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时期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小编推荐)
根据州委统战部《关于开展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有关精神,2005年5月10日-5月20日,我部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全县12个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采取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召开各种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就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级党外代表人物92名,其中省级党外代表人物2名,州级党外代表人物9名,县级党外代表人物81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63人,占68.4%,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18人,占31.6%,平均年龄43.7岁,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29岁。
二、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特点及其成长规律
(一)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特点通过对县级以下9名党外代表人物的分析,我们认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爱学习,肯钻研,进取心强。无论是在机关、企业、部门还是在农村的党外代表人物,他们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勤奋向上。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绝大多数是本单位的工作能手和业务骨干。
2、善观察,勤思考,敢讲真话。他们对所见所闻的各种社会现象,观察细致,分析透彻,敢于直言,敢讲真话。这一点往往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赞成和拥护。
3、重实效,厌空谈,求真务实。大多数党外代表人物工作作风扎实,注重工作实效,反对只求政绩,不求实效的官僚作风。
4、高学历,精专业,各界精英。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学历高,文化水平高,专业技术过硬,都是本部门本单位的行家里手,都是各界知名人士。
(二)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成长规律
1、自身努力是前提。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能够健康成长与自身努力密不可分。一名优秀的党外代表人物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的各方面,都会有很出色的表现。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
2、组织培养是关键。没有组织的精心培养,党外人士要健康成长起来,既而成为一名有代表的党外人物,也是一句空话。从实际情况看,党外人士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观点见解上过于偏激片面,导致观察和处理问题过于简单化,这一点对党外人士的成长十分不利。只有党组织有目的的给予引导帮助,党外人士才能很快成熟起来,最终成为一名具有代表性的党外人物。
3、时代要求是条件。时代的发展给党外人士提供了施展个人才华的广阔天地,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要求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时代的进步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各界有识之士积极参加到社会的伟大变革中来,尽可能多的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出力。新的历史时期,不仅给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而且也给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现状(包括政治、思想状况)、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队伍建设难度大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党外代表人物思想不稳定。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党外代表人物深深感到作为党外人士无论是在单位上还是在社会上得不到必要的尊重。主要原因:一是很多人包括一部分领导干部都错误地认为,凡是优秀的人一定早入党了,既然不是党员就不是优秀的人。单位上遇重大问题有时甚至是一般性的问题,都由党委(党组)研究决定,党外人士没有机会也无权过问。所以,很多党外代表人物特别是进入领导班子的党外代表人士都强烈要求入党,这是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二是由于多年来党外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不大,特别是单位正职没有一名是由党外人士担任的。党外干部长期只能在副职上工作,得不到重用,看不到前途和希望。这一问题,严重挫伤了党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也是党外干部不愿意保留在党外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目前党外干部选拔任用的管理机制还不健全。表面上党外干部的管理由各级统战部门负责,事实上统战部门除了对他们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心以外,对其政治前途如提拔使用等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基础工作仍然差
有计划有针对性对党外干部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建好优秀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党外代表人物基本上仍然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组织上对其关心培养少。他们很少有机会接受组织上系统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更没有机会在重要岗位上任职锻炼自己。因此,目前不少党外代表人物的综合素质长期得不到提高,各级党外代表人物队伍中特别优秀冒尖的少。
(三)管理机制待优化
近年来,尽管各级党委对党外干部工作在认识上有所提高,但在管理机制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所有干部由党委统一管理,党委组织部和统战部同是党委的职能部门,对党内党外干部的管理应该各有侧重。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党内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都由组织部门说了算,统战部门的党外干部管理职能被大大弱化了。不健全的党外干部管理机制,给统战部门的党外干部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四)党外干部要有家
很多党外干部都把统战部门当成自己说心里话的娘家,他们希望通过统战部门向党委反映自己的心声。但事实上,统战
部门长期只能听其诉说衷肠,而无能力为其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时间一长,党外干部会党得统战部这个娘家无职无权太寒酸,由此逐渐降低党外干部对统战部门的信任度,十分不利于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建设。党外干部是否真正以统战部门为自己的娘家,关键看统战部门能否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工作角度看,统战部门成为党外干部的家将十分有利于党外干部的成长。
四、关于党外代表人物的素质和能力建设问题
党外代表人物的素质和能力建设问题,关系到党外代表人物能否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是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党外代表人物队伍整体素质仍然偏低,尤其是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一)党外代表人物应该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
党外代表人物在政治上,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法律法规。真诚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风雨同舟。在复杂形势和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和团结统一。
2、业务素质
党外代表人物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在所从事的工作领域里面,要成为专业骨干、行家里手,在专业方面具有权威。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才能保证建言献策的水平和质量。
3、科学文化素质
新时期党外代表人物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作为新时期党外代表人物必须不断学习、丰富和更新科学文化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二)党外代表人物的能力建设问题
新时期党外代表人物至少要有以下五种能力:
1、政治鉴别的能力
现在,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国际风云的变幻,党外代表人物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始终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建言献策的能力
新时期的党外代表人物要积极围绕党的工作中心,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重大问题和群众比较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建言献策。要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建言献策的能力。
3、合作共事的能力
党外代表人物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党外代表人物必须学会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共事。要严于律己,主动沟通,互信互让,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4、民主监督的能力
党外代表人物要进一步树立民主监督的意识。首先,要勇于监督,敢于为民请命,仗义直言,敢讲真话、实话,真正做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诤友。其次,要善于把握民主监督的原则。既要中肯地提出批评和建设性意见,又要正确认识民主监督的本质是通过提意见、作批评开展监督。再次,要注重民主监督的方法。
5、组织协调的能力
党外代表人物联系着各方面的党外人士,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要善于体察党外人士的愿望和要求,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当好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二)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选拔和使用问题
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除了自身努力外,关键取决于组织的培养。近几年来,对党外代表人物的培训力度有所加大,但力度仍然不够,主要是培训的层次不高,培训的方法单一,培训的人数太少,培训的时间太短。新时期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选拔和使用,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选拔,动态管理
要注重做好党外代表人物的选拔工作,将一些年青有为、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共事、在群众中享有一定威望的党外人士选拔进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对党外代表人物队伍,要实行动态管理,随时调整和充实,使其充满生机和活力。
2、加强培养,提高素质
加大对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教育的力度。通过加强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物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科学安排培养内容,选择培养的形式,把重点培养与定向培养、任职前培养与任职后提高、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增强培养的实际效果。将党外代表人物的培训纳入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进行培训。将作为党外后备干部的党外代表人物输送到基层或机关挂职锻炼,其计划纳入后备干部挂职锻炼总体方案。
3、大胆使用,合理安排
对党外代表人物要大胆使用,敢于压担子。要充分信任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代表人物,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物发挥作用的相关机制,确保其有职有责有权。党外代表人物担任正职的工作要实现突破,以充分调动党外
第二篇:关于新时期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州委统战部《关于开展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有关精神,2005年5月10日-5月20日,我部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全县12个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采取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召开各种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就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级党外
代表人物92名,其中省级党外代表人物2名,州级党外代表人物9名,县级党外代表人物81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63人,占68.4,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18人,占31.6,平均年龄43.7岁,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29岁。
二、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特点及其成长规律
(一)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特点通过对县级以下9名党外代表人物的分析,我们认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爱学习,肯钻研,进取心强。无论是在机关、企业、部门还是在农村的党外代表人物,他们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勤奋向上。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绝大多数是本单位的工作能手和业务骨干。
2、善观察,勤思考,敢讲真话。他们对所见所闻的各种社会现象,观察细致,分析透彻,敢于直言,敢讲真话。这一点往往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赞成和拥护。
3、重实效,厌空谈,求真务实。大多数党外代表人物工作作风扎实,注重工作实效,反对只求政绩,不求实效的官僚作风。
4、高学历,精专业,各界精英。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学历高,文化水平高,专业技术过硬,都是本部门本单位的行家里手,都是各界知名人士。
(二)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成长规律
1、自身努力是前提。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能够健康成长与自身努力密不可分。一名优秀的党外代表人物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的各方面,都会有很出色的表现。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
2、组织培养是关键。没有组织的精心培养,党外人士要健康成长起来,既而成为一名有代表的党外人物,也是一句空话。从实际情况看,党外人士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观点见解上过于偏激片面,导致观察和处理问题过于简单化,这一点对党外人士的成长十分不利。只有党组织有目的的给予引导帮助,党外人士才能很快成熟起来,最终成为一名具有代表性的党外人物。
3、时代要求是条件。时代的发展给党外人士提供了施展个人才华的广阔天地,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要求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时代的进步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各界有识之士积极参加到社会的伟大变革中来,尽可能多的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出力。新的历史时期,不仅给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而且也给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现状(包括政治、思想状况)、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队伍建设难度大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党外代表人物思想不稳定。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党外代表人物深深感到作为党外人士无论是在单位上还是在社会上得不到必要的尊重。主要原因:一是很多人包括一部分领导干部都错误地认为,凡是优秀的人一定早入党了,既然不是党员就不是优秀的人。单位上遇重大问题有时甚至是一般性的问题,都由党委(党组)研究决定,党外人士没有机会也无权过问。所以,很多党外代表人物特别是进入领导班子的党外代表人士都强烈要求入党,这是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二是由于多年来党外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不大,特别是单位正职没有一名是由党外人士担任的。党外干部长期只能在副职上工作,得不到重用,看不到前途和希望。这一问题,严重挫伤了党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也是党外干部不愿意保留在党外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目前党外干部选拔任用的管理机制还不健全。表面上党外干部的管理由各级统战部门负责,事实上统战部门除了对他们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心以外,对其政治前途如提拔使用等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基础工作仍然差
有计划有针对性对党外干部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建好优秀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党外代表人物基本上仍然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组织上对其关心培养少。他们很少有机会接受组织上系统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更没有机会在重要岗位上任职锻炼自己。因此,目前不少党外代表人物的综合素质长期得不到提高,各级党外代表人物队伍中特别优秀冒尖的少。
(三)管理机制待优化
近年来,尽管各级党委对党外干部工作在认识上有所提高,但在管理机制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所有干部由党委统一管理,党委组织部和统战部同是党委的职能部门,对党内党外干部的管理应该各有侧重。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党内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都由组织部门说了算,统战部门的党
外干部管理职能被大大弱化了。不健全的党外干部管理机制,给统战部门的党外干部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四)党外干部要有家
很多党外干部都把统战部门当成自己说心里话的娘家,他们希望通过统战部门向党委反映自己的心声。但事实上,统战部门长期只能听其诉说衷肠,而无能力为其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时间一长,党外干部会党得统战部这个娘
家无职无权太寒酸,由此逐渐降低党外干部对统战部门的信任度,十分不利于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建设。党外干部是否真正以统战部门为自己的娘家,关键看统战部门能否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工作角度看,统战部门成为党外干部的家将十分有利于党外干部的成长。
四、关于党外代表人物的素质和能力建设问题
党外代表人物的素质和能力建设问题,关系到党外代表人物能否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是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党外代表人物队伍整体素质仍然偏低,尤其是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一)党外代表人物应该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
党外代表人物在政治上,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法律法规。真诚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风雨同舟。在复杂形势和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和团结统一。
2、业务素质
党外代表人物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在所从事的工作领域里面,要成为专业骨干、行家里手,在专业方面具有权威。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才能保证建言献策的水平和质量。
3、科学文化素质
新时期党外代表人物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作为新时期党外代表人物必须不断学习、丰富和更新科学文化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二)党外代表人物的能力建设问题
新时期党外代表人物至少要有以下五种能力:
1、政治鉴别的能力
现在,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国际风云的变幻,党外代表人物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始终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建言献策的能力
新时期的党外代表人物要积极围绕党的工作中心,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重大问题和群众比较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建言献策。要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建言献策的能力。
3、合作共事的能力
党外代表人物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党外代表人物必须学会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共事。要严于律己,主动沟通,互信互让,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4、民主监督的能力
党外代表人物要进一步树立民主监督的意识。首先,要勇于监督,敢于为民请命,仗义直言,敢讲真话、实话,真正做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诤友。其次,要善于把握民主监督的原则。既要中肯地提出批评和建设性意见,又要正确认识民主监督的本质是通过提意见、作批评开展监督。再次,要注重民主监督的方法。
5、组织协调的能力
党外代表人物联系着各方面的党外人士,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要善于体察党外人士的愿望和要求,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当好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二)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选拔和使用问题
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除了自身努力外,关键取决于组织的培养。近几年来,对党外代表人物的培训力度有所加大,但力度仍然不够,主要是培训的层次不高,培训的方法单一,培训的人数太少,培训的时间太短。新时期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选拔和使用,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选拔,动态管理
要注重做好党外代表人物的选拔工作,将一些年青有为、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共事、在群众中享有一定威望的党外人士选拔进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对党外代表人物队伍,要实行动态管理,随时调整和充实,使其充满生机和活力。
2、加强培养,提高素质
加大对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教育的力度。通过加强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物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科学安排培养内容,选择培养的形式,把重点培养与定向培养、任职前培养与任职后提高、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增强培养的实际效果。将党外代表人物的培训纳入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进行培训。将作为党外后备干部的党外代表人物输送到基层或机关挂职锻炼,其计划纳入后备干部挂职锻炼总体方案。
3、大胆使用,合理安排
对党外代表人物要大胆使用,敢于压担子。要充分信任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代表人物,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物发挥作用的相关机制,确保其有职有责有权。党外代表人物担任正职的工作要实现突破,以充分调动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优秀党外党外代表人物采取政治安排与实职安排交叉兼职的方法进行培养,积累工作经验,增长工作才干,为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奠定基础。
4、建立机制,形成规范
健全完善党外代表人物培训工作制度。将党外代表人物培训统一纳入干部理论培训总体规划,认真抓好落实。健全完善党外代表人物考察工作制度。依据有关文件要求,对作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党外代表人物,进行考察。此外还应健全完善民主推荐党外代表人物工作制度等。
五、少数民族、宗教界、非公有制经济、无党派、新社会阶层等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建设的有关问题
目前,统一战线成员处于新老交替阶段,少数民族、宗教界、非公有制经济、无党派、新社会阶层等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建设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
1、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工作任务变得繁重而复杂
少数民族、宗教界、非公有制经济、无党派、新社会阶层等对象的扩大和数量增加,拓展了党外代表人物挑选余地,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工作任务变得繁重而复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从原来的十个方面扩展到十二个方面,范围在扩大,整体数量也在成倍增加。就**县而言,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40左右,天主教信徒达3000多人,党外知识分子达8000多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从原来几乎为零发展到今天的数万之众。党外人士在数量上的绝对增加,从量上为新一代代表人物的产生提供了保证,同时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工作量也进一步加大,任务更加繁重。
2、有些领域党外代表人物相对匮乏,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工作任务相当紧迫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老一代党外代表人物与党荣辱与共,并肩奋斗,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自然规律,这些老一辈代表人物逐渐离开了工作岗位,党外代表人物队伍数量减少,需要有一批新的人来代替。在一些领域中,明显缺乏“旗帜性”的党外代表人物,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后备力量也不强,部分新产生的党外代表性人物的影响和威望,难以与老一代相对比。加大党外代表性人物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前统战工作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3、新社会阶层的出现,给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从这些阶层的成份、特点看,既有统战对象的一般属性,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传统的统战对象村比,他们的思想意识、政治理念、竞争意识更强,他们的出现拓展了统一战线工作空间,无形中也加大了统战工作的难度,对于这几种对象,我们接触了解还只是初步,加上社会上对这部分人的认识看法还有不一致的地方,在他们当中培养党外代表人物,开展工作,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4、党外知识分子是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主要来源
在改革开放后新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中,党外知识分子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分子历来都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具较高文化素质,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参政意识强,在各个领域里常常成为领头性人物。这些年,我们培养的党外代表性人物,80都是从知识分子中产生的。因此,做好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工作,就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统战部门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上的重点和主要职责,积极“反映问题,掌握政策,协调关系,举荐人才”。做好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就等于抓住了各个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就能源源不断地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输送人才,确保这支队伍的长盛不衰。
六、积极探索有效工作机制,建设好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
(一)建立物色到培养的机制
新时期,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产生机制、所处的社会背景都明显不同于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因此,在工作方式、手法以及物色判断标准都应有别于过去。首先,要明确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标准。在判断标准上,应从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四个方面来要求和衡量。在坚持政治第一的标准的同时,代表人物还应具备社会影响大、学术造诣深、人格形象好、奉献精神强的特点。在物色代表人物人选时,应该慎重行事,按照一定的程序建立起必要的考察制度,按照标准,严格把关,注重质量。其次,要把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纳入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制订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培养规划。第三,在物色和培养工作中,要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得不到组织肯定、群众公论差的,不能列为代表人物人选培养。第四,在培养上,要积极创造条件,让选定的代表人物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要不断地为他们铺设台阶、搭舞台、压担子,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或外派挂职,或作一定的政治、实职安排。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参政水平。
(二)建立推荐到使用的机制
适时地发现优秀人才进行推荐安排使用,是发挥党外代表人物作用的关键。有培养无安排使用必将造成党外代表人物积极性的消退,造成党外代表人物流失,造成党外人物培养成果难以巩固的现象。在党外代表人物的推荐使用上,要正确处理党外代表人物的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既要从党的事业大局出发,正确看待党外代表人物的先进性,不降格以求,又要充分考虑体现广泛的代表性,不求全责备,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地把握尺度,保证各方面代表性人物脱颖而出。对党外人士的推荐和培养的基础上,确定建立优秀党外代表人物名单,作为向政府、人大、政协及各相关部门单位组织推荐的后备基础。在推荐对象上,要根据党外代表人物的特长和专业,尽可能作对口安排,以利于党外代表人物的作用发挥和能力施展。在推荐工作中要严格按有关程序。统战部门要充分听取所在部门党组织的意见,要出于公心,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荐要有计划有步骤,在推荐上要有计划性,集中性,定期性。从我们工作实践中看,每二年左右,对推荐人选做一次完善调整,集中推荐比较适宜。推荐的目的在于使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要将党外代表人物的使用安排,作为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完成,统战部门要大力推动建立党外干部安排使用机制,要建立与组织部门协同配合有关制度,做到在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推荐、使用上目标同设、人选共选、责任共担,真正形成合力,避免脱节。对长期在业务技术和教学科研岗位工作的党外代表人物,在使用上可走先政治安排、后实职安排的路子,先在人大、政协组织中获取一定的社会活动经验和参政议政能力,以便将来一旦走上行政领导岗位,就能较快适应领导角色,较快成熟起来。
(三)建立管理到监督的机制
管理和监督是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中,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如何培养和推荐使用,对管理和监督讲得不多,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难以培养出优秀党外人才,一方面可能使党外干部言行上的一些小问题积累发展成大问题。因此,我们在抓好党外代表人物培养中的正面教育、挖掘内在积极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作用,既要认真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包括一些逆耳之言,又要区别对待一些错误认识,对一般性的认识,以正面引导、教育为主,对涉及深层次的思想原则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旗帜鲜明地给予批评。当前,在党外代表人物管理工作中还要贯彻好党外代表人物劝留党外的政策,按照有关规定,统战部要负起这个责任,加强与各级党组织联系,共同把好关,切实保留一批优秀代表人物队伍的巩固与发展。
(四)建立联系到服务的机制
要做好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工作,就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意见要求。加强与党外代表人物的联系沟通,广交深交党外朋友。要坚持各级领导与代表性人物交友联系制度,建立和运用各类座谈会、通报会、谈心会,约谈等制度和形式,来保持与党外代表人物的联系沟通。要建立统战部门对重点部门、重点代表人物定期走访制度,包括节日慰问,伤病探望,这种形式,宽松亲切,“润物细无声”,常常一次走访胜过一场会议的说教;要充分发挥一些带有统战性质的经济团体和民间组织的功能作用。在沟通联系中除了做好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更重要的还应该树立服务思想,对党外代表人物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和所在单位反映。对党外代表人物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做好协调,排忧解难,用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服务工作,推动和促进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工作中得到落实。
第三篇: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
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及其后备队伍,直接关系到党与党外人士合作的水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关系到统一战线的持续发展。第一,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是我们党推进科学发展,实现科学执政的必然要求。第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加强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特点和优势的重要内容。第三,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全社会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的重要措施。第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不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应重点把握的原则: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二是坚持进步性和代表性相统一;三是坚持政治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四是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五是坚持发扬民主、沟通协商。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总的要求是: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抓住源头、打好基础,完善机制、推进选拔,努力造就一支能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亲密合作、德才兼备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社会团体领导班子中的党外人士,无党派和民族宗教界人士。
党外代表人士应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政治把握能力;二是参政议政能力;三是组织协调能力;四是合作共事能力。
第四篇:关于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定稿)
关于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几年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臶,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广大农村党员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干部作风得到较大改进,班子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但是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一、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村党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
一是文化底子薄。与其他农民基本处在同一层次,并不具备文化上的群体优势,无法担当引导农村文化潮流的重任。二是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有的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对市场经济缺乏实践与研究,导致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我镇共有农村党员1120人,通过调查表明,50岁以上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的人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3.6%,且大都以经验性技术为主;50岁以下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党员干部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8.6%,但存在技术不精,学用脱节的情况;从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上看,14.6%的农村党员干部存在市场行情不清,市场经验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小,闯荡市场的勇气不足等问题。三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不懂科技,不了解市场,不善经营,影响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在用人上也存在偏差,一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种、养、加、销“能人”往往排斥在用人视野之外,而所用的人不少缺乏为群众办事的能力。
2、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质量比较低。
一些村集体经济总是发展不起来,缺乏搞好服务的物质基础。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村收入减少,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少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层次不高,只要求信访不出事,少为上级惹麻烦,对如何发展经济想得少,加上本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少。
3、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科技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
农村党员干部应当是科技致富的示范者,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技术的带头人。从目前看,我镇党员中虽有一大部分人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已经致富,但是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的甚至处于相对贫困线上,成为组织的救济对象。从党员致富的途径上来看,真正通过调整结构致富、科技种养致富、流通致富、办企业致富的并不多,致富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市场含量偏低。有35%的党员干部没有致富,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没有起到照亮一片,带动一村的作用。
4、因无职党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农村无职党员虽说不是很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素质不高。他们文化素质低,先进思想、先进科技、先进实用技术在农村无职党员身上严重缺乏。二是觉悟上有差距。农村无职党员不能较好地处理公与私、亲与疏、上与下的关系。有的农村无职党员埋头经营自己的“承包地”,对集体经济不热心、不参与;一些党员从村干部岗位上卸任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有的拒办移交手续,有的损坏在任干部形象,挑拨班子成员矛盾,有的甚至干扰民主选举等,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1、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一是精心选好村党支部书记。要选拔那些有理想、政治素质高、能很好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热心为群众办事,具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优秀党员。选任渠道要宽,从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导向看,必须突破地域界限和身份界限。二是配好、配强党支部成员。按一定比例,配备老、中、青年,做到结构合理,在支部班子成员中应根据各人的能力、特长来合理分工,合理利用,做到用其所长。三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后备队伍的建设。要着眼于村级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及早发现苗子,重点加以培养。特别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经营管理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四是根据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增多的实际,根据农村
工作需要的党员的特长,设臵小型的如普法民调、致富示范、市场信息、村务监督等党小组,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
2、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对各村基层干部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上,既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又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强化他们的科技致富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学习形式上,可采取召开党员大会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实用技术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和健全党组织活动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引导农村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促进农村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农村党员干部作用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水平。
现在农村工作难度大,干群关系难沟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没用得到根本转变,“老的方法不管用,新的方法不会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变农村基层干部的作用,一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以适应法制化社会的需要,通过了解法律法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以扎实的作用示范群众,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帮助企业增效益,帮助群众增收入,大力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
象。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约束,营造廉政为民的良好氛围。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深层次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根本上讲,发展农村经济是治本之策。农村税费改革后,各村收入减少,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压力增大,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有比任何时候都强的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发展为主题,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服务支持,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只有这样,农村基层组织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村党员存在的问题。
第五篇:关于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如何加大新时期党员干部管理
中共仲巴县委组织部
我县作为纯牧区,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气候差,自然条件恶劣,因此加大新时期党员干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县组织部,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基层,通过组织座谈、个别谈话、征求意见等形式,就“如何加大新时期党员干部管理”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现有党支部(党总支)102个,党员1380名。近年来,我县组织部严格按照地委组织部的要求,积极结合我县实际,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干部作风得到较大改进,班子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在我县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但是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一、现阶段我县党员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党支部党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一是文化底子薄。全县多数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为大中专文化程度,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多为小学文化程度。二是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有的乡、村党支部班子干部文化素质偏低,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对市场经济缺乏实践与研究。特别是缺乏现代畜牧知识,“靠天吃饭”思想严重,缺乏主动创新。三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不懂科技,不了解市场,不善经营,影响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四是个别党员干部组织观念不强。在思想上不严格要求自己,连最起码的上下班制度都难以坚持。
2、因集体经济薄弱,导致乡、村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质量比较低。我县为牧业大县,经济结构单调,收入渠道狭窄。多数乡镇村经费依靠地、县下拨。一些乡、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而部分乡、村集体经济往往由于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健全而无法发展壮大。由于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经济收入减少,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少乡、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层次不高,只要求信访不出事,少为上级惹麻烦,对如何发展经济想得少,加上本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少。
3、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科技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应当是科技致富的示范者,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技术的带头人。从目前看,我县党员中虽有一大部分人通过函授、培训、自学,增加了科技知识,提高了文化水平,但是还往往存在于理论上,没有将理论与我县实际相结合,还是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的村党员干部甚至处于相对贫困线上,成为组织的救济对象。从党员致富的途径上来看,真正通过调整结构致富、科技种养致富、流通致富、搞多种经营致富的并不多,致富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市场含量偏低。在致富路上,也没有起到照亮一片,带动一村的作用。
4、因牧民党员素质不高,影响了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我县党员中,牧民党员977名,占70%,其中40岁以上的占7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11.5%。因此,他们严重影响了我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一是素质不高。他们文化素质低,对先进思想、先进科技、先进实用技术缺乏了解,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吃力。二是觉悟上有差距。由于素质低,他们往往不能较好地处理公与私、亲与疏、上与下的关系。对集体活动也很不热心、不参与,特别是孩子入学受教育方面;还有一些党员从村干部岗位上卸任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有的拒绝移交手续,有的损坏在任干部形象,挑拨班子成员矛盾等,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大党员干部管理的几点思考。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水平,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一是要继续建立健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文化成果,要高标准、严要求,要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主动参与,要将理论知识学懂弄通,要一改过去的“本本主义”,同时,要组织学习好现代农牧、市场经济、干部管理等知识,并要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确保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制定、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发展路子。三是要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对各乡、村基层干部组织培训,在培训人员的选择上,要先考虑基层乡、村党员干部及组织观念强、能够虚心主动学习,愿意提高的党员干部,严禁一些以培训为借口而下地区游玩的党员干部。四是要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上,在做好理论学习的同时,又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强化他们的科技致富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学习形式上,在做好过去集中授课、组织座谈、经验交流等的基础上,要加大基层调研实践、学习参观力度等。
2、加强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带头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一是精心选好配强乡、村党支部书记。要选拔那些有理想、政治素质高、能很好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热心为群众办事,具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优秀党员。二是配好、配强党支部成员。按一定比例,配备老、中、青年,做到结构合理,在支部班子成员中应根据各人的能力、特长来合理分工,合理利用,做到用其所长。三是抓好乡、村党员干部后备队伍的建设。要着眼于乡、村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及早发现苗子,重点加以培养。特别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的党员干部,要重点加以培养。四是在选、配乡村支部班子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同时要注重考察候选人的“想干事、能干事、规矩干、干实事”的四干精神。
3、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一是要建立健全干部管理制度。要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出差出门要请假,回来要销假,要做到出入有底;二是各乡镇、县直机关各负责人,要定期向县委组织部上报单位干部职工的考勤情况,县委组织部要坚持定期公开全县党员干部考勤情况;三是县委组织部要时不时对全县干部进行抽查,发现无故缺勤的,要严格批评,进行全县通报,限期整改;四是要健全考核、评优、推荐机制。在考核、评优、推荐工作中,要加大出勤情况所占比例,对于全年全勤者,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进一步坚定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思想。
4、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水平。现在基层工作难度大,干群关系难沟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老的方法不管用,新的方法不会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要进一步改变基层党员干部的作用,一是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三是以先锋模范作用示范群众,帮助农牧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牧民增收。要大力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进一步体现基层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伟大宗旨。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乡、村财务公开、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要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约束,营造廉政为民的良好氛围。
5、大力发展经济,从深层次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要树立发展农牧区经济的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和“无功是过”的责任感,要积极改变我县现有产业结构,大力寻求新的致富路子,要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将农牧区经济发展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在坚持牧业主产地位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旅游、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其他产业,从而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为牧业增产、牧民增收和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服务支持。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在寻求上级支持的同时,要发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采取农牧民集资、社会捐助等形式,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加强县、乡、村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变我县的基础条件,为农牧民增收提高基础保障。
本文罗列的一些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如有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