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险赔付处理付办法
保险赔付处理付办法
我们要是按照交警队的调解,我保证你亏死。
一 医疗费 医疗发票,病历,CT报告,用药明细,诊断证明,全部原件复印无效,除非盖有法院的章?
二 误工费 让伤者提供出事前3个月的工资单(财务章),还有单位没有上班扣发工资的证明(公章),超过2000提供完税证明(税务局开的),如果没有职业就让他提供他的户口本复印件和身份证复印件(误工给对少建议你先去保险公司问下人伤医生,做到你心中又说,或者你说下我大约能给你说个大概,啥都没有就不要理他了,法律上都不会承认的)
三 伙食补助,营养费 这个我建议你还是要去保险公司问人伤医生,因为是根据伤者的住院天数和误工休息给的,单个我没法给你说滴,各省的标准不一样
四 交通费,只有病人发生了因为看病而产生的费用才给报滴,否则不赔,你发生的更不给。
五 陪护费,这个都是按照你们当地的护理标准来计算的,并且是根据伤者的病情,一般都是25-40一天,只有伤者是老年人,未成年人,那么才能按照护理人员的工资给于,同样也是提供出事前3个月的工资单(鲜财务章),还有单位没有上班扣发工资的证明(鲜公章)超过2000完税证明,不过保险公司一般都不会认这个,都是按照护工标准赔付的。
六 精神损失,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除非你吧对方撞残或者撞死,对方诉讼到法院,否则你还是不要赔,要你都不要给,给了你也不要想找保险公司赔了,保险公司根本就不会赔付给你,只有法院判决。
七财产损失费 吧对方的维修发票提供过来就可以了。
上面7条是车险人伤理赔通用的东西,你记好了
保险公司的理赔其实很简单的,只要你材料齐,去交警队调解之前一定要去保险公司询问,切记。
现在说下你怎么理赔,驾驶证,行驶证,事故认定书,赔偿凭证(这个上面的东西就是我上面列出来的7条,你自己对下,人家让你赔的,就是你要保险公司赔的,赔一项,材料要全一项,少一点都不行),对方的财产发票(没有就不赔),你自己修车的发票(没有不赔)
你所损失的也就是在医疗费上面了,根据医保政策核定,甲类全报,乙类扣10%-30%,丙类你自理,120的费用,是你自己掏的,保险公司不赔,你的停车费不赔,因为碰人,导致车被托走,费用不赔(属于间接损失保险公司是不赔的,除非当时你的车不能开了,坏了,可以给你个200-300左右)
车险索赔,只要你材料全了,几天就出来了,对方如果实在是很赖皮,哪你就该吃吃,该喝喝,让对方诉讼你去吧,法院最后判你个承担诉讼费也就100多块,交强险不会很多的涉及第三者的事故,通常的处理方式是,由被保险人支付给受伤的人医疗费,然后根据交警的责任认定书及所有的费用单证、行驶证、驾驶证拿到保险公司理赔。可不是所有的费用都赔的,保险公司跟社会医疗保险一样,只对下发的那些常用药品的费用进行按责赔付。一般双方私下协商赔付的钱也是不负责的,贵重药品也是不赔的。关于你对不计免赔率特约险不是特明白,在这里我帮你解释一下。一般情况下,为提高被保险人的责任心及减少小额事故的发生造成理赔案件的增加,车损险、商业三者险、车上人员责任险、车身划痕险都是约定15%的免赔率的,就是说确定赔偿费用是1万元的情况下,必须扣除15%,实际赔偿的金额是8500元。如果投保了这个不计免赔率特约险的话,则对确定赔偿的费用是百分之百的赔付的,不用扣钱。以上险种的均可单独附加不计免赔率特约险,费率为上述险种应收保费的15%。盗抢险的不计免赔是20%,如果想加保不计免赔率特约险的话,就得多交这个险种实收保费的20%。一般情况下,为控制风险,很多保险公司是禁止投保盗抢险的不计免赔率特约险的。
就是说,你有保不计免赔的话,合理费用是全赔的,不扣钱的。不过还得看交警怎么定责了,如果钱是你全部出的话,最好就是全责,全责可100%赔。主责的话就是8成或7成,有的还6成赔付呢。就看交警是怎样定责了。最重要的就是双方协商的钱保险公司就不负责的哦。得小心这个。交警责任认定也是关键
理赔人员会到现场确定事故责任,从你的信息看,你是全责,如果是小案件(5000元以下),有些公司会现场结案,如果人员受伤严重须先救治受伤人员,你需要先垫付医疗费,等伤者出院到交警部门处理案件后,拿上您的驾照、身份证、事故裁决书、保险单原件、伤者在医院的发票出院证明费用清单到保险公司理赔即可;至于不计免赔,因你是全责保险公司会取消免赔额。
第二篇:保险赔付证明信
证 明 信
我校学生
于
年
月
日 在 因
受伤,去
治疗,特此证明。
长清区乐天小学年
月
日
第三篇:学生保险赔付申请书格式
申 请 书
尊敬的保险公司:
我的子女是友谊中学实验学校初级班学生,在年(或生病),在医院治疗,用去医药费元。请根据学生保险协议给予赔付。谢谢!
申请人:年 月 日 情况属实
班主任:
年 月 日
第四篇:工伤赔付的账务处理
工伤赔付的账务处理Post By:2012-8-30 15:05:00 [只看该作者]
今天刚好有人问起工亡职工的赔付问题,网上搜集了些资料放到这里大家拍砖。
西南财经大学 杨 帅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待遇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待遇和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待遇。(1)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工伤待遇。工伤保险基金由企业或者雇主缴纳,雇员不承担义务。我国的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用于工伤医疗待遇、工伤津贴待遇、伤残待遇、职业康复待遇、工亡待遇。(2)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用人单位在支付相关的工伤待遇时不满足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条件的,就不能在工伤保险基金中列支,但是满足工伤认定办法的工伤待遇,这一部分就应该由用人单位支付。包括住院伙食补助费;转外地治疗的交通、食宿费;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及陪护;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工伤待遇的会计处理问题
针对工伤待遇的支付,在实务操作中有的单位将其计入“管理费用”,有的将其计入“应付福利费”,有的部分计入“管理费用”部分计入“应付福利费”。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在进行工伤待遇支付进行会计处理时不能一概而论,应视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后,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一)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按规定支付工伤保险费 根据《关于企业为职工购买保险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第1条的规定,为职工缴纳的除基本医疗保险费以外的社会保险费,作为劳动保险费列入成本(费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第2条规定,工伤保险费用属于职工薪酬的范围,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计入存货成本或劳务成本;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其他计入当期费用。因此笔者认为此项不属于“应付福利费”科目的使用范围,也不能简单地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应当根据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进行处理。另外,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凡属于工伤死亡的,应该向死亡者亲属支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支付。因此,若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而应支付的工伤医疗待遇、伤残待遇或工亡待遇,发生的工伤支出超过工伤保险的赔付金额,应当参照工伤保险费支付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
(二)用人单位支付工伤待遇 关于住院伙食补助费和转外地治疗的交通、食宿费,《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 规定,“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
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因此,针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转外地治疗的交通、食宿费应当参照差旅费的报销和核算方法,在当期费用中列支。对于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及陪护以及伤残津贴,《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同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针对上述费用,笔者认为应当根据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进行处理。对于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当五至十级的伤残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需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第6条规定,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时给予的补偿,应计入当期费用。因此,笔者认为一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应当在当期费用中列支。
二、工伤待遇的税务处理
关于工伤待遇能否在税前列支的问题,现行实务操作中主要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按实际发生数在税前扣除,但是扣除额度不得超过计税工资总额的14%;另一种是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劳资双方协商解决的,可根据双方协商的金额(应有相关的书面材料)在税前列支;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判决的,应根据劳动仲裁或法院判决金额列支(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不作为税前列支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在工伤待遇能否在税前扣除问题,应当区分具体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一)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按规定支付工伤保险费 《企业所得税扣除办法》第49条规定,“纳税人为全体雇员按国家规定向税务机关,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或其指定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失业保险费,按经省级税务机关确认的标准交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国家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可以扣除”。国税发[2003]45号文第5条规定,“企业为全体雇员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或标准补缴的基本或补充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可在补缴当期直接扣除;金额较大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企业在不低于三年的期间内分期均匀扣除。”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按国家规定缴纳、补缴的基本社会保险费,不区分是医疗保险还是其他保险,都是可以税前扣除的。笔者认为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险的范畴,也属于按国家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的范畴,应当可以在税前扣除。用人单位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社保保障机构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支付。因此,若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而应支付的工伤医疗待遇、伤残待遇或工亡待遇,用人单位超过工伤保险的赔付金额,所支付的工伤医疗、伤残待遇或工亡待遇等,与所支付的工伤保险属于同类性质。
(二)用人单位支付工伤待遇的税务问题 对于住院伙食补助费和转外地治疗的交通、食宿费和停工留薪期
内的工资福利及陪护以及伤残津贴,因工伤而发生的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和伤残津贴,属于工资、津贴范畴,可以参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作为工资、津贴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税前扣除。因工伤而发生的住院伙食补助费、福利等按实际发生数税前扣除,但是扣除额度不得超过计税工资总额的14%。对于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笔者认为目前尚未有相关税收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不能在税前扣除,该项支出应当可以在税前列支。应针对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劳资双方协商解决的,可根据双方协商的金额(要有相关的书面材料)税前列支,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判决的,应根据劳动仲裁或法院判决金额列支(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不作为税前列支的条件)。国税发[2003]45号文第5条规定,“企业为全体雇员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或标准补缴的基本或补充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可在补缴当期直接扣除”。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按国家规定缴纳、补缴的基本社会保险费,不区分是医疗保险还是其他保险,都是可以税前扣除的。这个规定就使会计与税法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处理上出现了差异,这种差异是永久性的。会计上在“应付福利费”列支,不能在税前列支。税法上做为一项费用税前扣除,同是按计税工资标准计提的应付福利费仍然可以税前扣除。这就要求企业在填报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时,要额外加计扣除当年发生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也就是要在本年利润的基础上经过调减处理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三)用人单位支付工伤待遇后在所得税前扣除 用人单位在支付相应的工伤待遇,有相关的支付凭证。但是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上也存在一定的分歧。用人单位支付基金、保费等都有相关的发票或者相应的保单,此时会计和税务处理是一致的,都可以在税前扣除。但是用人单位支付个人部分的工伤待遇,因为个人不能开出正规的发票,在凭证的认定上会计和税务处理就存在一定的分歧。在会计上这样的凭证可以认定;但是,有的税务人员以用人单位支付给个人的工伤待遇没有取得合法的发票为由,认为不可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笔者认为,《发票管理办法》对发票的定义是,“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而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不属于“经营活动”,对于支付给个人的那部分工伤待遇来说,应该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第五篇:五、保险行业协会公文处理办法
保险行业协会公文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公文效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协会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文,是协会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上级主管机关的方针政策,公布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的重要工具。
第三条 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条 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五条 办公室是协会公文处理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公文处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熟悉公文处理业务,具备有关专业知识,忠于职守。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六条 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二)公告。适用于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三)议案。适用于向会员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分支机构提请审议事项。
(四)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六)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会员单位和有关机构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七)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八)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馈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构请求指示、批准事项。
(十)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构请示事项。
(十一)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构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二)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七条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单位标志、发文字号、标题、主送单位、正文、附件说明、发文单位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单位、印发单位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单位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在首页注明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单位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除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事由部分如果出现多个单位、人名等并列时,应当用顿号分开,不用空格。
(八)主送单位。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单位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单位统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公文首页应当显示正文。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十一)发文单位署名。署发文单位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单位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单位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单位印章,并与署名单位相符。
(十四)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批转、印发类公文,被批转、转发、印发的内容不按附件处理。
(十五)抄送单位。除主送单位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单位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单位统称。
(十六)印发单位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单位和送印日期。(十七)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
第八条 公文的版式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第九条 公文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
第十条 公文用纸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型,左侧装订。特殊形式的公文用纸幅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十一条 公文使用的结构层次序数、字体、字号、附件格式要求如下:
(一)结构层次序数:依次为“
一、”“
(一)”“1.”和”“(1)”。
(二)标题:宋体、小二号、加粗、居中;
(三)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加粗;
(四)二级标题:楷体_GB2312、三号、加粗;
(五)三级标题:仿宋_GB2312、三号、加粗;
(六)正文:仿宋_GB2312、三号。
(七)行距:固定值28磅。
(八)附件标识格式:“附件:1.XXXXXX 2.XXXXX”。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十二条 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三条 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单位。
第十四条 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请示应当一文一事,请示事项必须明确。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三)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单位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单位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第十五条 行文应当遵循“明来明复、密来密复”的原则。
第五章 公文拟制
第十六条 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第十七条 公文起草应当做到: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确体现发文单位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
(三)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炼。
(四)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五)公文涉及其他机构职权范围事项的,必须征求相关机构意见,力求达成一致。
(六)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第十八条 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办公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
(一)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
(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三)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是否与其协商、会签。如意见不一致,主办部门有无加以说明。
(四)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准确;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规范。
(五)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和公文处理程序。
(六)密级拟定是否符合规定,发送范围是否恰当,有关附件和资料是否齐备。
(七)发文稿纸及版面是否整洁。
(八)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第十九条 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部门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部门修改后重新报送。
办公室对内容杂乱、文字冗长的公文文稿,应当要求主办部门进行修改。退回的公文文稿,主办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将改好的文稿送办公室。
第二十条 内部会签应当做到:
(一)公文的内容凡有涉及其他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主办部门应当主动会签相关部门。凡需会签的公文,主办部门与会办部门取得一致意见后,由办公室审核。
(二)如有分歧,主办部门负责人应当负责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时,主办部门可以列明各方意见及理据,提出倾向性意见,报请分管领导审定。
(三)会办部门原则上应当在收到会签文稿后3个工作日内提出会签意见。急件应当在1个工作日内会签,特急件应当随到随签。
第二十一条 公文应当由协会领导审批签发。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署意见、姓名和完成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
(一)以协会名义制发的一般性公文,按照领导分工,由分管领导签发。分管领导出差、出访等期间,按领导AB制,由代管领导签发。
(二)党委发文由党委书记签发,党委书记不在时,可委托其他党委委员签发。
(三)上报保监会以及其他重要公文,由分管领导同意后报协会负责人(会长或秘书长)签发。主要负责人(会长或秘书长)不在时,由主持日常工作的领导签发。
第二十二条 公文经领导签发后,由办公室统一登记、编号、印制。办公室公文岗人员出校样后,拟稿人应及时进行校对。限时印出的特急件,主办部门应当责成专人跟踪校对,不得造成文件延误。
一般文件校对2次,重要文件校对3次。校对要准确无误,校样与原稿必须一致,不得擅自修改原稿,如必须修改时,应当征得办公室公文审核人员认可,重大改动需经签发人同意。
第六章 公文办理
第二十三条 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第二十四条 收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认真核对,做好登记备案。
(二)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单位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符合公文制发的其他要求。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承办。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分送。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报领导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
第二十六条 传阅。根据领导批示和工作需要将公文及时送传阅对象阅知或者批示。审批公文时,对有具体请示事项的,主批人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姓名和审批日期,其他审批人圈阅视为同意;没有请示事项的,圈阅表示已阅知。办理公文传阅应当随时掌握公文去向,不得漏传、误传、延误。
第二十七条 催办。及时了解掌握公文的办理进展情况,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办结。办公室对公文要负责催办,做到紧急公文跟踪催办,重要公文重点催办,一般公文定期催办。
第二十八条 收文办理应当做到:
(一)严格执行收文登记制度。办公室公文管理人员要准确收录公文运转的时间、方向,确保公文运转安全和便于查询。
(二)按照要求进行文件阅办。承办部门收到交办的公文后,应及时处理,不得延误、推诿。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或者不适宜由本部门办理的,应当说明理由并经本部门负责人同意后,在2个工作日内退回办公室。
(三)切实提高公文办结效率。特急件要求随到随办,当日办完;急件要求在2个工作日内办完;一般文件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办完;办理难度大或者涉及其他单位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办完。来文有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按要求抓紧办理完毕。
承办部门对不能及时处理或者答复的文电,应当先以电话、便函等形式告知对方原因,不得无故拖延。
第二十九条 发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复核。公文正式印发前,办公室应当对公文的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重点是:审批、签发手续是否完备,附件材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统一规范等。经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重新审批、签发。
(二)登记。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
(三)印制。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和时效。
(四)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制质量进行检查,经确认无误后方能分发。公文传递要准确、迅速、安全、保密。
第三十条 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
第三十一条 公文归档工作应当做到:
(一)公文办理完毕后,由办公室直接归档。主办部门确有需要,可以保留复印件。个人不得保存应当归档的公文。
(二)归档范围内的公文,应当根据其相互联系、特征和保存价值等分类整理,准确反映协会的主要工作情况,确保归档公文的齐全、完整,便于保管和利用。
(三)公文复制件作为正式文件使用的,视同正式文件妥善保管。
(四)拟制、修改和签批公文,书写及所用纸张和字迹材料应当符合存档要求。
(五)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协会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