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管理局积极主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措施

时间:2019-05-12 14:4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监督管理局积极主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监督管理局积极主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措施》。

第一篇:监督管理局积极主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措施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信用辽宁”建设的相关工作部署,近年来,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开展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主要成效的基础上,采取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以企业信用为重点、以弘扬信用文化为支撑、以健全诚信档案管理系统为基础、以实施信用奖惩为保障的基本模式,积极推动“信用辽宁”建设。

一、全面深化政务公开

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公开制度,扩充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拓展公开渠道;遵循合法、及时、全面、真实、便民的原则,向社会公开药品监管部门的工作职能、内设机构及主要职责,药械监管法律、法规及规章,行政许可受理事项,药械监管政策、措施及落实情况等内容;以“政务公开日”活动为载体,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对药品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维护公众特别是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认证审评等重点工作环节的监督;进一步修订完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确保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加大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全面推行问责制,依法审理和处理群众举报、投诉和行政复议案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评议考核制度,将公务员的诚信状况作为干部任用、评先选优的重要内容,塑造行政执法部门的诚信形象。

三、广泛开展信用宣传

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开展“信用辽宁”建设的重要意义,普及社会信用基础知识和药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特别是药品生产经营者对药品安全信用的认知水平。

四、组织开展药品安全诚信承诺活动

积极引导、组织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药品安全诚信承诺活动,就守法生产经营、保证药品质量、遵守职业道德、争创一流服务等内容向社会作出郑重承诺。同时,配合行业协会开展“诚信示范药店”评选活动,促进行业自律机制发挥作用。

五、完善诚信档案管理系统功能

对原有的“辽宁省药品行业诚信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功能升级,实现对全省药械生产经营企业信用等级的自动评定,并与全省信用信息征集平台互联互通,及时将企业的信用信息上传到全省信用信息征集平台。及时更新企业基本信息,及时录入企业不良信息记录,为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提供依据。编写系统使用手册,组织对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省、市、县三级监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六、完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进一步修订完善《辽宁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以是否有因违反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而被处以刑事或者行政处罚作为信用等级划分的主要标准,以违法行为情节的轻重和主观过错的大小作为信用等级划分的辅助标准,将企业信用等级分为守信、基本守信、失信三个级别。信用等级评定采用动态评定的方法,被评定为失信等级的单位,在随后的一年内无违法违规行为的,调升到基本守信等级;被评定为基本守信等级的单位,在随后的一年内无违法违规行为的,调升到守信等级。

七、实行奖惩联动

被评定为守信等级的单位,除专项检查和举报检查外,可适当减少或者免除日常监督检查项目,并通过公共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被评定为失信等级的单位,将其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增加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必要时通过公共媒体进行公开曝光,提高失信成本。

第二篇: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

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问题与对策分析

0家企业的3000万元货款被席卷而空。随后,又发生了超群电脑的现金流断裂问题,大量的骗帐、逃帐、拖帐、赖帐事件使中关村戴上了“骗子一条街”的帽子。又因时常发生盗版、假冒伪劣等问题使中关村雪上加霜,蒙上了“盗版一条街”的丑名,严重挫伤了企业家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这两方面的大量违信行为,使众多中关村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更不利于企业从资本市场上融资。而中关村许多企业是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如果没有外部金融支持,企业就可能无法把握出现的商机,无法扩大市场甚至在竞争中遭到淘汰。此外,许多中关村企业不敢使用信用经济的主要经营手段——赊销的结果是企业商品周转率下降,利润率降低。这种状况严重损坏了中关村企业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形象,恶化了中关村的投融资环境与开展国际贸易的环境。

在尚未出台全国性的信用法规情形下,地方政府如何建设信用体系是当前普遍关心的问题。北京市被国家发改委选定为全国五个试点城市之一,北京市又把中关村作为北京市信用建设的试点地区。2005年7月19日国家发改委欧新黔副主任在考察北京市的信用建设时,十分肯定北京市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并要求加以经验总结以便在全国推广(见北京发改委网站)。

一、中关村信用建设的主要措施

1.选准切入点

信用,在经济学范畴内,是指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借贷行为和商品赊销行为,指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或是一种受信方向授信方在特定时间内所作的付款或还款承诺的兑现能力(也包括对各类经济合同的履约能力)。信用的授信方与受信方可分别为个人、企业、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信用建设就涵盖了处理每个授信方与受信方的关系,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个人及企业之间等等多方面的关系。信用建设的工程十分浩大。中关村科技园区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使中关村成为信用环境的首善之区和商业信用活动的首选之地。中关村管理委员会作为北京市政府管理科技园的派出管理机构,依据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性质与根本任务,决定把信用建设的切入点放在通过信用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解决园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首先,中关村管理委员会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园区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科技园区的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横亘在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难题就推动了企业园区经济的发展,其解决过程就是银企间信用的建设过程。因此,银企信用建设在推动园区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

其次,银企信用的建设有助于企业明确优良信用的标准与实现的途径。由于可以参照国际上已经成熟的企业信用标准,因此建立园区标准较易。只要企业遵循标准行事、企业诚实经营,就可能获得银行信贷。同时通过榜样的力量使守信企业在园区中起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与个人之间的合约履行问题矛盾,主要依靠行业自律,工商、法院、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平息矛盾。

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大量的信用建设,具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2.园区信用体系基本运行机制

①政府推动 在北京市发改委的指导下,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具体从政策制定、组织实施、资金投入、协调、规范、保障等多方面积极推动园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信用中关村”。例如,管委会作为主投资方成立了拥有数亿资产的中关村

科技担保公司,精选了六家北京市最具实力的信用评级机构,与北京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签订了“见保(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出具的保函)即贷”的绿色通道贷款协议。

②政策引导 为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和能力,鼓励企业积极购买信用产品,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运用公共财政杠杆作用,制定了一系列信用激励政策,以引导企业主动做征信评级报告,让企业积极加入园区信用促进会,使它们除能长期接受信用教育与培训外还能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与补贴。例如,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中关村管理委员会设立了软件出口、集成电路、留学生以及瞪羚企业四个贷款绿色通道,对购买了信用产品并加入信用促进会的企业在申请上述四个绿色通道贷款时不仅享受银行基准利率与较低担保费,而且还能享受利息与担保补贴。此外,中关村管理委员会还在发放政府鼓励企业发展的产业化基金与创新基金以及加入政府采购网时强制要求申请企业必须购买信用产品。

③多方参与 园区信用体系建设不仅依靠政府的直接推动和企业积极参与,而且也需信用产品提供方和使用方的加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用产品所特有的功能。为此,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的组织推动下,园区于2003年7月成立了有园区企业、行业协会组织、银行、担保机构和信用中介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企业信用促进会,形成了以信用为基础的多方协作机制。目前,园区还在积极与市工商局和人民银行北京管理部建立联系,加强信息交流。

④市场运作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在园区信用体系建立之初,就确定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方针。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在园区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是制定政策、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培育市场,具体运作交由协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完成。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被选定的6家信用中介机构采用有偿服务的原则开展企业征信、评级工作,园区企业可自由选择上述6家企业。

⑤配套服务 针对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资金的特点,为降低购买信用产品的成本以及达到快速便捷融资的目的,中关村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服务政策措施。例如对企业购买信用产品,中关村管理委员会给予50%的补贴,加入了信用促进会的企业在购买中介机构的基本财务报告时还能获得50%的补贴。

⑥规范管理 为保证园区信用体系建设有序进行,园区先后制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信用制度试点暂行办法》、《关于推行中关村企业信用报告的实施方法》、《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章程》、《关于开展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征信工作实施办法》、《“瞪羚企业”信用星级评定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信用中介机构征信评级管理暂行办法》,用以指导和监督各项信用工作,使信用产品的文本、标识和评价标准实现了统一,并制定了中介机构收费标准,为《中关村企业信用报告》和《中关村企业征信报告》在园区范围内实施创造了条件。

信用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财务数据、主要的违约记录、主导产品和企业经营状况以及相应的综合判断和分析。信用报告的评价结果按照统一标准,分为ZC1,ZC2,ZC3,ZC4,ZC5五个等级(其中,Z表示中关村,C代表信用Credit)。中介机构将在15日内出具信用报告,有效期为1年。信用报告的现行收费标准按照资产总额分为四个档次,最低收费2000元,最高收费5000元。2005年,中关村管委会在大力推动园区企业使用信用报告基础上,又推出“中关村企业征信报告”,征信报告分为《标准征信报告》和《深度征信报告》。《标准征信报告》只对企业的信用信息做如实的记载,不做任何评价。《深度征信报告》根据所采集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适当的分析评价,依次得出ZCAA、ZCA、ZCBB、ZCB、ZCN+、ZCN-五个等级。征信报告的使用期限为一年。在有效期内,已经使用信用评级报告并达到ZC3级以上的企业,可以不再申请使用征信报告,具备申请有关优惠政策及财政资金的资格。征信报告采用政府限价原则,每份标准征信报告不超过300元,每份深度征信报告不超过1000元。中关村园区还积极摸索园区信用评级标准与国际知名信用公司评级标

准的互通互换,促进园区信用产品与国际接轨。

⑦长效保障 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如果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制度保障,很有可能流于形式。为此,园区颁布实施了《中关村科技园区信用体系建设2004~2008年行动纲要》,用以指导各项工作。《行动纲要》中心内容是以企业信用自律为基础,以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导向,以征信评级为激励惩戒标准,分层次、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园区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目标。中关村管委会委托信用促进会承担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并接收社会投诉。

3.园区信用体系建设阶段性成果

第一,截止2005年10月,信用促进会会员已由发起时的100家增加到了500多家,征信、评级报告超过千份。

第二,截止2005年8月,获得担保贷款的会员企业达到193家,担保贷款总金额超过20亿元;

第三,通过参与该体系,金融机构获得了一批信用良好的客户资源。

第四,通过参与该体系,信用中介机构在园区开拓了一定的市场,获得了生存发展的资金支持,并初步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第五,通过该体系,园区逐步找到了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的突破口。第六,园区企业的良好信用信息已纳入到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向社会公示。

第七,在广泛征求会员企业意见基础上,起草了《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信用自律公约》,公示信用促进会会员企业在信用自律方面的庄严承诺,进一步提升“信用中关村”品牌形象。第八,充实园区企业信用信息库,提供信用信息网上查询业务。

企业信用信息库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设施”。通过在园区开展征信活动,可以扩大和充实企业信用信息量,2005年园区已启动信息系统和网站的升级改版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开通使用。

二、中关村信用建设尚存在的问题

1.信用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要使信用成为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行为准则就必须进行更加广泛的宣传与普及教育活动。园区通过各种方式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但收到的效果有限。如何做好信用宣传工作,使信用深入人心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2.企业信用自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企业对信用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与自己直接利益有关的层面上,换言之,企业对信用的认知更多的还是一种短期利益行为。因此,信用工作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是要教育企业形成良好的信用自律意识和行为。除了现行的政府激励政策外,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来引导企业提高信用自律意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信用服务手段与品种有待进一步丰富

丰富信用服务手段与品种实质上是为信用和信用产品的使用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场氛围。目前看,信用和信用产品仍然缺少有效的市场需求。虽然管委会通过设置叠加信用的相关激励政策在园区形成了一定的信用市场需求,但信用产品市场中更重要的主体需求尚未真正形成。例如,绝大部分金融机构仅将信用报告的评价结果作为审批贷款的参考,对信用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仍持观望态度;园区绝大部分企业在交易过程中还只是凭借相互间的了解信任,尚未认识到征信评级报告对保证交易安全的重要性。受这种市场需求环境的影响,企业购买信用产品的积极性还不十分高。因此,如何丰富信用服务手段与品种、提高信用服务质量,营造更好的信用产品市场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工作。

三、原因分析

1.信用报告的性质决定了它的主要用途应服务于企业间商务活动

目前中关村信用报告的主要功能是协助企业申请贷款,而企业通过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申请担保时需要填写更加详尽的报告,并且担保公司的业务人员出于要承担主要担保风险的压力自然会十分耐心细致地考察企业,因此中关村信用报告对于银行和担保公司的作用自然受到了很大局限。信用报告作为第三方的机构出具的专业报告,只具有申请贷款的参考作用是十分自然的,它的功能表现在帮助银行、担保公司筛选企业。而真正能有能力获得贷款或有资格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在中关村很少,这就局限了信用报告的使用。

其次,中关村信用报告的第二个用途是企业若想通过中关村管理委员会申请政府项目必须出具该报告。但由于政府项目毕竟很少,能符合申请条件的企业也不多,这也是信用报告影响不高的原因之一。

第三,虽然中关村信用报告的用途明确表明可用于企业间的商务活动,但这方面动作不大。而企业间的商务活动是信用经济的活生生的表现形式,是最需要信用支持的,国外发达国家的信用报告的主要用途也正在于此。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在于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企业间的可用于商务活动的信用报告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与重视。2002年颁布的《北京市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关于企业信息发布主要局限在收集政府各部门掌握的企业信息,而对于企业间可用于商务活动的信息发布与公开没有一个法律或条例。因此北京市征信公司或信用评级公司并没有把向第三企业提供被征信企业的信用报告作为公司经营的核心内容。

2.企业间用途的信用宣传不足

企业由于受到经营性压力,对现实利益看得很重十分自然合理。如果信用促进的宣传与企业的日常商务活动关联不高或之与一小部门企业相关,要提供信用宣传的效果自然就会事半功倍。如果能让企业感到信用报告与企业的经营有重大利益关联,企业必然会积极投入到信用体系的建设中来。

四、对策分析

1.加紧研究适合企业间进行信用沟通的信用报告格式与售价

目前,征信公司或信用评级公司在征信时与企业签订了保密协议,不能随意散布信用报告,但当被征信企业同意时,可以向第三方提供信用报告。但这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信用报告的内容较多而且高度机密,对于企业间经营活动,需要的信息可能过多,因此要提供信用报告,就需要研究可用于企业间商务活动信用报告的披露格式,可根据一般商务活动急需了解的企业履约情况(主要考察企业的信用支付意愿)与财务状况(主要考察企业的信用支付能力)设计出一般的格式,而部分其他信息,也可让第三方进行定制,此处重要的是确定向第三方出具此种信用报告的售价。由征信公司或评级公司向第三方企业提供企业信用报告使报告具有公正性与客观性,提高了可行度,因此适当收费非常合理。

2.规范各方行为,研究多方共赢的信息发布机制

企业间信用报告的披露涉及到三方:被征信企业、征信公司、第三方企业,因此必须规范各方的行为,其一是要求被征信企业提供真实可信的材料;其二是征信公司必须实地考察被征信企业,并由中关村信用促进会监督征信企业的活动,对于工作失误进行处罚;第三,第三方必须与被征信企业签订保密协议,同时第三方企业有权向中关村信用促进会等机构反映信用报告的虚假不实内容,并接受受骗经济补偿。由于征信公司能从向第三方企业提供信用报告中获得经济收益,自然会有积极性,同时如果工作出错,会受到经济处罚,必然会加大工作力度,保证信用报告的真实性。

3.积极宣传,全力打造信用中关村

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出发,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在继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用工作、加强行业自律、扩大信用产品的同时,有必要着力宣传信用报告对企业间日常经营的作用,让投资中关村、与中关村企业进行商务往来的公司能获得中关村企业的信用报告并有意识花小钱获得重要信息,有效避免骗帐、逃帐、拖帐、赖帐等信用欺诈行为。为此,建议在中关村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网站、中关村信用促进会网站开辟信用专栏,在科技园的路牌广告中大力宣传信用报告,商务活动中广泛采用信用报告之时就是信用中关村实现之日。

第三篇:信用体系建设

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是关于社会信用信息传输、使用、维护的制度体系。社会信用一般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类。政府信用主要是指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对自身行使权力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落实状况;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则主要是指企业和个人在市场交易活动中遵守诺言、信守合约、履行义务的诚信状态。

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仍存在许多的问题。2002年7月下旬《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浮出;“十六大”第一次把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写入了党的文件。全国各地建设诚信省市乡村的声浪高涨;国内征信机构正象“久旱逢甘霖”般地迎接征信业“春天”的到来;外资征信机构也加紧了在华设立机构的步伐。信用体系建设的大潮正在中国大地上涌动。然而,我国欲建设的信用体系也正在孕育着新的问题。在此也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共同探讨。

《征信管理条例》是一部征信业的基本法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应将征信定义清楚,才能具有可操作性。《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对征信的定义为:对信用信息进行采集、调查、加工、使用等商业性活动。从广义的征信业务的范围来说,征信至少应包括:企业和个人信用调查、资信评级、信用管理和咨询、信用担保、保理、商账催收等业务;从事这些征信业务,必需通过信用信息的采集、调查、加工和使用等手段;最终出售征信产品和服务,获得收益。广义的征信定义应为:征信机构在依法(规)从事企业和个人信用调查、资信评级、信用管理和咨询、信用担保、保理、商账催收等征信业务时,通过对征信对象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调查、加工、分析、使用等手段,为特定的用户提供商业性服务的活动。

信用体系的建立,仅靠《征信管理条例》是不够的,需要国家立法的保障。目前,国家的一些现行法律与建立信用体系和WTO规则不一致的应修改。同时,国家在立法时,也应把市场的培育结合起来才具有可操作性。如: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哪些信用信息须被纳入基本信用信息库;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哪些经济活动须经征信机构的征信和评级;哪些经济活动必须出具征信或评级报告后才能实施;征信机构在从事征信活动时应遵守哪些规范;等等。这样,征信平台才可能建立,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征信市场需求,信用体系的建立才有基础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信用体系在防范信用风险和惩戒不诚信者的机制作用。

1、关于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问题。信用信息数据库,是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征信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信用信息数据库包括基本信用信息库和特定信用信息库。

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如央行、工商、税务、海关、商检、质检、司法、公共服务等掌握着大量的基本信用信息,这些基本信用信息是国家行使管理职能而产生的。国家在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中,可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将这些国家机关的基本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政府基本信用信息平台即公共(政府)信用信息数据库,供符合准入条件的机构廉价使用。这是最经济、公平、公正的办法。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立“诚信省、市、乡、村”热。由各地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在建立“诚信省、市、乡、村”中花巨资建立“信用数据中心” 的做法,难免带来重复建设、资源“私有化”、垄断和分隔。因各地的“信用数据中心” 数据有限、功能不一,日后难以并轨形成全国统一的政府基本信用信息库的问题也不可小视。这种由各地政府牵头搞的模式,只能短期、局部有效。从长期、全局看,无疑是政府资财的浪费;征信机构需花巨资购买和整合后才能使用;征信的社会成本高企。

由各征信机构向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或各地的“信用数据中心”购买,自己建立基本信用信息库。这种模式则意味着国家对用国家的力量建立信用体系的放弃。基本信用信

息的集中若不是靠国家的立法和财力而完全靠征信机构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目前,没有哪个国家采用这种模式。这也是造成目前国内征信机构发展慢、水平不高的最重要原因。特定信用信息库如何建立?特定信用信息库具有差异性特征,是各征信机构根据各自征信业务的需要而建立的专门化数据库。它是扩展了的信息资料,如国际市场信息。基本信用信息库和特定信用信息库两者的数据库资料范围不同;数据库资料搜集的方式也不同。特定信用信息库的建立只能由各征信机构根据各自征信业务的需要来建立。

2、关于资信评级机构集约化的问题。资信评级是一种以智力资本型为主导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的评信机构几经治理整顿、脱钩后仍有不下30家,货币(注册)资本普遍不多,业务不足且各自为营,人才资源分散,使原本整体素质就不高的状况十几年来无大改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和《证券资信评级业务管理办法---修改稿》中拟将征信(评信)机构的注册资本提高到几千万至一个亿。可见,管理层有意要将小而分散的评信机构进行重新整合,以达到集约化经营的目的。这是件有远见的做法!

但对于苦苦经营了十几年而无大多积累的“老”机构来说,如此高的注册资本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现有“老”机构加在一起的货币资本也不过一亿左右。诚然,货币资本大,可以体现经济实力,可建立自己的大型数据库采集更多的重要信息。但毕竟智力资本、人才资源才是评级机构更重要的内部资源。

因此,适当的抬高注册资本门槛以达到集约化经营的目的是必要的。但国家在设定注册资本门槛时应考虑内资控股与外资控股有别;老机构业内增资(老机构业内增资可规定年限分步达标)与新机构业外增资有别;“全能型”机构与“分业型”机构有别。

3、关于“违约率”的问题。资信评级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风险管理的工具。而“违约率”是检验资信评级质量的工具,它可以检验不同的评级机构对同一评级对象在相同等级时质量上的优劣差异。“违约率”是资信等级可操作性的灵魂。评级机构避开严谨科学的违约率统计而片面追求评级指标体系的建设和评级方法的完善,将无法达到评级产品的质的飞跃。因此,评级机构应建立违约率模型。

很显然,由于我国信用制度尚未建立,目前的评信机构虽经多则十几年、少则几年的惨淡经营,但绝大多数都未建立评级对象的违约数据库,只是侧重于对评级对象未来风险的主观预测。尽管厦门金融咨询评信公司引入了违约率概念(全国唯一),连续六年进行了违约率计算,也仅仅是停留在“金融债务违约率”(包括贷款、信用证、票据贴现)的水平上。可见,要真正使用“违约率”来检验资信评级的质量,有赖于评级机构的努力和数据库的积累。目前的条件尚不具备。在实施“违约率”作为检验资信评级质量的工具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4、关于征信立法和市场需求培育的问题。信用体系的建立,仅靠《征信管理条例》是不够的,需要国家立法的保障。目前,国家的一些现行法律与建立信用体系和WTO规则不一致的应修改。同时,国家在立法时,也应把市场的培育结合起来才具有可操作性。如: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哪些信用信息须被纳入基本信用信息库;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哪些经济活动须经征信机构的征信和评级;哪些经济活动必须出具征信或评级报告后才能实施;征信机构在从事征信活动时应遵守哪些规范;等等。这样,征信平台才可能建立,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征信市场需求,信用体系的建立才有基础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信用体系在防范信用风险和惩戒不诚信者的机制作用。

回顾我国评信业艰辛的发展历程,八十年代中至九三年治理整顿前,曾经也是银行对企业进行热火朝天评级(信)的时期,结果出现了如上的消极影响。治理整顿后至当前,我国较规范的评信业才刚刚步入起步阶段,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按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已探索出了一条对授信企业由社会专业评信机构与商业银行“联合评信”的路子。十五年来,既有沉重的教训,也有近五年来可贵的经验。为了不重蹈过去的覆辙以利于评信

业的健康发展,在商业银行也从事企业信用评级业务后,一定要兴利除弊针对以上的问题作出具体的安排。因此,对授信企业评级,要有“合”有“分”、“两条腿走路”,应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相结合:在有评信中介机构的地方,对在两家以上的银行授信的企业和虽只在一家银行授信但授信金额超过一定数额的大户,实行商业银行和评信中介机构“联合评信”的办法;对只在一家银行授信和授信金额未超过一定数额的企业,则由授信银行单独评信,“内部掌握”。在目前暂没有评信中介机构的地方,只要市场需求培育起来了,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大机构自然会设立分支机构或按市场规律与商业银行合作运作。

一个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应该包括哪些东西呢?美国是世界公认的信用制度最完善的国家,其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市场主体信用意识较强。美国信用交易十分普遍,缺乏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历史很差的企业很难在业界生存和发展,而信用记录差的个人在信用消费、求职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很大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信用成了在宏观上左右美国经济景气的重要因素,美国短期消费信贷5年以内余额从1946年的98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13010.44亿美元,当年美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达到47378.23亿美元。第二,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达。美国有许多专门从事征信、信用评级、商账追收、信用管理等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这些中介机构都是完全的市场化运营,能保持相当高的独立性,能够为各种信息需求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产品,从而满足美国社会了解社会成员信用状况的需求。独立的信用中介机构是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支柱。

第二,信用法律制度相对完善。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原有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框架体系。1970年《公平信用报告法》是美国信用立法的代表,该法专门对个人征信机构的设立、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用信息报告的使用,消费者个人的权利,征信机构的违法责任等方面作了清楚的规定。

第三,信用行业管理到位。在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下,美国政府对信用行业的干预并不多,主要是监督市场主体,尤其是征信机构和信息使用者的守法状况。联邦贸易委员会是对信用管理行业的主要监管部门,司法部、财政部货币监理局和联邦储备系统等在监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美国信用管理协会、信用报告协会、美国收账协会等一些民间机构,在信用行业的自律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见,社会信用体系是与所有社会成员(包括个人、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信用活动有关的制度性社会工程,包括所有个人和组织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征信服务运作机制、信用法律制度、社会失信惩戒机制以及有关信用管理的职业教育和道德建设。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全可以借鉴信用制度完善的国家的经验,从信用文化宣传、信用中介机构培育、信用法制完善、信用行业监管等方面入手,尽快为社会构建一个有效的信用服务机制。

第四篇:如何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道路运输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信用建设严重滞后,少数经营业户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采用各种违法违规手段,逃避法律监管,偷漏国家规费,非法从事经营,损害了守法经营者和广大服务对象的利益,增加了执法部门管理的难度。信用建设已经成为规范道路运输市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温家宝同志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是加快社会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因此,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完善的道路运输管理信用体系迫在眉睫。

一、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

(一)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是保障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本制度之一,是建设诚信国家、诚信社会的基础工程。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漫长的信用史和深厚的信用文化底蕴。几千年来,孔孟等儒家先师奉行和倡导的“仁、义、理、智、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诚实守信作为一种基本的行为准则得到民众普遍遵行,并且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但是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文化浩劫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性破坏,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转型变幻,导致民众意识迷惘,社会道德失范,使我国的信用建设问题日益突出。现在人们都在希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现实的社会生活环境,希望在社会交往中真正做到“童叟无欺”。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各个领域都在按照国际贸易组织确定的原则,不断加快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步伐,着手建立部门或行业的信用管理体系。据今年九月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的“诚信经商”高层论坛会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录入了600多万家企业的基本信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标准,明确了在市场监管中相应的激励、预警、惩戒和淘汰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立了全国联网的的企业和个人登记系统,覆盖了4.8亿自然人的信用记录和82%的企业信贷总额,制定了对本系统显示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实行贷款限制的规定。今年7月,交通部制定颁布了《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这是迄今为止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第一部完整的信用制度,成为国家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表明我国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二)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道路运输行业树立诚实守信良好风气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现在的道路运输行业信用形势丝毫不容乐观,从某种程度上讲还相当严峻。从基层运管部门行政执法和规费征收的实践来看,营运车辆私下买卖、不到运管部门办理过户转籍手续,偷逃、拖欠公路规费,以暴力或其他非法手段妨碍行政执法等现象频繁发生,充分说明少数车主业户法律意识淡薄、信用道德缺失。因此必须尽快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在本行业树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三)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制度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道路运输市场的必要手段。非法经营者采取形式多样、变化多端的违法经营和失信欺诈行为,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取了非法利益,扰乱了运输市场秩序,侵害了遵纪守法经营业户的合法权益,广大服务对象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障,形成了一种不公平竞争的局面。如果不能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运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这些行为实施处罚、规范和制约,道路运输市场将在无序、失范状态下运行,最终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失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道路运输市场的目标永远无法实现。

(四)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使我国的道路运输经济尽快与国际经济大格局接轨的迫切需求。中国加入WTO之后,世界贸易组织对开放中国的道路运输市场作出了相关规定,并且列出了开放时间表。目前我国已经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定开放了国际道路运输市场,交通部还根据《道路运输条例》和我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签署的汽车运输协定,制定了《国际道路运输管理规定》。如果我们不能按照国际规则迅速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在开放了国际道路运输市场之后,行业管理面对的问题将会更多更复杂,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也将更加繁重。

二、目前道路运输行业信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用信息采集困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形成了深厚的积淀,很多国人都有保守、含蓄、内向和担心他人窥探隐私的心理,即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和“财不外露、富不示人”,因此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积极主动提供个人信息;从信用主体的个人和企业来讲,对信用信息采集的作用认识不足,诚实守法经营的业户担心如

第五篇:如何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道路运输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信用建设严重滞后,少数经营业户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采用各种违法违规手段,逃避法律监管,偷漏国家规费,非法从事经营,损害了守法经营者和广大服务对象的利益,增加了执法部门管理的难度。信用建设已经成为规范道路运输市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温家宝同志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政府报告中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是加快社会发展的核心之一。因此,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完善的道路运输管理信用体系迫在眉睫。

一、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

(一)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是保障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本制度之一,是建设诚信国家、诚信社会的基础工程。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漫长的信用史和深厚的信用文化底蕴。几千年来,孔孟等儒家先师奉行和倡导的“仁、义、理、智、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诚实守信作为一种基本的行为准则得到民众普遍遵行,并且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但是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文化浩劫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性破坏,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转型变幻,导致民众意识迷惘,社会道德失范,使我国的信用建设问题日益突出。现在人们都在希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现实的社会生活环境,希望在社会交往中真正做到“童叟无欺”。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各个领域都在按照国际贸易组织确定的原则,不断加快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步伐,着手建立部门或行业的信用管理体系。据今年九月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的“诚信经商”高层论坛会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录入了600多万家企业的基本信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标准,明确了在市场监管中相应的激励、预警、惩戒和淘汰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立了全国联网的的企业和个人登记系统,覆盖了4.8亿自然人的信用记录和82%的企业信贷总额,制定了对本系统显示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实行贷款限制的规定。今年7月,交通部制定颁布了《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这是迄今为止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第一部完整的信用制度,成为国家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表明我国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二)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道路运输行业树立诚实守信良好风气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现在的道路运输行业信用形势丝毫不容乐观,从某种程度上讲还相当严峻。从基层运管部门行政执法和规费征收的实践来看,营运车辆私下买卖、不到运管部门办理过户转籍手续,偷逃、拖欠公路规费,以暴力或其他非法手段妨碍行政执法等现象频繁发生,充分说明少数车主业户法律意识淡薄、信用道德缺失。因此必须尽快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在本行业树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三)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制度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道路运输市场的必要手段。非法经营者采取形式多样、变化多端的违法经营和失信欺诈行为,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取了非法利益,扰乱了运输市场秩序,侵害了遵纪守法经营业户的合法权益,广大服务对象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障,形成了一种不公平竞争的局面。如果不能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运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这些行为实施处罚、规范和制约,道路运输市场将在无序、失范状态下运行,最终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失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道路运输市场的目标永远无法实现。

(四)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使我国的道路运输经济尽快与国际经济大格局接轨的迫切需求。中国加入WTO之后,世界贸易组织对开放中国的道路运输市场作出了相关规定,并且列出了开放时间表。目前我国已经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定开放了国际道路运输市场,交通部还根据《道路运输条例》和我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签署的汽车运输协定,制定了《国际道路运输管理规定》。如果我们不能按照国际规则迅速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在开放了国际道路运输市场之后,行业管理面对的问题将会更多更复杂,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也将更加繁重。

二、目前道路运输行业信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用信息采集困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形成了深厚的积淀,很多国人都有保守、含蓄、内向和担心他人窥探隐私的心理,即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和“财不外露、富不示人”,因此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积极主动提供个人信息;从信用主体的个人和企业来讲,对信用信息采集的作用认识不足,诚实守法经营的业户担心如

实申报以后会吃亏上当,而那些略有瑕疵尤其是已有不良记录的业户因惧怕暴露普遍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而导致对信息征集心存抵触。在今年“两证”换发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车主业户在填报信息采集表时,填报虚假的电话号码和个人住址、提供已经被其他业户登记使用过的从业资格证书,甚至使用明显虚假的车辆行驶证件等,以达到通过年审的目的。由于数据浩繁、核对困难,加上运管部门受职责、权限和识别手段的限制,对于这些虚假信息,大多只能望“假”兴叹,无可奈何。

(二)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软件开发滞后,信用信息共享的程度较低。目前我省运管系统已经建立了“湖北省运政信息网”,录入了所有登记注册的道路客货运输业户以及道路运输相关行业的基本信息,但这些信用信息由各级运管部门采集,局限于全省范围内使用,而且仅由运政管理部门一家掌握。目前,我省交通系统的公路规费征稽部门、地方海事和港航监督部门以及工商行政管理、税务、银行、公安交警等相关部门也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由于长期以来部门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与地区之间各自为政、画地为牢,一些信用信息比较集中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公用事业管理机构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支配下,担心信息共享会损害自身利益,因而对信用信息进行垄断和封锁。如何有效地整合这些资源,建立一个严密、完整、有效运转的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平台,开发相关软件,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

(三)信用评估的质量不高,客观性、实用性不强。信用信息的使用即信用等级评估是信用体系的核心,包括对业户信息的审查鉴别和日常中对信用信息的补充完善,对信用信息的分析、研究、评定,信用评估模型以及信用等级综合评估结果的使用等等。由于目前信息采集困难并且真伪难辨,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软件开发滞后,信用信息共享的程度较低,以及我国尚未制定统一、标准的信用评定模型,信用评估的法律地位及权威性和实用性可想而知。从基层运管部门使用“湖北省运政信息网”的情况看,我们对业户信用考核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公路规费缴纳情况、审验通过情况、违章及处理情况,等等,其信用考核等级则由微机操作员根据业户的基本情况做出判断,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仅举今年我所受理的一件道路客运班线运输行政许可申请事项为例。由于申请人在申请行政许可时隐瞒了有关情况、提供了虚假材料,运管部门依法作出了不予受理的决定。按照《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等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申请,同时行政许可申请人的部分成员在从事道路客运经营期间有过非法转让车辆和线路牌等行为。但仍然是这些申请人,在登记注册了一家新的公司之后,再次提出相同的行政许可申请。由于法律对这种行为没有禁止性规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并且没有进入实用阶段,运管部门只能依法予以受理。虽然该案经过听证程序仍然作出了不予许可的决定,但申请人在通过信访途径无果之后,又依照法律程序提起了行政诉讼,既浪费了当事各方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增加了行政成本,还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关于道路运输行业信用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道路运输行业信用立法,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提升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的法律层次,严格依法行政,有效实施对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没有法治、没有信用,就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个人一旦有了信用不良记录,那么他和家人在贷款、社会保险、就学就业,包括购物、社交活动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歧视,变得寸步难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呈现多极化和多样化,人们对经营行为不再采用统一的道德评判模式,对价值观的衡量不再使用统一标准,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发展道路运输市场经济,紧紧依靠道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健全法律,建立信用应用体系,严格依法规范信用行为,及时向社会曝光失信行为,并制定严厉惩戒失信行为的条款,让那些利用虚假信息和投机欺诈手段蒙骗管理部门、坑害消费者、非法获取利益、危害社会的企业和个人一旦触网、倒霉终身。交通部颁布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虽然仅仅只是一部规章,但是对道路运输行业信用立法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应该迅速组织贯彻实施,为道路运输行业乃至全社会的信用立法积累经验、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从信用理念的宣传、教育入手,弘扬信用文化,在道路运输行业加强信用文明建设。在这项中,运管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担任领军角色。首先,要向全社会大力宣传《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让广大群众对该办法的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次,积极参加党委、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诚信政府”、“诚信机关”、“诚信行业”创建活动,切实转变作风,带头讲诚实、守信用,履约践诺,依靠道德的力量带动全行业的信用建设;第三,通过对道路运输行业欺诈投机行为的曝光和依法严惩,对违法违章的经营者产生震慑,对其他合法经营者敲响警钟,在全行业树立遵纪守法、诚实经营的良好风尚。今年以来,宜昌市公路规费征稽处利用《三峡日报》等媒体,分批公布了全市范围内拖欠公路规费的业户名单,对催缴欠费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三)加强横向联系,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迅速完成信息采集、软件开发等项基础性。运管部门要积极争取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支持,与本系统有关单位以及工商行政管理、税务、银行、公安交警等部门建立长期联系制度,实行信息的互通共享。同时加快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制定信用信息的评估模型,为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乃至全社会的信用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全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信用体系、营造良好信用环境的正在全面推进,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之风正在逐渐“回归”社会和民众,成为全民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必将建设得更加完备,道路运输市场必将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快速发展。

下载监督管理局积极主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监督管理局积极主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印发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信用体系

    关于印发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辽食药监市发[2010]80号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进一步推动我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现将《......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搞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我局对此十分重视。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期间,我局积极倡导食品经营企业开展了《诚信宣......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石龙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京山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关于落实《京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为推进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大全]

    当前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制定全市价格诚信建设意见,扎实开展“价格诚信单位”的创建和评选活动 我局制定了《烟台市开展价格诚信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推进和加......

    江苏省信用体系建设大全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5-2020年)》......

    信用体系建设 任重道远

    信用体系建设 任重道远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建立黑名单制度„„今年以来,有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动态进展,总是牵动公众的......

    中国信用体系建设

    多举措完善中国信用体系建设摘要:信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与神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内容。在现阶段,特别是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时期后,暴露了许多我国现阶段存......

    关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浅谈

    关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浅谈一、我国信用体系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1.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比较困难的原因(1)信用法律法规缺失。信用如果没有法律作为保障就很难有效实现,法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