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及表现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及表现
所谓信仰,是指人们所认定的对某种具有最高价值的理论、思想、学说、观念等高度信服、敬仰、向往和追求,并作为自身终极价值的追求。信仰危机是指对某种具有最高价值的对象不再信仰,不再成为终极价值的追求。信仰危机并不是指信仰的完全丧失,而是对原有良好稳定的信仰产生困惑、迷茫、怀疑甚至崩溃,没有明确的信仰与追求。总起来说,大部分大学生具有热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情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但有一部分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表示怀疑否定,出现思想多元化倾向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仰的多样性
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涌现,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各种理论相互交织碰撞,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再是大学生唯一信仰追求,政治信仰生活呈现多元化趋势,西方的实用主义、存在主义、自由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在大学校园里各占有一定的市场,大学生们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日趋明朗。大学生们对西方思想观点缺乏理性分析,凭感觉的、表面化的、缺乏科学内涵的追逐潮流,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麻烦,就会心理承受力极小,失去理智。
(二)信仰的世俗性和功利性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由于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冲击,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奉献主义等意识日趋淡薄。他们往往向利己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取向攀附,不谈贡献,讲索取,不谈理想,讲现实。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中,这类大学生处处显示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金钱重于感情的一面,缺乏集体荣誉感,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为了一己私利,做出有损他人、集体、国家利益的行为。
(三)信仰的非理性和非科学性
非理性主义、非科学主义思想影响了当代一部分大学生的信仰选择,他们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极力维护传统的或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相信伪科学,沉迷于封建思想、迷信中不能自拔。恐惧社会变化发展,厌恶新鲜事物。不能理性科学看待分析社会原有的或自身已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及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贪恋旧思想旧风气,难以融入新时代的文明进步的大社会环境中,往往跟不上时代步伐,畏畏缩缩,一旦在实际生活中受挫,转向神灵庇护,迷失前进的方向。
总之,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群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他们对于社会主义道路持怀疑态度,搞不清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本质区别,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如同两个支流,最终汇集溶合。对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认识不足或认识错误,甚至放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二、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不是偶然的,影响其信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复杂多变的宏观社会原因,又有不够理想的高校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等微观环境原因。
(一)宏观社会原因
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体制建设不断完善和社会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体系内部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大学生信仰产生了重要影响。
1.政治上,腐败现象成为大学生信仰的障碍,部分党员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滋生了严重的腐败行为,损坏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伟大形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甚至放弃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美好事业的向往与追求。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政治和民主文化体制改革滞后,弊端日益凸显,致使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降低,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怀疑乃至丧失对社会主义信念。
2.经济上,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使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动摇。改革开放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调动了企业和个人等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对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牵动作用。但也有不少人乘隙发不义之财,成为暴发户,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加之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职工下岗失业,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出
现,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认识出现怀疑、困惑和冲突,削弱了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3.思想文化上,封建思想残余以新型式出现,迎合了长期处于焦虑、困惑、迷茫甚至对社会主义绝望放弃的大学生心理寄托的需要;市场经济中泛滥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影响,致使大学生的人生定位庸俗化、功利化;网络中不健康,不科学、甚至反动的信息日趋充斥着大学生的头脑,导致大学生信仰游离化、信仰对象混乱。
(二)高校教育原因
高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信仰的主要阵地。二十多年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适合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大多数学生的信仰是健康上进的,同时高校思想教育存在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方式单一古板,偏重理论阐述,照本宣科,以灌输为主,忽视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敏锐,自主意识强的特点,遏制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主动性,加上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教学不能很好的结合,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思路,不能很好理解吸收所学内容甚至不知道老师讲了些什么。
2.教学内容乏味,理论脱离了实际,缺乏创新,理论建设没能积极吸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未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突出表现在内容过多重复致使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3.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缺乏亲和感。信仰教育的目标未能从学生实际的切身利益出发,未能满足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并缺乏层次性,忽视了学生思想水平的差异性和认知能力,按统一的高标准来要求学生,缺乏亲和感,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偏离了共产主义理论的正确理解。
(三)家庭教育原因
家庭教育以特殊的家风、家庭关系和家庭文化氛围对个体往往通过自上而下的榜样示范来实现教化,因而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信仰形成的影响是持久不断的、“潜移默化”的。尽管大学生进入特定的年龄和学习环境后,他们开始接触并体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其独立思维日益增强,与家庭的关系变得松弛一些,但由于父母子女之间那种割不断的亲情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环境等特殊因素,加上我国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各种费用基本上由父母承担,经济自立能力差,不可能较短时间摆脱在家庭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基本价值观念。家庭教育中,子女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父母的生活习性,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力非常强,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价值观念可能与他们在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中获得的价值观念一致或冲突,对加强他们的主流信仰起了积极或是消极作用。很多大学生的金钱至上思想、宗教信仰,个人本位思想都来自家庭的感染,甚至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可见,家庭教育的误导也是导致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重要原因。
三、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信仰重建的策略
影响大学生信仰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决定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复杂性。面对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信仰危机,重建大学生信仰的对策,应从帮助大学生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着手,从个人、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净化社会环境
1.党要加强自身执政能力,总结拒腐防变的丰富经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党风建设和搞好反腐倡廉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树立党的光辉形象,以赢得广大学生对党的信任与支持。
2.完善经济体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密切关注,并及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尤其是要把防止两极分化现象作为最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完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社会保障制度,迅速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让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彰显的优越性,即使在经济改革前进的道路中暂时出现了阻碍挫折,也不会动摇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更不会放弃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追求。
3.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肃清封建残余思想,冲破宗教迷信枷锁,抵制各种社会思潮的消极冲击,制止各种文化事业的不良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等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塑造美好精神,形
成高尚的道德,树立优良风尚,为学校开展信仰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建立一支高素质、高修养并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生榜样,是他们前进的引路人。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教导学生怎样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教师应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不被市场经济洪流中的腐朽的东西所迷惑。能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深刻的洞察力,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各种现象结合进行剖析,耐心帮助学生答疑解难。并以身作则,用自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感染学生。
2.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对学生进行主导型价值观教育,并注重信仰的多样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动力。”强调了我国信仰鲜明的方向性。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时代的要求。高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科学引导学生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把握共产主义的规律,以及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意义,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同时必须承认现实呈现价值观多元化,要有宽容的态度,在主导价值观占绝对优势下允许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科学的批判的分析,防止学生盲目追潮热,信仰游离化等。
3.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创新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在教育工作中理论实际相结合。教育工作者进行信仰教育时,要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以公平、客观、理性的态度,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向他们传输渗透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现实和理想的统一,防止学生信仰空洞化和信仰世俗化,防止学生对信仰教育产生反感甚至逆反心理。
同时信仰不仅是一种精神活动,还具有能动的实践性,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体会信仰的真理,提高他们实际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抵御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营造利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家庭氛围
1.积极倡导健康的婚恋观,避免家庭的不稳定、不和谐以及单亲家庭给子女造成的心理扭曲,努力维系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温馨、和睦、民主的家庭,注重对子女人格、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2.由于家庭关系较之其它各种社会关系有其独特性,家庭教育起着各种途径的教育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父母应把对子女的信仰教育放在首位,摆脱以为信仰教育只是学校应尽职责的误区,在深刻全面地了解子女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科学掌握教育子女的相应方法,并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表现情况,发现问题能及时与子女沟通、开导、帮助他们。
3.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所蕴涵的特定的家庭文化意蕴,如知识,爱好,礼仪、说话方式等,因为这种文化意蕴能通过家庭代际相传和扩张,反映并影响着个体的社会地位。拥有优越的文化意蕴的人,越会对个体的发展起到提升,促进作用。因此家长要注意自身言谈举止,道德素质,倡导与社会主旋律一致的家庭教育内容,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贺彦凤.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12).[4]佟丽华.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徐魁峰.罗箭华.大学生信仰的危机与精神家园的重建[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与重建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与重建
信仰,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提的信奉和遵行。信仰,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导向和精神支柱,在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时间活动和精神生活。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既关系到合格人才的培养,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开始出现匮乏相象。这也给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困惑,导致部分学生信仰危机。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必须把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来抓,才能重建大学生信仰的精神家园,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正处在又崇拜泛化向信仰选择过度,由低层次的非理性信仰向高层次的理性信仰发展这样一个阶段。人们需要信仰首先不是出于理智思考,而是出于生命的渴望,通过习俗、礼仪和社会心理文化的熏陶而获得信仰。同时人们的信仰往往又是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的。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不可否认,在大学生中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这主要表现在:
1.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加上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崇物的多元化上。在大学校园里,各种理论都可能占有一席之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一定市场,科学、真理也是许多人信奉的真理,自由主义、金钱主义等也是一些人的最爱。
2.多变性。由于一些学生崇拜是处于功利或者从众心理,因此,能够理解或一知半解或不能理解的观念、思想都可能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结果在校园内出现对崇拜物走马灯式的迁移相象。
3.非理性化。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正常的。但是,一部分学生对此不加以理性的思考。他们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当我们的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时,他们便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当我们打开国门,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时,他们又认为资本主义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4.非科学化.激烈的社会竞争机制也渐渐渗透到的大学校园,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同学不能适应这种激烈的竞争机制,于是他们自卑、失望,并转而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于是沉浸在星相、占卜之中.更有甚者相信邪教,沉迷其中,荒废学业,这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 重视.5.世俗化.由于过去我们在开展信仰教育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学生厌恶信仰教育,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谈不上为祖国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他们有难不帮,见死不救,把见义勇为视为傻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根本谈不上什么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理想.这种世俗化倾向已经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二、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分析
造成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和高校思想教育部门的原因,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随着1989年苏联解体和苏东巨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受到的极大的削弱,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也开始动摇.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看到资本主义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我国,于是出现了崇洋媚外的倾向,80年代国人的美国热就是这一思潮的反映.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花建设刚刚起步,在建设过程中难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人不能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挫折和失败,把这都归因于社会主义的弊端,这对涉世 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容易造成他们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他们产生信仰的困惑.另一方面,一些地区迷信势力抬头,他们大建庙宇,大肆宣扬迷信,看风水,看手相,迷信吉利数字风靡一时,更有甚者公开在互联网上宣扬星相、占卜之术,公开发行迷信书籍,他们打着科学的旗号宣传着伪科学的东西,给大学生的信仰造成误导.2.高校思想教育的缺失.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大多是单方面“灌输式”的静态沟通(念文件、读报纸、听大课等), 受教育者只能处于被接受的“不平等”地位上 , 传递出来的教育信息对于他(她)只是一种被“知会”的信息而己,因而对其思想认识触动有限,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拒受”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他们把马列主义教育放到最低的位置,以至于学生们对这方面的教育出现抵触情绪.3.家庭及老师的影响.许多大学生都把老师和父母作为自己的偶像,然而,现代社会一些消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影响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为人师表的作用不付存在,代之而来的是社会上请客、送礼等等不正常的现象.而许多大学生的父母更是受这些思想影响,大学生从父母和老师身上学到了这些东西,当然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4.大学生自身因素.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自我就是权威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不可避免的养成一种狂妄自大、自信心十足的性格。同时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要求别人以成人看待他们,也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行动上具有很强的反抗性,宜于偏激,缺乏克制,往往产生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他们宣扬个性解放,不愿受到外来因素的束缚;喜欢标新立异,在追求生活、享受生活中创造生活。其次,部分学生放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加之高校内部改革步伐加快,超过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他们价值观的混乱.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使他们很容易受到蒙蔽.三、大学生信仰的重建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总该有点信仰,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精神支柱,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必将遭受挫折和困难,重建大学生精神家园,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1.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主渠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只重视课堂上简单的灌输,对学生的思想了解不够,教师不能顺应时代发 展,与时俱进.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老师在同学的发言中了解其思想状况,并对此提出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对策.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还必须强调实践和体验环节,广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如互联网,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中体验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巨大变化,增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第三,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没有足够的理论和学识难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没有崇高的理想,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舆论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方式,正确的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强化信仰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们在信仰方面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翻开各种报刊杂志,以至于电视电影很少看到有关信仰方面的内容.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的手段,净化舆论环境,恰如其分地宣传理想信仰.报刊杂志可以开辟专栏,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市场经济的观念和理论,以正确的方法对待和吸收西方文化,大力弘扬共产主义价值观和信仰.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设网上党、团校,丰富舆论宣传的形式.3.加强党风廉正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员的模范行为对大学生进行活生生的共产主义教育.要加强全党全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的氛围,为青年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信仰与理想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生观成熟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确对待大学生信仰危机的现状,并对此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前途,这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篇:浅谈当代青年的信仰危机
浅谈当代青年的信仰危机
一. 摘要:当代青年信仰缺失,信仰低俗的现象,让我们震惊,焦虑的同时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反思,积极探索信仰危机的原因及解决之道,方能真正的使信仰产生正能量。
二.
三. 关键词:信仰危机,当代青年,原因,对策 引言:信仰是人类精神的动力和支柱,信仰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随着改革开放,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呈现,信仰出现日渐多元化的趋势。一批成长在当代的青年人在纷繁杂多的选择中迷失了,有些离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远,有人惊呼信仰危机时代已经到来。
四. 正文:当代青年信仰危机的表现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当代青年信仰结构严重失衡的现象,即只相信物质价值不相信精神价值,只相信个人价值,不相信群体价值;只相信当下价值,不相信远大价值。形成了重功利,重个人价值,重现实用的观念,从而导致部分青年人的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虚无迷信,不科学的价值观念甚至一度有成为主流思想的趋势,电视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曾引起收视狂潮,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不是这种新奇的相亲方式。更是女嘉宾们“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赤裸裸的拜金主义,曾几何时,这种被人鄙视的拜金主义已经成了一种口号登上了大雅之堂。如果这只是个别现象,那么资料显示有42%的学生入党动机并非共产主义信仰,而是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前程的消息则让人心寒。其次是青年人信仰易动摇和崩溃的现象,也就是当代青年信仰具有多变性。有一部分青年人认识信仰是虚幻的,脱离现实的难以达到的精神寄托,更有一部分当代青年人认为信仰就是自我安慰。因此,出现了当代青年人频繁的变换信仰,以至最后毫无信仰的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仰危机。当代青年信仰危机的成因:
当代青年人自小就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熏陶下成长,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趋势。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和转换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社会现象,各种价值,观念发生了剧烈动荡,再加上受到一些消极社会现象和西方思想因素的侵蚀,使得一些青年出现了信仰迷茫和信仰缺失的状况。
当代青年信仰危机的解决之道:
不可否认,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并不缺少,但是都缺乏深入。马列主义,共产主义这些曾经让一代人为之奋斗终生的信仰在书本上并不少见,但是大多数是口号式的带过,缺乏深度介绍和生动性,让没有生活在当代的青年人难以接受。当前的信仰危机已充分说明信仰教育模式个改变已迫在眉睫。只有信仰本身熠熠生辉,让当代青年自由选择信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仰危机。
五. 结论:信仰是人前进的根本动力,是不可或缺的。信仰危机并不可怕,冷静的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之道才是根本。
12网经2班周然
第四篇:论当代大学生理想缺失和信仰危机
论当代大学生理想缺失和信仰危机
摘要:理想信念和坚定信仰是人类心灵世界的核心,它们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理想与信仰,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或是庸俗空虚。然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感到了理想和信仰缺失对我们的影响。大学生开始对社会主义提出质疑,抛开理想信念,只注重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而不注重人生理想与信仰的确立。不过我觉得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理应应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仰。以下我就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出路。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缺失
信仰危机
对策探讨
一、理想和信仰的重要性
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 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理想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实 践的产物。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给人指明前进的方向。理想信念是大 学生基本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 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其精神动力。所以,理想信念是提供人生前进 的动力。同时,理想信念能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大学生正处于理想 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虽然大学生 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潮水般涌 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 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部分大学生在理相信念方面不同程 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丁在《神曲·天堂》中说:“信仰乃憧憬之物的实质,也是未见之物的见证,我认为这就是信仰的要旨。”作为人精神活动的核心,信仰唯一表征着人类的终 极关怀,对人生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意义。就大学生而言,社会生活具有偶然性,事事的变化会让人产生一种生命变 换无常的心态,要想心理安定,必须有稳定心理的一剂良药,信仰就是稳定心理 的那剂良药,它能使人的精神活动以最高信念为核心,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并调动各种精神因素为之服务。信仰为人生树立了价值目标,当人获得信仰时,人生就有了立命安心之所,信仰由于对人生的终极关怀而成为人类精神的家园。对于大学生来说,信仰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 大学生精神追求的源泉。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言:“如何信仰,就如何存在,信仰就是存在”,可见信仰对于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二、当今大学生理想缺失和信仰危机的现状
1.理想信念模糊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 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 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如今很多学 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的在校园内外经商、泡网吧玩游戏,男生 晚上通宵玩游戏,女生晚上看电视等等,到第二天上课时不能准时到 班,课堂上睡觉、逃课的现象更是常见。另外不少的学生把个人的爱 情、家庭的幸福作为追求的目标,他们沉迷于恋爱,对象理想虚无缥 缈,无所追求,上大学就为了张文凭,浪费了大好的大学时光。有些 人视能赚到眼前的蝇头小利为理想信念,可见部分学生不清楚什么才 是理想信念,该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2.重物质利益,轻理想信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逐渐形成多元化思想观念,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在当代大学生当中时有表现。一部 分大学生抛弃远大理想抱负和追求,相反更多地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 如何让自己赚更多的钱,如何当更大的官,拥有更多的权力和金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切向钱看!没有钱,免谈”,“没有钱万万 不能”,“唯利是图”等等。缺少了理想信念,变得世俗化,不断地追 求各种利益,纸醉金迷,他们以挣钱多少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成为了世俗的追名逐利者忘记了反思总结,缺少了人情味。
3.好高骛远,不能正确定位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要从事什么职业都不会规划,在大学前几 4 年中,认为大学还刚刚开始,没有必要考虑未来职业的问题,而到了 大四,对择业了解得又不多。在踏入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满怀 抱负,有着一腔热血,急切的想要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去,有些学生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而作为刚毕业的大 学生,没有任何的经验,却想要一步青云,高不成,低不就,此时便 造成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4.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因此不 可避免地养成一种狂妄自大、自信心十足的性格。同时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要 求别人以成人看待他们,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行动 上具有很强的反抗性,易于偏激,缺乏克制,往往产生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他们宣扬个性解放,不愿受到外来因素的束缚。,加之高校内部生活学习,超过 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他们价值观的混乱。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享 乐主义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使他们很容易受到蒙蔽。
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人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选择的困惑。原因是社 会中多元化文化的存在,给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同时树立多种价值标准,造成人 们无法判断对错。更有人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 信仰,更谈不上为祖国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他们有 难不帮,见死不救,把见义勇为视为傻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根本谈不上什 么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理想,这种世俗化倾向已经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信仰对于维护社会的秩序,保证社会安定起着重 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信仰有助于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健全,从而给予社会 中的每一个个体以内在的自我约束。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理想信念淡薄信仰发 生危机等不可忽视的倾性思想问题,若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 发展,影响到国家前途命运。
三、如何让当代大学生重塑理想和信仰
1.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科学的信念。刚刚进入大学,很多同学会 因为大学的自由而放松了自己,大学没有高中那么的紧张,所以有些 同学开始睡懒觉,上课迟到等等,但大学也不是天堂,还会有压力,如果不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会对自己的学习造成影响,同样也会 对以后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只要从一开始就养成好的习惯,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要其他人玩自己跟着玩,最后一无所获。应该树 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就是胜利”等等的信念。
2.弘扬奉献精神。进入大学就等于进入了半个社会,作为大学生不 应该把自己的理想作为终极目标,而应该养成无私奉献的精神,个人 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还是看为社会付出了多少。在大学期间,每个 人都应该走出去做点义务劳动,帮助弱势群体,关心社会,献出自己 的一份爱心,这不仅是完善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更是理想信念的重要 组成部分。因此,学会互帮互助,在大学里我们会得到同学的欢迎,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得到别人的青睐。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 偏差,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的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 盾。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到,自主择业与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 生的客观要求。但并不完全自由,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 起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 现,同时要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在大学里打下坚实基。
4.坚持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信仰,是文化的载体;信仰,也必须在适合它 的文化土壤中才能成长。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决定了中国的信仰教育必须以道德 为基础。此外,中国传统道德中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 格的思想,也与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道德信仰教育目标相一致。因此,中国的信 仰教育必须坚持以道德教育为基础。当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照搬,而是 批判性的吸收。此外,还需根据时代的变化,增加相应的道德内容,如公民道德教育、网路道德教育、就业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竞争与合作教育、职业教育等。
5.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坚持因材施教。与60 后、70 后大学生相 比,80、90 后的大学生的主要特点为:①多为独生子。②伴随电脑、网络长大。③心理脆弱。④压力大。如就业、买房、结婚等。⑤过分关注自我。他们的这些 特点,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差,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又不常性。所有的这些,都要求在进行道德信仰教育体现构建时充分考虑到教 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6.坚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道德信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是 一种道德情感体验、道德价值判断形成和道德行为养成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道德 信仰教育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如营造一个公正的“道德氛围”,加强校 园道德氛围的营造,增加道德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不同角色的体验,提升大学 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及建立一个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等。
四、小结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就是明日国家事业的建设者,正确对待 大学生理想缺失和信仰危机的现状,并对此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前途。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应更加关注大学生理想和信仰的教育与培养。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与民族才能看到复兴的希望。
五、参考文献
【1】刘斌、潘利英.信仰:从虚幻走向现实〔J〕.伦理学,2003
【2】史海生: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 【3】周曙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现对策探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 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4】王文利,白向宁.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境遇及方式 探求[J].思想教育研究
【5】刘建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修订版)
第五篇:共产党员信仰危机的七种表现
共产党员信仰危机的七种表现
网友:啼非
2007年01月17日10:49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共产党员是否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衡量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性标准。信仰是前进方向,信仰是精神支柱,信仰是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来,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胜利。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假若没有这一条,中国共产党将一事无成。新时期共产党员队伍中,涌现出了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一大批具有高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优秀楷模,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也的确存在一些共产主义信仰动摇、丧失、甚至走向了反面的党员。一些党员信仰危机程度和性质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归纳起来,这些党员的信仰危机主要有七种表现。
第一,悲观失望,信仰动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一些党员由此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了疑虑和困惑,有的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同程度的动摇了,甚至产生了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对共产主义理想悲观失望。改革开放后,发展市场经济,有的党员被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所迷惑,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失去了信心,走向了悲观主义。
第二,精神空虚,没有信仰。去年我在报章上曾读到某人的这样一段话:“小时候把一次吃上30个包子当作人生理想时,我会感到很幸福;当月收入5000元之后,我仍然感觉不到快乐,当事业、爱情、家庭、金钱什么都不缺的时候,我经常感到还缺一样东西——饥饿感。”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理解,这个人的“饥饿感”已进入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境界,但是他却精神空虚,没有了理想和信仰,迷失了人生的前进方向。这种现象,在我们一些党员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一个党员失去了精神支柱,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什么活着都不清楚,生命只能是空虚、没有积极意义、毫无价值的。
第三,鼓吹“神秘现象”。近几年来,一些人变得“神神道道”,宣扬神秘现象,兜售唯心主义。特别是对人类灵魂的塑造有着巨大作用和影响的一些思想界、文化界著名人士对神秘现象也趋之若骛,并大肆兜售。如,某著名作家在《美文》杂志上发表的一次与某评论家的谈话就颇具典型性。他说 “人死了,灵魂脱离了肉体,上升到天空浮云一样飘荡,另外一个人也死了,灵魂也在飘荡,一块飘的时候下面正好有一对野兽交配,比如说一对狼吧,灵魂一下子注下来,就生个狼崽,狼再长大的时候也死了,灵魂又同样飘浮,遇着一棵树在花授粉,就成了一棵树了。”近年来,这种鼓吹神秘现象、消极、错误的东西充斥媒体,流布社会,毒化着人民群众的灵魂。有的党员也耳濡目染、习以为常,是非不分,思想观念动摇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甚至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加入了鼓吹神秘现象的行列。
第四,盲目信仰邪教。最具典型性的就是信仰邪教。邪教的反动性、危害性非常明显。但是,有的共产党员甚至党员领导干部直接参与了邪教组织。虽然表现在极少数党员身上。但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值得深思。
第五,热衷封建迷信。中国的封建迷信的一些腐朽丑恶反动的东西,牛鬼蛇神纷纷出笼。现在,盲目信教的、求神拜佛的、看风水的、到处算命的、迷信之风盛行。有些地方修庙立佛成风,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建办公楼都要求神拜佛看风水。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决策时,不是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看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而是求神拜佛,“不问苍生问鬼神”。
第六,推崇资本主义文明。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和窗子打开了,阳光和新鲜空气进来了,同时苍蝇和毒菌也进来了。在意识形态领域,随着各种外来思想观念的涌入,传统的与现代的、进步的与落后的、积极向上的与消极颓废的、正确的与反动的,相互碰撞、磨合、斗争,资本主义反动的腐朽思想甚嚣尘上。在日趋多元化的文化观念面前,一些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改变,变得越来越信仰资本主义。我们不会忘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曾经是多么的猖獗,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鼓吹全盘西化,栽了跟头,犯了错误。有的到美国考察归来的党员干部,为资本主义大唱赞歌,大谈什么“美国的文明”,说什么“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种种优越性在美国到处可以看到。”他们把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混同于资本主义文明。这些党员别说是共产主义信仰,就连爱国主义情怀也没有。还有的党员追求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腐败堕落,蜕化变质,丧失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
第七,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信仰的缺失,造成了许多党员不思进取,忘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言行上混同于普通老百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是非不明,党员的先进性荡然无存。有的党员拒绝交党费,拒绝参加组织生活,甚至自愿脱党、退党。
上述共产党员信仰危机的七种表现,虽然表现在少数党员身上,但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极大。它的存在正在侵蚀着共产主义大厦的根本基础,严重削弱着的凝聚力、战斗力,严重危害着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就是这些党员放弃了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放弃了党性修养和锻炼,甚至是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