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成公主入藏的民间故事
文成公主入藏的民间故事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和其他6位使者前去长安求婚.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新君高宗李治继位后,遣使入蕃告哀,以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欣然接受了唐朝的官爵封号,并致书司徒长孙无忌等人说:「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者,当发兵赴国征讨。」同时,还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求置于唐太宗灵柩之前,表示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唐高宗并刻了他的石像列在唐太宗的昭陵前,以示褒奖。松赞干布雄才大略,统一西藏,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藏族与汉族的亲密关系,为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二篇:《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嫩江县科洛学校
蒋尊平
邮编:161421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教学设计
姓 名 :蒋 尊平
单 位:黑龙江省嫩江县科洛学校 邮 编:161421 手 机:***
历史教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嫩江县科洛学校
蒋尊平
邮编:161421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教学设计
一、活动指导思想:
以**为首 “藏独”分子,指使部分不法分子制造的“3·14打砸抢事件”,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危及到了当地人民的财产甚至生命的安全,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任何一个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学习了历史的学生就更加清楚:自唐朝开始,汉藏就“和同为一家”,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就是最好的证明。这节活动课是针对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二、活动内容:
根据第5课“和同为一家”的课文,以及相关的素材,自编、自导、自演关于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短剧。
三、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收集,整理运用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2)、通过短剧的编演,培养学生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过程与方法:
(1)、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汇报表演。(2)、选用情境探究型教学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3个小组,分别饰演 “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三幕。
(3)、把桌子摆在四周,黑板前是老师和主持人的位置,其他三排是演员的位置,中间是舞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汉藏世代好友的情感体验,并深刻体验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发展。
(2)、通过短剧的编演,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并不是离人们遥远的,只能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有血有肉的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感知和探究的既有趣又有用的东西,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其繁荣强盛与其开明的政策是分不开的,所以在活动中再现当时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吐蕃与唐朝的友好关系是本历史短剧的重点。
2、难点:历史短剧是今天人演过去的事,七年级学生受阅历的局限,让他们
历史教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嫩江县科洛学校
蒋尊平
邮编:161421 把唐朝与吐蕃两族的友好关系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是个难点。
3、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是:旁白及准备相应的道具。
五、活动形式:
学生自己排演历史短剧进行表演。
六、参与的对象:
七年(1)班全体学生
七、指导老师:
历史老师:蒋尊平
八、活动时间:
2011年4月4日——10日为学生收集资料、编写剧本、进行角色份演、排练的时间,4月11日利用一节课学生进行表演。
九、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
(1)、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查找相关历史资料、编写剧本、进行角色扮演;对照课文上的画像,做一些头饰(胡须等)、纸折的元宝,找镜子两面。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查找歌曲《青藏高原》,制作相应的课件。把学生分成三大组,要求每一组编演一幕短剧;对角色扮演提出一些要求,并对剧本编写进行相应的指导。
2、活动要求
(1)、历史短剧要尽量地再现历史,主要情节要符合历史真实,同时可以有一些合理的想象、发挥,使历史短剧流畅、生动、有趣。
(2)、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并积极合作,共同完成短剧的编排、演出等任务。
3、活动提示:
(1)、收集资料可见教材第45页或上网或查找相关书籍或咨询历史老师等。
(2)、全班同学分成3个小组,分别饰演“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三幕。
(3)、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监制。其余同学分任编剧、导演、演员、旁白、服装美工设计、配乐等。允许兼职。
(4)、编剧写出剧本初稿后,请老师审阅并提出指导性意见。然后,由组长组织全组同学进行讨论、修改,最后定稿。
(5)、导演根据修改好的剧本,组织演员同学排演。注意发挥导演和演员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不好演的剧情内容,可采用旁白。
历史教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嫩江县科洛学校
蒋尊平
邮编:161421(6)、班长和历史课代表,组织全班同学汇报演出。评委同时进行评比打分。
(7)、演出完毕,根据评选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也可组织全班同学投票,分别选举出两名他们心目中的优秀演员、编导等。
4、具体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大屏幕播放歌曲,展示青藏高原图片)
(2)、学生表演:
第一幕:(略)
第二幕:(略)
第三幕:(略)
(3)、主持人:同学自由发言(围绕**为首的“藏独”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阶段中,同学们都很踊跃,他们用历史上的一些史实充分说明西藏与祖国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汉藏两族人们的感情源远流长。奉劝**集团趁早放弃分裂祖国的言行,如果他还一意孤行的话,最后他会自食其果,成为历史的罪人。
(4)、老师总结评价:对于各组参加表演的同学进行口头的表扬,肯定他们的创新思维,并祝贺同学们演出成功。
(5)、评选最佳:采用举手表决的民主方式产生。
5、活动总结:
整个这节活动课,老师起了个组织者的作用,所有的材料搜集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从学生所收集的材料来看,他们能够有选择性地进行资料的查找。另外从学生编演的历史短剧来看,虽然有的学生表演起来还有些放不开,但从整体来看,他们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一个历史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合作得也相当默契。所以我认为这节课学生在短短一个星期的准备后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不错的。它不仅锻炼了学生自己收集有效资料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加强,而且锻炼了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今天的活动课,使学生培养了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
6、活动拓展性作业:
(1)、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助文成公主做哪些有益于吐蕃的事情?
(2)、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写一篇心得体会。
十、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嫩江县科洛学校
蒋尊平
邮编:161421 通过本次活动课,学生口脑耳眼等多种感官能同时并用,使学生由被动记忆知识转化为主动探寻知识,体验到了历史的真实感,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充分体验到了协作和参与的乐趣,特别是一些平时成绩不理想、不爱发言的同学、通过此次活动让我对他们产生了新的认识,发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排练到表演这一过程,既增强了学生彼此间的友谊,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所以在适当的情况下,上一节活动课是很有意义的。
第三篇: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 (精选)
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
藏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其中一个传说故事是这么说的: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第一个难题是将100匹小马放在中间,1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 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1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 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5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蜜蜂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5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籽、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神话传说
在希腊神话中,人类是提坦神普罗米修斯(英文:prometheus/希腊文:προμηθε??)创造的。(普罗米修斯含义是深谋远虑)他也充当了人类的教师,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人类。同样的,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答他。但最高的天神领袖宙斯(zeus)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辩护师触犯了宙斯。
作为对他的惩罚,宙斯拒绝给人类为了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的最后一物:火。但机敏的伊阿珀托斯的儿子普罗米修斯,马上想出办法,补救这个缺陷。他摘取木本茴香的一枝,走到太阳车那里,当它从天上驰过,他将树枝伸到它的火焰里,直到树枝燃烧。他持着这火种降到地上,偷到了火种并带给了人类,即刻第一堆丛林的火柱就升到天上。宙斯,这发雷霆者,当他看见火焰从人类中间升起,且火光射得很广很远,这使他的灵魂感到刺痛。[1]
于是,宙斯大怒,他吩咐火神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
但是火神(haphaestus)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宙斯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火神不敢违背宙斯的命令,与两个仆人暴力和强力,把普罗米修斯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
火在飞舞
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
此外,宙斯还派一只可恶的鹫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白天肝脏被吃完了,但在夜晚肝脏会重新长出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便没有尽头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屈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一位著名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heraclus)用箭射死神鹰,用
石头砸碎铁链,将他解救出来为止,他一直忍受着这难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
现在我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为成全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1936年,奥林匹克历史上首次举行了激动人心的圣火接力仪式。火炬穿越了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7个国家,全程3050公里,共有3331人参加了火炬接力。火炬所经过的城市都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设立专门的祭坛点火。声势浩大的火炬接力活动获得极大的成功,不仅唤起了世人对奥林匹克的热情,传播了奥林匹克的精神,也为后来的奥运会树立了典范。
圣火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相传古希腊神普罗米修斯为解救饥寒交迫的人类,瞒着宙斯偷取火种带到人间。古希腊在每届奥运会举行以前,人们都要在赫拉神庙前点燃圣火。现代奥运会创立后,最初并没有沿袭这个传统,直到1920年第7届安特卫普奥运会上,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们,主办者在主会场点燃了象征和平的火炬,不过既没有进行火炬传递活动,也没有从古奥林匹亚采集火种。1934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在奥运会期间,从开幕到闭幕,主会场要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并且火种必须采自希腊的古奥运遗址——奥林匹亚,并以火炬接力的形式传到主办城市。从此,圣火传递成为每一届奥运会必不可少的仪式。
第四篇:示范教案(活动课一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本站推荐)
活动课一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表演话剧再现历史,可以让学生在编、导、演的过程当中,自觉的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的目的,做到“润物细无声”。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加工润色,进而编成表演性很强的剧本,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整合、概括、运用能力。
2.采取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凝固的历史材料中,赋予自己独立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组织安排能力,而且诸多环节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之间整体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德育目标
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搜集学习、表演评价,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为了祖国的疆土,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我们的先辈们所做的抉择与奉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课前搜集材料,整理剧本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 活动秩序的维持 ●活动要求
1.历史短剧是今天的人演过去的事,要尽量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再现已逝的历史。
2.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完成短剧的编排、演出任务。
3.历史短剧的背景知识和主要情节要符合历史史实,但同时也可以加一些合理的想象、发挥,使历史短剧流畅、生动、有趣。
4.选若干名同学组成评委,商议制定评比项目和评比规则,要让大多数同学有获奖机会。评委要做到客观、公正。
●活动准备
1.按剧情发展,将全班分成3个组,分别饰演“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历史片段。
2.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监制。其余同学分任编剧、导演、演员、旁白、服装美工设计、配乐等。允许兼职。
3.各小组成员在确定任务后,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去搜集相关材料及演出用的道具,编剧写出剧本初稿后,请老师商议并提出指导性意见。然后由组长组织全组同学进行讨论、修改。
4.导演根据已经修改好的剧本,组织演员进行排演。在此过程当中一定要发挥导演和演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好演的剧情或是无法布置的道具,可用旁白或是投影。
5.演出完毕,历史科代表组织全班同学投票选举最佳男演员、女演员、配角、编导等。
6.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肯定学生的成绩的同时,提出意见或建议,为日后的课外活动积累经验。
●拉开剧幕
音乐响起。(最好是舒缓的适合朗诵的)
旁白:比海水更深的蓝,飘浮在天空。阳光舞蹈着,穿梭于大地空旷的长廊里。
雄伟的布达拉宫上空,悠远的钟声回荡着,黎明下的祈祷覆盖了远方的人群,无数的藏袍,无数的智慧,随风吹去。
雪山高耸,静静的俯视着这块神奇的土地,白色的光泽垂直而下,大片的帐篷如一朵朵巨大的花盛开在布达拉宫周围„„
这就是神秘的西藏,一千三百多年前,这里被人们称为“吐蕃”。
公元636年,勇敢智慧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上其他的部落,建立了以逻些为中心的强盛王国。
勤奋好学的国王松赞干布早就对大唐的强盛和富庶羡慕不已。634年,唐太宗李世民见吐蕃日益强大,便派使节前往安抚,松赞干布在逻些城接见唐使后,对唐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对唐朝的制度、文物、礼乐、冠裳向往神慕,很想与唐王朝联姻,学习中原文明,于是他派使臣东入长安,向唐朝进贡并请求娶公主为王后。
当时向长安求婚的,还有已经表示愿意臣服唐朝的东突厥和吐谷浑使节,李世民便优先考虑了早到的吐谷浑,而婉言谢绝了吐蕃和东突厥的请求。求婚心切的松赞干布听完后大怒,立刻出兵攻打素来和睦的邻邦,并把吐谷浑赶到了青海湖以北地区。第二年,得胜的松赞干布一面派使臣带聘礼入唐迎娶公主,一面派大兵压境来迫使唐朝允婚。
但是,唐太宗并没被吐蕃咄咄逼人的阵势所压倒,相反却立即迎战吐蕃,不到十天,唐军便打败了吐蕃。回国不久,松赞干布就转向泥婆罗(即今天的尼泊尔)国王求婚,娶回了该国美丽的尺尊公主,经过一年多的冷静思考,松赞干布还是不能放弃同大唐通婚和好的愿望。但这时他已意识到,必须诚心通好才能娶回公主,于是公元640年,他又一次派出使节出使长安,表示谢罪之意并诚意通婚„„
第一幕
吐蕃使者求婚
时间: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地点:皇宫附近的旅馆
出场人物:禄东赞(吐蕃丞相)及随从。
旁白:贞观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傍晚,吐蕃国使者——大相禄东赞率随从一百多人,奉吐蕃国王松赞干布之命,一路晓行夜宿,历尽跋涉后终于来到长安。
因为此时朝见皇帝已经太晚,所以禄东赞等人只好下榻在皇宫附近的旅馆里,随行人员都已经睡着了,上床后的禄东赞尽管已是疲惫不堪,但由于满腹心事,所以一时还是无法入睡。傍晚在长安城见到那些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建筑至今还使他叹慕不已;那熙熙攘攘的人流,百业兴隆的繁华景象更使他流连止步;更重要的是,明天的金殿一行,使他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自己能不能完成赞普交给的任务,将美丽的公主迎回本国,就在于明天自己的举止和言行了。心情难以平静的他翻身下床,向店主人要了一壶酒,一个人踌躇满腹的喝起来。
老板娘送菜,见此情景,不禁问道:“客官打扮,不像本地人氏,一个人喝酒,定然有心事,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 禄东赞感激的望了一眼这位大嫂,坦率地说:“不瞒大嫂说,我是来向大唐求婚的使节,明天要去朝见皇帝,但我心里还没十分把握能娶回公主,所以睡不着,只好一个人喝酒解闷。”
老板娘听完,脱口说道:“公主聪明美丽,博学多才,怎么舍得远嫁他乡?” “大嫂怎知道的?”
“我怎么会不知道,我从前在宫里侍奉过公主,公主的秉性、爱好我怎会不知,她的双眉间有一颗红痣„„哎哟,我怎么会说起这些呢,客官你早些休息吧!”老板娘见禄东赞已伏案睡着,便轻轻的带上房门走了„„
禄东赞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他急忙洗漱、穿戴整齐,带着随从去皇宫朝见大唐天子。
地点:大唐金殿
出场人物:禄东赞、唐太宗、传令宫女、各国使节 禄东赞:“吐蕃大相禄东赞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太宗:“爱卿平身,不知爱卿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大唐为了何事?” 禄东赞再次跪拜:“臣此次来到大唐,是代表赞普向陛下来请罪的,前番攻打松州一事,实在是两国之间的误会,还请陛下谅解吐蕃人的鲁莽,这里有黄金五千两、珍宝数百件,请陛下收下我们的诚心。吐蕃乃蛮荒之地,远离中原文明,既已归属大唐,吐蕃人愿从此学习中原文化,所以,臣这次仍然斗胆向大唐求婚,希望得到大唐公主的教化。”
旁白:唐太宗对禄东赞的才干十分欣赏,对吐蕃人的诚心和恒心也已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他对吐蕃的崛起不敢有丝毫的忽视。于是,唐太宗:“松州一事双方都有失误,我们就不要再旧事重提了。至于求婚,因为求婚者甚多,而大唐公主只有一个,让朕好生为难。幸好公主聪慧,她出了五道题目来考验众使节的智力,谁最后取得胜利她就嫁给他的国君。”
旁白:禄东赞在本国一向以聪明机智闻名,他环顾了一下金殿上其他国家的使节,见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便爽快干脆的答应下来。
第一道题在禄东赞入座不久就上来了,一个俏丽的宫女手托托盘,盘中放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
宫女:“这颗明珠叫九曲明珠,是公主珠串中的一颗。公主今天拆下来,看诸位谁有办法再把丝线从孔中穿进去。”
旁白:众使节一听都站起身凑向前去观看,不看还好,一看全都泄气了,那明珠的孔不但小,而且极弯曲,用手工针线都无法穿过。使节们回到座位后都议论、喧哗、摇头。禄东赞不露声色的站起来说:“让我来试试。”
他让手下人从殿外捉来一只蚂蚁,将丝线缚在蚂蚁的腰部,轻轻把蚂蚁放进明珠的孔内,然后对着孔内吹气,立不住身的蚂蚁便不停地向里爬。不一会儿,带着丝线的蚂蚁便从明珠的另一个孔中钻了出来,线也就穿好了。
第二天,他们被带到了一个大牧场上。那儿马匹混杂成群,都在埋头吃草,这时候仍是那个小宫女出来。
小宫女:“这是100匹母马和100匹马驹,马驹在牧场自由惯了,不肯回到母马身边,看谁有办法在两天内将它们母子分别寻认出来。”
旁白:禄东赞一听差点乐出声来,这个问题对于以畜牧为生的吐蕃人来说真是太简单了,他恐怕别国使节抢走答题的机会,因此宫女话音刚落,他便接声说:
禄东赞:“那还不简单,先将母马和马驹分别圈养起来,然后断绝马驹的草料、饮水,一天以后,这些马驹就会自己去找母马吃奶”。
旁白:第二天,按照禄东赞的办法圈养的马驹早已又饿又渴,一放出来,他们立刻到自己的妈妈身边,没命地吃起奶来。
转眼到了第四天,这一天早上众使节还没去朝见,便收到了太宗派使送来的100缸酒和100只羊。
使者:“皇上有旨,要各国使节在一天内喝完酒,吃完肉,还要把羊皮鞣好。” 旁白:各国使节一见肥羊和美酒,都匆忙把羊杀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酒肉还未吃完,人已酩酊大醉,根本鞣不了多少羊皮。
而智慧的禄东赞却让随从的骑士排好队,杀完羊后,一面小口喝酒,小口吃肉,一面鞣皮子,天还没黑,任务就圆满完成了。
第四个问题却迟迟不肯宣布,第五天晚上,宫中忽然敲起鼓来,就在使节们晕头转向之时,有人传来圣旨。
使者:皇上有旨:各国使节火速进宫商议国事。
旁白:其他使节都睡意惺忪的跟着入宫,禄东赞却在后面一边走一边做记号,到了皇宫。唐太宗:这是公主出的第四道题,看你们能不能顺原路返回,各位使节请吧!„„
第六天,上朝的使节除了禄东赞之外,其余的一个个神情沮丧。
太宗:“诸位不要灰心,还有一道题没做呢,这次谁最后胜利了,公主才许给他的国王。”
各国使节一听,兴致立刻提了起来,太宗朝后宫拍了拍手,只见两队如花似玉的年轻宫女从里面鱼贯而出。
太宗:“这三百名服装扮相相同的宫女中,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公主,谁能凭运气认出公主,谁就能最后获得胜利。”
旁白:禄东赞一听,立刻后悔万分,他责备自己第一夜不该昏睡过去,而顾不上向老板娘打听一下公主的容貌,现在,只好凭那颗红痣去认公主,对不对,只能听天由命。
当他看到其中一个宫女眉间有痣时,一时大喜。刚要喝出声,那宫女一回头,禄东赞忽然认出她是那个两次传令的宫女。
直到三百个宫女走完,他也再没发现第二个眉间有痣的宫女。禄东赞站起来,激动地说:“我找到公主了!”
第二幕
文成公主西行
旁白:公元641年正月十五日,送亲的队伍在宫外排了长长的一列。公主的随从人员中有乐队、文士、农技人员、工匠、厨役,在他们的身后是大量的车队,依次是金银器皿、珠宝饰物、绢帛绸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学、医药、历法和记载各种生产技术的书籍,各种农作物蔬菜种子、碾磨、纸、酒等细微的日用品。送亲的队伍到了长安城西十里的送客亭,文成公主拜别了皇帝和送行的诸大臣,细细的北风刮了起来,车队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唐都。
文成公主入吐蕃,路途漫漫,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青海有座日月山,唐朝时是唐和吐蕃的分界线。据说文成公主在离开时,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文成公主途经此地时,拿出宝镜东照长安,不觉潸然泪下。可是一想到唐蕃友好的局面,她毅然扔掉日月宝镜,随着宝镜“哐当”落地,那里竟慢慢隆起两座山,这就是我们今天在青海西宁市看到的日月山。经过了无数个日夜顶风冒雪的艰苦跋涉,公主一行终于来到了水草丰盛,牛羊漫布的黄河源头。文成公主来吐蕃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所有的毡帐,人民怀着从未有过的兴奋和喜悦,欢迎公主的到来。松赞干布也穿上汉族的袍带,打扮成唐朝的驸马去迎接公主。
(以上内容难于表演,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表演)
第三幕
播撒汉唐之风
旁白:文成公主一入吐蕃,就对吐蕃人按传统习惯用赭色黏土涂面的习俗看不惯,而且她更认为这种习惯是毫无必要的,有一天在闲谈中,便向藏王提出了废除的建议。
松赞干布:“这是祖上留下来的习俗,能够驱邪避魔的,怎么能废除呢?” 文成公主:“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都不赭面,也没受邪魔侵害,可见这是没有道理的。”
松赞干布沉吟了一会儿说:“虽然没有道理,但恐怕是旧俗,一时难以改过来。”
文成公主鼓励他说:“既然没有道理,又有碍容颜,而且天天这么麻烦不舒服,只要赞普下令,大家会慢慢明白并且改掉的。”
松赞干布觉得有理,便立即下令废除赭面。一开始一些守旧的吐蕃人很不习惯,但慢慢觉得那些保持本来面目的人,既方便又好看,而且也没遭到邪魔的侵害,便也不赭面了。
春暖花开的日子,随文成公主来藏的农技人员和藏族人民一起忙碌着将带来的农作物及蔬菜种子播撒在高原的沃土里。其他随从人员也都陆续展开了自己的工作,文士们像在唐朝一样仔细的整理吐蕃的文献,记录藏王和大臣们之间的谈话。乐师们时常为藏王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宫的乐曲„„
文成公主用她的东方式的柔情和修养感化着慓悍古朴的高原人民。年轻的文成公主没有辜负大唐赋予她的神圣而重大的使命,在对西藏经济、文化的扶持推动上,她的功绩辉煌灿烂,她的名字千古流芳„„
评委评分,选出最佳男女主角、配角、最佳导演。教师点评„„
第五篇:文成公主教案
文成公主教案1教材分析:
这篇民间故事讲了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事。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本节课设计采用板块式,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难。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⑴ 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出示句子: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⑵ 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出示句子: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
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
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三、复述故事。
1.导语激趣: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四、课外拓展。
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五、课外作业。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30.文成公主进藏
乐意进西藏
过河
怎样进西藏 沼泽
听到死讯
背乃巴山
相会在西藏
建设在西藏
文成公主教案2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30*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B案,文成公主进藏,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成公主教案3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三、抽学生简要概括。
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四、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一些?
“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
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八、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十、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
十一、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后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2.3
教学难点:
2.3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故事画面或挂图及阅读要求、《一千零一夜》、小黑板;生:《一千零一夜》、《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把我们引入了故事长廊。今天,我们再次阅读精彩的神话故事,《渔夫的故事》,从中去获得收获。
齐读课题
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2.阅读要求: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家人听,根据以往阅读的方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1)独立思考。
(2)四人小组讨论。
(3)抽说(分意义段,读懂每段重点内容。依次抓每段重点内容讲述。)
三、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音形及词义。
2.读小黑板生字词(齐读、抽读、去掉音节读)。
3.读多音字。
撒sā撒网塞sāi塞车
sǎ撒种sài塞北
四、自学解决,简要讲述故事
1.自读课文,分意义段,并把段意写在书上。(给一定时间读书。教师巡视与生探讨。)
第一意义段(1-4自然段)渔夫捕鱼捞起了一个黄铜胆瓶,用小刀撬去瓶口锡封,一股青烟冒出变成魔鬼。
第二意义段(5-15自然段)魔鬼听说所罗门已死,没有惧怕,于是要杀死救他的渔夫,并讲出了理由。
第三意义段(16-25自然段)渔夫引诱魔鬼再次进入瓶里,并封住瓶口,战胜了魔鬼,转危为安。
2.生小声简述故事。
3.抽生讲述,其余认真听,等会补充,修正。(多媒体展示故事或挂图,图书结合看,并板书。)
五、揭示中心思想
1.出示多媒体阅读要求: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渔夫用什么救了自己?
2.默读思考(给一定读书时间,教师与生探讨)。
3.四人小组讨论(要求:组长管理,从参与,教师参与。)
4.集体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渔夫放出了魔鬼,救了他,魔鬼恩将仇报反而要杀渔夫。渔夫对魔鬼说:“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魔鬼要让渔夫想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就钻进瓶里,渔夫立刻封住了瓶口。渔夫战胜了魔鬼,救了自己。
渔夫设计引诱魔鬼进入瓶里,就可救自己。渔夫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瓶里,说:“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相信。”激将魔鬼,魔鬼要让渔夫相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钻入了瓶里。
渔夫用智慧救了自己,战胜了魔鬼。(板书)
5.读第三意义段。
六、读《东郭先生和狼》,认识魔鬼的本性
七、拓展
1.读资料表。
2.读《一千零一夜》。
板书设计
32*渔夫的故事
渔夫捕鱼捞到黄铜胆瓶放出魔鬼
魔鬼要杀渔夫恩将仇报
渔夫引诱魔鬼入瓶用智慧战胜魔鬼
教后记: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文成公主教案4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因此,应让学生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诱发阅读期待
师:《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告诉人们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扁鹊治病》则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促进汉藏民族团结的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多媒体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图,并简要概述这一历史故事)不过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中讲述的故事远比老师刚才讲述的更具传奇色彩,相信大家一定愿意读一读。
(老师恰到好处的导入,能较好地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
(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与文成公主进藏有关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两点读书要求认真读课文,像学习《寓言两则》一样边读边想,争取读二至三遍后就能达到要求。
2.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自学课文。
(学生可默读,可轻声读,完全进入到边读边画的自学活动之中;教师一边巡视了解学情,一边指导个别同学的读书活动。)
(教师提出的读书要求清楚明白,学生在读书要求的引导下开展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与文本对话从容充分。)
三、对照检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教师检查学生认读“臣、婚、绢、豌、沼、吉、祥”后,分别请几名学生依次读课文,对错读、误读的地方教师给予即时纠正,个别难读的句子可组织全班同学齐读。)
2.在检查学生对课文中故事的整体把握上,教师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课文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哪些事情?(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理清先后顺序。)
第二步:文成公主进藏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唐朝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第三步:同学们按照文成公主进藏前、进藏中、进藏后给课文分段。(学生先自由思考,再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正确分段为:第1~4自然段为第一段;第5~13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4自然段为第三段。)
第四步: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如果大家能够按照顺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一讲就很棒了。为了让大家讲得更流畅一些,可以先对照课文做一做准备,重点关注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学生先自由准备,接着同桌进行了交流,最后老师请两位同学来讲述故事,师生可对两位同学的讲述进行点评。)
(层层推进的教学,降低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为进一步学习铺垫了认知基础。)
四、巧设话题,交流阅读感受
1.设置话题。
师: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
2.自读自悟。
师:请大家任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边读边体会,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
3.交流感受。
(学生在交流感受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了体会,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4.画龙点睛。
师:文成公主进藏加强了内地与西藏的往来,请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西藏的哪些变化?
(学生发挥想象,畅谈西藏因为文成公主进藏发生的系列变化,深入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
(开放的话题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现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比较体会,渗透文学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的是一个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与老师刚上课时讲述的历史故事相比,是不是更神奇更有趣?(生:是!)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其中的原因。
(学生通过交流体会,明白用树枝搭桥、剪羊毛铺路、背走乃巴山等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文成公主进藏的神秘感,以及对文成公主的崇拜与爱戴,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略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文学启蒙教育,让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六、扩展阅读,丰富文本感悟
教师下发教师用书中的“相关链接”——文成公主进藏的另一个传说。
(通过不同版本的阅读,提升学生对同一故事的感知深度。)
七、课外拓展,深化阅读进程
师:下课以后,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两个民间故事,也可以广泛阅读其他资料上的民间故事,然后在班级读书会上进行交流。
(让略读课文成为联系课内课外的纽带,体现阅读资源的整合意识。)
文成公主教案5四年级语文《文成公主进西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会认 7 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课前,我们收集了许多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下面谁来谈谈对文成公主的了解?
教师: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取和亲的政策。为了促进唐、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为汉藏 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二、初读课文
根据“阅读提示”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学生读生字。
大臣 求婚 绢花 豌豆 沼泽地 吉祥 可恶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说说课文的大意。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归纳:求婚成功——文成公主进藏——文成公主的贡献。
五、重点交流“进藏”部分
1.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那么课文的哪些部分具体地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第五至第十三自然段。)
2.浏览课文第五至第十三自然段。同桌讨论“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了几件事”?
3.交流汇报。
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发生了四件事
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来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
在沼泽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
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屋子纪念他;
遇见神鸟天鹅,动身前往拉萨,途中把乃巴山背走。
4.自由读读第五至第十三自然段,想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部分内容简要地讲述出来。同桌互相讲,指名讲讲文成公主进藏这部分内容。
六、学习其他几个自然段
1.文成公主进藏前的几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赶快读读,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
七、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教师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八、布置作业
1.《文成公主进藏》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回家后请你把故事简单地讲给父母听。
2.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力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文成公主教案6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德育目标:
了解文成公主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
通过阅读本篇课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
自读、自悟、自我探究
课前准备
1、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四、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文成公主教案7学习目标: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同学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敬,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身的疑问。
三、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同学分局部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交流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同学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溢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家长听,你想怎么讲?
2、自身练习讲述。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同学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文成公主教案8教学目标
1、会自己列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懂得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要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文成公主以民族团结为重的精神,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难点: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与电教媒体设计: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谈谈对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西藏的了解
二、查自学:
1、检查生字。
拉萨 大昭寺 松赞干布 吐蕃 仰慕 唐太宗 嫁 遥远 陌生 依恋 书籍 牦牛
2、查词语,质疑解释。
3、读课文。
三、说课文大意,划分段落。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学生独立分段,说段意。
3、交流评议。
一(1)为了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事迹,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2、3)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接受松赞干布的求婚,乐意进藏。
三(4——6)文成公主进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四(7)文成公主为建设西藏做出贡献,藏族人民永远怀念她。
四、按课后第1题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五、交流、评议,随即朗读有关课文。
(1)文成公主为什么愿意嫁到遥远而又陌生的西藏?因为当时西藏首领松赞干布“仰慕唐朝文化,想和唐朝加强友好往来”于是“到长安向唐朝皇帝唐太宗求亲”,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所以……
(2)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什么?(理解所带的人、物都是为了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个人享用。)
(3)西藏人民是怎样欢迎文成公主的?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写作顺序——由远到近
(4)西藏人民为什么热爱文成公主?(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回答)质疑问难。
六、学生默读课文,列出复述提纲。
七、交流提纲、评议。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八、学生复述。
1、各自准备。
2、指名复述,评议。
3、同桌复述
文成公主教案9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三、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文成公主教案】相关文章:
1.《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2.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3.文成公主进藏课文
4.智娶文成公主故事
5.人教版语文《文成公主进藏》优秀教案
6.人教课标版《文成公主进藏》优秀教案
7.韩红文成公主歌词
8.文成公主进藏的教学设计
9.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