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信贷文化
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向债务人供应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信贷的表层定义是一种行为,而是更深层次的理解则是一种文化。信贷文化是银行在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通过实现信贷业务基本理念、组织架构、信贷操作、检查反馈的全局业务或局部运营过程的统一,是通过逐步建立起对外服务和经营标准化,对内管理和操作规范化的一系列的,以信贷从业人员的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一整套信贷质量体系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信贷文化是信贷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先进的信贷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推进企业的有效管理和促进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规范信贷经营的行为,争创良好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对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各产业之母。但随着工业化,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它又是一个弱质性的产业。在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发展业务固然是核心任务,但也不能忽视强化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信贷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整体经营运作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所蕴涵的特性文化在农业政策性银行企业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良好的信贷文化,有助于信贷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制定有效的信贷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的素质,规范信贷经营的行为,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信贷文化以制度的形式呈现,是我们合规办贷的指引,因此加强信贷文化的学习是发展信贷业务的首要任务。
二、农发行信贷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农发行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明确我行在金融市场的定位。农发行的核心理念是:“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建设新农村的银行,服务三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经济发展做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快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的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但农业的弱质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农业技术水平低,农业本身的积累又十分有限,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不足的困难,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农民对脱贫致富、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将日益强烈,客观上却存在着农户分布广、户数多且单个规模小的问题,农村受贷面广,起点低,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决定了农发行必须有相应的零星分散、额度小、总量大的金融服务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与农发行信贷准入门槛高的矛盾日益突出。就农业企业当前的规模而言,基本上都是国家界定的农业中小型企业,在农业利润相对较低,企业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固定资产较少和社会缺少担保的情况下,有抵押的企业嫌农发行办理贷款的手续繁琐,没有抵押的企业则根本就无法获取贷款。
在这样一种信贷环境下,农发行的信贷文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农发行的信贷文化是以全行的基本职能为依据的,现阶段的基本职能则是建设新农村的银行。这就要求农发行的政策导向、制度规范、形象设计、人文理念等均必须向农村倾斜。通过信贷文化的引导,使农发行的信贷投入在农村有新的突破,使农业生产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要求,力求做到银企双赢的好局面。
三、打造农发行信贷文化建设的措施和办法
(一)强化员工的信贷文化意识,把信贷文化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如今信贷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风险意识淡薄,观念陈旧,知识落后,认识模糊,缺乏危机感;有章不循,随意变更,执行不力;检查难深入,发现问题迟,处理效轻;
避责不避险,防范风险注重“形似”而非“神似”;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独立性弱等。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行应强化员工的信贷文化意识,把信贷文化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突出信贷文化的重要性,大力倡导积极的信贷文化,从而有意识地发挥文化对业务的推助作用。结合农发行发展的远期和近期目标,向员工灌输先进的信贷管理理念,规范的信贷操作流程,科学的信贷管理架构和信贷工作的价值取向,着重从思想和业务技能两个方面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道德操守。提高全体信贷人员的质量意识,引导、培养业务人员质量管理的主动性,使信贷业务在管理质量、服务质量、操作质量和资产质量上同步提高,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操守,赢得广大客户和社会公众的认同。
(二)建立统一的信贷管理政策和办法
要保证信贷文化建设在全行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制定有效的信贷管理制度,制订科学规范的信贷操作流程,建立准确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落实系统规范的信贷风险处置措施,建立健全科学的信贷管理制度体系,以组织机制建设为着力点,强化信贷文化的系统性。必须制定分层次实施的策略,明确各级行的工作重点和职责。首先,从上级行、各级经营行的领导和主管、主办人员抓起,为全行提供强大的支持平台;其次,要强化对信贷文化的学习,结合各行实际,广泛开展讨论,汲取已有信贷文化的精华,摈弃其不合理以及愚昧无知或落后的部分,使新的信贷文化内涵、目标和内容在全体信贷从业人员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并自觉地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再次,要突出管理者在信贷文化建设中各个环节的作用。实施统一的信贷管理政策,规范信贷人员的办贷行为。
(三)制定信贷责任问责制和信贷激励制度
建立有效的违规问责制度和信贷激励机制,提高违规成本,具体落实到办理信贷业务各环节负责人的责任。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形成的贷款风险,要按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实行追究问责,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法律追究,努力营造自觉遵守信贷制度的工作氛围。设置有效的制度体系,才能尽可能地维护我行的自身利益,有效地防控风险,降低因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实现银企双赢的好局面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宝贵的财富,其价值甚至超过有形的资产。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得到公众的信赖,为企业的商品和服务创造出一种消费心理;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增加投资或合作者的好感和信心;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创造更高的效率;可以得到政府和公众的支持与谅解。从员工整体素质、管理体系、金融产品、办公环境、服务质量、专业技能等方面,全面提升农发行的企业形象。每位员工必须跟上农发行发展的步伐,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找准自己的位子,挑起自己的担子,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样我们行才能铸造出一支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才能沿着正常的轨道,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实现银企双赢的好局面。
四、践行农发行信贷文化的感受和体会
2010年是农发行的信贷制度学习和落实年,加强信贷文化的学习,运用良好的信贷文化理念指导全行员工正确办贷。推进信贷文化的发展,首先从根本入手,让信贷文化这个理念深入人心,增强每位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加强信贷制度的学习力度,积极学习政策法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认真贯彻执行上级行传达的新文件、新精神、新制度;合理安排人员之间岗位轮换,为各部室员工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一个平台,推进全行整体水平的提高。强化信贷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加强信贷制度学习的必要性,坚持信贷业务办理的合规性,落实信贷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作为每位员工思想和行为的准则。联系农发行的自身优势,提出有效的企业发展方案,真正地解决农民和农业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扩大内需,搞活农村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作为一名会计综合柜员,对信贷文化的认识尚浅,应积极主动地学习信贷制度,强化信
贷文化意识,深刻理解农发行的企业文化,增强自身的使命感;与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防范风险;及时更新理念,丰富知识,提高服务技能,提高工作效率,胜任本职工作的需求。忠于农发行,全心全意服务“三农”企业,为建设新农村银行贡献一份力量,为农发行争创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争效益。(柳州分行 龙幸妮)
第二篇:信贷文化必须与时俱进
一家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反映它的市场定位、客户取向、风险偏好、经营战略和营销风格等。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不一样,城市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不一样,同一家银行在不同时期也不可能一样。信贷文化是否适合银行自身,是否适合银行的今天?要建立怎样的信贷文化才能符合银行自身已定的发展战略?这是商业银行高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信贷文化要反映选择什么样的客户
历史的教训曾很自然地得出结论,银行要寻找最安全的客户,社会上谁最安全呢?一般认为,企业越大越安全,上市公司相对安全,公司比个人安全,政府项目比较安全。这里所说的安全是指贷款的安全回收,反映的信贷文化是以银行为中心,保证银行安全。这种文化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初期是必要的,尤其在整治金融秩序、拨乱反正的时候曾发挥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信贷文化已经不适应市场化的发展,大量的中小企业、非上市公司、参与全民创业的个人、没有政府背景的商业项目,它们不仅自身要发展,而且经济社会也期待它们发展。那些所谓最安全的大企业、大项目在金融脱媒的推动下,已经不再以银行为唯一融资渠道,资金市场的直接融资日趋发达。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怎样与时俱进呢?安全是相对的,并不与规模大小、上市与否、有无政府背景绝对相关,例子不胜枚举。尤其是汉口银行这样的小型城市商业银行,攀大并不适合自身,因为包不了只能打补丁,挤不进只能让利益。今天的市场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无论大小企业,无论什么背景的项目,都在风险中成长,没有最安全的客户。我们的信贷文化必须转向选择成长性最好的客户,最适合沟通的客户。广大中小企业正在发展中,其中不乏一批成长性好的新型企业,科技含量高,适应市场需要。这批企业与我们这样的小型地方性银行最适宜沟通,许多都是我行创建时期的小股东和信用社时期的老客户,不仅沟通无障碍,而且曾经患难与共,就成长性和适宜沟通这两点,中小企业显然最为适合。我们的信贷文化,选择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群,这是以银行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转换,是一个在认识上似乎已很明确而在实践中落实不够的问题。为什么认识上还不够坚定,主要有一个规模扩大的压力,大企业授信上得快,小企业必须是汪洋大海般才能满足规模增长,这其中营销、审核、风险等都要付出大量成本。在规模压力增大的时候,很自然就“弃小抢大”了。为什么实践中落实不够,操作上有考核问题,客户经理大中小企业都做,肯定丢小抢大,营销费用、级别评定一个标准,没有客户经理愿选择中小企业;审批环节大中小授信一起审,一个标准,小企业肯定受冷落。要解决认识和实践中的问题,信贷文化要坚定不移地反映银行的定位。像汉口银行这样的小型城商行,就是贴近市民,贴近中小企业,贴近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将这个文化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就必须落实小企业专营相关措施,把大小企业、成熟企业与成长中企业的金融服务分开来做,这样才能保证成长中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有力支持。在客户经理队伍,考核标准,营销费用,信贷计划等方面逐一落实银监会的“六项机制”,实践过程已经证明,操作不到位的根源在于认识上不坚定,我们的信贷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助推我行今天乃至未来的商业化发展。
二、信贷文化要融入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象汉口银行这样的城商行,是在地方政府一手扶持中成立成长起来,长期以来形成了“政府的银行”这样的理念。在过去的历史时期,有时也出现过比较多的行政干预,也有过惨痛的教训,所以,曾一度也出现躲避行政干预,游离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建设的情况。近几年来,政府的改革力度很大,几乎再没有行政强迫贷款的情况出现。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已使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建设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作为城商行,对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具有最为透彻的了解,应当积极把握市场机会,融入当地经济建设热点之中。
我们的信贷文化要反映以客户为中心,我们所在城市的企业和建设项目就是我们的客户群体,尤其是重点经济建设项目,融入其中,是我们城商行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机会和资源。当前,武汉市的重点建设大型项目,全民创业实践中的中小企业及社会创业者,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这些都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也是难点。我们的信贷文化,离开了这些,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信贷文化怎样助推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呢?一是积极敏感,前期介入;二是科学评审,提高效率;三是揭示风险,把控防范;四是贷后跟踪,服务全程。大中小企业,大中小型项目要区别,风险容忍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加大贷后服务工作量。在支付委托、结算回笼、现金流掌控等方面有效把控风险,达到支持力度更大,审批更迅速,把关更科学,效益风险平衡的目的。
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之中,城商行才能安身立命,我们的信贷文化必须服务这个目的。
三、信贷文化应当符合金融业的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是客观形成的,其中具有一定的科学因素,门当户对,自觉自愿成为中小企业和市民群众的伙伴,应当符合我行的社会分工。真正以客户为中心,走近中小企业才能了解其艰难困苦,才能识别其成长性如何,才能量身定做帮助解决其发展中的困难,也才能做到雪中送炭,才会有能够共患难的忠诚度。不要盲目攀大,不要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不做跟风作秀的事,应该做又可以做好的事,要不遗余力不失时机去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是在适合自己、可以做好和应该去做的选择中去发展,凡不适合自己的事必然做不好,也就不应该去做,更不要指望可以由此做大做强。做大不是单指大客户大项目,而是指银行规模整体发展,我们这样的银行,唯有把“小”做好,才能做大,汪洋大海般的中小企业和全社会的自然人都是我行做大的基础和资源。
明白上述道理,才能打造我行的信贷文化,文化的最核心内涵,就是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我行的信贷文化体现在大量的信贷管理文件、制度、流程里面,有许多与同业没有区别,体现我行自身特点的还较缺乏,贴近我行实际,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客户实际,都很不够。所以“文”是“文”了,远没有“化”,文化没有形成,发展就没有方向,要想发展快,方向是必须明确的。
学习是信贷文化的核心,自身在变化,别人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经验的价值衰减在所难免。我们的信贷文化必须在学习同业、学习客户、学习社会的实践中发展。武汉市全民
创业的实践,对我行传统的信贷评判标准已提出挑战,怎样符合市场规律,向市场学习已成为借贷双方共同的任务。(作者:汉口银行行长张朝)
第三篇:信贷合规文化心得体会
信贷文化与合规文化同行
在前段时间的学习教育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信合事业的成长离不开合规经营,更与防控金融风险相伴。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必将为信用社经营理念和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依托和保证,更是推进信贷文化的基础。
近来省、市、区联社高度重视合规文化建设,将合规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的企业精神,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确立了合规文化基调,我区联社通过连续七期的案防知识培训,大力宣传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有效互动的合规文化建设内容。良好的合规文化只有在健康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那么以信贷文化为基础,信贷合规才能实现,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仁都认同并自觉遵守合规操作理念、合规价值观念和合规管理行为。因为只有合规经营始终是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的关键所在,只有合规经营才能使银行风险始终在可承受和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信贷文化的作用力具有持久性特征,它是银行业企业文化的一个特殊分支,合规文化是立社之本,经营之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整体联动,多策并举,持续有效地推动合规文化建设,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合规文化缺失管理基础薄弱、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是我区联社有效遏制案件及重大违规问题发生,实现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当务之急,也是实现我区联社组建商业银行的根本保证。
信贷文化既是体现我区联社与其他行之间的差异,又是我区联社发展的动力源,大家都明白,信用社主要经营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而信贷业务是我们最大的收入来源,因此抓住信贷文化就抓住了银行问题的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已任,为我区联社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信贷人员的职责所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提高职业技能,规范职业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使每一位员工在信贷文化的熏陶和信贷文化氛围的感染之下,进行文化同化,培育和提高全体信贷人员的质量意识,引导、培养业务人员信贷质量管理的主动性,使信贷业务在管理质量、服务质量、操作质量和资产质量上同步提高,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操守,赢得广大客户和联社领导的认同。
目前可以说全市联社都存因机制不健全,导致员工得不到激励,对自己的工作乃至单位都没有信心。影响职员能力发挥的最大因素是他的心态,员工的斗志低下,委靡的氛围弥散,慢慢地就会断送企业的发展。逃避辛苦、寻求安逸是人的天性,但为了实现目标,所有人必须做好自己不愿做的事,如不管刮风下雨,我们信贷员都要日复一日的去找客户办手续、要利息、还贷款、找存款,面对客户的冷眼甚至辱骂,但是我们或者去做,或者不做,二者必居其一;要么全身退出,要么全力以赴,你只能做出一种选择。所以人是根本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定自己的信心和理念,增强合规意识,严防操作风险,在自律和他律中做好本职工作,杜绝违规行为。我们都要去做,去执行,执行力就是我们的竞争力,它将决定单位的成败和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所以我提倡执行,无条件地执行。如果你像罗德之妻:所多玛城罪恶深重,上帝要毁灭它,事先让天使通知城中的义人罗德全家出城,并再三叮嘱“莫回头看”。罗德一家出城后,上帝将有硫和火从天上喷下来,毁灭所多玛城。罗德的妻子因为太好奇,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结果身体一下子变僵硬了,变成一根盐柱,那般好奇,就别想做罗文了,更无法百分之百地完成送信任务了。那怕心存疑问,也得按照要求去做,这是无条件执行的表现。再好的制度、方案、政策落实不到行动上,它们的价值就是零,甚至为负数,空耗精力而已。目前我们还存在执行常见病就是抱怨。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领导就会让我们加班,哎干得真没劲”“做领导多舒服呀,苦的是员工”“安排给我这么多的活,怎么完成呀”“这活不是人干的”如果我们在执行中充满怨气,那么所得的收获便会大打折口。每抱怨一次,就会对工作更加反感,更觉得它难以完成,而且我们也失去了工作的乐趣。抱怨还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忘掉最重要的事情,找出完成工作的办法。所以与其在执行中抱怨连连,不如把抱怨的时间用于执行,这样我们会更快地完成工作,成功得也更早。我们还要学会不看轻自己的工作,用心努力,每个平凡的岗位对我们信用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请抬起头来,哪怕是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工作着,也要拿出我们应有的抱负和劲头,切切实实地把小事做好,从做过的每件小事中锻炼自己,吸取收获,作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信贷管理部
高雪辉
第四篇:关于农发行信贷文化及其建设的思考
关于农发行信贷文化及其建设的思考
摘 要:本文从信贷文化的概念入手,详细分析了农发行信贷文化的三大特性和四项基本功能,并结合农发行发展实际,就如何建设优良的信贷文化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关键词:信贷文化 特性 功能 建设
1.农发行信贷文化
1.1 农发行信贷文化概述
信贷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在长期的信贷业务活动中所形成、沉淀和积累的有关信贷经营管理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信贷对象选择、信贷风险认知、信贷业务取向等内容。①
农发行信贷文化是一种共识,它是指农发行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操作环节都清楚地认识到政策、市场和客户的重要性,都正确树立了市场和客户的观念。农发行信贷文化也是一种意识,它是指农发行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操作环节都应该有大局意识、市场意识、客户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成本意识和忧患意识。信贷文化还是一种机制,它是指农发行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操作环节都是在同一目标指引下开展自己的工作,使银行的每一个层面和环节的工作动机和努力方向必须符合银行的发展目标。②
1.2 农发行信贷文化的特性
1.2.1 政策性
作为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的所有贷款都体现了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意图,这是农发行履行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的基本要求。农发行的商业性贷款,同样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只能说是执行了商业性的操作手段和管理方式而已,它的支农政策性特色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贷款决策上,农发行注重以政府信用为基础,而不仅仅以客户的自身信用为基础。农发行所有贷款的发放与管理,都是以执行国家政策为前提,政府的规定性意味着贷款投向、投量的规定性,最终的风险负担也具有较浓的政府信用色彩。如粮食流转贷款中相当一部分是为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调控市场、保护农民利益政策的,部分企业本身并不具备农发行贷款条件和资格,但经地方政府指定,农发行也须为其发放商业性的粮食收购贷款。因此,在贷款决策上,特别是传统业务,农发行在借鉴商业化贷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是注重政府信用。
在还款来源上,农发行注重第一还款来源,而不完全依赖于第二还款来源。农发行贷款结构以短期贷款为主,贷款企业业务经营以流通领域为主,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企业本身的积累有限,相对于所需贷款数额,企业能够用于抵押担保的有效资产远远不够,第二还款来源相当有限。加之,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农发行对粮棉油贷款的封闭管理被证明行之有效。因此,农发行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来自于第一还款来源,加强对库存物资的管理仍然是农发行信贷管理的重点。
在贷款方式的选择上,农发行多选用信用贷款方式,而不是不顾实际地强调担保贷款方式。农发行客户主要以粮棉油流通的贸易经营为主,流动资金需求量大,季节性强,固定资产相对较少是其共有的特征,能够提供作为抵押的有效资产有限,而且粮棉油全行业的企业基本上同是农发行的客户,相关企业之间的担保实质上是互保。因此,农发行依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贷款方式多采用信用贷款方式。
在贷款的使用监督上,农发行注重资金运动的全程监督,而不是风险形成后的控制与化解。
1.2.2 营销性
随着农发行贷款业务范围的逐年扩大,树立客户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建立农发行特色贷款营销体系,对于农发行改革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贷款营销是提升农发行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核心竞争力是农发行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客户营销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农发行改革和保持可持续发展中起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按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构建农发行特色营销体系,针对不同客户,实施多目标营销策略,把客户作为重要的资源,完善客户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保证实现客户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农发行创造利润,提升农发行的核心竞争能力,保证商业性贷款业务的顺利拓展,促进农发行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其二,贷款营销是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管理理念、实施优质客户战略的重要措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客户营销,积极主动了解客户需求,营销信贷产品和服务,培育忠诚客户和挖掘客户价值,发现和巩固优质客户,重点支持一批管理能力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贷款客户,成为农发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
其三,贷款营销是贷款决策流程的首要环节,也是防范信贷风险的首要关口。通过客户营销,全面认识和掌握我行贷款对象的情况,了解和掌握客户经营管理、资信状况,以及客户所属行业状况,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决策风险。
其四,贷款营销是实现农发行信贷职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客户营销,对我行贷款支持对象进一步细分,针对不同类型客户,以及客户在我行贷款支持的不同阶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同时,通过客户营销,为我行信贷服务关口前移,向客户传递农发行信贷产品和服务理念,广泛传播农发行的社会形象和农业政策性银行品牌形象,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1.2.3 创新性
创新是指各种形式的创造、革新和发展。金融创新,概括地说,是整个金融领域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资源和管理制度等构成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地说,是由于运用新技术和新理念来开展融资服务活动,而引致支付系统、清算系统和技术管理水平的变化,导致金融产品、金融管理手段、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变革。③农发行贷款产品的创新就是不断调整和开发新的贷款产品,增加金融产品的数量和多样性,或根据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向客户提供新的产品类型,或提供只在某些地区和市场范围的新产品,或在原有产品线上开发和延伸各种新产品,满足客户不同融资或交易需求,丰富业务范围、经营工具和市场竞争手段,进而推动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创新,尤其是贷款产品的创新对于农发行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贷款产品的创新是按照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的需要。当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工具层出不穷,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农发行只有投入到金融创新的浪潮中,才能按照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贷款产品的创新是加快业务发展、增强支农能力的需要。当前,中央一号文件对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发行的贷款业务范围也随之进一步扩大。但由于农发行长期从事粮棉油贷款封闭管理等传统贷款业务,贷款产品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因此,加大贷款产品创新力度,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服务,是增强农发行支农能力的需要。
第三,贷款产品的创新是农发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金融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为保持银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这是农发行加快金融创新、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理论依据。特别是当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粮棉油购销主体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原有的以粮棉油购销贷款为主的政策性贷款产品业务量有所收缩,来自于政策性产品的收益降低,传统购销贷款业务进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为提高农发行自我发展能力,发挥好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职能,必须加快贷款产品创新。
1.3 农发行信贷文化的功能
一是引导员工行为规范的功能。信贷文化通过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完备的管理体系、公平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符合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符合信贷产品创新的需要并最终实现个人目标与银行目标的一致。
二是提升信贷管理水平的功能。当前,我行在信贷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而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这些误区,使得每一个客户经理都懂得怎样分析现金流量、怎样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怎样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它对现有信贷管理模式的改造是扬弃的和科学的。
三是整合金融产品的功能。健康的信贷文化能激发员工创新金融业务、改进金融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愿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盈利水平低、风险相对较高的信贷产品将被摈弃退出或重新整合。
四是塑造农发行形象的功能。通过健康信贷文化的社会渗透和宣传,让广大客户感知到农发行通过信贷产品、信贷衍生产品以及中间业务的优质服务,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简便、高效、丰富;感受到农发行为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让员工感受到农发行对员工长远利益的回报,使农发行形象在健康信贷文化的衬托下,散发出迷人的光环。
健康的信贷文化是在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良好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具备企业文化功能的主要特征,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不健康的信贷文化,或者根本没有信贷文化,极有可能助长借款人赖账风气的滋生和蔓延,使农发行的资金和信誉蒙受损失。
2.建设农发行优良信贷文化的途径
银监会刘明康主席曾经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根本上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必须积极培育和建立健康的信贷文化”。信贷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经历“全行倡导——制度强化——经营管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信贷人员自觉地在工作中诠释”这样一个过程。因此,构建良好的信贷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农发行长期地、持久地倡导和培育,着力建立“六种机制”。
2.1 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信贷审贷机制
信贷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农发行建立一个分权集权适宜、专业分工明确、纵横相互制约的多层次信贷管理体系。信贷审批、操作各流程既要讲程序和制约,更要讲科学和专业;既要讲控制,也要讲效率;既要讲民主,也要讲问责。特别是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信贷审批流程,逐步建立具有农发行特色的审贷分离、专业审贷、独立决策的贷款审批机构,最大限度地防范信贷审批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避免信贷决策过程中的经验主义和行政色彩。
2.2 奖罚分明,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农发行应根据自身实际明确信贷业务评估标准,包括业绩评估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此
外,还应有明确的业绩评估程序,通过实行“按业绩取酬、凭贡献领薪”的分配制度及“赛马场上选骏马”的用人制度,运用内部利润核算、内部价格转移、市场成本和资产质量等指标,核算信贷人员的业绩并与其收入、晋升挂钩。同时,全面推行信贷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对违规者严加追究、从严惩处,从而促使信贷人员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享其利。
2.3 以防为主,建立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信贷风险,应坚持预防为主,因此,农发行要以推行十二级贷款分类法为切入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十二级贷款分类法将贷后管理的要求加以制度化,有助于从流量上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有助于在信贷风险出现之前争取主动。同时,还要对信贷风险进行准确的估价,早做处置准备。信贷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涉及信贷操作的相关个体,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无疑是调整和统一个体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信贷风险最大限度地量化,使农发行内部相关个体对信贷风险的预测和评估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统一尺度。
2.4 规范处置,建立系统的风险处置机制
信贷风险具有不可回避性,银行不仅不可能完全杜绝信贷风险,而且还应当允许一定限度的信贷风险存在,这是银行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所决定的,是客观的现实,也是银行经营与发展的需要。因信贷风险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除非不经营,否则就会有风险;但不经营、不发展,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但农发行应以信贷风险预警为基础,对信贷风险进行全程控制、适时处置,同时,对信贷风险的处置应建立统一的操作规范,并且形成体系,使涉及信贷风险处置的相关业务都有章可循。
2.5 树立品牌,建立现代的营销服务机制
农发行的信贷营销应积极推行信贷品牌战略,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从“请客户注意”到“请注意客户”、从“业务营销”到“服务营销”的转变。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内部可控因素,对外部可控因素做出积极的动态反应,用已有的或积极创新新的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系列化金融服务,即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个性化信贷服务,从而持久地赢得客户、强化客户的忠诚度、树立农发行的信贷品牌。
2.6 以人为本,建立立体的员工培训机制
任何文化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人,信贷文化也不例外。因此,构建良好的信贷文化,必须重视农发行信贷队伍的建设,重点抓好二个方面:首先是“德”,即职业道德和职业忠诚,诚信和道德的重建是信贷文化确立的根本;其次是“能”,即业务素质和学习能力,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才能保证信贷文化有质的飞跃。为此,一是要强化文化同化,通过感官感知型和行为感知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让信贷人员对农发行的信贷文化实现从“了解”到“理解”,直至“溶解”的文化同化;二是要加强信贷人员专业素质培训,培训应侧重于财务分析、政策解读、创新能力、市场营销及法律知识等方面,不断改善员工的心智模式、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研究室.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2] 尉士武 等.商业性贷款业务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05.
[3] 湖南省银行业协会.健康的信贷文化 城商行的生命工程.中国金融网,2010.[4] 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文化建设构想..2010.③尉士武 等.商业性贷款业务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05, P36
第五篇:探讨培育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第一个重要的目标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分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无非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因素,二是借款人因素,三是信用社自身因素。具体分析每一笔不良贷款形成就会发现,无论是社会信用环境、政策性因素、体制因素,还是企业改制、逃废债务、骗贷逃贷,还是信用社管理不善、盲目放贷、信贷管理不严等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责任没有明确到人。过去政府行为发放的贷款形成不良,其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留下来的大锅饭思想在作怪,认为都是国家的钱,不必较真,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怎么谈得上责任明确?借款人和信用社是一对矛盾,具有双方面作用,可以是共同发展共同促进,也可以是互相约束互相打击排挤,制约发展直至矛盾激化。当企业经营正常时,大多数表现为前者,当借款人经营出现问题时,或借款人不合作时,就会表现为后者。问题的关键是,何时发现、由谁发现经营出现问题,或借款人有不合作倾向。这要靠信用社的预警系统敏感度、管理人的敏捷度和约束机制的有效性,这也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关键。而管理的主体是人,是人的责任心,如果明确这样一个人时时刻刻密切关注借款人经营和行为,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就会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信用社方面的原因分析,从根本上讲,就是我们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控制机制,限制贷款发放人的行为,从贷款的发放、运用、收回全程控制住贷款,也就是在贷款循环过程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使得贷款周转没有进行完整。纵观不良贷款的形成过程,每一笔不良贷款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人为因素,或是没有把握好政策,或是不执行制度,或是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或是存在麻痹思想,或是存在违反程序现象,或是徇私舞弊现象,等等等等不一而论,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真正落实到责任上,信用社主任一换了之,信贷员放的贷款有主任签字挡着,找信用社主任的贷款有联社审贷委员会批文,审贷委员会审议的贷款由集体拍板,到底由谁负责很难确定。所以说责任不明确是不良贷款形成的实质问题。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之所以长期居高不下,陷入不良贷款盘活了又产生新的不良贷款的怪圈,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运作长期以来一直生存在落后的信贷文化当中。可以说落后的信贷文化比巨额的不良贷款更可怕。不良贷款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化解,但落后的信贷文化会形成源源不断的不良贷款,所以治理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在农村信用社系统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
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的对策
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是指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称。其作用力具有持久性特征,信贷员、中高级管理人员是信贷文化的载体,信贷管理工作要用现代先进的信贷文化来规范信贷经营行为,良好的信贷文化有助于信贷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素质。一种不健康的信贷文化(或者根本没有信贷文化)有可能助长借款人赖账风气的滋生和蔓延,使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和信誉蒙受损失。
只有培养健康的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农村信用社才能从内部增强生存竞争能力,消除不良资产的成因。笔者认为,要实现上述目的,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德治社,育人为先。任何内控制度都不能面面俱到,农村信用联社管理层应思考如何逐渐在农村信用社内部形成道德约束力。以人为本是德育的关键,诚信和道德的重建是信贷文化确立的根本,是一门对人的思维改造的艺术。“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农村信用社中高级管理人员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只有摒弃居高临下的官场作风,员工才会以诚相待;只有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正气才能主导工作氛围。信贷文化的内涵很大程度上是信贷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道德的回归。由于信贷业务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不能也不可能通过刚性的制度来确定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制度的完善只能降低而不能消除信贷员与管理层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信贷风险的控制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员工爱社敬业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农村信用社健康信贷文化的培养土壤,有着润物细无声,功到自然成的效用。
二、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和信贷激励机制。道德的培育与制度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可能凭空甄别员工的品质,故而从信贷调查到信贷各业务环节都应明确各自的责任。随着农村信用社省级成立后相关制度的健全,信贷资金的规范运行、效益和风险将更具有预测性,因而对信贷风险的早期判断是可以逐步做到的,超前采取措施有可能使农村信用社的损失降到最低。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贷前认真调查,不放过任何可疑点和风险点;贷中坚持审查、贷后及时跟踪,敏锐发觉客户经营质态变化的基础上,建立在对信贷工作强烈责任心的基础上。不可否认,在农村信用社众多的不良贷款中,属贷前调查不实、贷后管理不严甚至没有贷后检查成因的,不在少数,而没有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无法从主观上解决人为的、或者是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农村信用社损失更是屡见不鲜。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还必须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客户经理的收入和提升应与其营销业绩紧密相关。
三、全面推行农村信用社信贷五级分类。在“一逾两呆”贷款分类法的引导下,许多基层信用社忽略了对虽未到期但却可能已经产生内在风险的贷款管理;引导了借贷过分强调抵押和保证的作用,关注次要还款来源,忽视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这是一种扭曲的信贷文化。如果透过关系发放贷款,说明这家农村信用社没有信贷文化;而如果是透过抵押物来发放贷款,虽然这种判断方式比政策指引和关系贷款要好,但是问题在于抵押物的价值会发生变化。这种过分依赖抵押的信贷文化甚至有可能引发经济泡沫和通货紧缩,资本主义国家已有这方面的教训。前几年美国企业以房地产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然后用贷款购买新的房地产,从而不断推动房地产价格上升。这种循环在银行依赖抵押的贷款决策程序下得以持续。当房地产价格暴涨导致经济崩盘时,银行只得吞下巨额资产缩水的苦果。作为一家永久运行的企业,真正的价值在于它的现金流,要真正考虑借款人的长期现金流状况,而不仅是抵押物厂房、机器设备等等,这是现代农村金融人最重要的信贷标准,这就是信贷文化。如果农村信用社城区农村信用社只重视借款人名气、和关系,而不关注其现金流,那就不是信贷文化,而是政治文化、关系文化了。原武穴市益兴城市信用社1997—1998年向湖北多菱动力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放贷1400万元发生损失就是一个例证。
四、积极支持广泛“三农”的发展。一个具可持续发展力的制度和文化应该是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目前金融界形成的片面追求新发放贷款要达到100%安全、对信贷人员终身追究贷款责任的信贷文化是低效的、缺乏生命力的,是以削弱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为代价的。从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出发,支持广泛“三农”的发展也可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切实分散信贷风险,为自身业务发展拓宽市场空间。追求利润最大化也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第二目标,与其挖空心思、不惜血本去争取黄金客户,不如以宽容大气的姿态来关注一下广泛涉农中小企业,以农村金融人的慧眼来识别和扶持那些诚信守法、人力资本雄厚、第一还款来源可靠的中小企业。在这种良性信贷文化推动下,农村信用社也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从而在整体上提升省级农村信用联社的综合竞争力,在邮政储蓄、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三足鼎立争夺农村金融市场的“与狼共舞”时代站稳脚跟。当然全社会还要为农村信用社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作不懈努力,让信誉度差、违法乱纪的借款人无立足之地,让诚实守信的人文风尚和商业氛围成为社会价值观,真正使信用和法制成为保障农村信用社健康运行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