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偶然撞上偏执——读《过把瘾就死》有感
当偶然撞上偏执
----------------------《过把瘾就死》书评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中,在特蕾莎离开托马斯后,托马斯回顾与特蕾莎的相识,猛然发现好多事情其实是偶然,环环相扣,一旦哪一个环节错开,哪怕是一小点,都不会有接下来发生的事。当时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在想,我们的生活究竟是怎么展开的,究竟是冥冥中注定好的,还是每个时刻突来的偶然串成了生活的跌宕?
不妨将生活看成是一个个偶然事件的拼接物吧,就连我们生命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偶然的产物,“我来自偶然,像一粒尘土”,如果当初跑得最快的那个精子是另一个,生活又是另一番模样,不是么?
于是,我更宁愿将“我”和杜梅的婚姻看成是一个偶然。偶然之间,“我”发现自己对吴林栋的女友有了别样的情愫;偶然之间,吴林栋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偶然之间,“我”和杜梅之间结下牵连不断的关系;偶然之间,一股突来的感动和一个莫名其妙的梦让“我”领了与杜梅的结婚证;偶然之间,大大小小的争吵让“我”觉得不爱杜梅,而后婚姻走到尽头;最后一个偶然,杜梅有孕的消息让“我”发现自己依旧是深爱着杜梅的、、、、、、但是将一切归罪于偶然的拼接未免太不负责任。杜梅的爱太过疯狂,让我想到今年一个电视剧《云上的诱惑》里面的乔小梅,她们都深爱着自己的丈夫,爱到不想要一个孩子来分担掉丈夫的爱,爱到时时刻刻担心着会有人来抢走自己的丈夫。而她们的丈夫的爱又是另一种,谈不上一时的喜欢,却也算不上负责的深爱,这两种爱碰到一块,加上一个个偶然的发生,只能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杜梅爱的很累,而“我”在某些时刻也被爱的很累。很多时候双方的争执都有些太过偏激,他们像叔本华所说的冬日的刺猬,互相靠的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而较之一般人,他们二人的刺更尖锐,且不愿让之有丝毫的收敛。
说真的,我不太明白是否是作者的偏执性格注入了笔下人物的形象中,总感觉现实中人不会这么偏激,偏激到有些蛮横无理,有些莫名其妙。但也许就像书名那样,要得就是酣畅淋漓,要得就是痛痛快快的过把瘾,在这之后,死亡或是
重生,都与我无关。因此,偏执如杜梅,却让人忍不住怜惜,她只是太疯狂的爱到了极致。
当然,偏执到极致的人格还是留在书中比较好,“物无美恶,过则成灾”,凡事还是需要恰到好处。我希望偶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跌宕能在我们的互相理解中化为动听的旋律,而不是由偏执火上浇油使紧绷的弦直接断裂。因为偶然撞上偏执,终究是伤人伤己。
第二篇:当青春撞上新时代
当青春撞上新时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召开。总书记吹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号角。全面开启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征程,让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作为新青年,我很幸运在我正青春时,撞上了新时代,毛主席曾说过:“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同志们!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名族共同的努力,它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我们要有自己的担当!做出自己的作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新时代的建设添砖加瓦!
那如何落实下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我个人认为,第一点不论作为个人还是企业,思想上的正确是第一位。只有在思想上正确,我们才能走的更远;只有目标对了,我们才能走到最后;只有做正确的事,我们才能正确的做事!所以我们要紧守“4个意识”为根本,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忘初心。在工作中,会面临很多困难和诱惑,只有端正了我们的思想,才能更好迎接挑战。
第二点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也应该也有自己的思想,担当与作为。首先:当代青年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我们在思想上应当做到“志当存高远”,就是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其次:我们要时刻保持着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冲劲“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我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不断增强本领。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最后,新时代呼唤我们胸怀舍我其谁的担当。顺境逆境看胸怀,大事难事看担当,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抓铁留印的实干,没有攻坚克难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梦想终将变为泡沫,新时代的到来,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让敢担当敢作为的青年有展现的舞台,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玛利亚超强台风刚刚过去,直面袭击我县,台风无情,人间有爱,今天我们能顺利在这边开展演讲比赛,离不开的是党的领导,离不开政府的提前预防,更离不开坚守在一线的工人们,是他们的担当和责任感为群众保驾护航。在这么短的时间一切恢复正常。
同志们!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第三篇:当绩效管理撞上企业文化建设……
当绩效管理撞上企业文化建设……
绩效考核制度得不到落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文化。
时间很快,转眼我这个贴已经连载到第九章了,所幸的事情是通过这个贴结识了很多朋友,要不然我也只能去感叹年华老去的悲哀了。
今日和公司文化组织管理部门的领导在谈话中,谈及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的问题,因为我这个贴是谈绩效管理,我们也便缩小点范围,谈谈这个企业文化建设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吧。
在我们绩效管理讨论版块以及身边在企业工作的朋友们,问及为何很好的制度得不到落实的问题不少,在为这些朋友解答疑难的同时,我也一直在反思和总结,绩效考核制度为何得不到落实,原因不外乎两个层面,第一个我们从制度本身排查原因,从考核周期、考核指标、考核结果核算方法、核结果反馈流程、考核结果申诉流程等环节个个击破,从现在网络信息的发达程度看,制定一个漂亮的绩效考核制度文本不是难事,随便搜一搜网上世界五百强企业的KPI,BSC等资料到处都有,所以这方面的原因今天不是我们聚焦的重点,我们要谈的是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制度外的原因,制度之外的原因有人的,有流程的,有办事习惯的,有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地域等方面的,我把这些统统归结为文化层面的原因,这就像我们文化组织管理部的领导说的那样,企业文化如同空气,充斥着整个企业管理的每一个角落。
我是到企业工作之后才越来越实在的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含义的,就如我明白企业战略、执行力、企业的管理基础等虚幻的概念的重要性一样,走进企业慢慢的开始体会到这无形的手的强大力量,这种感觉如何形容?在如在风中行走,顺风时会觉得脚下生风,如鱼得水,逆风时你会步步维艰,却看不到阻拦你进步的东西,无论你前进的脚步多么坚实,总会被风力拖住脚步,如此时仍然逆风而上,再坚实的步伐,总会有疲劳的时候。
上周有朋友跟我说了这件事,和大家分享一下,2006年,公司老总当时也是下了很大决心才花大价钱请的一家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做的方案,但是两年下来,方案执行的效果很差,老板也知道效果不好,可是花了钱放在那里不用觉得可惜,所以一直拖着用到现在,因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公司业绩持续下滑,老总终于撑不住了,所以又一次下决心要整改考核方案,这位朋友也是我们社区的,因为看了连载的前几部分内容,于是找到了我,很感激这位朋友对我的信任,同时也觉得压力挺大的。进入企业之前,本人也从事管理咨询行业,做过数量不少的咨询方案,人员测评、绩效薪酬、职位分析等都有涉及,公正的说,管理咨询机构做的方案,从专业度来看,是非常专业的,内容、外观都很漂亮,项目组成员确实也是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其中不乏博士、海归、教授,但是管理咨询项目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最致命的一点伤是:时间跨度短,成果多,诊断报告内容差异性不大、很难点出问题的核心所在,从现在咨询公司工作模式,不外乎是人力资源诊断、出诊断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调研访谈、阶段成果反馈最后到最终成果汇总几个步骤,从诊断步骤开始,管理咨询公司就很难进入公司内部,就算拿到公司所有的材料,也难以以一个主人翁的身份去体会当前公司的人心、氛围、士气、非正式沟通渠道、非正式组织等这些在制度里看不到的东西。而这些却是你做的项目到底能不能落地的关键因素,在某些企业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再好的方案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我想问题应该都是出在软环境上吧!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比,在很多HR和公司管理层看来,都会觉得企业文化这个太虚了(这句话您看了不要有异议,扪心自问,你内心深处难道不是这样觉得?)在进入公司工作之前,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当时我有同学分到一家国企做企业文化,我们全班都以很同情的眼光看着他,包括同学自己也显得很无奈,为什么?因为自己都不知道做企业文化做两年有更好的出路。到今日,真的是觉得以往的想法多么愚昧无知,因为健康良性的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可谓是殊途同归。说到底,我们的工作结果都是要作用于人的心理层面,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才会认同人力资源部做的种种努力,员工不认同企业文化,人力资源部做的事情在员工看来也只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所以说,如果想要绩效制度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协同文化建设部门,同心协力,理顺人心,只有企业里的空气健康了,其他的生物才能得以存活。
良性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孕育绩效文化的温床,员工应该是在鼓励竞争鼓励主动沟通鼓励积极思考和勇于创新的,领导和管理层在做好本职业务之外应该是被要求跟进和监督下属员工的工作进度,指导下属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整个公司是鼓励公平竞争,资源共享,敢于自我批评和自我否定的,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这种健康的绩效文化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公平,公开,公正,进取,竞争,尊重,信任,活力,沟通、互动,反馈。
只有在文化层面做好了这些铺垫,绩效管理制度才能得以推进。
(未完待续)
此文原创于我的好朋友颗颗,本人将以连载的方式与大家分享,如有转载,请注明【 原作者 :颗颗 】
颗颗谈绩效管理
(一)也谈绩效管理
颗颗谈绩效管理
(二)绩效管理的理念和基本方法
颗颗谈绩效管理
(三)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颗颗谈绩效管理
(四)绩效难题答疑
颗颗谈绩效管理
(五)逆境中如何推行绩效管理
颗颗谈绩效管理
(六)关于KPI的那些事
颗颗谈绩效管理
(七)如何构建KPI体系
颗颗谈绩效管理
(八)谈谈考证那点事儿
第四篇:观《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有感
放假许久,一直都在帮父母看摊!近日由于给附近常来买货的农民工播放影剧,收集影片之
时,看到了我初上大学时候流行的一部电视剧《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就拷贝了下来。
本来我是不喜欢看爱情剧的,可是由于昨日等待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利用半夜的时间,快速看完了这部电视剧,感慨颇多,甚至几个片段让我潸然泪下!邓家齐与白晓鸥、贺飞儿的爱情结局,两个女人为了同一个男人,一个出国移民,一个差一点变成二婚!但是最终的结局女主人始终还是故事中的那个主角,不管大学里他们经历过什么!家齐、苗子还有大鹏之间的兄弟情义,从小到大一路培养出的身后感情,让人羡慕的同时感到欣慰!苗子和颖子,让我想到了自己和婷子,我们就像颖子说的一样,属于日久生情型,希望像他们一样,经历再多的波折,能走进婚姻的殿堂,一路恩爱!大鹏的成熟,让我心中生热……
总之,这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我心静不下来,无法表达出心中实实在在情感,这是在我家婷子来看我之际,我真心地希望婷子和我一路顺风!
第五篇:读《当尼采哭泣》有感
当孤独来袭,我们何去何从?
——读《当尼采哭泣》有感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这本书主要的围绕着尼采和布雷尔的心理问题展开,讲述了两人相互结实,相互熟悉,相互帮助的心路历程。
读完这本书,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原来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只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程度不同而已。书中,尼采在接受“谈话治疗”之前,因为生理上患有严重的头痛加上心理上被路·莎乐美的背判而感到的心痛,曾一度的感到孤独与绝望,但他并不承认这一点,也许是他并没有意识到内心的孤独确确实实的存在,抑或是他为保护自己,所以选择逃避而不敢直视自己内心孤独的痛苦。用一些令人费解的方式,极端的将自己的痛苦化成了对生活的绝望。
作为受路·莎乐美委托的主治医师布雷尔,在帮助尼采解决这种长期压抑着的孤独感时,他利用了一种“谈话治疗”,其中就运用到了我们心理课上学到的一种与来访者的沟通技巧——自我表露。当布雷尔提出两人互换角色来相互治疗的过程中,他向尼采讲述了自己对一名曾经救治的一位名叫贝莎的病患产生了难以自拔的迷恋,但与此同时,对家庭生活中的拘束乏味而感到困惑。我觉得书中布雷尔的心路历程用一个网络流行的用语来形容,就是很“纠结”,原本想要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尼采吐露内心的悲伤,却在此过程中发现了自己也存在着的心理问题。纵观整部小说,尼采与布雷尔为我们揭示了许多心理学上专业疗法的开端。例如尼采对布雷尔进行过梦的解析,通
过这样的方式唤起布雷尔的前意识来解决他的困惑等等。
我觉得在二人不断的会面的过程中也许并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潜移默化的被对方影响着,互相感化着彼此,互相救赎着彼此。两位大师的谈话富有哲理令人感到震撼。随着两人谈话次数的增多,渐渐熟悉之后,两人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书中结尾处,尼采听着布雷尔的话,流下了释怀的眼泪。下面是摘录自书中描写的当尼采哭泣时,两人的一番对话:
“给你的泪水一个声音,它们在说些什么?”
“如果我的眼泪之一是有意识的,它会说,它会说,”在此,他以嘶嘶作响的气音大声说——“‘终于自由了!压抑了这么多年!这个人,这个吝啬无泪的男子,以往从未让我流泪过’这就是你的意思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尼采过去已经意识到自己内心确确实实的存在着无法掩盖的孤独,而且,他发现了像过去那样保持孤独的做法,其实并没有给他减轻心理上的压抑。)
“那很好,弗德里希,大哭是在洗涤。”
“这很奇怪,不过就在那同一刻,当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以全副的深度、以所有的绝望,将我的寂寞吐露出来——就在那分毫不差的瞬间,寂寞逐渐逝去了!我跟你说我从未被感动的那一刹那,就是我首次容许自己被感动的同一时刻。非比寻常的一刻,仿佛某一个庞大的内心冰山,突然崩裂并爆裂了。”(这里尼采提到了“容许自己被感动”,可见过去的尼采并不是没有遇到被感动的事情,而是刻意的压抑着内心的情感,试图将自己锁进只有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不被其他
外界的情感束缚着。也就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布雷尔已经成功了,因为尼采已经将自己的内心向他敞开了。)
“一个矛盾!”布雷尔说,“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担,它就蒸发了。”(这句话堪称是本书的一句名言,布雷尔在尼采哭泣的时候给予了最真诚的帮助,并在下文中将尼采作为自己的朋友,向尼采发出参加家庭宴会的邀请,这样的举动使尼采在惊讶的同时感到欣慰。)
看到这一段之后,我也感到激动,也许是因为尼采终于正视了自己的孤独,正视了过去所承受的痛苦。并生发生了悲切至极的感叹,让我也为之感到释怀吧!在我看来,这种将孤独感掩埋在内心,不愿向他人表露的逃避方式,是把孤单带来的悲伤默默地在心底,然后会酝酿成一种更难以治愈的创伤。
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次次的掩盖着自己的孤独呢?不论生活的有多么的快乐,孤独的意识还是会徘徊在我们内心的深处„„有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一个外向开朗的孩子,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会有那么一点点的怀疑,现在的我,是否真的快乐?进大学快一年了,怎么说也已经长大了不少,就像爸爸妈妈期待的一样,我会慢慢变得成熟,变得坚强。可是,在这样看似无忧无虑的生活里,我的内心像是藏着一块毛玻璃,模糊而又尖锐的藏在心里。有时候就会莫名的感到孤独,朋友们毕业前在一起说好的永远,究竟有多远呢?过完高三那年两个月的夏天,也许永远也就这么远了吧!类似这样的孤寂之感相信很多同学也会有共鸣,但又多
少人会敞开心扉,正视自己内心的孤独呢?
化学与材料学院
材化10班
郑梦华
20100640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