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县支行实施货币政策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4:4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央行县支行实施货币政策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央行县支行实施货币政策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央行县支行实施货币政策的调研报告

一、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原因分析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民银行县支行是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货币政策体系的“神经末梢”,处在上传基层经济金融信息,下达总行货币政策意图的关键部位,但由于近年来的一些改革措施不配套,使人民银行县支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效能受到

一定制约,给辖区内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原因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定位有偏差,导致实施效果弱化。毋须置疑,近年来,人民银行县支行针对辖内部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低、不良资产率高,经营效益差,金融风险存在隐患的现实,把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强调其任务就是强监管、防风险、保稳定。这种职责定位,客观上形成了人民银行县支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履行监管职责上,而未把货币政策职能摆上应有位置,抓紧抓实。思想上的偏差,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无力,本来一些对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大量具体的工作没有去做,更没有集中精力,系统、深刻地研究有效履行货币政策职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措施和办法,最终导致人民银行县支行没有真正发挥履行货币政策职能应有的作用,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是信贷管理欠科学,直接影响传导效果。目前,人民银行县支行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的信用传导渠道,但从实施效果看,这一渠道存在许多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传导效果。主要表现在,首先是贷款权限过分集中。1998年1月1日,人民银行取消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逐步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放贷,各商业银行均在系统内实行了“限额管理”,过度强调资金管理的统一性,贷款发放权上收现象较为严重,国有商业银行地(市)分行贷款规模受到严格限制,县(市)支行的贷款权几乎没有,从而使主要分布在各县市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大大缩小。同时由于贷款在商业银行上下级之间上报、研究、审批、反馈、发放的过程手续多,时间长,一笔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快则十天半月,慢则二三个月,企业普遍感到贷款不方便,贷款到位慢。使一些项目的资金需求不能及时保证,减弱了政策效果。其次是在信贷业务的管理上,商业银行普遍对企业实行贷款信用评级制度,企业只有达到较高的信用等级才能取得贷款,由于信用评定不尽科学,企业规模、经营实力等评定标准对广大中小企业资信评估不利,形成脱离现阶段企业实际情况的高门槛政策、使获得贷款支持的企业范围明显缩小。如工商银行将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AA、AA、A、A级以下等几种,只有在A级以上才在可能获得贷款,据调查,绛县2004年与工商银行有贷款关系的26户企业中,只有10户有贷款资格,仅占贷款户数的38,由此可见,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功能呈现日益萎缩的现状;第三是各银行在信贷政策的制定上不能突出自身特色。目前各商业银行在信贷政策的制定和具体执行中,竟相将资金重点投向辖区几个时下发展势头较好的大企业,不去下功夫研究潜在市场,贷款投向严重趋同,“垒大户”行为越演越重。这样一方面形成资金在企业间的分布不均,不利于开发潜在市场,培育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潜在的系统性信贷风险。第四是不对称的信贷激励约束机制导致信贷人员“不想贷”。在严厉追究信贷人员责任的同时,忽视对信贷人员的工作激励,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奖励措施,奖励工作出色的信贷人员,由于信贷人员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对称,不仅无法调动信贷人员信贷营销的积极性,反而挫伤了其积极性,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三是县域金融机构萎缩,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不健全,使信贷政策无法传导到位,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调整经营策略,贷款主要关注大企业大项目,有逐步淡出中小企业的迹象,由于县域金融机构减少,再加上邮政储蓄存款分流农村资金,尽管农村信用社加大对“三农”的服务和投入,终因其自身资产质量差,资金实力弱,想放贷愿放贷苦于资金不足,因而出现了对中小企业服务的真空地带。不仅限制了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大了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民贷款等问题的难度,从而使信贷政策无法传导到位。

四是政策措施不灵活,削弱了信贷政策实施效应。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的高度统一,缺乏灵活性,人民银行基层行难以结合实际实施有区别的货币政策,进行分层次调控,因而难以发挥对区域信贷结构调整作用。由于商业银行没有正确处理信贷政策的统一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性之间的关系,从而制约了信贷投入的增长。信贷政策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其制

定的依据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因此,信贷政策应具有区域性、系统性。但目前各商业银行在信贷政策的执行中,过分地强调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缺乏区域实施上的灵活性,不能针对因各地经济差异所形成的对金融需求的不同而实行灵活的政策措施,使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加剧,削弱了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其原因有二:首先是没有正确划分

企业大与小、强与弱的关系。目前各银行为增强赢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信贷业务策略方面,重点倾向于“大城市、大企业”,纷纷推行“扶优扶强”、“抓大放小”的经营战略,但是由于在不同地区、企业布局不可能均衡摆布,企业的规模也因产业特点的不同标准各不相同,且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形成规模还需要一个过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求“大”的原则下,机械性地选择贷款对象,使县域企业获得支持的可能性大打折扣;其次是没有正确处理产业政策限制与区域产业特点的关系。由于信贷政策在具体的产业投向、产品投向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可能与地方经济的实际情况不一致,使银行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弱化,尤其是一些以资源型传统产业为主的地区,在产业升级改造时,往往由于信贷政策的限制得不到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地区优化经济结构的进程,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得不到加强。

五是信用环境欠佳,制约货币政策的传导时效。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经济信用制度基础之上的,只有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才能为货币政策的有效畅通传导提供“优质的土壤”。然而目前的社会信用状况不容乐观,企业不讲信用,大量拖欠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加之借改制之际悬空、逃废金融债务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金融机构的惧贷心理,使银行心有余悸,严重挫伤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据调查,绛县县域经济发展中企业贷款不能满足的原因依次为:产品没有销路(80)、负债包袱重(67)、信用度低贷款逾期欠息(61)、经营亏损(53)、自有资金不足抵押担保不落实(42)。由此表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低,是难以引起银行贷款青睐的首要原因。其具体表现在,一是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多以农产品粗加工的传统产业为主,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无市场无销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缺乏竞争力,很难引起银行贷款的关注;二是产权改革不彻底。绛县中小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占52,私营企业20,股份制企业13,其他经济成分企业15,而国有集体企业大都采取租赁、承包经营方式,真正涉及企业最核心的产权改革并不多见。由于产权不明晰,产权主体缺位,企业法定代表人负盈不负亏,银行只能望而生畏,不敢下注;三是财务状况差。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自身积累,资产负债率高,历年亏损、人员、税费等历史包袱沉重,欠息欠税欠费的中小企业十分普遍,生产越多亏损越多,资本金及有效资产严重不足,导致贷款抵押担保难。

六是宏观调控的负面影响。2004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保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同时,经济运行中一些旧有的突出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又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新问题,货币信贷收缩中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流动资金偏紧。在金融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的同时,行政性信贷控制措施导致信贷投放结构与宏观调控的意图存在一定矛盾,货币供给量增速下降过猛,用于正常生产的短期流动贷款减少,用于投资的中长期贷款增加,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民间金融又趋活跃,资金体外循环增加。如果货币信贷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速和结构,将对2005年县域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对策

产生于改革进程中的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也唯有改革与发展才能得以较好地解决。其中,着眼于微观创新是解难的前提,着眼于落实创新是解难的关键。这就要求县级人民银行要努力当好建言献策的“参谋员”,疏通梗阻的“服务员”和抓好落实的“督导员”。具体地说,县级人民银行要在工作实践中需要做到“六个创新”。

(一)创新金融环境。地方政府要积极创造经济发展的环境,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一是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本着有利于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战略原则,坚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并重,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扶优扶强,积极培育、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实施资产重组联合,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为龙头,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带动辖区经济整体上较快发展。二是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整顿和规范社会信用,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促进金融业稳健运行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同银行、企业一起共同努力,尽快提升区域信用状况,营造良好的金融外部环境。要在全社会加强信用宣传教育、倡导诚实信用观念,营造一种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舆论环境,促进全社会信用观念的提高;要积极支持和配合金融部门坚决制止、制裁各种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债权,确保金融资产的安全运行;要开展区域内企业信用评价活动,使企业真正认识到只有良好的信用度才能取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重塑平等互利,恪守信用的银企关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区域性信用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降低银行放贷风险,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人民银行要继续加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确保信息录入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整合、挖掘系统数据资源,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贷款情况的分析,进一步提高系统应用水平;积极推进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扩大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范围,补充和完善信用中介机构的档案,探索信用中介机构管理制度,对社会征信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和规划,积极推进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二)创新督促检查。近年来,为支持扩大内需,人总行制定了《关于金融机构开办消费贷款的指导意见》、《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关于农村信用社开办小额信用贷款的指导意见》、《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信贷政策措施,同时为解决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中的一些问题,要求金融机构编制信贷资金营运计划、建立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合理确定贷款审批权限等,这些要求的实现,既离不开基层人行的组织协调和推动,也需要人行进行督促检查。为此人民银行要尽快建立金融监督检查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和完善行使金融监督检查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依法开展对金融机构、其他单位和个人有关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规范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行为,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水平。同时,应引导各金融机构彻底摒弃“大就是强”、“大就是好”、“抓大丢小”的信贷观念,增强经营货币的市场营销理念,树立“五好五不论”的信贷意识,即只要企业机制好,产品质量好,市场销路好,经营效益好、还贷付息信用好,不论性质、不论大小、不论归属、不论行业、不论城乡都积极予以信贷支持。通过大力组织协调和加强督促检查,切实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三)创新管理体制。商业银行要改进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建立政策统一、区别对待、效益优先、确保安全、责权一致的信贷资金管理方式。商业银行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和特点,制定和运用区域性信贷政策,促进信贷结构和经济结构升级,避免政策上的“一刀切”所形成的区域之间政策效应的不平衡。按照有效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调整授权制度,既要强化总行一级法人的经营体制,又要使下属分支机构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在授权的前提下作出灵活的应变,增强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强化信贷风险防范和约束机制的同时,更要建立和完善信贷投放的激励机制,实行贷款责任、权利与利益相一致,调动基层行和信贷人员的放贷积极性。人民银行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加强和改善金融调控,一是强化窗口指导。根据上级行的货币政策要求,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辖区经济发展的地方特色,制定货币信贷指导意见,明确贷款的重点支持对象,利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金融机构的劝告、引导,影响其放款的数量和方向;二是用足、用好手中掌握的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特别是要借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东风,重点支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并以此为杠杆,激发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三是搭建平台,通过举办银企座谈会、贷款供需洽谈会等多种形式,促进政、银、企的沟通,促进项目与资金的衔接,实现经济金融的同发展共繁荣。要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方法,突出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和所处的经济、信用环境的评价,即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效益性,又注意评估其资本实力和贷款方式的风险性,使信用等级评定能够动态客观地反映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要引导商业银行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对A级以上或能够提供有效担保的中小企业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授信额度。除项目贷款外,对提供低风险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各类信贷业务审批权可一直下放到基层行。要简化信贷审批环节,提高放贷效率,建立贷款“绿色通道”,大力推行贷款限时服务,对无故延期放贷者实行处罚。要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强化基层行营销贷款的职能,调动基层行对中小企业营销服务力度,着力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建立相关组织、制度保证和约束激励机制。

(四)创新协调机制。县级人民银行要进一步提高科学观察、分析和判断经济金融形势的能力,提高执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能力,提高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能力,提高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提高内部控制和管理能力,提高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能力,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确保信贷政策的贯彻落实,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综合经济部门、银监部门、各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建立由人民银行、银行监管部门、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季度经济金融运行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分析研究辖区经济金融运行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改进建议和措施;同时,也应了解当地政府对信贷的需求及建议,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信贷意见,统一政府、企业、银行的思想,针对重点行业贷款情况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局部性问题,进行跟踪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增强执行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提高“窗口指导”的有效性,以引导金融机构进行信贷结构调整为目标,及时向金融机构传递宏观政策意图,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着力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推动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管好用活支农再贷款,积极支持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支持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协调金融机构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和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五)创新调控手段。县级人民银行要根据上级行的货币政策要求,指导商业银行按照择优扶持、营销和管理并重的原则,根据中小企业所处地域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经济结构和投资环境,制定引导性较强的贷币信贷政策,包括中小企业的行业政策、地区政策、客户政策、利率政策、分类指导政策和风险控制政策,同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当好金融机构的“代言人”,不断为金融机构排忧解难,为其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人民银行再贴现与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比例挂钩,实行多贷多贴,其利率也可适当优惠。要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构建信贷集中投放风险预警机制,调控和引导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向投量。继续发挥信贷政策结构调节功能,切实落实有保有压。在企业经营机制尚不健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尚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鼓励和限制性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措施来贯彻落实有保有压是必要的。

(六)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改进金融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在支付结算方面,要大力提高银行卡发展水平,努力发展新的支付结算工具和手段,使支付行为更安全、更快捷;在会计结算方面,要确保资金清算汇划高效和安全,完善银行账户管理数据库,加强对账户开销户行为的审批监控,加强对支付结算法规的宣传,推广票据和信用工具的使用;在信贷征信业务方面,要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全国联网和异地业务数据报送为依托,加强对各家金融机构信贷登记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高要素登记准确率,为金融业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服务,为建设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服务。

总之,协调各方利益,切实疏通货币政策的传输渠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整体推进,才能达到提高实施货币政策效力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第二篇:央行近年货币政策分析报告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中国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自2013年6月开始实施操作。自此,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又增加了一项。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一、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等的业务活动即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按法律规定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其吸收存款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由于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存在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限制了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三、中央银行贷款:中央银行贷款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简称再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贷款的总量及利率,吞吐基础货币,促进实现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信贷投向。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的行为。在我国,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贴现总量及利率,明确再贴现票据选择,达到吞吐基础货币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发挥调整信贷结构的功能。

四、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

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 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 金支付的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

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五、常备借贷便利: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SLF)。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第三篇:人民银行澄城县支行实施货币政策的

人民银行澄城县支行实施货币政策的

调 研 报 告

一、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原因分析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民银行县支行是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货币政策体系的“神经末梢”,处在上传基层经济金融信息,下达总行货币政策意图的关键部位,但由于近年来的一些改革措施不配套,使人民银行县支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效能受到一定制约,给辖区内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原因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定位有偏差,导致实施效果弱化。毋须置疑,近年来,人民银行县支行针对辖内部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低、不良资产率高,经营效益差,金融风险存在隐患的现实,把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强调其任务就是强监管、防风险、保稳定。这种职责定位,客观上形成了人民银行县支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履行监管职责上,而未把货币政策职能摆上应有位置,抓紧抓实。思想上的偏差,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无力,本来一些对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大量具体的工作没有去做,更没有集中精力,系统、深刻地研究有效履行货币政策职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措施和办法,最终导致人民银行县支行没有真正发挥履行货币政策职能应有的作用,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是信贷管理欠科学,直接影响传导效果。目前,人民银行县支行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的信用传导渠道,但从实施效果看,这一渠道存在许多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传导效果。主要表现在,首先是贷款权限过分集中。1998年×月×日,人民银行取消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逐步推行资产

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放贷,各商业银行均在系统内实行了“限额管理”,过度强调资金管理的统一性,贷款发放权上收现象较为严重,国有商业银行地(市)分行贷款规模受到严格限制,县(市)支行的贷款权几乎没有,从而使主要分布在各县市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大大缩小。同时由于贷款在商业银行上下级之间上报、研究、审批、反馈、发放的过程手续多,时间长,一笔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快则十天半月,慢则二三个月,企业普遍感到贷款不方便,贷款到位慢。使一些项目的资金需求不能及时保证,减弱了政策效果。其次是在信贷业务的管理上,商业银行普遍对企业实行贷款信用评级制度,企业只有达到较高的信用等级才能取得贷款,由于信用评定不尽科学,企业规模、经营实力等评定标准对广大中小企业资信评估不利,形成脱离现阶段企业实际情况的高门槛政策、使获得贷款支持的企业范围明显缩小。如工商银行将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AA、AA、A、A级以下等几种,只有在A级以上才在可能获得贷款,据调查,绛县2004年与工商银行有贷款关系的×户企业中,只有×户有贷款资格,仅占贷款户数的×%,由此可见,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功能呈现日益萎缩的现状;第三是各银行在信贷政策的制定上不能突出自身特色。目前各商业银行在信贷政策的制定和具体执行中,竟相将资金重点投向辖区几个时下发展势头较好的大企业,不去下功夫研究潜在市场,贷款投向严重趋同,“垒大户”行为越演越重。这样一方面形成资金在企业间的分布不均,不利于开发潜在市场,培育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潜在的系统性信贷风险。第四是不对称的信贷激励约束机制导致信贷人员“不想贷”。在严厉追究信贷人员责任的同时,忽视对信贷人员的工作激励,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奖励措施,奖励工作出色的信贷人员,由于信贷人员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对称,不仅无法调动信贷人员信贷营销的积极性,反而挫伤了其积极性,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三是县域金融机构萎缩,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不健全,使信贷政策无法传导到位,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调整经营策略,贷款主要关注大企业大项目,有逐步淡出中小企业的迹象,由于县域金融机构减少,再加上邮政储蓄存款分流农村资金,尽管农村信用社加大对“三农”的服务和投入,终因其自身资产质量差,资金实力弱,想放贷愿放贷苦于资金不足,因而出现了对中小企业服务的真空地带。不仅限制了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大了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民贷款等问题的难度,从而使信贷政策无法传导到位。

四是政策措施不灵活,削弱了信贷政策实施效应。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的高度统一,缺乏灵活性,人民银行基层行难以结合实际实施有区别的货币政策,进行分层次调控,因而难以发挥对区域信贷结构调整作用。由于商业银行没有正确处理信贷政策的统一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性之间的关系,从而制约了信贷投入的增长。信贷政策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其制定的依据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因此,信贷政策应具有区域性、系统性。但目前各商业银行在信贷政策的执行中,过分地强调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缺乏区域实施上的灵活性,不能针对因各地经济差异所形成的对金融需求的不同而实行灵活的政策措施,使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加剧,削弱了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其原因有二:首先是没有正确划分企业大与小、强与弱的关系。目前各银行为增强赢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信贷业务策略方面,重点倾向于“大城市、大企业”,纷纷推行“扶优扶强”、“抓大放小”的经营战略,但是由于在不同地区、企业布局不可能均衡摆布,企业的规模也因产业特点的不同标准各不相同,且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形成规模还需要一个过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求“大”的原则下,机械性地选择贷款对象,使县域企业获得支持的可能性大打折扣;其次是没有正确处理产业政策限制与区域产业特点的关系。由于信贷政策在具体的产业投向、产品投向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可能与地方经济的实际情况不一致,使银行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弱化,尤其是一些以资源型传统产业为主的地区,在产业升级改造时,往往由于信贷政策的限制得不到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地区优化经济结构的进程,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得不到加强。

五是信用环境欠佳,制约货币政策的传导时效。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经济信用制度基础之上的,只有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才能为货币政策的有效畅通传导提供“优质的土壤”。然而目前的社会信用状况不容乐观,企业不讲信用,大量拖欠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加之借改制之际悬空、逃废金融债务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金融机构的惧贷心理,使银行心有余悸,严重挫伤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六是宏观调控的负面影响。2009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保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同时,经济运行中一些旧有的突出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又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新问题,货币信贷收缩中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流动资金偏紧。在金融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的同时,行政性信贷控制措施导致信贷投放结构与宏观调控的意图存在一定矛盾,货币供给量增速下降过猛,用于正常生产的短期流动贷款减少,用于投资的中长期贷款增加,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民间金融又趋活跃,资金体外循环增加。如果货币信贷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速和结构,将对2011年县域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对策

产生于改革进程中的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也唯有改革与发展才能得以较好地解决。其中,着眼于微观创新是解难的前提,着眼于落实创新是解难的关键。这

就要求县级人民银行要努力当好建言献策的“参谋员”,疏通梗阻的“服务员”和抓好落实的“督导员”。具体地说,县级人民银行要在工作实践中需要做到“六个创新”。

(一)创新金融环境。地方政府要积极创造经济发展的环境,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一是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本着有利于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战略原则,坚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并重,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扶优扶强,积极培育、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实施资产重组联合,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为龙头,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带动辖区经济整体上较快发展。二是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整顿和规范社会信用,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促进金融业稳健运行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同银行、企业一起共同努力,尽快提升区域信用状况,营造良好的金融外部环境。要在全社会加强信用宣传教育、倡导诚实信用观念,营造一种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舆论环境,促进全社会信用观念的提高;要积极支持和配合金融部门坚决制止、制裁各种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债权,确保金融资产的安全运行;要开展区域内企业信用评价活动,使企业真正认识到只有良好的信用度才能取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重塑平等互利,恪守信用的银企关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区域性信用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降低银行放贷风险,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人民银行要继续加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确保信息录入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整合、挖掘系统数据资源,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贷款情况的分析,进一步提高系统应用水平;积极推进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扩大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范围,补充和完善信用中介机构的档案,探索信用中介机构管理制度,对社会征信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和规划,积极推进社会信用环

境建设。

(二)创新督促检查。近年来,为支持扩大内需,人总行制定了《关于金融机构开办消费贷款的指导意见》、《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关于农村信用社开办小额信用贷款的指导意见》、《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信贷政策措施,同时为解决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中的一些问题,要求金融机构编制信贷资金营运计划、建立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合理确定贷款审批权限等,这些要求的实现,既离不开基层人行的组织协调和推动,也需要人行进行督促检查。为此人民银行要尽快建立金融监督检查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和完善行使金融监督检查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依法开展对金融机构、其他单位和个人有关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规范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行为,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水平。同时,应引导各金融机构彻底摒弃“大就是强”、“大就是好”、“抓大丢小”的信贷观念,增强经营货币的市场营销理念,树立“五好五不论”的信贷意识,即只要企业机制好,产品质量好,市场销路好,经营效益好、还贷付息信用好,不论性质、不论大小、不论归属、不论行业、不论城乡都积极予以信贷支持。通过大力组织协调和加强督促检查,切实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三)创新管理体制。商业银行要改进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建立政策统一、区别对待、效益优先、确保安全、责权一致的信贷资金管理方式。商业银行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和特点,制定和运用区域性信贷政策,促进信贷结构和经济结构升级,避免政策上的“一刀切”所形成的区域之间政策效应的不平衡。按照有效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调整授权制度,既要强化总行一级法人的经营体制,又要使下属分支机构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在授权的前提下作出灵活的应变,增强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强化信贷

风险防范和约束机制的同时,更要建立和完善信贷投放的激励机制,实行贷款责任、权利与利益相一致,调动基层行和信贷人员的放贷积极性。人民银行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加强和改善金融调控,一是强化窗口指导。根据上级行的货币政策要求,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辖区经济发展的地方特色,制定货币信贷指导意见,明确贷款的重点支持对象,利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金融机构的劝告、引导,影响其放款的数量和方向;二是用足、用好手中掌握的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特别是要借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东风,重点支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并以此为杠杆,激发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三是搭建平台,通过举办银企座谈会、贷款供需洽谈会等多种形式,促进政、银、企的沟通,促进项目与资金的衔接,实现经济金融的同发展共繁荣。要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方法,突出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和所处的经济、信用环境的评价,即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效益性,又注意评估其资本实力和贷款方式的风险性,使信用等级评定能够动态客观地反映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要引导商业银行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对A级以上或能够提供有效担保的中小企业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授信额度。除项目贷款外,对提供低风险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各类信贷业务审批权可一直下放到基层行。要简化信贷审批环节,提高放贷效率,建立贷款“绿色通道”,大力推行贷款限时服务,对无故延期放贷者实行处罚。要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强化基层行营销贷款的职能,调动基层行对中小企业营销服务力度,着力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建立相关组织、制度保证和约束激励机制。

(四)创新协调机制。县级人民银行要进一步提高科学观察、分析和判断经济金融形势的能力,提高执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能力,提高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

能力,提高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提高内部控制和管理能力,提高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能力,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确保信贷政策的贯彻落实,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综合经济部门、银监部门、各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建立由人民银行、银行监管部门、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季度经济金融运行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分析研究辖区经济金融运行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改进建议和措施;同时,也应了解当地政府对信贷的需求及建议,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信贷意见,统一政府、企业、银行的思想,针对重点行业贷款情况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局部性问题,进行跟踪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增强执行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提高“窗口指导”的有效性,以引导金融机构进行信贷结构调整为目标,及时向金融机构传递宏观政策意图,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着力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推动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管好用活支农再贷款,积极支持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支持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协调金融机构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和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五)创新调控手段。县级人民银行要根据上级行的货币政策要求,指导商业银行按照择优扶持、营销和管理并重的原则,根据中小企业所处地域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经济结构和投资环境,制定引导性较强的贷币信贷政策,包括中小企业的行业政策、地区政策、客户政策、利率政策、分类指导政策和风险控制政策,同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当好金融机构的“代言人”,不断为金融机构排忧解难,为其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人民银行再贴现与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比例挂钩,实行多贷多贴,其利率也可适当优惠。要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

制,构建信贷集中投放风险预警机制,调控和引导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向投量。继续发挥信贷政策结构调节功能,切实落实有保有压。在企业经营机制尚不健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尚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鼓励和限制性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措施来贯彻落实有保有压是必要的。

(六)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改进金融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在支付结算方面,要大力提高银行卡发展水平,努力发展新的支付结算工具和手段,使支付行为更安全、更快捷;在会计结算方面,要确保资金清算汇划高效和安全,完善银行账户管理数据库,加强对账户开销户行为的审批监控,加强对支付结算法规的宣传,推广票据和信用工具的使用;在信贷征信业务方面,要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全国联网和异地业务数据报送为依托,加强对各家金融机构信贷登记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高要素登记准确率,为金融业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服务,为建设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服务。

二O一一年六月十日

第四篇:分析2014年央行货币政策

分析2014年央行货币政策

“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金融创新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完善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调节好流动性总闸门,保持货币市场稳定。”央行昨日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同时提出,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做好各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下一阶段政策的表述是“合理运用„„”,而今年第一季度则更换为“灵活运用„„”。这一变化说明央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已经较去年第四季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阶段,既有结构调整的阵痛,也渐显调整和改革所激发的活力。”央行强调,综合增长潜力和动能等各方面因素看,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但也要看到,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仍有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突显,潜在风险需要高度关注,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

央行在报告中指出,下一阶段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定力,主动作为,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的关系,继续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通传导机制,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是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央行指出,要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引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着力降低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和“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融资成本。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费,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

三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继续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和交易,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

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鼓励创新,丰富债券市场产品和层次。

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当前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发展迅速,与传统金融互相补充和融合,有利于促进竞争、发展普惠金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创新过程中也存在监管套利、增大市场流动性风险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和制度,促进公平竞争,加强行业自律,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六是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央行在2013年的最后一天对外公布了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的主要内容。不出所料,此次会议与李克强总理近日在天津调研时的口径保持高度一致。

例会提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

例会强调,寓改革于调控之中,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例会还指出,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保持适度流动性

随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新年致辞中说,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着力提高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与此前201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述有所差异,本次会议将下一阶段流动性管理工作的内容定调为“保持适度流动性”,而此前的表述为“加强流动性总闸门的调节作用,引导货币信贷就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市场人士对此解读称,考虑到2013年流动性紧张事件,以及美国退出QE政策可能对中国产生的溢出效应,更重要的是,2014年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等综合因素,2014年保持适度流动性更有利于货币政策效率的实现、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实体经济的持续复苏。

目前来看,尽管2013年初设定的M2增速目标为13%,但从实际执行出发,预计2013年全年M2增速将在14%左右。

社科院此前发布报告预计,2014年的货币供应量M2将保持在14%的水平,与2013年持平。但也有分析人士预期,2014年的M2可能仍与2013年13%的目标持平。看似只相差一个百分点,实则代表了货币政策未来松与紧的取向。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称,为体现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预计2014年M2增速仍将保持在13%。同时,货币市场利率波动较大仍会是货币市场的特征。

另外,随着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我国央行也可能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要“保持调控定力,坚持底线思维”,提出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而这也成为央行2014年推进金融改革的主要原则。

当前,金融领域正在推进的改革内容有很多,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重点和难点。

从放开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到逐步放开存款利率下限及放开上限至110%,政策的每一步推进都与当时的实体经济需求和总体宏观调控政策密切相关。

--刘良勇 徐涛涛

第五篇:央行定调2014年货币政策

央行定调2014年货币政策

17日召开的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工作会议给市场指明了今年货币政策的明确思路——货币信贷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主要体现为“总量稳定”,“进”主要体现为“结构优化”。

具体来说,要加强和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保持适度流动性,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调节作用,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要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有针对性地引导金融机构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支持小微企业、“三农”以及信贷政策支持的其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另一方面则是坚持改革创新。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货币政策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根据需要创新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下载央行县支行实施货币政策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央行县支行实施货币政策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5篇)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一、简要介绍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condu......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研报告

    关于中国人民银行 货币政策的调研报告 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存在广泛的争论。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可以预期到货币政策的变动从而改变其行为,导致货币政策的失效,即"卢卡斯批......

    2002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大事记大全

    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字号 大 中 小 文章来源:沟通交流 2014-02-28 17:27:09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启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

    浅析央行货币政策新工具PSL

    浅析央行货币政策新工具PSL 抵押补充贷款(PSL,即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缩写),PSL作为一种新的储备政策工具,有两层含义,首先量的层面,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其次价的......

    历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名单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调整3名学者当选委员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3月14日 20:35 新浪财经 钱颖一。51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199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

    8.15(新) 央行发布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陈湛匀教授 央行发布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在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央行发布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表演说......

    央行发布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央行发布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二○○九年第二季度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09年8月5日 内容摘要 2009年上半年,在应对国际金融......

    2003-2011年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使用

    2003年初,经济增长较快,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能源交通等瓶颈(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制约,物价上涨压力加大,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9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