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4年度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儿童事业结硕果
——十堰市2004年度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不断提高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水平至关重要。为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健康向上的新一代,我市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的目标要求,制定出了全市儿童生存、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各级政府和部门也把儿童发展目标纳入各自的发展规划,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儿童的生存环境明显改善,儿童事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一、儿童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降低婴儿死亡率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消除碘缺乏症、脊髓灰质炎和新生儿破伤风、保持高水平的计划免疫接种率、降低麻疹死亡率与发病率、降低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等是儿童发展目标中主要的生命、健康指标。
1、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2000年—2004年,我市婴儿死亡率分别为24.75‰、19.72‰、16.64‰、14.88‰、12.63‰,呈逐年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7.72‰、23.14‰、18.76‰、17.03‰、15.39‰,也呈逐年下降趋势。2004年这两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和省要求的目标,同时这两项指标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计划免疫全面达标。2004年全市卡介疫苗接种率为98.18%,脊灰疫苗接种率为99.12%,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9.16%,由此可见目前我市计划免疫的几项常规指标都基本稳定在95%以上,已达到目标值。
3、儿童保健稳步提高。2000年—2004年全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由63.7%上升到73.83%,2004年比2000年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目前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在不断的优化,儿童的健康水平也在稳步的提高,营养状况也有所改善。
二、基础教育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成果巩固
1、学前教育稳固发展。2004年全市3—6岁儿童在园数为2.06万人,比2003年增加0.41万人,增长24.5%。在农村儿童学前一年受教育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学前教育发面,除了教育部门办的示范性幼儿园外,还有许多社会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幼儿教育场所,使当地的儿童获得了更多更好的学前教育。
2、义务教育发展迅速。为了保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我市各级政府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领域小学阶段的性别差异基本消除,2004年全市小学学生净入学率保持在99.99%的高水平,比2000年增长了0.9个百分点;2004年全市小学学生辍学率为0.02%,比2000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2004年初中学生毛入学率为99.9,比2000年增加了11个百分点;同期初中学生辍学率为1.56,比2000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见表)
2000年
2004年
儿童小学入学率
99.00
99.99
儿童小学辍学率
0.210.02
初中学生入学率
89.17
99.99
初中学生辍学率
1.97
1.563、积极推近素质教育。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全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适龄儿童健康发展。教育部门确定了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取消了小学初中毕业统考,规定了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这些都极大的推动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自然生存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我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环保定量考评成绩在全省名列前矛。2004年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35.9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四、法律保障逐步提高。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儿童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工作,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确实保障了儿童的合法权力,中小学生普法率达100%,同时多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2004年全市未成年人犯罪率为8.7,同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五、目前我市儿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努力下,全市儿童的生存环境不断优化,儿童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营养条件也不断、改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也得到了保障,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城市和农村经济水平差距较大。2004年全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68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916元,形成巨大反差,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财力不足,对儿童事业的投入较少,农民收入也一直在低位徘徊,农村税费改革后,大部分县(市)取消了医疗保健人员的补助,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使一些完成情况较好的指标出现反弹,如: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出现回升,超过了45/10万的控制目标。
2、因流动人口流动性大,总体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等原因,使教育和卫生部门指标不能达标。由于经济、逃避计划生育和居住不固定因素,忽视了儿童的早期教育,加之流动人口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影响了流动人口学生的毕业和升学,目前全市流动人口适龄子女为1.4万人,如何解决好这部分适龄子女的入学问题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3、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小学、初中学生辍学和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我市地处偏远山区,农村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城乡教育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据各县(市)义务教育年报,个别边远乡镇初中学生流失率高达10%以上。据今春中小学开学情况的了解,个别学校(重点在初中)开学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上学,原因有三:一是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就业难致使这部分学生感到读书无用;二是厌学,学校课业负担过重尤其是在考试升学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学生感到压力大,导致厌学。三是农村打工潮的影响,导致一部分学生流失。
4、基层教育的管理还不规范。关于这一点最新的统计数据已有了具体的反映。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近几年达到99.99%,明年估计将超过100%,产生的原因除了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增加外,就是不到入学年龄入学,到该小学毕业仍未毕业,这样势必造成本来就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加紧张。
六、针对当前儿童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加强对儿童事业的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各级政府要把少儿工作列入社会发展计划,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十五”少儿规划各项目标的落实,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监督作用,继续为儿童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协调各有关部门制定儿童事业发展规划,建立起与“十五”儿童发展规划相适应的部门责任制,组织实施儿童事业监测评估工作,认真实施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健全与儿童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儿童合法权益。
2、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和卫生防御工作。必须狠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妇幼保健队伍建设,巩固与发展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二是在坚持全面抓的同时,把工作重心放到薄弱环节,全面推动和巩固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针对流动人口这一特殊人群,加强管理力度;三是建立和健全卫生统计监测系统,使监测指标与国际接轨,尽快改变目前信息统计工作与目标监测脱节的状况,并在人力、财力方面予以保障;四是广泛深入开展母婴生命知识的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重视母婴安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五是加强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扩大计划免疫的覆盖面,巩固免疫接种率,加强流动人口中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建立相关制度,加强重点疾病的监控。
3、重视和加强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强对全市幼儿园(所)的管理,全面提高幼儿园(所)的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全市幼儿身体和智力的发展,继续加大对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会同民政、残联等部门开展社会助残献爱心活动,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残疾儿童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劳动技学习,为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4、建立针对流动人口的卫生保健体系。通过加强流动人口的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建立针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孕妇和儿童的临时保健和检查制度,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妇女卫生、计划免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使流动人口享有与本市居民同等的保健服务。
2004年度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来自范文搜-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第二篇: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统计监测报告
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统计监测
报告
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统计监测报告2007-02-02 21:54:08
《××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实施以来,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重视和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妇女儿童发展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妇女儿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状况日益改善,妇女儿童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妇女参政议政及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
一、实施《两个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五年来,××县加大投入,切实把妇女儿童事业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和部
门各项政策,严格实行计划生育,保持人口低速增长,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严厉打击对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使××县妇女儿童事业得到稳步发展。
(一)妇女儿童发展的外部环境
近五年来,××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加快结构调整,并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使全县经济保持着快速、健康的发展。
1、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卫生、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事业费用的投入。同时,政府用于扶贫、改水、改厕;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2、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截止2005年××县总人口为31万人,其中女性人口占%,0-17岁儿童占%,育龄妇女人数为万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达‰,比2000年下降‰。生育水平的稳定,有利于人口素质和人均gdp值的提高,有
利于缓解人口过多给教育、环境、卫生、就业等带来的压力,为××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妇女儿童发展的卫生与保健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社会经济、文化、医疗保健发展的重要指标。这三年来,我县积极开展“降消项目”的实施和创建爱婴医院等活动,努力降低××县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及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截止2005年××县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0万、‰、‰,与2000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三)妇女儿童的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始终是我县发展战略思想,优先发展教育,使我县较快地建立起小学、初中、高中、职业高中等一系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1、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女童入学率逐年提高。截止2005年××县小学适龄
儿童净入学率为98%,其中女性为98%,小学巩固率为99%,其中女童为98%。初中学生巩固率%,其中女性为。
2、××县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高中学生入学率为%,其中女性为%,比2001年都有一定的提高。
3、残疾儿童教育事业不断得到发展。2002年××县中小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已超过目标值%,残疾女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为68%,超目标值17%,而巩固率为82%,超过目标值2%。
(四)妇女就业与社会保障
五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稳定发展,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扎实推进,“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实效。每年全县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2005年××县女性就业人员比重为83%,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女性逐步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规范生育保险制度,努力建立健全
各项劳动保障体系。截止2005年全县女性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50%、50%、%、%,与2000年相比,不同程度的有所上升。
(五)妇女参政议政
妇女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是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强女干部培养及选拔和女党员的发展工作,并纳入《妇女规划》和各部门干部培养和党员发展计划中,取得明显成效。
1、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有所上升。目前,××县女性有省人大代表1人,省政协委员1人,州人大代表9人,州政协委员2人;县级女党代表、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均比往届增多,特别是女政协委员占政协委员总数的28%。2、2005年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县村民委员会委员中女性比重为71%;居委会两委中女性比重为100%,与2000年相比,均有很大的提高。
3、××县在发展培养妇女人才方面,采取“双推双考”、“公开选拔”等办法,培养、选拔出许多女干部。截止2005年××县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我县党政副科级以上女性领导干部58人,占全县领导干部总数的%。其中县处级1人,正科14人,占%;担任党政正职有8人,占科级女干部总数的%。全县共有女党员1483名,占党员总数的%。近五年来,我县发展女党员力度还在加大,发展比率已高达23%。
(六)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保护
××县在维护和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法律知识的宣传。××县在妇女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和参与权的保障方面,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先后纳入普法规则,并将主要法律法规编制成册,印发到群众手中,对农村地区采取免费送“法”的方法,将法律小
册子送到千家万户;为保护儿童身心不受不良习气的侵扰,已出台了非节假日禁止儿童出入游戏厅、网吧、录像厅等措施,使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2、公安政法机关不断侦破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案件。截止2005年××县共破获强奸案3起,处理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各种刑事案件93起。
(七)妇女儿童生存环境和社会福利
随着政府财政增加治理环境污染,改水、改厕方面的投入,××县农村改水受益率已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累计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5%;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有11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络204个。均比2000年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福利有明显提高和改善。从2000年开始,我县被省卫生厅纳入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
目,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我县孕产妇死亡率由1999年的/10万降至/10万,婴儿死亡率由1999年的‰降至‰,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1999年的%提高到%左右,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妇女和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生存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因此,我县在第一轮项目实施结束后,县妇幼保健院院长李碧凤荣获国家表彰。第二轮,我县又被省卫生厅授予实施项目先进县。××县妇女儿童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城乡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二、实现《两纲》目标的对策建议
1、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的根本途径之一。××县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经济较落后,这些是发展我县妇女儿童事业的瓶颈。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对××县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2、应重视农村儿童事业的发展。我县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经费投入有
限,儿童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农村儿童事业是薄弱环节,应引起重视。
3、要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财政增加对卫生、教育、环境及污水处理、改水改厕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发展的生存环境。
4、要实现2010年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下降1/4的目标,××县的重点工作任务仍在农村。除完善硬件设施外,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覆盖率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农村消毒接生率,要从源头抓严抓好。
5、我县女干部配备上,较上一届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县委班子中的女性调走后未能补齐,导致县级四大家班子中,只有县人民政府有1名女性,其它三家女干部配备率不达标,需及时调整。
6、在婚检由强制改为自愿选择后,我县婚前医学检查率大幅下降,有关部门要通过大众媒体以及开展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等形式宣传婚检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提高群众对婚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高婚检率。
7、妇女发展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应顺应形势变化,积极自我调整和完善。要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实行分类指导,对难点问题重点监制,对薄弱环节重点扶持;二要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性别统计监测工作,对无性别统计的指标要尽快完善,全面准确地反映妇女发展状况。(县统计局、县妇联)
第三篇: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统计监测报告
《××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实施以来,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重视和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妇女儿童发展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妇女儿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状况日益改善,妇女儿童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妇女参政议政及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
一、实施《两个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五年来,××县加大投入,切实把妇女儿童事业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和部门各项政策,严格实行计划生育,保持人口低速增长,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严厉打击对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使××县妇女儿童事业得到稳步发展。
(一)妇女儿童发展的外部环境
近五年来,××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加快结构调整,并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使全县经济保持着快速、健康的发展。
1、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卫生、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事业费用的投入。同时,政府用于扶贫、改水、改厕;环境污染治理方。)妇女就业与社会保障
五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稳定发展,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扎实推进,“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实效。每年全县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2005年××县女性就业人员比重为83%,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女性逐步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规范生育保险制度,努力建立健全各项劳动保障体系。截止2005年全县女性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44.4%、50%、50%、66.67%、66.67%,与2000年相比,不同程度的有所上升。
(五)妇女参政议政
妇女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是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强女干部培养及选拔和女党员的发展工作,并纳入《妇女规划》和各部门干部培养和党员发展计划中,取得明显成效。
1、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有所上升。目前,××县女性有省人大代表1人,省政协委员1人,州人大代表9人,州政协委员2人;县级女党代表、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均比往届增多,特别是女政协委员占政协委员总数的28%。2、2005年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县村民委员会委员中女性比重为71%;居委会两委中女性比重为100%,与2000年相比,均有很大的提高。
3、××县在发展培养妇女人才方面,采取“双推双考”、“公开选拔”等办法,培养、选拔出许多女干部。截止2005年××县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16.7%;我县党政副科级以上女性领导干部58人,占全县领导干部总数的15.1%。其中县处级1人,正科14人,占20.6%;担任党政正职有8人,占科级女干部总数的17.9%。全县共有女党员1483名,占党员总数的14.21%。近五年来,我县发展女党员力度还在加大,发展比率已高达23%。
(六)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保护
××县在维护和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法律知识的宣传。××县在妇女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和参与权的保障方面,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先后纳入普法规则,并将主要法律法规编制成册,印发到群众手中,对农村地区采取免费送“法”的方法,将法律小册子送到千家万户;为保护儿童身心不受不良习气的侵扰,已出台了非节假日禁止儿童出入游戏厅、网吧、录像厅等措施,使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2、公安政法机关不断侦破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案件。截止2005年××县共破获强奸案3起,处理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各种刑事案件93起。
(七)妇女儿童生存环境和社会福利
随着政府财政增加治理环境污染,改水、改厕方面的投入,××县农村改水受益率已达73.2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3.2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3.81%;农村累计粪便无害化处理率42.53%;城市污水处理率33.3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5%;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有11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络204个。均比2000年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福利有明显提高和改善。从2000年开始,我县被省卫生厅纳入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我县孕产妇死亡率由1999年的165.28/10万降至69.44/10万,婴儿死亡率由1999年的34.41‰降至15.97‰,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1999年的35.07%提高到65.61%左右,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妇女和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生存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第四篇: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统计监测报告
《**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实施以来,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重视和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妇女儿童发展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妇女儿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状况日益改善,妇女儿童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妇女参政议政及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
一、实施《两个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五年来,**县加大投入,切实把妇女儿童事业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和部门各项政策,严格实行计划生育,保持人口低速增长,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严厉打击对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使**县妇女儿童事业得到稳步发展。
(一)妇女儿童发展的外部环境
近五年来,**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加快结构调整,并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使全县经济保持着快速、健康的发展。
1、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卫生、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事业费用的投入。同时,政府用于扶贫、改水、改厕;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2、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截止2005年**县总人口为31万人,其中女性人口占46.8%,0-17岁儿童占25.5%,育龄妇女人数为9.0万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达3.2‰,比2000年下降5.21‰。生育水平的稳定,有利于人口素质和人均GDp值的提高,有利于缓解人口过多给教育、环境、卫生、就业等带来的压力,为**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妇女儿童发展的卫生与保健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社会经济、文化、医疗保健发展的重要指标。这三年来,我县积极开展“降消项目”的实施和创建爱婴医院等活动,努力降低**县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及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截止2005年**县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9.44/10万、15.97‰、22.22‰,与2000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三)妇女儿童的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始终是我县发展战略思想,优先发展教育,使我县较快地建立起小学、初中、高中、职业高中等一系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1、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女童入学率逐年提高。截止2005年**县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8%,其中女性为98%,小学巩固率为99%,其中女童为98%。初中学生巩固率93.5%,其中女性为93.55。
2、**县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高中学生入学率为44.1%,其中女性为43.7%,比2001年都有一定的提高。
3、残疾儿童教育事业不断得到发展。2002年**县中小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78.5%,已超过目标值3.5%,残疾女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为68%,超目标值17%,而巩固率为82%,超过目标值2%。
(四)妇女就业与社会保障
五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稳定发展,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扎实推进,“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实效。每年全县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2005年**县女性就业人员比重为83%,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女性逐步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规范生育保险制度,努力建立健全各项劳动保障体系。截止2005年全县女性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44.4%、50%、50%、66.67%、66.67%,与2000年相比,不同程度的有所上升。
(五)妇女参政议政
妇女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是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强女干部培养及选拔和女党员的发展工作,并纳入《妇女规划》和各部门干部培养和党员发展计划中,取得明显成效。
1、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有所上升。目前,**县女性有省人大代表1人,省政协委员1人,州人大代表9人,州政协委员2人;县级女党代表、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均比往届增多,特别是女政协委员占政协委员总数的28%。
2、2005年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县村民委员会委员中女性比重为71%;居委会两委中女性比重为100%,与2000年相比,均
有很大的提高。
3、**县在发展培养妇女人才方面,采取“双推双考”、“公开选拔”等办法,培养、选拔出许多女干部。截止2005年**县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16.7%;我县党政副科级以上女性领导干部58人,占全县领导干部总数的15.1%。其中县处级1人,正科14人,占20.6%;担任党政正职有8人,占科级女干部总数的17.9%。全县共有女党员1483名,占党员总数的14.21%。近五年来,我县发展女党员力度还在加大,发展比率已高达23%。
(六)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保护
**县在维护和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法律知识的宣传。**县在妇女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和参与权的保障方面,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先后纳入普法规则,并将主要法律法规编制成册,印发到群众手中,对农村地区采取免费送“法”的方法,将法律小册子送到千家万户;为保护儿童身心不受不良习气的侵扰,已出台了非节假日禁止儿童出入游戏厅、网吧、录像厅等措施,使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2、公安政法机关不断侦破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案件。截止2005年**县共破获强奸案3起,处理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各种刑事案件93起。
(七)妇女儿童生存环境和社会福利
随着政府财政增加治理环境污染,改水、改厕方面的投入,**县农村改水受益率已达73.2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3.2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3.81%;农村累计粪便无害化处理率42.53%;城市污水处理率33.3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5%;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有11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络204个。均比2000年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福利有明显提高和改善。从2000年开始,我县被省卫生厅纳入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我县孕产妇死亡率由1999年的165.28/10万降至69.44/10万,婴儿死亡率由1999年的34.41‰降至15.97‰,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1999年的35.07%提高到65.61%左右,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妇女和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生存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因此,我县在第一轮项目实施结束后,县妇幼保健院院长李碧凤荣获国家表彰。第二轮,我县又被省卫生厅授予实施项目先进县。**县妇女儿童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城乡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二、实现《两纲》目标的对策建议
1、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的根本途径之一。**县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经济较落后,这些是发展我县妇女儿童事业的瓶颈。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对**县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2、应重视农村儿童事业的发展。我县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经费投入有限,儿童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农村儿童事业是薄弱环节,应引起重视。
3、要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财政增加对卫生、教育、环境及污水处理、改水改厕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发展的生存环境。
4、要实现2010年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下降1/4的目标,**县的重点工作任务仍在农村。除完善硬件设施外,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覆盖率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农村消毒接生率,要从源头抓严抓好。
5、我县女干部配备上,较上一届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县委班子中的女性调走后未能补齐,导致县级四大家班子中,只有县人民政府有1名女性,其它三家女干部配备率不达标,需及时调整。
6、在婚检由强制改为自愿选择后,我县婚前医学检查率大幅下降,有关部门要通过大众媒体以及开展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等形式宣传婚检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提高群众对婚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高婚检率。
7、妇女发展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应顺应形势变化,积极自我调整和完善。要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实行分类指导,对难点问题重点监制,对薄弱环节重点扶持;二要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性别统计监测工作,对无性别统计的指标要尽快完善,全面准确地反映妇女发展状况。(县统计局、县妇联)
第五篇:某区《“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终期监测评估报告范文
某区《“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终期监测评估报告
报告摘要:
一、评估目的
按照国务院、省市妇儿工委要求,根据我区实际,2006年制定出台了《玄武区儿童发展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儿童规划》)。到2010年,《儿童规划》实施周期已结束。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妇儿工委的工作部署,今年要对《儿童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终期评估。这项举措既是检验《儿童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儿童规划》实施过程的必要环节。通过全面科学的统计分析与评估,客观反映我区儿童发展现状,了解和掌握2006—2010年《儿童规划》的实施进程,为制定和完善“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措施提供重要依据,对推动《儿童规划》实际成效的全面体现,促进我区儿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评估方法
对《儿童规划》的评估,主要采用了评价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
(1)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对《儿童规划》的所有领域,进行从执行过程到终期效果的全面评估;对各个领域中的重点指标进行重点评估,突出解决儿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评估工作中,既进行定性分析,侧重质的描述;又进行定量分析,侧重量的说明,实现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的有机结合。
(3)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既运用静态评估对指标的现状进行分析判断,看终期达标情况;又通过动态评估对指标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评价,看指标的发展趋势。
(4)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对能够确定统一客观评估标准指标,采用绝对评价法进行;对无法确定统一客观评估标准的指标,采用相对评价法进行。
(5)评价与指导相结合。既对《儿童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又将评价的结果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分析和总结,对《儿童规划》实施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三、评估结果
统计数据结果表明,五年来,经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儿童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完成情况较好。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四大领域20。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日益提高,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儿童综合素质显著增强,儿童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儿童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使儿童得以健康成长,全区儿童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儿童保健机构和设施的日趋完善,儿童健康保障得到了落实。
儿童健康是儿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五年来,我区一直坚持以为儿童服务为宗旨,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全区儿童的卫生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
1、加强儿童保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2010年,全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7.43%,较“十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09‰,较“十五”末下降7.78‰;婴儿死亡率2.4‰,较“十五”末下降5.85‰;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9.45%,“十一五”期间始终高于省、市95%的指标标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五年保持在100%。计划免疫“四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白百破三联制剂和乙肝疫苗)接种率平均在99%;麻疹疫苗接种率连年达100%,较好的完成了各级规划目标。
2、儿童的常规基础免疫更加规范。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5年来保持在0.3%的水平。
(二)儿童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步
随着科教兴区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大大加快了我区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经费逐年提高。2010年,我区财政性教育经费达4.99亿元,比2006年的1.92亿元,年均增长26.9%,高标准落实了关于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即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五年间教育累计投入超过15.91亿元,大力支持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健全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和助学机制,保障了全区儿童的受教育权力,促进儿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全区教育事业平稳快速发展。
1、高水平普及幼儿教育。区域内38所幼儿园,均为标准化、规范化的成型园所,其中有30所省、市优质园,优质率达78.9%。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需求,还吸引了大量外区生源,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连年超过100%,“十一五”期间,我区在园幼儿(不含托儿)39320人(含外区户籍儿童)。2009—2010,3—6周岁儿童7958人,在园幼儿(不含托儿)8635人(含外区户籍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108.5%。
2、高位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十一五”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普九”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不但为所有适龄儿童创造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同时,团区委和区妇联等相关部门还在全社会组织实施了“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帮助贫困儿童和失学女童重返校园。全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辍学率为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分别达100%、100%、99.8%(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全国领先),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以上,100%的小学建成江苏省实验小学,80%的初中建成江苏省示范初中。全区小学起始年级60%、初中起始年级19%以上的教学班实现小班化教学。建立起低收入家庭、困难家庭子女和“三残”学生入学救助帮困机制,确保该类家庭子女和“三残”学生100%接受义务教育。制定了《进一步做好玄武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0%就学。我区于2006年春季在全市率先实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2008年春季实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提供教科书;2009年春季开始,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
3、残疾儿童教育得到发展。成立玄武特殊教育学校一所,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特教学校培智两个途径,在校人数为83人,女童为38人。对残疾儿童入学实行“零拒绝”政策,确保残疾儿童100%入学。我区教育部门对因家庭生活困难的残疾儿童采取减免学杂费的照顾;对部分特困残疾儿童给予免费就学。自2006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起,对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免费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5年来均为100%。
4、全面优质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全区5所普通高中,其中2所四星级高中,3所三星级高中,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8%(超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全国领先);玄武中等专业学校创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高中校在南京市质量评估中均处领先地位。同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5%(超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全国领先)。
5、建立新型教育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救助制度,制定《玄武区社会城乡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制度的实施办法》,建成8个社会援助中心和70个社区互助社,为困难家庭子女就学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健全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助学全覆盖体系。对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家庭困难的学生发放政府助学券,对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对大学生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开设“爱心班”,招收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免去一切费用。
6、以家庭教育为依托,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区家庭教育工作得到区委、区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家庭教育宣传格局。一是建立家长学校总校,全区各幼儿园、中、小学校和社区均成立了家长学校,创建率达100%。不断增强全社会关注家庭教育的意识,着力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指导,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家长学校模式多样化,教学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家长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科学育儿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二是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推动了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三是在教育网站开辟“家教天地”专栏,定期更新家庭教育知识理念,切实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指导,18岁以下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100%;四是运用其他大众传媒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双合格”的内涵,营造家长“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社会氛围。
(三)儿童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五年来,我区各级部门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确实保障儿童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各类侵犯人身权利和引诱、教唆、强迫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犯罪和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儿童人身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侵害儿童权益案件的受案率五年来均为100%。连年没有发生拐卖儿童案件。
1、加大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力度。近年来,玄武公安分局、区文化局等部门对影响青少年的公共娱乐服务场所加强治安管理,进行清理整顿,规范文化市场,严格查禁淫秽、封建迷信和渲染暴力的书籍、报刊、影视等非法出版物;加强对学校周边经营场所的监督和检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积极有效地开展各类普法活动。在普法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把对青少年普法纳入维权工作的目标管理,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