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玛拉基书纲要解读
玛拉基书纲要解读
玛拉基书是十二先知书的末卷,这卷书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结束时的先知思想,和期望另一个不同时代的来临。对于基督徒,这卷书有一种从旧约过渡到新约的感觉。然而,像其它先知,每个先知都有属他那个时代的信息。如果我们想要听见他给予后来世代的信息,我们必须先仔细地倾听他对他当时的世代说些甚么。
先知和他的时代
这卷书的导言(一1)提供很少有关先知或这卷书的背景资料。这部作品被描写为一种「信息」(中文译作「默示」),与前一卷撒迦利亚书的两个结束段落相似(亚九1;十二1),但是玛拉基书与撒迦利亚书的第二部分不同;它们有自己的统一性和特别的风格。玛拉基书是对「以色列」讲述的,或者可以说,是向所有神的子民说的。
「玛拉基」这个字词曾经引起很大的争论。到底它是一个名称,还是一个标题呢?它的原意是「我的使者」,同样的字出现于三章一节,那里适合地译成「我的使者」。因此许多注释家认为「玛拉基」只是一个标题,或代表一位匿名的先知;这个标题(或称号)足以清楚地指明其先知的作用。但也很可能「玛拉基」只是一个人名,而那个用于三章一节的相同希伯来字是一种先知名字的写作手法,为了要带出一种更加强而有力的信息。
先知工作的时期必须按他所写的内容来决定。日期大约是主前四六○年,或更后一点至圣殿重建完成后一段时间(公元前430-420年),在哈该和撒迦利亚这些人的宣教事工过去半个世纪以后。对于先知的前辈而言,圣殿的重建是当时主题的中心,但是现在重建的工作已经成为过去,敬拜也有规律地进行。当时犹大地的人民还是受波斯王的统治,过殖民地旳生活,但是所受的统治比较宽松,而且国际形势也无多大令人担忧之处。
虽然在玛拉基的世代是和平的,对于选民却不一定是一个快乐的时光。在国际危机的时候,他们的行动和思想受到激发;但是平静安稳却使到人民精神迟缓,并消弭进取的感觉。以色列人一直浮荡在国际和平的水面上,没有方向感,而内部的纪律正在崩溃。以前世代崇高的盼望已经没有了;他们原本是期望圣殿的重建会带来一个新的秩序,现在已经失望了。百姓中迷漫了一种沮丧,这种沮丧使他们在面对世界时,显得十分松懈。而过去几十年,先知呼召百姓回到基本信仰的声音,已经不再听闻!玛拉基就是要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工作。他要面对一群对宗教信仰冷淡和又不想遵守古代传统的人讲述信心。
先知的信息
要在一个对宗教冷淡而又没有组织的社会中去处理百姓的问题,绝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当人们不再关心时,则宗教、道德、社会习惯和价值观所发挥的功用都停止了,无法使社会团结和保持古时候的信仰。在玛拉基的时代中,某些宗教的原理遭受怀疑:神真的爱以色列人吗?在神的世界中真有公义吗?而这些对基本原理的怀疑影响到以色列人生活的其它方面。献祭和宗教敬拜失去了它们的完整性。异族通婚变得普遍,因而一直存着犹太信仰与异族宗教互相混合的危险。这些都是玛拉基面对的情况。
注释
神的慈爱(一1-5)
玛拉基书的书写技巧是一种争辩的形式。究竟这种争辩是基于一些真实社会背景的对话和讨论,或者只是以文字形式去传达一个信息,仍然未能确定(虽然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一段经文以先知宣告来自神的声明开始;随即听见百姓的反对,而这种反对其实可能表达了在全体百姓中间非常普遍的态度。百姓的反对之后,接下来是以神更进一步的陈明作为回答。
第一个争辩以简单但意义深长的声明开始:「耶和华说,我曾爱你们。」这个声明没有详细的解释,但是它总括了以色列整个立约的历史。凭着爱,神已经呼召祂的百姓与祂建立一种立约的关系,也因着爱,祂曾经和他们在一起,并引导他们经过许多世纪。假如他们依循历史去反省的话,神的爱对祂的选民是明显的。但是百姓对声明的反对,显示出他们的思想是被蒙蔽了的:「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反对的声音是无礼和任性的;这种话是那些自我中心的人说的,因为他们不能在他们的生活中觉察到神的爱。
一种响应随着这项反对发出,这响应的目的是要引导听众承认起初的声明是正确的。而这种回应的性质初时看来是奇怪的:先知没有从神学层次探究爱的性质和证据,而是转向一种历史经验的比较。这个比较是关于以扫和雅各布的,这两个名字在这里代表两个国家,即以东和以色列,但是它提醒听众两个国家来自共同的祖先:雅各布被宠爱,以扫被恨恶。说得明白点,就是神在爱里拣选了以色列,使它成为一个国家,通过这个国家,全世界将要看见神的光;祂没有拣选以东去承担这种特别和有特权的任务。而以东的历史经验是灾难性的;它的土地荒凉以致成废墟,而这恶果部分是由它的恶行造成的。可能在这些话中有一种暗示,以东人将逐渐被拿巴提人(Nabatean)从他们的国土驱逐出去;拿巴提人是那些居住在旷野的人,在这里被指为「旷野的野狗」(3节)。虽然以东人决心去重建他们破碎的国家,但是他们将不会成功;他们已经成为神愤怒的对象。这历史就是要使以色列人对神产生一种新的体会和认识。
对祭司的批判(一6-二9)
这里是谈论祭司职事的性质和他们所从事的崇拜。这段经文以一个关于“尊敬”的课题的反问作开始。一位父亲受到他儿子尊敬,一位主人被他的仆人尊敬,但是神被谁尊敬呢?祂在祭司所进行的崇拜中被尊敬吗?没有!因为祭司的行为显出神是被藐视的。这种争论进一步发展下去:「我们在何事上藐视你的名呢?」(6节)祭司这样问道。他们的祭品曾经被污秽。祭司们再一次提出问题:「我们在何事上污秽你呢?」(7节)而接在第二个问题之后,那回答仔细地列出祭司的失败。
他们献祭给神时,使用瞎眼的、瘸腿的、和有病的动物,这显露出他们轻蔑对神的崇拜。他们作梦也不敢使用这种有缺陷的动物去作为献给波斯政府的贡物(8节),因为害怕那实时造成的后果。如果你们要赠送礼物,就要送一份好的;肮脏的礼物破坏了整个献礼物的目的。如果祭司们献他们的二等或三等的东西给神,为甚么他们期望从神那里有较好的回报呢?神对他们的污秽敬拜的愤怒,指出倒不如把圣殿的门锁上、献祭的火不要点燃,这样反而好些,比假冒作真正的献祭还好。
接下来先知进一步的比较,这比较更加显出古代以色列特殊的神宠论和排他主义的实事。「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从东方到西方,神的名将在外邦列国的敬拜中被称为至大(11节)。这样陈明的目的是为了把外邦敬拜的效果和希伯来人亵渎神的敬拜,作一对比。外邦人尽管无知,尚且知道创造之主宰神;而在玛拉基时代的犹太人却变成厌倦敬拜,轻视这烦琐事。这种次等的敬拜是不被神所接纳的(13节);不敬拜比败坏的敬拜更好些。
对祭司们批判之后是一种审判的警告:如果祭司不把先知的信息放在心上,所有他们的工作将遭受咒诅。,先知大胆地描写说残废祭畜的粪便,要抹在祭司的面容上(二3)。由于他们的行动,当时的祭司体制,已经打破古代祭司诚实地事奉神的盟约。他们不但在敬拜方面失败,也在他们的教育任务方面失败。他们没有诚实地教导信仰,反而传扬一种假的宗教知识,因而引致许多百姓从真知识的道路上绊倒。因有这种祭司,暗示了在他们所有的工作中轻蔑神,他们自己也将被轻蔑,并在他们所属的社群中被「看为下贱」(二9)。
结婚与离异(二10-16)
在古代以色列,离婚是允许的,但只能在特殊的情况之下进行(见申廿四1-4),而且再婚也是可能的。但是制定的律法要严格控制离婚的事。相反地,他们对婚姻高度尊重,视它为立约的一种。立约这同一个词也被用在描写以色列人的信仰和国家的宪法方面。就像信心的盟约在以色列民族生活的中心所占的位置那样,同样婚姻的盟约也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上。
在玛拉基时代,婚姻的神圣看来已经受到侵蚀,因此造成离异和重婚的事情大量增加。离婚很可能在犹太人中普遍起来,以便男子可以与当地的妇女再婚。这带来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社会的结构被破坏了,单身的离婚妇女数目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再婚是争吵和麻烦的根源,相信那些与犹太人再结婚的,是一些外邦的妇女。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色列古时候的宗教传统逐渐消失掉了。
离婚的事增加了,这是一种信号,表示不忠诚的情况在人类关系中普遍增加。另外,与一个不同信仰的人再婚,不但标志着那些离婚的人在宗教信仰方面的衰落,也危害以色列宗教前途的「死亡之吻」。那些能够这样迅速地抛弃婚姻誓约的人,也同样会迅速地抛弃与神所立的约:两者都是不忠诚的行为(13-14节)。
因此,先知说:「休妻的……都是我所恨恶的……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16节)他不是一个立法者,在他的社会中草拟新例,使离婚不合法和不可能。他是一位先知,清楚地表示,当离婚已变成在一个萎竭的社会中的家常便饭时,神是多么的不悦。离婚多是悲伤的,代表着破碎的关系,但当它被视为平常时,事情就更加可悲了。所以神宣告说「我恨恶休妻」。
在这个争辩的结束时,先知提醒以色列人:「所以当谨守你们的心,不可行诡诈」(16节)。这个命令是向所有轻视离婚的人而发。
公义和审判(二17-三5)
先知在此代表神,开始另一段的争辩。这里论及人民的反应。先知说:「你们用言语烦琐耶和华。」「我们在何事上烦琐他呢?」听众回答。以色列人不承认或不知道他们如何烦琐神。因此先知用两个例子作回答(17节下半节)。这些例子不是直接的引句,而是表达人民的态度和行为的语句。
先知的信息关系到公义和审判;却并谈到认罪和悔改。神宣布祂正差遣一位使者去为祂自己的来临预备道路。根据新约,这位使者是指施洗的约翰(可一2)。这句话在后来更明显(伊莱贾的来临,见四4-6的注释)。这里也包含一个双关语的文字技巧,因为「玛拉基」意思是「我的使者」。先知看来不会把他自己与这位预言人物等同起来,虽然他的信息本身也是豫先宣告使者的来临。要来的这一位是「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这句话带着讽刺的,以色列人虽然渴慕立约的祝福,但是他们所听到的却是立约的审判。当「神来到祂的圣殿」时,将是:「他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祂显现的时候,谁能立得住呢?」(2节)
接下来,是描述神坐在那里施行审判(2节下至4节)。这个比喻混合了两个景象。在一方面,神是一位漂布之人,祂的碱性「肥皂」使衣裳清洁发白。另一方面,神是炼净珍贵金属的人,祂的火焰将使银子和金子中不纯之物除净。这个比喻说明神来临的双重目的。祂来为使信的人纯净,也除去不信的人。受到纯净以后,选民的敬拜将再一次被神所接纳,但是描写神的审判的篇幅则较长(5节)。行邪术的、犯奸淫的、压迫人的、和所有在他们生活和职业上不敬畏神的人,将落入祂的审判而成为遭难者。他们不属于被提炼的银子和金子,却属乎被除掉的渣滓。
偷盗神之物(三6-12)
争辩再一次以神对百姓的批判开始:「你们常常偏离我的典章,而不遵守」。但是这个批评,尽管伴随着悔改的呼召,还是不很明确,所以百姓问道:「我们如何纔是转向(悔改)呢?」神在第二部分的宣告中,控告讲得更清楚:「你们竟偷盗我的供物!」但是听众抗议,并且要求进一步澄清:「我们在何事上夺取你的供物?」接着的经文是描述人民生活的如同偷盗神之物。
被偷盗的是什一奉献和供物。旧约的律法和传统都要求以色列人把神所赐给他们的一部分,再归还给赐予者。什一代表纳所有所得的十分之一。但是这方面的失败不仅指明在宗教信仰方面的失责,而且成为一种偷盗的行为:本来应该属于某人的却被别人所夺走。这个国家偷盗的结果是神的咒诅:如果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献上,他们所接受的也会愈来愈少。先知然后命令百姓去把他们足量的供物带到圣殿中;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我家有粮」(10节,因为要支持圣殿职员/祭司和利未人的食用),而且也将试验神衪能否更加丰富地供应。在这个信息中附带着一个应许,它同时是一种呼召,就是要悔改。如果百姓肯施予,他们将发现神的丰盛;祂将控制那些会毁坏粮食的灾害,而葡萄园将出产更丰盛的收成,而这地的祝福将是:周围的万国都将看见,并称赞选民的蒙福。
善与恶(三13-四3)
在这最后的争辩中,先知指出在他所属的社会中满布了不信的心态。先知宣告说,百姓的话曾经顶撞神。当他们问在甚么地方说话顶撞神时,他再一次以文字的方式回答他们,可从他们行动和生活方式表现出来的态度得知。他们的价值观显示出无人认为事奉神是值得的或重要的。在社会中,行邪恶的看来兴旺,因此更多人去追求作恶。这样的态度对神是一种侮辱,它混淆了善与恶。
一个社会可以放弃善恶之区别,但是神永远不会放弃它。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在时间的界线之后会有审判,在审判中的好与坏、善与恶,是根据神的标准。正义的人在生活中表现出尊敬神,他们的名字记录在神的名册中,在审判的日子,要从中找到证明。虽然现在看来神好像在社会中消失,但是衪和衪的审判是实际存在的,并且正在观察人们怎样生活,注意那些行善的,和那些作恶的人。
接着,景象从神记录人类的行为,转到神要来审判世界。那一天众人将见到极大的对比。那些行恶的,将要如碎烧尽,在考验的日子可见他们生前的成就一点也不能持久。另一方面,那些行善的人,虽然他们在生前是被遗弃,但面对审判的日子,他们好像是迎接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他们的神发出光,如同太阳照耀大地,使那黑暗的世界重见光明。好像田园里的肥犊,在夏季的清晨充满着喜乐,照样神的百姓也要因祂的同在而欢愉。正义的人长期被恶人压制,在那日将要作为神的使者,去处置那些作恶的。
玛拉基是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善与恶,藉此结束他的争辩,而这也是所有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素。生活必须在信念和实践的层次都跟从善恶知识的引导,因为对神的认识在人类的理解力之内衍生出这种两极性。但是当一个社会放弃了对神的信心,善恶之间的区别就变得逐渐迷糊起来。当道德的绝对性因为一系列伦理上的妥协而被放弃时,这时个人的成功和利益就会成为决定的主要原则。
对这种道德意识在人类社会中广泛蔓延的时候,又没有解决的办法,是可悲的。这种善恶观念的混淆和曲解,在我们的时代就像玛拉基当时一样普通。先知的响应是采取一种提醒和警告的形式。他提醒人类,虽然他们忘记善恶之间的区别是很容易的,但神不会忘记。大规模的社会改变,并不能改变神的本性。而且祂警告人类,作恶达到顶点总是招来审判。神的日子的来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先知敏锐地觉察到,那个使许多人绝望的降临日子,也是许多谦卑人庆祝「公义的太阳」升起的日子。
后记:伊莱贾的来临(四4-6)
简短的玛拉基书以回顾和展望来作结束。这不单关于玛拉基,而且也是整卷十二先知书的最后几节。这几节结合了律法和预言,是玛拉基书的典型风格。这样,玛拉基书之所以被放在十二先知文集的最后,是因为它的结语不但适切地概括了它本身的内容,而且也总结了整个先知传统的信息。
在回顾之中,百姓被命令去记念摩西的律法,这个律法虽然已经存在了许多世纪,它一直是建立神与以色列的关系的基本要素。这个在何烈(西乃山)赐给的诫命永不会成为一种重担,而是引导人到丰盛生命的恩赐。
在展望中,伊莱贾被宣告要再来,他的到来将作为「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的先遣和预备。这个展望说明了神的审判日子必将来到,但是当它来到时并不是没有预兆和警告的。在一个败坏的社会中,先知要在神的审判来临之前,先回来把事情修正妥当。
摩西和伊莱贾在这里代表旧约的两大基础:律法和先知预言。律法建立起与神连系的生活;先知作为以色列的良心,时常把神的百姓从错误道路上呼唤回转,回到他们起初的关系中。因此在改变形像的山上,耶稣和摩西、伊莱贾谈话(可九2-8)。这并非巧合,因为对旧约的读者,耶稣成全了它的内容。这样,律法的应许和先知的信息,在耶稣基督个人和祂的工作中,为外邦人带来崭新和恒久的意义。
第二篇: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规划纲要》决定十年教育改革方向
据悉,此次公开征求意见将是继去年1月后,《规划纲要》的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这标志着中国教育将开始全方位的改革,并决定到2020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走向。
此次征求意见稿文本共22章、70条。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如: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达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如果说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是‘有学上’,那么教育质量主要解决的是‘上好学’,这两件工作应当是下一个时期,今后十年我们工作的两大重点。”教育部提出,要制定和发布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 7个分领域规划和9个省(区、市)“分地区规划”,并统筹推进各省(区、市)编制本地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工作。
专家解读纲要亮点
叶之红,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程方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后工作站导师
王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
王晋堂,北京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特邀委员、北京一中原校长 朱清时,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 1.高考篇
部分科目一年不止考一次
《规划纲要》对人们最关注的高考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向,并且力度很大。改变“一考定终身”和“多元录取机制”是改革的重点。虽然这些目标不能一步达成,但它们的提出已经明确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对于纲要中提出的“一年多次考试”,专家们认为,条件最成熟、最可能率先实施的是英语科目。“可能会像现在考托福和雅思 一样,一年有多次考试机会,考生参加招生时可以使用最好的成绩。”
上大学可能有五个途径
早在《规划纲要》调研期间,专家们就提出要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分类考试。除了国家统一规定的高考之外,像一流的大学可以增加联考,对拔尖创新人才可以有特殊政策,对高职院校可以逐步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地方放开,实行免高考的“登记入学”。《规划纲要》列出了五种上大学的方式:高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高校自主确定录取原则
《规划纲要》提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方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专家们认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实际目的是落实高考招生自主权,为学生多次选择,学校自主招生,多元评价,多元录取提供条件。2.高校篇
大学校长将摘“官帽子”
高校的行政化管理,近几年一直被认为是影响高校发展、制约文化生产力的因素之一。就逐步取消高校校长的行政化级别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进一步介绍,在这次《规划纲要》中,想建立起一套新的,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然后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倾向。
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表示,这是中国高教界渴望已久的政策,希望可以吹响中国改革号角,使高校重新回到尊重学术自由的轨道上去。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就是按照教学规律办学,引导学校依法办学。
就好比当年的农村改革将务农自主权还给农民,高校获得自主权必将释放出巨大活力,培养出一代代创新人才。3.上学难篇
给民办教育“名分”
《规划纲要》中明确“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 的各类歧视政策”,“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并且对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对
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有关教育和培训任务,拨付相应教育经费”等。
破解城乡“入园难”
投入不足、资源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长期制约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十分突出。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74%。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征求意见稿还明确,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
4.上好学篇
下猛药让“择校”变成历史
近年来,择校风盛行对教育质量和社会公平提出了严峻挑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太少、教育资源不均衡。
《规划纲要》针对这一痼疾下了几剂猛药。首先是实施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第二是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将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发挥导向作用;第三是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第四是保证适龄儿童进入公办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工资改革推动教师流动
对于教育均衡,全国各地都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教师流动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在《规划纲要》里就特别提到了,“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这些规定为教师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出招数促进优质生源流动
在提出教师、校长区域内“交流”的同时,《规划纲要》还提出要均衡优质生源。专家们认为,这是一剂真正的“猛药”。
优质生源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间的差距。一所学校,好教师再多,如果没有优质生源,也不一定能取得高升学率。这次《规划纲要》提出把高中的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去,将会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会“一抓就灵”。5.减负篇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给学生发展空间
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中国教育学会 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 表示:造成学生负担的原因的确与目前的考试制度有关,但与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也有很大关系。
如果考试和学习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负担就会很重。如果考试着重考察能力,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会感到负担很重。
义务教育不设重点校重点班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各级政府要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培养适应社会能力克服“应试教育”
征求意见稿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
第三篇:《幼儿园纲要》解读
《幼儿园纲要》解读
背景:
一、《纲要》背景:全国第八 次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在政府领 导下,中、小、幼(0-18岁)整体幼教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
二、颁布时间: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
三、《纲要》的认识:体现国家的意 志,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指明了幼 教发展方向,提出贯彻《纲要》 教发展方向,提出贯彻《纲要》是我 们的重要任务。
四、《纲要》的框架总 则 教育内容与要求 组织实施 教育评价 第一部分总则:其精神贯穿全文第一条:
第一条:制定《纲要》的依据、原因、原因、目的第二条:幼儿教育的性质、任务
第三条:幼儿教的外部原则
第四条:幼儿教育的自身特点
第五条:幼儿教育的内部原则 《纲要》的依据:《教育法》《条例》《规程》
目的: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幼儿教 育是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 段。(让每个孩子拥有人生的最佳开端)(十 七大--重视幼儿教育--“后普九时代” 教育经济学:教育阶段越低,教育的社会效益越 高 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 点,而学前教育则是起点上的原点 任务: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大好基础
幼儿教育的外部原则 办开放的、社会化的幼儿教育:与家庭、社区等密切合作(让社区成为幼儿进行 真实的场景化探索的重要基地)
幼儿教育的自身特点 与小学的不同: 小学:通过学科教学获得间接知识
幼儿园: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 动环境来帮助幼儿学习的,幼儿学习方 式:是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 获得经验的,在活 中发展,在发展中 生活。
幼儿教育的内部原则 对幼儿的尊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 个性发展: 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 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 艺术 五大 领域
目 标 内容与要求 指导要点 以何种维度划分领域,不是《 以何种维度划分领域,不是《纲 要》的实质和核心所在,教育内容的分类与教育的理念、实施过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实施形态是其关键:“在幼 儿的生活中综合的实施教育”,“通过 创设环境进行教育”.使各领域综合地 统整地呈现在幼儿的生活与各种活动中.目标的确定明确该领域的教育重点、主要的价值取向; 目标的表述较多使用了—— 体验、感受、喜欢、乐意、感兴趣、有好奇心„„ 突出对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的关注, 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情感和态度)例1: : 健康(自我保护)„„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 愉快;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语言(表达能力)乐意与人交谈,乐意与人交谈,„„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社会:(社会能力)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科学(思维能力)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求 知欲;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 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 艺术:(创造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创造能力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 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 情感和体现; 情感和体现;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内容与要求 ——为实现目标 教师应当做什么,如何做; 不以固定的知识点为目标 来设计教学活动; 强调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实 现幼儿主动学习; 例 2: 健康: 健康: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 活动,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和习惯„„ 和习惯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 作„„ 语言: 语言: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 支持、鼓励、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 交往; 师„„交往; 交往 社会: 社会: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 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 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 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 决问题,决问题,„„; ; 科学: 科学: „„,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索的过程和结果; 索的过程和结果; 艺术: 艺术: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 创造的快乐; 创造的快乐; 指导要点 ——教和学的特点 点明该领域知识的主要特点及恰 当的学习方式,点明带有普遍性 的问题;社会领域的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 特点;科学领域的学习需要幼儿 与物体、外部世界直接的相互作 用,通过活动自我构建。例 3: 健康: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 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语言: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敢想、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敢想、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 语言发展的条件; 语言发展的条件; 科学: 科学: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 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艺术: 艺术: „„,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 技巧和标准化的倾向;
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
11个条目贯穿着尊重幼儿的权 利,尊重教师的创造,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等 方面的差异,尊重教育教学的客观 规律,突出了幼儿园教育的组织与 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开放性、针对性、灵活性等原则。
第四部分教育评价 围绕幼儿园的教育评价,提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合作 型、标准的多元性以及 评价方法上强调多角度、多主体、多方法、重过程、重差异、重质性研究的原则。
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念 试行)
1.终身教育的理念 《纲要》各领域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及组织实施与评价均一致地将培养幼儿终 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放在核心地位;强调教育 活动“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有利于长期 发展” 终身持续发展最基本的素质:积极主动的态度、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初步的合作意识、责任感等; “赋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赋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 “把获取、更新和使用知识作为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阐明的三种功能。”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越来越热爱学习不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自尊、自信、自尊、自信、相互尊重 热爱生活,热爱生活,增长爱心和责任 越来越厌倦学习依赖教师,依赖教师,懒于思索 自卑、消极、自卑、消极、自我中心 悲观、萎琐、悲观、萎琐、感情冷漠 幼儿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 奠定基础,成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奠定基础,成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2.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纲要》旗帜鲜明地倡导尊重幼 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全面 和谐发展的儿童观; 《纲要》总则突出: “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 ;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 ; “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 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 验 ” ; “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 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 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 阐明了幼儿的现实生活本身对幼 儿成长的重要性,儿成长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未 来生活的准备;(独立的人,肯 来生活的准备;(独立的人,;(独立的人 定幼儿的兴趣、需要、游戏具有 定幼儿的兴趣、需要、独立的而非从属的价值,现实生 独立的而非从属的价值,活本身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幸 活本身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幸-福的童年)福的童年)
3.科学的幼儿教育的目标方面:把情感作为幼儿认知发展的推动力,同时也引导幼儿认知的情感 化;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学生 更有可能学会或记住他们对之有一种积极情感的材 料。
内容方面:吸收了建构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视知识为动态变化 的、幼儿主动建构 实施原则方面:保证幼儿的游戏、自 由和自发的活动时间 学科融合的方向:各领域有机整合,教 育贴近生活,综合化、多样化、具体化
六、《纲要》对课程的导向
是幼儿园制定课程的主要依据,是实现 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课程政策的导向 课程结构的导向 学习方式的导向 课程内容的导向 ?课程功能的导向 ?课程评价的导向 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 系,增强课程对地方、对学校的适应性 园本课程: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 课程资源而开发的符合幼儿园实际、可 供幼儿选择的课程。
课程结构导向:
整合:将分开的部分 过去 课堂 教材 单科 现在 一日活动 生活 交叉与融 合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整体 ?
整合课程:将课程的 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形成整体。
学习方式的导向 :强调自主、探究、动手,培养学生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经验来认识建构已知与 未知的学习方式,使幼儿感觉学习是一 种乐趣、享受,从而培养学习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
课程内容的导向 : 适合现有水平、又有挑战性。符合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贴近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 野
课程功能导向 促进幼儿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 幼儿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增强他们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的责任 感,并具有初步的整确价值观。
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 课程评价的导向 : 由侧重甑别转向侧重发展 七《纲要》背景下的课程实践,以主题活动形式为主要形式 案例:同题异构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 扬中机关一园;镇江大地 体现开放的精神、整合的理念
专业意识:课程意识、整合意识、资源意识
专业能力:选择与创造的能力、预设与生 成的能力、反思与调整的能力 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 ? 案例:《水果-香蕉》课前-课中-课后 ?
领域课程模式:(观摩教学)
一、学科特点:学科核心意义的内容
二、幼儿学习特点:选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的内容,即与原有经验联系,又有新的 挑战 案例:语言活动《放风筝》;美术活动 《蝴蝶飞飞》;数学活动《气球》 设计集体教学活动要求 ? 活动材料的品质要好 ? 活动目标定位准确、清晰、可达成 ? 过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第四篇:解读《发展纲要》
《规划纲要》提出20字工作方针 “育人为本”是核心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0-09-01 11:37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吴德刚2010年8月3日9时,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吴德刚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20字方针进行了解读。
吴德刚说,这20字工作方针具体是指“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是教育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
第一,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并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
第二,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
第四,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第五,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20字工作方针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任务,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则是实现重点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该信息出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http://.cn
第五篇:三基心得体会解读
三基心得体会范文两篇
三基心得体会范文两篇
【一】
我是来自×××的代表,借此机会,就我队“三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固本强基务实创新
全面提升三基工作水平
×××组建于1986年,现有职工136人,其中管理干部4人,专业技术干部2人,采油高级技师1人,管理着王集油田4个开发单元的123口油水井,下设8座计量站、2座集油站、2座注水站、1座中转外输站和一套日处理量3000方的污水处理系统,各类机泵设备台套,担负着年产原油7.2万吨,注水55万立方米的生产任务,同时承担着王集油田的原油处理及稠油新区的原油外输任务。
建队以来,我们始终发扬“打造品牌、实现自我、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积极探索老油田开发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开发管理水平,年年超额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集体,连续三次获得局长特别奖,2006年荣获局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面对新分人员多、产量任务重、成本缺口大、集输管网老化严重等一系列困难,我们坚持以“三基”创建活动为载体,以争创集团公司银牌采油队为工作目标,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之路,狠抓队伍建设,精细管理,苦练内功,“三基”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截止9月末,累计完成原油产量万吨,比计划超产万吨,实际发生完全成本万元,比计划节约%,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勘探局标杆队的标准。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人为本,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打造优秀团队
只有班子作风过硬,才能带出一支作风顽强的职工队伍。我们从作风建设入手,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支部制定了“解放思想、科学管理、廉洁自律、公平待人”的干部xxxx字工作方针。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统一、三及时、四个不”。即:班子执行决议,思想要统一、处理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班子认识要统一;干部遇到困难及时帮助、出现失误及时补救、意见分歧及时沟通;干部坚持权力面前不争大孝枝节问题不争你是我非、荣誉面前不争你多我少、责任面前不推诿扯皮。此外,我们强化干部责任,要求承包干部每月下站不得少于两次,充分了解职工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督导班组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在党组织建设上,我们以“创岗建区”活动为载体,坚持开展“两个一”活动,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即:以党性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为主题,每半月组织一次党员政治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每月组织一次“党员义务奉献日”活动,重点解决生产中的急难险重任务和偏远井站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在党员和职工群众之间,支部大力倡导“xxxx个互动”:做到思想上互帮、作风上互带、技术上互教、作业上互控、安全上互保、生活上互助。
职工是生产的保证,效益的源泉,职工队伍建设是我们队伍管理的核心工作。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充分发挥政治思想优势,通过“五个坚持”强化职工队伍建设。即:坚持以“务实创新”引导职工;坚持以“形势任务”教育职工;坚持以“先进典型”激励职工;坚持以“三老四严”培育职工;坚持以“生存发展”鞭策职工,达到锤炼队伍作风,培育团队精神,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依靠管理,精雕细刻,打造队伍发展基矗
基础工作是根本。在抓管理、促上产、增效益上,我们始终按照“理顺关系、规范行为、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的指导思想,坚持在固本强基上下功夫。
1、挖潜力,找措施,群策群力保上产
在油藏经营管理上,我们按照“管理到井筒,措施到油层”的工作思路,通过“五线图”管理法抓好油水井日常动态分析和管理(根据开井数、液量、油量、含水、出油温度等5项资料数据,绘出五条曲线,及时了解和掌控全站油井生产动态。),在实施中,配套执行油水井“三定一落实”制度,即:定人、定岗、定井;落实管理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潜上产。如:针对王集油田油井含蜡高,油井管、杆、泵结蜡严重的问题,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出xxxx种清防蜡方式:热油洗井清蜡、热水洗井清蜡、循环超导车洗井清蜡、井下电加热清蜡、化学药剂清防蜡,井下防蜡器防蜡。针对不同井况,实施清防蜡方式的优化组合和参数优化,确保油井有效生产时率,使油井的平均检泵周期与去年同比延长了55天,减少维护作业20多井次。通过“三定一落实”工作制度的深入实施,实现了全员分析到油层、全过程管理到油层、全方位挖潜到油层的管理目标。
2.周密组织,正点运行,严细管理保时率
在生产组织上,坚持每天早晚碰头会制度,做到“日清日结”,通过强化信息反馈,使生产运行安全有序、高效平稳。在产量组织上,我们提出了“巩固‘三条’防线,锁定液量平衡”的夜间生产管理方针。即:关注外输率――通过录取集油站外输流量,与井站实际液量进行对比,外输率低于90%,及时加密巡回检查,找原因,定措施;提高巡井频率――就是在夜间生产管理中,计量站岗位工人除按时完成4小时录取资料外,要对重点井加密巡回检查两次,以及时发现异常;加强群防群治――就是队值班干部每晚对A类井必巡1次,治保小组对重点偷盗井每月蹲点不少于4次。三条防线贯穿整个夜间生产过程,达到突击抢险不过夜,躺井复产不过夜,从而稳定了液量,赢得了产量,油井时率与去年同比上升%。
3.创新方法,科学管理,提高班站基础工作水平
在班站基础工作管理上,我们实施了“分区分时”定责管理法。“分区”就是将班组内部的常量工作和管理内容,包括油水井、场地、设备、管线、闸门等,从地面到地下,从室内到室外,划分到每名职工,并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和考核细则,严格考核兑现,做到了区域到人、责任到人、措施到人、考核到人。“分时”就是以时间为主线,以每天各岗位的基本工作量为单元,明确规定岗位工人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哪一步。通过规范常量工作和管理内容的标准、要求,克服了工作内容抽象、执行随意性大的缺点,提升了日常管理水平,保证了生产平稳运行。通过定责管理法的实施,全队逐步实现了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此外,班组作为基础工作的细胞和基点,我们以劳动竞赛为载体,坚持在各班组间持续开展“夺油上产”、“文明班组”劳动竞赛活动以及“安全环保”、“资料录缺、“设备管理”等小指标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班组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
4.以经济活动分析为手段,全员参与,实现降本增效。
我们按照“全员参与、管理挖潜、降本增效”的工作思路,推行队部、班组、岗位三级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做到成本分解到位、开支项目透明,费用流向明晰。深化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三全”成本管理,将责任成本指标逐级下达到班组,形成纵向到人、横向到站的控制网络,全面实施低成本战略。将成本费用责任到干部,分解到岗位,落实到个人,以单井核算为依据,定期开展队站两级成本分析活动,找出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下步措施,增强全员成本意识,提高了成本管理水平,今年1-9月份,与计划相比,完全成本节约%。
在降本增效工作中,我们以经济活动分析为手段,不断拓展挖潜空间,并通过实施项目化运作,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专人负责、明确挖潜项目、明确创效指标、明确奖惩制度。在科学确立降本增效项目的基础上,我们细化项目运行,加强过程监督,及时调整项目运行并兑现奖惩考核,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2007年1-9月份立项6个,实施5个,累计创效万元,增油吨。
在节能降耗工作中,我们通过参数优化、燃料替代、小革小改等群众性技术活动的开展,1-9月份共节约水方,电度,气方,折合标准煤吨。如:通过对柴庄集油站实施参数优化,针对各单井的综合含水、原油凝固点、含蜡量等情况,进行研究摸索,找出单井的合理配水量,间歇使用采油一厂供的天然气,制定了柴庄中转站集输系统合理的运行参数。仅此一项每天节约天然气4200立方米,节电504千瓦.时。
三、以实求效,抓好基本功训练
结合生产管理实际,我队在职工培训上,着力把好“三关”。第一关,即入队安全教育关:学会危害分析及安全防护用品、消防器材的使用,明白职工的权利和义务,了解队上安全生产现状、危险点源分布、各类防护设施和各种应急预案。第二关,即基本技能合格关:我们紧紧围绕“一强化、二提高、三个百分之百、一达标”,严把基本技能合格关。一强化:强化各工种岗位作业标准内容,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二提高: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三个百分之百:职工持证上岗、岗前培训合格率、事故预案演练覆盖率。一达标:职工本岗位技术水平达标。第三关,即职业道德关:通过宣传学习“三老四严”光荣传统、“敬业创新、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和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培育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不断增强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职业道德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认真落实“四个结合”。一是技能培训与“创岗建区”相结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带动承包责任区群众共同提高技术素质。二是技能培训与青年标兵选树相结合。通过宣传我队树立的青年标兵、技术能手成功经历,引导职工加强学习。三是技能培训与工会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工团枢纽作用,紧密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开展活动,鼓励职工搞好技术学习。四是技能培训与技术比武相结合。从而充分调动职工学技术、讲奉献的积极性,在全队营造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是我们在“三基”工作开展方面的一些做法,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我们一定以此次“三基”工作交流为契机,创新管理、完善机制、夯实基础,全面提升我队基础
【二】
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个宏大历史命题中,具体到公安机关,可以细化为一句话―――既要发案少,又要秩序好,还要群众满意。简单的一句话,对和谐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要求。金秋十月,来自各地公安机关的300多名代表齐聚沈阳,出席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共商全面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大会。会上,罗干同志、***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xxxx同志代表公安部党委作了工作报告。这是继“二十公”以来又一次高规格的会议,是一次全面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盛会。会议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贯彻落实党的xxxx届xxxx中全会精神,总结了全国公安机关一年来开展“三基”工程建设情况,分析了“三基”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继续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全面推动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作出了进一步部署。
这是一次集中学习、统一思想的会议。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了党的xxxx届xxxx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了罗干同志、***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加强“三基”工程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全面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迅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了党的xxxx届xxxx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了公安部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社会面巡逻防控网络的覆盖率已经达到95%。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率越来越高.在破获的案件中,60%以上线索来自群众提供。我认为警民关系的和谐,本身就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部分。而这种和谐,首先取决于公安机关内部与现实斗争需要相适应的业务工作和队伍管理机制。如果警务运行机制不改革,案件高发、破案率上不来,老百姓能满意吗?如果警力沉不下去,老百姓天天看不见民警,警民和谐又靠什么来实现?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全国公安机关所有的改革都指向一个目标:让群众满意。所以通过从“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到“三基”建设,社会治安形势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老百姓满意度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不仅党委和政府非常满意,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满意。
这是一次现场观摩、总结交流的会议。与会代表实地观摩考察了辽宁省沈阳、铁岭市公安机关基层单位开展“三基”工程建设的情况,亲身感受了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对公安“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亲身感受到了辽宁省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的浓厚氛围,亲眼目睹了开展“三基”工程建设给辽宁省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带来的新变化。与会代表紧紧围绕“三基”主题,广泛、深入、认真、热烈地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加强“三基”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某支队在“三基”工程建设中通过以案学法、体能训练等多种练兵形式认真开展民警岗位练兵活动,苦练基本功,巩固和深化了大练兵的成果,推进了队伍正规化建设。还首先采取“以案学法”的形式解决民警因单纯学习法律条款枯燥无味的问题,激发民警自觉钻研法律知识的劲头。其次是定期召开业务学习会,通过办案民警讲解近期经办个案经过,细说,发动民警展开讨论,查找案件事实是否清楚、收集证据是否全面、程序是否合法等不足之处,最后由支队长和有关专家教授进行点评,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基本技能战术靠传统的传帮带方式基层民警难以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的现实,该支队还开展了两项交流活动:一是在当地公安机关支持下,支队民警到任务较重的地方派出所进行警务交流学习,从而丰富实战经验,提高综合素质,为更好地履行公安的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为切实提高民警的办案水平和警务技能,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因地制宜,邀请业务熟悉的民警介绍各种日常遇到的解决方法以弥补年轻公安民警知识上的空白。同时,民警们还利用业余时间还积极参加了自学考试或函授学习,取得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数名.这是一次振奋精神、加油鼓劲的会议。自去年10月部党委部署开展“三基”工程建设一年来,各级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同志关于“在抓认识、抓典型、抓实效上下功夫,以不断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强力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会上,xxxx同志代表部党委对一年来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明后两年进一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与会代表对照部党委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查找不足,进一步振奋了精神、鼓舞了斗志、铆足了干劲。基层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疏导各种矛盾的“茬口”。有效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更多地有赖于基层。实施“两大警务战略”,以社区和外来人口聚集地,依靠社区、村(屯)基层组织,形成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合力,实现以社区安全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我们要彻底摒弃“坐等群众报警,闭门谋划防范”的工作模式,民警的工作地点由机关移向社区和社会面,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全面改变,公安机关由过去的被动反应、后发打击型,变成现在的主动服务、积极出击型。所以我们现在的上班变化很大,机关彻底“消肿”,基层普遍“增肥”,把“倒金字塔”正过来,囤警于街,囤警于社会;由过去的公安机关与犯罪嫌疑人的“猫鼠不同步”,到如今的“猫鼠同步”,甚至是猫还“抢先一步”,让老鼠无路可走,无步可迈;由过去的坐等办案,变成现在的到街头、社区办案;由过去的群众上班警察上班,群众下班警察下班,变成现在的群众上班警察服务,群众下班警察巡逻。警务机制改革呈现出了多点开花、各具特色的警务运行模式.)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