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务犯罪侦查的技术创新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职务犯罪侦查的技术创新探讨
作者:吴晓华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4期
【摘要】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使用技术侦查手段的权力。但是,随着职务犯罪更加专业化和智能化,传统的技术侦查手段早已不能适应当前职务犯罪侦查的工作需要。为此,将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职务犯罪侦查中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技术侦查;职务犯罪;技术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加之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职务犯罪显现出更加隐秘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增加了检察机关侦办职务犯罪的难度。然而,相比之下,我国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的手段显得十分单一,已不能满足当前侦办职务犯罪的需要,引起职务犯罪侦查技术已显得尤为必要。因此,2012年3月14日《新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手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检察机关在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同时,容易侵害公民的基本权益。因此,在司法改革的过程中,亟需通过立法增强检察机关在职务侦查中引进技术侦查措施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以提升职务犯罪的侦破能力,从而更好地打击犯罪。
一、技术侦查的内涵和特征
(一)技术侦查的内涵
技术侦查是刑事侦查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侦查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依据法律规定,通过法定程序,采取专门技术侦查手段和秘密侦查方式收集犯罪证据,查明案情的专门侦查手段。
(二)技术侦查的特征
技术侦查是一种特殊侦查方式,《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0条第1款规定:为了有效打击腐败,各缔约国可以在遵守国际公约和本国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允许主管机关在本国领域内采取诸如电子等监视方式和特工方式进行秘密侦查。通过上述规定,我们可以得知,技术侦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秘密性
技术侦查的秘密性要求侦查机关严格保守侦查工作的秘密,具体包含了侦查对象,侦查目的,侦查方式,侦查人员身份以及侦查地点和时间等等。可以这样说,保守侦查秘密是技术侦查措施成果实施的重要前提保障。一般侦查措施虽有秘密性特征,但大多时候是公开进行的,比如讯问犯罪嫌疑人,勘验、检测等。
2.技术性
技术性是技术侦查的最重要特征,体现在侦查过程中,侦查机关对专业侦查技术和侦查设备的运用。比如,监听电话必须依靠监听电子设备,秘密拍照需要专门的电子拍照器材等。
二、我国现行立法关于职务犯罪中技术侦查的规定
技术侦查是将专业技术和专业设备运用到刑事案件侦查领域中,是实现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客观需要。大量实践证明,技术侦查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职务犯罪形式的多样化,加之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单一,使得技术侦查措施难以满足现实职务犯罪侦查的现实需要。
(一)我国技术侦查立法滞后
关于技术侦查措施,我国刑事法律对此进行了相关规定。《国家安全法》和《人民警察法》最早对技术侦查措施进行了规定。《国家安全法》第10条规定,因犯罪侦查需要,经过严格审批程序,国家安全机关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人民警察法》第16条规定,因犯罪侦查需要,经过严格审批程序,公安机关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在2012年3月14日《新刑事诉讼法》出台之前,仅有两部法律对此进行了简单规定。因此,《新刑事诉讼法》第八节共五条对技术侦查措施进行了规定,但也只是从使用范围,使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大纲式的规定。相比当前职务犯罪的严峻形式,我国技术侦查立法还较为滞后。
(二)技术侦查效能低,难以满足职务犯罪侦查需要
检察机关是我国专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法律监督机关,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出台前,在立法层面上没有赋予检察机关技术侦查的行使权,仅在198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协助人民检察院对重大经济案件行使技术侦查手段有关问题的通知》上规定,对经济案件可以行使技术侦查手段。之后,在《国家安全法》和《人民警察法》中也只是规定了公安机关行使技术侦查手段的权能。为了弥补技术侦查立法方面的缺陷,2012年《刑事诉讼法》148条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立案后,对重大贪污、贿赂案件以及利用职权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案件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这在立法上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的职权。但在使用何种技术侦查措施,使用程序等方面都没有具体规定,相比国家安全部门、公安部门,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过程中行使技术侦查的效能更低,大多情况下,只能请求公安机关协助技术侦查。在这种情况下,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措施很难满足现实侦查职务犯罪的需要。
三、职务犯罪侦查中技术侦查措施
当前,技术侦查措施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含了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以及秘密录音等等,但检察机关不可能适用到所有的技术侦查手段。目前在职务犯罪侦查中主要采用了同步录音录像技术,以此防止犯罪嫌疑人、证人翻供的可能,也防止侦查机关滥用侦查权。
但除了同步录音录像以外,根据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的特征,现阶段迫切需要引进通讯监听技术和测谎技术。
(一)通讯监听技术
通讯监听技术是采用电子监听设备秘密获取有线或无线通讯的言词信息,以此作为证据的一种技术侦查手段。这种技术最早运用在军事方面。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职务犯罪越来越隐蔽,侦查机关很难获得直接证据。比如在贿赂犯罪中,行、受贿双方往往事先通过通讯工具确定好作案地点,作案时间,随后才采取行动,检察机关很难发现。因此,职务犯罪侦查中,采取通讯监听技术可以获取有价值的线索。并且,由于监听技术的隐蔽性,可以获得证明犯罪事实的原始材料,甚至直接证据。
(二)测谎技术
测谎技术是采取测谎仪器对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进行真伪辨别的一种技术侦查手段。国外对于测谎技术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通,我国关于测谎技术的研制和使用也有近20年的历史,但其主要是运用在公安机关侦破的刑事案件当中。笔者认为,在职务犯罪侦查中,使用测谎技术势在必行。一方面,职务犯罪嫌疑人的智商普通较高,反侦查能力也很强,使用测谎技术可以很好地辨别真伪;另一方面我国职务犯罪侦查通常采取的是“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测谎技术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口供,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
第二篇:职务犯罪侦查总结
职务犯罪侦查
职务犯罪侦查:人民检察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为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查获犯罪人,而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措施。(1)职务犯罪侦查的主体是 人民检察院
(2)客体是职务犯罪案件
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受贿,非法谋取经济利益,或者在履行职责或行使职权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的社会、组织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犯罪行为。
侦查对象具体包括四类:一是贪污贿赂犯罪
二是渎职犯罪
三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暴力取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虐待被监管人员、破坏选举等七种犯罪案件
四是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需要由
直接受理的重大犯罪案件。
(3)手段是 专门的调查工作
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4)任务
收集证据、查明犯罪事实、查获犯罪嫌疑人 职务犯罪侦查的特点:1 侦查方式“由人到事”
(往往对象明显,犯罪事实属性不清,或者是事情性质清楚,但是具体的犯罪数额、结果、危害程度不明确,所以这些需要认真调查,依法收集证据加以支持)
案件线索难暴露(首先,职务犯罪的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文化素质较高,通晓法律、工作程序,手段更为隐蔽;其次,多数没有确定的被害人;再次,这类案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表现出来,不易被人察觉,群众对案件的举报、控告也缺乏积极性)这一特点要求侦查工作要积极主动去发现、揭露案件。
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能力强(一是自身的素质决定了反侦查能力强,二是犯罪主体易利用职权,地位编织关系网、制造保护层;三是与其他参与人、利害关系人之间订立攻守同盟,共同毁灭证据、转移赃款、逃跑等)言词证据突出,收集、固定证据难(首先,这类案件大多没有可供勘查的犯罪现场和痕迹,往往也没有直接的被害人和相关物证,主要通过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等证据来证明。其次,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时间间隔较大、犯罪事实发生的时就和被发现的时间间隔也较大,所以证实犯罪的直接证据、原始证据较少;间接证据、传闻证据较多,时过境迁,证据很难被取得、固定)
5职务犯罪往往与其他犯罪相关,部分案件“案中有案”(如涉及到伪证、包庇等犯罪案件,有些往往从偷税、虚报注册资本等犯罪入手;而渎职类犯罪案件的侦查,涉及到“原案”——一种是渎职犯罪构成要件,如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等;一种原案是认定该类犯罪重要的事实和证据,如放纵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就要先查清是否构成了“销售伪劣商品罪”)这特点加大了侦查的工作量,而对于“原案”的取证更难。
职务犯罪案件的线索来源:
(1)单位和个人的报案、举报
(2)检察机关自行发现的线索(自侦部门的“以案带案”;相关业务部门发现的线索;侦查人员自行摸排的线索)
(3)犯罪嫌疑人自首(三机关都应接受,对不与属于自己管辖的,移送,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先采取紧急措施,再移送。)(4)被害人的控告
(5)有关部门移送的线索(海关、纪检、审计、税务等)(6)新闻媒体的披露
(7)领导机关交办的线索(上级人民检察院、同级党委、人大交办)线索的审查、处理(主体:举报中心、职务犯罪侦查部门)
举报中心:基本职能是接受自首、控告、举报、报案,审查确定管辖并管理案件线索
基本方式是 书面审查
一般不进行初查,但遇到性质不明、难以归口,情况紧急的除外
线索审查后,7日内分情况处理:(不属于管辖的,移送;属于的,讯送分流,移交有关部门;属于下级、其他的,移送)
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围绕“是否属于职务案件线索、是否具备可查性”展开。
线索审查后,不属于管辖的,返回举报中心
有犯罪嫌疑,但条件不成熟的,由专人保管、待时机成熟后再调查
认为可查性较大的,依法进行初查。
初查:检查机关在获取相关犯罪线索后,为进一步判明是否需要立案侦查,而对现有材料进行分析、鉴别、做必要的调查活动。
任务:1 审查是否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收集有利于办案工作的各种信息 基本要求:1一般应秘密进行
2一般不接触查对象
3不得采取限制被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
4书面审查与适度调查想结合 贪污犯罪案件的侦查:
贪污犯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务财务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特点:1犯罪人为国家工作人员
2犯罪手段复杂多样
3犯罪事实一般有书证可查(原始单据、记账凭证等会计资料;白条、小金库等书证)
4赃款赃物是重要证据
(有书证可查,有赃款赃物可追)
主要侦查手段:
(一)查账
(二)综合运用侦查措施(1搜查、扣押,控制和保全涉案证据,其中,搜查、扣押强调突击性和保密性。2查询、冻结存款汇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3追缴赃款赃物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侦查措施,二是探索建立追赃工作长效机制,加强部门合作、建立信息通报制度等。三是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处理境外追逃追赃的途径和办法。)
查账
是贪污案件侦查工作的根本措施和中心环节
查账的步骤:做好查账前的准备
掌握被查单位的性质、业务范围、财产管理状况、会计核算方法等
控制会计资料,防止被涂改、销毁、隐匿
查账的重点: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 主要查账方法:现金账
银行存款帐
往来账
物质帐
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
贿赂案件包括受贿、行贿、介绍贿赂 案件特点:
1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
(一用合法形式掩盖非法活动
二以“期权化”规避制裁,在职为人办事,退休后再收钱
三“去刑事化”以正常的民事经济活动为掩护 顾问费、咨询费等
四 “跨国化” 打入境外账户,作案后潜逃境外 五 “现金化”)犯罪多发、高发领域向权力热点部位集中
(林业、国资、税务、工商)资金密集、垄断程度高、竞争激烈的行业
这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行政执法运行不规范、行政权力配置不合理 直接证据难获取,间接证据作用突出
(首先,行贿方、受贿方,包括介绍贿赂方是利益共同体,相互利用,一损俱损,在利益同盟没有被打破的情况下案件难以被发现,即使发现了直接证据获取也难
其次,受贿主体反侦查意识较强,一般最大限度地减少知情面,非现金不收、第三人在场不收等,使得获取直接证据很困难
因此,间接证据在突破案件、认定犯罪中作用突出。)
“窝案”、“串案”突出(亲友勾结 亲、情、友
上下级勾结)
侦查重点:围绕犯罪构成要件
1注意收集犯罪嫌疑人利用职务上便利的证据(一是直接利用二是利用职权行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利益)
实施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证据 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的证据
侦查途径1 从行贿人入手2从被索贿人入手3从介绍贿赂的人入手4 从共同受贿犯罪嫌疑人入手调查5 从受贿犯罪嫌疑人的其他违法犯罪问题入手 以收集 间接证据 为重点突破贿赂案件
1.对线索进行经营,对嫌疑人进行监控,伺机获取相关间接证据
2.利用再生证据突破
3.从行贿款物的来源和出处收集间接证据(这对防止翻供具有重要意义,注意调查行贿方近期银行汇款记录、会计账目等)
再生证据:是指在犯罪行为实施后,犯罪嫌疑人及其利害关系人为了掩盖犯罪事实,逃避法律制裁而进行串供、毁证等反侦查活动中派生出来的,能够证明犯罪事实存在、证明原始证据、直接证据存在或证明反侦查活动存在的一切事实材料。
法律规定,再生证据并不能直接作为诉讼证据使用,而是要进行必要的转化然后加以运用。而且有的再生证据并不能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只能证明反侦查互动的存在,还需进一步运用侦查措施获取证据。
一方面要从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活动中发现并获取再生证据。(一是监控法,二是扣押、搜查获取书证物证,三是获取其他参与人的证言。)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调动犯罪嫌疑人进行反侦查活动,使其自我暴露,从而获取再生证据。
渎职犯罪案件侦查: 渎职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滥用职权类、玩忽职守类、具有徇私舞弊情节的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类)
特点:1涉案环节多,责任分散(涉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工作环节,造成损害结果的原因比较复杂,导致责任人难以确定)犯罪行为隐蔽性强,且常与其他犯罪交织(其一,被正常职务行为所掩盖,甚至为一些假象或工作失误所掩盖;其二,往往有深层次的利益驱动,往往与重大责任事故、诈骗、贿赂等犯罪交织在一起)侦查面临干扰阻力和公开说情(一方面,过失犯罪较多,涉及部门环节多,涉案人员多,涉案人员不论责任大小,极易形成利益共同体,互相遮掩;另一方面,贪利性不明显,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容易引起同情,搞部门保护、地方保护。)犯罪损失严重,侦查启动具有较好的舆论支持(都是结果犯罪,社会影响较大)侦查的重点:
一 查明损害结果(查明物质性损害结果、非物质性损害结果、确定直损和间损、要有明确的群人标准和有效的确认文件,如物价局作价、权威机构鉴定等。
损害结果的表现形式:1人身伤亡、2经济损失 包括直损、间损<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利益,为恢复正常的管理活动、挽回经济损失所支付的开支费用>3重大影响)
二查明行为人的职责范围(由法律规定或国家机关授权,所在单位的制度或岗位的明文规定 其中,岗位职责证据是重点。
首先要查明行为人的身份、职务和岗位,其次要查明担任某项职务的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等职责要求,对于临时职务还要查明授权、会议记录、决定和任命等)
三确定渎职行为(1应当正确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规范要求2实际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行为3渎职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侦查步骤:
一找出损害后果的全部原因
二从原因中查出渎职行为(各原因中是否存在渎职行为,可能是直接导致,也可能只是损害结果的形成条件,还有可能是环节多,个人员所起的作用不同)
三确定渎职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可能是直接必然导致,多数情况是间接、偶然导致,但不能否认这种因果关系)
四确定相关责任人(分清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和次要责任人、直接负责的领导和具体实施人员的责任)侵权犯罪案件侦查
侵权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报复陷害、虐待被监管人员、破坏选举等七种犯罪案件
侵权犯罪的特征: 犯罪嫌疑人多为 基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侵权犯罪的被害人往往与犯罪嫌疑人有较长时间的接触(能够详细陈述犯罪嫌疑人的特征、犯罪工具、犯罪手段、犯罪过程)直接取证较难(现场除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外,一般没有证人,要善于在犯罪必经环节和周围环境中寻找证人,如御医、看守、同监犯、邻居等)多是共同犯罪(根据具体分工及实施情况确定责任大小)
侦查方法:
1从询问被害人入手,开展侦查 从询问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入手,开展侦查 3 提高现场勘验、检查的发现率、提取率、利用率,发现固定证据(要抢时间、及时 从实施暴力的场所、被害人身体等寻找)以证促供,制服犯罪嫌疑人(迅速讯问,注意策略)
从硬审讯法到软审讯法
硬刑讯——肉体折磨,刑讯逼供
软刑讯——精神折磨,疲劳审讯法、水板审讯法 软审讯法 不等于软刑讯
软审讯法是建立在心理科学和行为分析基础上的审讯方法;其基本模式是通过语言或其他人体行为来说服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创立者:美国佛雷德。英博教授以及约翰。雷德
这种审讯法包含“哄骗因素”但是
“不得使法庭和社会受到良心上的冲击;不会导致虚假供述”,成功的审讯往往需要审讯人员在合理程度上使用欺骗策略。
雷德审讯技术:第一环节 事实分析阶段
第二环节 询问嫌疑人 也可称为“行为分析询问”通过无关话题谈话了解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在后面的正式讯问中,作为评断其陈述真伪的参照标准。
可以从共同兴趣或爱好作为话题,审讯人员使用的问题需要精心设计,以便掌握嫌疑人在真实陈述和说谎时可能出现的语言特征、准语言特征和非语言行为特征。
第三环节 正式讯问犯罪嫌疑人
供述的犯罪嫌疑人往往有着基本相同的心理变化程式:否认——辩解或反驳——沉默——模糊的承认——正式供述。在其沉默时是审讯人员进行说服的最佳时机。
雷德九步审讯法:
第一步,直接正面地告诉被审讯人,他已被视为本案的犯罪嫌疑人,然后观察其反应 第二步,审讯者说出自己对实施该犯罪行为的原因推测,从而给有罪的被审讯人提供一个可以在道德上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第三步,打断无罪辩解,回到第二步的主题上
第四步,打断被审讯人关于该犯罪原因的辩解 第五步,抓住被审讯人的注意力
第六步,加强目光接触
第七步,使用选择疑问句让被审讯人以可以接受的方式承认该犯罪行为 第八步,让其讲出只有作案人自己知道的细节
第九步,让被审讯人讲出全部犯罪事实并制作书面供述 软审讯法的原理和运用:
审讯本身就可以使嫌疑人产生心理压力
理想的审讯室应该是空间比较狭小的,室内摆设尽量简单
“单向玻璃窗”,既可以使嫌疑人产生被人监视和观察的不舒适感,也可以让其他侦查人员和律师观看和监控审讯的过程。
设法减轻嫌疑人对说真话的不利后果的感知程度,对犯罪后果的描述要“软”,不要轻易谈及有关刑罚。但也不能随意许诺。
第三篇:职务犯罪侦查力度质量
职务犯罪侦查力度质量“双提升”
2013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36195件49579人 提起公诉40669人
戴佳
“录音录像是办案工作的‘第三只眼’,通过探索建立对录音录像与笔录一致性进行审查的新机制,一年多来,我院所办职务犯罪案件无一翻供。”日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检察长陈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3年,全国检察机关反贪、反渎部门积极适应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新要求,在办案实践中不断转变执法理念、强化人权意识,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提升了侦查能力,提高了办案质量。
同步录音录像有效规范取证活动
对讯问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将侦查讯问置于镜头监控之下,侦查人员讯问时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渎职侵权检察厅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修改后刑诉法规定了讯问全程录音录像制度,有效地规范了侦查人员的取证活动,反贪、反渎部门办案人员严格规范文明公正执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上海、江苏等地检察机关制定相关工作办法,细化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操作流程和具体要求。吉林等一些省份检察机关建立内部协作配合机制,技术部门派员随案24小时提供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等技术保障。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推行“讯问忌语”,建立和完善公示、举报、监督、查究等相关配套制度,助力规范文明办案。
树立以证据为中心的侦查理念
修改后刑诉法确立了“不得强迫自证有罪”、律师侦查阶段介入、非法证据排除等原则和制度,促使反贪、反渎部门必须摒弃以口供为中心的传统侦查思维,树立以证据为中心的侦查理念。
高检院反贪污贿赂总局、渎职侵权检察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修改后刑诉法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检察机关办案能力、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的提高。
2013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7236件36907人,同比分别上升6.8%和6.3%,提起公诉31188人;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8959件12672人,同比分别上升14.4%和12%,提起公诉9481人。
高检院渎职侵权检察厅有关负责人说,修改后刑诉法延长了拘传、拘留时限,增加了证据种类,细化了证人作证和保护制度,明确了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证据可以作为刑事证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反渎工作长期存在的发现难、立案难、查证难、处理难问题,为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在反贪办案方面,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促使办案人员更加注重综合运用策略、技巧和方法突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的能力。高检院反贪污贿赂总局负责人说,各级反贪部门积极探索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获取证据、突破案件,实现“由供到证、以证印供”到“以证促供、供证互动”的转变。强化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和律师执业保障
实施修改后刑诉法一年间,“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执法理念在检察机关反贪、反渎部门深入人心。以宁夏为例,自治区检察院制定了反贪办案讯问、询问工作规定,要求严格遵守传唤、拘传一般不得超过12个小时的规定,严禁以连续传唤、拘传等方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高检院反贪污贿赂总局有关负责人说,高检院高度重视保障辩护律
师依法执业的权利,明确要求各级检察机关依法配合律师执业活动,并在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中专门作出规定,细化了律师会见、阅卷以及申请检察机关收集、调取证据的具体程序和工作要求,为律师依法执业提供了“定心丸”。
第四篇:职务犯罪侦查机制研究
职务犯罪侦查机制研究
吕德赞
职务犯罪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犯罪,它是一种国家公职人员或其他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不履行职务、不正确履行职务、滥用职权或逾越职权,严重危害国家机关正常运作的犯罪行为。职务犯罪的外表现形式为贪污、受贿、渎职等,其本质是公权力的腐败、异化。职务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直接危害一国政权的核心,导致某一政权的覆亡(或现代所谓的执政党更替)。我国政府历来都严厉打击职务犯罪,但在1949年10月至1979年这期间,打击职务犯罪没有制度化、法制化,而靠政治运动来打击职务犯罪。1979年,我国颁布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行为,并确定由检察机关负责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我国打击职务犯罪才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检察机关通过对职务犯罪的侦查,严厉地打击了职务犯罪,而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发展,我国也初步完善了职务犯罪侦查机制。现行的职务犯罪侦查机制虽然在打击职务犯罪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职务犯罪侦查机制是在政治、经济体制急剧转轨时建立的,职务犯罪侦查机制存在各种缺陷,跟不上时代转轨的步伐,特别是跟不上我国法制、法治发展的步伐,导致打击职务犯罪出现不太理想的情况,还不能有效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通过多年的职务犯罪侦查实践及理论研究,笔者认为我国现行职务犯罪侦查机制存在如下问题:
1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日渐完善,而法律所规定的职务犯罪的侦查手段、措施、技术、方法却依然很落后、有限,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约职务犯罪的侦查取证工作。我国于1979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和于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证据规则规定都比较简单,但是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1),并由此引申出了罪疑从无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限制、规范侦查机关取证手段、取证方法的诉讼规则、证据规则。而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及保护人权观念的不断强化,一些尚未被规则、法理观念也被用于指导司法实践,如沉默权规则、毒树之果规则等,也渐渐被融入司法实践中。从积极的角度来说,这些规则推动了我国法治的发展,促进司法的文明化。但是,相对于诉讼规则、证据规则的不断发展而言,1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赋予侦查机关的侦查手段、措施、技术、方法和修正前的《刑事诉讼法》相比,并没有任何的发展。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社会、经济都有了极大的发展,而犯罪的表现形式、方法、手段而日趋复杂化,职务犯罪发案就更隐蔽,作案手段更狡猾,在社会各方面都已得到发展,特别是证据规则日渐完善的情况下,侦查机关的侦查手段、措施、技术、方法却没有同步,职务犯罪的侦查取证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不利于打击职务犯罪。
2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朝强化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和完善辩护制度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制约了侦查权,职务犯罪侦查手段、措施、技术、方法在没有获得同步发展的情况下,制约侦查权有可能会变成制约打击职务犯罪。据有关学者透露,我国刑事诉讼法新一轮的修改已正式启动,而修改刑事诉讼法实质是一项刑事司(1)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时,在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于《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一规定是否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是存在争议的,但经过多年的司法实践后,主流的观点都认为这一规定是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
法改革,而改革侦查程序的两条主线已经勾勒出来,一是通过强化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及扩大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职能,制约侦查权;二是强化法官或检
(2)察官对侦查活动的司法审查权或法律监督权,制约侦查权。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及完善辩护制度的确是非常重要,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是否得到保障及保障的程度甚至是一国法治水平的标志,保护被害人及社会公共也同样重要,严格依法打击犯罪也是保护人权。因此,在强化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完善辩护制度的情况下,扩大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如讯问犯罪疑人时必须有律师在埸、连续讯问不得超过一定时限等,如果我们还固守原来侦查手段、措施、技术、方法,那么在侦查中就很取得合法、得有效的证据。职务犯罪的隐蔽性特点在强化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完善辩护制度情况下会显得更突出,取证工作的难度会更大。出现这种困境,其原因并不是由于强化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完善辩护制度,而其根源是侦查手段、措施、技术、方法没有获得同步发展。在合法的侦查手段、措施、技术、方法没有得到发展的情况下,侦查机关在查办复杂的职务犯罪时,难以以现有合法侦查手段、措施、技术、方法取证时,可能会陷入是两难的困境,要么放弃案件,要么使用不合法的方法、手段、措施来获取证据。这两种选择都是有害的。
3侦查职务犯罪的保密性要求与现行落后的合法的侦查手段、措施、技术、方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行职务犯罪侦查手段、措施、技术、方法难以实现侦查职务犯罪的保密性要求,妨碍了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职务犯罪与其他类型的刑事犯罪相比较,具有隐蔽性、作案现场不留证据、犯罪证据由犯罪嫌疑人或与其有利害关系的人所控制、知情人与犯罪嫌疑人有密切利害关系等,犯罪嫌疑人在获知侦查机关对其犯罪进行调查时,往往出现串供、销毁证据、指使证人作伪证等情况,严重妨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在以现有合法侦查手段、措施、技术、方法对职务犯罪进行初查、侦查时,检察机关往往要通过向有关的单位、机构、个人调取证据,这就很难以使案件的侦查情况,特别是案件初查线索得到保密。如本院在接到举报某局长受贿、巨型财产来源不明的线索后,除调查权钱交易可能的基础性事实外,还要调查被举报人的财产关况,向有关知情人收集被举报人受贿的证据等,以现行合法的手段、措施、技术、方法作上述调查、侦查,必须交由其他单位、机构的人员协助经办,非侦查机关的其他人员就会接触到有关案件事实,导致每个环节都有泄密的可能。
4现行合法的侦查手段、措施、技术、方法的落后加剧了本来已非常严重的口供主义侦查模式,在引入沉默权规则呼声日渐高涨,而犯罪嫌疑人拒绝供认犯罪的情况下,侦查机关往往束手无策,难以有效地取得职务犯罪的证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证据规则,但是现行的侦查机制、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却以引导,甚至把侦查机关推向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的(3)侦查方向。在职务犯罪侦查的司法实践,侦查机关把侦查的重点放在讯问犯罪
嫌疑人,以讯问犯罪嫌疑人作为突破案件最重要的手段、方法。由于连续讯问犯罪嫌疑人有法定的时间限制,碰到拒绝供认犯罪事实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往往面临放弃与否的困境,放弃案件可能使犯罪嫌疑人逃出法网,继续讯问下去,则违法了。因此,现行合法的侦查手段、措施、技术、方法及口供主义侦查模式(2)
(3)郝宏奎:《侦查讯问改革与发展构想》,《法学》2004年第10期。在广东省法官协会、广东省检察学会、广东省警察学会、广东省律师协会于2004年16、17日举办的“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法学家陈瑞华认为,我国现行的侦查体制、证明标准使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以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为最重要的侦查任务,是导致刑讯逼供的根源。
已使职务犯罪侦查走入了一条死胡同,迟早无路可走,不改进现行侦查手段、措施、技术、方法,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将无所作为。
5职务犯罪与从其衍生出来的犯罪案件管辖权的割裂,难以保障职务犯罪侦查机关顺利、高效地侦查取证,不利于有效打击职务犯罪。职务犯罪一般不会单独发生的,伴随职务犯罪的往往还还有其他犯罪行为,这些犯罪行为主要是为了掩蔽职务犯罪行为、转移职务犯罪所得赃款赃物等。如贪污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后往往会自己或指使他人销毁会计凭证、资料;受贿犯罪嫌疑人也会自己或通过他人转移赃款赃物等,这些行为也构成犯罪,但这些案件的侦查由公安负责管辖而非由负责侦查职务犯罪的检察机关负责管辖。检察机关在侦查职务犯罪过程中如果发现职务犯罪嫌疑人或其他人员有销毁会计资料凭证、转移赃款等涉嫌犯罪的行为,虽可以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或通过法律程序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但所有侦查取证工作实际上由检察机关完成,更重要的是,假手公安机关对这些相关案件的侦查既影响检察机关对有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效率,又不利于检察机关对整个案件情况的有效控制。如我院在过去几年侦查的中保公司开平支公司经理劳某等贪污案、开平市社保局原局长梁某等人贪污案、开平市康源医药公司原经理方某等人贪污案等案件,都存在犯罪嫌疑人将会计资料销毁的情况,但公安机关都没有对销毁会计资料的行为进行立案侦查。正是由于这种管辖权安排的不当,一方面导致了对销毁会计资料等与职务犯罪有关的犯罪行为打击不力,另一方面也妨碍了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侦查取证。
6对妨碍职务犯罪侦查取证行为缺乏合法的临时行政处置措施,导致侦查机关面对这些行为时束手无策,妨碍了侦查取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在侦查工作中,碰到过犯罪嫌疑人撕毁笔录、案件知情人拒绝作证并拒绝交出有关证据的情况,在缺乏法定手段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往往对这些行为无可奈何,这只会助长犯罪嫌疑人的嚣张气焰,不利于打击职务犯罪。
7对负有提供证据义务的机构及个人拒不履行或延迟履行义务时的法律责任的缺位,也妨碍了职务犯罪侦查取证工作。《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虽然侦查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也规定了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毁灭证据要负法律责任,但应负何种具体责任,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虽然在侦查工作中,胆敢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毁灭证据的情况极少出现,但是借故延迟履行提供证据义务或提供证据的过程中向有关人员泄露案情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对这些行为缺乏规制,会严重影响职务犯罪的侦查取证工作。
除上述问题外,我国现行的职务犯罪侦查体制还存在检察机关在侦查职务犯罪过程中要向地方党委政法委汇报案情、职务犯罪侦查机关所具有法定强制措施权力不完整、没有通缉权、没有侦查实验权等等不利于对职务犯罪进行有效侦查的问题。总的来说,我国现行职务犯罪侦查体制既不利有效保护人权、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也不适应打击职务犯罪、建设廉洁社会的时代要求。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因为正是这种有缺陷的侦查构造,才导致侦查机构失去提高侦查人员素质、改善侦查装备和改进侦查技术的动机,而将犯罪嫌疑的口供视为收集有罪证据的最佳途径;也正是这种侦查构造,才使得那种有罪推定、口供主义的传
(4)统法律观念有其存在的制度土壤。”因此,我国在修改刑事诉讼法过程中,有
必要借鉴西方国家及香港、新加坡成熟的反腐败制度,改革现行职务犯罪侦查体制,建立能有效打击职务犯罪的侦查体制。(4)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33页。
我国未来应建立的职务犯罪侦查机制模式
笔者认为,保护人权和确保侦查机关能合法有效地对犯罪进行侦查取证是我国修改刑事诉讼法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主线,这二者的共同内容是要杜绝刑讯逼供、杜绝冤假错案。要有效打击职务犯罪、防范刑讯逼供、防止出现冤假错案,应对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机制进行下改革:
1建立职务犯罪特别侦查制度,允许在侦查职务犯罪中使各种现代侦查技术。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都是在“文革”后建立的,因为受“文革”**的影响,我国立法机关对赋予检察机关在侦查职务犯罪中使用技术侦查措施抱有戒心,担心这些技术侦查措施会不当运用,会影响党的团结,所以,在立法中一直没赋予检察机关在侦查职务犯罪中使用技术侦查措施的权力。如彭真就主张“党内一律不准搞侦听、搞技术侦查。这是党中央决定的,是党中央多年来坚持的规定。在这个问题上,敌我、内外界限要分明,不能混淆。如果允许在党内使用此类侦查手段,此例一开,影响所及,势必损害同志关系,损害党内民主团结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并且会被阴谋家、野心家和帮派分子用来为非作歹,这对共产主义
(5)事业是很不利的。”这种观念混淆了政治活动与司法活动的界限,甚至把这两
种不同性质的行为混为一体,把打击职务犯罪视同政治斗争的工具,这种观念是非常有害。在这种观念指引下,不仅不利于我国打击职务犯罪、惩治腐败,也不利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反,正是由于职务犯罪等腐败犯罪不断腐蚀着党的执政基础,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制约,可能使职务犯罪由小疾变成大患,终究可能危害全社会。因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了各种新问题、新情况,职务犯罪朝复杂性、隐蔽性、多样性发展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抛弃过时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建立职务犯罪特别侦查制度,赋予检察机关在侦查职务犯罪中可以使用各种现代技术侦查措施的权力。
特别侦查制度应包括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诱惑侦查制度、卧底侦查制度等,现代技术侦查措施应包括窃听、电子监控、秘密录音录像等。职务犯罪,特别是贿赂犯罪的隐蔽性特别强,以侦查普通犯罪的技术、方法、措施来侦查这类案件是很取证破案的。西方国家、我国的香港地区就常用诱惑侦查制度、卧底侦查及使用窃听、电子监控、秘密录音录的手段侦查贪污贿赂犯罪,如美国联邦调查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芝加哥开展的“银锹行动”就是通过派卧底、使用诱惑侦查的手段,共录下1100合录音录像作为证据,把六名市议员、十二名官员送
(6)进行监狱。香港廉政公署在侦查香港房屋署总屋宇装备工程师陈裘大受贿一案中,廉署搜集证据时,曾跟踪监视陈裘大达9个月,秘密在陈裘大的办公室安装偷拍仪器,偷拍得陈在办公室“数银纸”,成功指控陈裘大受贿三百万港币,陈最
(7)终被判刑七年。在西方国家和香港,所有影响巨大的贪污贿赂案件都是通过派
卧底、使用诱惑侦查及秘密录音录像来破案的,更有媒体报导,香港廉政公署反
(8)贪卧底专破大案,成功率100%。由此可见卧底、使用诱惑侦查等特别侦查制
度及秘密录音录像等技术侦查措施的巨大威力。
我国职务犯罪的现状是职务犯罪还是较为严重,特别是贿赂犯罪较为突出,社会各界对贿赂犯罪反映十分强烈,但我国检察机关所侦破的职务犯罪中,贿赂犯罪所占比例并不高,这显然同职务犯罪的发案现状不相称的。检察机关对会贿(5)彭真:《在中央政法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要点》,载《论新中国的政法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03页。
(6)樊弓:《银锹行动 --美国反腐败见闻》。
(7)《香港商报》(2004年1月16日)。
(8)《环球时报》〔20040102 第12版〕。
赂犯罪的手段也相当有限,在行贿人和受贿人都拒绝供认犯罪行为的情况下,往往束手无策。检察机关陷入这种被动局面是由于检察机关所拥有的侦查手段太有限所造成的。因此,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有力打击贿赂等职务犯罪,赋予检察机关使用卧底、使用诱惑侦查等特别侦查制度及秘密录音录像等技术侦查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检察机关有了这些有力的武器,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严禁刑讯逼供、完善辩护制度等证据规则、诉讼规则再也不是什么有争议的东西,而沉默权、严禁刑讯逼供证据规则也不会成为检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的拌脚石。使用卧底、使用诱惑侦查等特别侦查制度及秘密录音录像等侦查手段,也使侦查工作的保密性得到加强,检察机关侦查工作的重心也会由讯问犯罪嫌疑人转为立案前秘密取得能直接证明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的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当然,使用特别侦查制度和使用技术侦查措施都应受严密监督,否则会出现不当使用的情况,甚至会出现 “纵虎驱狼”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大对侦查机关的监督力度,特别是加强司法审查的力度和公众媒体人监督,防范侦查机关滥用特别侦查制度和使用技术侦查措施。
2改革现行的案件管辖制度,将一切职务犯罪及从职务犯罪衍生出来的犯罪的侦查工作都交由检察机关管辖。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是在社会、经济急速转轨过程中制定出来的,不仅出台时机佳,立法指导思想仍然受意识形态的束缚,而且修正刑事诉讼法并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缺陷较多,其中之一是按发案单位所有制的不同人为贪污受贿和职务侵占、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等;其二是把职务犯罪与从职务犯罪衍生出来的其他犯罪的侦查管辖人为割裂,分别由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负责管辖。这种管辖制度按排,不利于检察机关完整收集职务犯罪的所有证据,不利于检察机关提高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效率。因为销毁会计资料、转移赃款赃物(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往往是贪污受贿等犯罪的后续动作,这些行为除了本身是犯罪外,更重要的还是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的证据。既然检察机关负责侦查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作为重要证据的销毁会计资料、转移赃款赃物(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管辖是没任何理由完全公安机关负责管辖。对于这种由其他犯罪衍生出来的犯罪,应按其主罪来确定管辖,如果是因为贪污受贿而从事销毁会计资料、转移赃款赃物(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那么,这些犯罪应由检察机关管辖;如果是由商业欺诈类犯罪、偷税类犯罪、毒品类犯罪而销毁会计资料、转移赃款赃物(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那么,这些犯罪应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只有实施这种灵活的管辖制度,才能高效地打击犯罪。
3建立负有提供证据义务、为职务犯罪侦查机构提供协助义务的机构及个人法律责任制度,包括应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保密的义务等,拒不履行这些义务则应承担刑事责任。侦查职务犯罪工作就是收集职务犯罪的证据,无法收集证据就是无打击犯罪。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必须由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协助、证据,包括发案单位及该单位有关人员的协助。如前文所提到的香港廉政公署侦破的陈裘大一案,香港廉政公署就是在获得发案单位香港房屋署的协助,经房屋署署长苗学礼的“同意”后,在陈裘大的办公室安装秘密录像设备,拍录得陈裘大受贿的证据。在此案中,香港廉政公署如果没有房屋署的协助、房屋署署长苗学礼等人不履行保密义务,就很侦破陈裘大一案。要有力打击职务犯罪,我国很有必要借鉴香港这一侦查制度。
4赋予检察机关处理妨碍职务侦查工作行为的行政处置权及拘留、逮捕执行权和通缉权等,虽然这些权力对侦查职务犯罪工作影响不大,但还是很有必要的,它们实际上是完整职务犯罪侦查权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拘留、逮捕和通缉属于侦
查行为,刑事诉讼法规定得很清楚,既然检察机关负责侦查职务犯罪,又为何不赋予检察机关拘留、逮捕权和通缉权呢?为何还要假手公安机关执行拘留、逮捕权和通缉呢?这于理于法都是讲不通的。赋予检察机关处理妨碍职务侦查工作行为的行政处置权,有利于检察机关在侦查过程中灵活处理一些妨碍侦查工作的违法行为,有利于提高侦查工作的效率。
此外,还需要完善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加强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监督等,在此无需多作论述。总的来说,我国将来要建立的职务犯罪侦查体制,既要符合保障人权的要求,又要符合能有效打击职务犯罪,建立清廉社会的的要求。
第五篇:职务犯罪侦查讯问、询问笔录样本
职务犯罪侦查讯问、询问笔录样本
作者:张文杰(江苏省院反贪局)后附作者《如何制作高质量的职务犯罪侦查笔录》的心得总结
一、职务犯罪侦查讯问笔录样式范本 * * * 人民检察院讯 问 笔 录
(第次)讯问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月
日
时
分 讯问地点: 被讯问人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职务:(原单位、职务)
是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家庭住址:
联系方式:(针对取保候审的嫌疑人)
问:(出示工作证)我们是***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人员,现在依法对你进行讯问。根据法律规定,对侦查人员的提问,你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你有拒绝回答的权利。你听清楚了没有?
答:听清楚了。问:(出示《传唤证》)你仔细看一下,在传唤证上签名、捺印,并填写到案的时间。
答:(签名、捺印)好的。
(适用于对尚未采取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传唤讯问的情形)问:根据法律规定,我们已将传唤的原因及处所通知你的家属,你有无异议? 答:没有。(适用于对尚未采取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传唤讯问的情形;无法通知的,应当在讯问笔录中记明)
问:根据法律规定,我们将对讯问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你听清楚了没有?
答:听清楚了 问:你目前身体状况如何?是否能接受检察机关讯问?
答:问:谈一谈你的基本情况。答:姓名,曾用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出生年月日应为公历,以户籍或身份证登记的为准,用阿拉伯数字表述),身份证号码(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号码”二字后不冒号),民族,籍贯,文化程度(统一表述为**文化,不得使用**学历、**学位),工作单位及职务(工作单位及职务的表述要规范、完整,不得使用简称,如“中共**市委书记”不得表述为“**市委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不得表述为“**市市长”;犯罪嫌疑人已被免职的,应当在职务前加“原”或工作单位及职务前加“原系”、“案发前系”,如“**市人民政府原市长”或“原系**市人民政府市长”、“案发前系**市人民政府市长”),住所(即经常居住地,如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应在经常居住地后用括号注明户籍所在地)。(适用于首次讯问)
问:你是否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答:(如是,应当记明具体的级届,如“江苏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适用于首次讯问)
问:你有无受过党纪、行政处分? 答:(如有,应当记明何时何因被何单位处以何种党纪、行政处分)
(适用于首次讯问)
问:你有无受过刑事追究?
答:(如有,应当记明何时何因被何司法机关追究以及刑事追究的结果,包括不起诉、判处刑罚、免予刑事处罚等)(适用于首次讯问)问:谈一谈你的家庭情况。答:(详细记明犯罪嫌疑人的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等近亲属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基本情况)
(适用于首次讯问)
问:谈一谈你的社会经历。答:(主要详细记明犯罪嫌疑人的工作简历,包括犯罪嫌疑人从事某项工作或担任某个职务的起止时间、具体工作单位及职务等,如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在**单位工作,任**职务;连续在同一单位工作先后担任不同职务的,可以集中表述,如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在**单位工作,历任**、**、**职务)
(适用于首次讯问)问:(出示《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你仔细看一下,对于上面所载的你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及义务你是否明白?如明白,请签字、捺印。
答:(签名、捺印)我明白。(适用于首次讯问)问:根据法律规定,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你是否申请我们侦查人员回避?
答:我不申请回避。问:根据法律规定,你可以自行辩护,也可以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委托辩护人,但在侦查阶段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你听清楚了没有?
答:听清楚了。
(适用于首次讯问)
问:你是否需要委托辩护人?
答:我需要考虑一下。(如果犯罪嫌疑人提出明确的律师事务所名称或者律师姓名直接委托的,提出由亲友代为委托的,以及提出委托辩护人但没有具体委托对象和代为委托的人的,都应当在笔录中记明,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有关规定办理)(适用于首次讯问)问:根据法律规定,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因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你听清楚了没有? 答:我听清楚了。
问:你是否有犯罪行为? 答:有的。我涉嫌受贿犯罪。
问:具体供述你涉嫌受贿犯罪的事实。答:好的。(综合讯问笔录,一般采用总分结构,即先概括记录犯罪嫌疑人涉嫌受贿犯罪的事实、总数额,然后再分别以行贿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各次涉嫌受贿犯罪的事实;涉嫌受贿犯罪的事实较多的,除综合讯问笔录外,建议采用“一事一证”的记录方式,即以行贿人为单位分别形成笔录;以行贿人为单位的各受贿犯罪事实的记录,一般按以下顺序记录:犯罪嫌疑人与行贿人的认识及交往过程——每次行受贿的过程,包括时间、地点、赃款赃物的特征、数额数目及去向等——各具体谋利事项)
问:谈一谈你担任**职务的具体工作职责。
答:(可结合具体谋利事项穿插讯问)问:(出示“***书证”)你看一下,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你看一下,这份***书证反映了什么内容?)(或者你解释一下,这份***书证反映了什么内容?)
答:(仔细看)这份***书证就是……(或者这份***书证反映了……)(适用于出示书证的情况)问:对于你的上述行为,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 问:对于你的上述行为,你有无需要辩解的?
答:
问:根据法律规定,具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你有无需要向检察机关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或者提供重要线索的?
答:(适用于首次讯问或综合讯问,犯罪嫌疑人主动提出的除外)问:本次讯问中,有无非法羁押、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或者以其他非法方法获取供述或者其他证据的情形?
答:没有。问:你以上所作供述是否属实?
答:属实。问:你核对一下笔录,和你说的是否一致?如果没有阅读能力,我们会向你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确认笔录无误后,请签名、捺印。答:好的。
犯罪嫌疑人手写:以上笔录共×页我已看过(向我宣读),和我说的相符。(需要说明的是,这句话系《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明文规定,严格意义上不能同义替代)
犯罪嫌疑人:(签名、捺印)
日期:
讯问人:
记录人:
二、职务犯罪侦查询问笔录样式范本* * * 人民检察院询 问 笔 录
(第次)询问时间:
****年**月**日
时
分至
日
时
分 询问地点: 询问人:
记录人:
被询问人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职务: 是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记明具体的级届)住址:联系方式:
与当事人关系: 告知:(出示工作证件)我们是***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的侦查人员,因***涉嫌**罪一案(明确告知询问事由是《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明确规定的,不可忽略),现依法对你进行询问。根据法律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你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证言和其他证据,但是对于与本案无关的问题,你有拒绝回答的权利;故意提供虚假证言或者其他证据,故意作伪证或者隐匿证据都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问:你听清楚了吗?
答:听清楚了。问:(向证人宣读并送达《证人权利和义务告知书》)以上权利义务你是否明白?如明白,请签字、捺印。
答:(签字、捺印)我明白。问:根据相关规定,我们将对今天的询问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你是否同意?
答:我同意。(证人不同意录像的,应当在笔录中记明)(适用于需要同步录音、录像的情况)问:根据法律规定,检察机关询问证人可以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必要时,也可以通知证人到检察机关提供证言。你选择在哪里接受询问?
(适用于在证人提出的地点询问)答:我选择在这里接受询问,到这里接受询问是我提出来的。
问:谈一谈你的基本情况。答:姓名,曾用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出生年月日应为公历,以户籍或身份证登记的为准,用阿拉伯数字表述),身份证号码(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号码”二字后不冒号),民族,籍贯,文化程度(统一表述为**文化,不得使用**学历、**学位),工作单位及职务(工作单位及职务的表述要规范、完整,不得使用简称;与待证事项有关的曾任职务应当一并记明),住所(即经常居住地,如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应在经常居住地后用括号注明户籍所在地)。问:你是否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答:(如是,应当记明具体的级届,如“江苏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问:是否受过党纪、行政处分或刑事追究? 答:(如有,应当记明何时何时何因、作出党政、行政处分的机关或刑事追究的司法机关以及党纪、行政或刑事追究的种类等)问:谈一谈你的家庭情况。答:(详细记明证人的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等近亲属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基本情况)(非首次询问、非重要证人可视情况不记录或简要记录)问:谈一谈你的社会经历。答:(主要详细记明证人的工作简历,包括证人从事某项工作或担任某个职务的起止时间、具体工作单位及职务等,如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在**单位工作,任**职务;连续在同一单位工作先后担任不同职务的,可以集中表述,如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在**单位工作,历任**、**、**职务)(非首次询问、非重要证人可视情况不记录或简要记录)问:(出示“**书证”)你看一下,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你看一下,这份**书证反映了什么内容?)(或者你解释一下,这份**书证反映了什么内容?)答:(仔细看)这份**书证就是……(或者这份**书证反映了……)
(适用于出示书证的情况)问:本次询问中,有无非法羁押、暴力、威胁、引诱、欺骗或者以其他非法方法获取证言或者其他证据的情形?
答:没有。
问:你还有无补充?
答:
问:你以上所讲的是否属实? 答:属实。问:你核对一下笔录,和你说的是否一致?如果没有阅读能力,我们会向你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确认笔录无误后,请签名、捺印。答:好的。
证人手写:以上笔录共×页我已看过(向我宣读),和我说的相符。(需要说明的是,这句话系《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明文规定,严格意义上不能同义替代)
证人:(签名、捺印)
日期:
询问人:
记录人:如何制作高质量的职务犯罪侦查笔录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
张文杰 制作职务犯罪侦查笔录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程序要素齐全
程序要素齐全,是从证据合法性的角度考虑的。程序要素不齐全,轻者削弱笔录的证明效力,重者致使笔录被完全排除于证明体系之外。众所周知,如今司法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可以预见的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将对规范司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庭审的对抗也必将由过去的单纯的实体对抗转为实体与程序对抗并重。我们常常说有一些律师是死磕派,他们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喜欢拿程序说事。其实,若不是站在不同的立场,我倒是觉得这样的律师的确高明,如果能够把一些证据作为非法证据排除掉,那就根本无需多费口水争论实体问题了。在这样的大背景、大趋势下,我们就不得不牢固树立规范的意识,使每一份证据在程序上都完美无瑕,对于作为职务犯罪主要证据的笔录当然更要注重合法性、规范性的问题了。具体而言,职务犯罪讯问、询问笔录需要具备哪些程序要素,请自行严格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这里只重点强调几点容易被忽视、经常出问题的要素:
1.讯问笔录的起止时间与传唤证、提讯证上填写的时间以及同步录音录像显示的起止时间是否存在矛盾。常见的问题,如提讯证上填写的提讯时间是9:00,而讯问笔录的开始时间是8:50,也就是人还没提解出来就开始讯问了。2.是否存在交叉讯问、询问的问题。讯问、询问应当分别进行,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有的时候一些领导为了实时掌握多个犯罪嫌疑人、证人的供证情况,往往会挂帅兼顾两个以上讯问、询问小组的讯问、询问工作;还有的时候犯罪嫌疑人、证人拒不供述、拒绝作证或者出现翻供翻证的情况,领导往往也会出面做一些工作。在这些情况下,书记员为了体现领导深入办案一线的辛劳,会在笔录上写上领导的大名,这显然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了,深入办案一线的领导莫名的就成为了非法证据的制造者。
3.讯问有无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依法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这是《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明文规定的,但实践中书记员往往会忽视这一点。
4.第一次讯问时,在记明基本情况、告知诉讼权利后,有无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这一点很重要,是无罪推定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但大多数书记员都不会注意这一点,一上来就是“如实交代你涉嫌犯罪的事实”、“你有什么需要向检察机关交代的”等等。也有可能有的检察官、书记员是担心如果首先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万一他回答没有该多尴尬啊。
5.询问证人有无明确告知询问事由。这是《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中明确规定的。
6.到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询问的,有无在笔录中记明。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我认为应当这样记录:“问:根据法律规定,侦查(检察)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提供证言。你选择在哪里对你进行讯问?答:我选择在这里(注明询问的地点)进行询问。”有的书记员习惯于这样记录:“问:这里是……,你是否同意在这里对你进行询问?答:我愿意。”这样好像也未尝不可,但“同意”与“提出”还是有区别的,所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并不规范。
7.询问证人需要录音录像的,有无记录征求证人同意的情况。8.犯罪嫌疑人、证人有无在末页写明“以上笔录我看过(向我宣读过),和我说的相符”,并签名、捺印、注明日期。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笔录我看过(向我宣读过),和我说的相符”这句话是《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明文规定的,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可替的。但实践中,各地检察机关的做法不一,多数地方习惯于让犯罪嫌疑人、证人写“以上笔录我已看过,与我说的一致(或一样)”,甚至还有的地方制作的笔录上出现“以上笔录我已看过,不错”、“以上笔录我已看过,同意”等奇葩的表述方式,这些都应该予以纠正。还有一点需要提醒书记员的,要对犯罪嫌疑人、证人笔录改动的地方、末页书写的内容、签名进行仔细核对,小心中枪。我就碰到过一个犯罪嫌疑人在笔录末页写的是“以上笔录我看过,与我说的不相符”,还碰到一个证人在笔录上签名签的是绰号。
二、结构布局合理
结构好比是笔录的骨架,内容好比是笔录的血肉,一份高质量的笔录首先必须有一副好的骨架。怎么样才算结构布局合理呢?制作笔录不同于制作法律文书,不同罪名、不同案件的笔录结构布局各有不同,不可能有一个统一、固定的模板。但有几个原则可以把握:
1.遵循规律。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都有一些规律,职务犯罪侦查笔录是反映职务犯罪过程的,自然也要遵循客观规律。比如,受贿犯罪,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行贿人的笔录一般都应当首先记录犯罪嫌疑人、行贿人的关系、认识的过程,因为没有认识及逐渐熟悉的过程就不可能发生行受贿的事实;谋利事实较多、且行贿事实与谋利事实不是一一对应的,一般是先按时间顺序分别记录行贿的事实,然后再分别记录谋利事实;行贿事实与谋利事实有明确对应关系的,则在记录一节行贿事实后紧接着记录对应的谋利事实;事后有退赃、订立攻守同盟的,应当先记录退赃、订立攻守同盟的背景等。再比如,贪污、挪用公款犯罪,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笔录,一般应当先记录犯罪嫌疑人的职务、职权,因为没有职务、职权,就不存在利用职务便利贪污或挪用的犯罪事实。遵循客观规律还体现在笔录中有时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证人心理发展过程的客观记录。比如,涉嫌犯罪的某犯罪嫌疑人从2008年到2012年连续五年不间断的收受某行贿人所送的贿款,突然到了2013年,该犯罪嫌疑人拒收或退还了贿款,这种情况下就要记录该犯罪嫌疑人2013年拒收或退还贿款的心理原因。再比如,某行贿人每年都会给某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一般都是五万元,突然有一年数额提高到10万元,这种情况下也要记录行贿人突然增加行贿数额的心理原因,以增强笔录的证明效力。这里特别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由于纪检监察机关已经查明的部分犯罪事实,侦查人员、书记员对于整体案情了然于胸,在讯问、询问以及记录的过程往往容易先入为主,不注重规律。比如,一些受贿犯罪存在事后退赃、订立攻守同盟的情况,一些书记员记录时不是客观的记录犯罪嫌疑人或者行贿人退赃、订立攻守同盟的原因、过程等,而是在记录完行受贿事实后直接这样记录:“问:你再详细向我们交代一下退钱以及商量应付组织调查的情况。答:……”,这样的记录显然是不符合规律的。
2.主次分明。主次分明就是要处理好树干和树枝的关系。无论是讯问笔录还是询问笔录,都应该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这条主线就是犯罪事实或者待证事实,是笔录的树干,其他的在笔录中都处于次要地位,是树枝。一份高质量的笔录也许枝繁叶茂,但绝不能偏离主干。比如,受贿犯罪中的谋利事项,有的过程可能非常复杂,不完整记录就不能反映事情的全貌,但无论有多复杂,都要突出犯罪嫌疑人的作用,否则这份笔录就没有了证明力。
3.整体协调。所谓整体协调,就是制作出来的笔录要不能“虎头蛇尾”,要“虎头凤尾”,不能“大肚子”,要“身形苗条”。比如,有的犯罪过程非常复杂,完整记录下来可能会很长一段,甚至好几页纸,这种情况下就要善于合理分段,比如中间有重点的讯问或询问个别问题,结合出示相关的书证等,切忌铁板一块。实践中,有的书记员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知道要分段,但分的很僵硬,读起来如鲠在喉,比较常见的,一些书记员习惯于连续的使用“继续讲”、“继续交代”、“接着谈”等来分段,这样的分段方式分了还不如不分的好。
三、紧扣犯罪构成
职务犯罪侦查笔录是用来证明犯罪的,所以无论是讯问笔录还是询问笔录都要紧扣犯罪构成。一份高质量的笔录不仅要程序要素齐全,实体要素也就是四要件犯罪构成要素更要齐全。比如受贿犯罪,围绕主体要件,笔录中必须记明犯罪嫌疑人的工作简历、与涉嫌犯罪有关的职务及职权范围,如果涉及特定关系人,还要记明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比如情人,要详细记明情人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一般认定情人关系必须具备感情基础、两性关系两个基本条件);围绕主观方面要件,要记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心理、动机等,如果涉及共同犯罪,还要记明共谋的过程;围绕客观方面要件,主要详细记明每次行受贿的过程(时间、地点、赃款或赃物的数额数目、特征、来源、去向等)、谋利事项(如何请托、如何谋利等);围绕客体要件,要记明犯罪嫌疑人对其涉嫌犯罪行为的认识等。这是一个整体的要求。实践中受贿犯罪形式多种多样,还要对照相关的司法解释,把司法解释中明确的一些要素在笔录中准确客观的反映出来。比如,两高最新出台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受贿的情节有一些明确的规定,这些情节关系到定罪量刑,记录时应予充分注意,如根据解释的规定,笔录中应该记明犯罪嫌疑人有无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此外,有的证人可能只是证明某一个事实,或是赃款来源,或是谋利事项,但这些事实都是构成要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记录时也要紧扣犯罪构成。
四、用语精准规范
笔录是问答形式的,也就是说笔录实际包括两个部分:侦查人员的提问和犯罪嫌疑人、证人的回答。记录侦查人员的提问,要尽可能使用法言法语,且力求做到文明、规范、精准。比如,有的书记员习惯于这样记录:“详细交代一下你的犯罪事实”、“谈谈你的犯罪问题”,这样的表述是很不严谨的,应该表述为“详细交代一下你涉嫌的犯罪事实”;再比如受贿犯罪笔录中较为普遍的“你与某某之间有无不正当经济往来?”这样的表述其实也不规范,不正当经济往来与受贿是不能划等号的,我的做法是这样处理:“问:详细交代一下你涉嫌受贿的犯罪事实。答:好的。我先交代一下我涉嫌收受……的事实。”或者“你在和某某交往的过程中,有没有需要向我们检察机关交代的问题?答:有的,我涉嫌收受……。”记录犯罪嫌疑人、证人的回答,总的要求是忠实原意,不夸大、不缩小、不添枝加叶、不凭主观意愿取舍犯罪嫌疑人和证人的供述和证言,但原意不是原话,形成的笔录本身就是一个整理的过程,表述时也要注意规范严谨,不能通篇大白话。有的犯罪嫌疑人、证人回答问题习惯用方言俚语,记录时要尽量避免,即使不得不客观记录,也要在方言俚语后括号注明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意思。比如,我曾经办过一个案件,犯罪嫌疑人把收受的一笔贿款上交到了廉政账户,我讯问的时候问他为何将该笔贿款上交廉政账户,他回答说这笔钱数额太大,收下来有点“抖乎”。我刚好和这个犯罪嫌疑人是一个地方的,所以知道“抖乎”是当地的方言,表示心里害怕的意思,所以也就没有注明这个词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意思。后来案件到了侦监、公诉,承办人都跑过来问我“抖乎”是什么意思。另外,总体来说,无论是问还是答用语方面还有一些需要共同注意的问题,这里列举几点:1.笔录中的单位名称原则上应当表述全称,如果该单位名称较长且后文中多次出现,可以在首次出现时表述全称的同时括号注明该单位的规范简称。2.笔录涉及的人较多时,尽量少用人称代词,防止引起指代不明、相互混淆。3.笔录中涉及的金额,一般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采用币种加数额的表述方式,如人民币5万元、美元1万元。4.表述时间要尽可能具体,尽量少用今年、去年、上个月、下个月等指代时间。5.一些特殊称谓、专用名词需要规范表述,如“两规”不能表述为双规、法定代表人不能表述为法人代表、某局原局长不能表述为原某局局长、获得某个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不能表述为买下了这个地块等等,如果对某些领域的专业术语、专有名词不太了解,可以通过结合相关书证、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尽量表述准确。
把握了以上四点基本要求,制作一份高质量的职务犯罪侦查笔录应该不成问题了。当然,实践中制作职务犯罪侦查笔录还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里没有办法一网打尽,只能在实战中慢慢总结了。最后分享两条我在办案中总结的制作笔录的心得。一是要处理好粗和细的关系。制作笔录总的要求是全面细致,所以笔录的内容原则上宜细不宜粗,要能够反映讯问或询问活动的全貌,反映犯罪事实或待证事实的全貌,要程序要素与实体要素齐全。但是,宜细不宜粗并不是要求把所有的细枝末节都记录在笔录中。相反,有的时候笔录内容过细反而会出现疏漏,不仅会增加工作量,还可能留下辩解、辩护的空间,甚至会给笔录的证明力带来致命伤害。比如,我曾经主办过一个案件,其中有这么一节犯罪事实,行贿人交代2002年6、7月份的时候在北京给犯罪嫌疑人送过钱,当时犯罪嫌疑人在北京学习。我们的侦查人员在询问行贿人时追问了一句“你为什么会到北京去送钱”,言外之意就是为什么不等犯罪嫌疑人回来再送钱。行贿人交代说他当时正好在中央党校读研究生。这个问题本无可厚非,书记员也就如实做了记录。后来我在审核证据的时候,害怕会出现反证,就要求行贿人提供了入学通知书、毕业证书等证据,结果发现2002年6、7月份,也就是送钱的时候,行贿人已经毕业了。出现了反证,我赶紧又找行贿人重新调整了笔录。当然,这个行贿人确实是记忆有误,并非有意为之,而实践中有些犯罪嫌疑人、证人很有城府,会刻意的把一些根本不存在、不真实的细节讲的很清楚、很真实,埋下“炸弹”,为以后翻供翻证留好后路,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所以,笔录并不是越细越好,有的地方往往是宜粗不宜细的。二是要客观反映讯问、询问的对抗性。我们应该清楚一点,笔录中客观的反映讯问、询问活动的对抗性不仅不会影响证据的证明力,反而会让笔录更加客观、真实,有效的增强证明力,毕竟不是所有的犯罪嫌疑人、证人都是“温顺的羔羊”。因此,制作笔录时,应当客观的记录侦查人员释法说理以及做思想工作的过程,甚至反映犯罪嫌疑人、证人心理的活动的外在表现都应该在笔录中有所体现,比如沉默、哭泣等。觉得文章不错别忘了点??和转载哈,每天更新干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