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认识(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14:3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认识》。

第一篇:关于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认识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探究

地区三高邹继洪

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研究型教师需要高效课堂,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更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因此,探究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迫在眉睫。

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如何实现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构建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的认识和看法。

一、高效课堂要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性

信息技术是信息领域中的一门技术课程,它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作为高中学生,主要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就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这对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需要把掌握到的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内化知识结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地针对教学重点或难点进行点拨,适时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要能够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逐步提升信息素养的目的。

二、高效课堂要突出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是很感兴趣的,可以玩游戏、聊天、看动漫、听音乐等等。而这些实际的需求又与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产生矛盾,这也就成了高效课堂教学的难关。具体教学中,应当将学生从单纯的“玩”中引导出来,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趣味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根据教学需要,我们把课本灵活地进行裁剪和补充,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如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相互交流操作体会,然后让完成的同学表达学习中的体验。

三、高效课堂需要互动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有效讲授与探究,师生互动;有效提问与倾听,指导学习”。这是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精髓。首先,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漫无目的,而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目标方向,每节课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探究学习。其次设计的驱动任务要强化策略,安排的任务要高效务实,与现实生活、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突出实用性。最后不失时机地进行效果评价,要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之后,或通过小组、个人进行演示操作,或借助一定的工具展出优秀作品,或以回答问题、老师汇总等形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反馈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地针对教学重点或难点进行点拨,适时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要能够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给学生的不是直接的答案,而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只有经过身体力行,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也才能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点。比如:每节课上都要事先布置本节课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及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操作和训练,在小组间进行讨论,尝试初步解决问题,并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对于任务完成比较出色的,可以通过教师机的“学生演示”功能展示给其他同学,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也给别的同学树立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好榜样。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或个别操作不理想的同学,笔者做到适时点拨,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经过这样的环节,久而久之,学生的操作技能会得到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明显的改观。

四、立足创新,体现教学方法及设计的多样性

对于高中学生,教学方法主要选择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讲解——演示——任务驱动法是当前主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由教师主导课堂,重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主动、高效地学习。能更好的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新课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创新的教学要求,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1)对任务驱动式教学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理解。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通过教师营造的情景,提出学习任务,以驱动学生通过搜索相关知识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归纳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和规律。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由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由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利用有关信息与资料来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学习能够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贯穿自主探究的思想,两者相辅相承、紧密结合,通过一个个课堂教学步骤最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流程如下:

1.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中,采用“情景体验”或“任务实例剖析”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和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例如,通过给学生创设“做一张送给母亲的生日贺卡”、“当一回电脑小画家”等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修改与编辑文章”、“学习绘图工具”等节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给出实例做为学生学习的总任务给予展示和剖析,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有利于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测。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是基础,是引领,是关键。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具体、真切的情景中提出任务,重在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究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中充分展开讨论、实践,让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使困难在小组内解决,使探究因众人的思维更深入、更开阔,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教师讲的多学生练习少、教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全面辅导等难题。

3.教师总结。

对于大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在完成任务时使用的方法、规律,教师要及时给予解决、总结和提炼,从而使学生更清晰的掌握知识结构和方法规律等要点。

4.任务迁移。

知识的学习是达到“应知”的目标,技能的学习是达到“应会”的目标,而学习的迁移则是要达到“应变”的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技术知识、方法、规律等经验能否应用于实际的各种不同情境中去,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教师可以设置出迁移的任务和场景,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学到的这些有效地经验和信息技术技能,解决不同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5、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自学效果的评价以个人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基础,在小组内和小组间充分展开。可以使用电子教室等展示工具开展学生成果的交流和讨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自主创新、合作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沿着乐学、会学、善学的道路健康全面地发展。

总之,追求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带给我们的是课堂教学洋溢着的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有优化的教学设计,有活跃的课堂状态,有及时的教学反思,再加上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创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脚踏实地,认真规范课堂教学,就一定会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

第二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暴露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偏离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应运而生,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因而,激活课堂,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那怎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专题一得学习,体会如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而高效的教学就是立足“新课标”: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同时,我们要努力做到: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性的,我们不能使用权统一性和整齐性的练习,因为那样会使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因此我们应正视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各自不同地发展。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

第二,让课堂回归真实生活。

第三、让学生动手操作,是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操作性、实践性是最主要的学科特点,这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标准。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只有积极思维,多动手操作,才能提高计算机水平。例如,对于刚接触电脑的学生,鼠标操作的基本技能,教师的讲解是非常好理解的,在实际操作中就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时就需要学生多练,多动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玩一些练习鼠标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这样不仅寓教于乐,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操作鼠标的技能。对于画图过程中各个工具的使用方法,也只有让学生多画,临摹画,指定主题作画,自创主题作画,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能力。

第三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计划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课以它独特的魅力展现着它特独特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初中、高中阶段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另一种是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其他学科课程中去,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两种模式各有优点,而且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信息技术与各科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信息技术的“整合模式”将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尽量发挥现有信息技术水平,积极探讨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

一、选用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传统的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要因素,有信息技术介入的现代教学又多了媒体这一因素。当今而言,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这四个主要因素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的方式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均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思想指导下,由教育任务、教学目标、学科教学内容很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及情绪等因素决定的。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也有理论基础知识,但更多的是技术操作实践,其教学目标虽然也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内容,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并进而形成熟练的技巧。这样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就决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具有其独特性。总结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可和研究成果,大都采用以下几种主要模式:

1、多媒体优化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即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使二者各展其长、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图、文、声并茂、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课文涉及到的“六个工作面”和“人字形铁路”学生未感知,也难以想象。因此,课堂上若在启发学生以后出示相关的课件,并且在课件展示的过程中伴随着声情并茂的相关课文的朗读,“六个工作面”和“人字形铁路”上行驶的列车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克服了语文学习中的难题,又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即是以合作思想为灵魂,以小组学习为教学主体,辅以灵活快速的反馈矫正和合作性的激励手段等,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学习的良好环境。该模式的优势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欲望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和组织能力。采用这一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面向全体、交流合作的原则,要采用优化组织、优势互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组织形式;要进行以教师精讲为辅,学生自学互助为主,并适时进行小组认可及评价等。

3、多媒体网络交互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就是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教学过程中实时交互性,即在网上的各个问题,不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及时问答交流。在师生交互中,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指点,在生生交互中,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在有相应课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机交互,在这种人机交互中,学生可以更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该模式的优势是能够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教学信息资源,有利于信息交流与共享,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重心在于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并能形成熟练技巧,在教学方法方面,讲解阐述、探究研讨只是基础和前提,重点是选用操作示范、指导练习等方法,其中指导学生自主练习的教学方法应占更大的比重。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教与学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为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各科的整合。

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使社会性的问题。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灵活创新,即使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应拘泥于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的材料。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并以可见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或写作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教师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

3、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学科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例如课件《太阳系》: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收集关于太阳系的资料,经过重新组合调整连接,制作了一个新的网页。在上课时,进行完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后,让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寻找自己还想了解的知识。学生把自己想了解的知识或作手抄报或做成幻灯片。通过这一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体会到网上学习的过程,使他们不仅学到了现有的知识,而且体会到网上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课题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问题,如环境保护、旅游类问题等,课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活动为主,高年级以社会综合性课题学习为主。

鉴于以上几种整合模式,教师在整合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他学科或现实中的问题入手,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还要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求的有机结合。我们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的整合。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任务,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而是所有教师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教育任务而共同努力。

第四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计划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课以它独特的魅力展现着它特独特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初中、高中阶段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另一种是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其他学科课程中去,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两种模式各有优点,而且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信息技术与各科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信息技术的“整合模式”将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尽量发挥现有信息技术水平,积极探讨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

一、选用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传统的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要因素,有信息技术介入的现代教学又多了媒体这一因素。当今而言,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这四个主要因素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的方式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均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思想指导下,由教育任务、教学目标、学科教学内容很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及情绪等因素决定的。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也有理论基础知识,但更多的是技术操作实践,其教学目标虽然也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内容,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并进而形成熟练的技巧。这样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就决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具有其独特性。总结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可和研究成果,大都采用以下几种主要模式:

1、多媒体优化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即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使二者各展其长、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图、文、声并茂、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课文涉及到的“六个工作面”和“人字形铁路”学生未感知,也难以想象。因此,课堂上若在启发学生以后出示相关的课件,并且在课件展示的过程中伴随着声情并茂的相关课文的朗读,“六个工作面”和“人字形铁路”上行驶的列车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克服了语文学习中的难题,又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即是以合作思想为灵魂,以小组学习为教学主体,辅以灵活快速的反馈矫正和合作性的激励手段等,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学习的良好环境。该模式的优势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欲望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和组织能力。采用这一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面向全体、交流合作的原则,要采用优化组织、优势互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组织形式;要进行以教师精讲为辅,学生自学互助为主,并适时进行小组认可及评价等。

3、多媒体网络交互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就是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教学过程中实时交互性,即在网上的各个问题,不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及时问答交流。在师生交互中,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指点,在生生交互中,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在有相应课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机交互,在这种人机交互中,学生可以更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该模式的优势是能够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教学信息资源,有利于信息交流与共享,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重心在于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并能形成熟练技巧,在教学方法方面,讲解阐述、探究研讨只是基础和前提,重点是选用操作示范、指导练习等方法,其中指导学生自主练习的教学方法应占更大的比重。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教与学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为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各科的整合。

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使社会性的问题。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灵活创新,即使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应拘泥于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的材料。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并以可见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或写作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教师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

3、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学科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例如课件《太阳系》: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收集关于太阳系的资料,经过重新组合调整连接,制作了一个新的网页。在上课时,进行完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后,让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寻找自己还想了解的知识。学生把自己想了解的知识或作手抄报或做成幻灯片。通过这一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体会到网上学习的过程,使他们不仅学到了现有的知识,而且体会到网上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课题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问题,如环境保护、旅游类问题等,课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活动为主,高年级以社会综合性课题学习为主。

鉴于以上几种整合模式,教师在整合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他学科或现实中的问题入手,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还要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求的有机结合。我们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的整合。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任务,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而是所有教师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教育任务而共同努力。

第五篇:高效课堂的认识

高效课堂的再认识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对学校而言,追求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而有效课堂又是一个怎样的课堂?都值得我们深思。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自己也多多少少有些收获。因此,我认为:

(一)有效课堂是学生自主的课堂。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构建的过程,不是教师的强行填充与灌输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将自己的教转化成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激励和评价,带领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

(二)有效课堂是关注情感的课堂。

在有效课堂里,师生之间有的是平等对话和协商、有爱交流与合作,没有钳制和压抑、责骂和喝斥,应总是洋溢着动人的真情。

(三)有效课堂是贴近生活的课堂。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需要感性材料作为支撑,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则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源。教师在课堂上应力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从生活中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用生活材料为课堂教学服务。

(四)有效课堂是重视活动的课堂。

课堂上,教师不应陶醉于个人的精彩表演与展示,而应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听一听、看一看、议一议、试一试、尝一尝、练一练、摸一摸、想一想、演一演等多种活动方式,经历学习过程,强化学习记忆。同时教师要能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知识与能力状况变换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以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五)有效课堂是趣味盎然的课堂。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要善于挖掘学习材料本生的趣味性,将知识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新颖奇特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六)有效课堂是充满艺术的课堂。

有效的课堂立足课堂却不囿于课堂,基于教材却不为之所困。在有效的课堂里,总有引人入胜的导语、余音袅袅的结语、渐入佳境的层次、一线串珠的设计、跌宕起伏的情节、娓娓动听的讲解、亲切从容的教态和恰到好处的评价。

作为任课老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生长点,从思想道德、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成长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设计,并有步骤地培育。设计学生的生长点时应注意,思想教育要润物无声,人格培养要借助作品,知识传授要坚持“一得”,能力形成要把握“习得”,三维目标要求强调过程方法,教学要求因人而异。

经常听人说“干一行,爱一行”,可是如果反过来,“爱一行,干一行”,我们是不是会觉得幸福一点呢?如何让我们的“无奈”变得“幸福”,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要创造真正的“高效课堂”。而要想创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我们必须要成为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要成为一个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我觉得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即高标准的“学高”,而且要做到高标准的“身正”。在校内校外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行为道德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学生、家长的榜样与楷模,对学生起到模范示范的作用。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对学生有爱心,像吴邵萍同志那样,是发自内心的爱心,不是热情而短促的,是如涓涓细流般长久的,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崇敬,关注并影响学生以后的行为。

下载关于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认识(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认识(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善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善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优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

    整合信息技术 实现高效课堂

    整合信息技术实现高效课堂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

    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关于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我见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我见 摘 要:目前,正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每班配备先进的班班通一体机,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

    如何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摘 要:当代教育的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无论针对哪个教育阶段,教育界都怀着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如今的......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课是一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出于这一点,许多信息教师都会觉得既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那么课堂的效率自然会很高,因而忽略了建立高效课......

    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与时俱进,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恰当地运用于教学中,能......

    信息技术塑造高效课堂 (大全五篇)

    信息技术塑造高效课堂 语文实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大范围展开,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完成理念与实践的转换。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尤其是进入21世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