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一、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和特征
债权人代位权的最初雏形见于1992年最高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00条: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该第三人对债务没有异议但又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内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
制执行。此外1998年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也作了相应规定,但是这些都不完整,1999年《合同法》实施以后,完整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正式确立,它突破了传统民法债的相对性原则,为充分保障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化解“三角债务”,节约司法资源,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合同法第73条规定,所谓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该规定为债权人的债权增加了一项新的法定权能,该权利具有以下特征:
1、代位权依附于债权而存在,随着债权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债权的转移而转移,随着债权的消灭而消灭,也就是说不存在无债权的代位权。
2、代位权针对的是债务人的消极不作为,即债务人不积极实现自己的债权情况下,债权人才可以行使代位权,如果债务人已经通过诉讼或仲裁途径实现自己的债权,则债权人不能对其行使代位权。
3、代位权是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是债权人向次债务人(债务人的债务人)提出请求,而且是直接要求次债务人向债权人清偿债务,而不必通过债务人转付。
4、代位权的行使必须通过诉讼途径行使,根据合同法第73条规定,代位权只能通过向法院诉讼方式行使,明确排除了仲裁等其他行使途径。
二、代位权的客体和范围
代位权的客体是指代位权行使的对象,也就是说债权人的代位权,应针对债务人的哪一些权利行使,代位权客体在理论上比较宽泛,似乎只要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权利都可以作为代位权的客体。但是代位权突破了传统合同的相对性规则,对第三人产生了约束力。因此最高法院在司法解释中作了限制性规定,仅限定在“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结合债的种类,应当理解为合同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侵权之债中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
关于代位权的范围,合同法第73条规定,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这里所指债权数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数额。二是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债权数额。结合最高法院合同法解释
(一)第21条规定,正确理解应当是当前者大于后者时,以后者为代位权范围,当前者小于后者时,以前者为代位权范围,否则超过范围部分法院将不予保护。
三、代位权的行使要件
根据最高法院合同法解释
(一)第11条规定,代位权的行使须符合以下要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必须合法、确定,而且已届清偿期。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应作扩大理解。既包括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合法也包括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合法,否则都不能行使代位权,因为非法的债权债务关系本来不受法律保护,不能因为代位权制度将两份债权缩为一体,误将非法债权合法化。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必须确定是指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债权没有异议,这方面司法解释未作详细规定,它也有两个层面上的意思:一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债的关系,二是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债的关系。根据审判实践,前者要求必须确定,后者不一定要求确定,因为在前者不确定的情况就仓促将次债务人拉入诉讼,将使次债务人难以正确行使抗辩权,或使次债务人陷入无关的诉讼而损害次债务人的利益。而对后者并不要求十分确定,一来次债务人在诉讼中会主动抗辩,二来减轻债权人的举证责任,便于债权人代位权的有效行使。
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债权必须到期,既包括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债权到期,也包括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债权到期,如果有一项债权没有到期,均不能行使代位权,否则将会损害一方当事人的期限利益。
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并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是指债务人应当行使而且能够行使权利却不行使。根据合同法解释
(一)第13条规定,怠于行使限定为债务人不以诉讼或仲裁方式及时向其次债务人主张债权,这种限制性解释主要是便于司法操作,因为债务人是否以非诉讼或仲裁方式主张债权,债权人很难举证,将影响代位权的正常行使。
债务人怠于行使期债权对债权造成损害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含义:
第一、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已经到期,前面讲过,未到期债权不能行使代位权。
第二、债务人不能及时履行清偿义务,即债务人的现有资产不
能履行清偿义务。
第三、债务人不能及时履行清偿义务与其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有一定因果关系。
上述三层含义概括起来就是债务人现有资产无力清偿已到期的债务。但却又不积极行使对次债务人的债权,至使债权人的权利不能实现,对债权人构成实质性损害。
3、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债务人自身的债权
合同法第73条规定,债权人可以代位行使的权利必须是非专属于债务人的权利,最高法院合同法解释
(一)第12条将该规定进一步解释为“基于抚养关系、扶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费、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对此可作5种分类理解:
第一、基于人格关系产生的利益以及人身伤害的损害赔偿。比如债务人因人身伤害享有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债权人不能代位行使。
第二、基于身份关系产生的利益。如基于抚养关系、扶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等产生的给付请求权。
第三、基于劳动关系产生的利益,如退休金、劳动报酬、养老金、抚恤费等,但债务人基于劳务合同所享有的债权除外。
第四、人寿保险金。因为人身保险与人的身体有密切联系。所以不能成为代位权的客权,但财产保险金除外。
第五、其他不得扣押的权利。如救济金、抚恤金以及执行过程中所保留的基本生活费及生活必需品。因为这些权利直接关系到债务人的基本生活和生存,在有关执行的相关规定中,将这些权利都排除在强制执行标的之外,当然也不能作为代位权客体。
值得注意的是,合同法该条规定不能作为代位权的客体,仅指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具有人身属性,而不包括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具有人身属性,也就是说债权人对债务享有债权具有人身属性,不影响其正常行使代位权。
四、代位权的诉讼管辖和诉讼主体
关于债权人代位权诉讼管辖的确定,最高法院合同法解释
(一)第14条规定代位权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这里的被告所在地应当限定为次债务人所在地,因为次债务人是实际承担义务的被告,由次债务人所在地法院管辖符合民事诉讼管辖的一般原则。
关于代位权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即诉讼主体问题,债权人作为原告毋庸置疑,债务人与次债务的主体地位,司法实践中作法不一,有的将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作为共同被告,有的以债务人为被告,次债务人为第三人。根据代位权诉讼的性质,正确的诉讼主体应当是债权人为原告,次债务人为被告,债务人为第三人。合同法解释
(一)第16条规定,债权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权诉讼,未将债务人列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债务人为第三人,笔者认为,这的“可以”应改为“应当”,因为债务人不参加诉讼,不便于法院查明确定的债权,且影响次债务人的合理抗辩。但是债务人的诉讼地位究竟是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还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合同法及司法解释没有明示,观其文义似乎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即债务人无权提出独立的诉讼主张。笔者对此有不同理解,具体将在下文论述。
五、代位权行使的法律后果
根据合同法解释
(一)第20条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该规定似乎很完整,通过代位权诉讼,圆满化解了“三角债”,减少了诉累,节约了诉讼资源,其实不然,因为几乎所有的代位权诉讼中债权人与债务人同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债权不可能完全相等,那么根据该规定,代位权诉讼结束以后,有可能债权人的债权或者债务人的债权没有完全实现,对于差额部分债权还要对债务人提起诉讼,同样债务人仍要另行起诉次债务人。对此笔者有一大胆设想,建议在审理代位权诉讼案件中,允许债务人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债务人在诉讼中不仅可以对债权人的债权提出异议,而且可以向次债务人主张超过债权人代位权部分的债权,还应当承担继续清偿债权人向次债务人代位受偿后不足部分债务。在法院裁判文书中直接注明:债权人在代位权诉讼中未受清偿部分债权,由债务人继续清偿;次债务人向债权人清偿债务后,对债务人仍有部分债务的,次债务人继续向债务人清偿。这样就减少了二次诉讼的发生,能真正起到节约司法资源的效果。
六、代位权诉讼中当事人的权利限制和抗辩
代位权诉讼涉及三方当事人,诉讼利益各有冲突,为全面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代位权诉讼框架中对各方当事人权利必要加以限制,以不损害任何一方利益为宗旨。比如债权人不得与次债务人串通损害债务人利益,债务人在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以后,不得抛弃、转让对次债务人的债权等等。
有权利便有抗辩,代位权诉讼是债权人主张权利,债务人和次债务人便可行使抗辩,首先次债务人可以提出以下三点抗辩:
第一、以代位权要件欠缺为由对抗债权人,如债务人并未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没有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或者说债务人的债权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等。
第二、以对债务人的抗辩对抗债权人。比如保证人先诉抗辩、同时履行抗辩、债务免除抗辩等。
第三、以债务人对抗债权人的理由对抗债权人。比如债权超过诉讼时效或者债权被撤销或被宣告无效等。
其次债务人也可以针对债权人提出抗辩,比如债权是否成立、是否确定、是否超过时效、是否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等等。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债务人还是次债务人提出抗辩导致债权人代位权不成立而被法院驳回。债权人的实体权利仍然存在,债权人仍然可以另行起诉债务人主张债权。
七、代位权制度中的不合理规定
合同法解释
(一)第19条规定,“在代位权诉讼中,债权人胜诉的,诉讼费由次债务人承担,从实现的债权中优先支付”。该规定由次债务人承担诉讼费有失公平。因为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原因是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可以说次债务人不能向债务人及时清偿债务,以及债务人不能及时清偿债权人的债务,主要过错在于债务人。而司法解释却规定让次债务人承担诉讼费用,这无形中是在放纵债务人故意不履行对债权人的债务,故意不行使对次债务人的债权,这样做的最终结果,丝毫不损害债务人的利益,反而转移了本该由债务人承担的对债权人败诉的诉讼费用。所以笔者认为合同法第73条第2项规定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未必就是司法解释规定的次债务人承担。此外必要费用也不应仅指诉讼费,还应当包括必要的差旅费、律师费等合理支出。
八、代位权诉讼在司法实务中的现状和注意问题
债权人代位权诉讼在理论上虽然比较完备,但实践中此类纠纷进入诉讼的并不多见,诉讼率远远低于“三角债”的存在率,究其原因一是当事人对代位权诉讼的法律规定不了解,二是法院不积极引导当事人行使代位权,而乐于将“三角债”分别单独立案,以增加案件数和多收诉讼费。但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发展,债权人代位权诉讼案件将会日益增多,根据本文对代位权诉讼的分析和理解,审理代位权诉讼案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立案时准确确定地域管辖和诉讼主体;第二、审理时准确界定代位权的客体和范围,仔细甄别代位权的构成要件和当事人抗辩;第三、裁判时灵活运用法律条文和法律精神,全面处理三角债务,不留后遗症,不增加讼累。
第二篇: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理解与适用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理解与适用2010-06-29 18:26:2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理解与适用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理解与适用(2)
一、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和特征
债权人代位权的最初雏形见于1992年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00条: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该第三人对债务没有异议但又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内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此外1998年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也作了相应规定,但是这些都不完整,1999年《合同法》实施以后,完整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正式确立,它突破了传统民法债的相对性原则,为充分保障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化解“三角债务”,节约司法资源,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合同法第73条规定,所谓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该规定为债权人的债权增加了一项新的法定权能,该权利具有以下特征:
1、代位权依附于债权而存在,随着债权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债权的转移而转移,随着债权的消灭而消灭,也就是说不存在无债权的代位权。
2、代位权针对的是债务人的消极不作为,即债务人不积极实现自己的债权情况下,债权人才可以行使代位权,如果债务人已经通过诉讼或仲裁途径实现自己的债权,则债权人不能对其行使代位权。
3、代位权是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是债权人向次债务人(债务人的债务人)提出请求,而且是直接要求次债务人向债权人清偿债务,而不必通过债务人转付。
4、代位权的行使必须通过诉讼途径行使,根据合同法第73条规定,代位权只能通过向法院诉讼方式行使,明确排除了仲裁等其他行使途径。
二、代位权的客体和范围
代位权的客体是指代位权行使的对象,也就是说债权人的代位权,应针对债务人的哪一些权利行使,代位权客体在理论上比较宽泛,似乎只要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权利都可以作为代位权的客体。但是代位权突破了传统合同的相对性规则,对第三人产生了约束力。因此最高法院在司法解释中作了限制性规定,仅限定在“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结合债的种类,应当理解为合同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侵权之债中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
关于代位权的范围,合同法第73条规定,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这里所指债权数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数额。二是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债权数额。结合最高法院合同法解释
(一)第21条规定,正确理解应当是当前者大于后者时,以后者为代位权范围,当前者小于后者时,以前者为代位权范围,否则超过范围部分法院将不予保护。
三、代位权的行使要件
根据最高法院合同法解释
(一)第11条规定,代位权的行使须符合以下要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必须合法、确定,而且已届清偿期。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应作扩大理解。既包括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合法也包括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合法,否则都不能行使代位权,因为非法的债权债务关系本来不受法律保护,不能因为代位权制度将两份债权缩为一体,误将非法债权合法化。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必须确定是指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债权没有异议,这方面司法解释未作详细规定,它也有两个层面上的意思:一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债的关系,二是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债的关系。根据审判实践,前者要求必须确定,后者不一定要求确定,因为在前者不确定的情况就仓促将次债务人拉入诉讼,将使次债务人难以正确行使抗辩权,或使次债务人陷入无关的诉讼而损害次债务人的利益。而对后者并不要求十分确定,一来次债务人在诉讼中会主动抗辩,二来减轻债权人的举证责任,便于债权人代位权的有效行使。
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债权必须到期,既包括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债权到期,也包括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债权到期,如果有一项债权没有到期,均不能行使代位权,否则将会损害一方当事
人的期限利益。
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并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是指债务人应当行使而且能够行使权利却不行使。根据合同法解释
(一)第13条规定,怠于行使限定为债务人不以诉讼或仲裁方式及时向其次债务人主张债权,这种限制性解释主要是便于司法操作,因为债务人是否以非诉讼或仲裁方式主张债权,债权人很难举证,将影响代位权的正常行使。
债务人怠于行使期债权对债权造成损害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含义:
第一、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已经到期,前面讲过,未到期债权不能行使代位权。
第二、债务人不能及时履行清偿义务,即债务人的现有资产不
第三篇:债权人代位权与诉讼时效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债务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债权人代位权与诉讼时效
一、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能否发生债权人代位权
债权人代位权是债权的对外效力的体现,以保全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为目的。债权人代位权的产生,以合法债权的存在为前提。如果是非法的债权,比如赌债或者买卖婚姻发生的价金债权,本身不合法,因而也不发生债权人代位权。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参见图1),并不同于此等非法债权,只不过是丧失胜诉权,属于不完全债权,如果债务人(乙)自愿履行,债权人(甲)的受领并不构成不当得利。因而,此种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能否作为债权人代位权的基础权利呢?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笔者以为,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原则上不能够作为债权人代位权的发生基础。当然,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期间限制。但问题的关键是,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债务人可以拒绝履行,债权人也不能再请求强制执行。因而,债务人乙怠于行使其权利,纵然使其责任财产本能增加却没有增加,债权人甲也不能再代债务人乙之位行使其权利。原因在于,此时债务人乙的责任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财产的多寡已经与甲没有关系了,甲如执意代位行使乙对次债务人丙的权利,即属于对于债务人(乙)事务的不法干涉。由此可以说,债权因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而成为不完全债权,这时该债权的效力即变得不完全,其效力缺失的部分不仅包括债权的执行力,而且包括债权的部分对外效力,债权人代位权便在其列。
反之,如果承认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可以作为债权人代位权的发生基础,则甲对于乙的债权虽然超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但仍可以通过行使债权人代位权请求丙向甲清偿其对于乙的到期债务。根据法释〔1999〕19号第20条,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这里实际上是借助于合同法上的抵销制度,使债权人代位权发挥了简易的金钱债权回收功能;而且这种抵销是一种特殊的抵销,它无须由当事人主张抵销权,即当然地发生抵销的效果。这样,其结果就是债权人甲的债权虽然超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但仍然可以作为主动债权发生抵销的效果,这与通常的法理,即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不得作为主动债权而主张抵销相矛盾,无异于强迫对方履行自然债务。因而,应当认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不可以再成为债权人代位权的发生基础。
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信用社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单,债务人在该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法释〔1999〕7号)。因而,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如果债务人予以确认,则可以因此使该不完全债权转化成为完全债权(债权的执行力复活),虽然该债权所附的担保权并不能当然地随之复活。债权的执行力复活的同时,其对外效力也一同复活。此时,该债权既然恢复为完全债权,自然可以成为债权人代位权的发生基础。以图1为例,如果债务人乙确认了其对于甲的债务,且乙除对于丙的1万元债权外,别无其他财产,加之乙怠于行使其债权,该债权行将超过诉讼时效,则甲仍然可以代位行使乙对于丙的权利。二、一部请求与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在债权人行使债权人代位权场合,相关债权的诉讼时效是否中断?如果中断则又如何中断?这些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和探讨。以图2为例,债权人甲对债务人乙拥有1万元债权,债务人乙对次债务人丙拥有2万元债权。依据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二款前段,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这样,甲行使代位权时便只能向丙主张1万元,对于乙对丙的2万元债权而言,属于“一部请求”。以下具体分析。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代位权诉讼中,涉及到两项债权,即甲对乙的1万元债权和乙对丙的2万元债权。甲提起代位权诉讼,本身就属于对自己债权的主张,应当属于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之列,因而,可以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另外,甲代位乙向次债务人丙主张乙的债权,既为法律所允许,对于乙对丙的债权而言,也就属于一种权利行使行为,也应当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因而,原则上说,在代位权诉讼场合,所涉及到的两项债权的诉讼时效都可以发生中断的效果。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涉及到“一部请求”,相应的债权的诉讼时效如何中断?
就图2设例分析,债务人的债权额超过债权人的债权额,债权人所可代位行使的以其债权额为限(一部请求),对于超过的部分,是否亦因代位权诉讼的提起而一并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呢?就时效中断的理论基础而言,学说上有“权利行使说”和“权利确定说”的争论,前者系自实体法的立场出发理解时效制度,后者则是自诉讼法的立场理解时效制度。就代位权诉讼中的一部请求,自实体法而言,属于仅就债权中的一部分主张权利;自诉讼法而言,一部请求已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请求(诉讼物),因而,时效的中断宜认为仅就一部债权发生,并不当然及于剩余部分。惟在债权不可分割的场合,其诉讼请求系针对债权整体提出,始发生使整个债权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当然,还可能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参照图3,其中甲对乙的债权为1万元,乙对丙的债权仅为8千元。甲提起代位权诉讼时,也只能向丙请求8千元。这时,就乙对丙的债权而言,整个的债权的诉讼时效中断,且丙如果清偿其债务的话,乙对丙的债权也就归于消灭,不成问题。问题是甲对于乙的债权的诉讼时效,如何中断?笔者认为,尽管这时甲通过代位权诉讼最终可能只是使自己获得8千元,对于1万元债权而言只是实现了其中的一部分,但与一部请求尚有不同。其间的差别在于,这时甲并非对于自己1万元的债权部分主张,而是基于1万元的整体提起代位权诉讼,因而,其诉讼时效应当就其债权整体中断,不宜认为仅就债权的一部分(8千元)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中关村通过系列债务重组协议书范文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l/zw/571121.html
企业改制引发债务纠纷
http://s.yingle.com/l/zw/571120.html
应收账款催收技巧 http://s.yingle.com/l/zw/571119.html 债务
纠
纷
官
司
如
何
打
http://s.yingle.com/l/zw/571118.html
追踪建筑工程黑色连环债务链系列 http://s.yingle.com/l/zw/571117.html
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案例分析
http://s.yingle.com/l/zw/57111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债务重组损失 http://s.yingle.com/l/zw/571115.html 债务重
组
收
益
具
有
哪
些
性
质
http://s.yingle.com/l/zw/571114.html
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对策
http://s.yingle.com/l/zw/571113.html
债权债务转让有关规定
http://s.yingle.com/l/zw/571112.html
群体性纠纷诉讼案件
http://s.yingle.com/l/zw/571111.html
关门捉贼催款兵法的应用
http://s.yingle.com/l/zw/571110.html
浅谈新旧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 http://s.yingle.com/l/zw/571109.html
司法实践中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纠纷逾期付款利息 http://s.yingle.com/l/zw/571108.html
关于换非货币性资产计税成本确定 http://s.yingle.com/l/zw/571107.html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债务纠纷
http://s.yingle.com/l/zw/571106.html
中航油债务重组的好处
http://s.yingle.com/l/zw/57110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标准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纠纷和非标准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纠纷简介 http://s.yingle.com/l/zw/571104.html
规避民间借贷纠纷谨记借贷八大要 http://s.yingle.com/l/zw/571103.html
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形成的资本公 http://s.yingle.com/l/zw/571102.html
审查后追加被执行人配偶为被执行人后的 http://s.yingle.com/l/zw/571101.html
民间借贷产纠纷拒不申报财产被拘 http://s.yingle.com/l/zw/571100.html
债务重组所获收入应纳所得税
http://s.yingle.com/l/zw/571099.html
以债务重组方式换入非货币性资产计税成本的确定 http://s.yingle.com/l/zw/571098.html
欲擒故纵催款兵法
(三)http://s.yingle.com/l/zw/571097.html
个人债务纠纷 http://s.yingle.com/l/zw/571096.html 民间借
贷
要
缴
利
息
税
额
为
多
少
http://s.yingle.com/l/zw/571095.html
中达股份签银团债务重组协议书范文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l/zw/57109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劳动纠纷的诉讼时效
http://s.yingle.com/l/zw/571093.html
【债务重组税务】修改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的税务处 http://s.yingle.com/l/zw/571092.html
泄露商业机密是如何规定的
http://s.yingle.com/l/zw/571091.html
民工讨债怪招多 http://s.yingle.com/l/zw/571090.html 未约定利率的逾期借款利息处理办法 http://s.yingle.com/l/zw/571089.html
产品责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是否构成产品责任 http://s.yingle.com/l/zw/571088.html
浅论债务重组定义 http://s.yingle.com/l/zw/571087.html 债务
重
组
日
如
何
确
定
http://s.yingle.com/l/zw/571086.html
讨债方法大全 http://s.yingle.com/l/zw/571085.html 诉讼
时
效
已
过
该
怎
么
办
http://s.yingle.com/l/zw/571084.html
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纠纷主要种类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zw/571083.html
借款担保书格式内容
http://s.yingle.com/l/zw/57108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借刀杀人催款兵法
(二)http://s.yingle.com/l/zw/571081.html
债务重组的定义以及方式
http://s.yingle.com/l/zw/571080.html
相互担保情况下债权价值的评估
http://s.yingle.com/l/zw/571079.html
债务重组的含义 http://s.yingle.com/l/zw/571078.html 离婚案
件
中
债
务
处
理
问
题
http://s.yingle.com/l/zw/571077.html
企业债务重组企业所得税处理
http://s.yingle.com/l/zw/571076.html
收回企业欠款的方式
http://s.yingle.com/l/zw/571075.html
俄铝签署全面的债务重组协议书范文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l/zw/571074.html
债务清偿方面的法律风险
http://s.yingle.com/l/zw/571073.html
借出的一万元多年未还,能否起诉担保人 http://s.yingle.com/l/zw/571072.html
高利贷是什么 http://s.yingle.com/l/zw/571071.html 关于
别
人
借
钱
不
还
问
题
http://s.yingle.com/l/zw/57107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如何证明欠条上的手印是真的
http://s.yingle.com/l/zw/571069.html
债权人债务重组损失包括哪些
http://s.yingle.com/l/zw/571068.html
有借款欠条能否打赢债务纠纷官司 http://s.yingle.com/l/zw/571067.html
同居关系债务怎么处理
http://s.yingle.com/l/zw/571066.html
工程款纠纷的解决对策
http://s.yingle.com/l/zw/571065.html
【债务重组税务】新债务重组准则与税务处理之差异 http://s.yingle.com/l/zw/571064.html
民事诉仲费怎么收费的
http://s.yingle.com/l/zw/571063.html
债务重组案6 http://s.yingle.com/l/zw/571062.html 债务重组中将债务转为资本的问题 http://s.yingle.com/l/zw/571061.html
围魏救赵催款兵法 http://s.yingle.com/l/zw/571060.html 债务转让协议书范文
2018
最新样本
http://s.yingle.com/l/zw/571059.html
对被执行人配偶异议的适用规
http://s.yingle.com/l/zw/57105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追偿权的范围 http://s.yingle.com/l/zw/571057.html 怎么要债 http://s.yingle.com/l/zw/571056.html 债务
纠
纷
起
诉
书
样
本
http://s.yingle.com/l/zw/571055.html
债务重组收益怎么处理
http://s.yingle.com/l/zw/571054.html
借条由债权人写还是债务人写
http://s.yingle.com/l/zw/571053.html
是债务加入债务转移还是抵销
http://s.yingle.com/l/zw/571052.html
工程款纠纷问题司法应对
http://s.yingle.com/l/zw/571051.html
违约金的法定金额 http://s.yingle.com/l/zw/571050.html 民间借贷纠纷
案件件有
哪些特点
http://s.yingle.com/l/zw/571049.html
追款具体技巧 http://s.yingle.com/l/zw/571048.html 借款利息飙高民间借贷迎来“高利 http://s.yingle.com/l/zw/571047.html
债务纠纷调解 http://s.yingle.com/l/zw/571046.html 民间借贷中,借条和欠条在法律上的区别 http://s.yingle.com/l/zw/57104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抵押物债务权代位纠纷
http://s.yingle.com/l/zw/571044.html
执行打假揭穿赖帐者伎俩
http://s.yingle.com/l/zw/571043.html
债务执行迟延履行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http://s.yingle.com/l/zw/571042.html
武汉民间借贷利息竟高达70% http://s.yingle.com/l/zw/571041.html
什么是债务重组及相关知识
http://s.yingle.com/l/zw/571040.html
打破垫资施工规则清理拖欠款
http://s.yingle.com/l/zw/571039.html
个人借款单位打借条如何判断债务人 http://s.yingle.com/l/zw/571038.html
对一方婚前债务转化共同债务的立法建议 http://s.yingle.com/l/zw/571037.html
在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中适用诉
http://s.yingle.com/l/zw/571036.html
债务纠纷起诉书范本
http://s.yingle.com/l/zw/571035.html
债务人欠帐不还怎么办
http://s.yingle.com/l/zw/57103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网上个人借贷悄然兴起
http://s.yingle.com/l/zw/571033.html
客户拖欠 http://s.yingle.com/l/zw/571032.html 工程欠款的原因 http://s.yingle.com/l/zw/571031.html 债务重组协议书范文
2018
最新的内容
http://s.yingle.com/l/zw/571030.html
债权人是否有权利扣留债务人的不动资产 http://s.yingle.com/l/zw/571029.html
逼迫写下的欠条不具有证据效力
http://s.yingle.com/l/zw/571028.html
夫妻关系存续间的相互债权债务关系 http://s.yingle.com/l/zw/571027.html
欠款事实案例分析 http://s.yingle.com/l/zw/571026.html 企业
破
产
债
务
能
否
抵
消
http://s.yingle.com/l/zw/571025.html
工程款纠纷风险的防范
http://s.yingle.com/l/zw/571024.html
关于第三人乔某代位权纠纷
http://s.yingle.com/l/zw/571023.html
民间借贷利息可以随便定吗
http://s.yingle.com/l/zw/57102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第四篇: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检讨
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检讨
刘孙丽
(广西大学法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对其所作的解释确立了我国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笔者认为,这一制度与传统意义上的债权人代位叔制度相比有很大不同,由此将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本文拟对我国的这一制度与传统意义上的代位权制度作一比较,指出这一制度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完善该制度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检讨;强制执行
我国现行法律架构下的代位权制度与传统民法的代位权制度,无论在制度价值、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对这种差异性我们应该作何评价?我国代位权制度与既有的法律体系是否和谐?代位权制度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是否有一种更好的制度可以取代代位权制度?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一、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法律规范体系
在《合同法》颁布之前,我国没有代位权制度的相关规定。1999年通过的《合同法》在第73条对代位权制度作了明确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1999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11条到第22条是对代位权的规定,其中第13条和第20条分别是对代位权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的具体化,最为重要。第13条规定:“合同法第73条规定的‘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以诉讼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致使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未能实现。”第20条则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也就是说,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后,可以直接用以满足自己的债权。
二、与传统民法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比较
应该说,《合同法》就代位权的规定比较中性,而且有很大的自由解释空间,除细微差别外,我们还看不出其与传统民法代位权制度有何本质不同。但是到了《解释》,我国的代位权制度与传统民法的代位权制度相比就有了较大的不同:
1、在立法体例上:传统民法除法国法将代位权制度规定于“契约或合意之债的一般规定”(第三章)之“契约对于第三人的效果”(第六目)外,日本和台湾地区均将之规定于“债(权)的效力”部分;我国法则将代位权规定于《合同法》第四章“合同的履行”部分。
2、在制度价值上:在传统民法中,代位权的制度价值为保障全体债权人的利益(特定 1
物债权之代位权除外);而我国的代位权制度则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三角债”、“银行不良贷款”等问题,出于务实的立法原因而制定的,其只是为了保障单个债权人的利益,这是一种通过公权力满足特定债权的制度,其功能与强制执行相当。
3、在代位权的种类上:在传统民法中,债权人代位权分别为三种,即种类债权之代位权、特定物债权之代位权与保存行为之代位;在我国,从《合同法》第73条和《解释》来看,代位权仅包括种类债权之代位权。
4、在构成要件上:在传统民法中,种类债权之代位权以债务人陷于无资力为要件;而在我国,依《解释》第13条,则不以此为必要,仅须“债务人迟延”即可构成。传统民法的规定注重对债权的保全;而我国的规定则侧重于代位权的行使。
5、在行使方式上:在传统民法中,对代位权的行使方式,一般无特别限制,如裁判(诉讼)方式、仲裁方式或径行方式均可;而在我国,代位权必须依诉讼方式行使。在效果归属上:在传统民法中,代位权行使的效果归属于债务人,债权人不得请求次债务人直接向自己履行债务;而在我国,依《解释》第20条,代位权行使的效果直接归属于债权人,即债权人可要求次债务人在其所负债务限度内直接向债权人清偿。
由上可见,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与传统民法已有根本不同。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差异性呢?可以这么说,我国最高法院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钦佩,而且,这种创新的确也能够弥补传统民法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某些不足,如有学者指出使代位权行使的效果直接归属于债权人,即可避免传统民法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动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在解决部分问题的同时,其仍存在许多不可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我国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作一下检讨。
[1]
三、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检讨
1、我国代位权的种类过于狭窄
债权人代位权按照代位行使权利内容划分,可分为请求行为之债权人代位权代位与保存行为之代位;根据债权人债权种类的不同,又分为种类物债权之代位权与特定物债权之代位权。种类物债权之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享有的债权为种类物债权而发生的代位权。特定物债权之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享有的债权为特定物债权情况下而发生的代位权。该种代位权系由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学说、判例发展而来。保存行为之代位,是指为防止债务人权利之变更或消灭,所为的保全债务人权利的行为。如债权人为防止债务人对次债务人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经过,代债务人请求次债务人给付从而中断诉讼时效。根据我国《合同法》第73条和《解释》规定,代位权制度均只涉及到请求行为之代位权,保存行为之代位权并未包括在内。而从《解释》第13条的规定来看,代位权的物体仅限于“以金钱给付为内容的到期债权”,金钱债权应属于种类物而非特定物,因而特定物债权之代位权在我国亦没有存在余地。也就是说,我国目前法律规定的代位权仅指种类物债权之代位权。
我国目前法律中规定的代位权的种类过于狭窄,至少应增加保存行为之代位权制度。保存行为,如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次债务人破产时申报债权的行为等等,如果债务人怠于行使,可能会使其权利效力减损,甚至使该权利无从实现。比如,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致诉讼时效期间经过,次债务人又以时效抗辩的,债务人的债权即无从得到满足,并进而危及到债[3][2]
权人利益的实现。而这期间如果债权人的债权尚未届期或债务人尚未迟延履行,则债权人无权行使请求行为上之代位权,这无疑将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实现。有学者提出“在次债务人破产场合,由于破产宣告时未到期的债权,视为已到期债权(参见《企业破产法(试行)》第31条),债权人当然可以代位申报加入破产债权。”这其实就是债权人行使保存行为之代位权的一种。但这种解释毕竟仅限于学理解释,并且仅限于破产申报领域。可见,我国的代位权制度对于种类的限制过于苛刻。[4]
2、代位权的客体范围限制过窄
《合同法》第73条第1款明确将债权人代位权的客体限定于债权,且须为“到期债权”。《解释》第13条进一步对到期债权的内容作了缩小解释,将其限于“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这样的规定是考虑到对非金钱给付内容的权利行使代位权对于债权的保障意义不大而且程序复杂,并有过多干预债务人权利之嫌。与传统民法相比,我国《合同法》及《解释》的规定将代位权客体的范围限制得过窄,代位权的客体仅为债权,该债权还需已经到期并且具有金钱给付内容,这样的规定非常不利于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并且极大的限制了债权人的权利,因为能使债务人责任财产增加的权利决不仅仅限于债权一种。
此外,如上文所述,保存行为之代位权就是主要适用于债权未到期的情形下,为防止债务人权利的变更或消灭而实施的,保全债务人权利的行为,这一种代位权显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将代位权的客体严格限定为到期债权,则排除了保存行为之代位权的存在空间。因此,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法律漏洞。[5]
3、对债务人诉讼地位规定上的漏洞
对于债务人在代位诉讼中的地位问题,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歧较大。概括起来,有如下观点:①、债务人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②、债务人可以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③、债务人应列为共同原告;④、债务人只能充当证人;⑤、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的地位可因案而异,但并非当然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解释》第16条第1款规定:“债权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权诉讼,未将债务人列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为第三人。”但《解释》只把债务人的诉讼地位定格在第三人,却未对该第三人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还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存在着漏洞。
此外,与传统民法代位权制度相同,我国法上代位权的要件并不要求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已经裁判确定,在代位诉讼中,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债务是否存在、其上有否抗辩以及损害赔偿数额等,可能还存在争议。因此,我国代位权制度仍难避免传统民法代位权制度下,代位诉讼中债务人诉讼地位难以安排的尴尬。
(1)债务人能否成为第三人?
就此问题,根据《解释》第16条第1款规定,债务人究竟应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还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本诉的原被告均处于对立地位,在该第三人提起的诉讼中,本诉中的原、被告应均为被告。而在代位诉讼中,债务人与债权人、第三人均既有利益一致之处,又有利益相反的地方,与之均不处于完全对立的地位。而且,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享有第三人之诉的诉权,其是否起诉,属于当事人处分自由的范畴,不应由法院或者其他当事人决定,因此《解释》所指第三人应不是指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6]
那么,债务人能否成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固然可以由法院追加参加诉讼,但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必须站在原告或被告一方,而在代位诉讼中,债务人与债权人、次债务人均存在对立的关系,不可能完全站在其中一方,因而债务人也不可能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2)债务人能否成为共同诉讼中的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
共同诉讼包括必要共同诉讼和普通共同诉讼,后者是指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民事诉讼法》第53条第1款后段)诉讼,代位诉讼显然并不属之;前者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2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民事诉讼法》第53条第1款前段)诉讼,而共同诉讼人必须对该诉讼标的利害一致。在我国,代位诉讼涉及的法律关系有两个:一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一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参照《解释》第20条)。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就后者二者利害一致,而就前者则利害对立,因而,无从作为共同原告;在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则利害关系正好相反,因而也不得作为共同被告。
通过以上论述,债务人参加诉讼的可能性均已被排除,则何以在当事人法律上不能而非主观上不愿参加诉讼的情况下,其与债权人、次债务人间的法律关系均得经裁判确定并及于该债务人?对债务人的诉讼权利是否缺乏应有的保障?在笔者看来,对债务人的诉讼和对次债务人的诉讼原本就是两个各自独立的诉讼,并无合并审理之可能,硬行试图简化程序,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4、关于代位权行使后果的规定缺乏理由
在传统民法理论上,债权是请求权,债权人只能请求债务人清偿,对其特定财产并无支配权。但依《解释》,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以债务人的债权清偿债务(虽然须经法院裁判,但裁判亦须有实体法上的根据,对当事人间原不存在的法律关系,法院应无自由创设之权),但债权人根据其债权何以能够支配债务人的特定财产?这里并不能找出有说服力的理由。而且,我国的这种做法,仅为了保护单个债权人的利益,而放弃了保护所有债权人的利益,这对其他债权人又是否公平?这实际上是以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来成全单个债权人利益的作法。
由上可见,我国代位权制度存在诸多法律漏洞,因此,我们不得不质疑其有多少存在的制度价值,特别是,既然代位权制度与强制执行制度功能相当,何不直接通过完善强制执行制度来取代这一制度呢?
四、以完善强制执行制度来取代代位权制度
无论是传统民法还是我国民法中的代位权制度,均是在债权人与债务人间法律关系尚未经裁判确定的情况下,就使债权人对债务人债权享有某种权利,这一方面使债权人过早干预债务人的事务,损害了债务人的意思自由,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理论问题:
首先,一方面,在传统民法中,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法律效果归于债务人的规定可能会使债权人失去行使该权利的动因。债权人尽自己所能密切注意债务人之信用,债务清偿期届满时努力求偿并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但却对该权利不享有优先受偿权,只能[7]
与其他债权人一起平等受偿,而那些对自己的债权未尽应有注意之责的债权人却坐享代位权人辛苦努力之成果,特别在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权人的债权时,代位权人很可能费了很多努力却一无所获。这对代位权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也使得债权人失去行使代位权的动因。另一方面,如按照在我国民法关于代位权的规定,正如上文所说的,仍然损害了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也是不公平的作法。
其次,债权人代位权制度规定,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应以保全债权为必要。在必要范围内,债权人可同时或依次行使债务人的数个权利,如行使代位权所得财产权利已足以保全债权时,即不得再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其他权利。也就是说,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应以保全自己的债权为限,所代位行使的债权不得超过自己的债权总额。如按照传统民法的规定,代位权行使的效果却归属于债务人,债权人因债务人怠于受领时不得以该受领财产全部抵充清偿自己的债权或优先受偿,而必须与其他债权人共同享有平等的受偿权。这样,代位权人以自己的债权总额为限行使代位权所得的财产却为所有债权人平等受偿,而其他债权人却并不一定行使其代位权,这就使得代位权人的债权得不到充分满足,从而妨害了债权的有效实现。但如按照我国民法的规定——代位权行使的效果直接归属于债权人,债权人又凭什么以其债权而直接取得原本属于债务人的财产呢?这仍是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
最后,债权人代位权行使起来有相当难度。因为债权人代位行使的是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而债权人本来就很难了解债务人的资产状况,更何况是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呢?如果没有债务人的配合和帮助,债权人就很难证明债务人是否对第三人有财产权利、有何种权利,以及义务人是谁。而代位权的行使是以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为前提的,在通常情况下,债务人是不会向债权人提供以上权利证明的,也就是说,债权人须自己去收集、提供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债权债务证明,这对债权人来说是有相当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获得的。所以,在实践中,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情况很少。
由上可见,代位权制度本身的制度价值就存在问题,因此这一制度不可取(保存行为之代位除外)。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毕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债务人的权利处分自由和第三人对债的相对性的信赖利益,因而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制度。如能有一种妥善的替代制度,该制度即无存在的必要。笔者认为,要使债权人对债务人债权享有某种权利,我们只能像德国法那样求诸于强制执行制度,也就是说,债务人对第三人权利的强制执行制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替代制度。在这方面,我国民事诉讼法已有相关规范(相关规定,可参见《民事诉讼法》第221条、第22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0条),这包括:
1、协助执行措施
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实即次债务人)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次债务人)有协助的义务。这便是我国民诉法上的协助执行措施,次债务人在接到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后,便负有协助的义务,这是一种公法上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违背。
2、转付命令
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该第三人对债务没有异议但又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内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这便是学理上所谓的“转付命令”。转付命令生效后,在执行债权人、执行债务人和第三人之间发生民法上债权让与的效力,债权人的债权视为清偿,执行程序终结。
应该说,转付命令借助于民法中债权让与的法律技术,大大简化了执行程序,而且,与民法中债权让与一样,第三人的利益并不因此而受影响。对债权人来说,虽然移转命令生效后,该债权不能清偿的危险也归由债权人负担,但是这是债权人自己选择的结果,自然应当承担选择的风险。而一个理性的债权人,也只有在第三人资力充足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进入该程序。故该程序不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因此,强制执行制度并没有像代位权制度那样扩张债权的效力,并且可以得到司法机关的司法审查,这样既可实现对债权人的充分保护,又不致损害债务人与第三人的利益。不过,我们还应该意识到,虽然我国已有上述相关规定,但仍显单薄,亟需借鉴德、日及台湾地区相关规定来完善我国的强制执行制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除了保存行为之代位,无论传统民法中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还是我国民法中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从构成要件和价值判断的角度而言,均无存在之必要。取而代之的,应为就债务人对第三人权利的强制执行制度。
[9][8]
[参考文献]
[1] [5]曹守晔.对合同法中代位权的理解与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0.3.3
[2] 刘蔚文.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突破与完善[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1)
[3] [9] 娄正涛.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检讨[J].比较法研究,2003(1)
[4] 崔建远、韩世远.合同法中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J].中国法学,1999(3)
[6] 许先丛.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及其完善[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7] 李军、申志民.试论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新变化[J].新疆大学学报,2002(2)
[8] 崔建远、韩世远.债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7
Examine the System of Subrogation Right for Creditors in China
Liu Sun-li
(College of Law,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Abstract:Contrac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ts explanation from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have confirmed the system of subrogation for our creditors.The author holds this system is of great difference from the system of subrogation for creditors in a traditional sense, thus causing many negative effects.The author intends to make a comparison of the current system and system of subrogation in a traditional sense, point out some existent problems in this system and advance some legislativ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system.Key Words: System of Subrogation Right for Creditors;Examine;Execute forcibly
[作者简介]刘孙丽(1980-),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法学院民商法200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法。广西南宁,邮编:530004
邮箱:liusunli@sina.com联系电话:***
第五篇: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一、新民事诉讼法对证据保全制度的修改
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今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法院依申请或者依职权予以调查收集和固定保护的行为。证据保全以保护证据、确定事实为基础性功能,同时可以预防纠纷、促进诉讼外解决纠纷。
修正前的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了诉讼中证据保全内容,但未涉及诉前证据保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等部门法相继规定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新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完善了我国的证据保全制度架构,即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因情况紧急,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利害关系人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证据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证据保全的其他程序,参照适用本法第九章保全的有关规定。”该条对于证据保全制度的修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确规定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二是将申请主体由“诉讼参加人”变更为诉讼中证据保全中的“当事人”及诉前证据保全中的“利害关系人”;三是规定了证据保全程序的参照适用条款,即参照适用第九章关于诉讼保全的程序性规定。
但新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保全的规定仍过于原则和笼统,如关于实质性要件的裁量标准、程序性规则的细化设计等均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二、证据保全制度适用中的法律问题
(一)证据保全程序的启动
新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以起诉为基准点,将证据保全分为诉讼中证据保全和诉前证据保全。其中,诉讼中证据保全有两种启动方式:一是由一方当事人提出申请,由法院作出裁定;二是当事人未提出申请,法院依职权裁定采取保全措施。诉讼中证据保全的申请人由“诉讼参加人”限缩为“当事人”,意味着诉讼代理人不再可以作为证据保全的申请人。同时,诉讼中证据保全程序的启动,应强调以当事人申请为原则,以法院依职权启动为例外。法院依职权采取证据保全应限于确有必要之情形,主要针对处于紧急状态、来不及通知当事人提出申请的证据,或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等。而诉前证据保全的启动方式限定为依利害关系人申请。因诉前证据保全尚未进入诉讼程序,故申请人限定为利害关系人,应指民事权益可能受到损害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权益纠纷的主体。
关于证据保全申请的形式,新民事诉讼法并未限定为书面方式,但原则上应要求申请人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载明: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申请保全的证据内容;请求保全证据的证明对象;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理由说明等。但如果情况紧急,申请人也可以口头提出保全申请,由法院制成笔录。
(二)证据保全的实质性要件
诉讼中证据保全的基础性要件为“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证据可能灭失,既可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比如作为证据的物品由于自身原因可能腐烂、变质等,也可能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比如被申请人可能故意毁损证据材料等;证据以后难以取得,是指证据虽然不至于灭失,但如果不采取保全措施,将来获取它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或者成本过高,比如证人即将出国定居,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回国等。诉前证据保全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情况紧急”的要件,系强调因情势紧急,不立即申请证据保全,证据就有可能灭失的情形下,利害关系人可在提起诉讼前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当然,申请人对于该基础性要件无须达到证明的标准,只要能够释明即可。此外,应探讨的审查要件还包括:
1、法院是否需要审查申请人胜诉的可能性?行为保全及财产保全程序中,法院需审查被申请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即申请人胜诉的可能性。但笔者认为,证据保全中并不需要考量申请人胜诉的可能性,因为行为保全和财产保全系以被申请人的被诉行为或责任财产为保全对象,保全措施对于被申请人关涉重大,故需要考量申请人胜诉的可能性;而证据保全是以证据为保全对象,仅涉及当事人程序性权利的实现问题,故法院无须审查申请人的本案请求权能否成立。
2、法院是否需要审查证据的关联性?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有客观的联系。笔者认为,申请保全的证据应与案件待证事实有一定的关联性,但鉴于证据尚未固定、亦未经庭审质证环节,故对于证据的关联性要求不能过于严苛。法院只需要审查申请保全的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在形式上具有关联性即可,而实质上的关联性即证据能力如何以及证据对待证事实所具有证明力的大小,则需待庭审质证后作出认证。
3、证据保全是否适用于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的情形?该问题涉及证据保全与法院调查取证适用条件的界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要求诉前证据保全的申请需载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具体说明”。但笔者认为,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法院调查取证限定为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据此,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系法院调查取证的适用条件,而非证据保全的适用情形。比如,当事人申请法院到海关调取出口报关单,因申请事由在于当事人客观不能自行收集该证据,而非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故该申请属于申请法院调查取证,而非证据保全。
(三)证据保全中的担保
新民事诉讼法对于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是否需要提供担保未予明确,审判实践中应否参照第九章诉讼保全的相关规定,即“对于诉讼中保全,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对于诉前保全,当事人应当提供担保”,值得分析。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等均规定,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担保。笔者认为,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的目的在于及时赔偿因申请错误给被申请人造成的损失,并督促申请人在申请保全时更加慎重,避免权利滥用,故法院应依据保全是否可能给被申请人带来财产损失,决定申请人是否需要提供担保,且担保金额的确定应以保全可能给被申请人造成的损失为基础。如申请保全的证据为书证、证人证言等,则不需要提供担保;如申请保全的证据为具有财产价值的物证等,则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
(四)证据保全的程序保障设计
证据保全程序中的程序保障涉及申请审查阶段的程序保障和裁定执行阶段的程序保障。关于申请审查阶段的程序保障,主要涉及法院是否需要传唤被申请人陈述意见。笔者认为,考虑到证据保全程序具有紧急性、迅速性的特点,尤其是某些情况下证据系因被申请人的主观原因可能灭失,有必要强调证据保全程序的秘行性和效率优位性,故证据保全无须经言词辩论即可作出。关于裁定执行阶段的程序保障,主要涉及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受通知权、意见陈述权及在场见证权等。德国、日本的民事诉讼法对此均有详细规定,我国现行法律对此未作规定,仅有《民事证据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法院进行证据保全,可以要求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到场。笔者认为,我国现行法律应借鉴国外立法例,完善裁定执行阶段的程序保障规定,包括:保障当事人的受通知权,即除情况紧急或妨碍证据保全的情形外,应及时通知申请人及对方当事人于调查证据期日到场;保障当事人的意见陈述权,即当事人于调查证据期日到场时,可以向法院陈述意见。
(五)保全证据的使用
保全证据的使用涉及保全证据的效力问题,主要是指其与诉讼程序中的证据调查是否具有同等效力。对此,相关国家的立法例一般认可二者具有同等效力,我国证据保全司法实践可予采纳,即认定证据保全程序所保全的证据与诉讼程序中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具有同等效力。关于保全证据的使用,亦可参照《民事证据规定》第五十一条关于法院调查取证的规定,即法院依照当事人申请保全的证据,作为提出申请的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法院依照职权保全的证据应当在庭审时出示,听取当事人意见,并可就保全该证据的情况予以说明。
(六)证据保全的解除
证据保全的解除能否参照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九章关于诉讼保全的有关规定,主要涉及两个问题:其一,诉前证据保全是否因利害关系人在一定期限内不起诉而得以解除?笔者认为,为督促利害关系人慎重启动诉前证据保全程序、保障诉前证据保全程序与本案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诉前证据保全可以参照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三款之规定,申请人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院应当解除保全。其二,证据保全是否因被申请人提供担保而解除?笔者认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四条之规定主要适用于财产保全程序,因为财产保全的目的在于保全被申请人的责任财产以保障最终判决的执行,而被申请人提供担保亦可保障最终判决的执行,故可以解除相应的保全。但证据保全之目的在于保护证据,确定事实,保障申请人的程序性权利,故除非有例外情形,如申请人同意等,否则证据保全不因被申请人提供担保而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