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西乡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情况
平西乡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
情况
近年来,平西乡党委在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中紧贴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一主线,认真贯彻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扎实开展发展党员工作。以培养造就高素质、高质量的农村党员队伍为目标,把发展党员工作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尤其注重在农村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使党员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活力不断增强,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本情况
乡党委现有党总支3个,党支部27个,党员992名,其中农民党员851名,占%; 35岁以下党员名,占%,35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人。2007年以来,全乡共发展党员名,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名,占%。其中,担任村党支部委员的有人,农业致富带头人和经纪人名。这些党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名,占%;高中以上学历的名,占%;初中及以下的名,占%。
二、主要做法
我们乡党委针对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实际情况,切实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
反映好的优秀青年农民,努力优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先后开展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农村党员队伍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党员的宗旨观念明显增强,但还普遍存在“一高三低”问题,即年龄偏高,文化素质低、科技素质低、致富能力低,很难担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历史重任。乡党委立足实际,以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为重点,不断创新党员发展工作新思路,使全乡农村党员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不断改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近几年连续开展的学教活动中,乡党委总结出村级班子“双强”战略、“一肩挑”和交叉任职、村级活动场所阵地建设、村党小组建设等许多成功经验,不断加强了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农民党员和积极分子提供了更为广阔宽松的活动环境,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先进性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使党群关系日益密切,更多的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积极要求入党。
2、建立优秀青年和经济能人信息库,扩大用人视野。在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中建立了创业示范户信息库,准确掌握各村优秀青年和经济能人的基本情况,并实施动态管理。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彻底解决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
3、切实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培训。乡党委立足于培养教
育一批人、一代人,在思想上关爱、在生活上关心、在政治上关注,积极主动地做好对青年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以村党支部为单位将所有各级毕业生、退伍战士等青年联系起来,建立档案和培养计划,吸纳他们参加党课和党组织活动,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崇高理想,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有远大理想的先锋战士。二是充分利用各级党校的培训,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全乡农村优秀的青年参加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把他们逐步培养成为村党组织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和群众的致富带头人。
4、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认真做好发展农民党员工作。注重在大学生“村官”、“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致富能手、高中毕业生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保证每个村有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每年至少发展1名35岁以下、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党员,着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到2011年末,力争使全乡35岁以下农村党员的比例达到18%。
5、严格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程序。高度重视优秀青年入党工作,严把入口关,不搞突击发展,也不徇私舞弊,在作好长期培养的基础上,按照“1+1”模式,由一名正式党员培养一名优秀青年,实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帮带连心,使青年逐步树立牢固的思想认识,同时也负责地向党组织介
绍青年的基本情况和思想状况。在优秀青年升学、毕业、参军、退伍,以及工作岗位变动等过程中,无论是原单位党组织,还是现所在单位党组织,都建立了联系制度,及时将相关资料转移,使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衔接有序。
6、深入开展“三个培养”活动。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大力培养村干部后备人才,把更多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更多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更多的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目的就是要在提高党员素质的同时,把更多致富大户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2009年底乡党委深入各村对各类养殖大户、复员军人、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了后备干部档案,积极为第八届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做好人才储备,每个村储备了至少2名村干部后备人才。在2010年的“两委”换届中,有名带领农民致富作用突出的青年农民党员被选进了村班子,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通过开展“三个培养”,使很多优秀的青年农民走进党的队伍,进而走上村级党组织负责人的岗位。
7、深入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在农村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开展活动中,我们注重吸收青年积极分子加入,实行“1+1”党员带积极分子的措施,培养他们的政治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载体。在2010防汛抗灾中,全乡农村党员和青年积极分子都表现出勇敢、忘我和奉献的精神,表现出青年一代新的风貌。
三、存在薄弱环节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这部分人的思想活,观念新,短时间很难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状态。在发展纳新中,要对他们进行全面、严格、细致的审查,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们的整体情况,重点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
二是这部分人流动性大,正处于外出打工的黄金年龄阶段,很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养教育。要逐步建立具体的包扶对子,定时进行电话联系或家访,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精神面貌,帮助他们解决家里或工作单位的一些困难、问题,利用他们回乡期间及时进行培养教育。
三是缺乏有效的载体和制度保障,这部分人往往存在着长期培养教育却始终没有发挥作用的现象。逐步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广泛深入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吸引广大青年积极分子和青年党员,在“三农”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他们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生力军,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第二篇: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
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中共乐安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近三年,我县对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共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228名,其中35岁以下的203名,占89%,女党员49名,占21.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25名,占98.7%,较好地改善了农村党员的结构,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相比56400多名外出务工青年农民而言,总量仍显不足,比例仍然偏小。在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党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四难”:一是宣传引导难;二是了解情况难;三是教育管理难;四是经费筹措难。产生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发展党员难,既有基层党组织方面的问题,也有外出务工青年农民自身方面的因素,还有经济社会发展客观方面的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从基层党组织方面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通过调查了解到,在一些村之所以外出务工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少,重要一条就是所在村党组织群众基础薄弱,多数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对党缺乏信任感。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认识上有误区,不愿做。一方面怕自找麻烦。要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必须经常与他们联系,掌握他们在外的有关情况,村党支部工作量明显增加,因此有些村党支部就干脆不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另一方面怕“肥水流进外人田”。基层党组织经多年的培养、教育,好不容易发展了党员,而这些党员都到外地打工,自己觉得不划算,因此有些基层党支部不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二是方式方法不明,不会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务工青年农民的培养、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灵”,因此感到无从下手。三是经济基础薄弱,不敢做。相当一部分边远山区的村集体经济近乎空壳,办点公益事业,花一分钱也得从农民身上提取,无能力为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上,从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要经常与外出务工青年农民联系,还要搞外调,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因此不敢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四是自身问题不少,不配做。一方面,基层党组织不能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群众致富无门路,这不能不使农民对党组织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信任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有的农民群众说:“党员不党员,只差贰角钱。”,甚至个别党员存在违纪违法行为。
从外出务工青年农民这支队伍现状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分布范围广泛。全县56400多名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分布全国各省市大中城市。活动区域不仅跨县、跨市、跨省,有的还跨出了国境。二是外出务工青年农民的流动性较强。有的一年换几个地方,变动几个职业。三是外出务工青年农民的经营形式多样化。大致有四类:一类是单个定点经营;二类是集体定点经营;三类是单个流动经营;四类是集体流动经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在解决外出务工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难的问题上,主要应采取以下对策。
对策之一:实行责任制,完善责任体系,切实把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党员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乡镇党委,建立和健全党委负总责,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的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党员工作领导责任制。要把发展农村党员列为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 2 要内容,建立责任追究制,定期进行考核。把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尤其是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作为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一条重要标准,每年都应发展一些外出务工优秀青年农民入党,要求达到当年发展农民党员总数的40%,对工作不力的取消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支部书记的资格。县委应成立流动党员管理中心,各基层党委要成立流动党员管理站。
二要落实部门责任制。组织部门要把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党员工作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推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组织部要实行部领导和干部包片挂点责任区制度,经常深入基层,指导督促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同时建立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调度会制度、入党材料预审把关制度、发展对象考察谈话制度、教育培养责任制等。
三要实行党员联系责任制。要把发展农村党员与“三培两带”致富工程紧密结合起来,乡镇党员班子成员每人必须联系一个村协助抓好组织发展工作,党员驻村干部和村支部委员以及党性强、责任心强的党员每人至少联系一名有经济头脑、有致富本领、正直公道的青年农民和一名素质较高、作风正派的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的农民党员每人至少联系一名素质较好的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并负责与村党支部联系,采取结对培养,开展“一帮一”、“一带一”的活动,经常与他们沟通思想感情,灌输党的知识,激发其政治热情,引导其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使每个村党支部每年至少发展1名以上外出务工青年入党。年终对教育培养青年农民积极分子和发展新党员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结合起来。
对策之二:建立联系网,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对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跟踪教育、培养和管理
针对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集中教育、培养、管理难的问题,要努力构建教育、培养、管理平台,建立双向联系网,使外出 3 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不管身在何处,都能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培养管理。一是要建立专门台帐,掌握动态。各村党支部要对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建立档案,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职业、掌握所在地址、掌握联系办法、掌握思想动态。二是要确定专人联系。村党支部要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同一村小组中指定一名党性强、责任心强的党员与他结成联系对子,定期联系,如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务工所在地方有本村党员,则要负责与他定期联系,结成“一带一”对子,并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积极分子思想动态。村党支部委员对本村流动党员、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要实行包干制,每人包干联系几人,从而形成支部——支委——联系人——流动党员、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链。三是要用好双向联系卡。村党支部在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前,要把双向联系卡发放到具体人手中,并在其外出前向乡镇党委汇报,党委在可能的情况下,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委托其代为培养,请其将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的从业表现、思想动态填入双向联系卡中,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要将思想汇报填入双向联系卡,每半年寄回村党支部汇报一次,每年终将双向联系卡上交村党支部,使支部及时掌握积极分子思想动态。对于难于寻找流入地党组织的,则请其务工的企业或相关组织签署意见。四是建立完善“四项制度”。登记制度: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前要写出申请,注明拟外出的时间、地点、从事职业以及联系办法,外出后如有变动要及时向村党支部汇报;谈话制度:村党支部在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前和每次回乡,都要与他们进行谈话;思想汇报制度: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每半年至少要向支部以书面形式汇报一次,汇报材料存入入党材料;培训补课制度:每年要以党委为单位,4 利用农忙、春节前后对回乡的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和补课。
对策之三:找准切入点,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青年农民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要坚持把建立一支数量较多、素质较高的党员队伍,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对群众的吸引力作为做好农村发展党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为此,要认真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树立党组织在农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一要在农村党支部建立“党员议事会”。规定村里的大事都要经党员讨论决定,注意征求党员和外出务工优秀青年的意见。二要坚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每年表彰一批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党员和先进村党支部,广泛宣传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党员的先进事迹,以激励广大党员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情和青年农民要求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三要设立农村“三老”基金。年满60岁、党龄40年以上的党员要每人每月享受一定的生活补助,解决部分党员的生活困难,消除党员的后顾之忧。同时,每年“七〃一”和春节期间,都要走访慰问特困党员。四要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工作。解决过去农村无职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问题,为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打造平台。五要搞好民主评议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对不合格党员一定严肃处臵,纯洁党的队伍。只要自身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日益提高,战斗力和凝聚力以及对青年农民的吸引力才能不断增强,使之相信党、依赖党和向往党,增强他们向党组织靠拢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三篇: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思考
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思考
在农村中发展党员是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永葆生机活力的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劳务市场的不断扩大,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我们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调查中发现:一方面,由于大量优秀青年外出务工,部分村发展党员无合适人选,导致长期不发展党员,村级班子建设后继乏人;
一、农村外出务工党员的现状
二、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外出务工农民中的优秀青年由于流出村党组织不了解不好发展,劳务输出单位无党组织不能发展,务工地党组织衔接不好不愿发展,四、加快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对策
1、提高认识,增强发展外出务工农民党员责任感
我们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调查中发现:一方面,由于大量优秀青年外出务工,部分村发展党员无合适人选,导致长期不发展党员,村级班子建设后继乏人;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农民中的优秀青年由于流出村党组织不了解不好发展,劳务输出单位无党组织不能发展,务工地党组织衔接不好不愿发展,造成了外出务工
农民入党陷入“三难”境地。对此,县委高度重视,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外出务工农民多数是青壮年,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头脑灵活,见多识广,是农村优秀人才密集群体,必须及时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聚集在党组织周围,将其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才能激发外出务工农民的政治热情,解决“挣钱容易,入党无门”问题;才能确保外出务工农民中的优秀人才“流动不流失”,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凝聚民心,树立临朐农民工品牌,促进劳务输出产业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县委组织部专门制定了《关于做好在外出务工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要求各乡镇党委必须把发展外出务工农民入党,作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组织部门负责抓好党组织建设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劳动、外经外贸等部门搞好配合,畅通外出务工农民入党“通道”。
2、健全组织,建立外出务工农民党员之“家”
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1999年开始,我们就以劳务输出基地和劳务输出工作点为依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及时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确保每名外出务工农民党员都能在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内,每名有入党意愿的外出务工农民都能够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一是对有劳务输出基地和办事机构、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单独成立党支部,负责抓好外出务工农民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考察和发展党员工作。二是有劳务输出基地但无办事机构、外出务工农民党员较多的,成立临时党支部,负责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通报情况,协调配合流出地、用工单位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三是对无办事机构、但用工单位有党组织的,委托用工单位党组织抓好对外出务工农民的教育培养,条件成熟的积极向流出地党组织推荐入党。四是对零散外出务工农民,由流出地党组织参照流动党员管理方式进行教育培养,及时发展其中的优秀分子入党。目前,全县共在驻外办事机构建立党组织6个,其中党总支1个;设立临时党支部22个,18处乡镇(街道)建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党支部。临朐县广源劳务输出公司党总支(驻上海港),下辖9个党支部,近年来先后发展外出务工农民党员45名,为外出务工农民打开了“入党之门”。对此,一些外出务工农民高兴地说:“在外打工离家远了,想不到离党却近了。”
3、掌握情况,构建外出务工农民“信息库”
在外出务工农民流动的重要环节,注意与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统盘考虑,搞好对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在招工报名时,由村党组织出具有关外出务工农民的政治表现、身体状况、技术专长等方面的情况证明,劳务输出机构核实后进行登记,建
立起外出务工农民“信息库”。对外出务工农民中的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有关情况,进行重点掌握,专门登记。外出务工农民到达用工单位后,是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及时接转组织关系;是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的,将其政治表现证明信等档案材料,逐一向劳务基地、用工单位党组织搞好移交。劳务输出基地党组织将党员及时纳入党小组,并安排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党员担任班组长,协助抓好外出务工农民的管理;对入党积极分子重新确定培养考察人,及时跟上教育培养,保证他们“离乡离土不离党”。同时根据外出务工农民流动性较强的实际,建立了外出务工农民入党积极分子档案接转制度,规定党组织之间要相互承认入党积极分子身份,对用工单位发生变化或回原籍的入党积极分子档案要及时转接,使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及时掌握情况。仅去年,全县各劳务输出办事机构党组织先后转接145名外出务工农民入党积极分子的档案材料,有效解决了培养发展“断档”问题。
4、搞好衔接,贯通外出务工农民党员“培养链”
为搞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劳务输出单位党组织通过召开协调会、交流会等方式,积极主动与用工单位党组织沟通协调,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作。一是关键环节加强沟通。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吸收预备党员等关键环
节,劳务输出单位、用工单位党组织及时沟通协商,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如对入党积极分子坚持每半年考察一次,由劳务输出基地、用工单位党组织分别考察提出初步意见后,共同研究,形成鉴定材料,存入本人档案。二是共同抓好教育培养。劳务输出基地党组织与用工单位联合举办培训班,结合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对外出务工农民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系统教育,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近年来,先后与上海港务局、胜利油田等单位联合办学,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205人次,并培养了20多个专业的2000多名技术人才,有90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分别考取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有3569名参加培训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三是加强实践锻炼。通过劳务输出单位、用工单位党组织共同协商,有意识地安排入党积极分子担任班长、工段长等职务,安排他们到急、难、险、重岗位上锻炼,组织开展“服务经济建设、树立家乡形象”、“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素质。目前,90%以上的外出务工农民入党积极分子成为中层管理岗位人员或业务骨干。
5、严格审核,确保外出务工农民党员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关规定,不因外出务工农民“身份”特殊而降低入党标准条件,减少工作程序。一是实行入党积极分子“双推荐”。在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上,实行党组织推荐与党员群众民主推荐相结合,凡党员群众推荐不过半数的,一律不能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二是发展对象政审“双向考察”。对劳务输出单位党组织确定的发展对象,既到用工单位进行考察,又注意到原籍村了解情况、征求意见;用工单位党组织发展外出务工农民入党的,既看在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又征求原籍村党组织的意见。三是发展对象“两地公示”。将发展对象的有关情况分别在用工单位、原籍村进行公示,接受两地党员群众的监督。2001年,烟台劳务输出基地一个发展对象,因在村里通大街时不配合、当挡头,劳务输出基地党组织调查核实后,决定暂缓发展。
第四篇: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做法
漆园办事处关于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做法漆园办事处位于**县城北侧,现有人口6万余人,国土面积117.49平方公里,12万亩耕地,辖2个社区居委会,13个行政村。属于城乡结合部,人多地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占全村总人口的60%以上。自2008年开始,我处逐步从外出务工人员中物色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目前全处约有60余名党员外出务工,15名属于08年后发展的.占全部外出党员的25%。这些人员在外地发展不错,在本村也具有较好的口碑,经常为本村提供致富信息或是带领本村群众外出务工。他们大多年富力强,有理想、有文化、有朝气、有开拓进取精神,是农村社会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外出务工人员通过长期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锻炼,具备见识广、信息多的优势,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有利于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在发展村级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力军作用。经过实地调研考察,通过电话、问卷、邮件等方式了解,我总结了办事处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具体做法:
一、摸清底子,铺好路子。发展人员的年龄集中在30到50岁之间,这些人年轻有为,具有一定的人脉和精力;学历在高中及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主要从事的行业是经商、销售、建筑、物流等,我们围绕“二建立二提高”的党员培养工程开展工作。一是建立人才后备制度,提高党员培养针对性。建立培养对象的思想工作汇报制度,提高培养对象与党组织之间的了解,同时也让培养人了解一些科学致富信息,实现了双向交流。
二、严格把关,确保发展质量。在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入党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质量摆在第一位,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要求,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根据外出务工人员的特殊性,采取一系列措施,严格把好党员质量关,防止以“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一是广泛推优,严把源头关。大力推行教育引导对象推荐制度。采取党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等方式,定期组织各村开展推优活动。党组织推荐主要以党小组为单位进行,党员推荐需由3名以上党员联名进行,群众推荐主要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根据推荐和考察情况,初步确定重点教育引导对象,建立教育引导对象基本情况档案。结合本人意愿,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二是分工协作,严把预审关。外出务工人员在被确定为发展对象前,要先经过村党支部申报,由乡镇党委审查把关后,再按照程序讨论发展。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特点,我们规定预审的内容主要为“四审四看”,即审材料,看支部上报的发展对象申报材料是否齐全、规范、完善、属实;审程序,看确定发展对象的程序是否规范,符合规定;审素质,看发展对象的理想信念、岗位技能、遵纪守法、双带能力等综合素质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审公示情况,看发展对象在群众中的声誉威信。通过预审把关,对不符合发展条件的人员不列入当年发展计划。三是明晰主体,严把接收关。以村党支部为主体,在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前,由党支部严格审查把关。培养联系人要向支部大会详细介绍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让党员对其进行全面询问了解。在讨论审批预备党员转正之前,对每一名预备党员进行回访考察,把好最后一关,办事处每半年对各村发展外出务工人员思想汇报及本人实际情况进行一次电话抽查或实地走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格执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履行入党程序或“带病”入党者,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完善机制,强化教育引导。为了切实提高外出务工人员中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促进其早日成熟,我们积极推行“定人培养,定岗锻炼,定点培训,定期考察”的工作制度,切实增强培训教育效果。定人培养,就是对每名外出务工的入党积极分子,分别确定一名支委成员作为培养联系人,实行“1+1”结对培养教育;定岗锻炼,就是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身边无事故”等主题实践活动,做到“要入党,先上岗”,引导他们做好表率,发挥作用;定点培训,就是外出务工人员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每月汇报一次本人工作、思想情况,农忙和节假日集中返乡期间,办事处党委集中组织一次理论培训;定期考察,就是村党支部每半年通过直接、委托、鉴定考察等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广泛听取培养联系人,党内外群众和工作单位领导的意见,督促各项培养教育措施落到实处。村党支部还因地制宜地实施“关爱工程”,确定专人与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建立联系对子,帮助解决子女入学、抢种抢收、重大疾病等困难,从而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办事处党委书记明确提出在外出人员中大力开展“三培两推”活动,“三培”就是把外出务工人员培养成党员,把外出务工党员培养成双带标兵,把双带标兵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对优秀的外出务工人员,在鼓励他们做好生产经营的同时,注意激发他们的入党热情,引导他们中的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通过双向培养教育,使他们政治上尽快成熟。对于优秀的外出务工党员,通过思想上引导,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帮助,促进他们在生产经营,帮贫致富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两推”,就是推选外出务工人员中的后备干部返乡任村干部,把其中优秀的村干部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近几年来,全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0名,培养成党员的有15名,高中、中专以上学历10人,占62%。其中返乡被培养成村干部的有4人。
四、建立健全考核机制针对从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的党员,我们采取两种方式管理:一是他们目前在做什么?外出是否还从事以前的行业?致富情况如何?有没有为所在村提供致富信息和务工人流量;二是已经进入村干部班子人员表现如何,是否具备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意识和作为致富能人能否带领本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五、、工作中的不足
1、目前漆园办事处还没有建立统一的一个外出流动党员党组织,外出人员在外面还是流浪的状态,下一步我们准备在流动量比较大的浙江、上海等地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让外出务工人员在务工单位或务工城市有一个“精神家园”,办事处组织相关人员去慰问和交流。
2、因为党的活动参与较少,外出务工人员对党员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3、部分村对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不重视,认为他们占着党员名额却不参与活动,也不能给村里带来经济方面的利益,对他们有偏见。
第五篇:平寨乡党委2009年发展党员工作总结[模版]
平寨乡党委2009年发展党员工作总结
县委组织部:
2009年平寨乡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有领导、有计划地搞好党员发展工作,今年全乡共发展党员17名,(其中干部党员11名,农民党员6民)转正党员10名、预备党员7名,年龄结构均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13名,初中学历4名。
一、在发展党员中我们主要做法(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乡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着力在提高组织领导的认识程度和工作力度上下功夫。首先乡党委年初专门召开一次研究发展党员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制定相关措施。其次立健全发展党员,2009年我们专门制定对培养、教育、考察、发展、转正等各个环节提出了要求,党委、支部齐抓共管,使发展工作走上了规范轨道。三是党委及时讨论审批,严格把关,保证党员发展工作正常进行和新党员质量。四是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考核的重内容,列入年终进行综合评比。
(二)狠抓培养,保证质量
把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一是抓好日常管理,保持教育培训的经常性。坚持把党员日常活动作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把入党积极分子登记造册,并按照活动制度,严格进行管理;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联系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势政策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心得、思想汇报及时存入档案,作为向党组织推荐重点培养对象的依据。二是抓好集中办班,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为进一步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以乡村运程为主要阵地,为增强学习效果,重点抓好了两个方面。一类思方“习入三部至知题员学展方富倾坚一划展人成全准致政坚即利审有请方面联系思想实际,按需培训。每次培训前,召集不同型的入党积极分子座谈,了解他们对党的认识和现实想状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另一面改进培训方式,力求实效。在培训过程中,注重了三个结合”,即:专题讲座与研讨交流相结合,课堂学与实地参观相结合,典型引路与自我激励相结合,对党积极分子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是抓好结对联系,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建立了支委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联系责任制,支部委员每人少联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经常交流思想,灌输党的识,宣传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三)突出重点,改善结构
针对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乡党委认真分析研究,明确了“三个重点”的发展党工作思路,即:重点在农村发展党员,重点在生产、教一线发展党员,重点在35岁以下的青年和妇女中发党员;在具体工作中,还坚持了“三个倾向于”的工作针,即:倾向于从村干部中发展党员;倾向于从率先致又能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的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向于从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四)坚持标准,慎重发展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主要持了三个原则。一是坚持质量第一,防止突击发展。方面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计,另一方面不下达硬性指标,也不允许突击、成批发。尤其强调既不允许用任何方式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拉入党内,也不把符合条件的人拒于党外,坚持做到熟一个,发展一个,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二是坚持面衡量,克服片面观点。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来全面衡量发展对象,不降低标准,也不另立标准。对富能人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同样注重考察入党动机和治觉悟、思想品质,看他能不能帮助群众致富。三是持党性原则,严格入党手续。具体办法是严把“四关”:把好支部大会讨论关。在到会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发表意见的基础上作出是否发展的决议;把好党委批关。在党委审批之前,指派专人对?入党志愿书?和关材料进行审查,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同申人进行谈话,作进一步的考察,然后上党委会审议和表严关泛成缺是不长着农年大在党跟员对的多决;把好预备党员转正关。建立“预备党员考察表”,格考察制度,全面衡量,慎重对待;把好发展党员公示,对于每一名新发展党员我们都做到了公示在前,广征求意见,确保发展质量。
二、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突出问
总结一年来的发展党员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1、个别村党支部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乏紧迫感和使命感。表现在思想上认为发展党员工作无关紧要的事情,是“软任务”、“虚指标”,发展也可,发展也行,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致使个别农村党支部期处于没有发展党员状态。
2、大批农村青年外流,选人育人渠道受到限制。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家务农守业,村劳动力流动的范围日益广泛,由于部分优秀青年长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选人育人渠道受到很限制。
3、发展党员业务操作不够熟悉,发展程序不规范。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少党支部在发展员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培养时间过短、培养联系人缺乏踪考察、发展材料不全和程序紊乱等现象,影响了党发展工作的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对村党支部的党知识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
2、加强党的知识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村青年对党认识,能够加入党组织来。
3、努力规范发展的程序,对培养联系人施加压力,跟踪考察,使发展党员的工作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中共平寨乡委员会
2009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