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港湾整理分析恶意逃避债务转移财产案件

时间:2019-05-12 14:5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律师港湾整理分析恶意逃避债务转移财产案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律师港湾整理分析恶意逃避债务转移财产案件》。

第一篇:律师港湾整理分析恶意逃避债务转移财产案件

恶意逃避债务转移财产,债权人有权追回

【案情】被告戴瑜于1986年向合江镇合江村购买坐落在合江街公路西边的土地一块,购地后建有房屋一层两间。1991年10月3日,博白县土地管理局对戴瑜违法购地建房行为作出了处罚,戴瑜交清罚款后,于1991年11月17日以家庭人口四人向博白县土地管理局申请,并于当年12月6日领取了该房屋的国有土地使用证。1995年1月20日,被告戴瑜向原告张奕借款72 000元,后归还了一部分。到1999年11月26日,尚欠52789.6元。原告于1999年11月向博白法院提起诉讼,博白法院于2000年2月23日作出了判决,被告对该判决不服向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二审期间,即2000年8月10日,戴瑜将其名下的坐落在合江街的房屋以分家析产为由转让给其弟戴大忠所有,并办理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

原告张奕发现被告戴瑜已无可供执行的财产后,于2001年3月8讼。同时,法院依原告申请查封了更名为戴大忠的房地产。

【裁判】博白县人民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和证据认为:1988口人从农村老家搬到该房屋居住至今。1991局作了处罚后,地使用证,主张该房地产属其两人共有财产,因该宗土地在购买、1988年戴瑜与其父母及戴大忠等分家至今一直由戴瑜一家四口人居住,因此不的上述主张不予采纳。大忠,虽办理了产权变更手续,明显损害了为,没有法律依据,【点评】所谓债权人的撤销权,又称撤销诉权或废罢诉权,实施无偿或低价处分财产的行为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的保全中的债权人撤销权与后者只适用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因其行使涉及

客观要件包括:(1)须有债务人的行无偿转让财产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2)不以财产为标的的行为,因与债务人的责任无关,债权人不3)债务人的行为须于债权发生后有效成立并继续存在。(4)债务人的行为须危及债权。

主观要件,指债务人与他人行为时具有恶意,即知其行为有害于债权人而仍为之,包括债务人的恶意和受益人的恶意。债务人的恶意的证明,应实行推定规定。债务人的财产除对特定债权人设有担保物权外,应为一切债务的总担保。债务人明知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而处分财产或权利,即可推断其具有恶意。受益人的恶意,是指受益时明知债务人的行为将有害于债权,而无须受益人自己具有危害债权的恶意。

第二篇:恶意转发移财产逃避执行如何处理

【债务人转移财产】恶意转移财产逃避执行 如何处理?

一、案情:

申请执行人:某某建安公司。

被执行人:葛某某。

2007年6月份,葛某某向某某建安公司借款20000元,此后某某建安公司多次催要欠款,葛某某未付,某某建安公司遂向法院起诉。经东营市中院二审,判决葛某某偿还某某建安公司借款20000元。判决生效后葛某某未履行判决书所确定的义务,某某建安公司向广饶县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拟对葛某某经营的“长江铝材经销处”进行查封。但在查封过程中了解到,被执行人葛某某经营的“长江铝材经销处”已注销,时间是在进入执行程序后。在原“长江铝材经销处”的地方改为“瑞银铝材配件总汇”,而该总汇的经营业主是葛某某的岳父杨某某。对于葛某某明显恶意逃债的行为,能否追加葛某某的岳父杨某某为被执行人?

二、评析意见:

执行中存在两种观点:

一、不应追加杨某某为被执行人。依照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 规定(试行)》的规定杨某某的行为不属于追加被执行人的范围。如果有证据证明葛某某有逃债行为,即将属于自己的财产无偿的转移到其岳父的名下,申请人可依我国《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法院判决撤销销债务人的行为后,可直接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这种撤销行为是一种实体权处理形式,只能在审判阶段解决,不能在执行阶段解决。

第二种观点:应追加杨某某为被执行人。现有我国的法律和法规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葛某某故意逃债的行为应追加杨某某为被执行人,但根据我国在法院执行过程中实际情况,可根据实体法裁定追加第三人(被执行人的财产承受人或受益人)为被执行人,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七十一条也明确规定:如果依有关实体法的规定有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可以裁定权利义务承受人为被执行人。从以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现有关强制执行法已规定了某些方面可依据实体法裁定追加被执行人。

二、评析意见

对被执行人以改变原有资产名称和业主的方式逃避债务的行为如何执行。此类“逃债”行为在我国民诉法和相关的法律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很难有准确的对策,虽然有的采取了追加被执行人的办法,但变更或追加义务主体是个比较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涉及具体程序问题,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

我同意第二种意见。对于葛某某明显恶意犯债的行为,应当追加葛某某的岳父杨某某为第三人作为共同被执行人。

在现行法律制度下,被执行人通过对其所有财产利用舞弊行为“合法化”为不属其所有的财产情况屡见不鲜。主要是因为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缺乏相应的对策,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该解释列举了拒不执行的五种情形,其中第一条规定为“被执行的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但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以接收逃债财产的人或恶意串通,协助逃债的人,能否追加其为被执行人的法律未做出明确规定。《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三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七十一条至第二百七十四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关于追加、变更被执行主体的条款,对此类问题都没有涉及,在执行程序中未明文规定对接收逃债财产人或恶意串通协助逃债的人的强制手段,对被执行人躲避执行,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各种情况在法律规范方面缺乏相应的对策,只是有关实体法规定了逃债行为的无效。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第4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第7条)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如合同纠纷,债务人以逃债为目的,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可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债权人可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如何确定追加第三人(被执行人的财产承受人或受益人)作为共同被执行人的问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在执行程序中,发现被执行人恶意串通逃避债务的情况,如果被执行人是在所执行的法律文书之诉讼过程中或执行通知书送达后恶意逃债的,应直接追加第三人(被执行人的财产承受人或受益人)为被执行人,体现执行工作“效率优先”的特点,体现民法上的公平原则。

二、目前有关强制执行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被执行人利用转移资产“逃债”的情况下,可根据实体法裁定追加第三人(被执行人的财产承受人或受益人)为被执行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七十一条已明确规定:如果依有关实体法的规定有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可以裁定权利义务承受人为被执行人。从以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现有关强制执行法已规定了某些方面可依据实体法裁定追加被执行人。依据实体法裁判权,法学理论界原争议很大,现观点基本趋于一致,承认在执行程序中行使裁判权时,可根据实体法做出裁判。在目前情况下,可根据实体法认定被执行人与以明显不合理得方式放弃自己财产的行为无效,裁定追加被执行人财产的承受人为被执行人,此做法已在执行实践中得到已得到社会认可,对社会的稳定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同时得到法学理论界的支持。具体做法是,裁判权由执行裁决组行使,实行合议制,同时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实行听证制度,在目前法律未规定的情况下,救济手段为允许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以体现“公正、效率”的主题。

当前的执行工作中,由执行难转为难执行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被执行人不能积极的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以各种方式逃避执行。其中被执行人以“合法化”的方式将自己经营的店铺或企业以转换业主和名称以逃避执行的行为来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的现象出现越来越频繁。被执行人通过与其利害关系人的舞弊行为,造成当事人利益失衡,且不能通过执行程序迅速解决。现行法律还未明确规定在执行程序中裁定追加被执行人其财产承

受人或接收逃债人财产的第三人为被执行人,易造成债权人财产损失,使逃债的人越来越多,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和谐社会的创建。

对被执行人是否以躲避债务为目的以明显的不合理方式放弃自己的财产要从以下的几种情况查起:

1、涉及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时间问题:①债务产生后,未进入诉讼程序之前,债务人便将其财产转移,以逃避债务;②诉讼过程中债务人以逃债为目的转移其财产,以逃避债务;③法律文书生效后未进入执行程序之前,债务人转移财产以逃债;④进入执行程序以后,被执行人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

2、借以“合法化”的目的转移财产的方式主要有:①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转让其所有的财产,损害权益人利益;②无偿的转让其所有的资产损害权益人的利益;③被执行人与利害关系人相互串通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

第三篇:南京房产律师提醒:诉讼期间转移房产逃避债务可被撤销

南京房产律师提醒:诉讼期间转移房产逃避债务可被撤销

作者:郁永勋律师联系电话:***

办案背景:

2011年5月21日,胡春华借给林国栋20万元,借款到期后,林国栋拒不偿还本金及利息,胡春华遂于2011年7月份提起诉讼,在案件审理期间,林国栋将名下仅有的一套120平方米的房产赠与给自己的儿子。而胡春华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才知道林国栋已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现胡春华向本律师寻求法律救济。

问:在诉讼过程中转移财产行为有效吗?该如何寻求法律救济?

南京房产律师郁永勋分析:

当前,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作为债务人的被告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被告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四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本案中,林国栋明知自己拒不还款的行为将会被判决违法,而为了逃避债务无偿转让房产,该行为使得胡春华的债权无法实现,损害了胡春华的合法权益。为此,胡春华可以请求法院撤销林国栋与其子的房屋赠与行为。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所支付的律师代理费、差旅费等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第三人有过错的,应当适当分担。胡春华请求法院撤销房产赠与行为的同时,还可以请求林国栋承担律师代理费等必要的费用。

撤销权应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超过此期间的,撤销权消灭;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撤销的,撤销权也归于消灭。这里的“一年”、“五年”均为除斥期间,而非诉讼时效,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的相关规定。

综上,胡春华可再次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林国栋赠与房产的行为。

法律连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七十四条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第七十五条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二十三条 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提起撤销权诉讼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四条 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提起撤销权诉讼时只以债务人为被告,未将受益人或者受让人列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该受益人或者受让人为第三人。

第二十五条 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提起撤销权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放弃债权或转让财产的行为,人民法院应当就债权人主张的部分进行审理,依法撤销的,该行为自始无效。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债权人以同一债务人为被告,就同一标的提起撤销权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合并审理。

第二十六条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所支付的律师代理费、差旅费等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第三人有过错的,应当适当分担。

(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文中所用名称皆为化名。)

温馨提示:

当您在置办房产遭遇风险时,请不要担心。南京房地产律师郁永勋带领的专业团队,在线解答您有关房产买卖、律师陪购、房产租赁、拆迁安置、物业纠纷、贷款服务等各类法律疑问。敬请拨打南京房地产律师热线:***或 025-83237667,全心全意为您服务,请相信专业团队的力量!

第四篇:律师港湾整理房屋买卖合同案件

因房产新政导致房屋买卖合同无法履行应当认定为系基于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

【案情】2011年1月16日,被告赵某(甲方)与原告江某(乙方)、某房产经纪公司(丙方)签订《房地产买卖中介合同》,约定:江某向赵某购买房屋一套,并约定了房屋总价、定金、中介费的数额及支付时间等。合同签订后,江某向赵某支付了定金10公司支付了居间费用15000元。2月19日,《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2房。3月2日,金10万元。

96000元。2011年5月元。该案经本院多次调解,均未果。法院经审14000元。

国家出台房产新政是为了规范房地产市场上的各种不理智行为,这种政策的出台系不可归责于买卖双方当事人的客观情况。若因房产新政致已经订立的合同事实上无法履行,买方要求卖方退还已收房款,符合情理,应予支持。若卖方在交易过程中确有损失,也可视情由买卖双方分担该笔损失。关于居间合同关系,因房产新政导致此

项交易最终无法进行,居间人已经收到的居间报酬理应退还江某,但居间人支出的合理费用应当由江某承担,因此,法院在判决时充分考虑到经纪公司已经提供的服务,对应当退还的居间费用适当酌减,有效维护了购房者和经纪公司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案件分析:生活补助费的财产性质

村民方某(女)与袁某于2002年9月5日登记结婚,2003年11月生育一男孩。2004年3月7日,双方开始分居,方某将孩子遗弃于袁某处。自2004年3月至2006年4月,袁某以方某名义从所在村委会领取(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而给予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补助费2.5万元。2006年7月30日,法院判决方某与袁某离婚。

自2006年8月1日起,袁某所在村委会未发给方某生活补助费。2006年9月,方某起诉要求袁某归还其代为领取的生活补助费2.5万元及相应的利息。

[分歧]

本案中的生活补助费,其财产性质是属于婚后夫妻各自的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抑或是家庭共同财产,在分析讨论中,存在三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生活补助费属于个人财产,他人代领后应及时转交给当事人。

第二种观点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

(二))第十一条对“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确定为“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所以本案中的生活补助费性质为夫妻共同财产。

第三种观点认为,生活补助费属于家庭共同财产。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我国实行的是法定婚后共同所得制。婚姻法规定的是“婚后列举所得制”,即只有符合法律列举的情形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法律不可能穷尽所有情形的状况下,另加兜底条款“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婚姻法》解释

(二)又进一步明确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一)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二)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三)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

夫妻个人财产,是指夫妻婚前个人所有,主要包括婚前个人财产、婚前个人继承、受赠所得的财产,婚前各自为结婚准备的物品,复员转业费等婚后个人专用或根据约定为个人所有的财产。而案中村委会所发给村民的生活补助费,并不是婚后村民个人专用的。作为村集体成员的方某和袁某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村民都应取得生活补助费,显然该款不具有个人财产的性质。农村土地被征用后村民所取得生活补助费,其下发形式除了以村民个人形式发放,不可能以其他形式发放,以其他形式发放均有可能造成不准确或混乱的局面,但据此推断生活补助费就是婚后夫或妻的个人财产,显属偏颇。

从该笔费用的作用来看,是为了保障农村家庭的基本生活,即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而不能耕种,农民的生活来源发生变化,下发生活补助费则有保障农村居民现在以及将来基本生活的功能。如果仅凭外在表现形式上,即村委会将生活补助费发放到各个农民,而将该款认定为是婚后个人财产是不妥的,背离了发放生活补助费的主旨和精神,也有悖于婚姻法所确立的夫妻平等的基本原则。其社会后果也将是,婚姻关系的任何一方得到生活补助费后各自行使各自的管理处分权,另一方无权过问,势必造成整个家庭在经济上的解体。所以,该笔费用不具备严格的、专属于特定的人身性质。

另外,如果将其界定为家庭共同财产,也将剥夺夫妻平等地享有共同财产处理权。所以,本案中的生活补助费系夫妻共同财产。

下载律师港湾整理分析恶意逃避债务转移财产案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律师港湾整理分析恶意逃避债务转移财产案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