
一种观点认为,“72号文”的出台本身就是权宜之计且有矫枉过正之嫌,要求银行为理财计划持有的信贷资产计提拨备和资本,用监管表内业务的思路来监管银行理财业务,有违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方向,而且“转表”本身和会计准则存在冲突。因而,“72号文”没有得到执行,无须深究。
持这种观点的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靠稳健收益吸引客户,银行理财资金必然偏好投资固定收益资产,主要是债券和信贷资产。“如果金融市场上品种丰富,高收益债、信贷资产证券都有,我直接买就行了,这些基础投资品都没有,只能自己做基础投资品。”一位国有大行理财业务管理者说。
在他们看来,应该明确允许银行理财计划投资信贷资产,无须通过信托。如果监管层害怕规模失控,可以规定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信贷资产的规模,与银行风险加权资产挂钩。比如规定,前者与后者的比值不能超过一定数值。这样,银行理财想要多投资信贷资产,就必须做大风险加权资产,而风险加权资产规模扩大,影响资本充足率,如此,可以使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信贷资产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72号文”的精神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说明银行和信托公司在继续“监管套利”,应该出台更严格的措施。
持这种观点的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业务出现了“异化”,成了“第二信贷部”,银行采用资金池-资产池运作模式,相当于在一个“大银行”旁边造了一个“小银行”。
由于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误导严重,“银行当存款卖、客户当存款买”,彼此心照不宣。加之,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过程不规范,信息披露缺失,一旦银行理财资金投资的信贷资产出现损失,必然是银行要“兜底”,而不太可能是投资者承担损失。因而,“72号文”要求银行将表外资产转入表内,补充计提资本和拨备,是必要的。
至于银行理财认为基础投资品匮乏,则应该通过大力发展金融市场解决。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推出了私募债,证监会正在酝酿推出高收益债,国务院也已同意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目前,“银行理财总的资金规模也就4万亿-5万亿,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足以容纳这个资金量。银行理财业务没有必要在第二信贷部的定位上越陷越深。”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业务部门,要提高资产管理能力,提高管理资产组合的能力,“银行最擅长做的事就是放贷款,放贷款也比资产管理简单,但这不是银行理财部门应该做的。”
第三篇:信托受益权质押合同
《信托受益权质押合同》
当事人
出质人(以下简称甲方):
(住所、电话、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
质权人(以下简称乙方):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住所、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邮政编码)鉴于
乙方向甲方发放信托贷款人民币元。为保证乙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甲方以其拥有的年第号《资金信托合同》项下的信托受益权向乙方提供质押担保,作为乙方向甲方提供贷款的担保。
经审查,乙方同意接受甲方的质押担保。
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同,以资信守。合同正文
第一条甲方的声明与保证
甲方作为本合同中的出质人,就本合同做出如下声明及保证:
1、甲方保证自己是本合同项下的出质权利完全的、有效的、合法的所有者;
2、甲方保证本合同项下出质权利不存在所有权方面的争议;
3、当本合同项下被质押的权利价值发生变化,以致不足以担保乙方贷款本息及其他应付费用时,将按乙方要求及时提供其他资产进行抵押、质押,直至足以担保乙方贷款本息及其他应付费用的清偿时止。
第二条被担保的主债权及履行期限
被担保的主债权为乙方向甲方提供的信托贷款,贷款本金为人民币;贷款种类为信托贷款;贷款年利率为;贷款期限为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第三条出质的权利
1、本合同中出质的权利是指甲方在年第号《资金信托合同》所设立的信托项下的元信托资金所对应的信托受益权。
2、本合同项下出质权利的所有有效证明文件和资料凭证(包括但不限于甲方持有的年第号《资金信托合同》及付款凭证正本)由甲方按乙方要求交与乙方保管,同时乙方应向甲方出具收据。
第四条质押担保的范围
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贷款本金、贷款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质权的费用和所有其他应付费用。
第五条质押担保的期限
质押担保的期限自贷款合同生效之日起,至贷款合同中约定的借款人全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后6个月。
第六条质权的实现
如果借款人未在贷款合同约定之日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的,乙方
有权独自或聘请评估机构对甲方出质的信托受益权及其所对应的信托财产进行评估,并有权将甲方出质的信托受益权及所对应的信托财产进行处置(包括但不限于折价、拍卖、变卖)。处置后所得的金额如超过乙方为借款人提供贷款的贷款本金、贷款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及实现质权的费用,则乙方有义务将超出的部分返还给甲方。如处置后所得的金额不足以弥补上述金额,则乙方有权继续向甲方追偿。
第七条甲方权利和义务
1、甲方有权要求乙方给付证明质押成立的书面凭证;质押期满后有权要求乙方返还质押标的;
2、甲方应向乙方提供有关本合同项下的出质权利所有权的有效资料;
3、在本合同有效期内,未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将本合同项下的出质权利做出赠与、转让、再质押或任何其他方式的处分。
第八条乙方权利和义务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乙方有权处分本合同项下的出质权利,并从处分后的价款中优先受偿:
(1)贷款合同约定的贷款本金及利息的还款期限已到,而借款人未依约归还贷款项下本金、利息及其他费用;
(2)出现使乙方在本次贷款项下的债权难以实现或无法实现的其他情况。
2、当本合同项下出质权利价值发生变化,不足以担保贷款的全
部本息及应付费用时,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及时提供其他资产进行抵押、质押,直至足以担保贷款的全部本息及应付费用的清偿时止。
第九条违约责任
违约方因违反本合同或其他违约行为给守约方造成损失的,违约方应按守约方的实际经济损失予以赔偿。
第十条合同生效
本合同自甲方签字、乙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成立,在完成信托受益权凭证交付之日生效。
第十一条协议的变更和解除
本合同生效后,甲、乙双方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合同;
本合同任何一方需要变更本合同条款或解除本合同时,应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书面补充协议。
第十二条通知
本合同有效期内,合同所涉及的任何一方变更住所、法定代表人、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应在变更后7日内书面通知对方。第十三条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双方因本合同或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不成的,诉讼的管辖法院为合同履行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第十四条合同组成甲方根据本合同向乙方提供的有关材料、年第号《资金信托合同》,以及其他变更本合同条款的协议,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十五条本合同手写部分与打印部分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六条本合同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如无规定的,由本合同各方协商,另行签订书面补充协议。第十七条文本
本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
第四篇: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
信托受益权转让合同
合同编号:
出让人:
法定代表人:
身份证件号码:
(法人填写营业执照注册号或组织机构代码): 住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手机/小灵通:固定电话:E-mail:
邮编:
受让人:
法定代表人:
身份证件号码:
(法人填写营业执照注册号或组织机构代码): 住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手机/小灵通:固定电话:E-mail:
邮编:
受 托 人:信托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职务:董事长 住所地:))
—1—
鉴于:
一、出让人作为**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股权收益权投资单一资金信
托”(以下简称“该信托”)号资金信托合同
(下称“资金信托合同”)项下的信托受益人,持有资金信托合同项下
100%的信托受益权(对应原始信托资金人民币万元所占权益);
二、出让人同意将其所持信托受益权中的100%有偿转让给受让人,受
让人亦同意受让该部分的信托受益权。
为此,双方基于平等协商、互利互惠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条款,以
兹共同遵守。
第一条 定义
除本协议另有约定之外,本协议中所使用的专用术语同**信托有限公司号资金信托合同中所使用的专用术语具有相同的定义。
第二条信托受益权转让
出让人同意将其合法持有的**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号资金信托合同项下的信托受益权中的100%(对应原始信托资金人民币万元所占权益)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同
意受让该等信托受益权。
第三条 出让人陈述与保证
1、出让人是所转让信托受益权的合法所有人。截至签署本协议之日,该等信托受益权上均无设定任何担保权益及第三者权益。
2、出让人已经取得向受让人转让所持有的 100 %信托受益权所需的各
项授权和批准。
3、出让人将积极签署一切必要文件和积极履行一切必要行为(包括但
— —
2不限于在资金信托合同的受托人处办理有关的信托受益权过户手续等)以促使本协议项下的信托受益权转让行为顺利进行。
4、出让人保证不从事任何违反本条陈述与保证或者影响本协议效力的行为。
第四条 受让人的陈述与保证
1、受让人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条件支付全部信托受益权转让价款。
2、受让人已经取得受让出让人所持有的 100 %信托受益权所需的各项授权和批准。
3、受让人指定信托利益收付账户如下:
开户银行:
账户名称:
银行账号:
4、受让人将积极签署一切必要文件和积极履行一切必要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在资金信托合同的受托人处办理有关的信托受益权过户手续等)以促使本协议项下的信托受益权转让行为顺利进行。
5、受让人保证不从事任何违反本条陈述与保证或者影响本协议效力的行为。
第五条 转让日及转让登记
1、本次信托受益权转让日期为年月日。
2、出让人转让信托受益权,应按资金信托合同约定,持其享有受益权的证明文件和受益权转让申请书、受益权转让协议,与受让人共同到信托受托人处办理转让登记手续。
第六条 转让价格及付款方式
1、本次信托受益权转让价格为人民币 万元整。
—3—
2、全部转让款由受让人在本协议生效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支付给出让人。
3、转让价格可包含溢价,由双方协商确定。
4、其他约定:无。
第七条 信托利益分配1、100%信托受益权转让的,该信托合同项下尚未分配的信托利益归受让人所有并按信托计划说明书约定于信托利益分配时取得。
2、部分信托受益权转让的,受让人按受让份额的所占比例享有尚未分配的信托利益,按信托文件约定于信托利益分配时取得。
3、该信托计划的预计年收益率为%。
4、其他约定:无。
第八条权利、义务
1、从信托受益权转让日起,出让人依据所转让的信托受益权所享有的一切权益转由受让人享有。转让方转让标的信托受益权时,其依据《信托合同》享有的相应的委托人权利义务与标的信托受益权同时转移至受让方。
2、从信托受益权转让日起,受让人作为号资金信托合同的受益人承担信托文件规定的义务。
第九条税费
有关办理信托受益权转让的任何手续费、登记费等相关税费用由合同各方依法律及行政法规及有关合同的规定各自承担。
第十条 违约责任
如果一方未履行其在本协议项下的任何义务,该方即被视为违约。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足额赔偿。
第十一条 法律的适用和争议解决
— —
4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效力及解释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合同各方在本协议的解释及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 协议的附件
1、本协议的附表、附件以及有关本协议的任何书面补充说明声明及修改是本协议不可分割的部分,与本协议有同等法律效力。
2、任何对本协议及附件的修改、补充须以明确书面方式做出,方具有法律效力。
第十三条 协议的生效
1、本协议由出让人、受让人签字盖章后生效。
2、本协议一式四份,出让人、受让人、受托人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出让人:受让人:
(签章)(签章)
本协议于年月日于签署。
—5—
— —6
第五篇:信托受益权的转让
信托受益权的转让
信托理财产品的期限通常在1-2年,时间不算太长,所以投资者一般都会持有到期。但万一遇上急用,信托产品如无特别规定,是无法提前赎回的,目前银行一般也不接受信托受益权的质押,所以怎样才能把投资于信托理财的资金快速变现呢根据我国《信托法》第48条规定:“受益人的信托受益权可以依法转让和继承,但信托文件有限制性规定的除外。”我国的信托受益权是可以放弃、偿还债务、依法转让或继承的。由此可见,转让是一种比较快且方便的变现方式。信托转让的由转让方与受让方自行协商,转让方如急需用钱,通常会给予一定的让利。费用方面包括:
1、转让手续费:由信托双向收取,通常转让方与受让方都需要向信托支付转让金额的0.1%作为手续费;
2、支付给三方机构的佣金:如果信托受益人自己找不到接手人,可以委托三方机构向其推荐,成交后委托方需要支付0.5%-1%的佣金;
3、办理信托的差旅费:办理信托转让手续时通常要求双方本人亲自到信托,而信托并不是在每个城市都有网点,有时需要去外地办理,所以还要考虑此笔费用。信托受益权转让后手续完成后,受让人在15个日左右会收到《资金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书》,成为新受益人。
d0ene 网站qiqiangwang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