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托有哪些不同的制度优势
信托有哪些不同的制度优势
信托有哪些不同的制度优势,与类似的法律制度相比较,信托是一项更为有效的进行财产转移与管理的制度设计,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信托制度有利于长期规划。信托存续具有连贯性。信托不因受托人的死亡、解散、破产、辞任、被解任或者其他情形终止而终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因而更适合于长期规划的财产转移与财产管理。
第二,信托制度运用较为灵活。这表现在以下方面:(1)信托设立方式多样化,可以采取信托合同、其他书面形式和遗嘱等方式。(2)信托财产多元化,凡具有金钱价值的东西,不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是物权还是债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作为信托财产设立信托。(3)信托目的自由化,只要不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共秩序,委托人可以为各种目的而创设信托。(4)信托应用领域非常宽泛,信托品种繁多。
第三,信托有哪些不同的制度优势,受益人的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一方面,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受益权分离。在法律上,信托财产不属于委托人所有,也不属于受益人所有,而是被置于受托人名下。受托人根据法律和信托文件,享有信托财产上的财产权,有权以自己的名义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财产。委托人和受益人无权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但是,信托所产生的利益归受益人享有。另一方面,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这使信托财产免于委托人或受托人的债权人的追索,从而赋予受益人对信托财产享有优先于委托人或受托人的债权人的权利。
第二篇:信托的优势
信托优势:
一.保密性
二.独立性 信托财产的隔离保护功能:
信托关系一旦成立,信托财产就超越于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自然不能对不属于委托人的财产有任何主张;对受托人的债权人而言,受托人享有的是“名义上的所有权”,即对信托财产的管理处分权、而非“实质上的所有权”。所以受托人的债权人不能对信托财产主张权利。
可以说,信托财产形成的风险隔离机制和破产隔离制度,在盘活不良资产、优化资源配置中,信托具有永恒的市场,具有银行、保险等机构无法与之比拟的优势。
三.避税性设立信托可以规避遗产税主要是得益于信托的两个特性:一是所有权和受益权相分离:在信托法律关系成立之后,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转移给受托人所有,在整个信托法律关系存续期间,所有权都归属受托人;而信托的受益权可以是委托人自己(自益信托)、其他人(他益信托)或者委托人和其他人共同享有;二是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信托一经设立,信托财产就与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固有财产相独立,若条款中有约定,还可以独立于受益人的固有财产。也就是当委托人去世之后,留在信托中的财产因其名义所有权已不属于委托人,且与委托人的固有财产相独立,是不计入应缴税遗产总额的,因此可以避税。
信托的设置是比较灵活的,年限分定期的和不定期的,条款分可撤销的和不可撤销的,生效时间分生前生效和死后生效。信托中可以持有的财产也没有限制,只要该财产的所有权能够被转移,可持有资产包括房地产、股票组合、专利和版权、企业等等。在欧美国家,信托很受青睐一方面是因为其良好的避税功能,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可以按受托人意愿分配信托收益,从而避免继承人挥霍遗产。
四.安全性
第三篇:信托制度
信托制度的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信托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对信托的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外分的行为。”通俗地说,信托就是在信任他人的基础上,由他人以其名义替自己管理财产。作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受托人也就是信托公司,将充分履行专业化财产管理的职责,最大和度地实现信托财产的保值和增值,为信托收益权分离和破产隔离。除了具有这两个基本特点以外,还有一些派生出来的特点。
一、信托财产的权利与利益分离。信托一经成立,就把信托财产的收益权分离给受举国
人,而把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从委托人转移到受托人,使受托人享有信托财产的运用、处分、管理权。信托合同对信托财产的运用、管理、处分有着严格的规定,受托人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范围和方式进行动作。这种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受益权相分离,管理属性与利益属性的分离的机制设计,固定了当事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得信托管理可以类似现代公司制,走专家理财的道路,而设计信托产品以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信托产品的受益人可以是自己(自益信托),也可以是他人(他益信托),还可以是大众(公益信托),这是信托产品独有的东西。如果受益人是社会弱势人群,比如孤儿寡母,残疾人等,或公益机构和慈善机构等,利用信托方式,使受益人有保障地定期获得收入是最佳的选择。信托公司还可以通过遗嘱信托方式为作为受益人的死者亲属提供对连续几代人理财服务的。历经数百年历史验证,信托制度的二权分离的确是一种科学的制度安排。
二、二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和破产隔离。信托一旦有效设立,信托财产即从委托人、受托人
以及受益人的自有财产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块独立运作的财产。从委托人的角度,委托人转移财产于受托人之后,委托人原则上对偏差托财产及其衍生利益已丧失所有权,从使信托财产完全独立于委托人自有财产之外。从受托人角度,受托虽占有信托财产,但因信托财产所有权管理属性与利益属性分割,不拥有完全的所有权,从受益人角度,受益人在信托存继期间,只有请求给付信托利益的权利,对信托财产本身并无权支配占有,其债权人更无法对信托财产有任何主张,充其量只能及受益人应得的信托利益。所以,信托财产一经成立即超越委托人,受托人,受益 人以及三者任何一方的债权人独立存在,这就是信托“闭锁效应”信托一旦设立信托财产即自行封闭与外界隔绝,它保证了信托财产的运作不会受到信托当事人生产经营状况和债务关系的影响。通俗的说,如果委托人破产;对于受托人信托公司来说,由于信托资产和信托公司扑克有资习是完全分开的,信托公司破产时,信托财产不属于其破产财产,出不能以信托资产偿还债务。这一制度安排既有利于信托财产安全地实现保值和增值,也有利于财产管理保持稳定和连续。
三、委托人责任和受托人责任的有限性。对委托人而言,由于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独立
于委托人未设立信托的其他财产,故委托人无须对信托财产运用中产生的债务承担责任。因此,信托可使委托人在分享信托收益的同时无须承担因此带来的异常风险。对受托人而言,虽然在信托期限内享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但还是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信托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动作财产,因为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如造成经济损失,受托人是需要自己赔偿的,而如果是忠实和勤勉地履行了义务,则经营亏损等将由信托财产补偿。这对委托人和受托人都是一个公平的原则。
四、受托人责任繁重。在信托方式下,信托法为使受托人真下做到“受人之托,忠人之
事”防范受托人利用受托地位侵害受益人利益,对受托人规定了严格的义务和责任。如要求受托人须为受益人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须对信托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账,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等等。此外,还特别规定;如果信托投资公司违背信托文件的约定管理、运用、处分信手续资金而导致信托投资公司负责赔偿;信托投资公司由此而导致的损失,可按《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要求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赔偿责任。比照一般 的委托方式,则受托人所负义务远远不如信托时大,而当事人又非法律专家,不可能在合同中对受托人义务做出详尽的约定,此时,委托人如遇人不淑,则利益难免受损。总之,在信托方式下,受托人的义务和责任要严格得多,这有利于防范道貌岸然德风险,保护委托人和受益人利益。
五、受托人管理受托财产方便。在委托方式下,信托财产一般以委托人名义运用,凡事需
经委托授权,手续过于繁琐,交易对方为控制风险也多需调查受托人的权限及委托人的信用状况,效率难免低下。信托方式下,由于受托人是以自己名义为委托人管理信
托财产,既无须事事请示委托人,也无须频繁要求委托人授权,更不会产生受托人是否有权限的误码题,加之受托人本身的信用也是交易的担保,故交易相对人无须调查受托的权限范围或委托人的资信,这不公便利了交易,也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管理财产的效率。信托制度的建立,满足了人们日益膨胀的理财需求。信托制度的突出特点是财产所有人以自有财产设立信托后,受托人要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谨慎管理信托财产,信托独特的制度设计使其能很好地平衡财产安全性与理财效率两者间的关系。与其他制度相比较,信托制度是既让财产所有人不参与具体管理经营,又能最限度地帮助其获取收益的最佳法律制度,非常适合一般投资者。目前,信托制度已是世界上最主要地理财方式,国外金融产品中已有70%是信托产品。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后,手中有了渐多的积蓄和财产,期望进行新的投资,以实现保值增值。但现实生活中,不少有钱人乏投资经验,而懂投资的理财专家却没有足够的钱。因此,运用信托制度,通过专家的专业化运作,分散风险,获取可观众收益,无疑是投资者的第一选择。
第四篇:简析公益信托制度的功能优势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hao.lawtime.cn
简析公益信托制度的功能优势
核心内容:信托制度在我国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特别是公益信托。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公益信托制度的功能优势,感谢您的关注。
我国就有许多公益事业是信托业可以进入的。例如,慈善事业、科教文化事业等。比较典型的有希望工程、春蕾工程、慈善基金会等等。公益信托的需求将随公益事业的发展而增长。目前我国各方面的公益需求非常巨大,立法也明确鼓励公益事业的发展,现在大量从事慈善、科技、学术等公益事业的,主要以基金会的形式出现,其目前拥有庞大的公益基金。不过,随着信托法的实施和普及,公益信托的灵活和便捷制度安排将有非常巨大的应用空间。
一、基金会发展面临的困境:功能完善的必要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社会福利也越来越多样化,生活越来越富裕;但从我国整体看,贫穷阶层依然存在,如贫困地区缺衣少食的贫困人口,农村中因为贫困而不能上学的儿童,城市下岗工人的生活保障这些都需要救助;同时环境污染则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改变居住条件这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情。目前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发展受到制约,慈善组织仍带有自由发展或依附政府的倾向,一些慈善组织的建设不够完善,慈善资源的动员力量弱小。目前我国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公益慈善组织有28.9万多个,[2]有相当一部分还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民间慈善组织。其中,基金会1138家,[3]全国性基金会80多家,且具有影响力的基金会不多。
而且,这些基金会基本上是“官办”的。只有政府或其他授权的部门自己想到要办“民间组织”了,才会向民政部门提出申办;民间人士创办的草根组织想找政府部门做“婆婆”很难,如优秀的民间环保组织“地球村”、致力于非营利机构能力建设的“NPO信息咨询中心”,都是在工商部门作为企业注册的。在国内,为希望工程捐款最多的也是这些组织和企业。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不太顺利,民间公益组织在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安老、儿童教育、妇女维权、残疾人保护、非营利组织培训诸多领域开展活动。一些组织的工作卓有成效,获得过很高评价。但它们几乎都没有非营利组织的身份,有的在工商部门登记,有的只是凭个人信用做事。这是民间组织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所带来的“制度风险”。从1988年国务院《基金会管理办法》颁布实施直到2004年执行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我国基金会一直处于“零成本”运作状态。《办法》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用,在基金利息等收入中开支”,这意味着基金会不能从捐款中列支工作成本。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同时,目前基金会的管理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严重的就是捐款的安全问题。比如,2006年的“青基会”事件:捐款人孙家洲暑期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圆梦行动”捐助山西贫困生刘海兰,但受助人开学两月后仍未收到捐款;三个月之后,当他辗转联系上刘海兰,却得知她并没有收到捐款,甚至不知道有人捐助。青基会却称事因受助人信息填报不全,无法获得捐助款。后根据媒体报道,共有100多学生未收到捐助。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从事公益事业中,基金会法人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一)首先,基金会法人的定性不清。
(二)其次就是基金会法人活动欠缺有效监管。
我国现有法律对于基金会的活动缺乏有效控制,我们现行的有关慈善事业方面的法律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法》(1993),而对于基金会的活动仅一部国务院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办法》,无论从效力层级还是内容上,都缺少对基金会法人的指引和规制,因此,基金会受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直接干预较多,甚至有些慈善组织形同虚设或成为“二政府”。一些民间慈善组织由于找不到主管部门挂靠而不能登记,只好以企业名义申请工商登记,并承担纳税义务。且基金会的成员多为社会知名人士,这些人大多没有理财经验,在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方面缺乏科学性的指导,难以使公益基金保值增值,同时容易产生贪污或挪用基金的行为。同时,基金会法人的目标财产是通过法人登记制度而与其他人(例如捐助人或代表及执行机构的董事人员)的个人财产区分开来,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难以保持其独立性。另外,基金会法人的资金究竟是捐赠财产还是信托财产定性不明,很多组织和个人向基金会提供资金时,并未与基金会签订信托合同。[4]
(三)基金会法人的灵活性不足。
基金会法人需要新设法人组织。根据我国民法对设立法人的规定可见,成立一个基金会法人必须要有章程、设置专门的办事机构和人员、备置办公地点并且办理法人登记,手续繁琐而且复杂。另外,公益事业终了时,基金会法人需办理法人清算。因此,基金会法人只适用于长期的永久性的公益事业。对于临时的、短期的公益活动,基金会法人显得爱莫能助。另外,基金会法人是以永续性为前提设立的,通常有相应的最低财产的限制,而且原则上不准处分其基本财产。因此,只适合大型的固定的公益事业,而将一些较小的弹性的公益事业排除在外。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公益信托的功能定位的相似性:替代或补充的条件
在我国,《信托法》第60条确定了公益信托的范围是救济贫困,救助灾民,扶助残疾人,发展教育、科技、文化、文艺、体育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维护生态环境,发展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等。同样,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办法》第5条规定:“基金会依照章程从事公益活动,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同时规定,设立基金会,必须有特定的公益目的。基金会的活动宗旨是“通过资金资助推进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和其他公益事业的发展”。
可见,公益信托与基金会法人从功能作用和设立所要达到的目的上看,两者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共利益而存在的。
而且,根据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会管理的通知》,基金会的操作过程实质上已构成一个完整的公益信托。以专项基金为例,专项基金的设立需要基金会与捐赠人之间约定基金的使用目的、财产的管理方法,有受益人的,还要约定受益人范围以及受益人取得信托利益的方式。上述专项基金的运作完全符合信托成立的要件:具备了信托三方当事人、明确的信托目的、确定的信托财产和成立信托的意思表示。
三、公益信托与基金会法人的功能比较:差异和优越性
公益信托和基金会法人,若从其从事公益活动所达成的社会机能来看,可以说基本相同。公益信托的灵活与便捷主要体现在其法律性质和基本的法律构造上。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其在中国公益事业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首先,两者的法律性质不同。
公认严格意义上的信托制度源于英国衡平法的创造。公益信托起源于英国的慈善信托(charitabletrust),可追溯到中世纪,是宗教慈善事业的产物。16世纪起,公益信托开始被广泛的利用。1601年,英国通过了《慈善用益法》(又称《伊丽莎白法》),成为近代公益信托法的蓝本。[5]由于英美法系中没有区分公法与私法,也没有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区分,政府、公司和非营利组织都可以注册为“公司”(corporation)。[6]
在大陆法系下,德国、台湾民法都将法人分为公法人和私法人,私法人又分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社团法人,比如公司,是基于人的因素。财团法人是指以捐助行为作为成立条件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的法人,其成立的基础就是捐助的财产,因此,财团法人是公益法人。财团法人里有一种是基金会法人,基金会集合的法人依靠的是钱的因素。
(二)两者的法律构造不同。
在设立方式方面,基金会法人则必须依照法定的法人成立方式设立,必须取得法定的法人资格,通常有最低财产限额的条件,且必须设置专职的经营管理人员,如董事会,作为其执行机关,同时还需要固定的业务场所。公益信托依照信托法设立,没有必要设立新法人,只通过受托人来达到信托目的,不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更不需要业务场所。比较而言,不仅设立便捷,而且设立成本较低。
在时间规格方面,基金会法人则受到捐赠规模与存续期间的限制,多为永续性的、长久性的。公益信托按照其基本财产能否动用,可分为财产维持信托和财产动用信托。其中,财产动用信托可处分其基本财产,可见公益信托是可非永久续存的,对于临时的、短期的公益活动,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从所有权状况来看,设立公益信托并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而设立基金会法人则发生所有权的转移。从对财产的运用上看,受托人可以动用信托财产进行投资、投入公益事业,因此,小额的资金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自由地参与公益事业。公益法人在其存续期间原则上不得动用其基本财产;可见公益信托相对而言更具有弹性。
(三)公益信托具有专家理财的功能。
在财产状况方面,基金会法人的财产通过法人登记的形式与捐助人、法人执行机构人员的自有财产相区分,属基金会法人名下。公益信托的信托财产通过信托法规定的信托登记制度和分别管理原则与委托人、受托人的自有财产彼此分开,保持其独立性,同时通过设立公益信托监察人[7]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其完全服务于该信托的公益目的。可见,公益信托可以确保对公益资金的妥善运用,以保障公益资金运作的透明性和安全性,更好地保护公益基金的资产不受损和不被非法挪用。
在财产监管方面,信托公司比基金会有更严密的组织架构和监管体系。《信托法》对公益信托的受托人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包括每年一次的信托事务处理报告、信托终止后的终止报告和清算报告等,较之基金会而言,信托投资公司有更为严密的财务系统和更为可信的信息披露能力,有能力成为合格的受托人。信托投资公司的公益信托业务以信托产品形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式,通过公示信托计划、信托合同等较为成熟的方式进行,明确约定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从而避免了基金会作为受托人产生的定性模糊及未签订信托合同等现实问题。
在资产增值方面,设立公益信托有利于确保公益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公益事业。根据我国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是国内唯一准许的在证券市场和实业领域同时投资的金融机构。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和投资者的专业化能够对资金进行较好的投资,并有能力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信托公司可以通过信托产品的设计,灵活地改变产品结构来吸引各阶层的投资者,更大地挖掘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力量。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信托的突出特点及优势
信托的突出特点及优势
一、所有权与利益权相分离。即受托人享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而受益人享有受托人经营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利益。
二、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信托一经有效成立,信托财产即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自有财产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独立运作的财产。委托人一旦将财产交付信托,便丧失对该财产的所有权;受托人虽取得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但这仅是形式上、名义上的所有权,因为其不能享有信托利益;受益人固然享有受益权,但这主要是一种信托利益的请求权,在信托存续期间,其不得行使对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即便信托终止后,信托人也可通过信托条款将信托财产本金归属于自己或第三人。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托财产与受托人(信托机构)的固有财产相区别。因此,受托人解散、被撤消或破产,信托财产不属于其清算或破产的财产。
(2)信托财产与委托人或收益人的其他财产相区别。受益人(可以是委托人自己)对信托财产的享有不因委托人破产或发生债务而失去,同时信托财产也不因受益人的债务而被处理掉。
(3)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或同一委托人的不同类别的信托财产相区别。这是为了保障每一个委托人的利益,不致使一委托人获得不当之利而使其他委托人蒙受损失,保障同一委托人的不同类别的信托财产的利益,不致使一种信托财产受损失而危及他的其他信托财产。
三、有限责任。主要体现两方面:一是受托人以信托财产为限对受益人负有限清偿责任,也就是说,信托财产有损失的,在信托终止时,只将剩余财产交给受益人即可。但是,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管理信托事务不当致使信托财产受到损失的,受托人应当予以补偿、赔偿或恢复原状。二是受托人因信托事务处理而对外发生的债务只以信托财产为限负有限清偿责任,即债务人无权追溯受托人的其他财产。但受托人违背管理职责或者管理信托事务不当所负债务及所受到的损害,要以受托人的自有财产承担。
四、信托管理的连续性。信托一经设立,信托人除事先保留撤消权外不得废止、撤销信托;受托人接受信托后,不得随意辞任;信托的存续不因受托人一方的更迭而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