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法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情况汇报(模版)
XX县(市)人民法院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情况汇报
近年来,XX法院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并充分运用审判、执行权,积极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执法自觉性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以来,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干警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以及《福建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院审理的归侨侨眷案件,开展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明确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目的意义,同时提高了审判案件的能力和水平,为做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履职,切实保护归侨侨眷权益
我院注重在审判、执行及各项日常工作中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切实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严格按照《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依法审理涉
侨婚姻、继承案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的原则。对于华侨在中国境内的遗产,严格按照《继承法》由其继承人予以依法继承。通过落实华侨、归侨、侨眷在婚姻、继承法律关系中合法权利的保护,体现出对广大华侨同胞的深厚情谊。
注重保护归侨侨眷的投资经营权利,法院受理的涉侨案件受到多方关注,审理难度较大。认真做好华侨回国投资等经贸领域的涉侨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和信访、服判息诉等工作,依法公正平等保护华侨投资权益和侨捐项目,充分调动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爱国爱乡热情,争取广大侨胞及其后代积极回乡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08年以来,我院共审执结10件涉及归侨侨眷的民商事案件,对于这类案件,我院均审慎稳妥处理,慎用强制措施,尽最大可能调解结案。如XX县(市)隆盛家具有限公司系列案件,该企业系旅居加拿大的丁曙荣先生创办,由其国内亲属经验管理。该公司创办不久就遇上了国际金融危机,企业经营困难,各种诉讼接踵而至,我院受理后,不是简单就按办案,而是积极主动深入企业了解具体情况,从保护企业发展的角度,能动司法,创新工作方法,如尝试用资产整体转让、以物抵债、资产重组等各种及时、有效的方法处理案件,使该企业顺利的渡过难关,最终将股权转让给上市公司嘉汉板业,清偿了全部的债务。近日,我院又成功执结了一起涉侨租赁纠纷案件,经
过执行局全体干警的多番努力,为旅居新加坡回国投资兴业的陈仁强先生执行到现金29.81万元。陈仁强先生将原XX宇星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内的厂房、办公楼、宿舍等设施及在该公司内的全部竹木加工设备出租给被告郑培泉,租赁期限5年,每年租金300000元,被告邵武市华祥物资有限公司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约履行,但被告只支付了2006、2007年度租金,以其经营受到有关部门干扰为由拒付2008年度租金。原告陈仁强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经过XX县(市)人民法院及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两级法院裁判,均判决陈仁强胜诉。但两被告败诉后拒不履行租金给付义务,在多番催促无果的情况下,执行干警前往邵武市冻结了被告的银行账户,将29.81万元执行款强制划到原告陈仁强的账户上,维护了陈仁强先生的投资权益。
三、加强宣传,普及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律知识
我院以“五五”普法宣传及综治宣传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并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制作成展版,到社区、厂区以及中心村镇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共同维护归侨侨眷权益的自觉性。我院按照南平中院开展 “百名法官进百企”的活动要求,深入归侨、侨眷创办的企业,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发展中的法律需求,同时向企业征求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我院在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
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XX县(市)归侨侨眷并不多,我们的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我院将加强与侨务、外事部门沟通联系,努力做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工作。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九号)
(相关资料: 法律9篇 行政法规3篇 部门规章2篇 其他规范性文件1篇 地方法规111篇 裁判文书6篇 修订沿革 相关论文13篇 实务指南 修订沿革3篇 立法背景3篇 实务指南1篇 英文译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0年10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
(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了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相关论文1篇)
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本法所称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2篇 裁判文书1篇 修订沿革 相关论文2篇)
第三条 归侨、侨眷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义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
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和归侨、侨眷的特点,给予适当照顾,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规定。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第四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侨务工作的机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的工作。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7篇)
第五条 国家对回国定居的华侨给予安置。
第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归侨人数较多地区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归侨代表。第七条 归侨、侨眷有权依法申请成立社会团体,进行适合归侨、侨眷需要的合法的社会活动。(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归侨、侨眷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的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第八条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地方归国华侨联合会代表归侨、侨眷的利益,依法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第九条 国家对安置归侨的农场、林场等企业给予扶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其合法使用的土地,不得侵犯其合法权益。
在安置归侨的农场、林场等企业所在的地方,可以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学校和医疗保健机构,国家在人员、设备、经费等方面给予扶助。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第十条 国家依法维护归侨、侨眷职工的社会保障权益。用人单位及归侨、侨眷职工应当依法参加当地的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对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或者生活确有困难的归侨、侨眷,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救济。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和引导归侨、侨眷依法投资兴办产业,特别是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支持,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第十二条 归侨、侨眷在国内兴办公益事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支持,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归侨、侨眷境外亲友捐赠的物资用于国内公益事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减征或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第十三条 国家依法保护归侨、侨眷在国内私有房屋的所有权。
依法征用、拆迁归侨、侨眷私有房屋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
(相关资料: 法律1篇 修订沿革)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归侨、侨眷就业给予照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
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和华侨在国内的子女升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照顾。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篇 修订沿革 相关论文1篇)
第十五条 国家保护归侨、侨眷的侨汇收入。
第十六条 归侨、侨眷有权接受境外亲友的遗赠或者赠与。(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归侨、侨眷继承境外遗产的权益受法律保护。
归侨、侨眷有权处分其在境外的财产。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2篇 修订沿革)
第十七条 归侨、侨眷与境外亲友的往来和通讯受法律保护。
第十八条 归侨、侨眷申请出境,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手续。(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归侨、侨眷确因境外直系亲属病危、死亡或者限期处理境外财产等特殊情况急需出境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有效证明优先办理手续。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第十九条 国家保障归侨、侨眷出境探亲的权利。
归侨、侨眷职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出境探亲的待遇。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第二十条 归侨、侨眷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出境定居,经批准出境定居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损害其合法权益。
离休、退休、退职的归侨、侨眷职工出境定居的,其离休金、退休金、退职金、养老金照发。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第二十一条 归侨、侨眷申请自费出境学习、讲学的,或者因经商出境的,其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当提供便利。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第二十二条 国家对归侨、侨眷在境外的正当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国际惯例,给予保护。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第二十三条 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归国华侨联合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第二十四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致使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其所在第二十五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害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造成归侨、侨眷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非法占用安置归侨的农场、林场合法使用的土地,有关主管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十三条规定,非法侵占归侨、侨眷在国内私有房屋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责令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停发、扣发、侵占或者挪用出境定居的归侨、侨眷的离休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应当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部门应当责令退还;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退还;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金、退休金、退职金、养老金的,有关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责令补发,并依法给予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根据本法制定实施办法。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和国务院的实施办法,制定实施办法。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第三十条 本法自199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有关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有关释义
一“华侨”的定义: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定居”的含义:
1、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国连续居留丙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2、中国公民虽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视为华侨。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被视为定居:①出国留学生(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②因公务出国人员(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
二、“外籍华人”定义:外籍华人是指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及其外国籍后裔;中国公民的外国籍后裔。
三、“归侨“的定义: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
四、“侨眷”的定义:侨眷是指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抚养关系的其他亲属。我省《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同华侨、归侨有连续5年以上抚养关系的其他亲属,其侨眷身份经县以上公证机关出具抚养证后审核确认。港澳同胞、外籍华人在本省的眷属,视同侨眷。
五、“华资企业”的定义:华资企业是指华侨、华人在国内投资的企业或其在国内的合资企业中的投资额不低于25%的企业。
六、“侨属企业”的定义:侨属企业是指侨眷投资兴办的企业。
第四篇: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解读
关于《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的解读
一、关于修订《上海市实施办法》的背景和必要性 现行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以下简称《上海市实施办法》)于1992年11月27日由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并根据1999年7月12日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实施办法〉的决定》进行修正。
《上海市实施办法》修正颁布后施行至今已逾10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内外侨情的变化,涉侨政策的调整,《上海市实施办法》许多条款的内容与归侨侨眷权益保护的需求已不相适应,开展对《上海市实施办法》修订工作已显得十分必要。
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侨务工作方针政策,推动侨务工作科学发展、依法行政的需要。侨务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积极性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凝聚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是新时期侨务工作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体现了党和国家新时期侨务工作的方针 和指导思想,是侨务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国内侨务工作以归侨侨眷为主要工作对象,依法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鼓励和动员他们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积极发挥与海外有广泛联系的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始终是侨务工作的重要基础。这不仅是中央对侨务工作在新时期国家发展大局中所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侨务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侨务工作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侨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必须不断加强侨务法制建设。加强本市侨益保护立法,必将对侨务工作的依法行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二是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上海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正面临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的繁重任务,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需我们集聚广大归侨侨眷和华侨、华人的人才智力优势,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为上海经济发展转型、结构调整,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快“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完善相关侨务法规及配套政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吸引海外 侨胞人才回国、为国服务的法制环境。
三是应对侨情新变化和归侨侨眷利益新诉求,保护其合法侨益的需要。1999年修订的《上海市实施办法》至今已逾10年,社情、侨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归侨、侨眷包括来本市创业发展的海外侨胞的权益保护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归侨侨眷的结构从以老侨为主转为以新侨为主,本市68万上海籍海外侨胞和73万归侨侨眷中(2004年侨情调查数据,近年来又有较大增长),约70%是改革开放后移居国外的新华侨华人和他们的眷属,全市15000多名归侨中属新归侨的有12000多名,占80%以上。
五、六十年代回来的老归侨中“三多一高”困难群体增大(独居老人多、收入偏低多、患病老人多,医疗支出高)。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量回归的新归侨,其权益保护内容与老归侨有很大不同,最突出的是如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随着上海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完善,大量华侨华人来本市创业发展、居住生活,其在创业资金、知识产权、社会保险、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权益需求日趋突出。为此,有必要通过《上海市实施办法》的修订,为维护广大归侨、侨眷和在本市创业发展的海外侨胞的合法权益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
四是与上位法保持一致,不断推进本市侨务法制建设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相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保 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全国已有10多个省市在国家的“保护法”和“实施办法”修订后,相继修订颁布了本省市的“实施办法”。对照上位法,1999年修正的《上海市实施办法》的许多内容与现行的政策法规和归侨侨眷的利益诉求显得脱节过时。为加强和完善本市侨务法制建设,有必要通过《上海市实施办法》的修订,使《上海市实施办法》的内容与上位法相衔接,落实并细化上位法的精神和内容。
二、关于《上海市实施办法》调研起草过程
2008年,市政府侨办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修订《上海市实施办法》的立法计划项目申报,被批准列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2008——2012年)》。在市政府侨办开展修法立法调研的基础上,2009年,由市人大侨民宗委牵头,会同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政府侨办、市政府法制办和市立法研究所联合组成课题组,就《上海市实施办法》的修订,进一步开展深入调研,并委托华东政法大学进行了相关的法理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和“修订草案”。2010年,市人大侨民宗委和市政府侨办将《上海市实施办法(修订草案)》初稿,广泛征求本市各区县人大侨民宗委、区县政府侨办、区县政府法制办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广泛听取侨界人大代表和归侨侨眷的意见。经对各部门、各 单位以及归侨侨眷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汇总梳理,对各地区的经验进行系统研究,对相关省市侨益立法经验进行了分析借鉴,对修订草案进行了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了目前的《上海市实施办法(修订草案)》。
三、关于修订《上海市实施办法》的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侨务政策和国家的涉侨法律法规,围绕本市发展大局,从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侨务工作十六字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新时期侨务工作宗旨,进一步将保护归侨侨眷的职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细化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有关救助归侨侨眷困难群体、引进海外人才、鼓励创业和公益捐赠等方面权益保护制度。通过修法,进一步激发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的热情,充分发挥其人才智力资源的优势,引导他们为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四、关于修订《上海市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职责
依据上位法,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负有保护归侨侨眷的法定职责。归侨、侨眷的权益涉及政治、经济、财产、教育、劳动、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来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为此,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使侨务法制建设的成果最终惠及于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
一是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依据上位法并结合上海实际,《上海市实施办法(修订草案)》新增第四条,从四个层面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第四条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市和区、县政府侨办是本行政区域内侨务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工作,并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归侨、侨眷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工作人员做好本辖区内的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工作。
二是将服务政府的理念落实在法规中。《上海市实施办法(修订草案)》新增第五条第二款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归侨侨眷的特点做好为侨服务工作。新增的第十四条规定,本市各级人民政府侨办应当根据归侨、侨眷及其境外亲友投资兴办的企业的需要,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在政 策、资金、信息等方面提供服务,协助其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
三是要求各级政府重视开展华文教育工作。从做好侨务工作战略要求和促进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要求各级政府重视开展华文教育工作。《上海市实施办法(修订草案)》新增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本市侨务、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当重视开展华文教育工作,并在政策、资金上支持和鼓励学校、社区等利用各种资源为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文化提供便利。”
(二)进一步明确侨联组织在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工作中法律地位和职责,保护归侨、侨眷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
根据上位法精神,《上海市实施办法(修订草案)》对原条款作了完善,在第十条对本市各级侨联组织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作了规定:“本市各级侨联代表归侨、侨眷的利益,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反映归侨、侨眷的合理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同时,在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了归侨、侨眷作为中国公民,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结社自由的政治权利,其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受法律保护。
(三)重点突出发挥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人才智力和资金的优势,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充分发挥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中蕴藏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积极引导他们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推进上海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积极贡献,是侨务工作服务大局的重点工作。借鉴兄弟省市的修法经验,《上海市实施办法(修订草案)》重点修改了有关重视海外人才资源和鼓励创业创新的内容。新增第十五条的三款内容,对发挥归侨侨眷、华侨华人的人才智力资源作用以及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作出规定,要求本市各级政府应当重视发挥归侨、侨眷以及华侨、外籍华人的人才资源优势,鼓励他们在本市创业发展,或者以其他方式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要求有关部门应当对在本市工作的华侨以及其他境外学有所长人员,在创业扶持、配偶就业、子女就读等方面提供便利。
此外,根据上位法精神,《上海市实施办法(修订草案)》还就鼓励归侨、侨眷及其境外亲友在本市兴办公益事业以及捐赠权益、捐赠表彰等原条款内容进行了修改,使内容与现行政策法规相衔接。
(四)针对解决归侨侨眷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原条款进行完善修改
一是重点突出对归侨侨眷中的困难群体进行救助。在第十一条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对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的归侨、侨眷,应当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保障其基本生活,其中对经市政府侨办和民政部门审核 认定的无业早期归侨,还应当给予适当补助。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归侨、侨眷应当给予救济。”
二是落实“三侨生”和华侨子女在本市就读方面的权益。根据上位法精神,《上海市实施办法(修订草案)》在第二十二条第一款就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和华侨在国内的子女报考国家举办的非义务教育的学校,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当给予适当照顾作了规定;根据上位法精神,新增的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对华侨子女来本市就读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华侨学生就读本市普通高校分别作出“应当视同本地居民子女办理入学手续”和“按本地学生收费标准收取学费”的规定。
三是关注新归侨权益保护。由于近年来华侨回国来本市定居人数快速增长,新归侨对于参加社会保险和促进自身事业发展的呼声很高,其权益保护内容与老侨有很大不同。根据这一特点,《上海市实施办法(修订草案)》在第十二条第一、第二款规定: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归侨、侨眷,可以享受相应的的社会保险待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确保离休、退休的归侨、侨眷的养老金和早期归侨退休生活津贴按时足额发放。新增的第十五条第二款对新归侨在本市工作参加本专业职称资格评定的问题作出规定,提出归侨在境外的本专业工作年限和成果,可以作为职称资格评定的依据。四是进一步完善优化原有条款内容。如,特别关注到侨界反映突出的侨房落实政策后代为经租的房产问题,在第十七条规定,对归侨、侨眷落实私房政策后代为经租的房产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在第十八条对征收或者拆迁归侨、侨眷在本市的私房,租赁公房等做出规定:“征收或者拆迁归侨、侨眷在本市的私有房屋或者承租的公有居住房屋,征收人或者拆迁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房屋征收和拆迁规定,告知房屋所有人或者承租人,并给予合理的补偿安臵。并规定征收或者拆迁归侨、侨眷企业的合法经营场所,征收人或者拆迁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合理的补偿安臵,企业需要继续经营的,应当提供帮助。
出境定居待遇问题是归侨侨眷权益保护的热点问题。《上海市实施办法(修订草案)》新增第二十七条规定:“不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归侨、侨眷职工获准出境定居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离职费;已经参加本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并尊重其个人意愿,终止或者中止其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之前本企业的实际工作年限,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离职费。归侨、侨眷获准出境定居,出境前依法参加本市补 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的,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五)落实华侨在本市期间的权益保护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数量众多的海外侨胞将上海作为事业发展的首选地,通过投资、开展经贸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在上海创业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做好他们的工作已成为近年来上海侨务工作的重点内容,华侨在国内的权益保护应是法中之意。“保护法”、“实施办法”就华侨回国定居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权益也作了明确规定。针对本市侨情变化的新特点,在本次修法过程中,对落实在本市创业发展、工作的华侨合法权益保护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次修改在落实华侨在本市期间的权益保护上作了积极的探索,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华侨来沪创业、工作的相关内容写入了《上海市实施办法(修订草案)》。
依据上位法精神,借鉴福建、北京等兄弟省(市)实施办法修改中的经验,本次修法在落实华侨在本市期间的合法权益白虎上作了积极的探索,并从上海实际情况出发,在重视人才资源优势方面,把对象扩展至华侨。新增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在区县或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期间在本市的华侨可以依法参加选举。”新增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在本市就业的华侨,其社会保险的登记、缴费、申领、终止、支付、清算等,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这将国家和本市新近出台的关于华侨在国内(本市)就业期间的社会保险权益的有关政策上升到法规层面,为来本市创业发展的华侨参加和享受国内社会保险的权益提供法律保障。新增的第十五条第一款和第三款就重视发挥归侨、侨眷、华侨以及其他境外学有所长人员的人才资源优势,鼓励他们在本市创业发展提供服务方面,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要求
(六)新增了法律援助的条款
依据上位法精神,《上海市实施办法(修订草案)》第三十二条规定:“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有经济困难的归侨、侨眷,本市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各级侨联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五篇: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
【发布单位】82301
【发布文号】省人大常委会第61号 【发布日期】2002-01-21 【生效日期】1993-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
(1993年9月25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2年1月21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云南省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本办法所称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法定扶养手续或者五年以上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归侨的身份,不因其回国年龄的大小和何时回国而改变。华侨、归侨已死亡的,其亲属的侨眷身份不变。依法与华侨、归侨解除婚姻关系或者扶养关系的,其侨眷身份自行丧失。
第三条 第三条 归侨、侨眷的身份,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侨务部门根据其所在工作单位、街道办事处或者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审核认定;必要时可以通过我国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者归国华侨联合会提供协助。
同华侨、归侨有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其侨眷身份可以由公证机关出具公证后,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侨务部门审核认定。
第四条 第四条 归侨、侨眷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义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待归侨、侨眷应当一视同仁,不得歧视。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归侨、侨眷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给予归侨、侨眷适当照顾。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关心扶助所在单位或者辖区内的归侨、侨眷,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五条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侨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工作。
县级以上侨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侨务工作的主管部门,其他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侨务部门做好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
第六条 第六条 各级归国华侨联合会是团结、联系归侨、侨眷的人民团体,代表归侨、侨眷的利益,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
第七条 第七条 归侨、侨眷合法的社会活动和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及其财产受法律保护。
归侨、侨眷有权参加适合自身特点需要的合法的社会活动;有权依法申请成立社会团体。
归侨、侨眷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可以经同级归国华侨联合会批准成为其团体会员。
第八条 第八条 本省省级和归侨、侨眷较多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归侨、侨眷代表和归侨侨眷委员。
归国华侨联合会应当依法参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归侨、侨眷代表和同级政治协商会议归侨、侨眷委员的名额协商与人选推荐。
第九条 第九条 到本省定居的华侨,可以在其原籍、直系亲属所在地或者购建住宅地安置。
凡到本省工作的华侨科技、管理等专业人员和海外学成人员,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来去自由的原则,及时受理、审批和安置,并为其配偶、子女的就业、教育提供相关服务和便利。
出境定居不满一年经批准复归的归侨、侨眷职工,由原工作单位负责安排工作;原工作单位因撤销、破产等原因安排工作确有困难的,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优先推荐就业。
第十条 第十条 归侨、侨眷的社会保障权益受法律保护。归侨、侨眷职工及其所在单位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险机构应当按规定为归侨、侨眷职工提供社会保险待遇。
对鳏寡孤独、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或者生活确有困难的归侨、侨眷,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民政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在农村、农场、林场符合条件的贫困归侨、侨眷的脱贫纳入扶贫开发规划,给予优先扶持。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华侨农场、林场是国家安置归侨的生产生活基地,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华侨农场、林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山林、矿山、水面、设施及其他自然资源,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对华侨农场、林场的专项扶持资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华侨农场、林场有权拒绝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收费、摊派、检查。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安置归侨的农场、林场等企业,采取下列扶持措施:
(一)华侨农场、林场实行县级人民政府属地管理,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管理和服务;上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支持,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二)华侨农场、林场等企业及其兴办的加工业、旅游服务业,开发资源等生产经营纳税有困难的,可以提出申请,按税收管理权限报批,给予一定期限的减税或者免税照顾;其生产经营需要信贷的,金融部门应当给予支持。
(三)华侨农场、林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教育、卫生规划,设置学校和医疗机构,为华侨农场、林场职工及其配偶、子女就学、就医提供方便。
(四)安置在农场、林场的归侨及配偶、子女,在招干、招工、招生时应当按照当地城镇非农业人口对待。因工作调动、参加工作或者升学而迁离农场、林场时,应当按照城镇居民户口办理迁移手续。
(五)安置在农场、林场的归侨,其在农村的配偶可以到农场、林场落户,户籍管理机关应当及时审批。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归侨、侨眷依法兴办各类企业、事业,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对归侨、侨眷兴办个体私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或者社会公益事业,应当给予支持;对学成回国的归侨、侨眷兴办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应当给予重点扶持。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归侨、侨眷及其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经批准利用侨资在省内兴办的企业、事业,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侨务部门确认,可以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华侨投资待遇。
前款所称的侨资,是指侨汇、外币存款、投资外币本息和国外亲属或者社团赠送的款物。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归侨、侨眷接受境外亲友赠与的直接用于工农业生产、加工、维修的生产工具,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归侨、侨眷及其社会团体引荐境外亲友、社团、企业捐赠本省公益事业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给予鼓励和表彰。
归侨、侨眷及其社会团体在省内兴办公益事业接受捐赠的款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侵占、挪用。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归侨、侨眷对其私有房屋享有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的权利。
归侨、侨眷私有房屋的租赁代管,应当签订和履行合法的合同。
依法拆迁归侨、侨眷私有房屋的,拆迁单位应当于拆迁前,根据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决定及时通知被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协议,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给予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同等条件下,给予被拆迁人适当照顾。被拆迁人应当配合支持。具体办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侨务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报考各级各类学校,给予加分照顾。具体办法由省教育部门会同省侨务部门制定。
报考高等学校未被录取而本人愿意继续报考升学的,可以留原校继续学习一年,其学习费用按照应届学生标准收取。
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或者科技奖的侨眷,其子女报考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其父母一方长期在边疆工作的,可以要求到内地城镇择业,有关部门应当提供相关服务和便利。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加强归侨、侨眷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并优先推荐归侨、侨眷就业。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招考录用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归侨、侨眷。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侨汇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冒领、克扣、摊派、滞付、非法冻结和没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解付外币现钞或者兑换成人民币。
归侨、侨眷使用 建设住宅的,其用地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归侨、侨眷有权继承或者接受境外亲友的遗产、遗赠、赠与,有权处分其在境外的财产,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为其办理手续。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归侨、侨眷依照国家规定申请出境时,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审批并正式通知申请人。申请人认为不批准其出境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受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和答复。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归侨、侨眷职工有权出境探望父母,可以在父母死亡后出境探望兄弟姐妹,其探亲假期、工资、旅费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归侨、侨眷出境探望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亲友,所在单位应当给予国家规定期限的事假。
华侨回我省探亲,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一年一次五天的陪同假,假期间工资照发。
归侨、侨眷出境探亲的,其所在单位不得作出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规定。
非国有企业的归侨、侨眷职工出境探亲,参照本条各款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出境定居的离休、退休、退职的归侨、侨眷职工,其离休金、退休金、退职金和各项补贴与原所在单位离休、退休、退职职工同等待遇,并可以兑换成外币携带或者汇出境外。
归侨、侨眷职工出境定居的,社会保险机构应当按照本人意愿,将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利息、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的全部余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
出境定居的归侨、侨眷职工在原单位已购买的住房,其房屋产权归购买者所有;要求购买全部产权的,与本单位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归侨、侨眷职工出境定居后又返回,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恢复工作的,在退回离职金后,其出境前和复职后的工龄合并计算。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工作的归侨职工退休时,男职工工龄满三十年,女职工工龄满二十五年的,退休金与原工资的差额,由所在单位补足。
在企业工作的归侨职工退休时,退休金的发放办法,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归侨、侨眷中请自费出境学习、讲学的,或者因经商出境的,其所在单位、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在办理手续期间,不得强令其辞职、退职或者退学:
归侨、侨眷申请自费出国留学,自获准离境之日起,在职职工可保留公职一年,在校学生可保留学籍一年。
归侨、侨眷自费出国留学的,免交培养费和免除服务期。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华侨、归侨祖墓给予保护。非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不得迁移。盗掘和毁坏华侨、归侨祖墓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惩处。
华侨修复祖墓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当地侨务部门或者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有权向侨务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控告,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归国华侨联合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受理机关对归侨、侨眷的申诉、控告,应当依法处理并及时答复当事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犯归侨、侨眷的政治权利和人身权利的;
(二)侵占或者损坏归侨、侨眷私有房屋和其他私有财产的;
(三)侵占或者损坏归侨、侨眷社会团体合法财产的;
(四)侵害华侨农场、林场合法权益的;
(五)侵害归侨、侨眷兴办的企业、事业合法权益的;
(六)侵占、冒领、克扣、摊派、滞付、非法冻结和没收侨汇的;
(七)停发、扣发、侵占或者挪用出境定居的归侨、侨眷的离休金、退休金、退职金的;
(八)侵害归侨、侨眷其他合法权益的。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及外籍华人居住在本省的眷属,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1993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