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建成【2010】14号

时间:2019-05-12 14:0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建成【2010】14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建成【2010】14号》。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建成【2010】14号

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

建城[2010]14号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委、市政市容委、建设局、规划局、房地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采暖每年消耗煤炭1.5亿多吨标煤,占北方地区建筑能耗50%以上,大大高于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水平,浪费严重。为贯彻执行《节约能源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进一步深化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推进供热计量改革,促进建筑节能,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推进供热计量改革要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各地应将供热计量改革作为推进本地区节能减排的重点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工作目标,落实具体任务和实施计划,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

坚持供热单位实施主体的原则。供热单位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地方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工作。

坚持同步推进的原则。新建建筑工程建设与供热计量装置安装同步,既有居住建筑供热分户计量改造与节能改造同步,供热计量装置安装与供热计量收费同步。

二、工作任务

(一)大力推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从2010年开始,北方采暖地区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取消以面积计价收费方式,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方式。用两年时间,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并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十二五”期间北方采暖地区地级以上城市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实现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依据《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按照供热计量工作实施进度同步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出台的供热价格政策要有利于鼓励和促进按用热量计价收费。为调动用户行为节能的积极性,可将两部制热价中按面积收取的基本热价比例暂按30%执行。

(二)完善新建建筑供热计量的监管机制。切实加强新建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验收和销售等环节落实建筑节能标准和供热计量装置安装的监管,保证新建建筑达到建筑节能标准和分户计量收费的要求。

(三)保质保量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要将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与老旧小区环境改造通盘考虑,进行综合改造。对已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项目要及时组织验收。发挥国家奖励资金的引导作用,制定地方激励政策,调动供热单位、产权单位、居民个人以及其他投资主体的积极性,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创新资金投入方式,精心组织实施,保质保量完成《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中规定的1.5亿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

(四)强化供热单位计量收费实施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制定供热单位选型、购置、维护管理供热计量器具的实施细则。符合供热计量条件的建筑,供热单位必须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并负责供热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

(五)建立健全供热计量技术体系。依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等国家现行标准,因地制宜地选择供热计量方式,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供热

计量材料设备技术要求,建立完善的地方供热计量设计、施工质量、验收、供热计量器具维护管理等技术标准体系。

(六)加强供热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内的供热计量器具生产企业的计量监督检查,建立企业监管档案,依法强化供热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和制造许可监管,严厉查处无证生产、不按产品标准和已批准的型式进行生产以及将不合格产品出厂销售的行为。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法组织开展供热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查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要依法进行处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快完善供热计量器具检定装置建设,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做好支持和配合工作。计量检定机构要依法做好供热计量器具首次及后续检定工作,严禁不具备供热计量器具检定资格的机构从事供热计量器具检定工作。对于具备条件的地区,居民用供热计量器具的检定费用由同级财政保障,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收费标准从低核定。不得向居民用户收取供热计量器具的检定费用。供热计量器具生产单位及使用单位要依法履行相关义务。

(七)进一步加大供热系统节能管理。各地要支持供热管网、热源节能改造,降低能耗,实行供热系统计量管理。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依据《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制定供热系统能耗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建立节能监督机制,强化供热系统节能管理。在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供热系统和建筑能耗统计试点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机制,统一协调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地要依据《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供热计量工作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编制供热计量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供热计量工作实施方案。没有完成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改革工作的,要尽快完成,并与建立个人热费账户相结合,实行用户信息化管理。

(二)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城市政府要将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主要领导是供热计量改革第一责任人。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建立供热计量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将供热计量改革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及负责人考核评价内容,并作为对供热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的最主要的内容。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供热计量工程质量实施专项检查,并将供热计量改革工作情况纳入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的重点,检查结果抄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

(三)进一步明确奖惩制度。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新建建筑,不得出具竣工合格验收报告,不得销售或者使用。国家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向供热计量改造倾斜。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同步实施供热分户计量改造的,不得通过验收,不得拨付中央财政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

凡是住宅供热计量收费面积占集中供热总面积的比例低于25%的城市,不受理其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等;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城市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提出否定的意见。对已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应限期达标,住房城乡建设部将进行督办。凡是不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的民用建筑工程项目,不得受理其参加“鲁班奖”等奖项的评选。

(四)切实做好供热保障工作。各地要加强舆论引导,正确处理好供热计量改革与供热保障的关系,争取广大群众对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及时稳妥地解决供热计量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要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举报和投诉,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处理并反馈结果。要特别关心解决好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冬季采暖问题,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供热计

量改革的成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第二篇:区县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意见

区县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X〕X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县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省、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我县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放宽户口迁移政策。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基本县情,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按照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不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三)发展目标。在X年X月X日全县统一实行户籍制度“一元化”管理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和城镇化建设规划目标,进一步放宽户口迁移落户政策,到X年,实现累计X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X%。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新型户籍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二、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创新人口管理

(四)全面放开全县落户限制。在县城区及其他建制镇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包括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一是有合法产权住所;二是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连续居住半年以上;三是合法就业的人员。

(五)来X投资、经商、各类专家人才,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均可申请迁入户口。

(六)创新人口管理

X.完善居住证制度。认真贯彻落实《X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X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建立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落实入户调查制度,准确掌握流动人口的动态信息,按照“谁招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招租人和用工单位的管理责任,着力提高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水平。按照权责对等、科学合理、渐次发展的原则,以居住证为载体,健全完善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逐步拓展流动人口在居住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保障流动人口享有与居住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解决不能或不愿在城镇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公共服务,使流动人口共建共享居住地改革发展成果。

X.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加强和完善人口统计调查,全面、准确掌握人口规模、人员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按照中省市要求,在健全全县人口、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计、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

X.设立集体户地址。设立以社区、居民小区为单位的集体户,建立社区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密切配合及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政府职能向社区延伸,推进“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社区,创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站的作用,及时将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区服务管理。采取在社区、居民小区设立集体户地址的方式,为既无自主产权住房,又无法在实际居住地址落户的迁入人员解决落户地址问题。

X.严密户口登记管理。公安机关要加强和完善户口登记制度建设,办理户口实行责任终身追究制。严密户口登记管理,严肃法纪,杜绝违法违规办理户口,确保公民户口登记准确性、唯一性和权威性,做好户籍制度管理基础性工作。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建设“三个X”为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求,坚持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大力推进我县城镇化建设、移民搬迁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完善移民新村和社区配套设施。加大小城镇在教育、卫计、养老、交通、商业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建设美丽城镇、适居城镇、文化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促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引导农村居民转变旧的生活方式。

四、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八)完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原有权益处置机制。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移民搬迁和村组撤并安置用地确权登记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享有的合法财产权利,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为依据,户口登记不作为享有集体收益分配权的依据,户口迁移与集体利益收益分配无关。现阶段,鼓励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但不得以退出“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九)完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机制。把进城农村居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鼓励农民工及早在城镇参保并连续参保,实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参加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并享受相应待遇。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单位就业的随同单位继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灵活就业的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现行政策规定缴费并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积极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合理规划并不断调整社区卫生计生服务机构的布局,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疾病防控范围;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到

X年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标准量化调整机制,制定全县相对统一的社会救助标准;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规范救助范围和流程,覆盖所有遭遇突发性、临时性困难或其他特殊困难而导致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家庭。

(十)完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保障机制。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面向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深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一网两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完善扶持创业措施,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自主创业进城落户,创业资金不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对象条件,可按规定申请小额贷款。

(十一)完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接受教育保障机制。把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免除其学杂费。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陕参加升学考试方案的通知》要求。就近学区学位已满时,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将新增学生调剂到相邻或有空缺学位的学区。在流入地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及录取按照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人社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陕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施细则》)执行。继续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十二)完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机制。进城落户农民住房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保障住房需求。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住房保障政策,对自愿退出宅基地并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同等情况下可优先安排承租公共租赁房。

(十三)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保障机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依据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的支出责任,确保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公共服务保障到位。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公共服务由接收地财政负责保障,上级财政在测算转移支付时作为因素予以考虑。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基层可用财力水平。

五、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涉及广大转移人口的切身利益。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规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全省、全市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抓好我县有关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的落实。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严肃查处违反户籍登记制度和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件,确保我县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十五)协调统筹推进,完善配套政策。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本单位现有的政策制度,凡与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不相符的各类政策规定,要抓紧进行修改完善,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性质上的各类政策规定,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等制度。

(十六)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宣传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相关内容和具体实施办法,准确解读户籍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及相关配套政策。大力宣传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保障权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回应群众关切,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营造全社会支持改革、理解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确保户籍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双招双引”工作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双招双引”工作意见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x办发[2019]号)等工作要求,为完成全市农业新增投入的目标任务,现就进一步推进农业“双招双引”提出如下工作意见。一、总体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产业兴旺发展目标,继续开展“双招双引年、品质服务年”活动,加快以农业“大好高”项目的谋划、招引、建设来推动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农业先进技术模式、创新人才和现代农业设施、加工设备项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积极引进相关主体,打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生态教育精品点和精品线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19年,以xx农业经济开发区、长安国际花卉产业园为招商主平台,全市完成农业“双招双引”签约项目16个以上,合同金额8亿元以上;

项目实际新增投入金额2亿元以上。二、工作措施(一)突出重点,实行精准招商。各镇(街道)要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围绕重点产业及与二三产结合的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开展招商。其中长安、许村重点围绕花卉园艺、蔬菜产业招商,黄湾、袁花、马桥重点围绕瓜蔬、水果、食用菌产业招商,黄湾、丁桥重点围绕休闲观光农业进行招商,海昌重点围绕粮食种子种苗工程、现代种植业开展招商;

其他各镇(街道)根据各自产业特点选定1-2个重点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各镇(街道)要把具有引领性、标志性、投资强度大的项目作为农业“双招双引”的重中之重,做大做强各自的特色主导产业。(二)立足实际,挖掘招商优势。一是编制招商项目,各镇(街道)要结合产业定位、地域交通、流转土地等自身资源,根据市场需求整合编制优质农业招商项目,并进行广泛宣传。二是是深入推进招商主平台建设,加快xx农业经济开发区和长安国际花卉产业园建设,为引进“大好高”农业项目创造有利条件。其中长安国际花卉产业园应重点引进外资进驻我市。三是结合土地全域整治工作,加强土地流转服务,鼓励土地整村流转,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要素资本化运作。四是加强以商引商,充分发挥已入驻客商、返乡客商的人脉和资源优势,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客商投资信息,提高招商成功率。(三)拓宽思路,创新招商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农业招商活动,吸引更多客商前来考察投资。利用世界花园大会、农业招商推介会和各类专题招商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做好农业招商项目推介;

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休闲农业以及其它涉农展会,加强与市外参展企业和客商的联系;

主动对接,通过拜访、邀请等形式,向意向客商展示农业投资成功项目、优质招商项目等,加强意向主体交流,全方位捕捉招商信息。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中介组织、产业协会等开展招商,充分发挥中介招商、顾问招商、“互联网+”招商积极作用,实现精准招商。(四)聚力人才,加强招才引智。落实我市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参加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开辟与高等院校、市内外农业专家的交流和联系新渠道,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投身我市农业经济建设,提高我市农业企业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进一步加强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对接,利用“长三角乡村振兴服务团”等智力优势,吸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专利)转化项目落地,带动优秀农业人才为我市服务。积极培育本土农业专业人才,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年轻村干部等投入现代农业建设。(五)完善机制,优化招商服务。进一步提升引进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对项目实行专人跟踪、专人服务,促进项目落地,提高建设质量。一是充分利用政策资源,结合我市招商引资政策,运用好省、市有关农业扶持政策等,做好项目申报、立项、资金兑现等工作。二是做好项目服务。继续规范项目引进、规划、审批等各阶段的流程,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简化项目办理程序。对于有意向投资的客商,在了解需求后要主动联系,协助解决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对于已落地项目,要加强后续管理和服务。三是针对重大农业招商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制度和“一站式”审批,确保项目留得住、落得地。三、工作保障(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市农业农村局负责指导推进全市农业“双招双引”工作;

各镇(街道)要切实担负起农业“双招双引”工作的主体责任和具体责任,统筹所在行政区域内农业“双招双引”工作,把农业“双招双引”列入议事日程,做到早部署、早谋划、早落实,定期研究工作,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农业“双招双引”实绩。(二)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各镇街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理念,为农业“双招双引”营造良好环境。要进一步结合实际,用足用好及细化优惠政策,及时研究解决农业“双招双引”中的问题,推动项目快落地、早开工、见实效。要经常主动了解企业和生产经营情况,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各方面实际困难,增强投资者信心,推进有效投资及农业重大项目建设。(三)进一步强化督查跟踪。全市建立年初建账、月度报账、季度对账、年底交账的工作推进机制。各镇街每月要对农业“双招双引”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将工作动态及相关统计表(见附表)于每月10日前报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农村局每季度对工作情况进行通报,营造全市比学赶超农业招商氛围,确保工作进度和成效。农业“双招双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列入2019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考核内容。相关上报材料请送市农业农村局产业科。联系人:,联系电话:。xx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2019年4月12日印发

第四篇:进一步加强老年工作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

川府发〔2007〕19号二○○七年三月十九日

我省老龄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老服务设施建设、老龄工作组织建设、道德建设、舆论宣传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切实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开创我省老龄工作新局面,现就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新时期老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5年,我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126万人,占总人口的12.87%,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115万人。老龄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是我省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点。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赡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完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对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强化老龄工作意识,积极解决当前老年人的养老、医疗、服务等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广大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真正体验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加快公共老年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为适应老龄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努力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

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适合省情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增加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加快提高统筹层次,完善市(州)级统筹。从法制上规范和防范养老保障风险,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为重点,努力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积极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力争在3年内将城镇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将城市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做到应保尽保。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继续发挥土地养老保障作用,积极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衔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着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完善供养制度,提高供养标准,拓宽服务范围,坚持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率。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标准。重点解决好农村残疾老人、高龄老人、贫困老人的疾病负担问题。稳步推进农村部分计划生育老年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坚持和完善高龄老人长寿补助制度,逐步提高百岁以上老年人的长寿补贴金标准。

三、建立健全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救助能力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让医疗保险制度能够惠及老年人。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确保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全省农

村居民的总体目标。各级地方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做好农村贫困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大病救治的补助工作。切实加强离休干部医疗保障工作,完善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医疗机构应采取继续教育等措施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救助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及时主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种服务。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四、加快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对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和改建一批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老年活动场所和社会福利设施。2010年,大中城市和县(市、区)要新建或改(扩)建1至2所老年活动中心,平原地区、丘陵地区乡镇、街道应建立老年活动室,盆地周围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镇要力争建立老年活动室,鼓励、帮助村(社区)建立老年活动站。农村老年人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应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统筹安排解决。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紧急救援、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的综合性服务网络。在大中城市试点建设“爱心护理院”,逐步实现90%以上大中城市和县(市、区)城区建立1所以城乡养老为重点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目标。鼓励支持乡镇街道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代养、寄养老年人的综合服务场所。根据社会需要和老年人自愿的原则,引导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专业技术人员和老干部、老专家从事关心教育下一代、科技开发、信息服务以及维护社会治安、参与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着力加强乡镇中心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开展自费代养业务,扩大服务范围。在老年福利设施的资金和项目安排上重点向农村倾斜。

积极推进老年服务社会化,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推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服务产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金融、理财、保险等其他服务项目。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老龄事业发展,力争2010年末,大中城市和老年人口较多的县(市、区)建设1所示范性老年公寓。

五、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加强《老年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自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意识。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诈骗、伤害、遗弃、虐待老年人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取缔和打击损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邪教组织和愚昧迷信活动。“十一五”期间,各级人民政府要适当安排资金用于老年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组织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老年法律援助工作。建立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完善老年人法律援助网络体系,抓好社区、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保证老年人获得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司法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要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保障。对拒绝赡养或虐待父母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认真制定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加强监督检查。老年人进入旅游景点、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时要继续落实好门票减免优惠政策。公交客运部门要为老年人乘车提供方便。依法规范老年人的社会集资行为,农村老年人在承担筹资筹劳方面要酌情给予照顾。各级人民政府在实行百岁及百岁以上老人人均每月不低于100元长寿补贴金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为9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寿生活补贴制度。研究制定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座城市公交车、城乡贫困家庭老年人去世的丧葬殡仪服务费用减免的政策。要将贫困纯老

年人(户)优先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贫困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学校)学习,学费应予减免。

六、积极推进老年文教体育事业发展,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各级文化体育部门要把老年教育、文化和体育纳入部门发展规划。努力加大老年教育投入,加强现有老年大学(学校)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老年文化和体育事业,兴办各类老年学校。尚未建立老年大学的市(州)和县(市、区),“十一五”期间应兴办1所老年大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办老年学校,力争2010年末全省老年学校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00所。加强对老年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把老年教育与老年人脱贫致富、维护权益、破除迷信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老年文化市场,倡导基层文化的创新发展,创作优秀的老年题材作品。建立健全基层老年文化体育组织,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基层老年文体活动。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积极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加强道德和法制建设,强化全民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意识

坚持集中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相结合,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通过开办老年专栏、开设老年节目、办好老年刊物和街头板报、组织文艺演出、开展“敬老宣传月(周)”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全社会充分了解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家庭、社会和单位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积极开展社会互助,倡导扶老助困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积极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及时宣传敬老先进典型,营造生活上关心老年人、精神上慰藉老年人、权益上维护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八、加强老龄工作组织建设,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

县级以上老龄工作委员会是本级政府主管老龄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老龄事业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老龄办作为民政部门代管机构和老龄委的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参谋助手作用。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老龄办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抓好工作落实。老年人口较多、工作任务较重的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服务工作。对从事老龄工作的干部队伍要积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有计划地做好老年群众组织负责人的能力培训工作,强化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

九、明确任务,齐抓共管,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

老龄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老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老龄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快建立老龄事业发展经费投入自然增长机制,保障老龄事业发展经费和必要的工作经费。通过开展创建敬老模范县(市、区)、敬老模范乡(镇、街道)、敬老模范村(社区)和老龄工作先进单位这个载体,进一步明确老龄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老龄工作责任制,做到任务分工到部门,经费落实到项目。涉及老龄工作的部门要把老龄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规划,及时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并督促抓好落实。省级部门对省级财政用于发展老龄事业的经费要足额使用,不得另作他用。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将公共老年服务设施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推进老龄事业与其他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确保老年人与其他社会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意见

市供销社党委

关于加强社属各单位工会工作的意见

社属各单位党委(党总支):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市供销社系统工会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调动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市供销社系统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全系统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结合市供销社系统实际,就加强工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和完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

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保证。社属各单位党委(党总支)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社属各单位党委(党总支)要有一位负责同志分管工会工作。要把工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针对一些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党委(党总支)每半年至少听取一次工会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工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社属各单位党政领导要支持工会依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会工作新局面。市社党委在考核社属各单位工作时,将把工会工作列入 1

考核内容。各单位要按照工会章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配备好工会干部。工会主席的人选,由市社党委同上级工会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提名推荐。届中变动工会主席需经各单位工会委员会讨论,并征得上级党委和工会的同意。

要加强各单位基层工会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要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热爱工会工作,具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管理能力强,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敢于为群众说话办事,热心为职工服务的同志担任工会干部,要把工会干部纳入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之中。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训。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工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列为主要培训内容。

要重视发挥工会的参与作用,支持工会参与重大改革方案的制定,协调工会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时,应吸收同级工会负责人参加。工会负责人也应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准确地反映职工的意见,并做好信息沟通和群众中的宣传工作。

各单位应按照《工会法》等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向工会拨缴经费,并根据工会各项活动的需要提供场地、设施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各单位工会要及时将工作计划、工会活动方案和上级工会指示精神向同级党政请示、汇报,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主动争取行政的支持。工会要尊重和支持行政负责人依法行政,维护行政领导行使正确的决策权,教育职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动员、组织职工努力完成本单位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建立健全工会工作新机制,全面履行工会四项基本职能各单位工会要全面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努力创新工作机制。要了解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积极探索工会工作新的载体、途径和方法。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各单位工会要做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维护市供销社系统整体利益相统一,及时反映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呼声,敢于和善于维护职工经济、劳动和健康权益,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工会要主动协助党政做好协调工作,引导职工自觉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努力为职工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引导职工支持并共同促进市供销社各项事业的发展。工会要围绕市供销社中心工作,协助党政抓好职工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引导职工在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的同时,开展创建“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机关活动。工会要把加强对职工的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为重要职责。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价值观,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各单位工会坚持为职工办实事,热心为职工排忧解难,使“送温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要适时开展各类健康文体活动,增强职工身体素质。要支持女职工委员会的工作,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

益,并根据女职工的特点开展工作,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家庭文明建设。

三、坚持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

职工代表大会是社属各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手段。社属各单位要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各单位工会作为职代会的常设工作机构,在各单位党委(党总支)领导下承办职代会的日常工作。要充分发挥其在职代会闭会期间讨论处理重大问题和检查督促作用。充分保证职工对各单位改革方案、发展规划、重要规章制度以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审议权和对各单位领导班子的民主评议监督权,认真落实职代会代表提案。凡企业重大改革、改制、经营决策,不经职代会审议不能实施;凡企业收入分配、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不能执行。

要坚持和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各单位党政班子要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上认识厂务公开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工会在厂务公开中的作用,积极、主动地推进厂务公开工作。各单位工会要找准位臵,发挥特色,自始至终参与厂务公开的全过程,积极配合党政做好厂务公开工作。

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工作水平

各单位工会要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训,要加强学习党的工会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全局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热心为职工服务的工会干部队伍。

各单位工会要认真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要严格财经纪律,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工会经费的使用要接受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上级工会的审计和监督。

各单位党组织可根据以上意见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下载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建成【2010】14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建成【2010】14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意见 开学近两个月,学生中各种苗头开始冒头,安全警惕性有所放松,安全形势严峻,具体表现为: 1、学生方面: (1)高一学生开始混熟,学生间的矛盾呈激化态势 (2)早恋......

    关于进一步推进“六项改革”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六项改革”的意见 根据地委和县纪委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干部人事、司法、财税管理、政府投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改革;据此,我们要着手建立机构,积极......

    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意见(大全)

    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意见 全*社区矫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按照**记和**厅长对司法行政工作做出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司法局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理清工作思......

    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意见

    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意见 各社区党支部: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增强党在社区工作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保证和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现......

    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工作意见

    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的意见为了贯彻落实《xx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3号)及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xx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

    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意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意见明委办发[2005]10号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好范文版权所有为进一步推动我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镇殡葬改革成果,倡导文明丧葬新风,节约土地资源,落实殡葬惠民政策,镇党委、政府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河南省......

    为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步伐

    为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步伐,全面完成医改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2]33号)、《永宁县人民政府关于的通知》(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