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 积极探索合力育人新机制
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 积极探索合力育人新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关工委
交大关工委自成立以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工作中,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关工委全面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心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不断深化教育内涵,搭建教育平台,拓宽教育载体,逐步形成了合力育人新机制。
一、把握关工委目标任务,提高对其重性认识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高校育人新模式,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成为学校党组织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高校全员育人体系建设中,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发挥着积极作用。2009年7月10日,教育部党组下发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高度,提出加强关工委工作的具体要求,为教育系统如何加强关工委建设指明了方向。
《意见》指出,教育系统关工委是在同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有在职同志参加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工作方针是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立足基层、注重实效。主要任务是组织、指导离退休老同志,配合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对大学生和青年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于1995年成立了关工委,同时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等15个院系建立了关工委分会。经过近15年的发展与积累,现已建成了由近百名离退休老同志的工作队伍。这支工作队伍,自成立以来,积极配合学校对青年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在学生党建工作、帮助困难同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先后多次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关工委有其独特优势:关工委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敏感性强,在各个时期学生层面理论学习中可以发挥“宣讲员”的作用;关工委同志实践经验丰富,规律把握性强,对于学生工作体系的各类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可以起到很好的“把关员”的作用;关工委同志事业心特别强,具有亲和力,在青年思政教师、学生接触和沟通中对于年轻人进行生涯设计、规划人生道路可以起到“领航员”的作用。
二、拓宽关工委工作内涵,打造合力育人新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用合力育人模式成为众多高校的理性选择。新形势下,关工委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地方民兵队伍”,是学生思政工作的志愿者,需要不断深化工作内涵,全过程、全视角、全方位、全天候介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合力育人新机制。
1、以党建工作室为平台,全过程参与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
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慎重地吸收优秀大学生入党,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中,为了确保党员发展工作规范有序,交大全面推动实施了党员质量工程建设,充分整合利用了关委老同志资源,成立了关工委大学生党建工作室,进一步加大了关工委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力度,全过程参与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从而为大学生发展党员质量的把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积极分子培养环节:工作室的老同志,协助院系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工作,指导党建教师做好各类党建材料的整理与完善;定期组织关工委老同志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校,与积极分子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在入党环节:邀请老同志协助院系总支副书记、党建工作负责同志做好新党员谈话工作。在预备考察期间:加强跟踪教育,协助入党联系人做好谈心工作。同时,工作中,还鼓励老同志担任学生党支部工作顾问,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
2、以青年研究中心为抓手,全视角助推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
青年教师年富力强、有创新精神,但存在经验不足、角色适应较慢等诸多困惑。因此,为了进一步帮助青年教师成长,邀请了阅历丰富的老同志担任青年教师的工作导师,在工作上给予年轻教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早转变角色,明确自我定位。同时,交大正在积极筹备成立青年研究中心,拟聘请理论素养水平高的老同志担任青年研究中心顾问,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或直接承担青年研究课题,共同发表研究论文;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盲点,有计划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及时宣传和推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突出典型。
3、以学生工作考评为契机,全方位提升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准
为了增强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工作实践中,注重发挥老同志经验丰富、政策把握能力强等特点,邀请关工委老同志参与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奖、就业先进单位、帮困育人先进单
位、特色团组织创建、创新班级管理等考评工作。同时,各院系在年初制定院系学生工作计划时,积极听取关工委老同志意见。在工作计划实施过程中,关工委老同志全程加以跟踪、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确保计划沿着正确合理的轨道有序推进。此外,学指委把关工委工作纳入了院系学生工作评估范围,邀请老同志参与年度院系学生工作评估和优秀思政教师考评。
4、以学生个人评选为桥梁,全天候促进青年学生的茁壮成才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进步,交大每学年都会开展各类评优评奖活动,并五四、七
一、国庆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表彰活动,以强烈的仪式感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意识。为了确保评优工作的公正性,全面考察候选人的综合素质,经常会积极邀请关工委老同志参与感动交大人物、校三好学生标兵等评选工作,为候选人指点迷津,促进学生不断成长成熟。此外,在西部支教学生面试、辅导员选拔等工作中,关工委老同志也参与其中,共同做好把关工作。
三、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机制
关工委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除了党委重视和职能部门支持外,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搞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永葆自身的先进性,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提供支撑。
1、组织建设。抓好组织建设是关工委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按照《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关工委自身组织建设,工作实践中,健全学校和院系两级关工委组织,形成相互配合、运转协调的组织网络;要始终把基层领导班子作为重要环节来抓,配齐领导成员,邀请同级党政领导担任关工委领导职务,贯彻主任负责制,按照主任领导、民主集中、分工负责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
2、队伍建设。为了确保教育的连贯性,加强关工委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交大目前有近四万在校学生,而校关工委相对稳定的成员有35人,人员不足已成为
制约关工委作用进一步发挥的一个突出瓶颈问题。为此,一方面,要充分保护好已有老同志的工作热情,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给于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强人员流动机制,多方开拓新资源,逐步发展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关工委队伍,确保教育后继有人。
3、思想建设。关工委成员组成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虽然他们阅历丰富、德高望重,但由于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更新,再加上自身年龄偏大、记
忆力减弱等因素,导致部分老同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对思想活跃、个性特征明显的80后,尤其是90后青年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难免会出现“落伍”和“不合时宜”等现象。因而,需要关工委老同志能够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新的形势,一方面,要不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等最新理论知识,关注最新出现的热门事件和鲜活词汇;另一方面,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激发思想活力,创新工作方式,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为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打下基础。
4、制度建设。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在关工委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等特征。要努力推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诸如《工作条例》、《例会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进一步优化关工委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各项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
总之,工作实践中,要进一步整合并发挥关工委的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同时,关工委要实现自身可持续性发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使自己跟得上时代步伐,为更好的发挥作用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关工委还需要得到学校党委和相关职能部门,在经费、场所、人员等方面更多更有力的支持,从而为关工委作用的发挥提供物质保障。
第二篇:关工委自身建设方面
关工委自身建设方面
2012年来,院关工委带领广大“五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发挥“五老”优势,重视自身建设,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院关工委极其重视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的学习。抓住老教师退休的时机,动员了一批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相对年轻,能力强、身体好、有威望、热爱关心下一代事业的老同志充实到院关工委领导班子和“五老”队伍中来,增强了院关工委工作的生机和活力,调整充实班子,明确分工、责任和工作目标,做到班子健全完善,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把院关工委组织的普及充实加强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并召开了全校基层关工委建设现场会,认真解决基层关工委有名无实的问题。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对我院关工委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院关工委领导还到各地考察学习基层组织建设的知识和经验,推进了关工委组织影响力的延伸。为提高关工委干部和“五老”骨干队伍的整体素质,院关工委除了积极组织参加省关工委举办的培训班,还申请了专项资金,用于关工委工作业务培训。院关工委还加大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宣传力度,开办了关心下一代专栏,拥有了固定的宣传阵地,为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扩大关工委的影响作出了积极贡献。
努力创建“学习型、调研型、创新型、服务型”师大体院关工委。创建“学习型、调研型、创新型、服务型”关工委是加强院关工委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适应新形势,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紧迫需要。第一,抓好基层班子建设是关键。重视队伍建设,把班子配齐、配强。第二,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要坚持上下联动,继续抓好关工委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第三,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推动工作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机制创新,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工作经验,增強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性。第四,要加强调研研究,坚持实效原则。在调研上下功夫,在求实效上下功夫,不搞形式、不压指标、不超负荷、不贪多求大,一个时期认真抓好一两件重点工作,一抓到底,抓出实效。第五,要树立尊重“五老”、爱护“五老”、学习“五老”、重视“五老”的观念,更好地为“五老”服务,保护和调动“五老”的积极性。提升院关工委影响力,打造为学生服务型关工委。第六,要加大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宣传力度,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方针政策,宣传中央和各地党政领导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继续办好关心下一代的报刊和网站,加强和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建立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
重视完善我院关工委相关工作项目,不滞后工作的开展。2012年我院关工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关工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二是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三是扎实推进校外辅导站;四是法制教育活动成效显著。全年工作:一是全力抓好关工委常态化工作;二是着力抓好主题活动;三是深入开展校外辅导站工作;四是扎实推进法制教育活动;五是切实加强关工委信息报道工作。工作项目的开展是持续性的,需要往后的时间里不断更近修改以及形成书面材料。及时召开相关会议,进行讨论及经验交流。我院面向的是本科生,我院关工委在完善相关工作方面提出一下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常态化建设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大 “零犯罪”校园创建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大校外辅导站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五是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关工委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建立了关工委规章制度,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上阶段的工作计划已在“重视完善我院关工委相关工作项目,不滞后工作的开展”中提到。下阶段,将进一步按照省、市关工委要求,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一是进一步强化认识;二是进一步深化主题教育;三是进一步提升宣传层次;四是进一步做好台帐资料。将各计划和活动的开展及时形成总结报告,归库存档。中国关工委根据各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印发了《中国关工委工作条例》,制定了《中国关工委五年规划要点》,依照《中国关工委管理工作条例》和《中国关工委五年规划要点》我院制定了富有体院特色的《湖师大体院关工委工作管理条例》,积极配合中国关工委,现已开始实施,收到初步效果。
我院关工委秉承“重视自身队伍,加强自我监督”的工作标准。院关工委首先要不断通过学习重要省、市、院有关文件,不断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创新,关心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然后在市关工委支持和指导下,关工委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关心下一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还培训研讨互相取经,教育模式逐渐形成。最后相关领导干部会对关工委工作开展进行及时的监督和向社会各界进行汇报。
我院还建立了我院关工委工作网页,加强关工委的工作学习、工作宣传和积极投稿。中国关工委主办的《中国火炬》杂志,已出版两百多期,2009年底改版以来,发行量达24万多份。各地关工委办的报刊贴近青少年,发展很快,各有特色,有的报刊发行量已达两百多万份,有的刊物还发行了少数民族文字版。中国关工委的关心下一代网站,已与13个省区市建立了链接,点击率比前年增加了23%。我院关工委在宣传部和文明办的支持下,与院电台、当地电视台、报刊和网站合作,创办了关心下一代专栏,还有不少领导亲自撰写关心下一代专论。各地的报刊、网站、专栏为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扩大关工委的影响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发展态势很好,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出现了喜人的工作局面。这样好的局面,得益于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及时为关工委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广大“五老”是极大的鼓励;中央及地方相关部门从各个方面帮助我们,加强了协调配合,形成了相互支持、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各地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勇于探索,勤奋工作,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是巨大的,只有做好自身建设,才能真正的关心到下一代。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和“五老”队伍建设,促进“五老”队伍的发展壮大,深入开展“五好”关工委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关工委工作的整体水平,开创我院关工委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新机制
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新机制
创新管理监督机制
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
中共**县委书记***
近几年来,县委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夯实基础,争先创优,三级联创,齐抓共管”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思路,注重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制度建设问题,建立完善了县乡党委责任机制,以县委组织部、县基层组织建设联
系办为重点的齐抓共管预警机制和农村干部管理监督机制,调动了各级干部抓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县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为更好地夯实基层基础,我们针对农村“两委”换届以后出现的新问题,研究探索了一套农村干部管理监督新机制,把它概括为“两证一账双监督”。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明显提高。
一、把握形势,找准症结,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当前,我们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矛盾呈多元化,问题往往不仅出在落后村,一些富裕村权利之争愈加明显,提出了如何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据统计,2003年**县反映农村班子的信访案件有8个,没有一个与后进村班子有关。而且往往是过去所谓的好村,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就会影响到班子。二是“两委”班子不协调,个别村两张皮的问题相当突出,提出了如何从制度上保证“两委”协调的新课题。有的是支部书记揽权过多,不认同村主任;也有的是村主任以自己是民选为理由,自觉不自觉地把组织和群众推向对立面,争权争利。三是因集体财物引发的矛盾增多,提出了如何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新课题。新的形势下,集体收入的渠道增多,资产处置的隐性因素增多,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增高,群众对“三资”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四是硬性任务减少,提出了基层组织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新课题。传统的“三提五统”征收、计划生育突击的任务轻了,发展的任务重了,维护稳定的任务重了。
综合分析以上问题,有“矛盾凸显期”的因素,有群众的因素,但主要是干部的因素,焦点在班子,根源在于权力和利益之争,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削弱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从面上完善制度,加强对农村干部和财物的管理监督,已经成为当前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紧迫课题。
二、对症施治,创新机制,下大力推行“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
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新课题,我们把攻克难题、创新机制列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突出管人、管财和监督三个环节,研究制定了一套针对农村干部和财物的管理监督办法,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工作机制。主要内容是:
一是“两证”,就是农村干部任职资格证书和任职保证书,重点解决农村干部难管理的问题,增强了农村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我们给每个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都以比较隆重的方式颁发任职资格证书和任职保证书。“两证”的重点是任职保证书,它以书面的形式把村干部上任前对群众的许诺、对组织的承诺保留下来,以协约的形式与乡党委、政府签字,自认保证兑现承诺,接受监督,服从领导,履行责任,违约自行辞职。实践证明,“两证”有效约束了村干部行为,为加强管理留出了余地,增强了村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推行“两证”以来,先后有23名农村干部,因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由乡党委劝其辞职,较好地解决了少数农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两张皮等问题。
二是“一账”,就是建立一套比较系统规范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台账,重点解决农村财物难理清的问题,解决影响农村稳定和干群关系的根源问题。这项内容主要有清理认定、定期公开、换届交接三个关键环节,实行一式两套管理,它以认定为起点,农村干部任职接账,离职交账,定期审计,定期公开。账目乡村各一套,互相制约。三个环节重点是财物清理认定,清理由专业人员核查,认定由村民代表、乡、村干部三方签字。这项工作有阻力,有风险,更有难度,把握好了能从根本上解决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利益之争问题,把握不好,有可能触发新的矛盾点。我们的做法是,对过去的事宜粗不宜细,对现在和今后的事宜细不宜粗。按照这个原则,我们已经规范建账190个村,占总村数的93,查出农村“三资”跑冒滴漏1200多项、260多万元,依法处理违法违纪干部29人。这些村规范建账之后,没有发生过一起因为财务不清引起的上访问题。贤台乡贤台村过去一直因财务问题上访不断,清理财务后,9年的账目贴满了半条街,三方认定后,很快就平息了上访。
三是“双监督”,就是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重点解决村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配套进行。上监督以乡镇党委、政府为主体,融基层所站和驻乡村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一体,由乡党委组织,一季一巡查,半年一评议,年终进行“两证”年检。下监督以农村党员、群众为主体,通过民主听证、公开述职、村务公开等形式,由包村干部组织,一季召开一次村务听证质询会,半年召开一次“两委”干部公开述职会,一年进行一次任职承诺集中兑现。双向监督使村级组织全程、全时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保证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和民主政治在依法、有序、健康、和谐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三、整体推进,注重实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呈现新局面
“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从试点到推行,我们始终坚持把形式与内容紧密结合,全面发动,督导促动,整体推动,通过两证管住村官,建立台账理清村财,依靠监督规范村务,保证了制度的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新局面。
一是乡村两级和村“两委”关系更加协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的实行,在制度和机制层面上实现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有效对接,丰富了县、乡党委对农村“两委”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的手段,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加巩固,村委会的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先后有31名非党村主任加入了党组织,22个“两张皮”的村自动消除了隔阂,年初确定的12个后进支部已有9个提前转化升级。同时,涌现出一批经济发展快、班子合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综合示范村。全县建成“五好”农村党支部113个,“五好”率达到55.4。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达到中专以上学历的有306人,致富能手、经济能人达到80。农村基层组织保稳定、抓发展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是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两证”明确了责任,“一账”保证了清白,给了群众一个明白,“双监督”使广大群众真正进入了农村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层,从根本上解决了少数村干部违法施政、办事不公、本领不大、手脚不净的问题,使一些群众改变了对基层干部的看法。新制度推行以来,农村信访明显下降,特别是告班子、告干部的信访案件日趋减少,密切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不负责、不干事的干部,以辞职的形式对组织、对群众做出交待,较好地回避了走罢免程序复杂及负面影响。
三是基层干部治村、理政、创业的积极性更高,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理顺了农村方方面面的关系,规范了农村“两委”干部的言行,激发了农村干部履职尽责、兑现承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今年先后有60多个村主动要求提前加入文明生态村创建行列,掀起了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新高潮。
在探索推行“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围绕“五个好”的要求,找准方向,抓住载体,明确目标,创新形式,不断完善新的机制和措施。
一是必须不断强化县乡党委抓党建的责任机制。为充分发挥县委的关键作用、乡镇党委的主角作用,我们把基层党建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相结合,建立了“双联一带”(全体县乡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党建综合示范村、联系一个农村后进支部,带动全县农村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全面提高)责任制度,将抓党建促发展的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头,公开公示,全程分包,数年不变,分类施治。建立了“四述双评”(县级领导、乡镇党委书记向县委常委会进行半年述职,包村工作队负责人、乡村干部分别向县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和乡镇党委进行季度述职;对工作完成情况当场点评、年终总评)、明查暗访、内部曝光警示制度。坚持一事一考核,一事一记账,年终打捆,综合评价,分类排队,联带奖惩。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延伸“双联一带”活动,组织开展了以扶助一名贫困党员、救助一名贫困学生、帮富一户贫困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帮扶活动。我们改变党建述职大会读材料的方法,采取“一线述职、现场点评、逐村解剖、集中会诊”的方法,深入一线,县委常委、包乡县级领导逐乡镇听取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增强了述职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全县建立并形成了县级领导带头抓、县直部门配合抓、乡镇党委具体抓的党建工作格局,调动了各级干部抓基层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必须根据新的形势,不断完善制度,创新管理监督机制。完善的制度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形势的变化,建立了党建监督员、干群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制度。针对农村干部的管理监督,全面推行了“两证一账双监督”制度。针对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建立了农村党员管理“双评监督制”、公开量化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有效保证了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三是必须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协调联动的预警机制。农村改革发展稳定,都离不开基层组织建设,也都影响着基层组织建设,一方面的信息有可能反映的是班子的问题。为此,我们建立了由组织部、纪检委、政法委、信访局等部门参加的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制度,结合农村“一体四防”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在每个村分别设立了基层党建信息员。编辑出版了《农村干部预防职务犯罪手册》。初步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上下左右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对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预警监控,多打预防针,少动大手术。联系会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排查,半年一述职。确保了及时有效地处理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干部中出现的问题,从法律和政策上预警防范,保护了一批有工作经验的农村干部,使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为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保持农村稳定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第四篇:010-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
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
中共河北省保定市委书记宋太平
《人民日报》2011年07月08日
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同志在河北省保定市考察工作时,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保定市地处首都北京的“南大门”,是全国人口较多的地级市,社会管理工作的任务繁重、意义重大。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高度重视,大胆实践,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进行积极探索。
以人为本,努力探索群众工作新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这一根本目的决定了社会管理的过程首先是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只有做好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从根本上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为此,保定市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努力探索群众工作新机制。一是探索干部联系群众新机制,实现群众工作网络“无盲区”。在全市所有农村、社区建立“群众工作站”,-1-
使干部下基层制度化、长期化。二是探索关爱困难群体新机制,实现困难群众帮扶“全覆盖”。组织全市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或贫困学生,既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又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三是探索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新机制,实现服务市场主体“零距离”。搭建网络和信息平台,开通联系企业直通车,24小时受理企业反映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只有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来抓,才能真正掌握社会管理的主动权。
服务为先,创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社会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更是对人的服务。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实现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变“管字当头”为“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加强服务减少社会管理压力、增强社会管理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保定市积极探索建立三方面的服务网络。一是行政审批服务网。市、县、乡三级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并进行网上对接,主要行政服务项目实现网上审批、网上监控、网上评议。同时,把服务
中心职能向农村和社区延伸。二是民生保障服务网。每年实施一批“幸福工程”,办一批民生实事。特别是以顺平县为试点,针对各类民政保障对象,探索建立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使民政服务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三是信访接待服务网。在市、县、乡三级建立信访接待服务中心,成立涉法涉诉案件接待服务中心和医患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实行农村、社区群众信访代理制。同时,充分发挥信访接待服务网络的信息集成优势,建立社会风险预警分析制度和应急保障体系,实行社区警务网络化布局。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仅盯着一个“管”字是不行的。只有在服务上下功夫,建立全覆盖、全天候的公共服务网络,才能管出秩序、理出和谐。
固本强基,发挥基层组织的主力军作用。乡镇、农村和社区广大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既是党执政的基础,也是搞好社会管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把基层干部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好。为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保定市制定实施了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农村干部、社区工作者三支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是建立激励关爱机制,提高
他们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困难,进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乡镇干部,实施“双提双强”工程,提高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强化管理责任和管理效能。对农村干部,实行“一定三有”激励关爱机制,在定职责的同时明确他们在职期间和退休之后的待遇,使他们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对社区工作者,在人才选拔培养、提高生活待遇、强化政治激励、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倾斜。实践证明,基础牢,社会稳。只有把基层组织的活力激发出来,各项工作才有基础,社会管理才有保障。
第五篇:积极探索村级组织管理新机制
当前,在农村践行“三个代表”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是建立一套便利、管用、可操作、有约束力的制度,以此来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促进村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县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委会组织法》,本着坚持党的领导、实现村民自治和严格依法办事相统一的原则,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村级组织管理制度,形成了村级规范运作的新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推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解决村干部能上能下和后继乏人问题。农村要发展,干部是关键。桃江县共有773个行政村,根据桃江的实际,我们探索建立了《桃江县农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工作方法》,在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提出明确要求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村支书选拔任用的渠道。一是采用内举、外调、下派、回请等多种方法,注重从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专业户、企业骨干、复退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中的优秀分子、大中专毕业生中进行选拔。对暂时确实没有合适人选的村,从县直单位和乡镇机关干部中下派。据统计,目前全县村支书中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或专业户已占64.3%,大中专毕业生有40多名,乡镇机关干部下村任职的有36人。二是认真实行“两推一选”的办法,即群众代表推荐和党员民主推荐、党员投票选举,加大能上能下的力度。在去年村支部换届中,新当选的村支书就有243名。今年年初,还认真开展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回头看”活动,全面了解和分析了换届后村支部的建设情况、特别是对村支书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摸底,并根据实际对31名不胜任工作或有违规违纪行为的村支书分别进行了诫勉、免职或撤职。三是针对部分村存在后继乏人的现象,规定每个村都必须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其中村支书后备干部必须为1-2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县每个村两年内都发展了1名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党员,都培养了1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并送县委党校培训。目前,全县已建立一支1080人的村支书后备干部队伍,基本上解决了村支书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建立农村干部利益导向机制,解决村干部责、权、利统一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完善有效的利益导向机制,必须使责任、贡献、报酬真正统一起来。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在第一线,经常处在各类矛盾和问题的焦点上,承担着农村发展和稳定的繁重任务。当前多数村由于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村干部报酬较低,有的甚至连工资都得不到保障,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村干部的积极性。同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进,部分村收入销减,经费缺口较大,难以维持正常开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立了以村干部年薪制为主要内容的利益导向机制,根据村的大小,限额配备村干部,900人以下的村配3名村干部,固定收入不少于1万元,900人以上的村配4名村干部,固定收入不少于1.2万元,村上固定收入少于以上基数的,由县财政予以补足,确保村干部人平工资每年不少于2000元。与之相配套,还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包括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等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实行千分制考核,把考核分数作为干部年薪的依据,使年薪制增强了激励约束功能,体现了责、权、利的统一,解决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和干好干坏一样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农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争创一流的进取意识。
三、建立村级财务帐目委托乡镇代记代管机制,解决村干部民主、公开、廉洁问题。村级财务是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管理不好容易诱发不稳定因素。因此必须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一套严密有效的规章制度,尤其要搞好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前几年我县部分乡镇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导致村上与村民往来不清、麻纱交错,使农村工作陷入被动局面。从2000年开始,我县全面深入地开展了村级财务清理整顿与村务公开。财务清理主要做到了“四清四查”,即清账本,查各项收入是否入账;清票据,查记账是否规范;清往来,查应收应付款是否与账款相符;清财物,查集体财物是否被个人占用。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纪律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疑点问题和村里的重要问题(包括财务、计划生育、农民负担、公益事业建设、救济救灾款物发放、集体经济项目承包经营、宅基地审批情况等)定期向村民公开,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了农村村级财务帐目委托乡镇代记代管(简称村帐乡管)制度。县乡两级都成立了村帐乡管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乡镇村帐乡管办公室由经管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另配备一名主管会计,负责代理村记帐、报表,代管村帐簿、凭证、报表。乡接管村帐务之前,由乡财政所和经管站对各村帐目进行全面清理,往来明细出榜与村民核对,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帐表相符;规定每月10日为村会计集中到乡镇报帐日,对村会计(报帐员)送到乡镇的原始单据要求“三章一审”,即村民主理财章、村主干一支笔审批、村会计盖现金收付讫或附件章、经村帐乡管办审讫章,专职会计方可记帐,不符合以上要求的退回补办或拒报。同时,严格财务公开制度,根据村帐乡管办提供的资料,村级财务一年至少公布3次,年初公布全年财务计划、上收支决算情况、上资产负债情况,年中公布半收支明细,年末公布全年收支明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两税及附加收取情况等群众普通关注的重大财务事项。实行村帐乡管后,村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村干部能按时交帐、结帐,杜绝了各种侵占集体资产的行为,有效地防止了“村官”腐败现象,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