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信访局 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新机制
市信访局 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新机制
http://.cn 2011-8-7 7:58 江门日报 第7981期 A2版
本报讯近日,市信访局召集各县级市、区信访局长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学习和贯彻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市委全会的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在如何加强我市信访工作方面,会议提出,信访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积极探索新的信访工作机制。同时,要不断推进市级人民来访接待厅和网上信访大厅“两个大厅”、“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联络室以及协和义工队伍的建设,实现信访工作载体新面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见习记者 邓少军 通讯员 李海峰)
第二篇: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新机制
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新机制
创新管理监督机制
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
中共**县委书记***
近几年来,县委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夯实基础,争先创优,三级联创,齐抓共管”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思路,注重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制度建设问题,建立完善了县乡党委责任机制,以县委组织部、县基层组织建设联
系办为重点的齐抓共管预警机制和农村干部管理监督机制,调动了各级干部抓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县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为更好地夯实基层基础,我们针对农村“两委”换届以后出现的新问题,研究探索了一套农村干部管理监督新机制,把它概括为“两证一账双监督”。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明显提高。
一、把握形势,找准症结,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当前,我们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矛盾呈多元化,问题往往不仅出在落后村,一些富裕村权利之争愈加明显,提出了如何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据统计,2003年**县反映农村班子的信访案件有8个,没有一个与后进村班子有关。而且往往是过去所谓的好村,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就会影响到班子。二是“两委”班子不协调,个别村两张皮的问题相当突出,提出了如何从制度上保证“两委”协调的新课题。有的是支部书记揽权过多,不认同村主任;也有的是村主任以自己是民选为理由,自觉不自觉地把组织和群众推向对立面,争权争利。三是因集体财物引发的矛盾增多,提出了如何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新课题。新的形势下,集体收入的渠道增多,资产处置的隐性因素增多,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增高,群众对“三资”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四是硬性任务减少,提出了基层组织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新课题。传统的“三提五统”征收、计划生育突击的任务轻了,发展的任务重了,维护稳定的任务重了。
综合分析以上问题,有“矛盾凸显期”的因素,有群众的因素,但主要是干部的因素,焦点在班子,根源在于权力和利益之争,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削弱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从面上完善制度,加强对农村干部和财物的管理监督,已经成为当前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紧迫课题。
二、对症施治,创新机制,下大力推行“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
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新课题,我们把攻克难题、创新机制列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突出管人、管财和监督三个环节,研究制定了一套针对农村干部和财物的管理监督办法,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工作机制。主要内容是:
一是“两证”,就是农村干部任职资格证书和任职保证书,重点解决农村干部难管理的问题,增强了农村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我们给每个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都以比较隆重的方式颁发任职资格证书和任职保证书。“两证”的重点是任职保证书,它以书面的形式把村干部上任前对群众的许诺、对组织的承诺保留下来,以协约的形式与乡党委、政府签字,自认保证兑现承诺,接受监督,服从领导,履行责任,违约自行辞职。实践证明,“两证”有效约束了村干部行为,为加强管理留出了余地,增强了村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推行“两证”以来,先后有23名农村干部,因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由乡党委劝其辞职,较好地解决了少数农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两张皮等问题。
二是“一账”,就是建立一套比较系统规范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台账,重点解决农村财物难理清的问题,解决影响农村稳定和干群关系的根源问题。这项内容主要有清理认定、定期公开、换届交接三个关键环节,实行一式两套管理,它以认定为起点,农村干部任职接账,离职交账,定期审计,定期公开。账目乡村各一套,互相制约。三个环节重点是财物清理认定,清理由专业人员核查,认定由村民代表、乡、村干部三方签字。这项工作有阻力,有风险,更有难度,把握好了能从根本上解决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利益之争问题,把握不好,有可能触发新的矛盾点。我们的做法是,对过去的事宜粗不宜细,对现在和今后的事宜细不宜粗。按照这个原则,我们已经规范建账190个村,占总村数的93,查出农村“三资”跑冒滴漏1200多项、260多万元,依法处理违法违纪干部29人。这些村规范建账之后,没有发生过一起因为财务不清引起的上访问题。贤台乡贤台村过去一直因财务问题上访不断,清理财务后,9年的账目贴满了半条街,三方认定后,很快就平息了上访。
三是“双监督”,就是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重点解决村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配套进行。上监督以乡镇党委、政府为主体,融基层所站和驻乡村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一体,由乡党委组织,一季一巡查,半年一评议,年终进行“两证”年检。下监督以农村党员、群众为主体,通过民主听证、公开述职、村务公开等形式,由包村干部组织,一季召开一次村务听证质询会,半年召开一次“两委”干部公开述职会,一年进行一次任职承诺集中兑现。双向监督使村级组织全程、全时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保证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和民主政治在依法、有序、健康、和谐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三、整体推进,注重实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呈现新局面
“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从试点到推行,我们始终坚持把形式与内容紧密结合,全面发动,督导促动,整体推动,通过两证管住村官,建立台账理清村财,依靠监督规范村务,保证了制度的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新局面。
一是乡村两级和村“两委”关系更加协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的实行,在制度和机制层面上实现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有效对接,丰富了县、乡党委对农村“两委”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的手段,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加巩固,村委会的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先后有31名非党村主任加入了党组织,22个“两张皮”的村自动消除了隔阂,年初确定的12个后进支部已有9个提前转化升级。同时,涌现出一批经济发展快、班子合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综合示范村。全县建成“五好”农村党支部113个,“五好”率达到55.4。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达到中专以上学历的有306人,致富能手、经济能人达到80。农村基层组织保稳定、抓发展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是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两证”明确了责任,“一账”保证了清白,给了群众一个明白,“双监督”使广大群众真正进入了农村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层,从根本上解决了少数村干部违法施政、办事不公、本领不大、手脚不净的问题,使一些群众改变了对基层干部的看法。新制度推行以来,农村信访明显下降,特别是告班子、告干部的信访案件日趋减少,密切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不负责、不干事的干部,以辞职的形式对组织、对群众做出交待,较好地回避了走罢免程序复杂及负面影响。
三是基层干部治村、理政、创业的积极性更高,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理顺了农村方方面面的关系,规范了农村“两委”干部的言行,激发了农村干部履职尽责、兑现承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今年先后有60多个村主动要求提前加入文明生态村创建行列,掀起了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新高潮。
在探索推行“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围绕“五个好”的要求,找准方向,抓住载体,明确目标,创新形式,不断完善新的机制和措施。
一是必须不断强化县乡党委抓党建的责任机制。为充分发挥县委的关键作用、乡镇党委的主角作用,我们把基层党建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相结合,建立了“双联一带”(全体县乡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党建综合示范村、联系一个农村后进支部,带动全县农村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全面提高)责任制度,将抓党建促发展的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头,公开公示,全程分包,数年不变,分类施治。建立了“四述双评”(县级领导、乡镇党委书记向县委常委会进行半年述职,包村工作队负责人、乡村干部分别向县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和乡镇党委进行季度述职;对工作完成情况当场点评、年终总评)、明查暗访、内部曝光警示制度。坚持一事一考核,一事一记账,年终打捆,综合评价,分类排队,联带奖惩。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延伸“双联一带”活动,组织开展了以扶助一名贫困党员、救助一名贫困学生、帮富一户贫困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帮扶活动。我们改变党建述职大会读材料的方法,采取“一线述职、现场点评、逐村解剖、集中会诊”的方法,深入一线,县委常委、包乡县级领导逐乡镇听取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增强了述职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全县建立并形成了县级领导带头抓、县直部门配合抓、乡镇党委具体抓的党建工作格局,调动了各级干部抓基层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必须根据新的形势,不断完善制度,创新管理监督机制。完善的制度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形势的变化,建立了党建监督员、干群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制度。针对农村干部的管理监督,全面推行了“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针对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建立了农村党员管理“双评监督制”、公开量化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有效保证了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三是必须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协调联动的预警机制。农村改革发展稳定,都离不开基层组织建设,也都影响着基层组织建设,一方面的信息有可能反映的是班子的问题。为此,我们建立了由组织部、纪检委、政法委、信访局等部门参加的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制度,结合农村“一体四防”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在每个村分别设立了基层党建信息员。编辑出版了《农村干部预防职务犯罪手册》。初步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上下左右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对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预警监控,多打预防针,少动大手术。联系会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排查,半年一述职。确保了及时有效地处理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干部中出现的问题,从法律和政策上预警防范,保护了一批有工作经验的农村干部,使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为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保持农村稳定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第三篇: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新途径
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新途径
——织金县推行信访举报、署实名举报调查
为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切实解决群众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维护群众的合法权利,接受监督,织金县纪委、监察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信访举报工作新途径,着力打造诚信信访。截至目前为止,县纪委监察局共收到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223件(次),比去年同期的304件下降26.6%。署实名举报118件,比去年同期同比上升49.4%。
一、采用多种方式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开设信访举报“绿色通道”
1、增加透明度,聘请“廉勤信息员”,使群众知道“政府在干什么”在32个乡(镇)和县直部门聘请216名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有责任感、正义感的离退休干部、驻村干部和村支部纪检委员担任“廉勤信息员”,扩大广大群众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监督。各乡(镇)每月召开一次“廉勤信息员”参加的座谈会,向“廉勤信息员”通报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决策以及重大经济事项、人事安排等情况。“廉勤信息员”向群众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及时报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乡(镇)纪委还充分利用“廉勤信息员”参与一些信访案件调查,缓解办案人员少、力量薄弱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收到“廉勤信息员”提供的信息50余条。
2、设置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栏让群众明白“向谁举报”
在县纪委机关、乡(镇)及有条件的村所在地或人口集中的地方分别设置了367块信访举报办事公开专栏,将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职责、受理范围、办理程序、举报方式、对署实名举报的承诺及保密制度等进行公开宣传,让群众明白哪些是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信访事项,该由哪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
3、对信访举报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让群众明白“怎样举报”
一是召开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部署新《信访条例》的贯彻落实。二是由县委分管领导在有线电视上就新《信访条例》的正式实施发表讲话。三是乡(镇)和县直部门明确分管领导和专(兼)职信访工作员。四是明确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兼任信访工作联络员(调解员)。五是对32个乡(镇)、县直各单位信访联络员(调解员)300余人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六是将《信访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印发到全县32个乡(镇)571个行政村(居)委会张贴,印制《怎样写举报信》、《向纪检监察机关写举报是匿名好还是署名好》等信访举报知识宣传资料15000
余份发给群众。同时协调县信访局、县人大信访股联合到乡(镇)挂牌接待,并接受群众对有关信访举报知识的咨询,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4、将信访事项办理承诺规定及调查处理结论向群众公开,让群众明白“怎样办理”
群众上访反映和署名写信反映的问题被受理后,按照“谁主办、谁反馈”和方便群众的原则实行二次反馈,第一次通过电话或上门将受理情况、办理时间和承办人告知举报人,与举报人达成口头双向承诺,承诺办案期限及保密措施,信访人在办理期限内不多头信访、重复信访和越级信访;第二次在结案后将调查处理结论向举报人反馈,并征求举报人意见。
5、领导下访接待,上门反馈信访案件处理结果,推行现场办信访,用实效取信于民
今年3月7日,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典学带领县纪委监察局机关有关人员以及县民政局的同志到板桥乡清理兑现山体滑坡救灾款,将原板桥乡民政股长挪用的8258.00元救灾款当场逐一兑现到34户受灾农户手中,同时开展信访挂牌接待活动,就地解决群众信访问题,深受群众欢迎。
6、开设信访举报“绿色通道”,方便群众信访
一是在全县邮政系统中开设33个信访举报免费投递窗口。规定:凡群众举报干部职工违纪违规行为的信件在投递窗口一律实行免费并优先投递,由县纪委、监察局年终根据登记的信件与邮政局核对后一次性付给邮资;凡信访举报信件要求署实名举报,举报提供重大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对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二是发放信访联系卡,将分管信访的领导,联系乡镇的纪委常委及信访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及举报电话向群众公布,同时将信访受理范围、信访事项的提出、信访事项的办理及法律责任印制成卡告知群众,让群众依纪依法按程序上访。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发放信访联系卡万余张。
7、抓源头,遏制信访问题发生,让群众知道“事情的真相”
通过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村务重大问题的调查处理,进一步规范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推行“点题公开”、“回音壁”、“失误公开”等,为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今年着重抓了执法监察项目公示、矿务公开两项特色工作,让群众知道事实真相,减少群众信访问题的发生。
一是在重点使用国债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乡、村路口设立重点项目执法监察公示牌,将项目资金到位、管理、使用、招投标、承建单位、项目法人、项目工期以及施工和工程完成情况、验收情况进行公示,同时将对竣工项目进行执法监察的单位和监督举报电话进行公示,充分接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是在全县136个煤矿通过公开专栏、会议的形式将政策法规、重要规定、煤矿的基本情况、安全生产整改情况、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处理情况、矿工工资发放、煤矿财务收支、物资采购以及涉及到矿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及时向矿工公布。
8、建立健全信访制度,为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提供保障
通过信访举报办事公开试验,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全员信访首问制度》、《下访接待制度》等13个信访制度,规范信访举报工作,为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提供保障。如《全员信访首问制度》规定:信访室负责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承办、转办、处理、回复等综合协调工作,其他科室在保证按时做好上级转办和信访室交办的信访件回复工作的同时,可直接接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凡第一位接待和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登记、办理、跟踪服务;对反映本业务范围内的问题,要迅速组织调查、答复;涉及业务范围以外的事情,要主动将群众带到相关科室,并负责督促办理,形成了机关人人办信访的良好局面。
二、鼓励和提倡署实名举报
为维护信访举报工作秩序,扩大案件线索,减少调查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使办案人、财、物得到合理使用,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办案效果,大力宣传署实名举报的优越性。
一是制定《署实名信访举报双向承诺办法》、《信访案件信访问题巡察、督办制度》、《信访举报工作保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对举报人姓名、工作单位、家庭地址、网址、电子邮箱及举报内容等情况严格保密,为署实名举报创造良好的举报环境,更好地发挥信访举报工作服务群众、服务大局的职能作用,有效地提高署实名举报率和案件线索查实率,减少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和向多部门信访问题。对实名举报,坚持做到“三优先”:优先受理、优先处理、优先反馈;向信访人承诺:由本级纪委办理的信访件,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办结,若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不能超过6个月,且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对于查实的信访问题,按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信访案件结案后10天内,将处理结果告知信访人。同时要求信访人按照《信访条例》依法有序信访,如实反映情况,不得利用举报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二是认真做好署名举报信件处理和接待来访工作。接到署名举报信件后,认真登记,列为密件管理。在处理署名举报信件中,先仔细阅看,弄清被举报人的级别,然后尽快与署名举报人取得联系,核实究竟是化名、盗名还是实名;接待来访举报人时认真做好记录、作好汇报、转办工作。如果举报内容有价值,且举报人是实名,则根据被举报人的级别按干部管理权限处理。被举报人是同级党委管理的干部,及时向委局有关领导汇报,优先受理,优先安排调查,并与实名举报人达成双向承诺协议;属下级纪检监察机关业务范围内的,及时电话与下级机关联系办理,一般在7日内转出相关文字举报材料,必要时要求上报调查处理结果;属业务范围外的信访事项,介绍到相关单位办理。
三是深入农村和各单位认真宣传署实名举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匿名举报的弊端,使群众真正认识到署实名举报是群众监督迅速转化为组织监督的有效途径,从而把署实名举报当作一种责任和义务来对待,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同时,加大署实名举报的查处力度,严肃处理打击报复举报人、寻找借口压制群众举报的侵权行为,以增强群众署实名举报的自觉性和信心。
四是认真调查处理署实名举报反映的信访案件。对属本级受理的有可查性的署实名举报,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阅批过问,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在调查中视情况随时和实名举报人保持联系。让其提供情况,扩大案件线索,掌握有力证据,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五是署实名举报调查工作结束后,及时撰写调查报告,将调查处理意见报请领导批准并予以落实。在处理结论出来后十日内,将调查情况和处理结论向署实名举报人反馈,听取其意见。今年以来,共受理署实名信访举报12件,通过举报人提供的有关情况及线索,对12名被举报干部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其中4名干部因涉及经济等问题受到转立案查处。
六是巩固信访成果,及时回访。县纪委对近年来查结处理的欺压群众、殴打村民的恶性信访案件进行登记造册,定期或不定期回访,切实保护受害群众,防止被查处人对受害群众打击报复。(织纪信)
第四篇:010-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
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
中共河北省保定市委书记宋太平
《人民日报》2011年07月08日
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同志在河北省保定市考察工作时,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保定市地处首都北京的“南大门”,是全国人口较多的地级市,社会管理工作的任务繁重、意义重大。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高度重视,大胆实践,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进行积极探索。
以人为本,努力探索群众工作新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这一根本目的决定了社会管理的过程首先是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只有做好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从根本上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为此,保定市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努力探索群众工作新机制。一是探索干部联系群众新机制,实现群众工作网络“无盲区”。在全市所有农村、社区建立“群众工作站”,-1-
使干部下基层制度化、长期化。二是探索关爱困难群体新机制,实现困难群众帮扶“全覆盖”。组织全市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或贫困学生,既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又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三是探索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新机制,实现服务市场主体“零距离”。搭建网络和信息平台,开通联系企业直通车,24小时受理企业反映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只有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来抓,才能真正掌握社会管理的主动权。
服务为先,创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社会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更是对人的服务。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实现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变“管字当头”为“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加强服务减少社会管理压力、增强社会管理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保定市积极探索建立三方面的服务网络。一是行政审批服务网。市、县、乡三级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并进行网上对接,主要行政服务项目实现网上审批、网上监控、网上评议。同时,把服务
中心职能向农村和社区延伸。二是民生保障服务网。每年实施一批“幸福工程”,办一批民生实事。特别是以顺平县为试点,针对各类民政保障对象,探索建立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使民政服务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三是信访接待服务网。在市、县、乡三级建立信访接待服务中心,成立涉法涉诉案件接待服务中心和医患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实行农村、社区群众信访代理制。同时,充分发挥信访接待服务网络的信息集成优势,建立社会风险预警分析制度和应急保障体系,实行社区警务网络化布局。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仅盯着一个“管”字是不行的。只有在服务上下功夫,建立全覆盖、全天候的公共服务网络,才能管出秩序、理出和谐。
固本强基,发挥基层组织的主力军作用。乡镇、农村和社区广大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既是党执政的基础,也是搞好社会管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把基层干部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好。为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保定市制定实施了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农村干部、社区工作者三支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是建立激励关爱机制,提高
他们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困难,进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乡镇干部,实施“双提双强”工程,提高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强化管理责任和管理效能。对农村干部,实行“一定三有”激励关爱机制,在定职责的同时明确他们在职期间和退休之后的待遇,使他们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对社区工作者,在人才选拔培养、提高生活待遇、强化政治激励、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倾斜。实践证明,基础牢,社会稳。只有把基层组织的活力激发出来,各项工作才有基础,社会管理才有保障。
第五篇:积极探索村级组织管理新机制
当前,在农村践行“三个代表”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是建立一套便利、管用、可操作、有约束力的制度,以此来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促进村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县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委会组织法》,本着坚持党的领导、实现村民自治和严格依法办事相统一的原则,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村级组织管理制度,形成了村级规范运作的新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推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解决村干部能上能下和后继乏人问题。农村要发展,干部是关键。桃江县共有773个行政村,根据桃江的实际,我们探索建立了《桃江县农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工作方法》,在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提出明确要求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村支书选拔任用的渠道。一是采用内举、外调、下派、回请等多种方法,注重从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专业户、企业骨干、复退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中的优秀分子、大中专毕业生中进行选拔。对暂时确实没有合适人选的村,从县直单位和乡镇机关干部中下派。据统计,目前全县村支书中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或专业户已占64.3%,大中专毕业生有40多名,乡镇机关干部下村任职的有36人。二是认真实行“两推一选”的办法,即群众代表推荐和党员民主推荐、党员投票选举,加大能上能下的力度。在去年村支部换届中,新当选的村支书就有243名。今年年初,还认真开展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回头看”活动,全面了解和分析了换届后村支部的建设情况、特别是对村支书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摸底,并根据实际对31名不胜任工作或有违规违纪行为的村支书分别进行了诫勉、免职或撤职。三是针对部分村存在后继乏人的现象,规定每个村都必须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其中村支书后备干部必须为1-2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县每个村两年内都发展了1名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党员,都培养了1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并送县委党校培训。目前,全县已建立一支1080人的村支书后备干部队伍,基本上解决了村支书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建立农村干部利益导向机制,解决村干部责、权、利统一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完善有效的利益导向机制,必须使责任、贡献、报酬真正统一起来。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在第一线,经常处在各类矛盾和问题的焦点上,承担着农村发展和稳定的繁重任务。当前多数村由于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村干部报酬较低,有的甚至连工资都得不到保障,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村干部的积极性。同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进,部分村收入销减,经费缺口较大,难以维持正常开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立了以村干部年薪制为主要内容的利益导向机制,根据村的大小,限额配备村干部,900人以下的村配3名村干部,固定收入不少于1万元,900人以上的村配4名村干部,固定收入不少于1.2万元,村上固定收入少于以上基数的,由县财政予以补足,确保村干部人平工资每年不少于2000元。与之相配套,还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包括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等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实行千分制考核,把考核分数作为干部年薪的依据,使年薪制增强了激励约束功能,体现了责、权、利的统一,解决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和干好干坏一样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农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争创一流的进取意识。
三、建立村级财务帐目委托乡镇代记代管机制,解决村干部民主、公开、廉洁问题。村级财务是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管理不好容易诱发不稳定因素。因此必须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一套严密有效的规章制度,尤其要搞好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前几年我县部分乡镇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导致村上与村民往来不清、麻纱交错,使农村工作陷入被动局面。从2000年开始,我县全面深入地开展了村级财务清理整顿与村务公开。财务清理主要做到了“四清四查”,即清账本,查各项收入是否入账;清票据,查记账是否规范;清往来,查应收应付款是否与账款相符;清财物,查集体财物是否被个人占用。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纪律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疑点问题和村里的重要问题(包括财务、计划生育、农民负担、公益事业建设、救济救灾款物发放、集体经济项目承包经营、宅基地审批情况等)定期向村民公开,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了农村村级财务帐目委托乡镇代记代管(简称村帐乡管)制度。县乡两级都成立了村帐乡管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乡镇村帐乡管办公室由经管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另配备一名主管会计,负责代理村记帐、报表,代管村帐簿、凭证、报表。乡接管村帐务之前,由乡财政所和经管站对各村帐目进行全面清理,往来明细出榜与村民核对,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帐表相符;规定每月10日为村会计集中到乡镇报帐日,对村会计(报帐员)送到乡镇的原始单据要求“三章一审”,即村民主理财章、村主干一支笔审批、村会计盖现金收付讫或附件章、经村帐乡管办审讫章,专职会计方可记帐,不符合以上要求的退回补办或拒报。同时,严格财务公开制度,根据村帐乡管办提供的资料,村级财务一年至少公布3次,年初公布全年财务计划、上收支决算情况、上资产负债情况,年中公布半收支明细,年末公布全年收支明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两税及附加收取情况等群众普通关注的重大财务事项。实行村帐乡管后,村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村干部能按时交帐、结帐,杜绝了各种侵占集体资产的行为,有效地防止了“村官”腐败现象,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