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中俄合作能源贸易

时间:2019-05-12 14:1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拓中俄合作能源贸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拓中俄合作能源贸易》。

第一篇:开拓中俄合作能源贸易

开拓中俄合作能源贸易

(一)中俄能源贸易现状

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合作伙伴,能源合作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一。与中国成为能源消费大国并行的是俄罗斯作为能源供应大国的崛起。2002 年2 月,俄罗斯石油产量多年来首次超过沙特,重夺世界石油生产桂冠。俄每年出口天然气约2000 亿立方米,石油近2 亿吨,最近三年来,俄罗斯能源出口增长了18 % ,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出口国。

根据中国有关能源安全的专家分析,只要政治条件许可,俄罗斯完全有能力在本世纪前20 年,即我国的战略机遇期内满足我较大部分的油气需求,尤其俄方稳定的油气供应对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大而又现实的战略意义。

自上个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能源合作便成为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因为两国在能源领域具有巨大的互补性,还因为中俄能源合作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如:中国与俄罗斯领土相邻,油气管道可不经过第三国,运输便捷;中国油气需求量大,是俄罗斯油气资源稳定的市场;中俄建立了良好的国家关系,这就为两国进行持久的油气合作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证。另外,从地域上说,俄罗斯不像中东、非洲与美洲和我们相距那样遥远,可用陆地油气运输取代远洋油气运输,这里没有中东那样错综复杂的油气地缘政治形势,这都提高了油气安全系数。鉴于上述有利条件,从长远看,俄罗斯能够而且理应成为紧随中东之后我国油气供应多元化格局中又一个重要的油气源地。

(二)中俄能源贸易的前景和展望

近十年来,中俄双方在石油管道建设这一能源合作中心环节上做了很多工作。早在1996年两国政府就曾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2000年11月,普京总统发表了题为《俄罗斯东方:新的前景》的署名文章。该文指出,俄罗斯将大规模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希望中国等东北亚国家参与。俄罗斯能源部长在2001年底在莫斯科召开的俄中能源合作会议上也曾指出,能源是中俄两国合作的关键领域。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中俄能源合作进展得并不尽如人意。2003年,我国石油进口为1亿多吨,而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仅200多万吨,不到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2%;而当年俄罗斯出口的石油达2亿多吨,向中国出口的石油不到俄罗斯石油出口总量的1%。目前,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主要是靠铁路运输。可见,中俄两国之间在能源合作方面的成果并不显著。目前,中俄之间在能源领域有四个较大的合作项目:一是西气东输工程,两国政府已批准了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正进入实施阶段;二是俄罗斯伊尔库次克州科维克金斯克气田向中国及韩国输气的工程项目,已展开可行性研究工作;三是俄罗斯萨哈共和国向中国供气的项目,目前该项目可行性研究已完成;四是众所周知的中俄石油管道的建设项目。

总之,中俄两国应该站在长期战略的高度上协调各自的能源外交策略。在保障各自能源安全的同时,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能源合作体制,并以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为基石,以上海五国和亚太经合组织为框架,在能源的各个领域内培育谅解与互信,推进具备多边体制规则的东北亚能源合作体系的形成。

第二篇:中俄能源合作

在中俄能源问题上 中国要寻找新的战略平衡点

2011年5月31日,中俄能源谈判中方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莫斯科与中俄能源谈判俄方代表、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共同主持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七次会晤。王岐山表示,中俄能源合作是全面、长期、战略性合作,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中俄原油管道今年1月1日正式投产以来,截至目前已输油600多万吨。

通过此次会晤,中俄就积极推进原油管道贸易达成了新的共识。在两国外交表态的背后,中俄在石油问题上出现了不少波折和分歧。负责向中方供油的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不断对中国在定价问题上“发难”,称因为两国关税不同,中石油少付了石油款项。一度有消息称,石油谈判可能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6月16-18日)上升格为两国元首级的会谈。虽然最终谈判仍由两国副总理主持,但中俄在油气资源方面的冲突和深刻的分歧仍是确定无疑的。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安邦研究团队就开始对中俄能源战略合作进行跟踪研究,并对与俄罗斯的合作表示质疑,主要有两点:一是有强烈欧洲国家意识的俄罗斯对中国缺乏信任,二是俄罗斯时常会把能源作为战略武器来使用,中国的全球能源安全战略不应把俄罗斯作为支柱。

现在看来,这种质疑是正确的。作为独立的智库,安邦的建议是:中国需要在中俄能源合作上找到新的战略平衡点。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建议,如果俄罗斯的油气价格与中东或非洲相近,或者在计算生产成本之后的成本高于中东或非洲,中国都应该购买中东或非洲的油气资源。石油对中国是个战略问题,不能在基本架构中出现风险。除非找到战略平衡点,否则无法制约俄罗斯的贪得无厌。

俄罗斯邀请日本开发东西伯利亚油田 施压中国

中国经济网北京2011年6月8日讯(张波)俄罗斯《生意人报》周二报道说,俄罗斯石油公司已经决定邀请日本公司参与开发马加丹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的油田。报道中说,促使俄罗斯石油公司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俄罗斯与中国在输油费用问题上曾出现争执,虽然中国最终同意支付原油在俄罗斯境内运输所发生的费用,但是俄罗斯石油公司希望通过邀请日本公司参与远东和东西伯利亚油气资源开发以此向中国施加压力。

日本《日经新闻》报道说,多家日本公司组成的财团可能获得合资企业49%的股份。项目的地质勘探工作将于今年开始,日本将承担所有开支。报道中说,可能参与该财团的日本公司包括Inpex Corp.、Japan Oil, Gas and Metals National Corp.(JOGMEC)和一些石油经销商。

俄新社报道说俄罗斯石油公司目前并没有获得马加丹大陆架的开发许可。不过,该公司已经递交了获得马加丹1、2、3号区块和附近海域其他两个区块的申请。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爱德华·胡代纳托夫表示,希望在今年获得许可证。他预测,这些区块共蕴藏有20亿吨标准燃料。

上个月底,马加丹州州长尼古拉·杜多夫表示,根据初步数据,马加丹区块的许可证办理工作将在9月1日前完成。

本月初,俄罗斯石油公司同日本经济产业省达成协议,成立联合工作组考察马加丹1、2、3号区块和鄂霍次克海大陆架,以及东西伯利亚11个油气田的资源概况。日本公司同意承担所有风险,勘探的所有开支由日本方面承担。双方还商定将建立合资炼油厂和石化企业。

特别声明: 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保留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中新社莫斯科2011年6月4日电 题:中俄能源合作的“变”与“不变”

中新社记者 田冰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俄能源谈判中方代表王岐山5月30日至6月3日访问俄罗斯并举行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七次会晤。期间,王岐山在莫斯科与俄副总理谢钦共同主持了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七次会晤,会见了俄总理普京,参观考察了俄天然气工业集团总部中央生产调度中心和乌德穆尔特共和国格列米哈油田等地。双方签署了《2009年6月24日天然气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议定书》,并就全面扩大和深化中俄能源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

油气合作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内容,天然气项目亦是此次会晤的重点之一。对于外界关注的中俄企业间关于输油费用纠纷,以及是否会影响中俄未来能源合作的疑虑,经双方共同努力,在两国政府间妥善解决了管道原油贸易价格方面的争议。双方愿继续努力,保障中俄原油管道长期、安全和稳定运营。

在天然气领域,双方在很多合作原则上达成共识,为最终实现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两国政府部门同两国企业开始准备俄对华供应天然气的政府间协议。双方企业力争在今年6月10日前,按照预付款与天然气价格相关联的原则就天然气购销合同达成一致,在6月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俄期间签署相关文件。

俄总理普京评价说,双方正在进行的东、西线天然气谈判,规模宏大,都是标志性工程。西线每年供气300亿立方米,东线每年供气380亿立方米,而且都是为期30年的合作,“意义非常重大”。

此外,中俄在煤炭、电力、炼油、核能、能效与可再生能源等广泛领域也取得进展。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用三句话概括中俄能源代表第七次会晤取得圆满成功:推进了已有的合作;开拓了合作的新领域;在重大项目的合作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诚然,任何经贸合作过程中都隐含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中俄能源合作也不例外。对于双方合作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只要本着互谅互让、友好协商的精神,是可以通过积极协商妥善解决的。

如果说,中俄能源合作存在“变数”,也将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考虑和照顾彼此关切,以更加积极和务实的态度推动双方能源合作向更宽、更广、更深方向“变”。俄政府主管能源领域的副总理谢钦就表示,“现在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允许我们双方解决任何问题”。

能源出口需要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能源,此乃不变的现实。中俄能源合作是全面、长期、战略性合作,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当前,中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扩大能源合作面临历史性机遇。以中俄原油管道贸易为例,俄罗斯实现了多年想实现而没有实现的东方管道的输送,而且面向的是不断增长的、有支付能力的、巨大而稳定的中国市场。对中国而言,则提供了稳定的陆上石油通道。

正如王岐山所言,中俄能源合作具有战略意义。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3亿人创造的有购买力的需求形成了庞大能源消费市场,为俄能源出口创造了广阔空间。俄资源、能源丰富,在油气勘探、开采、化工等领域具有优势,可以为中国提供安全、长期、可靠的能源供应。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双方本着互信、坦诚、务实的原则,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充分发挥中俄能源谈判机制的作用,推动两国能源合作更上层楼,必定会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第三篇:中俄能源合作发展前景分析

中俄能源合作发展前景分析

周延丽

能源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基础产业, 必须统筹规划, 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民生活提供优质、可靠的能源保证。目前, 能源合作已成为中俄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国在能源合作领域发展潜力巨大, 前景看好。这方面的合作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核电和跨国输电方面的合作。

一 石油合作

由于俄方原因, 前两年中俄石油领域的合作出现了一些曲折。2002年12月, 俄以中国的石油企业属于国有企业为由, 排挤中国参与竞购俄斯拉夫石油公司, 使中俄首次失去了开展大型石油资源合作的机会。2003年, 原计划开工建设的从俄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输油管道, 也因俄方原因而取消。但是, 这并没有改变中俄发展石油能源合作的前进方向。最近两年俄对中国的石油出口不断增加, 2004年的出口量达到900万吨[1]。俄计划2005年对中国出口石油1 000万吨, 2006年达到1 500万吨,2010年达到3 000万吨。目前, 中俄两国正考虑铺设泰纳线支线(从泰纳线上的斯科沃罗季诺通往大庆)的方案和通过哈萨克斯坦至中国的石油管道向中国出口石油的问题。一旦这些设想变为现实, 俄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将大幅增长, 达到上述出口目标毫无悬念。因此, 可以肯定地说, 中俄石油合作发展前景看好。

来自俄方的一些阻力缘何未能改变中俄发展石油能源合作的前进方向, 并且今后发展前景看好呢, 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 中俄石油能源领域有很强的互补性。这是两国发展石油能源合作的基础性条件。俄石油资源远比中国丰富。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 中国石油未开采储量为250亿桶,占世界总量的2.61%, 未勘探蕴藏量为170亿桶, 占世界总量的1.81%;俄石油未开采储量为10370亿桶, 占世界总量的14.29%, 未勘探蕴藏量1 150亿桶, 占世界总量的12.25%[2]。2004年中国石油产量为1.75亿吨, 至2010年也只能达到1.77亿~1.95亿吨。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为1.2亿吨。据专家预测, 2020年前后, 中国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 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3]。俄2004年的石油产量为4.59亿吨, 是中国的2.6 倍, 2015年的产量将突破5亿吨。俄2004年的石油出口量超过2.2亿吨, 2020年的石油出口量预计在3亿吨左右。

第二, 俄需要同中国巩固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 发展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两国签署的联合声明称: “全面深化包括能源和投资合作在内的中俄经贸合作, 是巩固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因素。”[4]2005年2月普京总统重申, “俄方把发展同中国的战略合作关系作为优先方向之一, ??推动双方在能源、经贸、科技等重点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更多实质性的成果。”[5]

第三, 俄需要实施东北亚能源战略, 占领中国石油市场。2003年5月, 俄出台了《俄罗斯至2020年能源战略》, 提出“开拓能源销售市场”, “扩大俄罗斯公司参与国际市场的地理范围”[6]。其中对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提出的任务是, “到2020年石油的开采量最好能达到81000万吨”, 2010~2020年萨哈林大陆架的石油开采量争取达到并保持在2 500万~2 600万吨之间。同时, 提出了从这些石油产区建立通往东北亚国家的油气管道计划, 使俄对亚太地区国家石油的出口比重“从目前的3%上升至2020年的30%”。中国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能源大市场, 2004年的石油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6%[7]。今后,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这一比重将进一步上升。

二 煤炭合作

虽然中国是世界煤炭资源储量大国、生产大国、出口大国[8], 但是, 2004年中国出现了煤炭出口减少, 进口大幅增长的情况。2004年中国出口煤炭由2003年的8 567.76万吨下降到7 825.21万吨, 进口量由2003年的1 075万吨增长到1 861万吨。电力短缺是导致煤炭进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此外, 国内煤炭供应总量不足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也是导致煤炭进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今后中国仍将会增加煤炭的进口量,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1)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 而煤炭价格相对便宜, 中国企业不仅不再改用煤为用油, 反而会增加用煤量。(2)中国煤炭生产增长基本接近上限。中国煤炭协会分析指出, 受需求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双重驱动, 中国多数煤矿以超能力生产、超强度开采的方式提高产量, 增加效益, 超能力生产的矿井占矿井总数的65%。目前, 全国1/3 的国有煤矿存在水平接续问题, 1/5 的矿区存在矿井接续问题, 现有煤矿后劲严重不足。而且, 为做好煤炭工业宏观调控, 国家对在大型煤炭基地范围内开采边角煤的小煤矿, 将严格限定资源范围, 不再新增加资源储量。对影响大型基地规划建设的小煤矿, 将依法予以关闭。因此, 现有煤矿生产能力到2020年将降至13.6亿吨。到2010年和2020年, 煤炭缺口将分别为1.6亿吨和7亿吨左右[9]。(3)中国许多地区正在搞“煤变油”试生产, 这将消耗大量煤炭。中国东部地区和东北 地区“煤变油”生产应主要依靠使用进口煤炭。(4)从中国环境保护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也应增加煤炭进口, 减少对国内煤炭的开采和利用。

中国进口煤炭来源国主要是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俄罗斯、泰国和越南。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利益出发, 我们应加强同俄发展煤炭合作。从煤炭储量、生产和出口能力分析, 俄是中国发展煤炭合作非常有潜力的伙伴。俄煤炭储量丰富, 居世界第一位。其中, 可采储量超过2 000亿吨, 占世界总储量的12%, 煤炭地质资源总量估计为4.45万亿吨, 占世界的30%。

2004年俄开采煤炭2.8亿吨, 计划2010年提高到3.1亿~3.35亿吨, 到2020年提高到3.75亿~4.45亿吨。俄是世界五大煤炭出口国之一,2000年煤炭出口突破4 000万吨, 2004年的出口量约7 200万吨[10]。俄煤炭的主要出口方向是欧洲, 每年对亚洲出口煤炭约1 000万吨。今后, 俄将增加对亚洲出口煤炭的数量, 中俄煤炭合作将会加强。

中俄加强煤炭合作, 一是通过贸易渠道增加从俄进口煤炭, 二是企业“走出去”, 在俄开发煤炭矿产, 获取产品分成。目前, 虽然俄对外国特别对中国合作开发其资源存有一定戒心,但是, 俄能源的发展原则是国际合作。2004年6月20日俄总理弗拉德科夫在圣彼得堡举行的“能源对话”会议上表示, 俄能源发展的主要原则是与世界能源体系实现一体化, 以及在开采新矿和开辟新市场方面进行国际合作[11]。因此, 为了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资源, 促进其经济发展, 同中国加强包括煤炭领域在内的能源合作是最佳选择。中俄发展煤炭合作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三 天然气合作

中俄发展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前景看好。首先, 是由于两国赞同发展天然气能源领域的合作并提出了一些合作项目意向。在2004年9月中俄两国总理签署的《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称, 促进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现实进展是中俄进一步加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双方愿继续推动落实中俄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项目, 包括中俄原油管道建设项目以及在两国境内共同开发油气田。在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中称, 双方将共同采取有效措施, 制定中长期规划, 促进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切实进展[12]。同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规定, 双方将协调俄对华天然气供应量、接收地点、价格, 并在勘探、开采、运输及实施油气项目上进行合作, 发展在中国的天然气运输和分配系统, 建造地下储气设备, 实施包括在第三国的其他合作项目[13]。目前, 中俄提出的天然气能源领域的合作项目, 除从俄科维克塔修建通往中国和韩国的天然气管道之外, 还提出了从俄修建通过蒙古和从俄修建通过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的设想, 以及从萨哈林大陆架进入亚太市场的油气管道方案等。

其次, 俄已经制定了开拓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天然气市场规划。《俄罗斯至2020年能源战略》规定, 俄“既在西方, 也在东方”提升俄燃料综合体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鼓励能源部门制定并实施国际运输项目, 吸引包括东方国家在内的外国投资进入俄能源领域, 到2020年使俄对亚太地区国家的天然气出口比重上升至15%。为此, 俄将加大对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天然气的开发力度, 到2010年使开采量增加到250亿~500亿立方米, 2020年达到550亿~1 100亿立方米。

再次, 中俄天然气能源领域有很强的互补性。俄是世界天然气资源第一大国, 其储量为127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的1/3。2002~2004年俄天然气产量分别为5 950亿、6 241亿和60339.5亿立方米, 2010年将提高到60350亿~60650亿立方米, 2020年提高到6 800亿~70300亿立方米。俄天然气出口量约占其产量的1/3, 2002年的出口量为1 580亿立方米, 到2020年将提高到2 350亿~2 450亿立方米。俄计划在其东部建设集开采、运输和供应于一体的管网, 2020年预计向亚太地区供应不少于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并且将以中国市场为主[14]。

中国天然气储量为2.2万亿立方米(在世界天然气总量中不足2%)。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预测, 未来2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迅速增长, 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938亿立方米和2 037亿立方米, 在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比重将从1998年的2.1%增加到6%和10%。如果按目前中国天然气生产的增长速度, 如此大量的需求只能依靠进口。俄将是中国天然气能源领域重要的合作伙伴。

四 核电合作

据能源专家分析, 在未来100年内, 世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将逐渐枯竭, 太阳能、风能、海浪等再生能源受科学、技术、成本等条件的限制, 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广泛应用。在可供人类选择的替代能源中, 能够发挥现实作用的是核能。因为世界上的铀资源几乎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从生态观点看, 核电站比火电厂更符合环保要求。火电厂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含有镭、钍等放射性物质的有害气体, 而核电不会产生这些污染环境的气体。

另外, 核电价格低廉, 具有竞争力。核电发展初期, 困扰人们的是电站建设工期长, 耗资多。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及工艺的发展, 现在核电成本已开始低于火电成本。

正是因为核电具有原料充足、污染小和成本低等优点, 世界许多国家争先发展核电。

2004年, 伴随着中国紧张的电力形势和国民经济的强劲持续增长, 核电的发展形势也产生了巨大变化, 国家将“适度发展核电”的政策调整为“积极推进核电”, 并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 000万千瓦的宏伟目标(到2005年年末, 中国将有6 座核电站, 11 台机组, 共计850万千瓦投入商业运行), 使中国核电比重由目前的不到2%提高到4%。

中国核电的主要合作伙伴有法国、美国和俄罗斯。由于俄核电技术既先进又安全, 今后中国应继续加强同俄的合作。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接见俄记者时说, 核电站建设是中俄合作的又一个重要领域, 俄在发展核电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和比较丰富的经验。我们已决定在浙江三门等地建设核电站, 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法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中俄已经在田湾核电站开展了有效合作。我们希望双方共同努力,确保核电建设的质量, 为双方进一步合作打好基础[15]。在科技合作领域, 中俄正在联合进行最先进的快速反应堆的合作研究[16]。

五 跨国输电合作

相对于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电合作, 直接从国外引进电力的安全性要低得多。其一,是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可能造成停电, 给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其二, 是非技术上的问题造成停电, 如战争、恐怖活动以及社会**等。

目前, 俄社会发展基本稳定, 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从俄引进电力的电网遭到人为破坏的可能性较小。如果两国认为管理制度已经完善, 技术条件已经具备, 应加大两国电力合作的力度, 中国可以从俄引进更多的电力。

目前, 中国主要是华北地区和黑龙江省的黑河地区从俄引进电力。俄年发电量达1万亿千瓦时以上, 其中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电力大量过剩。俄方资料显示, 仅伊尔库茨克电力公司每年多余电力就达到200亿千瓦时, 中国从俄引进的电量只占其中的很小部分。中俄跨国输电合作潜力巨大, 两国都希望继续加强合作。2005年3月, 俄国家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副董事长列昂尼德·德拉切夫斯基访华期间, 同中方讨论了俄向中国输电项目及中方参与投资俄境内, 首先是具有丰富水电资源的远东地区的电力项目等问题。另外, 俄也有意参与中国亏损电力企业的现代化改造, 其中包括原苏联援助建设的企业[17]。

(责任编辑: 农雪梅)

(作者系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注释:

[1] 《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人民日报》2005年3月15日。

[2] IEA,World Energy Outlook 2002.[3]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第五大石油进口国。[4] 《中俄联合声明》, 《人民日报》2004年10月15日。

[5] 吕岩松: 《俄总统普京会见唐家璇》, 《人民日报》2005年2月3日。[6] 《俄罗斯至2020年能源战略》,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3年第10 期。[7] 《李肇星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就中国外交和国际问题答中外记者问》, 《人民日报》2005年3月7日。

[8] 中国煤炭基础储量为3 342亿吨, 列俄罗斯和美国之后, 居世界第三位。中国是世界煤炭第一生产大国, 2004年的原煤产量为19.56亿吨。20 世纪90年代末期, 中国煤炭出口位居世界第五, 每年出口量在3 700万吨左右, 2002~2003年出口量达到8 384万吨和8 567.76万吨, 成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9]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3日。[10] 《煤炭工业信息动态》总第47 期。[11] 新华网莫斯科2004年6月20日电。[12] 《人民日报》2004年10月15日。[13]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4年10月28日。[14] 恽亦成: 《中俄10月签署天然气战略合作协议》,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4年10月21日。[17] 俄通社—塔斯社2005年3月3日。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年第2期

第四篇:中俄贸易情况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们的联系体现在多个领域,对于这种长时间的联系从中形成的默契是两个国家在合作中所需要的良好条件。这种条件为两国在日后有关于经贸合作领域上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从一九九四年到现在,两个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因为彼此真诚合作使得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江泽民同志执政期间,两个的合作范围不断地扩增。由于长时间的合作,中俄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高度的信任,它们是彼此的战略合作伙伴。所交往的范围从最开始的政治关系延伸到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等等范围之中。在经济贸易方面,两国的贸易总额预计会在二零一五年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突破一千亿美元大关,并且在二零零二年在这个基础之上在翻一番,两国的贸易数量达到了质的飞跃,从而推动两国的经济贸易结构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俄罗斯和中国都是世界贸易打过,在世界贸易的领域之中两国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直到二零一三年中俄双边的交易总额达到了683.2亿美元,中俄两国不论是从总量还是从各国经济之中所占据的分量来看,都对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影响作用。所以对于两国经济日后的发展方向与如何发展展开研究,不仅仅是对于两个国家,甚至是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两国贸易高速发展,双方的交易额度差持续增大,这种中俄两国贸易的结构问题收到了越来越多学者以及研究专家的关注。2016年,中俄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661.1亿美元,增长4.0%。其中,中国自俄罗斯进口总额280.2亿美元,减少2.0%。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总额380.9亿美元,增长9.0%。到2017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总额为411.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7%。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总额为428.76亿美元,同比增长14.8%。使中俄贸易之间的逆差持续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俄贸易结构的发展变化,通过两国的贸易结构所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成为未来两国继续合作、进行贸易结构调整的一项依据,这样可以促进两国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还反映除了我国对外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我国目前的贸易结构层次较低,在国际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贸易的结构以及产业结构都有待优化,所以,通过对于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进行研究,可以使我国自己的产业进行优化升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在贸易结构方面找到值得借鉴的地方进行自我的对比。

二、中俄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俄贸易发展不平衡性问题

中俄两国贸易发展出现的不平衡问题已经持续了很久,表现在中俄两国的贸易发展不平衡,中国大多处于超出地位。这种问题的出现时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中俄两国的学者对两国之间出现的贸易摩擦、两国不同的贸易政策、两国商品的互补结构等等问题展开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不平衡问题的应对政策。例如:开发中俄两方的合作方式以及新的合作渠道,大力加强两国之间的投资水平与投资力度,加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来减弱贸易的壁垒、不断的调整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等等。目前中俄两国各自的发展水平都不高,在合作之中,有能力的大型企业的参与比例较低,所合作的领域有极大的限制,贸易方面也落后于国际惯例等等问题,这都需要两国统一崭新进行解决,而最佳的解决方法就是为两国之间贸易的合作找到新的方式以及渠道。

(二)中俄贸易结构的互补性问题

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在最开始的过程之中,中国主要向俄罗斯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能源等初级产品,两国之间商品的结构比较互补,竞争性不强。但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快速成长和科技程度的一高,产业制成品在对外贸易的比例逐步增大,尤其是机电产品的比重不竭上升,鼎力的鞭策我国出口商品布局举行转型与优化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得到最近几年来两国贸易都处于上升趋势的结果,两国买一也在不断觉得加强合作、产业间贸易成为了两国贸易最主要的发展模式,我国的贸易优势比较集中在小家电、农产品、服装等粗加工哈工业,而俄罗斯的贸易优势主要体现在石油煤炭、航空军工等能产业上,两国有较强的互补性。而能引起两国竞争的行业主要是五金、珠宝、塑料以及其他行业方面。两国在互助当中,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拿手和上风,来不竭的在原有的互助范畴之长进行扩展,从而增进两国商业的多元化成长,扩展两国互助扶植动员商业范畴的成长。

(三)中俄产业内贸易问题

国家之间贸易能够可持续发展收到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的影响。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缓慢、发展水平较低,主要是因为两国的产业结构不同,技术发展的水平不同,各自在国际中的分工不同,处于国际中的地位不同等原因导致的。中俄两国贸易发展的过程之中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要想使得两国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大理的发展两国产业内贸易。对两国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可行性以及获利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两国的贸易发展应该打破已有的静态的贸易产业,全面发展内贸易,在这个基础之上寻找应对的策略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来推动产业内贸易的高速发展。最近几年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密切,但是两国的贸易结构并没有因为贸易规模的扩大而实现优化。尽管两国的贸易集中度比较高,但是从整体来看,两国的内产业贸易发展水平一般,经济发展模式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着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速度。

(四)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

虽有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俄两国对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设想,其中不仅存在政治关系、资源互补、地缘优势等等积极因素,同样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例如;双方缺少自信、贸易逆差、假冒伪劣等等问题。根据现在的情形来看,两国应该一同克服困难,大力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程。两国对外贸易的布局要举行优化改良,其内容包罗:(1)对产业布局举行优化这个监视来看,其进程便是操纵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上风,来代替第一产业的进程。(2)从财产技术含量这个角度来看,商业布局优化便是将资金、和技术知识麋集型财产所占有商业布局的份额扩展,将劳动力麋集财产所占有的份儿逐步缩小的进程。(3)从商业商品布局这个角度来看,商业布局的优化便是从初级产品占有上风的征象逐步转变为产业制成品的演化进程。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阶段看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发展程度越高,他的产业结构所需要优化的速度也相应月快。贸易结构的优化不仅仅要处理好以上的三个方面外,还要根据全球的发展趋势以及各个国家自身的发展程度,从把握贸易商品结构出发,来解决谁谁负责生产、生产数量为多少、生产那种外贸产品以及外贸商品要用那种方式进行交换等等问题,不断优化各个部分在贸易结构之中所要发挥的作用。不断地优化贸易结构这条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重视经贸发展以及为人民谋福利的理念,不断的加快地区经济以及国家整体经济的前进步伐,将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发展。

三、中俄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俄贸易数据分析

二零一二年中国和俄罗斯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一同提出二零一六年两国贸易额度要实现六百亿到八百亿美元的奋斗目标。按照此刻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规模,在二零一六年中俄贸易总额实现一百亿美元的方针。如果从二零零五年作为基础基数,在以后的四年里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增长率要保持在百分之三十以上,毫无疑问,在二零一五年中国和俄罗斯的交易额度将达到八百亿美元。在二零一六年就可以达到一千亿美元。但是需要克服的问题是,从二零零五年开始,是否能保持每年的增长幅度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俄罗斯对于商品以及劳务的需求潜力有多大,经济能力是否会不断上升,中国对俄罗斯的进口以及出口是否会有新的增长点?这些都是中国和俄罗斯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

我们要正确的知识中俄在贸易往来种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也可以成为非规律性因素,例如:我国够卖俄罗斯生产的军工产品以及核电站项目的技术设备等等,这种购买意愿并不会每年都存在,这就可以说是贸易发展种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中国和俄罗斯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的合作,能否维持增长的是由,主要还是商品贸易以及服务贸易的潜力所决定的。

(二)中俄双方经济来往产品情况分析

1.机电产品

现在,俄罗斯所出产的家电有相称一部分的数目必要被裁减。根据调查,大部分的彩电需要进行更新。俄罗斯对小家电、空调和电冰箱的需求非常兴旺。最近十年来,俄罗斯所生产的一半的收割机以及拖拉机无法使用,设备的报废率达到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所以对于农业机械、农业工具要进行更新并且建立起新的维修机制。俄国木工机械的加工设备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对木材只能进行初步加工,所以对于这类产品,俄罗斯的需求潜力很大。

2.建材产品

由于俄罗斯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升温,所以对于建材的需求有显著的上升趋势。俄国所需要的保温材料之中百分之其实要依靠进口,门窗材料有百分之五十五依靠进口,水暖器材有百分之六十七依靠进口,胶合板有百分之六十依靠进口。金属瓦有百分之七十五依托入口,其他必要大量依托入口的质料有油漆、屋面质料等等。3.纺织服装

就现在来看,俄罗斯每年对于服装以及纺织品的消费总额大约在360亿美元,其中包括床上用品、丝绸、服饰、鞋类、浴巾、枕巾等等。俄罗斯自己的纺织设备陈旧、工艺也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国民需求,所以主要依靠进口。

4.家具

按照俄罗斯专家的展望,在将来五年中,俄罗斯对家具的需求会增加五到七倍。俄罗斯家具生产所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就是设备陈旧,设备的老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其中有百分之四十的设备的使用时间已经长达二十多年。所以俄罗斯生产家具的中密度板百分之八十五都是依靠进口,高质量的尤其以及贴面材料也是以来进口。而中国要想将大量的家具出口俄罗斯,所需要客服的困难就是迎合市场所喜欢的设计风格。

5.农产品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年下滑,这和农产品的需求产生矛盾,但是从欧洲进口的成本又相对偏高。现在,单单是东远地域,肉和肉类成品缺口40万吨,每一年食粮的缺口80万吨摆布,生果缺口40万吨,蔬菜缺口40万吨,奶和乳成品缺口60万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蔬菜又百分之八十需要从黑龙江省进口,而进口的价格是国内同类商品价格的四到六倍。

(三)中方市场对于俄方产品特点

从将来五到十年来看,中国对俄罗斯的一些商品的需求具备持续性和增加潜力。中国市场对于俄罗斯的很多商品,包含基数产品的需求,不单单具有持续性的特点,而且还能够预测出所含有的增长潜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对于能源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的保持增长趋势。因为中国经济的成长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是油、电力和天然气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能源入口的国米也会延续增大。以石油为例。2012年中国进口石油9043万吨,2013年为9132万吨,2014年为9243万吨,2015年为9435万吨,2016年为10324亿吨,2017年为2.3亿吨。中国国对于是由进口方面主要采取多元化的战略,不过嗯哦那个俄罗斯进行是由进口是战略种的重点。在过去的六年中,我国进口俄罗斯石油的数量在不间断的增长,从这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俄是由贸易拥有着广阔的贸易前景。中国和俄罗斯将会痴线天然气管道、石油管道、电力网的对接,所以在这部分中俄两国的贸易领域一定会进行扩张,如果日后石油价格进行上浮,那么两国的贸易总额将会更加可观。

2.俄罗斯的核工业基数设备对于我国有着庞大的需求。从我国的能源计谋方面来看,对核能举行开辟与操纵,扶植更多的核电站是我国在持久扶植当中的计划,而在这一方面,俄罗斯具备很大的上风和出口本领,可以或许向中国供给手艺装备。

3.俄罗斯的木材行业十分强大,而中国恰好需要这方面的材料。目前看来,中国将近一半的木材都需要进口,而俄罗斯恰好有能力来满足中国这一缺口。知识俄罗斯对木材的采伐以及出口方面有着限制措施,从而使得两国的木材交易收到政策的制约,但即便如此,中国对俄罗斯进行的木材交易总额还是逐年增长。

4我国对俄罗斯的有色金属、质料、矿产品、话费和煤炭等等商品的需求只会不竭增添,不会削减,并且在较长的时间内这类需求不会消逝或是削弱。中国的需求极大,而且具有足够的支付资金,而俄罗斯也有相应的供给能力。

5.俄罗斯的大型电站设备和大型工程建筑机械中国也有相当大的需求。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基础建设以及房地产的开让是政府以及企业进行投资的热点,而俄罗斯的大型工程机械恰好可以在这一方面实现价值。

6.中国对于很多技术产品的需求都要依靠俄罗斯来满足,例如:核工技术、航天技术、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等。尽管中国以及制定并且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但是这还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过程中我们需要模仿和吸收俄罗斯的优良技术从而得到自己的创新。俄罗斯在这些技术的领域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俄罗斯的整体水平看来,俄罗斯的技术有四分之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分之一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四分之一的技术能够与美国旗鼓相当。所以,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进行技术贸易,不仅能够填补中国的需求,还可以使俄罗斯真正认识到自己所占有的优势。

四 影响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当前,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体量比较分散,未能形成规模化效应,在量少,分散的情况下,要使贸易质量和数量更上一层楼比较困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

目前,俄罗斯与中国商业最活泼的地域会合在西伯利亚地域。该地属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濒临我国东北省份。该地自古以来人口稀少,在战争时期,是流放战俘的地方,即使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这些地区还是没有发展起来。数据显示,该地的人口总共有600多万,大致相当于中国一个大中型城市的人口,该地经济不发达,消费水平低下,作为两国贸易的基地不太合适。当时之所以选择该地,是因为其濒临我国东北部,在中俄两国开始贸易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不过随着中俄贸易的深入,如果其他省份,比如我国沿海地区省份的人也涌去该地与俄罗斯进行贸易不太现实。毕竟从沿海到东北三省也有一定的距离,仅仅是从运输费用来说都需要很大的成本支出。

(二)交通运输的影响

从货运成本来说,在空运、铁路运输、海运以及陆河运输中,陆河运输的成本是较低的。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在贸易以及货运中一般会采用陆河运输方式。绥芬河从黑龙江东南部出发,途径俄罗斯东部,最后流入日本海,是我国对俄罗斯贸易中常用的通道。绥芬河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稳定,雨水量充足,作为运输河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过近年来,随着中俄贸易量的增大,该河的运输量已经达到了饱和。为此,地方政府谋求在当地建设更多的铁路来减少该河的压力,不过,如今绥滨铁路大部分仍为单线,而绥阳一东宁还没正式地接入俄罗斯,铁路运输还需完善。另外,黑龙江北部的黑河市虽然已经作为对外开放城市,但其与俄罗斯之间的通道也还没打通。总的来说,黑龙江东北部与俄罗斯、日本等地的贸易接壤建设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国家政策的影响

苏联已经解体20多年,但灰色清关仍然存在。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灰色清关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比如它保证了商品进出口的速度,降低了关税,满足了当时俄罗斯人们对商品的强大内需。但是随着中俄两国贸易的规范化,规模化,灰色清关已无存在的必要性。它只是历史的产物,如果继续沿用,可能会造成双输的局面。比如对于出口国中国来说,可能会造成国内出口企业价格倾轧,竞争加剧,导致品牌构建和售后服务等降低,长此以往不利于我国商品品牌的构建。另外,从俄罗斯政府来说,灰色清关的税费一般只有正常通关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这会降低其税务收入,减少该国的财政收入,并且会影响俄罗斯在WTO等国际组织中的形象。

(四)地方法规的影响

俄罗斯地处高寒地区,地大物博,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储量更合适丰富。在早期中俄双方的贸易中,俄罗斯一般出口天然气、煤炭等重工业类商品,而中国则出口服装、玩具、粮食等商品。不过近些年来,俄罗斯国内逐渐收紧对天然气、煤炭等燃气资源的出口,两国之间的贸易受阻。另外,俄罗斯目前的投资环境不完善,中资进去面临的困难比较多。比如俄罗斯的法律与国际法或是国内法存在冲突,金融资本的开放程度不够高,并且对外来资本投资进行了限制,一些能源、不动产领域基本禁止外来资本进入。这些都是导致中俄贸易规模较少的政策性原因。

(五)产品自身的影响

从中俄商业来看,近年来,跟着中方商业顺差的不竭增添,中俄两国的商业磨擦越来越多。在中俄双方的贸易中,俄罗斯一般出口天然气、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产品等,而中国则则出口服装、玩具、粮食、电子产品类。比拟于俄罗斯,中国商品的附加值更大,而俄罗斯产物则是简略的原材料。这点引发了俄罗斯国内不少非议,其认为,中国只是看上了其能源,毕竟这是消耗性产品且不可再生,具有战略性意义。俄罗斯多次呼吁,中方要加大对其机电产品的进口量。这是造成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不过之所以我国国民对俄罗斯机电产品不感兴趣,原因是相比于德国、日本、美国等,俄罗斯的产品技术不过关,创新性不足。消费者的眼光是雪亮的,因此在贸易进口上只能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另外,日本、德国、美国等都有不少资本在国内设立了工厂,其产品更接近中国人的需求,因此中国消费者对其青睐也是有原因的。而俄罗斯资本则很少进入中国市场,产品竞争不过这些国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五.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增设运输道路

加快中俄之间的运输通道建设,特别是水路以及铁路。比如加快绥芬河的淤泥清理工作,扩宽河道,让其容纳更多的货船。另外可以加快绥芬河附近的铁路建设,比如增设其到哈尔滨、乌苏里斯克等地的铁路网建设。同时,强化黑河市作为对外开放城市的重要地位,推动黑河大桥和占洛河黑龙江大桥的建设。完善牡丹江、松花江等河流的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另外,由于中俄贸易商品中天然气占据了重要份额,可以在两国连通建设更多的天然气运输管道。

(二)修建贸易销售区

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基础上,将贸易线不断推进,直抵俄罗斯西部以及濒临欧洲地区。俄罗斯西部地区濒临欧洲,人口集中度高,消费能力强,市场可以发掘性高。如果能够开发那一部分市场,那么中俄贸易的规模将越来越庞大。有消息称,最近中国企业联合会准备在俄罗斯首都构建中国机电产品城。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利好消息,可以让俄罗斯的机电成品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加大其出口量,从而减少贸易摩擦。除了建设中国机电产品城外,还可以将中方贸易的范围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形成有系统有组织的贸易基地。另外,中国可以引入行业协会,统一成立机构对俄贸易,避免价格的倾轧和打价格战,将重点放在品牌构建、售后服务等方面。

(三)不断延伸贸易地区

俄罗斯国土大,与中国东北部和西北部都有较长的濒临国境线,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国境线,不断延伸贸易地区。结合俄罗斯和中国当地的实际,建设各类商品基地,比如东北黑土地盛产粮食,可以建设粮食基地、蔬菜基地等。而内蒙古地区则可以发展牧业,建设牛奶基地等。当地政府要加强对这些基地的政策扶持,优化进口出口服务,保证其能够不断做大做强,最终为中俄贸易助力。

(四)大力发展投资项目

以投资带动贸易,是比较可靠的方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外资比如日资、美资都是这样进入中国市场,从而打开中方市场的。如今,苏联经济的发展还不够活跃,当地政府还是比较希望外来资金进入的,特别是中俄两国有着深厚的友谊基础,中方资本进入俄罗斯是比较有优势的。为此,我国企业应该抓住机会,大胆地将资金投入俄罗斯,进行基础设施或是制造业、轻工业之类的投资。将工厂设立在俄罗斯,生产出来的产品再在俄罗斯市场消化,或者远销东欧等国,这样可以促进当地的就业,比单纯的出口贸易更受欢迎,可以减少贸易摩擦。笔者认为,虽然当前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不够开放,但是如果中资采用园区进驻的方式来进行建厂、投资,那么安全性会大大提高,也可以得到俄罗斯当地政府的庇护和支持。

(五)互相联手进行投资

一般来说,当前与俄罗斯贸易的企业多为北方的企业,以东北三省的企业为主。其实我国沿海地区,比如广东、江苏、福建等地的企业在对外贸易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在东南亚、中东、非洲地区的对外贸易中都有不俗的表现。不过由于地理原因,这些企业与俄罗斯企业打交道比较少,对俄罗斯市场不了解,所以不怎么热衷于与俄罗斯企业进行贸易。如果能够让广东、江苏、福建等地的企业与黑龙江等地的企业联手,借助沿海地区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以及东北三省企业的经验,那么在对俄贸易中将会走得更好。当然,这需要南北企业有一定的互信基础。

(六)利用经济战略的因素大力发展

当前,俄罗斯当地有不少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处于破产地步。我国的资本可以通过股权投资来接手这些企业,也就是买壳经营的方式。这些企业在俄罗斯具有一定的基础,并且商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接手过后俄罗斯消费者会比较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减去中资进驻设立公司需要的各类繁杂审查、注册类手续,几乎是接手过后就可以直接经营。值得一提的是,在购买的时候,要了解该企业的负债经营情况,了解当地未来的政策趋势,避免上当受骗,同时还要妥善地安置俄罗斯企业原有的员工,最好能够雇佣这些员工,避免进驻后“不得人心”,导致后续的经营发展困难重重。

(七)依靠地理位置优越因素

对于绥芬河来说,其不仅有良好的水运资源,它的周围也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目前,当地政府正准备利用这些资源,在当地建设覆盖东亚地区的木材交易中心。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思路,我们应积极支持其把此事做大、做精,做出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在木材交易所的建设中,要从一开始就高屋建瓴,比如该交易所的定位要高,要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既可以从事即期交易,还可从事期货贸易。而且覆盖面要广,既面向俄罗斯地域,也面向日本、韩国、朝鲜等地,乃至可以经由过程东太平洋达到东南亚地域。这样的战略布局可以减少中间的交易成本,保证木材资源交易过程的价格透明,公平公正,保证森林的采伐有序规范,这样有利于保护我国东北部,乃至贸易各国的森林资源,对于贸易各国乃至整个地球都是一个好事。

第五篇:中俄能源合作尚待走出纸上谈兵

中国是俄罗斯“双头鹰”战略的重要棋子,是其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协作伙伴,同时也是牵制美国、欧盟国家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日本是俄罗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和技术的重要来 源。俄罗斯积极发展与中国和日本等东北亚地区国家的能源合作,以平衡和牵制为手段,他既可以利用东北亚地区的大量资金开发远东地区,亦可利用中日两国在能源争夺上的矛盾大搞平衡 战略,从而牢牢掌控东亚能源主导权和定价权

普京再次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于6月5日首次访华。访问期间,中俄两国签署了17份不同种类文件,能源合作成为两国元首正式会谈的主要议题。但备受关注的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并没有 因为这次访问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耗时6年时间,久攻不下的天然气合作,或许是中俄能源合作进展缓慢的一个真实写照。

1996年4月中俄两国签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后的十余年间,中俄两国又在能源领域签署了众多合作协议。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真正落地的 项目却寥寥无几,中国的俄罗斯能源战略似乎一直“雷声大雨点小”,中俄能源合作也是“光说不练假把式”。

反观日本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无论在石油或天然气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日本三井、三菱等财团企业不断进入俄罗斯,与俄企业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

东方能源无油产出

2001年7月16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俄罗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条约为中俄两国全方位的合作提供了动力,这 份协议也使得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漫漫长路由此开始。

2006年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开始了对中国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对于这次访问,外界普遍认为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高点。当日,中俄两国签署《中俄联合声明》,中石油分别与俄 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三份合作文件,分别是:《中国石油(8.90,-0.02,-0.22%)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关于从俄罗斯 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关于在中国、俄罗斯成立合资企业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则协议》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管 道运输公司会谈纪要》。

第一份天然气供应协议,至今仍没有落地;第三份关于中俄石油管道的文件,在历经“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3年后的2009年才最终定锤;而关于第二份中俄企业合资在 成立合资公司进行能源合作的协议,中俄两国在后来分别成立了“东方能源”公司用以收购俄罗斯油田,成立中俄东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用以进行石化生产,但在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华而不 实。

2006年普京访华的4个月后,7月14日,俄罗斯石油公司中石油公司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中石油在受邀认购之列。当月,中石油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投资5亿美元收购了俄罗斯石 油公司上市发行股票66225200股,每股价格7.55美元。通过股份购买,中石油实现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战略合作关系。

2006年10月,中俄两国企业合资在莫斯科注册成立“东方能源”(Vostok Energy)公司,注册资金1.1亿卢布,其中俄罗斯石油公司持有51%股份,中石油持有剩余49%股份,“东方能源” 董事会一共5人,俄方3人,中方两人。该合资公司主要负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

次年10月,东方能源公司以11.795亿卢布的价格中标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上伊恰尔和西乔两个勘探区块,勘探区块面积分别为3994平方公里和4322平方公里,预测储量共计8000万吨。根 据协议要求,东方能源公司需要在这两个勘探区块于2010年前进行1500公里二维地震,2012年前钻9口探井。值得关注的是,这两个区块均位于俄罗斯向包括中国在内供应石油的泰纳线附近。

俄罗斯石油公司在伊尔库茨克州拥有13个区块勘探许可,另外两个则是由东方能源公司持有。在上伊恰尔区块,东方能源公司购买了这个区块25年的开采许可,该区块预计拥有5000万吨 石油和9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在西乔区块中,东方能源同样购买了开采许可,该区块则拥有3000万吨石油和15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

东方能源公司的合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2010年5月25日,东方能源公司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西乔勘探区块第一口探井开钻,钻井总承包商为俄罗斯石油钻井公司。7月20日,西乔1井 完成取芯作业,在一半以上岩芯中见到油气显示,其中具较好油气显示岩芯长73.44米,随钻气测预计油层5层45.22米,拥有开采可行性。

然而在此之后,由于受到俄罗斯税收制度的影响,东方能源在伊尔库茨克州开采所有的两个油田面临亏损,所以该公司直到现在也没有继续进行该项目的地质勘探工作,更别提有石油产 出,此项目也随即淡出人们视线。

东方石化天津公司无油可炼

中石油与俄罗斯合资的另一个公司中俄东方石化(天津)公司同样面临窘境。

2006年12月6日,俄罗斯石油公司亚太地区代表Sergey Goncharov通过中国媒体透露,该公司与中石油合资成立了中俄东方石化公司,用于炼油厂的建设和运营,并且将有望在2007年开始 运作。他还说,双方在注册资本的出资比例分别是中石油51%,俄石油49%,董事会成员为:中方3人,俄方2人。但该合资炼油企业的具体建设地点、具体产能以及网络铺设都还没有确定。

最终在2007年10月,合资公司被中俄提上日程,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组建了中俄东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分别占有51%和49%股份,计划投资40亿美元在天 津滨海化工区建设运营千万吨级的大炼油厂项目,同时兴建上百个加油站。

2009年2月底,天津市政府下发了《天津市2009年重点前期工作项目安排意见》,首次披露中俄东方石化炼油项目的部分细节,并预期2010年开建。在此之前2月17日,中俄两国政府刚刚 就“石油换贷款”的合同达成一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为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公司提供总计250亿美元贷款,换取俄罗斯平均每年1500万吨、总计3亿吨的石油供给。

对于这次“石油换贷款”,俄罗斯方面希望将石油全部运往天津的东方石化炼厂,显而易见,俄罗斯不仅想通过运往中国的石油偿还中国贷款,而且还希望在自己拥有51%股份的东方石化(天津)公司进行炼化,使得自己获得更多利益。但中石油认为,其在东北三省的多家炼油厂完全有能力消化这些石油,况且中俄石油管道中国终点大庆就是一个石化炼制重镇。就此中俄双方 展开数轮谈判,但一直未能就天津炼厂油源达成共识。

随后,中石油东北炼厂开始扩建。2009年7月20日,中石油辽阳石化扩建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完成后辽阳石化将具备1000万吨的俄罗斯原油加工能力。7月22日,中石油宣布吉林石化1000 万吨炼油扩建正式开工奠基。9月,中石油大庆炼化“大乙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完成120万吨/年乙烯扩建工程。12月底,中石油大连石化炼化厂二次装陆续建成,原油加工能力进一步 提高。而此时的中俄东方石化(天津)公司的项目还没有任何眉目。

2009年10月13日,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访问中国,两国总理出席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并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中石油在当天签署了《中俄上下游领域扩大合作 备忘录》,主要内容是关于中俄东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的。据当时媒体透露,中俄石油换贷款计划有望在此前签署的1500万吨/年的基础上,额外追加1000万-1500万吨,总数扩大到2500 万-3000万吨/年,这些追加的原油全部供应东方石化(天津)公司。

不过,种种原因一直在拖延东方石化(天津)项目落地。2009年10月,天津推出“双城双港”新规划,东方石化(天津)公司的项目也由此前的天津滨海新区大港改迁到天津南港工业区,作 为支持新规划实施的助力。但是,南港所规划的炼厂修建区还需要经过填海工程才能正常使用,这大大延误了中俄石化合作。到目前为止,中俄东方石化(天津)项目仍然没有破土动工,还处 于工程筹备阶段。

甚至,俄新社2012年2月15日报道,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副总裁米哈伊尔·巴尔科夫表示,中国方面请求增加“东西伯利亚—太平洋(6.09,-0.03,-0.49%)”(泰纳线)管道对华的 石油出口量,但是目前没有就这个问题做出任何决定和计划。俄罗斯对中国石油管道出口仍然保持每年1500万吨水平。这意味着东方石化(天津)公司将会无油可炼,继续拖延。

中石油、中石化一筹莫展

中俄两国不断互访,合作协议也在不断签署。2005年7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林姆林宫举行会谈。这次访问,中俄双方签署了多项协议,涉及石 油天然气、电力及金融等诸多领域。其中两项重要协议便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分别与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签署的《一号议定书》和《长 期合作协议》。

其中《一号议定书》约定,中石化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一家石油公司,负责在萨哈林3号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长期合作协议》约定中俄双方在石油贸易、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勘探开发以及科技信息交流等多方面进行合作。这两项协议的签署,在当时普遍认为预示着中俄两国能源企业将进行实质性的合作。

但在后来,实质性进展并没有如期而至。2007年,根据之前的《一号议定书》约定,中石化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工业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共同出资勘探萨哈林-3号项目维宁 斯基(Veninsky)区块的油气资源。但是到了2010年9月,中石化却因其在萨哈林3号项目中没有勘探出石油折戟而归。

中石油在俄罗斯也没有进展。2010年5月俄罗斯副总理、俄罗斯石油公司董事会主席伊戈尔·谢钦曾表示,准备联合中石油开发马加丹地区鄂霍次海大陆架项目和东西伯利亚的一些中小型 油田,双方将通过中俄合资企业“东方能源”公司(与上述开发伊尔库茨克属同一公司)展开活动。马加丹是俄罗斯远东未开发地区,拥有者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

不过后来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发生定价纠纷,两国在能源合作乃至国际关系上都出现了降温,俄罗斯最终取消了与中石油共同开发马加丹鄂霍次海大陆架项目的计划。据2011年6月7 日俄罗斯《生意人》报道称,在同中国合作伙伴出现纠纷之后,俄罗斯石油公司决定邀请日本公司参与开发马加丹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的油田。日本《日经新闻》则称,日本财团将获得同俄 罗斯石油公司组建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油田勘探开发合资公司49%的股份。

日本商社“暗度陈仓”

2011年6月16日,日本能源署代理署长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表示,日本决定参与开发俄罗斯马加丹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的油田,地质勘探工作将于当年底开始,双方甚至开始商定建立合资炼 油厂和石化企业。当天,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油田管理局局长鲁特别尔科称,之前,俄罗斯石油公司曾建议同中石油在合资的东方能源公司框架内联合开发马加丹专案,但是,双方的合作出现 了不应有的市场运作“红灯”。

2011年8月4日,俄罗斯马加丹政府发表声明称,日本丸红商事(富士财团的综合商社)正在与俄罗斯石油公司洽谈参与鄂霍次克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丸红欧洲战略规划部门负责人说 “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日本购买这一地区油气资源将很有前景”。

在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步步维艰之时,日本则依靠三井等财团企业在俄罗斯能源领域“闷头发大财”。就在上述中石化退出俄罗斯萨哈林3号油气田项目一周之前,日本就介入到了其 中。2010年9月2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副首席行政官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告诉日本经济新闻(Nikkei)商业周报说,开采萨哈林-3项目的名单包括日本贸易巨头三井物产、三菱商事,还有荷兰壳牌公司。

事实上,不仅仅是萨哈林3号项目,萨哈林2号项目中也有着三井财团的参与。1991年2月,日本三井财团的综合商社三井物产便联合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和美国麦克德莫特(Mcdermott)公司参与中标了萨哈林2号天然气项目股份,目前为止,三井物产持有项目12.5%股份,日本三菱财团的综合商社三菱商持有10%股份,其余股份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持有。

萨哈林2号项目中,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还拿下了为该项目建造液化天然气厂的合同。2003年5月15日,三井财团下属的东洋工程株式会社和三菱财团下属千代田化工建设株式会社宣布,获得了萨哈林-2项目位于普里戈罗德诺耶的液化天然气(LNG)工厂的EPCM(设计、采购、建设、管理)合同,开始建造该液化天然气厂。

在萨哈林岛,俄罗斯修建一条贯穿南北的油气管道,而日本三井财团的新日铁则为该管道建设提供了高品质钢管。2003年9月5日,日本美达王株式会社接到俄方900公里长管道建设总计33 万吨的钢管订单,总价值达到2.8亿美元,这成为日本企业有史以来接到的最大钢管订货单。美达王获得订单之后,分包给了日本三井财团的新日铁、住友财团的住友金属和第一劝银财团的 JFE钢铁株式会社,三家公司分别获得6万吨、9万吨和18万吨。

三井物产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为俄罗斯提供装备和技术。那时刚刚成立的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便开始积极评价三井物产安排技术设备进口和融资可能性的能力,在1993年,三井物产为 俄罗斯提供了大量施工机械和其他设备,其中包括用于俄罗斯通往欧洲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供给,三井物产安排的供给方则为日本日立挖掘机株式会社和美国履带式推土机供给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2005年,三井物产继续扩展机械贸易,与奥地利Austrian IKO Holding AG公司合作,向俄罗斯提供日本小松株式会社的装备机械。

2004年8月6日,日本三井财团的船运物流企业商船三井与日本千代田株式会社签订合同,约定由商船三井负责运输千代田建造液化天然气厂所用的全部设备。从那以后,商船三井为萨哈 林2号液化天然气项目从日本、韩国和中国运输了总计140000吨的设备。同年11月15日,商船三井获得了萨哈林2号项目长期租赁液化天然气船的合同,商船三井为该项合同建造一艘液化天然 气船,此后便开始从萨哈林2号项目运输液化天然气。

在俄罗斯物流领域中,三井物产则咬住了连接俄罗斯远东和西部内陆的铁路“大动脉”——西伯利亚大铁路。在2007年10月,俄罗斯铁道公司、Russkaya Troyka公司同意与三井物产正式 开展业务合作,加强俄罗斯的物流事业建设,基于三方的业务合作协议提供西伯利亚铁道的货物专用特快列车——直达货运列车服务。相比全部用海运物流运送货物,直达货运列车服务的开 设,可将运输时间从60天缩短至25天,而且中途不停车为货物安全增加了保障,大大节省了物流成本并减少了风险。www.xiexiebang.com

三井物产参与到西伯利亚大铁路中,为本国企业进入到俄罗斯提供了物流方便,更带动了日本汽车企业进驻俄罗斯。

三井财团的丰田汽车便于2005年5月26日在圣彼得堡郊外建设了其在俄罗斯的第一家汽车装配厂。这成为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的首个汽车工厂,同时也是圣彼得堡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 投资项目。

2011年2月,三井物产联手俄罗斯汽车生产商索勒尔斯公司(Sollers)在俄罗斯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地区建厂组装生产“丰田SUV”,双方各持50%股份。三井物产负责利用西伯利 亚铁路开展的物流环节,将远东地区生产的汽车通过铁路运至俄全国进行销售,丰田则为俄罗斯工厂提供零组件和训练工作人员。

到2012年4月,丰田汽车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已经设立3个经销中心,即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托克和纳霍德卡。4月23日,丰田汽车宣布,将在这一年9月初为其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工 厂新增第二轮班,雇佣600名新员工。该厂的员工数量将增至1750人,年产量增至5万辆。

中俄合作不及矛盾先至

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最成功之举当属通往中国大庆的“泰纳线”支线的开通,中日俄石油管道博弈反反复复持续了近10年之久,从“安大”到“安纳”,再到“泰纳”,最终在2009年告 一段落。可是,欢喜还没多久,中俄双方关于管道费用问题又产生了矛盾。

2009年2月,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了一份期限为20年的石油换贷款合同,合同约定自201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0日,俄罗斯石油公司通过泰纳线输油管道每天向中国输送30万桶 原油,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则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的贷款,其中150亿美元贷向俄石油,100亿美元贷向管道输送商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根据合同,石油价格按月修订,具体价格由太平洋科 济米诺港出口的泰纳线管道混合原油的离岸价格的每月均价有所折扣,中石油也按月向俄罗斯石油公司支付购油款。

合同签署后一年内相安无事,中石油不仅于在2009年底将100亿美元支付给俄罗斯石油公司,又在2010年支付了余下的50亿美元。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也在2009年和2010年收到了贷款,并 将贷款用于泰舍特至斯科沃罗季诺的远东管道一期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其中的2.85亿美元投入到全长64公里的中国大庆支线的建设。

但是在2009年底,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突然宣布一项规定:为收回泰纳线建造成本,将开始对管网征收关税,而且,“不管通过泰纳线管道运输石油的距离长短,都必须交纳这一关税”。这使得中石油陷入了被动,因为虽然只通过一条到中国漠河边境全长64公里的支线向中石油输送原油,但中石油都必须为每吨石油交纳约63.96美元的费用。而中俄双方在2009年2月所签订 的原协议很可能没有对运输关税做出明确的规定。

所以,中石油方面不愿意多付这部分款项。理由很简单,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的这项规定是在中俄双方2009年2月签订石油换贷款合同之后出台的,这对中方而言不公平,况且中石油所得 石油通过的管线只有区区64公里长,没有必要支付如此多的管道关税,即便支付,也应该按管线长短定夺。

而俄罗斯方面则希望通过向中方征收管道关税,来间接获取筹建泰纳线二期通往俄远东科技米诺港的资金,以便将石油出口到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为其石油找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市 场。

实际上,俄罗斯方面的这次管道征税,似乎也在为中俄之间天然气价格之争做试探。此前,中俄两国在俄罗斯供应给中国的天然气价格上一直存在分歧,双方的谈判也在不断进行。此次 俄罗斯对于石油供应上的强硬举措,或许更多地是在试探中国的底线,为今后与中国就天然气谈判增加筹码。

中俄双方互不相让,矛盾也一触即发。2010年3月中旬,俄罗斯石油公司通过媒体谴责中方欠缴油款,认为截至2 月底,中石油子公司中联油理应为125万吨石油向俄石油支付5.553亿美元。但中方单方面决定从购油款中扣除了3840万美元跟中方无关的管输关税,只支付了5.169亿美元。3月底,俄罗斯石油公司发言人对路透社表示,俄方将提交两国元首层面进行解决,俄方保 留向国际仲裁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

直到2012年2月,中俄之间的纷争才得以停息。2月28日路透社援引俄国媒体报道称,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就俄罗斯对华原油供应纠纷与中方达成一致,中方已于1月中 旬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偿还了总计1.34亿美元的欠款。

2012年4月16日,俄罗斯石油公司发公告称,在其4月10日以通讯方式召开的非例行会议上,该公司股东同意向中国提供每桶石油1.5美元的出口优惠。这意味着俄罗斯石油公司收入将减少 约30亿美元。

虽然中俄此次石油管道关税**得以解决,但这也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对俄合作的同时,中国企业应做好随时面对俄罗斯出难题的准备。而在今后中俄天然气谈判中,也需要提前 做好功课。

下载开拓中俄合作能源贸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拓中俄合作能源贸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和中俄合作

    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和中俄合作 2014-05-25 石油观察 文|刘乾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 2014年1月23日,俄罗斯能源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35年前俄罗斯能......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 能源(课题具体指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工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关系到各国的安全问题,影响全球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国际关系。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中......

    中俄能源合作的问题与对策

    中俄能源合作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中俄两国巨大的资源互补性和经济互利性,使双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

    中俄能源的合作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俄能源的合作现状及前景分析 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际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能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能源问......

    中俄服务贸易文化

    中俄服务贸易竞争力与文化认同的整合研究 尊敬的中俄两国的老师、青年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 黑河学院的王宇鑫,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想离不开中俄两国间如龙江水一样的......

    中俄能源合作及对东北亚经济的影响

    中俄能源合作及对东北亚经济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中俄的能源合作问题一直是东北亚地区的热点话题,同时,中俄的能源合作也是我国当时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新......

    能源要素组合与中美中俄能源战略合作

    能源要素组合与中美—中俄能源战略合作 傅勇 [内容提要]全球能源供求体系决定着中美、中俄之间能源战略合作的基本走向。各种战略要素组合构成中美、中俄两种能源战略合作类......

    中俄两国元首会谈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一些股票因此

    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中俄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就加强中俄全方位战略合作达成重要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