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校党史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党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努力做好青少年学生党史教育工作,对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张庄小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精神,扎实深入地开展党史文化传播和党史育人工作,活动载体创新、宣传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制度,探路子,不断完善党史教育工作机制
有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和一个运行顺畅的管理指导机制,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性保障。开边镇学区在学校党史教育工作中坚持探索创新,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为学校党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一、抓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分管领导任组长(李广良),组织、宣传、具体负责策划和指导实施我校党史教育主题活动,协调推进张庄小学校党史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
第二、抓督查考核。学区党史办公室、开边小学联合建立了学校党史教育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年初与学校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年中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和指导,年底全面考核验收。对于重点工作、重点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督查和跟踪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将党史教育工作纳入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体规划,与其他工作同谋划、同
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使党史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的要求得到较好的落实。
二、抓创新,搭平台,努力提高中小学校党史教育的实际效果 坚持探索创新,是当前张庄小学党史文化传播、党史教育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取得实效的基本理念和不竭动力。近年来,学区党史办坚持“创新思路、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总结提升”的基本理念,积极策划实施党史主题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活动载体,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活化教育方式方法,使张庄小学校党史教育工作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
第一、建立“党史教育月”制度。为了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党史教育,张庄小学确定每年四月份为 “党史教育月”。围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这一主题,集中时间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党史知识竞赛、红歌演唱赛、党史报告会、主题讨论会、红色故事会、党史文化墙等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感情,形成了关心集体、助人为乐、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奋发进取的良好风气。
第二、开展党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为了探索学校党史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建立学校党史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学校开展了党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每年制订下发创建活动安排意见,提出具体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方法步骤、活动载体和保障措施,年底组织考核验收。制定创建方案和推进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创建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三、重宣传,造氛围,积极营造良好环境
党史教育不是只在校园之内就可以全部完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必须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协力推进,努力营造浓厚的党史文化氛围,才能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因此,镇学区党史办公室始终重视发挥媒体的优势,加强党史宣传,为学校党史教育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第一、校园媒体经常宣传。各学校借助校园之声广播,以“我与祖国共奋进”、“红领巾心向党”为主题,经常播出革命歌曲、红色故事等,深入有效地开展党史宣传活动。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校园文化长廊、板报墙报、校训标语中都融入了党的历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党史文化氛围。
第二、节日集中宣传。在抓好经常性的媒体宣传和校园宣传的同时,县委党史办、县内新闻媒体、各学校每年紧紧抓住清明节、国际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认真策划,因势利导,适时开展集中的党史宣传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亲自参与中接受党史教育,沐浴党史文化。
第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小学校党史教育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这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实践证明,在党史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创造性的建立了党史教育指导员指导制度、专题宣讲制度、示范学校创建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开展了富有创意、符合青少年特点的主题教育。这些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张庄小学党史教育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提供了借鉴,更激发了广大
党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做好党史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篇:关于加强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的思考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于正处于人生转折阶段的青少年,特别是初中学生,开展系统深入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在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十分重视,并研究解决。笔者从对加强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的重要战略意义分析入手,提出并分析了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的几点举措。力图通过对加强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对增强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有所启发。
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讲话精神不仅为我们指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性。更为我们指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对象和重点对象。对于正处于人生转折阶段的青少年,特别是初中学生,开展系统深入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广大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初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深远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千百万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针对目前初中党史教育工作的现状,加强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要坚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从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和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服务服从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党史教育的薄弱环节、巩固已有成果、采取扎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开创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的战略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的道德、能力、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总体看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主流。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广大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时时碰到形形色色的物质诱惑、不良现象和不良思潮的侵袭以及社会变革期弥漫着的浮躁氛围。确实,一些青少年,特别是初中生的思想道德也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因此,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而党史学习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既是最易接受正确教育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时期,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良好环境,加强对初中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是帮助广大初中学生提高对党的认识,增强对党的热爱的需要;是进一步壮大党的队伍,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是帮助广大青少年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需要。
二、当前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反思我们当前初中阶段党史教育的现状,可以发现形式不是十分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学生党史基础知识贫乏。通过调查了解可以发现,目前初中学生掌握的党史知识很有限,对党史基础知识知之甚少,许多思想品德、历史、语文等课程中学习过的知识没有得到有效巩固,对党史问题的自我思考更是基本谈不上。在学生中,大多不能准确说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个别学生甚至不知道七一是什么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时间。初中学生党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令人堪忧。
二是学校、学科教学对党史教育不够重视。由于目前的学科考试导向原因,初中学校普遍关注考试科目课程的教育和学习,对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党史教育,比较忽视。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党史教育课程,没有挖掘本地区的党史教育资源,对于关于党史教育的活动开展也不是很多。党史教育工作在很多学校、很多学科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也是造成学生党史基础知识严重贫乏的重要原因。
三是党史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许多学校在党史教育工作中,往往是单打独斗,你唱你的,我唱我的,缺乏完善、周密的策划和指导,没有统一的安排部署,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出现了虽然做了一定工作,但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尴尬局面。另外大部分学校开展党史教育只是在思想品德、历史等学科教学中穿叉进行,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学校开展党史教育大部分在如“七一”、国庆等节庆日进行,平时开展活动较少,教育缺乏经常性、连续性,教育效果不理想。
四是党史教育资源开发不足,教育形式单一。当前针对初中学生阶段性认知特点而编写的党史教育教材少之又少,党史读物也十分缺少。思想品德、历史、语文等人文学科对于党史教育资源挖掘不深入,教育点不明显,缺少整合和系统化。此外学校自行开展的党史教育活动,往往形式比较单一,活动程式化明显,难以深入人心,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加强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的几点对策 当前加强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引和正确的政治导向,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将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贴近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生活实际,在工作上求真务实、在方法上、形式上不断创新。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时代性。各级党委、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从对党的事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精神和习近平同志全国党史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切实解决学校党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薄弱环节,认真做好初中学生党史知识教育工作,确保学校党史教育工作健康、持续、有效推进。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开展党史教育、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校学生中开展党史教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指导方针和目标要求。彻底根除在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中存在的“党史知识教育没有列入课程标准,不关我们的事”、“中考不考,学了无用”和“学习党史知识会影响教学成绩”等错误认识。要围绕“为谁育人”、“为谁读书”、“怎样才算成才”等问题,开展人才观大讨论,从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认识和理解抓好学校党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成功经验教育人,用党的优良传统陶冶人。
(二)进一步加强对党史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形成开展党史教育工作的有效保障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应牵头抓总,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意见;党史工作部门应积极参与,全力配合,对学校党史教育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学校要把党史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积极组织实施,使党史教育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党组织要把对学生的党史教育作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常议常抓,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相应学科组要认真开发党史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在实际教学中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史教育的相关教学工作;同时,要注意发挥学校团组织、德育处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持之以恒的党史教育活动,力争最佳教育效果。
(三)建立完善学校党史教育指导员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抓好党史教育指导员制度建设,选派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的党史工作者作为学校党史教育校外指导员,建立起系统化、正规化的学校党史教育模式。各学校要把建立党史教育指导员制度列入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加强教育和管理。在此基础上,精心选配有实践经验、党性观念强的优秀党员教师做校内辅导员,配合指导员开展工作,努力使中学党史教育指导员队伍成为加强初中学生党史教育的骨干力量。
(四)进一步拓宽党史教育途径。各学校除结合思想品德、历史、语文等学科教学抓好党史教育外,还要从不同方面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要把党史知识作为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的重要内容,使党史教育进课堂。要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会调查、举办党史教育主题活动、为学生定期宣讲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伟大建设成就、介绍国情省情县情知识等途径,让学生接触党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感悟党的历史、热爱党的历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实现党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校本教育相结合,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真正把党史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
加强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是一项关系祖国未来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将这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党史教育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一定会开创初中阶段党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信息:
陈志鹏,男,26岁,济南槐荫中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班主任,中教二级,济南槐荫中学初三三楼办公室,250118,***。
第三篇:浅谈如何开展中小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浅谈如何开展中学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当前,绝大部分的火灾都与人的因素的有关,人们消防知识缺乏、消防意识淡薄、消防法制观念不强的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消防教育问题”。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人群,我国每年因儿童玩火、用火不慎等引发的火灾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让孩子们远离火灾危害,创造一个安全、和平的环境是消防部队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如何加强学校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认真探索新形势下中小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新机制,切实将中小学生的消防教育工作引向深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下面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加强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谈几点肤浅看法:
一、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校消防安全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熟悉。
学校领导和教师是学校消防安全教育主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只有自身充分熟悉了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认真组织消防安全教育,才会使消防安全教育有各种保障,不流于形式。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消防教育同样需要从娃娃抓起,要将消防教育融入娃娃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而不仅仅局限于每年一次的“119消防日”宣传教育。青少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有条件、有能力进行有组织的系统的消防安全教育。对青少年的消防安全教育,学校起着主渠道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小学校教育在把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逐渐深入的同时,更要深刻地熟悉到开展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对推进消防工作的社会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学校应承担的消防安全教育职责。
《消防法》第六条明文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意识;教育、劳动等行政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要真正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仅靠消防部门一家的力量是不够的,教育部门也应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因此,积极协调当地政府,把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学生教育计划,使消防安全工作也步入学校,作为学生必修课,以加强公共消防安全,推进消防社会化,降低火灾的发生。
三、建立消防安全教育试点学校。
当地教育部门应建立试点学校,成立少年警校,把消防安全教育课编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设兼职或专职教师,每月两课时,并定期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消防员集中授课,每月不得少于一课时。
四、落实消防安全教育经费。
假如没有教育经费保障,没有统一的消防教育课本,没有教师队伍,没有完善的消防教育设施,将导致消防安全教育成为纸上谈兵,使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加强对教师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
对中小学校教师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按每个学校教职员工全员进行培训,使学校教师、员工把握的各种消防基础知识,培养解决消防安全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教育。
一是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教育课程。消防安全教育课程安排要以讲授防火基本常识、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自救逃生和疏散方法为主要内容;二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地同辖区中小学校协商,模拟真实火场,组织中小学生进行灭火演习和疏散预案演练活动,确保学生们能把握疏散、自救和用灭火器材扑救初起火灾的技能;三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参观活动。通过采取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消防站、观看消防录像片,出消防黑板等形式,切实提高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四是举办消防知识竞赛,培养消防文化。
要利用每年的“119宣传日”在各中小学举办“雏鹰杯"等消防知识竞赛,在丰富同学们生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素质。还要积极鼓励支持在校学生成立义务消防宣传队和其它消防组织,建立自已的消防文化。
七、注重教学方法,注重实效。
一是根据接受能力,确定授课方式;二是多以火灾案例吸引人、教育人;三是组织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学会发现火灾隐患,并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成因剖析,提出火灾隐患整改措施;四是将消防知识归纳总结,深入浅出地讲解,做到通俗易懂;四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教育效果。
第四篇: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记录
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记录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主持人 ;
活动方式;
活动主要内容;
附
1、活动图片
2、活动资料、相关资料等
责任人签字;记录人;
第五篇:33.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东胜街道童玲燕
加强全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指导,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和谐的青少年教育网络是必须,也是必然。众所周知,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未来之栋梁,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国家国民整体素质的高低,也决定着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所以,青少年教育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因素,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建立健全科学、生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主要阵地,是青少年体验社会、实践社会的主要平台。作为青少年除学校之外接触最多的社会场所,青少年的知识更新、娱乐休闲、社交学习、健康锻炼等活动很大一部分是在社区中完成的。粗略的统计一下,一年中在校的青少年大约有160多个假日、休息日是生活在社区中的,也就是一年的三分之一还多的时间是在社区中度过的。加之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大多工作较忙,因此教育他们合理安排好在学校以外的时间,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各种校外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成为社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社区指导家庭教育能弥补许多教育中存在的空白,它针对家庭教育问题提出要求,配合学校和家长所在单位,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干预、教育和指导,为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计划性和艺术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教育效果。
本文旨在介绍通过抓住制度、阵地、队伍、活动等四个关键环节,推进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进一步引发如何依托社区教育资源,联合学校、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构建起社区教育大课堂,增强青少年社会实践能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一、以健全制度为保证,构建社区青少年教育网络
社区要健全以街道为核心,区、街、居并举,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社区青少年教育网络。成立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社区内学校、机关、部队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社区青少年教育委员会,发挥职能作用,保证运作顺利;要建立青少年教育联系线:一条是: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一条是:街道办事处——社区教育委员会——辅导员——学生。同时要建立健全制度,做到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互相渗透,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社区青少年教育新网络。
一是建立调查摸底制度。深入居民家庭,定期对辖区内青少年的数量、年龄结构、爱好特长、家庭情况、思想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建立完善社区青少年档案。重点关注社区青少年特殊群体,细心体察不同群体青少年的需要,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多开展适合他们的活动。
二是建立社区团队活动制度。通过建立社区学习团队组织,按照就近就便和自主自愿的原则把少先队员组织起来,组建小队和中队,实现社区青少年的自主教育、自主管理。
三是建立社区与学校、家庭工作协调制度。街道、社区可成立由党工委、各社区支部(总支)书记、街道相关科室、辖区有关单位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组建由教育、团委、妇联、城管、综治等部门参加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以加强工作的统筹和指导。社区要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要向社区延伸,通过开放教育阵地、为社区学校提供师资等方式,服务青少年的成长成才需求;要积极引导社会教育资源向社区倾斜,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在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资源在社区共享,教育内容在社区结合,教育情况在社区沟通,教育工作在社区衔接的良好局面。如推广“四点钟”学校、“社区家庭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建 1
立社区活动联系卡,社区认真记录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情况,定期反馈给学校,促进学校教育同社区教育的有效衔接等等。
二、以拓展场所为前提,完善青少年教育阵地
加强社区内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教育基地的建设。青少年社区教育建设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域优势和社会环境,建立各种类型的活动基地、教育基地、文化基地、实践基地。如在街道、新村、楼群建立老少乐园、青少年教育活动室、校外德育基地、少年法律学校、少年军校、家长学校、青少年帮教协会等多项社区教育服务设施,以丰富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内容,拓宽青少年社区教育领域。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学校、青少年宫、图书馆、文化宫、体育场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向青少年开放,形成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的社区青少年教育局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青少年活动阵地,做好社区青少年教育资源的开发与使用。
一是落实相关政策,规范阵地建设。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从实际出发,明确标准,积极腾、租、借、建,拓展活动场所,保证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配套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提倡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益。在利用现有设施资源的基础上,集中建设好综合性活动场所,资源共享,实现一个阵地多种功能、一个场所多种用途。同时充分挖掘辖区有关单位的物质资源,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学校、幼儿园的文体设施向社区开放,使设施充分得到利用。如充分发挥小学的教育基地作用,以“四点钟”学校为依托,通过各种活动、多种方式,开展对社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发挥海军干休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组织老红军、书法家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书画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三是净化文化环境,全方位营造健康成长氛围。强化网吧管理,联合有关执法部门以查处网吧接纳青少年、超时经营和黑网吧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还对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电子游戏厅等经营性娱乐场所和兜售不良出版物行为进行清查、整治,确保学校周边的“文化安全”, 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三、以建设队伍为重点,增强青少年教育力量
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涉及面广,对象层次复杂,工作难度大,必须动员全社会来做。在发挥专职社区教育工作者作用的同时,着力建设一支来源多样、素质较高、责任心强、懂得社区教育规律、专兼职结合的社区青少年教育队伍。
一是推行社区教育辅导员进社区。在区社教委的统一协调下,辖区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选派优秀教师到各社区担任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员,既解决社区教育工作力量不足和缺少专业人才的问题,又促进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沟通、有效结合。
二是积极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把社区各类人才社会热心人士和大学生等人员有组织地汇集起来,如各方面的专业人士、社区工作者、英雄模范、技术能手、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单位工作人员等,积极投身社区青少年教育,形成来源稳定、素质较好、结构合理的社区青少年教育志愿辅导员队伍。社区青少年教育志愿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素质:第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应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熟悉青少年教育的方式和特点;第二,应了解我国教育现状和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能够认真总结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经验。
三是充分发挥“五老”队伍作用。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是广大青少年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力量,我们要充分利用发挥好这一支队伍,让他们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当好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员、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社会风尚监督员。
四、以实践育人为宗旨,拓展青少年教育新载体
实践活动是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生命。开展各种各样、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不仅能陶冶青少年的思想情操,而且能提高青少年的实践动手能力,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概括起来,社区可以开展科普推广型活动,社会实践型活动,主题教育型活动,法制教育型活动,家长学校型活动,寓教于乐型活动等。在组织活动的同时,要注意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精心设计富有社区特色、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载体,努力形成主题鲜明、新颖生动、富有趣味、感染力强的亮点活动项目。使青少年在参与中接受生动具体的道德教育。
一是突出教育,重在实践。充分运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体验教育活动,践行荣辱观、感恩社会、关爱他人、送温暖。如“阳光牵手.人生导航”行动是针对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推出的特色帮扶活动和亮点载体。可组织辖区内未成年的外来、单亲、留守家庭子女与大学生“阳光牵手”结对交流学习、理想和生活,或走进大学校园或热线联系或相约互助,让结对的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二是强化养成,快乐体验。街道、社区可经常开展一些益智益情活动,使青少年在活动实践中接受熏陶,在锻炼中增强体质,在玩中学做人,在乐中明道理,在体验中成长。如“社区小义工,体验中成长”系列活动,街道、社区可组织青少年在开展社区的各项服务中增长才干,小义工分成助老、助学、环保、宣传、制止不文明行为等5个分队参加社区义工活动,助老小分队为社区里的老人们送去文艺节目并帮助打扫卫生,助学小分队为困难学生家庭送去慰问金,环保小分队包片清除户外涂鸦的“牛皮癣”,清除乱贴乱画、清洁公共卫生等,宣传小分队拿着小喇叭穿行于楼栋小巷间宣传文明知识,而制止不文明行为小分队则在马路沿线提醒并劝告叔叔阿姨们纠正交通违章,不要乱吐乱扔、乱堆乱放等。
三是灵活安排,小型多样。从青少年实际需要出发,灵活机动地做出安排,列出活动内容、时间“菜单”,提前告知学生和家长,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选择参加。重点组织好“四点钟”学校的活动和双休日、节假日的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校外生活,解除家长的后顾之优,使“四点钟”学校形成与学校相衔接的“接力式”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五老”队伍、社区志愿者等人员的作用,积极渗透德育教育。“模拟法庭”、“法制之窗”电脑平台、“四自五爱”教育、体验父母的辛劳学会感恩、体验做“小楼长”学会自信、体验“走廊革命”学会自立等等。如在“四点钟”学校的展板上,孩子对父母、老师未能说出口的话,居民对每个孩子点滴成绩的点名表扬和不良现象的劝导都可以写出来,沟通、教育就从这里开始,在“快乐课堂”里,孩子们可以读书、下棋、写作业;专职教师每天迎送着每个孩子,在“心理小屋”里,孩子的小秘密会有人倾听。从而在社区中形成尊老爱幼、明礼诚信、帮困助残的良好氛围。
五、思考
社区的发展为组织开展青少年工作拓展了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提出了机遇与挑战。针对于当前社区青少年工作呈现的新特点,社区如何充分发挥作用,推进社区青少年工作发展与社区建设紧密相连,赢得跨世纪的新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关于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创新
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主要强调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工作,一方面,要通过社区有效的教育,引导青少年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另一方面,要通过符合青少年特点、满足青少年需求的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让青少年接受教育,提倡愉快教育,潜移默化地教育。此外,要特别注重青少年教育的特点。社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有许多不同。突出表现为松散性、随机性、不稳定性、潜隐性的特点。社区教育大多是零散的、不连续的,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力比较弱。因此,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创新,必须在深化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的同时,利用好社区的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好各个方面力量,注重教育中的两个问题:
第一,强调教育内容的创新,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社区青少年教育的主旨是提高青少年基本素质,其内容可以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三德”教育,法制纪律
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着力解决的是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问题以及青少年如何健康成长成才。
第二,强调教育方法的创新,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社区青少年教育必须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贴近社区生活的实际。一些常用的教育方法可以借鉴,诸如:榜样示范、环境熏陶、座谈交流、载体运用等都是行之有效的。
(二)关于社区青少年服务阵地建设的创新
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发展的着力点是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它是服务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的组成部分。社区服务青少年,建设青少年服务基地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共青团在“青年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中,“青年志愿者”活动、“青年文明号”活动进入社区,为社区服务青少年阵地建设奠定了基础。扩大这些活动的覆盖面,更好地发挥其在服务青少年中的作用,使之阵地化、规范化、制度化、社区化是创新的基本思路。社区青少年服务内容的创新应本着“需求+可能”的原则,围绕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境卫生、社区治安以及社区互助等方面有重点地创办一批富有特色、符合青少年特点的社区服务项目。
其中,要特别关注社区外来务工人员的青少年子女和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创造条件为他们服务。这是社区青少年工作发展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推动改革开放、促进新城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外来务工人员的青少年子女的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成才权等合法权益必须受到保护。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围绕着他们的衣、食、住、行、医疗等基本需求提供便利服务。
(三)关于青少年社区文化建设的创新
青少年社区文化是社区青少年工作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社区群众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青少年文化建设在青少年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塑造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少年社区文化建设的创新,就是要构建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的社区文化形式,并通过这种文化形式的教育,让青少年在他们愿意接受的文化氛围中实现自我升华,形成精神力量、人格力量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区教育活动、社区科普活动、社区体育活动、社区娱乐活动等都是青少年社区文化建设的良好形式。社区应以 “大家唱、大家演、大家跳、大家写、大家画、大家读、大家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融洽社区人际关系,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及科学观念,培育社区理念,动员、吸引社区青少年和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增强青少年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国家兴,我们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落实责任,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净化成长环境、加大保护力度、引导健康成长、矫正不良行为、加强实践体验、强化养成教育,增强青少年的参与意识,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断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努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董倩,《务实创新 积极探索社区青少年工作新途径》,北京共青团网 2006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