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汇报
构筑坚强堡垒 展示时代风采—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取得新成就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着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农村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各级党组织以“三级联创”为主线,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的大局,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形成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全面实施了乡村领导班子素质工程,大规模地培训了基层党员、干部,提升了基层干部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乡村党组织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村级“两委”工作规范化运行的若干规定》,积极理顺村“两委”关系,使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市注重加强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2001年以来,共投资2000余万元用于农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建设,使农民党员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党群共同致富”活动硕果累累,共建立党群共同致富专业区组3118个,6853名农民党员参加了活动,并带动6543户农户脱贫致富。市委着眼于农村的长远发展,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农村实施“三向培养”工程的意见》,“三向培养”工程在农村引起良好反响,成为了“致富工程”和“民心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1899名市级“三向培养”对象经过党组织的精心培养教育,在农村广阔天地里茁壮成长,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军和领路人。目前,全市农村全面实行了村务公开,“两委”工作运行协调,341个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目标要求,48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省“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抚顺县和新宾县被评为辽宁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五年来,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稳定,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党的带领下,农民群众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英姿勃发,阔步前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企业党组织紧扣加快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加强党的建设。大力推行了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深入实施“共产党员工程”,不断创新载体活动,使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在振兴老工业基地、重铸抚顺辉煌的实践中,与企业同呼吸、共患难,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稳定职工队伍思想,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坚定地站到了改革的最前沿。五年来,全市国企党组织共实施“共产党员工程”6200项,建立党员责任区24000个,6万多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其中,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其中,新抚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被中组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迈出坚实步伐。立足企业发展,坚持“一手抓建党,一手抓党建”,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健全了组织网络,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各级党组织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采取了独立、联合、挂靠、重组等方式组建党组织,做到“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覆盖面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到2005年底,全市有265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占应建党组织总数的91.3%。围绕保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开展了“党员挂牌上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技能比武”等灵活多样的载体活动,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五年来,全市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共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3200多条,被采纳1980多条,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使党建工作贴紧了企业生产经营,党组织和党员靠行动赢得了地位,树立起形象,成为业主的“知心人”,群众的“主心骨”。抚顺哥俩好集团党委、抚顺众捷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党支部等成为非公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党的旗帜在非公领域高高飘扬,凝聚了众多建设者,为抚顺的发展和振兴贡献着智慧和力量。——社区党建工作形成新格局。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在全市各社区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以“固党员根、暖党员心、聚党员力、凝党员魂”为主旨的创建“党员之家”活动,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体系和制度,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载体,把社区内各类党员的力量集中起来,凝聚起来,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真正起到了固根、暖心、聚力、凝魂的作用。几年来,社区党组织为80岁以上老党员过生日478次,党员之间结成互助对子3543对,培训下岗职工党员8670人次。各社区采取依托
驻区单位共建、区街帮建、社区自建等多种途径和办法创建标准化社区党员活动室,为社区党员活动提供了有效阵地,树立了社区党组织的新形象。目前,全市325个社区全部建有党员活动室,其中达到省级标准的有19个,达到市级标准的有59个。为进一步加强在职党员管理教育,下发了《抚顺市城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暂行办法》,在职党员在接受所在单位党组织管理教育的同时,还主动接受所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管理教育,全市有6万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楼院党支部建设工作得到了新的加强。按照“社区建党总支、楼院建党支部、门洞建党小组”的模式,对楼院党支部的工作职责、活动方式、人员选配、工作制度等内容进行了明确,全市共建立楼院党支部1532个、门洞党小组4045个,社区党的工作实现了全覆盖。随着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不断增强,以党员为骨干、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的保洁护绿、治安巡逻、民事调解等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社区建设之中,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党员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本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从去年以来,全市1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和20万名党员,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把学习评议与整改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主题活动4936次,整改解决各类问题15607个,尤其是群众最为期盼的诸如棚户区改造、就业再就业和弱视群体救助等问题得以整改解决,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同时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了“筑堡垒、展风采”、“共产党员工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设岗定责、服务群众、建设新农村”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还结合“争先创优”活动,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在广大党员中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做贡献、当表率的良好风气,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个人,五年来,先后有1435名党员分别荣获省、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特别是在防治“非典”、“8.13”抗洪救灾、防控禽流感等重大事件中,广大党员在危急时刻高擎鲜红的党旗,冲锋在前,带领群众严防死守,殊死奋战,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誓言,彰显了先进性,展示了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五年来,全市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结构不断改善、分布日趋合理,更加朝气蓬勃。共吸收新党员25183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在生产、工作一线的党员占50%以上。党的阶级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党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到2005年底,全市有47749人申请入党,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2839名。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共同谱写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篇章。
市委组织部
2006年3月
第二篇: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汇报
构筑坚强堡垒展示时代风采—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取得新成就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着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
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农村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各级党组织以“三级联创”为主线,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的大局,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形成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全面实施了乡村领导班子素质工程,大规模地培训了基层党员、干部,提升了基层干部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乡村党组织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村级“两委”工作规范化运行的若干规定》,积极理顺村“两委”关系,使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市注重加强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2001年以来,共投资2000余万元用于农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建设,使农民党员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党群共同致富”活动硕果累累,共建立党群共同致富专业区组3118个,6853名农民党员参加了活动,并带动6543户农户脱贫致富。市委着眼于农村的长远发展,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农村实施“三向培养”工程的意见》,“三向培养”工程在农村引起良好反响,成为了“致富工程”和“民心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1899名市级“三向培养”对象经过党组织的精心培养教育,在农村广阔天地里茁壮成长,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军和领路人。目前,全市农村全面实行了村务公开,“两委”工作运行协调,341个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目标要求,48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省“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抚顺县和新宾县被评为辽宁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五年来,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稳定,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党的带领下,农民群众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英姿勃发,阔步前进。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企业党组织紧扣加快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加强党的建设。大力推行了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深入实施“共产党员工程”,不断创新载体活动,使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在振兴老工业基地、重铸抚顺辉煌的实践中,与企业同呼吸、共患难,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稳定职工队伍思想,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坚定地站到了改革的最前沿。五年来,全市国企党组织共实施“共产党员工程”6200项,建立党员责任区24000个,6万多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其中,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其中,新抚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被中组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迈出坚实步伐。立足企业发展,坚持“一手抓建党,一手抓党建”,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健全了组织网络,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各级党组织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采取了独立、联合、挂靠、重组等方式组建党组织,做到“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覆盖面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到2005年底,全市有265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占应建党组织总数的91.3。围绕保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开展了“党员挂牌上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技能比武”等灵活多样的载体活动,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五年来,全市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共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3200多条,被采纳1980多条,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使党建工作贴紧了企业生产经营,党组织和党员靠行动赢得了地位,树立起形象,成为业主的“知心人”,群众的“主心骨”。抚顺哥俩好集团党委、抚顺众捷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党支部等成为非公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党的旗帜在非公领域高高飘扬,凝聚了众多建设者,为抚顺的发展和振兴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社区党建工作形成新格局。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在全市各社区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以“固党员根、暖党员心、聚党员力、凝党员魂”为主旨的创建“党员之家”活动,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体系和制度,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载体,把社区内各类党员的力量集中起来,凝聚起来,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真正起到了固根、暖心、聚力、凝魂的作用。几年来,社区党组织为80岁以上老党员过生日478次
第三篇: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
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93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民族复兴之路在探索中不断延伸,国强民富的梦想一天天变成现实。93年来我们党从南湖的一艘红船启航,蜕变成了带领我们走上小康幸福的强有力政党,前赴后继的炎黄子孙将水深火热的旧中国改造成了前途光明的新中国。历史与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革命、建设、发展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全面实现。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中国共产党的血肉,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在党建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不可松懈的环节。
一、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理论武装,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取得胜利?我们党为什么能够不断进取,走向民族复兴?凭借的就是钢铁般的意志、坚定的政治方向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理想信念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名共产党人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广大党员要坚持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头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事关方向、事关原则的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自愿为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二、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进取之心,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上还是处于欠发达状态,经济总体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生产安全和环境压力巨大,社会事业统筹发展任务艰巨。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勇于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时刻保持锐意进取之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推动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勇当先锋,立足岗位,埋头苦干,不断攻克新的难关,占领新的阵地,拓展新的领域,创造出一流工作业绩。
三、广大党员干部要抓好自身作风,树立风清气正优良形象。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志。当前,我们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教育实践活动要突出的重点就是作风建设。从总体上看,我们的主流是好的,但脱离群众的作风不实现象也或多或少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严重影响和破坏着党群干群关系。民心向背看作风,打铁还需
自身硬,我们只有靠自身的优良作风才能把人民凝聚起来,才能汇集起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四、各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夯实自身基础,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党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是党的战斗堡垒。基础牢了,党的执政地位才会稳固;基层强了,党的执政能力才会增强。我们要继续健全现有的组织体系,在巩固已有工作领域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组织网络,把党组织的工作拓展到新的空间,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继续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载体,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要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符合工作需要的党员和干部队伍。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围绕法制宣传、民主建设、经济发展、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扶弱助困、促进和谐等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展现战斗堡垒作用。
第四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建工作调研通知的要求,嫩江县委组织部成立专题调研组,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带队,利用七月上旬10天的时间,深入城乡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对当前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认真总结以往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仔细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基本情况
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东接小兴安岭,西临嫩江,北依伊勒呼里山,南连松嫩平原,总面积1.5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下辖基层党委44个,党组15个,直属总支1个,党支部522个,党员10521人。其中:城镇党委18个,中省市直党委12个,农村乡镇党委14个,村党组织147个;流动党员270名,离退休党员1307名,农民党员3709名,公有制经济单位党员4068名,新的社会阶层党员1185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6508名。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近几年来,县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工作安排,坚持围绕发展、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强势推进的原则,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统领,全力推进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先锋工程”,强化“四型”“三个代表”责任区服务功能,全面推进城乡党建互帮互助工作,城乡党组织关注民生谋发展的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带领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明显增强,推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以“三级联创”活动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核心作用。一是强化机制建设,确保取得实效。县委相继建立和完善了《县委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员县级领导抓农村基层党建联系点责任制》、《乡镇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考核方案》、《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制度》等10余项制度。县委常委会坚持每季研究一次农村党建工作,遇到重大问题随时研究;全委会半年听取一次县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抓党建工作的报告;县委半年召开一次乡镇党委书记例会,听取基层党委工作汇报,部署阶段农村党建工作。全县每个乡镇都确定一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包扶,既联系包扶党委,又联系包扶一个先进村党支部和一个后进村党支部以及2个贫困户,包扶工作做到“两有、三管、四必到”(即在包扶乡镇内有发挥作用突出的过硬典型和成效显著的突破性经济项目;管好联系点的中心工作,管好领导班子建设,管好基层党支部建设;在责任区制定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规划时必到,有大型活动必到,研究解决疑难和重点问题时必到,召开民主生活会时必到)。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在基层共建立党建联系点175个,构建起了“三级联动”的管党责任网络,强化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县委每年年末对各基层党组织抓党建责任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调研,并在县委工作会议上分农村、城镇、外驻单位三个层面表彰党建工作优胜党委。二是强化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按照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的要求,抓住村级党组织换届的有利契机,采取“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办法,选拔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双带”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配强了班子成员,优化村级党组织班子结构。同时,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经济人、优秀共青团员、回村大学生、转业兵中选拔村后备干部,根据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制定培养计划。调整后,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平均年龄下降2.8岁,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从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书记为召集人的“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会议研究问题,村民会议决定重大事务,理财小组监督财务,公开栏定期公示,党员群众民主评议的办事程序,凡涉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经联席会议讨论研究后,再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进一步规范了村“两委”的运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形成发展合力。县委始终把提高基层干部和党员整体素质作为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关键,大力实施“四培养工程”,增强村干部的“双带”能力。突出经济发展需要,以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转变思维观念、增强致富本领为重点,改进对村干部和党员的培训方式方法。县委对147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各乡镇党委、涉农部门通过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培训基地,采取党校集中培训、聘请农业专家教授到基地讲课、与省农科院联合举办技术培训班等方式,累计培训农民1.7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册;举办养殖培训班20班次,培训养殖户3000人。本着分类设岗、因人定岗的原则,根据无职党员所从事的行业、个人特长、居住位置等情况,为农村无职党员合理设立15个岗位,领岗人数1086人,使80%以上的农村无职党员都能找到各自发挥作用的岗位。四是强化民主管理,推动和谐发展。县委把民主管理工作列入乡、村干部考核目标,按照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干部政绩等内容对干部进行考核。大胆探索和实践农村基层党务公开的方式、方法和内容,积极实行固定公开、定期公开和适时公开,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决策内容和程序、干部选拔任用、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等内容向党员和农民群众公开,让广大党员干部及时了解党情党务,对基层党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广泛开展了实施“五事”(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工作制度等实践活动,有效化解了干群矛盾,解决了少数村干群紧张的状况,破解了村级组织“一事一议”难的问题,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感情通道。涌现出了海江镇胜利村“一事一议”、前进镇繁荣村“协商议事”等一批基层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好典型。五是强化经济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县委始终坚持把解决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认真研究。围绕为农村增产增收服务这一中心,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不断丰富党建内容。探索、实践和推广“党组织+专业协会”、“党组织+农民股份公司”、“党组织+致富联合体”等党组织、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的模式。前进镇联合村党员李红伟在私企中建立党小组,输出劳务300多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东升村退伍兵党员李铁柱在俄罗斯建立境外党小组,带领500多名剩余劳动力从事土地经营,年创造经济价值700多万元。积极开展“三个代表”责任区“向农场延伸、向省外延伸、向境外延伸”的“三个延伸”活动,构建劳动力转移服务平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长江乡福山村党员梁波祥依靠养殖野猪走上了致富路,他将野猪养殖产业型“三个代表”责任区的服务范围拓展到周边村屯和嫩北农场,带动4户农户和2户农场职工从事特色养殖,平均每户年收入1.5万元以上。六是强化教育管理,促进回村大学生发挥作用。利用村“两委”换届的契机,将18名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本领强的回村大学生选拔到村“两委”委员中,其中选任村党支部书记1名。3月份,县委组织部通过找回村大学生谈话、填报调查表和电话联系等方式对回村大学生工作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回村大学生发挥专长,从事特色养殖,经济作物种植,带领农民致富。各乡镇党委、村党组织都结合实际,为回村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提供优惠政策。目前,全县38名回村大学生中,从事畜禽防疫的15人,从事特色养殖的8人,涌现出了吴迪、腾绪林等一批先进典型。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在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区能力上下功夫,不断深化城区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县委针对社区党组织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加大社区党建工作的力度。借助2008年城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利契机,将原来的17个社区整合为12个社区,并配齐配强了一批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社区党务干部。调整后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7岁,比调整前下降了2.4岁,学历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党务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感。采取“领导包、政策扶、单位帮、社区建”的方式,通过“借用、租赁、自建”等形式,解决了12个社区无办公场所的难题。投入90万元,为社区党组织配备了办公桌椅、计算机、打印机和文体活动设施以及对办公场所进行装潢维修。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出一点、主管党委拿一点”的办法,保证每个社区党组织每年活动经费不少于1万元。将社区党务工作者工资、生活补贴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为他们办理了养老、工伤、失业、医疗四项保险,并实行了退养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围绕“强势推进社区党建”这一目标,建立了县委、主管党委、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县委制定完善了《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社区党建联席会制度》等47项制度,各社区也相应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组织协调机构,通过定期召开协调委员会会议和联席会会议,通报共建情况,协调共建事宜,深化共驻共建活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认真组织在职党员开展 “选岗认岗”、“结对帮扶”等助民、为民服务活动,拓宽发挥在职党员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年初以来,集中组织在职党员开展以“服务周”、“植树日”为主题,以“五进社区”,(即“医疗服务进社区、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法律咨询进社区、环境卫生整治进社区、文化活动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23次,参与活动的在职党员达1563人。按照社区建设“五个好”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特色社区”创建活动,认真总结2007年以来“特色社区”创建经验,完善《嫩江县深化“特色社区”建设方案》,深化“平安型社区”、“服务型社区”、“爱心型社区”等主题突出、特色各异的建设活动,使“一个社区、一个品位”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向更深层次发展。积极探索实践村居联建活动,推动了农村社区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围绕企业发展,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坚持“五有两保”(即: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作用、有形象,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保证职工合法权益)目标,继续深化“两新”组织党组织“五个好”创建活动。我县共有非公有制企业67家,在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12家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为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55家非公企业,选派1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按照创建党建示范点的要求,制作党建显示板,规范内容设置,完善配套设施,有条件的还配备了电视机、DVD和电脑。结合“两新”组织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定期开展学习党的知识、开展党性讨论和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围绕“两新”组织发展,广泛开展“双培双推、双争双保”活动。采取经常上门走访、与业主交心谈心、理论宣讲、专题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对“两新”组织业主的思想教育;采取举办专门培训班、外出观摩学习、传递先进信息和以会代训等方法,提升业主的政治素质;采取有关部门主动帮扶、“两新”组织自身挖潜等方式,解决“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四双”活动所需场所、设施和资金等实际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帮扶落后职工300余人,岗位技能创新100余个,征求意见、建议105条,被企业采纳36条,为企业节省资金近10万元,增强了党员在职工中的影响力。引导党员“亮出身份做表率,立足岗位讲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冲锋在前,做到“平常时节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积极做好团结、教育、引导业主的工作,通过建立健全业主激励机制,让业主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并积极配合企业做好员工上岗前的规章纪律、员工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党组织保持与员工的血肉联系,关心和保障员工权益,进一步规范员工各项保障制度,使员工在企业工作中能安心、放心、称心。近年来,共化解各种矛盾纠纷520多件,转化落后员工80多人,解决员工困难382件。
作新格局。县委一直致力于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基层党建改革,不断完善联动促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大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创新力度,进一步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利用“三个代表”责任区给在职党员下任务,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统筹城乡党组织开展党员承诺制和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促进城乡党组织和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的发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组织联建,创新党组织设置。紧紧围绕城乡发展这个中心,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拓宽互帮互助渠道。依托城乡新经济社会组织、产业链、专业协会建立“党组织+专业协会”、“党组织+农民股份公司”、“党组织+致富联合体”等党组织26个,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职能。南华糖业党委等企业党组织与各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开展村企联建,企业为农民搞好甜菜种植等促农增收项目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社区党组织与邻近村级党组织开展村居联建,通过结对共建,推进了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海江镇胜利村、嫩江镇巨祥村等五个试点农村社区,结合农村“三级联创”活动,借鉴城镇“特色社区”创建经验,实现了农村社区的较快转型。二是党员联管,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和作用彰显机制,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城乡党员教育资源双向开放,特别是促进城市教育设施、活动阵地、培训资源向农村延伸、向农村流动,切实解决农村党员教育设施落后、资源不均衡、覆盖不到位等问题,推动城市社区和企业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向农村党员、外出务工党员开放,延伸扩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功能,使农村党员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等活动,使每个党员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彰显模范作用,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三是活动联谊,充实互帮互助内容。城乡各级党组织采取上党课、座谈交流、组织党员互观互学等形式,增进了解,促进共同提高。城乡党组织建立互相融入的开放型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城市党员下乡、农村党员进城过组织生活,在开放、联动的组织生活中增进城乡党建融合,搭建城乡交流的桥梁。去冬今春以来,县计生局利用海江大集开展2次计划生育宣传活动;农机局在海江镇举办两期农用机车和农机具修理培训班;县总工会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优势,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电业党委为科洛镇招商引资、用电和改善办公条件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四是制度联合,完善联动促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互帮互助的集体活动日制度、季度联席会制度、党建互检互助制度等各项制度,并将城乡互帮互助作为基层党建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单位目标考核、党员民主评议及评先选优的重要指标,加强平时的督促检查和年终的综合考评。县委每半年对各有关党组织开展互帮互助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工作推进较慢的党组织给予通报批评;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推动互帮互助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城乡党组织还建立组织联创、目标联结、活动联办、宣传联合“四个联动”机制和领导互访,班子成员互学,后备干部互派“三项互访”机制,保证了活动的有序推进,使共建工作更有实效性。五是干群联动,深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城乡党员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上,围绕城乡发展大局,结合县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党员服务队进农村(社区、企业)、城镇党员“三个代表”责任区向农村延伸、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活动。在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方面,重点在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注重激励、确保实效上加大力度。年初以来,县党员处级领导带头,城镇参与结对共建党组织领导积极参与,深入联系点和包扶的村屯建立“三个代表”责任区147个,组织召开城乡党组织联席会议126次,与贫困户建立帮扶对子513个,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800多件次。
(三)以教育管理为根本,全面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健全党建责任体系,强化教育管理职责。工作中我们把加强领导作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关键,认真贯彻“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建立和完善了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履行好党员管理教育工作职责、狠抓落实。各级党组织经常研究并督促检查,随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避免时紧时松的现象。建立健全党员组织生活、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明确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注重培养专业队伍,培养锻炼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全县现有专兼职党务工作者 820多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县各级党组织克服各种困难,每年对党员教育方面的投入都不下 90万元,确保了党员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及一些设施的改善。二是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教育管理行为。健全和完善了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各项制约机制,坚持外出流动党员全部持证和年审制度,对全县外出的276名流动党员全部发放了活动证,并抓住春节期间流动党员回家过年的契机,组织全县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活动证》进行了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听取了流动党员在外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反馈,并对他们进行了行前教育。对春节期间没有回乡的流动党员,通过“四联系”进行了及时沟通,并教育他们在外地要及时亮出身份,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对流动党员进行了“双重双向”培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也有效地避免了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的“挂空”现象。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进一步完善了发展党员各项制度,全面推行了发展党员公示制、答辩制、预审制、全程民主推荐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九项制度,严把了党员队伍的“入口”关,保证了新发展党员质量。三年来,全县共发展新党员690余名,其中在工作和生产一线占85%以上。建立完善了党内组织制度、党员定期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党员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各基层党支部基本上每月都能够保证组织一次活动,坚持一月集中学习一次,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年末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同时在贫困党员帮扶、不合格党员和违纪党员的处理、责任追究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同时健全和完善了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三是创新载体,扎实开展党建活动。按照中央“四个文件”相关要求,认真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将党员教育管理融入党建活动之中,以开展深入扎实的党建系列活动来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几年来,各基层党组织依托党员“先锋工程”和党员“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的有效载体,相继开展了“连心桥”、“结对子”、“设岗定责”、“创先争优”和“树形象、作表率”等党建主题活动。仅2008年一年,全县广大党员共与群众结成对子1850余个,开通群众热线电话85部,听取和反馈群众意见175件,帮扶群众2957人次,解决疑难问题996件,解决帮扶资金86万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党建主题活动,激发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通过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促使广大党员精神面貌得到改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政治保障和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是基层党组织得到了健全和加强。随着城乡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适时调整和创新党组织设置,采取单独建、依托新经济和社会组织建、城乡联建等形式,建立和健全了基层党组织,形成以党委为龙头,以党支部(党总支)为主体,以产业(社区)党支部为基础的基层党组织体系。
二是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服务意识强、发展意识强、自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能力强的领导骨干,形成了强有力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了认真贯彻,在“富裕、秀美、和谐”新嫩江建设中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党组织,如伊拉哈镇党委、残疾人联合会党支部、嫩江镇巨祥村党支部。这些先进党组织在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三是培育了干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载体。基层党组织为了给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新的空间和舞台,针对群众的要求和党员的责任,广泛开展了先锋工程、“三个代表”责任区、场县党建共建、城乡党建互帮互助等推动发展、带民共富的活动,通过这些载体,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与党的富民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理念贯彻到基层,贯彻到每一名党员,形成了党员群众齐心合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从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看,大多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比较好,但是也存在着诸如工作创新力度不够大;基层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方法不多;“两新”组织党组织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等方面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组织工作新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要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一是摒弃形式主义,进一步明确围绕发展抓党建的工作思路。新时期开展党建工作,不能一味地在形式上进行花样翻新,也不能一味地在口号上的进行推陈出新。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必须定位在为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上。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坚决抵制与摒弃那些对发展无意的“花架子”,把党建之根深深扎在加快发展的实践土地上,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最佳结合。二是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确立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党的建设,不仅要强化党的“战斗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要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三是强化党要管党意识,确立从严治党的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要严格遵守党章,按照党章办事,树立党章权威,要对照《党章》等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党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不合格党员进行严肃处置,对违纪的党员进行严肃处理。
(二)要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要使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就必须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进行新的定位。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功能。组织、领导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一个基本功能,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一个关键要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的领导,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组织的优势,运用组织的力量,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组织领导保证党的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实现,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局面。二是拓展引导、服务功能。各级党组织要通过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牵动等措施,引导党员、群众发展经济,帮助出点子、找项目、解难题。工作方式要迅速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从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需要出发,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增强服务能力,开拓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有效服务,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三是落实激励、关怀机制。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通过提高待遇留住人才。在经济待遇上,加大激励措施,合理确定村级干部的工资报酬。本着“奖励先进、鼓励创业”的原则,把村干部报酬分成基础工资、绩效工作和奖励工资三部分。基础工资按照劳动力收入和村总户数确定;绩效工资根据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情况确定;奖励工资按照招商引资、工副业项目发展情况、效益和上缴税收数额确定,从而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在政治待遇上,加大关怀的力度,对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基层干部进行表彰激励,对工作成绩优秀者提拔重用,工作出色的村干部,可以招聘到乡镇工作,让他们感到政治上有“奔头”。在生活待遇上,加大帮扶的力度。要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为农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的村级干部给予适当的补偿。对已退休的村党组织书记,按照不同标准采取定月补助、一次性发放养老金等方式,给予生活资助,使他们退有所养,为在职的基层干部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
(三)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一是要对党员实行分类、分层管理。要按照党员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职务身份等特点对党员实行分类、分层管理,对不同类型党员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要建立不同层次的党员先进性标准体系,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发挥作用的内容、方法、途径进行细化。另外,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完善《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制度,探索利用党建网站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的有效模式。二是要创新教育培训载体,增强党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要针对党员的不同类型、层次找准开展活动的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构筑不同层次党员发挥作用的舞台。要注意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激励广大党员。要充分运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网络和大众传媒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开展教育。三是强化监督。要建立分类、分层的党员监督体系,使所有党员都能置于组织的监督之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积极探索党外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效方式、方法、机制,发动广大群众对党员进行监督、考评。
一是要抓好经常性工作机制的创新。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制度、管党责任制等在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的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创建如场县党建共建、城乡党建互帮互助等更具实效性的工作机制。二是要抓好新形势下党建制度的创新。要针对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不断完善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如建立党员分类管理制度;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建立党员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完善党员自我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制度等。三是抓好党代表任期制工作。要不断完善党代表列席常委会、全委会等多项制度,积极开展“围绕新农村建设、促农增收;围绕构建和谐社区、服务群众;围绕发挥先锋作用、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围绕转变作风、优化机关服务”的“四个围绕”活动以及向党代表征求意见和建议活动,定期组织党代表开展视察活动,每年向党代表通报一次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为党代表参政议政搭建平台。
(五)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抓住实施“先锋工程”,进一步深化党员“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这个统领性载体,以此为中心,在活化党建载体上加大创新力度。一是农村党建要做好“三个结合”。结合农村“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创建基层组织活动新方式和设置新模式,大力实践和推广“党组织+专业协会、党组织+企业”等发展模式,加大“三个代表”责任区“向农场延伸、向省外延伸、向境外延伸”的“三个延伸”活动,扎实开展好“五事”等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务干部综合能力;结合场县党建共建,要把场县党建共建工作放在党建大局中谋划和思考,多考虑深层次加强共建的方法和途径,在获取党建共建大发展方面寻求新突破。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和开展好“四培养”工程和建设“付华廷、佘树德式”致富带头人队伍活动,努力培养一批能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干部队伍。要着力加强农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农村“六位一体”活动场所建设,并在真正发挥“四大中心”作用上下功夫。二是社区党建要抓好“四个重点”。重点抓好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努力探索和实践在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新方式,积极开展好在职党员“选岗认岗”、“服务月(周)”、“一帮
一、多帮一”、“四进社区”等载体活动,着力构建局域性党建工作新格局;重点抓好“特色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平安型社区”、“服务型社区”等主题突出、特色各异的创建活动,重点抓好社区服务功能建设,健全社区网络化服务体系,不断拓展社区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大力开展亲民、爱民、助民、惠民、利民的“五民”服务等活动;重点抓好社区党务干部素质升级,利用党校等培训阵地开展好集中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着力提高社区党务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三是“两新”组织党建要落实好“两个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围绕拓宽作用发挥的途径和方法扩大覆盖面,继续深化“五个好”创建活动,按照“五有两保”的目标,积极开展好“致富思源、奉献社会”、“党员先锋岗”、党员诚信店(摊、床)挂牌评比、等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加强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建设扩大影响力,重点抓好新组建的企业党委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切实发挥党组织在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篇:街道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街道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街道现辖20个行政村、5个居委,12个党总支,62个党支部,拥有党员1578名,远程教育接收站点10个。近年来,街道党委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组织部的关心指导下,扎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统筹抓好党员管理工作,大力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健全党内关怀机制,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现将近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扎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
一是建立优秀人才信息库。街道以党支部为单位,建立优秀人才信息资源库,并根据人员变换,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做到优秀人才尽在掌握。
二是实行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民主推荐制”。入党积极分子由支部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民主推荐产生,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符合入党条件,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的入党申请人全部纳入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对象。推荐时按照无记名投票、一人一票、唯一意愿的原则,由全体与会党员投票表决,得赞成票超过半数的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将其简历、日常表现、奖惩情况等在党务公开栏公示,设置征求意见箱,接受全体党员群众的监督。
三是严格审查,保证党员质量。街道党委对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调查走访、察看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考察,在将其吸纳为预备党员时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发展在急、难、险、重工作中尤其是在征地拆迁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优先发展有一技之长,能带头致富并 1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经济能人;优先发展35岁以下的农村大中专毕业生、村级干部、退伍军人等优秀青年;优先发展“三八红旗手”、“科技致富女能手”。2012年,各党支部通过民主推荐程序产生入党积极分子27人,经街道党委考察,取消了3人的入党积极分子资格,对剩余的24人继续跟踪培养,确保入党积极分子健康成长。20名入党积极分子转为预备党员,20人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
四是本着“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依据有关规定,对入党介绍人和考察人没有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党员真实情况,给发展党员工作造成失误的,追究介绍人和考察人的责任;对未按程序发展、甚至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的,追究党支部的责任;党支部在接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环节,不召开党员大会讨论表决或召开党员大会但不符合规定人数和程序的,追究支部书记的责任,进一步强化了发展党员的责任意识,从源头上保持了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统筹抓好党员管理工作。
街道辖区共有党员1578人。街道党委通过认真研究党员总体情况,积极创新管理方式,实现了对全体党员的优化管理。对在职党员,认真接洽,建立联系,积极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活动开展以来,街道党委积极创新工作举措,搭建活动平台,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将活动引向深入。截至目前,街道194名机关党员全部到各自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街道接洽前来社区报到的机关党员已达2102名,其中,市直机关党员620人,区直机关党员1482人。社区累计开展公益活动
21次,参与服务党员343人,服务群众达1500余人,发放各种公益材料3000余份。对退休老党员,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把他们安排到最适合发挥特长的工作岗位,发挥其优势,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为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余热;对下岗职工党员,积极联系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或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为他们安排适当的就业岗位以解决实际困难;对流动党员,摸清动态情况,建立信息库,确保联系不断,管理不漏,促使流动党员处于正常的党组织生活之中。
三、大力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
一是完善培训制度。街道党委结合实际,每年年初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建立检查督导制度,把党员教育培训情况列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各党员干部的参学、参训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作为考核和创先争优的重要依据。以完善的培训制度促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确保了培训工作的正常落实。二是加大培训力度。针对部分党员重工作、轻培训,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充分利用党校教育、党员远程教育、集中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党员的培训教育。截至目前,街道党委对194名机关党员全部进行集中轮训,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此外,为推动农村工作的有效开展,2012年上半年,街道党委共组织全体农村党员集中培训3次,党委书记选择了征地拆迁补偿、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个课题亲自上课,统一了农村党员的思想,有力的增强了他们开展农民思想工作的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了为民服务的本
领。三是深化培训内涵。针对当前党员普遍存在理论素养较低、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不够等情况,重点抓好党员政治理论、科技知识、政策法规、领导方式等方面的培训,使党员政治、业务素质得到逐步提升。
四、努力健全党内关怀机制。
一是建立了困难党员台帐。街道党委组织人员对各类困难党员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以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生病住院党员、家庭遭灾党员为重点,建立了困难党员台帐,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更新。目前,经过详细走访统计,辖区共有困难党员20人。二是建立走访慰问党员制度。通过定期走访和适时走访等方式,切实开展党内“六必访”活动,即重大节日必访、住院生病必访、遭遇天灾人祸必访、病逝必访、生活困难必访、老党员老干部必访,帮助党员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建立党员谈心制度。落实党政班子领导联系党员名单,保证每位党员每年接受1次以上党政班子成员谈话、谈心,及时了解党员的所思所想。四是健全表彰奖励制度。街道党委每年要开展一次“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激励党员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三年来,共有23名优秀党员受到街道党委的表彰。
此外,我们还扎实做好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确保每个党员都能及时编入党的组织,参加组织生活;扎实做好党费收缴工作,确保党费收缴及时,账目明了;扎实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确保统计准确、科学,为党委决策提供充分依据。