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信息化工作调研汇报
丽水市建设局信息化工作汇报
(2012年8月1日)
各位领导、专家:
从2000年撤地设市建局以来,市建设局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把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有计划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了电子政务、地理信息系统、审批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现将我局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重视推进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们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建设系统干部工作与时俱进新要求和提高信息化工作能力的重要抓手,作为提高整个建设系统工作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展现建设新形象和建设系统网络化办公的重要平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议事日程。2005年4月成立了丽水市地理信息中心,加快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2003年来至今信息化建设投入达到1000余万元,其中硬件设施建设投资600多万,软件购臵投资450多万。
二、加快专业系统建设,重视数据库建设,为“数字丽水”打好基础
一是加快专业系统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从2003年起我局就建设了对外政务公开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规划图文审批系统、综合管线管理系统,以图管房系统。受当
1时的办公条件及应用软件所限,当时办公系统主要用于公文传阅,从2007年起我局正式开始实施网上办公系统与纸质办公系统的双轨运行工作。目前除涉密公文外,所有公文均实现网上审批制度。2006年我局建设了丽水市透明售房网,实现我市本级范围内的新建商品房网上实时备案,网上销售信息公开制度,有效地遏制了开发商囤房、炒房行为。2008年受市政府委托,我局圆满完成了数字城管筹备及软硬件建设工作,现已交付使用。2009年根据市监察局的要求,我局作为示范单位第一个完成了所有行政许可项目的网上审批,实时向监察局报告,接受监察的阳光审批系统。
二是积极推进数据库建设,为“数字丽水”打好基础。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基础空间数据建设,已具备中小比例尺的空间数据和各时期空间数据和影像数据的历史数据。
2010年6月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通过国家测绘局验收,我局正在积极完善基础地理信息库和基础地理共享平台的后继建设工作。
目前公共平台建设的基本功能已经开发完成,交换管理部分的交互和交换功能正在建设。
三、整合资源,共享服务,建立集中管理的运作机制 目前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工作主要由地理信息中心来负责。我局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用了“整合资源、集中管理、共享服务”的运作机制,全面统一网络、数据、软硬件资源,形成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城市建设信息共享平
台。网络方面,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立了以地理信息中心为核心,各单位汇入的网络架构。基本实现了各单位间千兆网络联接;软硬件方面,购买了大量系统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库、高性能服务器、核心交换机、防火墙等。添臵了专业数据库软件。
因我局涉及保密数据较多,我局非常重视安全保密工作,严格按照保密的相关规定,作好安全保密工作,如内外网数据隔离,涉密机单机操作等。数据安全方面通过备份软件、磁盘阵列、磁带库的应用做好了数据库的备份工作。
四、严格管理,重视安全,确保安全有序运行
建设局信息中心机房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市建设系统的数据中心,交换中心,对外沟通的桥梁,因此机房安全是保证机房设备能正常运转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机房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了信息部门负责管理,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机房设备正常稳定的运转。
在安全管理方面,我们一直注重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管理规范主要有:定义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型;建立长远的并且可实施的安全策略;彻底贯彻规范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恰当的安全评估尺度;
五、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思考及机房搬迁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思考
(1)各部门建设标准不一致。随着城市信息系统建设
深入和广泛应用以及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部门之间迫切需要消除共享障碍,建立信息化建设共享和交换的平台。而由于行业机制、体制不同,目前各部门建设标准都呈现不同的行业特色,导致协同办公平台的共享无法顺利进行。
(2)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主要面向各部门内部办公系统,提高了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对公众的服务是间接的,微弱的。为了满足城市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需要建立一套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平台,更好的服务百姓。
2、机房搬迁涉及的问题
对于市府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将机房搬迁到移动公司机房的要求,我们是积极拥护的,该项工作有利于整合资源,减少政府投资。但在对于搬迁实际论证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数据安全保密责任主体的确定。我局拥有基础地理信息等属于国家机密的数据,目前我们通过内外网物理隔离,对外数据脱密等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安全。经查询,我们尚未找到允许将国家涉密数据移到企业机房进行保管的相关法律条文。希望相关主管部门能以书面形式明确机房搬迁后的数据安全法律责任问题。
(2)系统维护。我局信息化工作正处于积极推进阶段,各应用系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维护。这些操作均需及时到现
场进行处理。搬迁到移动公司后,能否允许我局相关维护人员随时出入移动机房。若移动公司进出机房需相关手续,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
(3)费用问题
设备换迁到移动机房后要我单位自行承担光纤设备购臵及线路租用费,该费用财政没有专项,这将增加我单位信息维护负担。
第二篇:信息化工作调研提纲
信息化工作调研反馈
一、网络网管
1.你单位网络的稳定性如何?速度如何?
2.你单位网管对各种电脑(含网络)问题处理能力如何?对各岗位K3应用知道能力如何?
3.你单位是否实现无纸化办公?
4.你单位有无内部信息化培训?培训内容有什么?培训的频次如何?
5.BI中的分析报表可以满足分公司需要吗?你们是否有其他手工报表?
二、全省一体化
1.对信息化上游单位有无工作建议?(单据制作与审核的即时性、准确性两方面)
2.对省公司信息中心有无工作建议(各类服务请求的响应即时性、有效性两方面)
3.对全省业务流程有无优化建议?
第三篇: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一季度XX镇财税收入完成情况
汇报
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年财税收入目标,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活动为主线,分析形势、统一思想,迎难而上,面对严峻挑战,强化工作措施,按照时间节点,坚决完成今年的财税收入工作任务。
一、一季度税收收入完成情况
截止今年一季度,国税收入完成897万元,同比增长54.69%,占全年计划4750万元的18.8%,落后序时6.2百分点,相差291万元;地税完成收入223万元,同比下降23万元,占全年计划1350万元的16%,落后序时进度9个百分点,相差114万元,实现双过半每月需完成150万元。
二、全年税收收入预测及形势分析:
今年我镇财税收入目标任务6100万,其中国税4750万,地税1350万。根据年初税源摸排情况来看,预计完成5000万,缺口1100万,均为国税部门,国税收入预测4-12完成矿区2000万,园区400万,竹制品100万,其它200万,缺口1100万。XX地税收入预测4—12月可实现税款约1100—1200万元左右,主要体现在宏达公司预计450万元,建筑工程约250万元左右,烟叶税收约150万元,莹石加工及商贸企业等约200万左右,土地使用税约100万元。如果上述税源不出现重大变化,基本能完
成本税收计划。
三、采取措施
1、加强与国地税配合,强化税收征管,堵漏增收,加强对黄沙、矿石开采的资源性企业征收管理工作,实施控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涉税源头控管不严、征管不到位的问题。
2、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培植壮大税源基础。
加强招商引资,作为开辟税源的重要途径,注重引入商贸企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企业等行业企业,为全镇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后续保证,弥补财税收入缺口。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宏达矿产有限公司开采量无法核实,监管难度较大,准确数量难以把握,并且该莹石开采及加工尚未全面开工,一些工程项目还未动工或未能实现工程收入,烟叶税收也主要体现在年末,因此上半年税源较为紧张,税收收入均衡入库压力较大。
2、西区在建项目进度缓慢,提供税收较少。由于西区是本次“两税”政策调整后新纳入开征范围,部分企业刚刚取得土地,还有部分企业受大环境影响、生产经营不太景气,部分纳税人有抵触情绪,清理工作难度较大。
3、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缺陷入困境,企业停产,流动资金不足,“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
4、我镇财税收入完成本主要是依靠资源类型企业实现税款,零售市场模式尚未建立,主要靠开采矿石和生产半成品,如莹石
矿开采企业,没有相关的配套销售市场,无形中减少后续财源税收。
五、加强财税工作的建议
1、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地方税收增收。建议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简化对企业的财政扶持手续,扶持本地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吸引外地企业在本地经营纳税,切实发挥支柱税源对地方税收增长的拉动作用,在稳定本地税源的前提下积极扩大税源。
2、为中小企业搭建直接融资的平台,有效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拓展空间,政府的相关部门应统一起来,加强与银行协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服务。
3、我镇应充分利用竹制品企业自身资源优势,做好宣传工作,积极打造好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促进镇域经济的发展。
总体来说,今年我镇的财税工作形势仍有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克服,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提振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坚决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四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汇报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汇报
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1、硬件建设方面
全校所有教学班及专用教室都实现有线宽带、有线电视和广播系统接入,实现班班通:(26个教学班、12个专用教室)
全校电脑数量:台式机151台。其中p4以上配置126台,p4以下配置25台,生机比1:7.55。笔记本电脑99台,课任教师师机比1:1。
所有教学班和专用教室均安装使用多媒体平台(多媒体电脑+数字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共计41套。另有多媒体移动车两套。
阶梯教室、电脑教室、科学教室配有电子白板
中心机房服务器4台,(另有4台因配置陈旧,处于闲置状态),四台服务器功能分配分别为:网站建设与维护平台、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内部文件与教学资源管理与存储平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
宽带接入:从苏州市教育城域网接入,2011年9月升级为百兆宽带。校园接入和校内主干布线均为光纤分配。
中心机房管理:三级构架(城域网光纤百兆接入校园主交换机光纤分配分幢终端双绞线接入)
2、信息化系统运用
(1)上级单位设置服务器,学校参与管理和使用的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教导处直报,服务终端苏州市教育局
学生因病缺课管理系统:医务室直报,服务终端苏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总务处直报,服务终端苏州市财政局装备信息管理系统:总务处直报,服务终端教育局装备站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总务处直报,服务终端教育局发财处
(2)校内信息化管理系统
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
鑫剑多媒体资源库系统
数字图书馆
多媒体教学素材库
(3)学校自主开发和建设的信息化管理与运用系统(NAS)
电子文稿打印共享系统
电子教案管理系统
自主开发课件共享系统
素材库共享系统
3、信息化安全管理与建设
安装服务器硬件防火墙,实现校外主动拦截。
安装正版瑞星软件杀毒系统(服务器+网络终端),实现校内拦截。
制定学校信息化工作管理条例,设置网管员并签订管理协议。
4、学校信息化教学培训工作
(1)全校教师参与
在线课程培训(每学期)
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每学期)
课件制作培训与评比
电子白板使用培训
(2)部分教师参加
青年教师教育信息化运用能力培训
电子白板参赛培训
网络教学团队竞赛培训
网页制作培训
5、学校及教师所获信息技术相关成果
苏州市信息化先进学校
网站建设:首届十大优秀教育网站、2011校园门户网站评比第一名、开设教科研专题网站(课题管理与研究)
教师竞赛:(获市级荣誉)
网络教学团队综合学科比赛:一等奖(黄晓圆、饶岳玲、张琰)
网络教学团队语文学科比赛:二等奖(屠以莎、王逸群、张琰)
电子白板课件设计与说课比赛:一等奖(张竹箐:数学学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比赛:一等奖(王逸群:语文、陈凌:幼儿园);二等奖(屠以莎:语文、陈建忠:数学、饶岳玲:英语)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本学期及今后打算
(一)近期工作
1、课堂教学方面
理念认识: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立足适用,有效使用。
生本理念引导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对信息技术提出全新的要求。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小组合作,要求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强调信息技术使用的有效性。
教师对实物展示台的使用频率在增加,课堂教学生成作也展示。
课件使用的辅助功能也没有弱化(自制与教材配套提供相结合),但不强调每堂课每门学科都要使用多媒体课件。
2、教学管理
生本课堂教学资源的共享,集体备课的电子教案共享,通过一课三备(留下修改痕迹),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校外教学资源库共享
自制优秀课件共享
教师自制课件和教材提供课件的运用
3、学校管理方面
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对学校管理资料尽可能实现电子化共享。
学校管理数据的信息化整合与处理:实现管理人员电脑终端数据共享。信息技术骨干教研组:维护校园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以及教学关键的开发利
用。
网站的更新与维护:实现网站的宣传辐射作用和资料积累功能。
信息化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研究,实现信息化市级课题研究零的突破。
(二)远景规划
2011-2015年是学校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重要时段,学校面临校园整体改建、百年校庆以及硬件建设重新调整的重要历史转型期。
学校信息化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
机遇:因整体校园改建,所有硬件需要重新建设和规划。
挑战:在信息化设施设备、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师生信息化素养、国内外学校交流中的信息化运用等方面如何体现高水平现代化的办学要求?体现智能化校园的管理?
初步设想: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目标,第一步规划阶段,第二步硬件建设阶段,第三步资源整合阶段。
硬件配置:
1、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按照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要求,按照江苏省学
校装备一类标准配齐各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的设施设备。建设自动录播教室。
2、建设校园网络管理中心、计算机软件制作室、红领巾电视台编辑及演播室、校园闭路电视、校园广播系统、校园智能铃声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实现所有教室、办公室因特网无线覆盖目标。生机比不低于8:1,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师机比1:1。校园百兆光纤接入,设无线和有线两种连接模式,联网计算机100%。
信息化管理
1、将学校办公信息化管理运用平台与各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形成高效智能化的管理平台。
扩大学校门户网站功能:将校内科研网站、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服务平台等进行链接,增加服务与教育功能。
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库:将电子图书馆、教学素材库、自制课件资源库、电子备课系统,优秀课件等进行汇编整理,所有学科建成与课改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各学科基本满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
整合信息化管理软件平台:将学校现有各部门使用的师资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图书管理、实验室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以及校务管理电子化等
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管理资源平台的一体化管理,支撑行政开展高效管理。
体现智能化的校园管理,将更多地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推进E卡通管理:实现“考勤通”、“图书通”、和“门禁通”。
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校园硬件安全配置到位,更全的防盗监控设施及周界报警系统,设立监控室。
师生信息化素养培养
45周岁以下教师全部通过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培训,取得初级以上的教育技术能力证书。组织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网络管理员等专技人员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网络、信息化培训课程。组织信息化校本培训工作。
中高年级学生能运用网络进行自主性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构建信息化教育环境,在教育信息先进学校的基础上创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
三、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不足
1、对智能化校园建设的认知和比较模糊,硬件建设需要高层次的指导和规划。
2、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的不足,缺少专业的师资。
3、信息化课题的研究层次不高。
对策
1、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取得理念和技术层面的支持。
2、招聘专业师资。
3、在教科室指导下,进行信息化课题的研究探索。
校务公开录入:tuyisha责任编辑:tuyisha
上一个校务公开: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周工作计划 下一个校务公开: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三周工作计划
【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第五篇:信息化汇报
高桥中学
创建信息化示范学校工作汇报
长安区高桥乡初级中学位于长安、户县、咸阳三地交界处的沣河西岸。学校始建于1966年,现有22个教学班,1171名学生,94名教职工。近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现代化为重点,走出了一条学校发展的成功之路。2004年被长安区教育局授予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先进学校,2005年被长安区教育局授予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先进集体,2006年被长安区教育局授予整体优异学校,2007年获“两基”验收先进单位,2008年被长安区委、区政府授予2008-2010年“文明校园”称号,被长安区交警队授予“交通示范学校”,2008年中考重高录取48人,位居长安区西部之首,名列全区前茅,普高升学300余名。2009年被长安区教育局授予标准化初中,中考整体成绩进步优胜学校。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抓住机遇,顺应潮流,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面提高教育的效益,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多年来为之努力的重点工作。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在硬件方面作了再投入、软件方面作了再挖掘,学校教育管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近年来,在区电教站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一边实施一边发展,一边装备一边开发使用,使教育信息化工作由小到大,不断得到发展。现就我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更新观念,健全组织,教育信息化走上正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加快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教育信息化有其独特的信息接收和传播方式,其根本目的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落实信息化工作规划要求,我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及时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吴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学校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相关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学校信息化的具体工作。做到专人负责,有关人员分工合作,明确
各自的工作职责,各项工作得到了正常开展。
二、加大投入,优化设施,教育信息化正常运转
(一)硬件投入 1、2000年,学校自筹资金17万元购置了34台电脑,建成了第一个无盘工作微机室。2、2003年学校自筹资金23万元购置学生用机50台,建成第二个微机教室;2003年通过学校投资13.7万元建成校校通。使我校拥有88台电脑与互联网连接。3、2005年学校投资 10万元资金,建成了我校第一个多媒体教室。4、2006年由国家投资15万建成了远程教育模式二的远程教育四室。学校投资3万完成了配套设施。5、2007年,学校又给物理与生物实验室投资10万,安装了多媒体。同年又投资2万元,对原有的第二微机室无盘工作站进行了升级。6、2008年学校投资3万元,建成了学校电子备课室。7、2009年学校投资13万元资金,在上级配发彩色电视机20台的同时,配置电脑22台,专有机柜22个,防盗门46个,改造了全部的网络线路。并加买了服务器,在实现了班班通基础上。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校园网。
8、投资2000余元建成了学校自己的网页。9、2009年11月学校为了保证音乐第二课堂教学的长期化,投资了3万余元安装了音乐教学多媒体。10、2009年12月学校投资8000元,更换了原网管中心的路由器,不仅防止了使用过程的IP易混乱的现象,而且实现了并且实现了网络的规范管理。给班班通加装了远程控制的还远卡,使得教室电脑实现了远程维护。
几年来,经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校在硬件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变了信息技术配置落后的面貌。我校的硬件建设可以说从无到有,逐步建设,逐步完善,使其与教育教学的现代化逐步接轨,做到了从模式一到模式二再到模式三的更新换代。学校现拥有多媒体教室5个,计算机网络教室二个,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一个,录音机、电视机、投影仪、打印机、录像机、DVD等电教设备也具备一定规模。
(二)软件建设
1、从2006年2月开始卫星接受下载资源。
2、购置教学录音带60多盘、教学录像带30多盘、教学光盘8000多盘。
3、安装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智能题库等系统。
4、教师大量自制课件资源,学校建立两整套的课件资源库。
5、建成学校局域网,与互联网的连接,资源通过网络得到了共享。
现在硬件的到位,软件建设的逐步加强,极大地方便了老师对教学资源的查找、收集和利用,为学校教育教学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三、注重管理,使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 学校在初步完善校园网络的硬件建设之后,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如何让它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让全体师生充分感受信息化教育的魅力。
(一)规范各种制度,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常规化。在信息化建设开始之初,我们就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应用研究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项目教师工作职责、资源使用登记制度、电教室管理制度、硬、软件设备管理制度及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等)。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并坚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维护。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和电教资源提出明确的要求,以规范的管理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
(二)建好校园网,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为了充分展示学校风貌。2009年,我们对学校主页进行了全面改版,开辟了校园新闻、校园文化、教师频道、学生园地、心理健康、网校调查等栏目,我们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主页建设。开通了“校长在线”专栏,增强了家校联系力度,充分体现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与此同时,学校的信息技术档案建设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做到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三)实行专人管理。由童卫迎管理远教收视室、远教多媒体室、远教微机室,包括计划、使用记录等,郭军棋管理网管中心、学校网页维护,资源库的建设,班班通的使用与维修。以及使用教师的培训。班班通的具体管理由班主任管理,保证按时开放与关闭。
四、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加强培训、改变观念
1、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硬件设备的作用,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坚持定期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假期培训和平时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更新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多次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教育信息化的有关文章,使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以其独特的传输方式,改变教与学的模式,逐步形成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观,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学习观。鼓励和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师们逐渐消除了对信息化教学的疑虑和畏难情绪,并用新观念、新思维、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到目前,已有3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有 2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有多名教师参加市、县、镇级培训。
2、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倡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技术。几年来学校分层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举行了几次规模大、范围广的计算机知识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应用、网络应用、课件制作等培训。教师通过多层次自修与教学实践,提高了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学校大力提倡、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举办信息技术示范课、观摩课活动,通过培训和教学应用,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校教师大都能熟练地进行现代化设备的课堂应用,同时也形成了努力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涌现出一批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积极分子,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以光盘、课件、网络作为新的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与其学科的整合 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硬件是保障,软件是基础,应用是目的。三种模式信息资源建设后,教师对资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按照年级学科分类建立了资源库,每位教师都在学校建立的资源库把自己制作的课件,电子教案、教研成果、视频以及下载本学科的优秀资源上传到对应的资源库内,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校园掀起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热潮。在现代信息教育的应用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突出应用,为教学增加了动力,将应用日常化、正规化。我校在制定学校总课程表的基础上,为各专用教室认真、细致的编排了课程表,同时将总课表细化下发到各班级,这样既保证了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的日常化,也保证了教师、学生使用的均衡化。经过我们几年的努力,教师们对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应用已基本走如正常化的轨道。甚至出现了争着用,抢着用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对于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由于数量有限,而我们的老师对此热情极高,因此而爆发“战争”的事情也时而出现。这说明了是我校教师对远教资源的认可,对远教工作的认可。当然,现在由于我们实现了“班班通”,类似的冲突就再也不会发生了。
2、教师的教学方法、计算机使用的技能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因教师的应用能力是参差不齐的,个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多媒体使用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带动全体教师的有效应用, 如何提高利用的质量,我校在“围绕问题想办法,办法总比问题多”的思路,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一批工作热情高、接受能力强、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让他们起带头、帮扶作用,引领更多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教师教学方法灵活了,技能熟悉了,随之有效使用率就提升了,并提炼出“以学定教、以学导方”“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等较切实际的教学模式,加快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进程。
3、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缺点,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实现灵活的相互转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情景交融地再现于教学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这种多媒体教学有力于从心理上消除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感,使学生获得一种轻松、舒适、怡然的心情,从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中解脱出来,走向“自由”学习的“天路”。
4、“班班通”工程的开通,实现了每个班都能通过该设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解决了上课多媒体教室不够的问题,使我校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实现了最大化。“班班通”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能方便迅速地处理信息,无论是文字、声音、还是图画,都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的进行操作,这就打破了“一书、一板、一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大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有效地扩大课堂容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校的网络教室进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在局域网内通过FTP形式上传下载信息,并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我校教师对班班通的使用率达到了50%以上,从而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直观,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三)、为农民服务,为党员服务。
我校的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不仅为学校教育教学、师资培训服务,而且也为当地的农民、党员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如今,伴随着全国农村教育跨跃式发展的步伐,在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大环境下,我们抓住机遇,不畏困难,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同时辐射我校所辖农村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特别是为高桥万亩大棚蔬菜基地培训了近千名技术人才,收到了显著效果。
五、大力研训、提高素质,队伍整合、分工协作
1、教研活动中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1)为了使现代教育资源更好的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我们每学期都要举办一次大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各教研组举行六次校本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在交流、学习中使自身的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如:我们开展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活动,教师们的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反映好,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和肯定。
(2)本学期我校把同级同科教研作为校本教研,要求每周同级同科教研在两次以上,并填写好教研记录,为了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举行了同级同科的多媒体听课活动,其主要是考察同级同科课堂教学的方法以及班班通的使用情况。为了提高的使用又开展了同科三个级之间的说课比赛活动。
(3)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为此,我们学校在总体教研的基础上,又将教研活动细化到各年级学科备课组。他们每天开展活动,总结经验,使资源应用在实践反馈中,在教研活动中得以进步和提升,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大好局面。
2、加强教师队伍的整合,发挥团队精神,分工协作
(1)目前,教师队伍总体上有这样一个特点:专业素质较高的老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是很高,而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年轻教师的专业素质又稍显逊色。二者优势互补是现阶段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捷径所在。因此学校成立课题组,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和该学科领域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为成员分工协作,这样,不仅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且通过课题组运作中的接触,双方还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又将反过来提高整合的水平。(2)、为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组织教师每学期都举行示范课、观摩课和说课。这些课型的共同特点是能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增加课堂学习知识密度。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积极性。
六、加强信息化设备的安全管理
(1)信息化设施的增加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方便,同时就存在系列的不安全隐患,为了保证信息化设施的安全运行,学校对每一个班级部室均安装了防盗门,规范了电路、网络线路,更换了消防设施——灭火器40余个。
(2)为了使得学生课间活动的置于监控之下,学校正在准备下在全校范围内安装防盗红外线监控。为了使班班通视频效果更好,给每一个班级均安装了窗帘。
七、取得的成果
1、通过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提高学校教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水平,促进教师从教授型向研究型发展。
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让教师们兴奋不已,有的教师开始利用资源库中的现成课件对学生进行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教师将网上获得的优秀教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意外发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从此,这些教师认真研究网上的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是提高。语文教研组组织学科教师探讨远教资源中“改革作文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的教学思想,并共同设计了两堂研究课,取得非常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与我们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又是一门较抽象的科目,其中许多名词与概念,更是从未接触过,如果单凭死记硬背,是非常难的,而且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则弥补了这一点,它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教师对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技能大大提高,绝大部分教师已经告别了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增加了课堂容量及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2、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提供多种感官上的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图文并茂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创造新信息的能力。给农村的孩子拓宽了视野,增大了知识面。
八、办学特色(1)、我校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本着实现素质教育为前提,做到两个结合,一个是与课程改革结合,二一个是与校本教研结合。(2)、教学的基本资料逐步由书面书写变为全部电子信息化,本着由教师自制电子教案、课件、视频与下载和学校购买资源以及远程资源共享下完成。最终建成我校自己特色的完整的教学资源。
九、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打算
(一)不足:
1、虽然我们已经在远程信息教育方面做了较大的投入,但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资金的短缺使得我们无法对远程教育工作投入更多的资金,这对远程教育工作的发展速度产生影响。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上,我们在实践中还缺少灵活多样的方式,目前的工作还比较粗浅,有待于今后继续探索。尤其是资源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研讨与改进的问题,一个就是电子的资源的收缴与丢失。二一个就是研讨的电子教案与书面及常规独立个人书面教案检查的规范制度的建立。庞大的资源库需要的设备等问题。
(二)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加大教研力度,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道路。
2、继续分层次、分批次进行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让有专长、教育教学突出的教师走出去,带回来。在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带动广大教师,促进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3、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各项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学校的信息化路程奠定人才基础。总之,由于我校从事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时间比较短,我们还缺乏经验,工作还需不断改进,有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但这些不会成为我们继续进步的阻碍,反而会成为一种动力。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做好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工作。用鼠标点击希望,用智慧创造辉煌。我们相信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花满枝头,硕果累累,明天会更美好。
高桥街办初级中学 2009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